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强化政府责任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

有的地方概念模糊,以为只要把发展水平搞上去,均衡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有的地方只满足于低水平均衡,缺少整体提升发展水平的工作动力,对实现均衡发展目标有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地方未能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有些地方教育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摆在教育发展重中之重地位,做到政府行为“三个到位”:一是责任到位。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上下联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二是投入到位。

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切实落实法定增长要求,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三是工作到位。

对照国家标准,结合地方实际,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把握均衡发展工作的动态性,做好长期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坚持常抓不懈。

二、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确保兜住底部有些地方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有一定差距。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学校,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备相对陈旧,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相对不足。

二是一些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任教,教师数量不足、结构短缺,水平相对较差,使这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无法迅速有效提高。

三是一些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

在一些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由于原有规划不足,城市建设中配套学校建设不力,加之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产生了新增入学压力,使得这些主城区学校出现了资源紧张,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以及大班额现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对培养国民的素质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我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不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整改。

本报告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实现更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大。

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不利于全体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很多学生只能选择迁往城市接受教育,造成了农村流失生源的严重问题。

2. 教师质量不均衡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而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核心。

然而,由于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条件相对差,造成了教师队伍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培养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待遇和发展空间的差异所致。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同,导致学生素质差异较大。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同时,学生素质差异也加重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4. 家庭教育支持不足家庭是最早期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家庭的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导致学生在学校教育以外的方面发展不足。

这进一步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改善学校的设施条件。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

教育公平是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我省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要求子女机会均等地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择校现象屡禁不止,一到开学时期,薄弱学校门可罗雀,不得不采取挖墙角之类的一些非常手段“抢”几个生源,而优质的城镇学校车水马龙,生源爆满,普遍存在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有的地方最大班额在100人以上。

生源的极大不均给各地的教育整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近3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首轮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及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督导考核(简称“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今年5-6月开展了对31个县市区的评估考核,经过实地考查,发现目前教育均衡问题主要集中于办学条件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

虽然就整体而言,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工作职责进一步得到落实,各地继续开展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呈现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给地方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与困扰,亟待我们认真研究,拿出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1、缺乏科学的教育规划,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新一轮布局调整迫在眉睫随着适学儿童少年的减少和赴外地务工人员带子女外出就读人数的增加,开展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成为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前一轮布局调整虽然打破了村村办小学的格局,但部分县市区初中调整的力度不大,基本上仍保持了撤区并乡前的分布格局。

个别地方的小学和高中学校仍然过多,学位富余,且教育资源比较分散,布局不合理。

并且,一些地方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政府和规划部门对教育事业缺乏整体通盘的考虑,在社会事业规划中没有将教育规划考虑进去,有11个县市区的布局调整后的校产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一方面部分教育资源被闲置或浪费,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小学的校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扩充。

均衡发展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均衡发展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均衡发展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2023年,教育工作在全国各地都面临着均衡发展的问题。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奏效,但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很明显。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偏向少数人,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发展的步伐。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有力支持。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我国教育领域,城市、发达地区相对于农村、欠发达地区享有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的两极分化。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政府可以出台合理的政策,加强教育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以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改善教育资源供给的不足。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监管,使得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可能。

二、优质教育资源偏向少数人优质教育资源偏向少数人同样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和谐失衡,对于有钱人,他们可以选择私立学校,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无法选择这种方式。

这种教育经济压力的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精细化。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

1. 加强公立学校的建设。

通过加强教育投入,加大对公立学校的补助力度,以提高公立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教育资源的覆盖率。

2. 推广“双轨制”。

开辟绿色通道,使得新萄京娱乐场官网能够在校外进行适应性评估等工作,方便他们在更好的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3. 推行“负面清单”机制。

对于某些扰乱教育资源分配的行为加强法律约束,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更为均衡的分配。

三、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地域、人口等各方面的不同,对于教育工作也需要有所不同的政策。

但是在一些地方,政策的执行并不到位,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政府可以加强对教育政策的执行,出台更加有力的监管政策,加大对乱收费和虚假招生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资料汇总 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成因与对策

资料汇总 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成因与对策

资料汇总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成因与对策资料汇总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成因与对策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通过资料汇总的方式对这些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投入有限,导致学校建筑、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无法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对策:1.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增加资金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2. 引入社会资源。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引入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普遍倾向于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对策:1. 调整教师编制分配。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编制的投入,通过向这些地区派驻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 发展远程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教育平台,为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课程。

