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钢的回复、再结晶与控扎
2、钢的奥氏体形变与再结晶
c0.83p p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应力峰值p所对应的应变量 p的大小与钢的奥氏体成分和变形条件(温度、速度)有关。
ε Aσ exp( Q/RT)
n
Z exp(Q / RT ) A
A:常数 R:气体常数 Q:变形活化能 T形速率因子,可表示
控制轧制方式示意图
(a) 奥氏体再结晶区控轧;(b)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轧;(c) (+)两相区控轧
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动态软化不能完全抵消加工硬化。随着变形量的 增加,位错密度继续增加,内部储存能也继续增加。当变形量达 到一定程度时,将使奥氏体发生另一种转变—动态再结晶。 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与发展使更多的位错消失,材料的变形应 力很快下降。由再结晶形成的新晶粒又发生了变形,产生了加工 硬化,加上新晶粒得到了细化,金属材料的变形应力仍然高于原 始状态的变形应力。 发生动态再结晶所必需的最低变形量称为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 形量,以c表示,临界变形量的大小表征了奥氏体发生动态再结 晶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找出影响临界变形量 的各种因素,因此研究临界变形量是研究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一 种好方法。
• 热加工中的软化过程分为:
(1)动态回复; (2)动态再结晶; (3)亚动态再结晶; (4)静态再结晶; (5)静态回复。 • 动态: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变形过程中发生的。 • 静态:在热变形停止或中断时,借助热变形的余热,在无 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的。
2.1 热变形过程中钢的奥氏体再结晶行为
热塑性加工变形过程是加工硬化和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 的矛盾统一 ,加工硬化和高温动态软化过程同时进行,根据这 两个过程的平衡状况来决定材料的变形应力。
48
64
– 静态回复
– 静态再结晶 – 亚动态再结晶
金属塑性理论基础-回复与再结晶new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回复与再结晶加热对冷塑性变形后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随着加热温度升高,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变化。
1.回复 3.晶粒长大2.再结晶回复是指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发生某些亚结构及物理和化学性能变化的过程,这时的温度称为回复温度。
T回=(0.25~0.3)T熔1)回复后的组织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显著变化,原子晶粒大小和形状并无改变,但晶格畸变减轻或消失。
2)回复后的性能 加工硬化后的强度和硬度基本不变,塑性略有提高,残余内应力明显下降或基本消除,物理和化学性能基本地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需进行回复退火处理,以提高导电性能。
进行回复退火以降低其内应力并使之定型,而强度和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冷拉钢丝弹簧冷拔铜丝导线去应力退火当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加热到高于回复阶段的温度时, T再=(0.35~0.4)T熔,在变形组织的基体上又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了原来已变形的组织,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1)再结晶组织:破碎的、被拉长压扁的晶粒出现重新生核、结晶,变为等轴晶粒。
(f)(e)(d)(c)(b)(a)2)再结晶性能:经过再结晶,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韧性提高,内应力和加工硬化完全消除,所有性能恢复到变形之前的状态。
再结晶退火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晶粒长大,是由于晶界的逐渐移动,晶粒相互吞并来完成的。
强度、硬度将继续下降,塑性会继续提高,在晶粒粗化严重时下降。
3.晶粒长大。
第六章金属与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复习题
第六章金属与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复习题金属与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回复: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显微组织发生改变前(即在再结晶晶粒形成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2. 再结晶:是指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无畸变的新等轴晶粒,而性能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之前状态的过程。
