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合集下载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人,并以他的生活态度和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

他的生活态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当代的躺平生活方式有着某种联系。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的时代,他的时代充斥着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他选择了远离世俗和政治的纷扰,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他离开城市,隐居山水之间,以清静自然的生活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崇尚自然,尤其喜爱山水,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看北斗。

”他喜欢在自家花园采菊观星,以自然景观陶冶心灵。

他认为人应当心平气和地与自然相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种生活态度呼应了躺平生活方式中的“放下”和“简单”。

陶渊明放下功名利禄,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现代人也可以放下刻意追求过高的生活压力,享受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乐趣。

陶渊明鼓励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压抑自由的束缚会使人内心感到痛苦。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通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来实现心灵的自由。

这种心境与躺平生活方式中的“追求心灵自由”的理念相契合,提醒我们应当耐心寻找内心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被外界的物质追求所束缚。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还表现在他的乐观和积极向上。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坚信人生的价值不取决于地位或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他以他自己的人生为例,引导人们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和挫折,更好地享受生活。

这与现代躺平生活方式中的“遭遇困境也可以保持乐观”的思想相呼应。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与当代躺平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

他的追求自然、追求心灵自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都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下,我们可以借鉴陶渊明的生活哲学,放下杂念,与自然为友,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平和。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阅读答案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阅读答案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现实困境

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现实困境

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现实困境陶渊明素怀隐逸之志,下定决心归隐田园,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一个世家大族,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官至大司马。

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熟读儒家经典。

少年陶渊明曾胸怀大志,在诗作中说过: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中国儒家学说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有: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的教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道德要求在个人品德修养上注重自省内化,在行动上提倡积极行动,经世致用。

就向一种有限的冲动,一种内心的勇敢。

深受儒家传统文化浸淫的陶渊明,怎么最终却选择了隐居避世呢?不得不说,选择归隐田园,陶渊明内心是经历过矛盾,挣扎的。

陶渊明没有践行儒家传统济天下,惠苍生,开万世之太平的理想,选择了做一名隐居者,是一种不得已的痛苦的抉择。

理由有二,⑴从陶渊明的个人经历看,陶渊明作为东晋大司马的后代,年轻时是曾希望有一番作为的也希望日后能以自己的功业光耀门楣。

加之幼时家贫,更能激发他积极进取之心。

丈夫志四海是对年轻时一颗建功立业心的回忆。

有志不获骋是对最后归隐田园结局的一种淡淡的惋惜之情。

他几番归隐,又几次复出做官。

先后做过刘裕幕府参军,刘敬宣幕下参军。

陶渊明起初对刘裕还是怀有较大期望的,只是后来由于政局变化,加上陶渊明个人的原因,他才选择了离开。

在出仕和归隐两条路前,陶渊明是有犹豫,徘徊的,一种人们习惯议论的原因是说,陶渊明这个人很烂,惦记利益又想立牌坊,宣布归隐,是因为他的倔脾气表现过头了,个性不适合做官,自己太受憋屈了。

突然又宣布复出,因为经济窘迫了。

这种说法没有全部的道理,但在历史上有一点影子,陶渊明自然有自知之明,会一些性格分析,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自己性格只适合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个性不好,社会性人格修炼不够,做个下下品的百姓都勉为其难,怎能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呢?陶渊明早已下定决心归隐,他赴任彭泽令前居然说,自己再次出仕,不是为了认认真真做官,而是为了攒下以后归隐的养老本。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农学家,他的生活态度一直是以自然为师,追求简朴、宁静的生活。

而当代的躺平生活方式则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态度,主张放弃竞争、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与当代躺平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喜欢独自隐居在山野之间,与大自然为伴。

他以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为乐,以农田之间的劳作与收获为快乐。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中万物生灵的赞美。

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学作品,传达了对于安静、宁和的生活的向往。

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则是一种反对竞争和压力的生活态度。

躺平生活主张放弃过度竞争和追求,拒绝过度劳累和奋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躺平生活的支持者们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追求物质成功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焦虑和疲惫。