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导致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低下。

对策:1. 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各级政府应当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确保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加大对教育的社会支持。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事业,通过捐赠、设立奖学金等形式为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四、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农村和贫困地区面临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对策:1. 加强师资培养。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存有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所以,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

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发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

不过,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

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

我县也不例外。

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硬是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送。

这样的一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造成很多的农村孩子都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挤。

结果,县城学校班级已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超过70人,严重超编。

通道都坐人,教师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根本就无法上课。

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

而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剩下5、6人,教室里空空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学习氛围,上课效果同样不好。

还有,农村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求学,寄托在别人家,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

家长又得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

农村小学教育出路在哪里?教育均衡发展路在何方?现以山城中心小学实际情况为例,针对教育事业均衡问题,实行探讨,分析存有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254人,18所小学。

(中心校1所,教师112人,学生2100人。

13所农村完小校,4所农村初小校,教师142人,学生1877人)除中心校地处县城外,其余均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

如汤坑小学、山边小学等学校与邻县交接。

农村小学有的虽然只有50到60个学生,却有六个年级。

学生少,班级多。

7个教师,除毕业班安排2人任教,其他5人都要包班。

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老师,有的学校整年没有歌声。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弥补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中的困境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困境分析1.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而农村地区却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备落后的状况。

这种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制约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

2.师资力量短缺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缺编少师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学生相匹敌。

3.设施条件滞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普遍较为落后,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的建设还存在着短板,这也给农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某些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也是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对策探讨1.加大资源投入,弥补城乡教育差距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经费保障水平,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同时要推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健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从教,提升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确保农村学校有足够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质量。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学校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场所和条件。

4.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对农村学校课程设置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农村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整改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整改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整改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为了推进学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决定制定本整改方案。

二、问题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学校贫富差距大。

有些学校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另一些学校却缺乏基础设施,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 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一些学校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够、教材不完善、校园环境不良等。

3. 学生发展机会不平等。

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或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

4.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教学质量高、学生成绩优秀,而其他一些学校则存在教学水平低下、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的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和发展平等性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因此,整改学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整改目标根据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目标:1. 学校的贫富差距明显缩小,所有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 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每所学校都能提供良好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教材。

3. 所有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无论地理位置如何,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4. 教育质量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

四、整改措施为了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资源贫困学校的支持力度。

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和物资,重点支持资源贫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培养。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从制度政策入手,加强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设计,为保障义务教育公平、民主的政策环境,促进义务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1城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城乡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必须解决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是:1.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呈现多样复杂、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背景、教育环境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原因。

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凸显。

被征地农民群体扩大,成为影响银川市教育乃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三是区划调整后,增加了办学水平的不平衡。

农村学校、移民地区学校仍有许多简陋的校舍,甚至还有不少危房需要改造。

从教育的对象看,中小学生生源起点、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差别很大。

四是城乡家长及学生对教育的期望值反差很大。

1.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西部广大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总投入、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均处低位,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支出的比重也处于低水平。

甚至有的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还有下降;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幅度小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到上世纪末4%的目标。

尽管近几年对农村教育投入增大,但因历史欠账太多,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投入不足使中学生均校舍面积低于国家标准8.1m2~9.2m2的下限;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低于国定标准5.6m2~ 8.0m2的下限。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概述1.师资力量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和数量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一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城乡差距显著,导致农村地区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3.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地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4.校外培训班泛滥:一些地区校外培训班过多,学生过度依赖校外培训,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5.家庭经济条件对教育影响大:存在一些地区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业发展、学科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整改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并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确保评估体系科学、客观、公正。

加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对评估结果建立激励机制。

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减轻学生过度依赖校外培训的问题,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5.加强家庭经济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健全的助学体系,提供经济援助,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实施机制1.建立监督评估机制:设立独立的监督评估机构,负责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措施的全面实施。

2.加强政策宣传: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整改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3.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设立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师生、家长等各方面对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

4.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整改工作。

跨部门的协同努力,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有机结合,我们有信心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馈问题整改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馈问题整改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反馈问题整改报告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整改。

一、背景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师资力量不均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均衡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但是,目前部分地区的师资力量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例如,有些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而有些学校的教师则过于冗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除了师资力量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

