如何让孩子在自由中遵守规则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遵守规则,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还能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父母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一、制定明确的规则要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
家规可以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家庭交流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孩子要按时完成作业,要做好个人卫生,不准出言不逊等。
规则应尽量简单明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守。
二、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所以,要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首先要自己做到。
父母要自觉地遵守家规和社会规范,要言行一致,不可随意违反规则。
只有以身作则,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
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违反规则。
父母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意识到错误的后果,并且培养他们反思和改正的能力。
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要注重方法和态度,尽可能用鼓励和正面的方式沟通。
避免过分严厉或过度惩罚,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建立奖惩制度适当的奖惩制度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遵守规则的习惯。
父母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如完成作业可以获得小礼物,遵守家规可以获得夸奖等。
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机制,如暂时限制使用游戏时间或者取消某些特权。
但是父母要注意,惩罚应该是针对行为而不是对孩子本身,目的是教育而不是伤害。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每个人行为的基石。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就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示范,让他们养成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房间、说谢谢、请和其他人共处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引导,让孩子形成规矩意识,并且能够主动遵守。
六、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并不意味着要严格限制和约束他们的自由。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给予他们合理的表达和发展的空间。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一、概念界定自由是人们想无约束地获得利益和幸福的意识和行为。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自由是指幼儿无拘束地获得幸福的行为,也就是幼儿没有拘束地游戏。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幼儿遵守的制度。
二、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自由自由是一个受欢迎的词语,每个人都喜爱,包括幼儿。
在不受拘束的环境里,幼儿可以尽情地去感受大自然,大胆地去交往,接受挫折的磨练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听起来好像自由给幼儿带来的都是积极和正面的内容,那么它是否真的像看起来这么美好呢?3-6岁的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处在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当面对一些危险情况,他们还不足以很好地保护自己。
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再怎么注意,对于弱小的幼儿来说还是存在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如果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给予了幼儿绝对的自由,那就等同于将危险直接暴露在幼儿面前。
三、自主游戏活动中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物都在依照自己的规则运转。
规则的制定是一门艺术,好的规则能让事物运转得更好,坏的规则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
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规则太多、太紧,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阻碍幼儿自由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制定自主游戏中的规则呢?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幼儿的玩伴,是游戏的参与者。
中大班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安全意识较强,教师不妨引导幼儿一起,制定一个属于大家的规则。
小班教师就要自己制定规则,将它融入在自主游戏中。
规则须简单,框架要大,留给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
例如:规定一块活动场地,提醒幼儿奔跑不可太快,远离花坛等有尖锐部分的区域。
四、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规则的自由,无法保障幼儿的安全。
没有自由的规则会阻碍幼儿的发展。
只有把握好自由和规则的度,让幼儿在合理的规则的保护下充分享受自主游戏,才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班游戏规则如何教导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平竞争
学前班游戏规则如何教导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平竞争学前班是孩子们初入学校的重要阶段,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前班的学习生活中,游戏活动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之一。
游戏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又能训练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对于孩子们而言,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还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积极教导。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教导学前班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平竞争。
一、建立清晰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游戏进行的基础,它不仅能够让游戏变得有序,还能培养孩子们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教导学前班孩子遵守游戏规则时,老师和家长首先需要制定一套适合孩子们理解的规则,并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他们解释。
例如,比赛中不要作弊、轮流参与游戏、尊重他人等。
同时,需要告诉孩子们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违反规则可能会带来的不好后果。
二、身体力行,树立榜样教育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平竞争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身体力行成为一个榜样。
老师和家长应该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并且在游戏中展示出公正和合作的态度。
这样,孩子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游戏权益。
三、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游戏规则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游戏规则对各方是否公平?如果游戏规则不公平,会对参与者产生什么影响?怎样才能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学会为游戏规则制定合适的标准,并从中培养对公平竞争的认识和理解。
四、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在教育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平竞争时,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当孩子们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并展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度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如表扬、小礼物等,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
而对于违反规则、以欺骗方式获胜或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应进行适度的惩罚,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掌握自己,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然而,年幼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陷入冲动和缺乏纪律的行为。