3. 临界变形度: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变形度(2~10%)生产上应尽量避免在临界变形度范围内进行塑性加工变形。
4. 热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
5. 冷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
二、填空题:1.变形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是指通常用经大变形量(70%以上)的冷塑性变形的金属,经一小时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95%的转变量)的最低温度为再结晶温度。
2.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加工,而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
3.影响再结晶开始温度的因素预变形度、金属的熔点、微量杂质和合金元素、加热速度、保温时间。
4.再结晶后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预变形度和加热温度。
5.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所消耗的机械能,绝大部分(占90%)转变成。
6.但有一小部分能量(约10%)是以增加金属晶体缺陷(空位和位错)和因变形不均匀而产生弹性应变的形式(残余应力)储存起来,这种能量我们称之为形变储存能。
7.金属在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同时发生回复(动态回复)与再结晶(动态再结晶),使其发生软化。
三、判断题:1.金属的预先变形度越大,其开始再结晶的温度越高。
(×)2.其它条件相同,变形金属的再结晶退火温度越高,退火后得到的晶粒越粗大。
(√)3.金属铸件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4.热加工是指在室温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
(×)5.再结晶能够消除加工硬化效果,是一种软化过程。
金属的冷变形强化、回复和再结晶
机械制造基础
(二) 回复与再结晶时,原子活动能力不大,只做短距离扩散,使 晶格扭曲减轻,残余应力显著下降,但组织和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 这一过程称回复。 在生产中利用回复处理来保持金属有较高强度和硬度的同时, 还适当提高其韧性,降低内应力。如冷拔钢丝卷制成弹簧后,进行 一次250~300 ℃的低温退火。
机械制造基础
第十一章
2.合理分布
在制造和设计受冲击载荷的零件时,要充分考虑锻造 流线的分布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合理的热加工流线方向的分布是:零件工作时最大正 应力与流线方向平行(图11-6a) ,最大切应力与流线方向 垂直(图11-6b) ;热加工流线沿着零件轮廓分布不被切除 则更为合理(图11-6c) 。
机械制造基础
第十一章
(二) 锻造比 锻造比是表示金属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具体计算如下: y拔长 = S0/S(视频) y镦粗 = H0/H(视频) 式中 S0、S —— 拔长前、后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 H0、H —— 镦粗前、后金属坯料的高度; 锻造比越大,热变形程度也越大,热加工流线也越明显, 其金属组织、性能改善越明显。
在临界变形速度 C之后,消耗于金属塑性变 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即热效应。由于热效应的 作用,使金属温度升高,塑性上升,变形抗力减 小,金属易锻压加工。
3.应力状态 挤压时金属三个方向承受压应力,如图11-89a所示 。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金属呈现出很高的塑性。拉拔时 金属呈两向压应力和一向拉应力状态,如图 11-8b 所示 。拉应力易使金属内部的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增加金 属 破 裂 倾 向 , 表 现 出 金 属 的 塑 性 下 降 。
合理选用金属材料和 创造有利的变形条件,是 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 抗力,提高其可锻性的最 基本条件,这样才能以较 小的能量消耗获得高质量 的锻压件。
金属热加工中的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热加工中的回复与再结晶在金属热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和应力条件。
其中,回复和再结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们对金属热加工的质量和最终产品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回复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作用下,金属内部微观结构发生调整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消除部分或全部加工过程中的应力,使材料恢复到接近原始态的稳定结构。
回复主要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来实现。