例如,有些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有些学校则过度追求豪华装修和高档设备,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3、政策落实不到位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例如,有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理不够严格,导致了不良风气的蔓延。

三、整改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或交流学习,推动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了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

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需求,科学安排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和使用。

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面临问题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

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面临问题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

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面临问题及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目前的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教育的公平。

而造成教育不能均衡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起,随着教师数量的饱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就很少招聘新教师了,师资老化现象特别严重。

与此同时,不合理的流动现象日趋增多,一些优秀教师纷纷从乡下挤调到城区,从弱校挤调到强校。

目前,教师流动呈现出乡镇流向县,县流向地级市,工作条件差的、收入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的地区的单向流动格局,并且现阶段无法实现“回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复兴教授指出:“这种教师单向流动格局的最大受损方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教育;最直接后果是导致城乡师资队伍质量的差距日益加大,加剧已经出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使区域间的教育不能均衡发展,更有碍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

因此建立正常的、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中,援助地区的学校要为受援地区的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

”“做到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在教育思想、教育水平、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体系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相对均衡。

”“在师资配备上,做到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相对均衡。

”“通过教师、校长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正常性轮岗,实现教师配备的均衡化。

”2006年,全国人大遵循普及、质量和均衡的主线修订了《义务教育法》,以确保我国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及优化分配对策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及优化分配对策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及优化分配对策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扩张,教育资源不均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机会平等和终身发展潜力的实现。

本文将分析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资源不均衡问题,并探讨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优化分配对策。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表现1. 地区差异: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城乡差别、沿海内陆差距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

2. 学校质量不同:一些知名大学和优质高中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而其他地方只能依赖于普通学校。

3. 师资力量悬殊:名师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或者富裕学校,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往往面临师资紧缺情况。

4. 教学设备不足:一些地区或学校缺乏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和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5. 补习班热潮: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很多家长不得不花大量金钱送子女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

二、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1. 资金分配不公平:政府投入在各个地区和学校间存在较大差距。

2. 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的经济差异使得某些地区无法提供与其他发达地区相匹配的教育资源。

3. 人口流动性:人口流动使得一些地方面临教育资源过剩或者短缺问题。

4. 行政管理失灵:行政管理薄弱导致部分地区或学校未能合理规划和分配教育资源。

三、优化分配对策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并确保其公平合理分配,以减少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2. 建立多元化学校类型:通过建立特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等,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选择。

3.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加大对师范院校和在职教师培训的投入,促进名师资源向基层流动。

4. 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实现远程教育,减少地区间的差异,并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

5. 引导家长理性消费:加强对补习班、培训机构等市场监管,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习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整治方案中心小学

教育均衡发展整治方案中心小学

教育均衡发展整治方案中心小学一、提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中心小学在办学条件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校舍设施老化、教学资源匮乏等。

为了提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投入,改善校舍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中心小学校舍设施的投入,确保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环境。

对于老化的校舍,可以进行修缮或者新建,以提供一个适宜的教育场所。

2. 提供教学资源。

中心小学教学资源的提供也是助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教学设备、建设实验室等方式,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提高中心小学教师素质中心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育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必须给予重视。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教师培训。

中心小学教师要经常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各类培训班,帮助中心小学教师不断提升自己。

2. 增加教师待遇。

为了鼓励优秀教师留在中心小学,政府应加大对教师的薪酬保障。

同时,可以建立专业发展通道,给予优秀教师更多的晋升机会。

三、优化中心小学课程设置中心小学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挖掘。

当前中心小学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过于追求知识面广度而忽视知识深度等问题。

为了优化中心小学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重视综合素质教育。

中心小学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一些综合性的课程,如STEAM课程、人文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2. 强化学科教学。

中心小学在学科教学上应加强重点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发展特长。

四、加强中心小学管理中心小学的管理不完善也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为了加强中心小学的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学校管理者的培训。

学校管理者是中心小学管理的核心力量,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教育差距逐渐凸显,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并加强对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困境1. 资金不足。

目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资金相对不足。

在农村地区,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城市学校,老师缺乏培训机会,致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2. 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地区条件限制,优秀教师流动性较小,农村地区缺少高水平的教育人才,致使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学生意识不足。

许多城市学生缺乏关注农村地区的意识和担当,很少去农村地区学习和交流,形成学生之间不平等的教育机会,致使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4. 城乡教育发展水平不一。