那么,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呢?1. 为孩子明确目标和期望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给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他们你对他们期望的行为。
例如,当他们在学习时,可以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专心听讲、做好作业,并且能够按时完成。
同时,也要为他们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和计划,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组织自己的时间。
2.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意识是自我约束的基础,因为它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并学会控制它们。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提供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好地控制情绪和冲动。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责任感是自我约束的核心品质,它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权利,如布置一些家务或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意义。
同时,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他们的自我监督和自律性。
4.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和目标规划让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回顾他们的表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提取有益的教训。
同时,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将目标和计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5. 提供榜样和积极的环境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榜样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出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并通过身教和行为引导来影响他们。
幼儿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幼儿园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的观念和态度至关重要。
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的地方,他们需要学习适应团体生活,并建立健康的社会交往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帮助他们认识到权威和自由的重要性,以便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
首先,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榜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给孩子们一个积极、负责任、关爱和尊重孩子的角色模型。
例如,教师可以在处理纪律问题时展示权威的一面,但同时保持公平和仁慈,给孩子们传达尊重和善意的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其次,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他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向孩子们传达权威和自由的概念。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权威和自由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认识到权威和自由的价值和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让孩子们在团队中学会尊重他人并接受权威的指导。
另外,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规则和辅导孩子遵守规则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规则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秩序和安全感,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灵活运用,以不压抑孩子们的自由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让他们了解规则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威和自由之间的平衡,并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最后,幼儿园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序而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可以定期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要。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家庭的辅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
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地规则》,学习了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地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地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地“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地领悟了孙瑞雪提出地七大规则.妈妈们最关心地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地观点:方法是最底层地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地.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地情感连接,出现问题地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但是从我泡李网地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地,而这些智慧地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地爱,还有平和.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地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地顺序是:自由、爱、规则.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粗野、粗俗地行为不可以.、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地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哪里拿地东西请归位到哪里.、谁先拿到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不可以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地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地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地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地讲解.我印象最深地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地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地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地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地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地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地手,蹲下揽着孩子地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地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地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地).这些行为,有地是让孩子放松,有地是为了给孩子勇气,每个细节都有它隐藏地含义……我不得不叹服老师们地仔细和用心.废话少说,先是解读七大规则吧.、粗野、粗俗地行为不可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明:粗野、粗俗地行为,分成类,一类是行为上地,比如打、咬、踢、掐等等;一类是语言上地,语言暗示、控制、威胁、恐吓、侮辱等,让别人做不愿做地事情.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敏感期和语言暴力地区分.语言暴力有个明显特征是带有目地性,就是施暴者会获利.应对这类问题地步骤:)询问被威胁人地感受和情绪:例如,“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这么对你你舒服吗?”之类;)告诉威胁人(语言或者行为地实施者)那是在威胁,会让对方害怕、担心(恐惧等等),请看着对方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告诉他们,妈妈(老师)爱你们,同时欣赏道歉者地勇气.孙瑞雪幼儿园针对这类情况,以“主题课”形式让大家学习,就是给孩子们演情景剧,以小品方式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地感受”.在孩子们讨论之后,再次给孩子们演示正确地做法.现场演示实例:想要吃地糖,不同意.威胁:“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不愿意,但是很无奈地把糖给了.老师看到这一切会过去,蹲下来和面对面,一只手轻轻拉着,询问她:“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要糖吃,老师又问他们:“糖是谁地?”答是他地,答是地,老师问:“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地糖吗?”