因此,他们选择放弃过度努力,选择放松心态,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生活态度的角度来看,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更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状态和情感需求。

两者之间的不同,既体现了时代的差异,也反映了个体对于生活的不同追求。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强调自给自足和简朴生活。

他在田园生活中,通过耕种和种植,获得自己的生活所需。

他不追求奢华和物质财富,而是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上。

他以农田的劳作和农作物的收获为乐,以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丽为乐。

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则更多地强调追求舒适和享受。

躺平生活的支持者们认为,过度努力和追求物质成功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焦虑和疲惫,而舒适和享受才是真正的幸福。

他们选择放松心态,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

他们拒绝过度的努力和奋斗,倡导简化生活、减少压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结起来,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在追求宁静、简朴的生活上有相似之处。

陶渊明通过隐居山野、耕种种植,追求自然与自己的和谐,倡导自给自足和简朴生活。

陶渊明对现实矛盾作文

陶渊明对现实矛盾作文

陶渊明对现实矛盾作文咱来聊聊陶渊明和他面对的那些现实矛盾,就像唠家常一样。

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代啊,那是相当的乱哄哄。

到处都是权力的争斗,今天这个军阀上台,明天那个权贵得势。

在这种环境里,陶渊明就像个单纯的孩子闯进了一个乱糟糟的大卖场。

一方面呢,他心里是有着大抱负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都想着自己将来要当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一样。

陶渊明也想在官场里做点大事,为老百姓谋点福利,把那个混乱的社会给整得有条有理的。

他有才华啊,读书读得也不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去改变点什么。

可是呢,现实就给他啪啪打脸。

官场里那都是些什么人啊?一个个勾心斗角的。

陶渊明这种直肠子、心地善良又有点理想主义的人,在那里就像个格格不入的外星人。

他要是想往上爬,就得跟那些人同流合污,今天去巴结这个上司,明天去给那个权贵送礼。

这对于他来说,就好比让一只纯洁的小绵羊去和一群狡猾的狐狸玩心眼儿,根本就玩不过啊!而且啊,当时的官场黑暗得就像一个永远见不到阳光的地下室。

贪污腐败到处都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政策根本推行不下去。

陶渊明就想啊,我在这儿耗着有什么意义呢?我想种出美丽的花朵,可这地方全是烂泥。

但是呢,他要是离开官场,也有麻烦事儿。

在那个时代,大家都觉得只有在官场混出名堂才是成功的。

陶渊明要是回家种地,周围的人肯定会指指点点,说他没出息。

这就好比现在大家都觉得在大公司当高管才是厉害的,你突然说要回家开个小杂货店,很多人就会觉得你脑子进水了。

可是陶渊明是谁啊?他最后还是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跑到乡下,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虽然种地很辛苦,有时候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心里舒坦啊。

他不用再面对那些官场的丑恶嘴脸,不用再纠结那些让他头疼的人际关系。

陶渊明对现实的这种矛盾,其实就像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挣扎一样。

我们有时候也面临着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是要为了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呢,还是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哪怕可能会饿肚子?陶渊明用他的一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有时候,内心的宁静比什么都重要,哪怕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我们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那片净土。

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怕仅仅是 冲破思想的牢笼 。
如 果 说 陶 渊 明 生 活 的 农 业 时 代 “ 笼 ” 还 是 由 “ 头 ” 制 作 的 樊 木 ( “ ”字从木 );那么 ,到了 工业 樊
“ 在樊笼 里 ,复得返 自然 。”有时 久
师 带去 战后德 国极 其缺乏 的面 包 、黄 也被他 叫做 “ 网 ” , “ 网裁 而鱼 罗 密 油 、咖 啡 、香烟 。北京 大学 资深教 授 骇 ,宏罗制 而鸟 惊 。彼 达人 之善 觉 ,
张世英 先生 曾在 其 《 人之 际 》一 书 乃逃 禄而归耕 。” 天 中指出 :陶 渊明 的诗颇 富哲理 ,西方 哲学 家 中 ,似 乎 只有 海德 格尔 的哲 学 与 陶诗 中的哲理 相近 ;海 德格 尔 的哲
●■