在回复过程中,位错发生相对移动,进而重新排列成较为规则的几何排列,从而减少材料内部的应力。
这种排列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在金属热加工过程中,回复现象可以被用来消除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锻造和轧制过程中,适当的回复可以降低残余应力,提高产品的质量。
回复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再结晶是指金属在高温下失去有序的晶体结构,然后在较低的温度下重新获得有序结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阶段。
再结晶主要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实现。
在形核阶段,金属内部形成新的晶核,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能量。
在长大阶段,新的晶核不断吸收周围的原子,使其体积不断增大。
在金属热加工过程中,再结晶现象可以用来细化材料的晶粒,提高其力学性能。
例如,在铸造和热处理过程中,适当的再结晶可以细化材料内部的晶粒结构,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再结晶还可以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其尺寸精度和稳定性。
回复和再结晶是两个相互、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金属热加工过程中,回复主要发生在再结晶之前,它可以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为再结晶创造良好的条件。
而再结晶则是在回复的基础上,通过形核和长大等过程,使金属内部结构重新有序化,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回复和再结晶对金属热加工性能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在适当的条件下,回复和再结晶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尺寸精度和稳定性等指标,使产品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因此,在实际金属热加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回复和再结晶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材料科学基础I__第九章-2__(回复与再结晶)
3、凸出形核
当冷变形量较 小时,再结晶在 原晶界处形核。
对于多晶体,不同晶粒的变形 程度不同,变形大的位错密度高, 畸变能高;变形小的位错密度低, 畸变能低。低畸变区向高畸变区 伸展,以降低总的畸变能。
三、再结晶核心的长大
再结晶核心形成后,在变形基体中长大。实质是具有临界曲 率半径的大角度晶界向变形基体迁移,直至再结晶晶粒相遇, 变形基体全部消失。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再结晶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再结晶 晶粒越粗大。
其他条件相同时,原始晶粒越细,冷变形抗力越大,变形后 储存能越多,再结晶温度越低。 同样变形度,原始晶粒越细,晶界总面积越大,可供再结晶 形核的地方越多,形核率高,再结晶速度快。
5、第二相粒子
根据粒子尺寸和间距的大小,可分为二种情况: 1)粒子较粗大,间距较远——促进再结晶 原因:粒子对位错运动、亚晶界迁移的阻碍作用小;另一方 面,加速再结晶形核。 2)粒子细小,间距小——阻碍再结晶 原因:粒子阻碍位错运动和亚晶界迁移,使亚晶粒生长减慢 或停止,就阻碍了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
退火温度对临界变形度影响很大,温度越高,临界变形度越小。
注意:图中纵坐标,向上表示晶粒数少,尺寸大。
§9-9 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冷变形金属完成再结晶后,继续加热时会发生晶粒长大。 晶粒长大又可分为正常长大和异常长大(二次再结晶)。
一、晶粒的正常长大
再结晶刚完成时得到的是细小的、无畸变和内应力的等轴晶 粒。温度继续升高或延长保温时间,晶粒仍可以继续长大,若 是均匀地连续生长,就称为正常长大。
晶粒特别粗大。此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 超过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量增加,储存能增加,使再结晶驱 所以再结晶后晶粒细化。
动力增加,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同时提高,但由于形核率增加更快,
《回复和再结晶》课件
回复的类型和特点
动态回复
发生在高温快速冷却过程中,晶格缺陷快速消失。
静态回复
发生在相对较低温度下,晶格缺陷比较稳定,回复速度较慢。
回复特点
包括晶粒形状恢复、细化晶粒、消耗应变能以及调整晶格结构等。
再结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1
晶粒长大
原先晶粒消失,新的晶粒长大,形成新的晶界。
2
再结晶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再结晶的进行。
钢材再结晶
通过控制再结晶过程,可以调整 钢材的晶粒尺寸和结构,提高其 强度和耐腐蚀性。
半导体制造
