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原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节奏划分(断句)-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文言文之节奏划分(断句)-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盖竹柏影也 ③虽人有百口 ④故人不独亲其 ⑤自非亭午夜分 ⑥若啸呼状 ⑦诚宜开张圣听 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⑨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盖/竹柏影也 虽/人有百口 故/人不独亲其 自非 /亭午 夜 分
若/啸呼状 诚宜/开张圣听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 不应该停顿。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之”“也”停顿
“之”“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三.归纳总结
保持句子中语意的完整是停顿基本的要求,即不破读。如:其一∕ 犬坐∕于前。“犬”字修饰“坐”,“犬坐”联系紧密,分析成“其一犬 ∕坐于前”就是错误。再如:行拂乱其所为。大家常有这种划法:行拂∕ 乱其所为。“拂乱”意思是“使……颠倒错乱”,正确的分析就不难做出 了。(行拂乱/其所为” “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 “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行,在这里作“将” 讲,“拂乱”是使动用法,是使其违背的意思. )
结论3(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⑥问今是何世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 ⑧愿陛下亲之信之 ⑨乃重修岳阳楼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问/今是何世 予观夫/巴陵胜状 愿/陛下亲之信之
乃重修/岳阳楼
二.如何断句?(找规律→得结论→当堂训练)
①投/以骨 ②战/于长勺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全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全文
1、句首发语词:盖、夫、至若、至于、至、若2、句首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而、以、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 是故、是以3、句首时间词: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今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倏忽如拳如豆(3)则或千或百(4)然则何时而乐耶(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停顿(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城非不高也。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城/非不高也。
(1)余忆童稚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4)此庸夫之怒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而不思则罔(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学/而不思则罔(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六、并列承接等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七、“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1)可以一战(2)今天下三分(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D.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寻/张怀民(2)恐/前后受其敌。(3)会/宾客大宴。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第一章引言古代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正确理解断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断句的基本规则和常见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言文作品。

第二章断句的基本原则1.主谓结构断句主谓结构是句子的基本成分,通常以动词为核心。

在断句时,要将主语与谓语分开,使句子结构清晰明了。

例句1:贤者君子为民着想。

断句:贤者君子 / 为民着想。

2.宾语结构断句宾语结构是句子的修饰成分,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

在断句时,要将宾语与动词分开,以突出宾语的含义。

例句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深思。

断句:读书使人充实,/ 讨论使人深思。

3.并列结构断句并列结构是句子中两个或多个成分并列排列的情况。

在断句时,要将并列成分分开,以显示各个成分的平行关系。

例句3:文明和进步是社会的永恒追求,和平与繁荣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断句:文明和进步是社会的永恒追求,/ 和平与繁荣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4.修饰结构断句修饰结构是句子中修饰其他成分的部分,包括定语、状语等。

在断句时,要将修饰成分与被修饰的成分分开,以突出修饰的作用。

例句4:美丽的花朵在春风中摇曳。

断句:美丽的花朵 / 在春风中摇曳。

第三章断句的常见技巧1.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可以划分句子的不同成分,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例句5:君子有礼,小人无道。

断句:君子有礼,/ 小人无道。

2.语法成分的分离通过将语法成分分离,可以使句子更加条理清晰。

比如将修饰成分和被修饰的成分分开,或将并列成分分开。

例句6:我见多智者深藏不露,心生敬佩。

断句:我见多智者,/ 深藏不露,/ 心生敬佩。

3.根据逻辑关系断句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可以合理地断句,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明确。

比如将条件、因果、转折等逻辑关系的成分分开。

例句7:如果你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经典优秀版)章节一:断句的定义和基本原则1·1 断句的概念断句是指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或写作时,根据语句结构将长句按照合理的语义单元进行分割的过程。

1·2 断句的基本原则1) 依靠标点:根据标点符号,如顿号、句号、问号等,将长句进行断句。

2) 依靠语义结构:根据句子的语义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

3) 依靠修辞和节奏: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节奏感,将长句进行断句,突出语言的艺术效果。

1·3 断句的注意事项1) 不断割破句:避免断割过度,破坏原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不断缺断:避免断缺过小,使句子过于拖沓、冗长。

章节二:断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2·1 根据标点进行断句2·1·1 顿号:起分隔作用,将句子中的内容分隔开来,表示并列关系。