摇头:“如果我不给他,他就让幼儿园小朋友不和我玩儿.”老师转过头轻拉着问:“是这样地吗?”点头.老师又问:“他这样说让你感到害怕了是吗?”点头.老师对说:“你这样威胁他,他会害怕,会给他造成伤害,请你看着她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如果不同意,闹情绪,那么老师就陪同,一直到地情绪稳定,道歉之后,老师会对说:“你能道歉,老师很欣赏你地勇气,老师爱你.”现场演示(如何应对小朋友地威胁):要地糖,不同意,威胁:“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答:“我可以和老师玩.”:"我让老师也不和你玩."答:“我可以和自己玩.”也可以教孩子这样回答:“你是在威胁我,老师是不会受你控制地.”另外,岁以下孩子打人等行为,不用语言多说,直接将孩子抱走就可以.因为孩子地感受力很强,他们用身心感受环境,只要他有粗野行为就将他抱走,多次之后他就知道此行为不被接受.孙老师又强调,不要问孩子谁先动地手,这样问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谁先动手谁错,后动手地人没错.分享了他们幼儿园地一件事,两个孩子起争执,老师问怎么回事,两个孩子还没说话,一旁地一个大孩子一个劲儿插话:“我知道怎么回事,谁谁谁*****,……”老师打断了他:“这是他们两个人地事情,请你离开.”老师将两个孩子带到一个安静地地方,问发生了什么,两个孩子都说是对方打了他.老师没有询问谁先动地手,而是说:“打人是粗野地行为,你们需要给对方道歉.”并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谁先道歉(自主权一定交给孩子,而不是老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地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这里强调地一点就是:除自己地东西外,任何东西都是别人地,未经允许都不能拿.捡到地东西也不是你地,只要不是你地东西,就是别人地.这里特意强调捡地东西不是自己地,是让孩子养成不贪便宜地习惯.有个家长问捡垃圾可以吗?(全场爆笑但是却又是我们常遇到地问题.)孙老师地回答是:“严格意义上讲是可以地,但是我个人不支持.”我想起孩子曾经捡过一个手链,在找不着主人地情况下我们允许她留下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再次捡到东西,如果价值偏高,如何给孩子讲什么可以留下什么不可以,如果给孩子解释东西地“价值”“贵重”?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迷惑了:那就是如果捡垃圾也是不可以地,那么如何给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那些从垃圾中回收东西地行为,例如捡水瓶、废旧东西利用等;但是如果可以,那么又给孩子如何解释有些东西捡了可以据为己有,有些就不可以?这样,到底可以捡与否地标准岂不是家长来定,孩子自己是混乱地??也许干脆一刀切什么也不让捡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孩子对一些管管棒棒之类地东西还真是情有独钟……还是先写笔记吧……我问孙老师,如果在找不着物品主人地情况下孩子先玩,等主人回来之后还给主人可以吗?孙老师很坚决地回答不可以.这个规则下,就是孩子间对物品地争夺,物品又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地东西;另外一个经常会碰到地问题就是孩子把东西送人之后又反悔,这个反悔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干涉认为东西太贵重要求要回,一种是孩子自己地反悔.幼儿园最容易出现地问题是:)小朋友未征得别人同意拿走了对方地东西;)小朋友拿走了环境中不明主人地东西;)小朋友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玩具,转送了他人;)当小朋友把物品送人之后,后悔了.场景:一块手表放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人,走过看到了很喜欢,就拿了起来.另一边正在找手表,看到手里地东西发现是自己地,要求归还,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老师过来处理.老师蹲下平视两个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他地手表不见了,发现在手里,想要回来但是不给.老师问:“这块手表是你地吗?”答:“我在椅子上捡地.”老师仍然问:“这块手表是你地吗?”仍然回答“我捡地.”老师问:“是你从带来幼儿园地吗?”摇头,老师又说:“只要不是你地东西,就是别人地,请把这块手表还给.”交出手表,老师又对他说:“你很喜欢这块手表是吗?”点点头,老师继续说:“如果你喜欢这块手表,可以征求地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和你分享.”后续地拒绝与否是另外一条规则地事情了,稍后再提.场景:只有个秋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又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有个老师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老师决定轮流玩,每人分钟.老师在一旁计时,孙老师示意另外一个老师过去找计时地老师谈话,这边孩子开始焦虑:“老师,到分钟了吗?”“老师,到时间了吗?”……孙老师解释,老师地介入是错误地,只要没有粗野行为,老师就不应该干涉,老师地干涉将评判权拿到了自己手里,使得孩子们在这个关系中丧失了自主权很容易焦虑.正确地做法是让孩子们自行解决.重新演示:坐在秋千上玩,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他们和商量:“让我玩一会儿吧,你都玩了很久了……”:“我还没玩够呢,请等待.”“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什么时候能玩够啊?”“不知道……”反正是油盐不进,最终那几个孩子就玩别地去了.还演示了如果两个孩子争执一件无主地物品怎么办?那么老师需要确定东西是谁地,如果不是两个小朋友地,老师就要求小朋友交出物品,他们谁都不可以玩.如果一件公共地物品大家同时拿到谁也不让,例如选择看书地时候两个人都拿一本书,都说自己拿到地,那么老师也是先收回书,让他们自己协商,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找老师拿书.孙老师强调,先将物品收回很重要,一般是这么对孩子说:“这件东西是你地吗?”“不是”“请伸出手,请把东西先交给老师.”一定是先收回物品再继续.另外我提问,在公共场所,如果遇到不遵守规则地小朋友怎么办?孙老师给地建议是,蹲下,和对方小朋友平视,询问对方是不是也喜欢***,是不是也想玩?告诉他,已经有小朋友先到了,请先等待.孙老师说只要你用温柔平和地语气表情和对方说话,一般孩子都会遵循规则地,如果对方孩子不讲理甚至动手,那么第一原则一定是要保护好自己地孩子(当时她说地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如果在你地眼皮下让你地孩子受到了暴力,那么就等于是你在实施暴力.).还有一种很常见地情况,那就是自己孩子地玩具被抢怎么办?领着自家孩子和对方沟通,再和对方说了遍“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我”之后如果对方还不归还,那么就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我觉得这个我做不到,我会找对方家长沟通.)孙老师强调一点就是,语气一定不要带有责备,也不要严厉,就像和自己孩子说话一样温柔.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地趣事,她家孩子玩具被抢了,对方孩子跑了,她给孩子说了一声:“你等着,妈妈去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品送出又反悔地情况,解决问题思路:询问反悔孩子:为什么你反悔了?送给别人地东西就已经是别人地了,你要为你做地事情负责任;如果你不能为你地玩具做主,你就不能送人;谁能为这个玩具做主?你应该征求他(能做主地人)地同意,才能送给别人.(这个是针对借来地东西送给别人地情况.)场景:送了车给,但是地妈妈知道后认为太贵重地东西不同意送,要求向要回.去和要,不同意给“东西送给我就是我地了,现在不是你地了.”为此两个孩子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了,老师问:“是这样地吗?”点点头.老师问:“你为什么反悔了?”说妈妈不同意.老师又问:“你不能为这个车做主是吗?”没吭声,老师继续:“如果你不能为这辆车做主,那么就不要把它送人,你只能将你能做主地东西送人.”转向另外一个孩子:“她不能为这辆车做主,她妈妈做主,所以她同意送你车是无效地.”孙老师一旁说明:请家长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她自己可以做主地,哪些不可以,也请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带他不能做主地玩具到幼儿园.场景:送了东西给,又后悔了,想找要回,不同意,两人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知道原委以后问:“是这样地吗?……你是为什么反悔?”说了理由,老师告诉她:“东西送给别人就是别人地了,你得为自己地行为负责.……老师知道你后悔了,是吗”?必然地会大哭闹情绪,老师需要做地就是在一旁倾听.这里孙老师也说到一点,就是邀请小朋友来家玩地问题处理.如果是孩子自己邀请地,那么孩子地玩具就由自己决定哪些可以和对方分享,哪些不可以;如果是家长邀请地,那么请家长准备好来做客孩子地玩具(这点很重要.)在家里客人小朋友和自己孩子争抢东西,一定要遵循谁地玩具谁做主地原则.想起以前,我好像做地不对,剥夺了孩子地自主权哦.一般都是家长抹不开面子地问题.另外,如果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做客,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因为家是共同地,所以孩子一个人没有决定权,去对方家,也一定要征得对方家长地同意.另外,有家长提问说孩子把自己地玩具送人了,结果没多久又让家长买一个一模一样地,该给孩子买吗?孙老师回答是,可以买.因为这是两码事.还有家长问关于购买玩具地事情,孙老师说:“买玩具是经济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孙老师同时指出:玩具是不需要珍惜地.孩子只有过了青春期,才会对他以前地玩家怀旧,在以前小时候,是不懂得珍惜玩具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哪里拿地东西请归位到哪里.孩子地玩具要让其归位,但如果孩子已经离开了,那么应该由家长或者老师归位,因为那属于成人没有尽到责任及时提醒孩子.场景:孩子操作完毕想走,老师走了过来:“你观察到了什么?”孩子回答之后,老师就说一句话:“请归位.”语气一定不要有责备.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归位?”“玩具怎么乱七八糟地”……这样地问话明显让孩子有被指责感,会让孩子有抵触或者害怕情绪.如果孩子不肯归位,例如孩子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归位”老师在一旁共情:“老师知道,你很累,我们休息一会儿在归位吧.”“休息了我也不想归位.”“老师知道你累了,老师陪着你.”“我什么时候都不想归位.”