回复和再结晶在半导体制造中起 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微结构调控 改善半导体器件性能。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类型以及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也看到它们在材料加工、强化技术和材料改性中的重要应用。未 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回复和再结晶将继续在材料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 用。
3
应力状态
应力存在会抑制再结晶的发生。
回复和再结晶的应用
1 材料加工
通过控制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可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强度。
2 强化技术
再结晶可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3 材料改性
回复和再结晶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满足特定需求。
实例分析
金属锻造
通过应用回复和再结晶技术,可 以改善金属锻件的塑性和韧性, 提高产品质量。
回复和再结晶 PPT课件
欢迎各位观众参加我们今天的演讲,本PPT课件将介绍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 类型、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最终给出总结和展望。
回复与再结晶的概念
回复和再结晶是材料学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回复是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晶格重 新排列,消除应力和调整晶体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回复:冷变形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其显微组织无可见变化,但其物理、力学性能却部分恢复到冷塑性变形以前的过程。
晶粒仍保持伸长的纤维状.再结晶:冷变形金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后,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而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失的过程。
回复与再结晶的驱动力都是储存能的降低储存能:存在于冷形变金属内部的一小部分(约为10%)变形功.形变温度越低,形变量越大,则储存能越高。
储存能存在形式:弹性应变能(3%~12%)+点阵畸变能点阵畸变能包括点缺陷能和位错能,点缺陷能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位错能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储存能的80~90%。
力学性能的变化在回复阶段:强度、硬度均略有下降,而塑性有所提高.在再结晶阶段:硬度、硬度均显著下降,塑性大大提高.在晶粒长大阶段: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继续提高,粗化严重时下降另外,金属的电阻与晶体中点缺陷的浓度有关。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变形金属中的点缺陷浓度明显降低,因此在回复和再结晶阶段,电阻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电阻不断下降。
此外,点缺陷浓度的降低,应力腐蚀倾向显著减小。
回复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回复是指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变化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回复的程度是温度和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回复的程度越大.温度一定时,回复的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在回复初期,变化较大,随后就逐渐变慢,当达到一个极限值后,回复停止。
回复机制低温回复时,主要涉及空位的运动。
空位可以移至表面、晶界或位错处消失,也可以聚集形成空位对、空位群,还可以与间隙原子相互作用而消失,总之空位运动的结果使空位密度大大减小。
电阻率对空位密度比较敏感,因此其数值会有显著下降。
而力学性能对空位的变化不敏感,没有变化。
中温回复时,主要涉及位错的运动。
由于位错滑移会导致同一滑移面上异号位错合并而相互抵消,位错密度略有下降,但降低幅度不大,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2-4 冷变形金属的回复,再结晶与热加工
冷变形金属退火时晶粒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晶粒长 大阶段 新晶粒 互相吞 并而长 大
回复阶段组织几乎没 再结晶阶段先出现新的无畸变的核心,然 有变化,晶粒仍是冷 后长大,直到完全改组为新的、无畸变的 变形后的纤维状 细等轴晶粒
2013-7-22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柏振海 4
2013-7-22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柏振海 16
回复动力学