匐渊 明 看 当 人 的 生 存 困 境 弋
之路 ,即所 谓希望 正在 于绝望 之 中 。
仅 以古人在 后 人心 目中印象 的深 浅 ,
那也将 是 陶渊明 的再度 复 活。我愿 意 即所 谓民众 的 “ 口碑 ”判 断一个 人历 把我今 天 的这番话 ,作 为对 渐行渐 远 史地 位的 高低 ,那么 陶渊 明的名 声之
哲 学有过 亲 密接触 。台 湾辅仁 大学 教
授萧师毅 ( 9 18 ) 1l-96 年轻时曾与海 意 象 之 一 ,象 征 被 限 制 了 身 心 自 由 1 德格 尔 合作 共同翻 译过 老子 的 《 道德 的 、令人难 以忍 受的 生存处 境 ,如 :
经 》 ,还不时 给这 位正 交华 盖运 的老
斩首 百万 ,血座 宫殿城 堡 ,一端放上一缕清风 白云 ,奇怪的是
这 架 天平 竞 然没 有 显 示 出 太 大的偏 斜 。
陶 渊 明或 许真的 已经成 为 “ 夜 昨

论陶渊明对中国人生命状态的影响作文

论陶渊明对中国人生命状态的影响作文

论陶渊明对中国人生命状态的影响作文《论陶渊明对中国人生命状态的影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古人哟!陶渊明的生活可有趣啦!他不喜欢官场的纷纷扰扰,选择回到乡下,过着简单又快乐的日子。

他每天种种花,锄锄草,看看美丽的风景,写下了好多好多优美的诗。

比如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多棒呀!他在东篱边采菊花,一抬头就看到了远处的南山,心里特别悠闲自在。

他告诉我们,生活不一定要很复杂,简简单单也能很快乐。

陶渊明的这种生活态度影响了好多好多中国人。

有些叔叔阿姨工作累了,就会去乡下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自己放松下来。

还有些爷爷奶奶,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点菜,养养花,就像陶渊明一样,享受平静又快乐的生活。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陶渊明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哟!《论陶渊明对中国人生命状态的影响》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呀,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本来在官府里做事,可是那里的规矩太多啦,他觉得不自由,不开心。

于是,他决定回到农村,自己种地、写诗。

他写的诗可有意思啦!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是说被关起来的小鸟想念以前的树林,池塘里的小鱼想念原来的深潭。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待久了,也会想念自由自在玩耍的时光。

因为陶渊明,很多中国人明白了,生活不一定要追求很多钱和很大的权力,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们身边的一些大人,他们不追求特别忙特别累的工作,而是选择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快快乐乐地长大!。

谈陶渊明对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的启示

谈陶渊明对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的启示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谈陶渊明对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的启示王欣羽 南宁师范大学五合校区文学院摘 要: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在世界诗化哲学上有所建树,其诗文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本文便对陶渊明所持守的哲学观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陶渊明;回归本真;人生作者简介:王欣羽(1993-),女,汉族,辽宁营口人,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85-01在文章开头,首先将陶渊明与一个人进行比较,他就是被史书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肯定有人会觉得这二人如何比较。

提起“焚书坑儒”,人们会想到秦始皇;说起“桃花源”的故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陶渊明。

秦始皇“奋六世余列”,攻城略地,斩首百万,方才当上千古一帝。

陶渊明喝酒读书,写些田园诗便成“千古一人”,这美名似乎来得容易些。

如若将二人放在一架天平上,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一个皇帝定要比一个诗人重得多,其实未必是那样。

人们出现如此的思维偏差,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社会历史的书写接受,太过注重经济政治等有形体和重量的事物,从而忽视了人类精神空间的重要价值。