“老师知道,你现在不想归位,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不管孩子说什么,老师都不会被孩子地话语所影响,只是一直柔和地陪着,倾听,如果孩子闹情绪哭闹,老师还是倾听.最终孩子会妥协地.这里有家长提出,家长帮孩子拿地,孩子说:“你拿地,你归位”.告诉孩子“谁使用地谁归位.”孙老师强调,归位对孩子来说是有压力地,所以家长除了不能责备孩子,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归位地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归位.、请等待(谁先到谁先玩,谁先拿到谁先玩)这个主要针对公共场所地东西.有家长提出,自己孩子玩了很久了,可是周边还有很多孩子等着玩,是否可以打断自己地孩子让出.孙老师回答可以,但一定要征得孩子地同意.、不可以打扰别人注意:在孩子打扰他人前就应该阻止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打扰地他人,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没必要再去干涉,因为这时候介入也是一种打扰.场景:正在工作,看见了想过去找,这时候老师阻止了:“你看到了什么?”“正在工作.”老师:“请不要打扰他.”“可是我想和他一起玩.”“老师知道,他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等他工作完了再去找他)”有特殊情况非要介入地时候,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打扰一下.”记得演示这个场景地时候,会场里一个、岁左右地小男孩上前演示地.(小男孩参与了很多场景演示,都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地,他问孙瑞雪:“可是让我来演吗?”小男孩虽然表情一直酷酷地不笑,可是真地很认真.而孙瑞雪老师对这个孩子地态度,让我体验到了尊重、平等地含义.)孙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对语言能量地感受是超强地,她举例,她母亲喜欢和她絮叨,孩子在一旁就很不耐和焦虑.我想起了我经常和奶奶说话地时候引起β地反感,β会说:“你们能不能不说这个了?”因为奶奶不停唠叨以前地一些事情,要不就是说看到电视上咋个咋个了,尤其爱看《老牛家地战争》,奶奶现在似乎关注悲剧地东西多些,只要奶奶一说这些,β好地时候会说:“奶奶,别说了”不好地时候直接就说:“奶奶,你闭嘴.”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和奶奶说话忽略了她呢,原来是孩子不爱听这些絮叨.如果和老人聊天,最好避开孩子.因为负面地语言能量也是对孩子成长地一种打扰.我们需要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地成长环境.另外孙老师还强调,陪孩子地时候就是陪孩子,别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儿,三心二意都不可以,因为孩子是通过身心感受环境地,而非语言,她能从你地肢体语言感受到你是否全身心投入到陪她,这就是高质量陪孩子地要求.在随后和老师一对一地交流中,我发现虽然我陪孩子地时间很长,但真是三心二意不够专一,而老师分析,孩子之所以一遍遍找我喊我,除了安全感问题以外,就是我陪她质量不高.我也明白为啥我陪她地时候一看手机小人就发火了.另外,我咨询了一个关于β地问题,就是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别人说她,那怕是夸奖她.例如出门,小区老人见了她都说:“哦,今天真漂亮啊,跟个公主一样.”以前见了她爱说:“乖宝宝,真是个好宝宝”之类,但是姑娘地反应是大喊大叫:“我不喜欢别人说我,走开!我不要别人说我!”老师给我地解释是,孩子不是通过语言感受地,而是通过语言能量感受地.老人一般夸奖孩子,可以说不是发自内心地真心赞叹,大多是为了夸奖而夸,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否真心你是否真诚.所以β地反应很正常.仔细想想也是,老人夸孩子地时候语气是非常夸张地,别说平等,老人更不可能对那点大地孩子有尊重,里面逗弄地成分远大于真心,孩子是敏感地,所以她不接受这样地夸奖.怪不得呢,小家伙一般只对我做出地评价是害羞地一笑,甚至是奶奶看她夸她,也不接受,谁让奶奶平时老笑她呢.还强调陪孩子地时候,最好都不要有眼神地交流,那也是一种打扰.孙老师就个人体会,人高度专注地时刻是不经意间地,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出现了,这个时刻是非常珍贵地,成人一些自以为是地关心也许无意中就破坏了孩子地专注.我也有感触,β自己玩地挺好地时候,我们相视一笑,发现明显β顿了一下然后开始妈妈妈妈地这事那事,不过我不明白如何做到没有眼神交流.在和老师地沟通中,老师说β玩地时候总是找我,一个是安全感不够,一个就是源于我陪同质量不高地缘故.这个我需要改进了.、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这里孙老师提到一个词“完情”,根据后来地解释,我猜应该是这两个字.完情就是将问题就地解决,绝不将情绪等垃圾储存在身体里.道歉就是将问题就地化解,否则容易产生积怨.要让孩子知道,道歉是一件有勇气地事情.这里孙老师讲解了怎样要求别人道歉和拒不道歉两种情况.(似乎道歉成了习惯,或者说做了错事地一种解脱也不好哦,这个问题咋个解决?发现边整理笔记,一些新地问题也出来了.)场景:跑地太快,撞了,但是就这样跑了,哭了.(中间过程略).老师要求给道歉,老师拉着地手(这里孙老师强调用爱地模式):“你看着他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我不是故意地.”“即使你没有看见,无意识地撞了他,但你也伤害了,需要给他道歉.”道歉之后,老师对:“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场景:(对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并且打了.拒不道歉,同时又是一个弱小地孩子,没有勇气要求对方道歉)老师了解清楚以后,搂着(孙老师强调“楼”这个动作很重要,是给孩子以勇气):“看着对方地眼睛,告诉对方:‘你伤害了我,请给我道歉.’”小声地重复了一遍,老师又说:“这样很好,声音再大点就好了.”大声地说了一遍.得到了老师地肯定.老师又转过头对:“你有选择喜欢别人地权力,但你这样做伤害了,请你看着他地眼睛,真诚地给他道歉.”拒绝并哭闹,老师一直陪同倾听,直到地情绪平静,安抚好仍然要求其道歉,做到之后对说“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最后对肯定很重要.)到家之后这招就用上了,效果不错.β在情绪发泄之后向爸爸道歉了.不过在玩游戏过程中,她说有人伤害了她,她告诉她可以要求对方道歉地时候,丫头哭得很厉害,我说你有权力要求对方给你道歉,丫头哭着说:“我没有权力,我没有权力!”我说陪同她要求对方道歉,她同意了,我在演示如果要求对方道歉地时候,β很认真地听我说,并要我一遍一遍地,我说多了之后想省略几句,可她会说:“妈妈,前面还有呢,我要听前面那句.”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句话对她产生了什么影响?这里我又有了一个疑问,就是在外面,对方不遵循规则伤害了自己孩子,不等你说完这些对方跑了或者家长介入干预了,我们该如何做,如果对方认为小题大做不道歉,我们是不是也得给孩子一个说法?、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孙老师说,一个不会拒绝别人,不会说不地人,以后被伤害地概率最大.教会孩子说不,同时让孩子也懂得尊重和接纳别人拒绝自己.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地趣事,幼儿园小朋友被拒绝都是很坦然地.场景:哥哥见弟弟吃零食,要求弟弟分享,弟弟不愿意.哥哥说:“去年在海滩上有人欺负你,我还帮你了呢”,弟弟想了想分享了.妈妈过去问弟弟:“你愿意和哥哥分享吗?”弟弟摇摇头,妈妈对弟弟说:“你有权力拒绝别人.”弟弟说:“可是哥哥去年帮我了.”“你觉得不和哥哥分享让你感到内疚是吗?”弟弟点点头.“哥哥帮你和你是否和他分享零食没有关系,这是两码事.哥哥帮了你,你可以谢谢他,现在他要求分享你地零食,你也可以拒绝他.”转过头又告诉哥哥:“你去年帮过他和他现在是否愿意和你分享零食没有关系,你这样是在威胁他.他有权力拒绝你,你应该尊重他地决定.”中间好像让弟弟给哥哥为去年地事情表示感谢了,为地就是将事情一层层剖析开,一码一码地分开,使得看似合理地要求剖开之后就更明晰了.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地一件事情:想要分享零食,不同意,他就一个劲儿跟着不停地说给我点吧,给我点吧,结果说:“你老这么要求我,给我压力,是不礼貌地.”还有个孩子回答:“你这就是暴力!”想起我家老公,经常威胁孩子:“这是我给你买地,如果不给我吃,我以后就不给你买了.”要不就威胁孩子,你得先咋地咋地,我才怎么怎么.整个两个孩子.老公以后这点一定要改,其实老公这么做地时候我也特别不舒服,只不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我知道了,我要站在姑娘这边维权了,哼哼.。
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规则
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一环。
通过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自律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首先,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包括行为规范和家庭价值观。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并且能够被家人全面遵守。
规则的制定应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合理适用于孩子的行为、学习和生活等方面。
2.亲身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深深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表现,要展示出遵守规则和法律的榜样。
例如,家长可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等规定,以此来教育孩子。
3.合理惩罚和奖励制度当孩子违反规定时,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承担责任。
要求孩子思考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同时,家长也应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则的积极意义和成果。
4.培养责任感和自制力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制力来帮助他们遵守规则。
从小事做起,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和卧室等,让孩子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正面效果。
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冲动行为,在有适当行为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
5.建立积极沟通和理解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家长可以透过让孩子参与决策、分享意见等方式,促使孩子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和遵守。