• 在某一温度进行等温回复过程中,晶体缺陷的 体积浓度将发生变化,伴随着性能P也发生变 化。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d(P-P0)/dt=KdCp/dt (9-3) • 缺陷的运动(变化)是一个热激活的过程,假 定 其 激 活 能 为 Q, 按 照 化 学 动 力 学 的 方 法 dCp/dt=-ACpe(-Q/RT) 则 d(P-P0)/dt=-K ACpe(-Q/RT)
2013-7-22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柏振海
2
金属的加热过程
• 如果把冷变形金属进行加热,就会发生组织结 构和性能的变化 • 储能是促使冷变形金属发生变化的驱动力 • 根据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加热温度的不同,从储 能释放及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来分析,将发 生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 • 经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再进行加热的过程称之为 “退火”
H68黄铜退火组织
6.9mm轧到1.0mm,ε=83%, 轧制后晶粒拉长,破坏,出 现大量滑移带, 形成纤维组 织,120x
2013-7-22
冷轧后退火,组织 完全恢复,120x
5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 柏振海
金属的储能
• 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所消耗的大量能量,除绝大 部分转化为热以外,尚有一小部分以储能的形 式保留在金属之中 • 储能的主要形式是与点阵畸变和晶体缺陷相联 系的畸变能 • 储能是回复和再结晶的驱动力,在回复和再结 晶阶段全部释放出来 • 按材料种类的不同,储能释放曲线A、B、C三 种形式
冷变形Q235钢的回复与再结晶实验报告
冷变形Q235钢的回复与再结晶实验报告根据加热温度不同,发生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经塑性变形后的金的过程称之为“退火”回复阶段,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几乎没有变化,晶粒仍是冷变形之后的纤维状;在再结晶阶段,首先是出现新的无畸变的核心,然后逐渐消耗周围的变形基体而长大,直到变形组织完全改组为新的、无畸变的细等轴晶粒为止;晶粒长大阶段,是在界面能的驱动下,再结晶的新晶粒相互吞并而长大,以获得该温度下更为稳定的晶粒尺寸回复和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内部储存的畸变能(内应力),在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中全部释放出来,不同的金属类型,再结晶以前释放的储能不同,从纯金属→不纯金属→合金,储能的释放增加;由于杂质和溶质原子阻碍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推迟再结晶过程.三个阶段金属的性能变化:①电阻率在回复阶段就已明显下降,到再结晶时下降更快,最后恢复到变形前的电阻;②强度和硬度在回复阶段下降不多,再结晶开始后硬度急剧下降,降低的规律因金属的种类不同而不同;③内应力在回复阶段明显下降,宏观内应力在回复时可以全部或大部分被消除,微观内应力部分消除;在再结温度以上,微观内应力被全部消除.④材料的密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加.所谓回复是指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在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过程.回复动力学研究材料的性能向变形前回复的速率问题:①回复过程没有孕育期;②在一定的温度下,初期的回复速率很高,以后逐渐减慢,直到最后回复的速率为零.③每一个温度的回复过程都有一个极限值,退火温度越高,这个极限值越高,需要时间越短.回复过程的组织变化与回复机制多边形化:金属塑性变形后,滑移面上塞积的同号刃型位错沿原滑移面水平排列,高温时通过滑移和攀移使位错变成沿垂直滑移面的排列,形成所谓的位错墙,每组角度晶界分割晶粒成亚晶,这一过程称为位错的多边形化.只在产生単滑移的晶体中,多边形化过程最典型,多滑移情况下可能存在,更易形成胞状组织.胞状组织的规整化:过剩空位消失,变形胞状组织内的位错被吸引到胞壁,并与胞壁中的异号位错互相抵消位错密度降低,位错变得平直较规整,当回复继续时,胞胞壁中的位错缠结逐渐形成能量较低的位错网,胞壁变薄,单胞有所长大,构成亚晶粒.亚晶粒的合并:可能通过位错的攀移和位错壁的消失,从而导致亚晶转动来完成.。
《回复与再结晶》课件 (2)
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举例
修复和加固效果。
总结
1
知识点回顾
回复与再结晶是金属材料经历过外部变形后的重要变化过程。
2
课程收获
我们了解了回复和再结晶的定义、过程和应用,可为工程和制造过程中应用提供帮助。
3
参考资料
• 再结晶与晶粒长大 • 回复 • 再结晶
应用
再结晶在金属材料生产、塑性加工和热处理过 程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回复与再结晶
1 异同点
回复和再结晶都是晶态变化,但回复是恢复形态和晶粒体积,再结晶是改变晶粒大小和 形态。
2 选择因素
选择回复还是再结晶取决于加工材料的需求、加工过程性质和加工后材料的性质。
应用案例
锻造行业中的应用举例
通过快速再结晶把大块金属加工为细粒金属,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应用
回复对制造和修复金属结构件特别有用,可 用于提高强度和恢复形状。
什么是再结晶?
定义
再结晶是指晶格重建的一种晶态变化,一般是 由于材料受到重复加热而发生的。