陶渊明的诗思与哲思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农业社会意识与潜意识的结晶,起码对于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有着一定的可借鉴性。

秦始皇是丰功伟绩的英雄,陶渊明便可称为圣人,但纵观人类历史,英雄的形象无数,圣人却少之又少。

英雄成事也败事,圣人则无为无不为。

因此我们的地球上光有“英雄”是不够的,还应当有“圣人”。

圣人不但摆脱了自我中心,也摆脱了人类中心,重新与天地自然融合为一,他们平和地对待自己的命运,追慕自我心灵的清洁宁静与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

由此看来,圣人的精神内涵是素朴自然的,这也就是下边要说的陶渊明所持守的人生价值选择:顺遂自然——清贫素朴——回归本真。

存在主义视野下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

存在主义视野下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

存在主义视野下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以存在主义视野下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为标题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富有哲理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存在主义的视野下,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的作品中也存在着困境与超越的主题。

陶渊明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疏离感。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官场腐败、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漠的批判。

他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人性的失望。

例如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种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纷扰世事的冷漠,反映了陶渊明内心深处的困境。

陶渊明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一种超越的力量。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精神世界的追寻。

在《杂诗》中,他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体现了他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接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追求真理和追求内心真实的渴望。

他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困境,寻求到了一种更高尚的存在。

在存在主义的视野下,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可以被解读为人类存在的两个方面。

困境代表着人类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无力感、绝望感和疏离感,而超越则代表了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陶渊明通过他的作品,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与表达,给人们带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启迪。

然而,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并非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正是通过对困境的体验和超越的追求,人类才能够在存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更高尚的存在感。

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表达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通过对自然的陶醉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困境,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以存在主义视野下陶渊明的困境与超越为题,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作品中既存在着对现实世界的困境和失望,又融入了对精神世界的超越和追求。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演讲稿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演讲稿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陶渊明先生的一些思考。

陶渊明,一个生活在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会怎样看待当下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生活呢?首先,陶渊明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的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被各种物质和虚荣所困扰,人们追求名利,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本心。

陶渊明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对简朴、清静生活的向往。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他可能会呼吁人们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淡,摒弃浮躁和虚无的追求。

其次,陶渊明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曾经在政府任职,但因为不满当时的腐败和黑暗的政治现状,选择隐居田园,不再参与世俗的权力斗争。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他可能会以更加直接的方式,通过文学作品或者公开演讲,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号召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陶渊明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

他在田园生活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

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他可能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的生活,鼓励人们不要被困境所压倒,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而言之,如果陶渊明活在现代,他可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当下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他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和人生中汲取力量,为当下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注入一份清新和希望。

谢谢大家!。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以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为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异同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之一,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深深影响了后世。

陶渊明倡导的生活态度是追求简单、自然和宁静的田园生活。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游荡,写诗作画,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山水、花草、田园的赞美,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之情。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他主张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而当代的躺平生活方式则是指不追求事业和成就,放弃竞争和压力,选择过一种悠闲、舒适的生活。

躺平一词最早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为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奋斗的人。

躺平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主张不加入社会竞争,享受生活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他们认为社会的压力和竞争会让人失去自我,追求物质的财富和地位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疲惫之中。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陶渊明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他对自然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他将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则更多地强调个人的选择和权利,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必为了社会的期待而奋斗和牺牲。

尽管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反思和思考现代生活方式的角度。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竞争,追求物质的财富和地位似乎成为了主流价值观。

然而,陶渊明和躺平生活方式的倡导者都提醒我们,生活不仅仅是追逐物质的财富和地位,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他们通过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告诉我们应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和。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当代躺平生活方式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陶渊明能成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的作文

陶渊明能成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的作文

陶渊明能成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的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现实矛盾中突围:陶渊明东晋乱世之中,诞生一位与众同诗——陶渊明。