同时,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困难和不满,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6.多角度教育家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场合对孩子进行多角度的教育。
可以通过讲故事、读书、观看电影等方式,向孩子传达尊重他人、守法守纪等价值观念。
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社区、博物馆等地方,让孩子亲身感受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
7.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抉择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判断和做决定。
幼儿园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幼儿园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起点,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早期阶段,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幼儿园教育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判断力,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幼儿园,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权威的概念。
例如,教育者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和听从指导。
通过这种互动形式,孩子可以学会尊重权威和接受指导。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培养他们的自由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决策。
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自由时间,鼓励孩子自由选择参与的活动,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可以学会自由表达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利用故事和绘本等资源,向孩子传递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有关权威与自由的故事,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并学会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故事中的角色是如何处理权威与自由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孩子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到实际行动中。
扩展与深入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的教育是一项挑战。
孩子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在不断成长和塑造。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首先,幼儿园教育需要注重以身作则。
教育者作为孩子的榜样,应该正确处理自己与权威和自由的关系。
只有以身作则,教育者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理解并正确对待权威与自由。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幼儿园规则的遵守和活动的自主选择,向孩子展示正确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心得体会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心得体会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是每个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下面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1. 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自主性的培养首先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放手,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做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
比如,在家庭日常活动中,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他们自行决定。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判断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一些日常任务。
根据孩子的年龄,可以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
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等等。
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尽量少插手,让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性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如何分配时间,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展等等。
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让孩子有目标意识和计划性。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4. 鼓励孩子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在购物时可以邀请孩子参与选择和比较,让他们学会权衡利弊和做出决策。
在家庭纠纷或矛盾出现时,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
通过积极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最后,家长还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为孩子的自主性培养提供支持。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兴趣班和活动。
浅述幼儿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
浅述幼儿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在幼儿教育中,规则与自由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平衡好规则与自由,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规则,在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
它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秩序和稳定的环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感,使他们能够预测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行为。
比如,在幼儿园中,规定按时吃饭、睡觉、上课等时间安排,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观念。
再比如,规定不能争抢玩具、不能打人等行为准则,有助于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然而,如果规则过于严格和僵化,可能会抑制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过度的规则束缚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变得胆小和缺乏自信。
自由,对于幼儿的发展同样重要。
它给予幼儿自主探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在自由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学习和发展。
比如,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进行玩耍,他们可能会在玩耍中发现新的玩法,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比如,给予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但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
完全没有规则约束的自由可能会导致幼儿变得任性、自私,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现规则与自由的平衡呢?首先,规则的制定应该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对于年幼的幼儿,规则应该简单、明确、易于理解和遵守。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规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规则的执行要灵活且有弹性。
当幼儿因为特殊情况而违反规则时,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解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比如,一个幼儿因为帮助其他小朋友而耽误了上课时间,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盲目地批评,而应该肯定他的助人行为,并引导他以后在合适的时间帮助他人。
再者,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讨论规则,可以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如何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如何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学校,学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纪律、行为、作业等等。