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优越,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高水平的教育人才,而农村地区则由于各种原因发展中存在差距,教育资源贫乏,致使城乡教育差距加大。

二、对策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需要增加农村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教材购置和教师培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应创造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同时,还可以采取措施,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轮岗交流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水平。

3. 加强城乡教育交流。

政府需要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机会的平等化,避免城市学生在教育资源分配中占优,建立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普及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使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

本文对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政府应从各个方面出发,增加农村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以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城乡教育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分析问题一: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另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问题二: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在一些地区,学校内部存在着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

有些学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有些学校则缺乏高质量的教师。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质量差异。

问题三: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策建议对策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为了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以及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

可以通过鼓励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提供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对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解决学校内部师资力量差异大的问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等措施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教师。

可以推行师生互评制度,通过评价和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

对策三:优化课程设置为了解决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应优化课程设置。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推行选修课程制度,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应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对策四: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实施,应加强监管与评估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各地区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作者:————————————————————————————————日期: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市统筹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强调从统筹、均衡的理念着手,推进城区学校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促进城市和谐有序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涵盖区域间、学校间、城乡间资源配置失衡等方面。

由于城区区位、资源等因素制约,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构建适应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成为城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h市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审视为了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城区学校均衡发展的现状,为有效地推进城市城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提供参考,我们随机选取了湖北省h市城区的29所中小学,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500份(各500份),回收487份学生问卷、483份教师问卷和429份家长问卷,回收率94.26,有效率91.49%。

运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同时与h市23所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h市城区学校均衡发展的现状,以满足研究需要。

通过调查发现,h市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城区学校发展)的形式依然严峻,城区教育存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的不均衡现象。

1.起点不均衡h市城区教育起点上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方面。

h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

但是,由于h市城区学校分布不均、校际差距过大,导致择校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h市城区除老城区外的另外三个街道办受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制约,辖区内学生流入老城区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总数分别只占总人口的4.81%、4.34%、3.44%,远低于全市区7.64%的平均水平,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去老城区的优质学校就读,而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只能在薄弱学校就读。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农村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和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针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困境1.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配备高水平教师和各种学习设施设备,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学生课外活动和教育培训资源匮乏。

2.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大城市学校办学条件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例如教室设施、教学用具等方面存在差距,甚至有些农村学校还存在教室不足、教学用具不全等问题。

3.师资力量不均衡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资源,而农村地区缺乏专业教师,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学生素质差异明显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农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

5.学校管理体制不合理学校管理模式和体制在城市和农村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对策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将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通过家长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引导农村家庭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推进教育一体化加强城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合作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0字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县域层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县域内,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城市教育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而乡村则明显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学校数量不够。

这使得大多数农村家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2. 学区划分不合理:在县域内,学校的划分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覆盖到所有学生。

一些学生需要走很长距离才能到达学校,这会导致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交通负担和时间成本。

3. 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城市和乡村的学校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差异。

城市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多元发展,而乡村学校则更多专注于学科知识和考试成绩。

这会导致城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品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4. 教育投资不足:在一些较为贫穷的县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设施更新不及时,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学资源落后。

这使得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二、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1.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资源能够平衡分配。

尤其是在县域内,政府应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调整学区划分:学区应该重新规划,以确保学生都具有便捷的接受教育的条件。

同时,政府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安全接送服务,降低其交通成本。

3.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政府在教育发展中要实行城乡统筹,强化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拓宽城市学校在农村的分校或联校,提高乡村学校的整体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优先安排乡村学生进入城市优质学校、提高城乡交流、合作机会,来弥补教育差距。

4.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县域内推行教师队伍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

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发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

然而,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

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

我县也不例外。

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硬是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送。

这样的一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造成很多的农村孩子都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挤。

结果,县城学校班级已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超过70人,严重超编。

通道都坐人,教师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根本就无法上课。

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

而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剩下5、6人,教室里空空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学习氛围,上课效果同样不好。

还有,农村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求学,寄托在别人家,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

家长又得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

农村小学教育出路在哪里?教育均衡发展路在何方?现以山城中心小学实际情况为例,针对教育事业均衡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254人,18所小学。

(中心校1所,教师112人,学生2100人。

13所农村完小校,4所农村初小校,教师142人,学生1877人)除中心校地处县城外,其余均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