陶渊明能成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的作文

陶渊明能成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的作文

陶渊明能成现实矛盾中突围出来的作文
哎呀,各位看官,今儿咱来摆摆龙门阵,说说那个陶渊明咋个能从现实矛盾里头突围出来的。

说起这陶渊明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文人。

他瞧不上那官场里的尔虞我诈,心里头就惦记着回家种地去。

你看他写的那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自在啊!可是啊,这现实里头矛盾可不少,他咋个就能突围出来呢?
首先啊,他得有个“豁出去”的心。

陕西那边的人常说,“有啥事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陶渊明就是这么个直性子,他觉得官场里那些弯弯绕绕他玩不转,那就不玩了呗。

他辞了官,回家种地去了。

这就是个勇气啊,得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做出选择。

其次啊,他得有个“随遇而安”的心态。

四川人常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陶渊明就是这种心态。

他觉得回家种地也挺好,有吃有喝,还能写写诗,多惬意啊!他不跟那些矛盾较劲,就顺着自己的心意来。

这样一来,那些矛盾自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最后啊,他还得有个“淡泊名利”的胸怀。

北京人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陶渊明就是那种不把钱财名利看得太重的人。

他觉得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得开心,过得自在。

所以他不跟那些名利之徒争来争去,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

所以啊,陶渊明能从现实矛盾里头突围出来,靠的就是这三样:勇气、心态和胸怀。

咱们也得学学他,别让那些矛盾给困住了,得敢于面对、敢于选择、敢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简介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以其优美的田园诗而闻名,倡导了归隐悠然、与自然为友的生活态度。

然而,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政治乱世和社会动荡之中,这使得他在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自我理想之间的矛盾。

田园诗带来的宁静与美好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常常涉及到平和、宁静和恬淡快乐的生活。

他描述了丰饶富足的农田、流水潺湲的溪流、各种各样可爱动物们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桃花林中等故事情节。

这些描绘给人一种纯净美好、远离尘世纷扰、心灵归属于大自然之感。

梦幻与现实之间然而,在陶渊明创作众多田园诗背后,隐藏着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他在一些诗作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描述了贪官污吏以及人民贫穷困苦的生活状况。

这种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自身置身其中的矛盾感使陶渊明深感无奈和失落。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陶渊明是一个思想家,他追求心灵自由、与天地万物共存并远离尘嚣的理想。

然而,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道德沦丧的时代,这使得他无法真正实现自己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使得他在写作中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和对社会困境的思考。

归隐与反思面对田园生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为山野田园,以此来寻找内心平静和抵抗社会压力。

通过写作田园诗,他倾诉着自己对社会不公和苦难的观察,并试图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结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对美好自然、简朴生活和高尚道德的向往,但也揭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他通过文学表达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敦促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追寻内心真正的宁静与美好。

陶渊明留下了一部优美动人的艺术遗产,使得我们在读其田园诗作品时能够领悟到那种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与世无争的境界。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可能会是一个热爱大自然、追求简单生活的文人。

他或许会选择居住在郊外的小别墅,每天清晨起来,漫步在花园里,欣赏着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陶渊明可能会在现代社会中选择一份与自然相关的工作,比如园艺师、生态保护者或者自然摄影师。

他会致力于保护环境,呼吁人们珍惜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陶渊明可能会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播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他会写下许多关于大自然和生活态度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呼吁人们远离浮躁,回归自然。

同时,陶渊明也可能会成为一个知名的公益人士,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他会呼吁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倡导绿色生活。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引领潮流的环保先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会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论,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股清流。

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作文

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作文

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作文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以其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超脱尘世的心境闻名于世。

假如他穿越时空,生活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陶渊明肯定会被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给吓一跳。

每天清晨,不再是鸡鸣犬吠唤醒他,而是刺耳的闹钟声。

睁开眼,看到的不是那透过木窗棂的柔和阳光,而是满屋的电子设备发出的各种指示灯的光芒。

他或许会嘟囔一句:“这是啥子玩意儿,比那官场的繁文缛节还让人头疼。

”出门上班,陶渊明可就更懵了。

那拥挤的地铁,人们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紧紧挨着,哪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他估计会怀念自己的小毛驴,虽然慢,但自在逍遥。