过程
再结晶包括两个阶段-晶粒长大和回复,在高温 环境中材料的晶粒长大并改变原有的形态。
影响因素
再结晶是由于材料温度、时间、应力等因素影 响的,它会影响材料的微结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
回复与再结晶PPT课件 (2)
本课程将向大家介绍回复与再结晶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强调它们在 工程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什么是回复?
定义
回复是当固体材料经历了变形和高温处理后, 重新获得了晶粒体积和形态的过程。
过程
回复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恢复、再结晶和 晶粒长大。
影响因素
回复受材料类型、沿晶位错密度和脆性等影 响。
金属的冷变形强化、回复和再结晶
在临界变形速度 C之后,消耗于金属塑性变 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即热效应。由于热效应的 作用,使金属温度升高,塑性上升,变形抗力减 小,金属易锻压加工。
3.应力状态 挤压时金属三个方向承受压应力,如图11-89a所示 。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金属呈现出很高的塑性。拉拔时 金属呈两向压应力和一向拉应力状态,如图 11-8b 所示 。拉应力易使金属内部的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增加金 属 破 裂 倾 向 , 表 现 出 金 属 的 塑 性 下 降 。
机械制造基础
第十一章
二、金属的冷变形强化、回复和再结晶
(一) 金属的加工硬化(冷变形强化) 金属在低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随着 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升高 ,而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金属 的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
冷变形强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对 一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显得特别重要,如 低碳钢、纯铜、防锈铝、镍铬不锈钢等,可通过冷轧 、冷挤、冷拔、冷冲压等方法来提高金属强度、硬度 。
机械制造基础
第十一章
(二) 锻造比 锻造比是表示金属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具体计算如下: y拔长 = S0/S(视频) y镦粗 = H0/H(视频) 式中 S0、S —— 拔长前、后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 H0、H —— 镦粗前、后金属坯料的高度; 锻造比越大,热变形程度也越大,热加工流线也越明显, 其金属组织、性能改善越明显。
动态回复及再结晶
热加工时,硬化过程与软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按其特征不同,可分为下述五种形式:
1
动态回复
2
动态再结晶
3
(2)是在温度和负荷联合作用下发生的。
4
亚动态再结晶
5
静态再结晶
6
静态回复
7
(4)、(5)是在变形停止之后,即在无负荷作用下发生的。
8
5.4.1 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1 动态回复(图5.38)
图5.37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01
02
3.动态回复时的组织变化
动态回复过程随变形的进行金属中的晶粒延伸成纤维状,而通过多边化或位错胞规整化形成大量的亚晶粒组织始终保持等轴状,即使形变量很大也是如此。这被解释为动态回复过程中亚晶界的迁移和多边化的结果。亚晶的尺寸及相互间位向差取决于金属类型、形变温度和应变速率。 亚晶平均直径d与T、ε的关系如下: 1/d = a + blog[εexp(Q/RT)] a、b为常数 动态回复所获得的亚稳组织可通过热变形后的迅速冷却而保留下来,其强度远远高于再结晶组织的强度。但若从高温缓冷下来,则将发生静态再结晶。 对于给定金属材料,动态回复亚晶粒的大小受形变温度和形变速率的影响:形变温度越高或形变速率越低,亚晶粒越大。 动态回复组织已成功地应用于提高建筑合金挤压型材的强度方面。
5.4 热变形与动态回复、再结晶
冷塑性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可以通过加热发生再结晶来加以消除。如果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压力加工,那么塑性变形所引起的加工硬化就可以立即被再结晶过程所消除。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压力加工称为热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称为冷加工。
在热加工过程中,金属内部同时进行着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不过此时的再结晶是在加工的同时发生的,称为动态再结晶,它与上一章介绍的冷加工后退火时发生的再结晶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在热加工过程中硬化和软化这两个因素不能刚好全部抵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定应变下,铁素体还可能发生晶粒的弓出形核,发生 不连续动态再结晶。 形变开始后,原始晶界 发生弯曲,并且伴随着亚晶 界的发展; 形变继续进行,部分原 始晶界发生切变,导致局部 应变的不均匀分布; 形变到一定程度后,由 晶界切变和(或)晶粒转动引 起弯曲晶界的弓出和应变诱 导亚晶界的发展,导致新的 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形成。