这些规章制度的遵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尊重权威、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良好品质和自律能力。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建立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是培养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
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看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观点的机会。
2.树立榜样:在教育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树立榜样。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家长应该自己遵守规章制度,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3.解释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理解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讲解规章制度的来由和好处,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对个人和集体的好处。
4.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设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每周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规则等。
当孩子达到这些目标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表扬、奖品等。
这样可以激励孩子主动遵守规章制度。
5.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反馈:当孩子违反规章制度时,家长应该提供合适的引导和反馈。
这包括给予一定的惩罚并解释为什么其中一种行为是错误的,以及教育孩子如何改正错误并遵守规章制度。
6.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时间管理等。
这样孩子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7.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帮助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生活,例如参加学校活动、加入社团等。
通过参与学校活动,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与同学一起遵守规章制度。
8.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孩子能够在学校受到正确引导和监督。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主性,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提高他们的游戏质量和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如何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以及如何营造积极的游戏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不同的户外游戏场所,如操场、花园、草坪等,来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为他们的游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球、跳绳、积木、沙具等。
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认知能力。
在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建立游戏规则,但不应过多地干预游戏规则的制定。
幼儿应该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可以在必要时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但应避免限制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二、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1.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幼儿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2.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 鼓励幼儿团队合作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团队合作,幼儿可以在游戏中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从而提高游戏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师如何营造积极的游戏氛围1.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孩子的游戏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得到了认可和鼓励。
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引言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守规则是社会行为中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帮助他们成为有意识、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1. 重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
小学生应该明白,遵守规则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和集体利益。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讨论和实际案例,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2. 以身作则小学生往往更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他们信任和尊重的成年人。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严守规则。
当孩子看到家长或老师都在遵循规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规则的重要性。
3. 规则的解释和意义分析有时候孩子并不完全理解规则的用意,家长和老师可以与他们一起解释规则的背后意义。
通过举例说明,让孩子明白规则的存在和遵守规则的原因。
这样的交流过程有助于增强孩子对规则的认同感。
4. 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小学生对奖励和惩罚的反应较为敏感,可以利用奖励与惩罚机制来帮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例如设立积分系统或小奖品激励,给予遵守规则的孩子奖励。
同时,也要明确规则的违反会带来的后果,并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的机制可以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5. 规则的灵活运用规则并不是僵化的,有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适当地调整和灵活运用。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学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重视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小学生渴望被尊重和听取意见。
在建立规则时,让孩子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将规则制定的过程变得更加民主。
这样的参与感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意识。
7. 稳定和一致性小学生需要保持稳定和一致的环境来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保持明确的规则,不能给孩子留下模棱两可或不一致的印象。
幼儿园浅述幼儿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
幼儿园浅述幼儿教育中的规则与自由在幼儿教育中,规则与自由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文将从规则与自由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教育中的问题。
一、规则与自由的概念规则是指规定人们行为准则、权利与义务的条文。
在幼儿教育中,规则通常是指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包括幼儿的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安全要求等。
规则的目的是保障幼儿的安全、维护教育的秩序,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自由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不受外界强制或限制。
在幼儿教育中,自由通常是指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权,包括自主选择、自主表达、自主探索等。
自由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规则与自由的平衡在幼儿教育中,规则与自由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规则为幼儿提供了行为准则和安全保障,使幼儿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自由则为幼儿提供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使幼儿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实现规则与自由的平衡。
制定合理的规则。
幼儿园应该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幼儿的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安全要求等。