来到公司,陶渊明面对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件和数据,估计得花上好长时间才能搞明白这是啥。

领导在旁边不停地催促,同事们为了业绩争得面红耳赤,他会感叹:“吾本欲归田园,奈何困于此樊笼之中。

”中午吃饭,不再是自己在田间采摘新鲜的蔬菜,下厨烹饪。

而是和大家一起涌向快餐店,吃着那些充满添加剂的食物。

他可能会皱着眉头说:“这哪有我自种的菜来得香甜。

”下班后,陶渊明本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下,却发现到处都是喧闹的商场、酒吧和车水马龙的街道。

他无奈地摇摇头,回到那狭小的出租屋里。

不过,陶渊明可不是那么容易被现实打倒的人。

周末的时候,他会去郊外寻找一片净土。

也许是一个小小的农家乐,也许是一处尚未被开发的山林。

他会在那里租上一小块地,亲手种上一些蔬菜和花卉。

春天,他会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播下种子,就像对待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看着那嫩绿的芽儿一点点冒出来,他脸上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嘴里念叨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夏天,他会在清晨早早起来,给蔬菜浇水、除草。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却毫不在意。

看着那些茁壮成长的蔬菜,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偶尔,他会在树荫下歇歇脚,喝上一口自己带来的清茶,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感受着微风的轻抚,仿佛又回到了他的桃花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可能会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而不是在山林间隐居。

他可能会是一位知名的作家或者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田园诗人。

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的内心仍然会保持着那份宁静和淡泊。

在现代社会,陶渊明可能会选择远离喧嚣,寻找一片清静的角落,用自己的文
字和艺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然。

他可能会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找一片小小的花园,用心栽种花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可能会在现代的嘈杂中保持一颗清澈的心灵,写下更多关于自然和人生的诗篇。

在现代社会,陶渊明可能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他可能会
倡导大家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他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艺术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家园。

在现代社会,陶渊明可能会成为一位精神导师,引领人们远离功利和浮躁,追
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他可能会通过自己的生活和作品,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他可能会以全新的方式传承着自己的精神和思想,继
续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无论身处何地,他的内心仍然会保持着那份宁静和淡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股清流。

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作文

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作文

陶渊明生活在现代作文
陶渊明活ˋ?哈,那可就有趣了!你想象一下,那个阔别千年的诗仙,突然被拽进这个喧嚷的现代社会,会是什么反应呢?
我猜他一定会先皱着粗眉毛,对着这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感到无比无措。

毕竟在他那个朴素的田园年代,可没这么多"机"吧?不过很快,他就会被这热闹的都市生活所吸引了。

他一定会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去体验一把现代人的"日常"。

比如挤着地铁去上班,顺便在咖啡店里点一杯拿铁;中午就着微波炉加热的外卖匆匆吃几口…诸如此类。

不过我猜,太过紧张的生活节奏很快就会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于是乎,我们的陶公就会恳求回到自己的"桃花源"了。

他会兴高采烈地重新打理自己的小院,在池塘里洗个痛快的"羞涩浴",然后斜卧在山林里,吟诗作赋,过着自在恬淡的日子。

不过,我想他一定也会时不时地想起现代生活的好玩之处,偶尔到城里小住几日。

体验一把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岂不是很有意思?这样两相映衬,才算是"活"得圆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陶渊明或许真的已经成为“昨夜星辰”。

陶渊明连同他的自然主义的哲学精神或许已经真的死去。

一线希望在于:现时代的生态灾难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那也将是陶渊明的再度复活。

我愿意把我今天的这番话,作为对渐行渐远的陶渊明的幽灵的一次“招魂”。

一、伟大诗人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中常说:“伟大诗人陶渊明”,怎么伟大,伟大到什么程度?如果让秦始皇PK陶渊明,那就好比在一架天平上,一端放上一座宫殿城堡,一端放上一缕清风白云,奇怪的是这架天平竟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偏斜。