如汤坑小学、山边小学等学校与邻县交接。

农村小学有的虽然只有50到60个学生,却有六个年级。

学生少,班级多。

7个教师,除毕业班安排2人任教,其他5人都要包班。

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老师,有的学校整年没有歌声。

还有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平均年龄54岁。

因为种种原因,山城中心小学很少分配新毕业的师范生。

有的是老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代课转正的,有的是在外乡镇任教数年后调入。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能力相对低,教师素质相差甚远。

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小学与中心校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跑到县城学校读书,造成恶性循环。

现状令人担忧。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年龄大,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县城中心小学学生数骤增,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被选拔到中心小学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师配备不全,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差,又难有培训的机会,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门前冷落车马稀”。

学习氛围差,教学质量不好。

因为学生少,教师配备也少,造成学校冷冷清清,校园没有生气。

学习氛围差,班级没有优生,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激情。

再加上老师少,教学工作压力大,任课要跨班和多科,整天累得直不起腰。

配备专职教师更是一种奢望。

有的老师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思想有情绪,消极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教学成绩提高慢,造成社会、家长有意见。

3、学校缺少相应的教研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不快。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对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考核评价缺乏相应的配套,原有的评价无法体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付出与价值,这也严重制约着当前的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

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客观环境限制学校教研活动,平时教研有名无实、效果差。

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年级备课组几乎就只有一个老师,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

教学研究经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有心无力。

学校教研管理只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难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教研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5、学校经费紧张,钱少难办学。

因为学生少,学校经费紧张,捉襟见肘。

所以教师较少外出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也少。

有的学校的教育刊物报纸等学习资料几乎没有。

新教育理论的信息不灵。

外出学习没机会,在校学习没资料。

如何去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6、送教下乡,效果不显著。

平时我们也组织中心校的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上课或听课,让广大农村教师体验中心校浓厚的教研氛围,但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主要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

在教师中倡导“立足本职作贡献,争先创优当先锋”。

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则。

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特别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全中心小学教师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整合农村办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合理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要以这次全国“校安工程”的校舍建设为契机,认真进行布局调整。

对现有的学校重新规划布点,留下7所完小校,3个教学点。

除中心校外,其他的6所布局都是附近村相对中心点,另外设立三个教学点,方便学生上学。

要加强对这些学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把撤并学校的图书、仪器、桌椅等集中起来使用,老师也集中在一所学校上课。

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让广大的农民子弟能就近入学读书,并学得好,留得住。

既减轻家长的负担,也减轻县城学校的压力。

3、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继续做好组织中心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工作。

青年骨干教师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学校。

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实行教师动态管理,促进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互动。

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

中心小学建立县城青年教师轮流支援农村小学制度,服务期限3年,服务期满调回县城。

3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都要轮岗。

对到农村小学服务其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照顾。

选派规模大的农村小学、年轻一点的老师到中心小学所在校跟班上课,学习一段时间后回原学校任教。

5、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策。

为更好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选择了《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与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就是要加大中心校和农村校教研的合作力度,每学期开展6次的教研互动(中心校教师到农村小学上公开课4次,农村小学教师到中心小学上公开课2次)。

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研质量,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竭力促使山城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使农村小学生不再往县城挤,减轻家长负担,减轻县城学校的负担。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又感到这种城乡协作的教研力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提高质量的需求。

我感到中心校和农村小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水平等,中心校老师和农村老师在教研方面较难取得共识。

结果造成一头热一头冷,我们是想让教师多学一点,但老师们似乎不领情,教研效果不是很明显。

为克服这一现象,我们要加强“片区教研活动”。

所谓的“片区教研活动”,就是把几所相邻的农村小学联成一个教学片区,在这样的片区内开展教研活动,既省时又方便。

大家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又在同一个层面上,比较能沟通,教学方法较能产生共鸣,可以说“片区教研活动”是“城乡教研协作”的补充和延伸,效果不错。

“片区教研活动”至少每学期要开展2次。

中心小学指定教导处的一位副教导专职负责。

每次教研都要求精心准备,每次的活动都进行登记存档,使“片区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真正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的对策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

而教研活动是主线。

我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搞好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又是均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抓好,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就近入学应该是农村广大家长的愿望。

广大的农村家长就不必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挤,就不必让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去求学。

就不必使学生家长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是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