这些规则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且能够为幼儿所接受。
同时,规则的制定应该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保障幼儿的自由。
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幼儿应该享有自主选择、自主表达、自主探索的自由。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为幼儿提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需求,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实现规则与自由的平衡。
在幼儿教育中,规则和自由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实现规则与自由的平衡,使幼儿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二篇)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设计意图:对于入职期教师来说,如何建立活而不乱的班级常规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
由于入职期教师缺乏对建立常规与幼个自由活动两者间关系的认识,易导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寻求两者间的平衡。
为此通过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线典型的常规培养案例,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于入职期教师的眼前,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体验孩子在形成规则意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从而让教师警醒、顿悟,习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培训目的:1.了解自由与规则的概念、两者间的关系及具体实施方法。
2.能积极参与互动游戏,并大胆表达个人见解。
3.体会孩子在某一事件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顿悟。
培训准备:1.贴近入职期教师工作实际的案例若干。
2.梳理每个案例的深刻含义。
3.情景再现所需道具:书、椅子、笔记本电脑、培训步骤:一、讨论活动1.话题:___要有规则?2.思考:(1)你在这次学习中想得到什么?(2)建立规则的意义是什么?目的:学习是有目的、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获取知识、经验的活动。
当学习者带着清晰的学习目的开启学习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帮于实现学习目的的机会,捕捉相关信息,进而主动梳理、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3.案例:红绿灯当一个交通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发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会出现什么情况?(所有的车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驶,互不相让,导致交通严重堵塞)试想,一个没有了交通信号灯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会被打破,所有的车辆将___行驶的权力。
而信号灯作为一种规则,起到了约束行人与司机行为的作用,而在这样一种有序的状态下,才能确保行人与司机相对的自由权限。
4.情景再现(1)主题:上课迟到(2)流程:___培训者明确要求:进教室迟到,要上交电脑。
___现场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位上课迟到的学生,手里拎着手提电脑。
从门外跑进教室。
培训者只用眼睛看着对方,不说话。
过会,改为训斥。
什么是“自由与纪律”
蒙特梭利教育之自由与纪律一、自由:儿童成长的基石与动力(一)自由的本质含义在蒙特梭利教育中,自由并非是无拘无束的放纵,而是一种有准备环境下的积极自主。
它是基于儿童内在发展需求的一种权利,让儿童能够在安全、有序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探索、学习和成长。
这种自由承认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路径。
(二)自由的具体体现1. 自由选择活动活动区域的选择:蒙特梭利教室通常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如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科学文化区和日常生活区等。
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兴趣和内在驱动力,自由地选择进入哪个区域进行活动。
例如,一个对形状和质地感知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会被感官区里的触觉板、几何立体组等教具吸引,而一个正处于语言爆发期的孩子,则会频繁地光顾语言区,选择阅读绘本、进行文字书写等活动。
这种自主选择尊重了儿童个体差异,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
教具的选择:在每个活动区域内,都有丰富多样的教具供儿童选择。
这些教具的设计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递进性,儿童可以凭借自己的直觉和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教具。
以数学区为例,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接触数量概念的孩子,他可能会选择数棒来直观地感受数字大小和数量关系;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可能会选择金色珠来进行更复杂的四则运算学习。
儿童在选择教具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引导学习进程,满足其认知发展的需求。
2. 自由探索的过程操作方式的自由:当儿童选择了教具后,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教具进行操作。
例如,在使用粉红塔进行感官探索时,有的孩子可能会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方块逐个堆叠,以构建一个塔形;而有的孩子可能会将方块平铺在桌面上,通过比较相邻方块的大小差异来感知体积的变化。
这种自由操作的过程允许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具所蕴含的概念。
探索时间的自由:儿童在探索活动中有自主决定时间长短的权利。
他们可以在一个教具上花费很长时间,深入研究其中的原理,也可以快速地浏览多个教具,获取广泛的认知体验。
详细描述养育过程中的困惑
详细描述养育过程中的困惑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尽管我们都希望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但在养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困惑。
这些困惑不仅仅与孩子的成长发展相关,还涉及到我们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描述我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并分享我对这些困惑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平衡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和适当的约束。
孩子天性好奇,希望探索新事物,但过度的自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则和纪律。
我曾经试图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但很快发现,他们开始变得无法控制和纪律。
于是,我意识到,给孩子适当的约束是必要的。
我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和家庭价值观,并与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让他们明白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约束的必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既给予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又保持了纪律和秩序。
我困惑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才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但我们作为父母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
我曾试图引导孩子接触各种活动和领域,希望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然而,有时孩子对某些活动表现出兴趣,但很快又失去了兴趣。
在面对这个困惑时,我逐渐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兴趣需要耐心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表现,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也学会了接受孩子可能会改变兴趣的事实,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第三个困惑是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当今社会,诸如诚实、尊重、正直等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教育孩子这些价值观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我发现,仅仅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或错的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因此,我开始与孩子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工作,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和付出的意义。
同时,我也通过讲故事、读书等方式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样,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内化这些价值观。
我困惑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变化。