再结晶晶核的长大
热形变过程中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
当钢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形变时,其流变应力先升高 到最大,然后降低到恒定状态。在应力峰左侧的应变范围 内,动态回复在起作用;而在恒定状态范围内,则是动态 再结晶在起作用。
应力——应变曲线
三种静态复原过程:即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和亚动态 (准动态)再结晶。
(1) 再结晶晶核的形成与长大
再结晶时通常是在变形金属的能量较高的区域(如晶界、孪晶界、
夹杂物周围)优先形核。 亚晶长大形核机制 在大变形度下发生,有两种
可能: 亚晶移动形核。靠某局部位 错密度高的亚晶界移动,吞并相 邻变形基体和亚晶而成长为晶核。
亚晶合并形核。相邻亚晶粒 某边界上位错攀移和滑移到周围 晶界或亚晶界,使原亚晶界消失, 经原子扩散和调整,导致两个或 更多亚晶粒取向一致,合并成大 晶粒,构成大角度晶界,所包围 的无畸变晶体成为晶核。
(2)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动态软化抵消不了加工硬化,随着形 变量的增加金属内部畸变能不断升高,畸变能达到一定程度后 在奥氏体中将发生另一种转变,即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的 发生与发展使更多的位错消失,材料的形变应力很快下降。随 着形变的继续进行,在热加工过程中不断形成再结晶核心并继 续成长直到完成一轮再结晶,形变应力降到最低值。从动态再 结晶开始,形变应力开始下降,直到一轮再结晶全部完成并与 加工硬化相平衡,形变应力不再下降为止,形成了真应力-真 应变曲线的第二阶段。
试验用钢的热形变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图
O-完全再结晶奥氏体 ε-部分再结晶奥氏体 。-加工硬化奥氏体
Z参数愈小(即形变温度愈高),则愈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再结晶 临界形变量就愈小。 钛和铌具有强烈阻碍动态再结晶的作用。
合金元素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将强烈阻止再结晶的发生。
(1)析出物的钉扎机制,因为对于析出物而言,最优先的 形核位臵是晶界和形变引入的位错,析出的粒子抑制亚晶界 迁移,抑制再结晶,析出减少了再结晶的形核位臵,延迟了 再结晶的发生; (2)溶质原子的拖曳效应,即溶质原子对晶界迁移速度的 影响。 这两种机制都能较好地解释析出对再结晶的影响,钉扎 的效果占主导地位,加热时未溶的析出物对再结晶发生没有 影响,只是对再加热奥氏体长大有影响。
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大应力值σp(或恒应变应力值)、形变速 度έ、形变温度T之间符合以下关系:
έ=Aσnexp(-Q/RT)
式中A—常数;n—应力指数; Q—形变活化能;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动态再结晶发生时,n为4~6,大多数为6。Q大体等于自扩 散激活能。当Q不依赖于应力、温度时,σp (或σs)可用ZenerHollomon因子Z来表示:
Z=έexp(Q/RT)=Aσn
式中Z为温度补偿形变速率因子,可表示έ和T的各种组合,是一个 使用方便的因子。当形变温度愈低、形变速率έ愈大时,Z值变大, 即σp 、σs大,动态再结晶开始的形变量εc和动态再结晶完成的形 变量εs也变大,也就是说需要一个较大的形变量才能发生再结晶。
(3)第三阶段。当第一轮动态再结晶完成以后,应力达到稳定值, 形变量虽不断增加而应力基本不变,呈稳态形变。 当εc<εr 时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动 态再结晶发生后,随着形变的继续,一 方面再结晶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已发生 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又承受新的形变,这 两个过程同时在进行着;由于εc<εr ,所 以在奥氏体晶粒全部进行完第一轮再结 晶之前,已经动态再结晶晶粒内就达到 了εc 的形变量,开始发生第二轮的动态 再结晶。 奥氏体内几轮的动态再结晶同时发生,每一轮的动态再结 晶又同时处在形变的不同阶段:有的刚开始,有的接近结束。 奥氏体内部各个晶粒的形变量不同,有的是零,有的接近εc , 其结果反映出一个平均近似不变的应力值。
V ——MaCb的摩尔体积;
D——溶质在基体中的扩散常数;
Xm——基体中溶质的原子含量,即溶质原子的溶解度极限;
——MaCb中的溶质原子含量;
XR——气体常数; m
T——绝对温度值。
弥散或沉淀粒子平均半径( r )和晶粒平均半径( R )之间有 下列关系(Zener关系):
R 4r / 9
铁素体的形变与再结晶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bcc)结构,层错能较高,容易进行 位错的攀移和交滑移过程。一般认为铁素体在热加工过程 中易于发生动态回复,而且动态回复可以完全和应变硬化 平衡,从而在热加工过程中不易发生动态再结晶。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关于铁素体动态再结 晶的大量研究报道。
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机理