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常说:“伟大诗人陶渊明”,怎么伟大,伟大到什么程度,如何衡量?这里我想简化一下标准,模糊一下概念,如果仅以古人在后人心目中印象的深浅、即所谓民众的“口碑”判断一个人历史地位的高低,那么陶渊明的名声之大与秦始皇倒是可有一比。

秦始皇历来被史书称为“千古一帝”,而陶渊明则被誉为诗苑的“千古一人”。

听说过秦始皇的人,大约就听说过陶渊明;凡是知道“焚书坑儒”典故的人,也不会不知道“桃花源”的故事。

如果核算一下他们自己和社会为此支出的“成本”,却又更加悬殊:秦始皇“奋六世余烈”,攻城略地,斩首百万,血流漂杵,方才当上千古一帝。

秦始皇自己劳力又劳心,自己也是付出生命代价的,49岁便命丧黄泉。

而陶渊明获得“千古一人”的历史地位似乎要“轻易”得多,不过是喝喝酒、读读书、种种庄稼、写些关于南山、菊花的诗,平常得几乎不能再平常,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了。

说是诗人,诗也不多,连文章在内总共一百多篇。

将秦始皇与陶渊明如此比较,结论显得很有些离奇:就好像一架天平(人类价值的天平),一端放的是一座城堡或宫殿,一端则是一缕清风或一片白云,而那天平竟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偏斜。

一般人凭直觉当然还是会觉得皇帝毕竟要“重”些,诗人终归“轻”一些,这种印象出在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观上。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书写,太过于重视政治、经济、军事之类的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而忽视了人类精神空间的清风和白云。

所谓“清风”、“白云”,是什么?想一想,那不也就是哥本哈根会议上让一百多位国家首脑百般无奈的“大气”问题么?按照美国五角大楼的说法,这些由“大气”带来的生态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所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以及军事问题!而陶渊明,原本就是人间的“清风白云”。

最近我一直在想,人类的问题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问题,一个“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问题。

事实说明,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不但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反而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下严重错误,即危及人类整体生存的生态错误,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一错再错,难以自拔。

回到秦始皇与陶渊明的对比上,如果说秦始皇的业绩在政治、军事、经济,属于人事;那么陶渊明那些写南山东篱、清风白云的诗歌散文则应归于自然。

在“人与自然”这个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上,秦始皇与陶渊明各占了一半。

按照我们的大哲学家金岳霖先生1943年在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院讲学时的说法,前者是英雄,后者是圣人。

纵观人类历史,无论东方西方,可谓英雄无数,而圣人则寥寥无几。

英雄成事也败事,圣人则无为无不为。

60多年前金岳霖先生针对时代的弊病就曾强调:地球上光有“英雄”是不够的,还应当有“圣人”。

为了防止整个世界为英雄观所控制,很有必要以圣人观来救治英雄观。

二、陶渊明的自然哲学陶渊明的诗颇富哲理,西方哲学家中,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诗。

我们说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甚至在世界诗化哲学中也应占据一席之地,这倒不是说他撰写了多少哲学著作,而是因为他的诗文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

梁启超认定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可以拿两个字概括,即“自然”。

他在民国十二年出版的《陶渊明》一书中,曾在一段话中接连用了七个“自然”,表达他对陶渊明“自然精神”不容置疑的肯定。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仔细研读了陶渊明的《形影神》、《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后指出,陶渊明的核心思想旨在“委运任化”、“随顺自然”,“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

由此认定陶渊明不仅是一个“品节居古今第一流”的文学家,而且也是“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一位与其前辈阮籍、刘伶皆不相同的“新自然主义”哲学家。

中国本土自然哲学的代表就是先秦的老庄哲学。

在中国,从古代的苏轼、朱熹,到现代的梁启超、朱自清、陈寅恪全都将陶渊明的精神归为这种自然哲学。

陈寅恪说陶渊明的哲学是“新自然主义”,仅是为了区别秦汉以来渐渐宗教化的道家思想,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反而是更切近“原教旨”的老庄哲学。