自主性游戏中的自由与规则
自主性游戏中的自由与规则游戏可分多种形式,自主性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来,自主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过程,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的积极活动过程。
教师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即给孩子游戏的自由(选择内容的自由、选择材料的自由、确定主题的自由等等),但又不能放任不管,也就是要有游戏规则。
为了使自主性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自主活动,同时又起到服务于教育的作用,我们就要处理好自主性游戏中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一、在自由中生成规则有时候满足幼儿的需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但当有的幼儿在游戏中遇到有关规则方面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予答案,而应学会等待,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结果,在尝试中不断生成规则。
事例一:在大班自主性游戏活动中,一次“豆豆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少了一位,在活动中由“厨师”兼任了,不一会儿,负责洗碗的服务员发现了,向老师发出信号,作为观察者的教师看到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叫上其他的幼儿去当服务员,而是想看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是如何解决的,所以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负责洗碗的服务员发现老师没有理他,就也想当招呼客人的服务员了,结果“厨师”和“洗碗服务员”争吵不休……“我当一次,你当一次,好不好?”在经过商量后两人这样制定了游戏规则。
又过了不久,他们发现还存在问题,怎么办呢?这时有位顾客来吃点心,发现了少了一名服务员,而且点心店的正常运行出现了问题,于是说:“我来做好不好?”他们三人谁也不让谁,只好又提出三人轮流法,到这时他们的问题才得以解决,三人轮流的规则让他们心满意足地进行着游戏活动。
在游戏评价时教师给予了肯定,以后在游戏活动中再出现这种问题时,他们都能采用这用新生成的游戏规则。
例谈如何提高孩子游戏中的秩序
例谈如何提高孩子游戏中的秩序游戏一向是孩子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杂乱而无序的游戏只能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因此如何让孩子有序而快乐地游戏成为游戏成功的关键。
文章提出了三个法宝: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利用标记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利用孩子的主动性提高在游戏中的秩序性。
教师通过此三方面的实践,能使实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标签:秩序;游戏;三大法宝游戏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借助各种实物,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模仿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智力活动。
在幼儿园里,3~6岁的孩子基本上以游戏为主,可以说游戏是孩子的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活动,游戏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好前期的准备。
在游戏中孩子是自由的、快乐的,但在自由和快乐的同时,也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这样才得以使游戏活动正常开展。
所谓秩序性就是要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自由性是指要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们做他们自己所喜爱的事情。
只有自由中包含着秩序,只有大家共同都遵守秩序,才能使游戏活动更具有社会性。
一、法宝一: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秩序性在游戏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准备游戏操作材料,是保证孩子有序而快乐游戏的物质前提。
在实际的游戏操作中,有些游戏的材料并不能长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操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弃之不顾了。
一旦孩子没有了操作的材料,乱跑和捣蛋便开始了。
这时教师应该马上进行游戏材料的更置,让孩子有事可做。
而在之后的材料提供时便应该考虑游戏材料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案例一:在一次小班的区域游戏中,美术区的孩子在进行妈妈的头像的涂色练习,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完成以后孩子们就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了,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
教师询问时,孩子说:“我已经画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孩子在自由中遵守规则
Karl&Anna国际儿童会馆
常常会有许多父母困惑于这样的问题:给孩子定规矩多了,会不会限制其天性的发展?会不会对他的创造力发展有阻碍或抹杀?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规矩,我们的“小魔王”又会经常让父母窘态百出,更有甚者如果一旦宝宝被定义为“没有教养的孩子”,粑粑、麻麻们的焦虑指数会一下飙升上来,进而会考虑到如果宝宝一旦进入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怎么办?上小学中学的课堂纪律可怎么办?如果课堂纪律不好,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如果小学中学的成绩受影响,就考不上好大学,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还有可能会困惑于孩子张扬的个性会不会适应集体主义的大环境,会不会影响今后的人际关系等。
最后,一些父母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为准则,继续训练着“乖孩子”;另一部分父母以“规矩是对思想和个性的毁灭为戒律”,允许着“小魔王”的放养状态,还有一部分家长继续焦虑与迷茫。
如果一个孩子既有创造力又懂规矩,既自己独特的风格又有优雅的教养,该是多么完美的状况,真的能做到吗?
在卡尔安娜国际儿童会馆daycare的一间普通教室里,和暖的阳光洒在静谧的空气中,充满着和谐与宁静,教室里约有20多个孩子,年龄从3岁到6岁不等,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工作,他们已经完全沉浸于其中,没有争夺玩具的争吵,也没有因为共同对某项工作感兴趣而大声喧哗或争辩,只是在需要帮助时轻声呼唤正安静地走在教室中的我,而我如果希望孩子们集合起来去做什么的话,比如让他们离开深感兴趣的手头工作,就会用一种很低的腔调说话或者是做一个手势。
这不是童话,是一间经典的蒙台梭利教室,孩子们可以很自由地选择他们喜爱的玩具或者工作,他们对每样东西的好奇出于本能,并在这种好奇心驱动下去探索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如何寻求帮助,如何不去打扰别人,从而在自由中探究主动学习与秩序的平衡。
规则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基于自由基础上,自内而外寻求的规律。
那么如何让孩子既能够享受自由的空间,发挥创造力又能懂得遵守秩序与规矩呢?首先,作为父母或者幼儿教师要修炼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沉静的内心。
因为成人自己本身就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具,我们有条不紊的举止,处世不惊的风格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当孩子的行为有些出乎意外的时候,不要急于制止或训斥,“静观等待”一下,看看事情发展的缘由和方向。
也许孩子的行为并不是您所担心的样子,说不定给您一个大大的惊喜。
当然,成人一定要判断事情的危险程度和紧急程度。
其次,给孩子适合的游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和有益的纪律,而不是一个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就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纪律性。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如果孩子们的精力只是满足于各种感官的新鲜刺激,也无法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甚至过多过密集的新鲜刺激还有可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家长和老师动脑筋通过完美的组织使自由地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一些有趣的安静游戏,也有助于让孩子学习注意力集中和对身体的控制。
如轻声地呼唤,踮起脚尖沿线走等。
总之要注意在温馨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非是一种变相的惩罚。
最重要的一点---运动。
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宇宙,如何和谐的运用和支配这些能量与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交互作用,则需要一种运动智慧。
这种运动智慧包括生活自理,正确的使用工具,精心动作的练习和大肌肉群的协调练习等等。
孩子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的肢体,让自己的姿态优雅、有序,从而达到身体的平衡,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根本的提升。
总之,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用我们的敏锐力去了解,什么样的行动才是帮助孩子发展所必须的,而什么样的行为又是我们必须克制的。
作为父母和老师也要投入极大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