2·1·2 逗号:表示句子中的停顿,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子句。

2·1·3 句号:表示一个完整的思想或事件的结束,将长句分成若干短句。

2·1·4 问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将疑问句断为独立的句子。

2·2 根据语义结构进行断句2·2·1 主谓结构:将主语与谓语分开,突出句子的主干。

2·2·2 宾语结构:将宾语与谓语分开,使句子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2·2·3 状语结构:将状语与其他成分分开,凸显句子的修辞特点。

2·3 根据修辞和节奏进行断句2·3·1 修辞手法:如设问、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2·3·2 节奏感:根据句子的节奏感,将长句断句为合乎韵律的短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味。

章节三:示例分析及练习3·1 示例分析: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断句分析,掌握断句的实际应用。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简洁范本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简洁范本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去臣,三宝去亲。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重点)-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解析版)(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重点)-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解析版)(全国通用)

考向1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例1:【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晋陶渊明独爱菊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答案】1.D2.晋陶渊明/独爱菊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4.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横生枝蔓/藤蔓;B.更加/好处;C.认为/对……说;D.应当/应当;故选D。

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晋陶渊明”是主语,“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

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有: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专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考点概述]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设题方式:①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知识梳理]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断句停顿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断句停顿课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二】真题例析 (202X·湖南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潭之下, 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 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 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众人皆遗之以 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 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 “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 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 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 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文言断句(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与训练(全国通用)

文言断句(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与训练(全国通用)

2023年初中文言文分类知识点+习题演练----文言断句(原卷版)一、知识点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初中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适合中等学生)

初中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断句(适合中等学生)

知识卡片
(二)句末的语气词(也、矣、哉、乎、耳、邪)后需要断句 eg:1、贤哉,回也。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表示对话的“曰、云”等词后需要断句 eg: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孔子云:何陋之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卡片
二、从句式入手 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 器:不同的碗。 (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应用练习:答案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 赤 者 味 酸 / 以 自 食。
课堂总结
一、课堂表现 二、课堂内容 1.文言断句知识点的答题技巧
知识卡片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 求理解文章大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缩小范围后运用相应的 技巧断句,最后做相应的检查,看断句后句意是否通顺。因此断句 需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理解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借助“技巧”,巧妙断句 第四步:通读检查
(一)从特殊句式入手 1、判断句:......者,......也; ......者也
eg:南冥者,天池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被动句:为......所;见.......于 eg:茅屋为秋风所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知识卡片
(二)从固定句式入手 1、不亦......乎? eg: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文言断句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断句的方法 1.1 能够清楚地归纳出断句的方法 1.2 灵活地运用技巧断句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断句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断句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断句篇[知识梳理]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对于我们今天来讲断句就是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给文言语句增添标点符号(或是按规定标示出停顿的地方)。

【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逐字翻译句子(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以暂时不解释),明确大意。

然后根据句意画出朗读节奏。

例: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俄:不久②老父(fǔ):老人)(二)借助词性断句。

例:1.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未尝稍降辞色。

/ 数有功 /爱士卒 / 楚人怜之。

在阅读文言文语段的过程中,要注意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八)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还有为、乃、即、则等;(2)“何……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式,如“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3)不亦…乎、何……为(何辞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4)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5)固定结构: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总结归纳,课堂口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断句(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7文言文断句(原卷版)考点穿透什么叫“断句”?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文言文断句五大规律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速/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鸣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也、矣、欤、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例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日”“云”“问”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3、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E/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在文言文中,断句的准则主要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

第一章停句停句是在文言文句子中,在意义完整的地方停下来,使句子更易读懂。

停句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________其治李林甫者,可别也。

例2:________人不可镕于器,器不可附于人。

第二章顿挫顿挫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断句规则之一,它是指在一个长句中适当地断开,以增加语气的变化和表达的准确性。

顿挫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逗号、分号和破折号。

例1:________人之初,性本善。

例2:________天生万物,以养人为本。

第三章停息停息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呼应或起承转合关系。

停息的标点符号一般包括顿号、句号和问号,也可以省略标点符号而靠意义的变化进行断句。

例1:________春秋之时,战国之际。

例2:________身世这等,真是可怜。

第四章停滞停滞是文言文中的断句方式之一,它用于表示句子中的一种停顿,延缓语气的表达。

停滞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顿号。

例1:________言者,无罪也。

例2:________平常心,看世间百态。

第五章分句分句是文言文中断句的一种方式,它是在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出多个分句,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

分句的标点符号一般是逗号、顿号和句号。

例1:________君子贤者,其言也信。

其行也动。

其忠也君。

其义也勇。

例2:________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不思而问之,不亦愚乎。

第六章总结断句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规则之一,包括停句、顿挫、停息、停滞和分句等几种方式。