在西方当代,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最具东方气息,海德格尔(1898-1976)本人也曾与中国老庄哲学有过亲密接触。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萧师毅(1911-1986)年轻时曾与海德格尔合作共同翻译过老子的《道德经》,还不时给这位正交华盖运的老师带去战后德国极其缺乏的面包、黄油、咖啡、香烟。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世英先生曾在其《天人之际》一书中指出:陶渊明的诗颇富哲理,西方哲学家中,似乎只有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陶诗中的哲理相近;海德格尔的哲学颇富诗意,中国诗中较能表达海德格尔哲学的似乎只有陶诗。

晚年的海德格尔面对西方技术社会日益暴露的种种危机,渴望为迷失方向的现代人寻找一条再生之路,“自然的观念”与“诗意的栖居”再度成了他哲学思考的重大课题。

海德格尔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强大思维定势中解救出来。

在这条救赎之路上,他选择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作为自己的“盟友”。

他说,这是因为荷尔德林是一位本真的、为自然柔情拥抱的诗人,因而又是一位“诗人中的诗人”。

海德格尔称颂荷尔德林的这些赞词,同样可以赋予我们的诗人陶渊明。

或许可以说,陶渊明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荷尔德林。

三、陶渊明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如果说陶渊明时代的“樊笼”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马克斯·韦伯则认为在工业时代“木笼”已变成了“铁笼”,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谈陶渊明,话题很多,因为时间有限,我这里只打算选取陶渊明诗文中的三个关键词:樊笼;回归;田园,探求一下陶渊明对于身处困窘的现代人可能产生的某些启示。

1、“樊笼”: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往往成了囚禁自己的樊笼“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有时也被他叫做“罗网”,“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这种生存的悖论,也往往成为许多哲学家思索人生、变革社会的起点。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还是由“木头”制作的(“樊”字从木);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按照通常的说法,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比如,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迅速崛起,却同时造就了千百万的“房奴”与“车奴”,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豪宅与名车竟又成了有形与无形的牢笼。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2、“回归”:返回的道路才有望把我们引向前方在历代人的心目中,陶渊明的名字总是与“归”联系在一起的。

陶诗中“归鸟”、“归人”、“归田”、“归心”、“归田园”、“归空无”屡见不鲜。

至于《归去来兮辞》,钱锺书先生曾借前人之口盛赞“两晋文章,唯此一篇”,仅只一篇,就足以奠定陶渊明在中外文学史中的地位。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是一个例外。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查阅一下中外文学史,所有真正的诗人,尤其是那些被冠以“浪漫主义”名号的诗人,差不多都是信奉这种回归诗学的,回归乡土、回归民间、回归自然、回归传统。

在德国,有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荷尔德林、里尔克;在英国有华兹华斯、科勒律治、布莱克、艾略特;在美国有哈代、梭罗、惠特曼;在印度还有一个泰戈尔。

在长长排列的“回归诗人”的队伍中,我们的陶渊明无疑是一位“先驱”。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也是一种“回归哲学”。

海德格尔认定:思想实行的是“返回步伐”,“甚至返回的道路才能够把我们引向前方”。

这话在我看来似乎又接近于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思想的“返回之路”,不会是通衢坦途,更不是金光大道,而是一条人迹罕至却又令人神往的“林中路”。

这样的道路,我们在陶渊明的诗中似曾见过:“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的“桃花源”或许就是海德格尔的“林中路”。

无论是“桃花源”还是“林中路”,回归道路上历来人迹寂寂。

现在更是如此。

当代人一心期盼乘载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往直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

海德格尔的告诫值得我们留心: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进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田园”:一个失落的、破碎的农业文明梦幻陶渊明作为“田园诗流派的创始人”、“田园诗派的象征”,描绘田园风光,抒发乡土情感,是他对中国文学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