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是通过原 始晶界的迁移,实现形核及长大,来消除位错积累、释放 形变储存能;这种机制能有效释放形变储存能,使应力-应 变曲线出现应力峰及随后的应力下降现象。 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是通过动态 回复形成亚晶,随着应变的增加,亚晶界连续吸收位错而 发生亚晶转动、粗化和亚晶界粗化,亚晶间取向差加大, 形成大角度晶界,最终形成新的晶粒。
晶界突出形核机制 多发生在变形度较小的金属中,又称凸出形核。
由于变形度小,故金属的变形很不均匀,回复后,亚晶粒大小也不同。 再结晶时,大角度晶界中某一段就会向亚晶粒细小,位错密度高的一侧 弓出,所扫过的区域位错密度下降,称为无畸变的晶体,即成为再结晶晶 核。
再结晶核心无论以何种方式形成,都可借助大角度晶界向畸变区移 动而长大,晶核长大时,驱动力为无畸变的新晶粒与周围基体的畸变能 差。 变形晶粒完全被新生的、无畸变的再结晶晶粒所取代时,再结晶结 束,此时的晶粒大小为再结晶的初始晶粒。
另一方面,材料在高温下形变中产生的位错能够在热加工过 程中通过交滑移和攀移等方式运动,使部分位错消失,部分重新 排列,造成奥氏体的回复。当位错重新排列发展到一定程度,形 成清晰的亚晶界,称为动态多边形化。奥氏体的动态回复和动态 多边形化都使材料软化。 由于位错的消失速度与位错密度绝对值有关。因此当形变量 逐渐增大时,位错密度也增大,位错消失速度也随之增大,反映 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随着形变量加大,加工硬化速度减弱, 但是总的趋向在第一阶段加工硬化还是超过动态软化;因此随形 变量增加形变应力还是不断增加的。
钢的复、再结晶与控扎控冷
当冷变形金属的加热温度高于回复温度时,在变形组织的基 体上产生新的无畸变的晶核,并迅速长大形成等轴晶粒,逐渐 取代变形组织,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 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
再结晶的驱动力也是冷变形产生的储存能。 强度、硬度显著下降,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内应力、加 工硬化状态消除,金属又重新复原到冷变形之前的状态
动态再结晶是在热形变过程中发展的,即在动态再结 晶形核长大的同时持续进行形变的,这样由再结晶形成的 新晶粒又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加工硬化,富集了新的位错, 并且开始了新的软化过程(动态回复甚至动态再结晶)。因此 就整个奥氏体来说,任一时刻在金属内部总存在着形变量 由零到εc的一系列晶粒,也就是说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就奥氏 体的整体来看并不能完全消除全部的加工硬化。 反映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上,就是在发生了动态再 结晶后,金属材料的形变应力仍然高于原始状态(即退火状 态)的形变应力。
εt 是达到稳态时的应变量。
由动态再结晶产生核心到 全部完成一轮再结晶所需要的 形变量用εr 表示,εr 可能大于 εc,也可能小于εc 。
(1)第一阶段。随着形变量增加形变抗力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值。
金属发生塑性形变,位错密度ρ不断增加,从原始退火状态时 的108~109/mm2达到屈服极限时的109~1010/mm2,以后随着形 变量增大位错密度继续增加,这就是材料的加工硬化,造成形变 应力不断增加达到峰值。
在晶界处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的 示意图
铁素体的连续动态再结晶
在不同Z值条件下形变时亚结构形成、湮灭过程 及动态再结晶开始的示意图
随着形变的进行,原始晶粒中产生大量位错,位错通 过攀移和交滑移形成位错墙,并最终形成亚晶界,即通过 动态回复过程形成亚晶。 在高Z值条件下,亚晶界不易迁移,亚晶界处发生的 位错间交互作用导致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Z值较高时, 虽然亚晶界的迁移性小,但应变不断增加,强迫亚晶界持 续吸收位错,使其角度不断增大,最终完成由小角度晶界 向大角度晶界的转变,形成新的晶粒。
式中φ ——弥散粒子的体积分数。
可推导出方程:
4 R 3 R03 9 k0t 这些方程表明,因为粒子尺寸很小,所以钉扎作用对晶界 迁移有很大影响。
1 3
如果平均粒子尺寸相同,体积分数越大,也就是粒子数目 越多,则钉扎所起的作用也越大。 此外k0越小,钉扎作用也越有效。MaCb的溶解度Xm较小 时,k0较小。因为碳氮化铌或碳氮化钛的溶解度非常小,所以 它们的钉扎效果很大。
和静态再结晶一样,动态再结晶也存在两种主要机制:
(1)晶界凸起机制(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在小形变时起 主导作用;一般发生在形变的开始阶段,例如在应变为0.05 以上时起作用。 (2)形核长大机制(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在高应变时 起主导作用。形核长大机制在应变超过0.2时才起主导作用。 然而即使在应变高于0.2的稳态形变过程中,因为不断发 生再结晶,每个晶粒的实际应变值可能是相当小的,所以, 即使在稳态形变过程中也会出现晶界凸起机制占主导作用的 情况。
工艺参数(形变温度T和形变速度έ)对εc、εr,都有影响,只 是T、έ对εr的影响比对εc的影响大。也就是说当T高或者έ低时, εc>εr,出现非稳态形变,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而当T低或者έ高 时,εc>εr,出现稳态形变,连续动态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