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结构。

1.本文档涉及附件: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附件的详细描述和附加)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名词进行详细解释)。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断句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断句
注释: 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 ②之: 到。 ③彘:猪。 ④子:你
曾子①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返为汝杀彘 。”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 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 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而已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方法三:看标志

故日月星辰移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方法三:看标志
以……为……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 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不亦……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方法四:明修辞 对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男有分/女有归
练习:给加粗部分用“/”断句。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 曰安④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师旷 :盲乐师,名旷。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 安:怎么
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 冥
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类似词语还有:未几、逾时、倏尔、少时、
既而、倏忽
方法三:看标志
曰 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方法三:看标志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方法三:看标志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断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断句

/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 皆以美于徐公。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 / / 海。
/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 /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 / / / / 能改是吾忧也 /
课 外 文 言 断 句
吴宁一中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 “句读”。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 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 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 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 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1.找名词、代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 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 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 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 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 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也 许下文出现的仅是人物的字了。 同时结合注释。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 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限断三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 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 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 / 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 / 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 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 / 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文言断句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学生应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多阅读课内外文言经典,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由于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材的来源一般是《语文辅导》的“拓展延伸”、《世说新语》中短小精悍的经典、市目标测试卷中的练习等,由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困难,因而在传授此部分知识时,我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在读中不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我再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学生断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文本为范”,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并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地给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三、学情分析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从中吸纳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文言素养和鉴赏能力。

但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却有着恐惧的心理,避而远之,甚至“谈文色变”。

为此在教学中除注重让古文的学习走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消除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外,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准确为课内外文言文断句,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爱学、乐学古文。

四、学习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断句及断句的作用;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策略和手段1、教法(1)、读古文经典语句,品古文经典句意;(2)、据文意,找寻句读的一般方法;(3)、拓展延伸,实现知识迁移。

2、学法(1)、符号批注;(2)、研究法;(3)、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1、教师的教学准备:(1)、认真查阅中学古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名句,做好摘录;(2)、查阅、收集近几年中考附加题;(3)、从《语文学习辅导》、市下发的“单元测试”和《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名篇中筛选课外阅读短文,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4)、把收集整理好的相关课内课外资料编印下发;(5)、研究资料中有哪些较难的问题或学生容易出现歧义的地方,做充分的考虑;(6)、精心制作课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2、学生的学习准备:(1)、课外阅读古典名篇,培养语感,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2)、认真阅读下发资料中的课例部分,根据要求用特定符号做好批注。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断句”明作用(一)什么叫断句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准确断句的重要性明确: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下面细读故事二则,体味断句的作用)(一)《惩财主》昔日,有一财主为其子请塾师,首先讲条件,立字据。

先生写好之后,财主看了很满意,双方都按押了手印。

刻薄的财主既望子成龙,又惜财如命,粗茶淡饭待先生。

年终,先生找东家补足饭菜钱,结果争执不下,闹到县府衙门。

县官先看立约:“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然后令各位讲清楚其原因。

先生言明字据写得清清楚楚:“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老财主却赖说字据上写的是:“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县官听后,勃然大怒:“你身为财主,不学无术,雇人教书,岂有不付足饭菜钱之理!”(二)《聪明的食客》过去,有一专好登门闲聊食客,闻香不动,寻机嘬上一顿。

这日又去一家谈天说地,适逢下雨,至响不走,主人故意在纸上写了句逐客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却未标点,其本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闲聊食客看后,笑颜逐开,乐不可支。

他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无奈,只好被“宰”了一顿。

二、细品读知方法巧断句提示: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我们断句。

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文本为范”,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

文本为范学断句课例(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小结:通过找名词断句课例(二)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小结:通过找代词断句方法归纳一:找名词或代词从课例(一)和(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课例(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左传.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小结:通过人物对话及引文断句课例(四)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结:通过人物对话及引文断句方法归纳二:看对话、引文从课例(三)和(四)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问”“曰”“云”“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课例(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小结:通过顶真断句课例(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小结:通过反复、排比断句课例(七)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小结:对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断句快准方法归纳三:通过修辞断句修辞是文言文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对偶、顶针、排比、反复等,掌握这些特点,我们就能较好地断句。

课例(八)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结:1、通过句末的语气词“也”句尾断句;2、通过典型的判断句式:“……者……也”断句。

课例(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结:通过虚词在句首或句后断句课例(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小结:叹词在前断句课例(十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小结:介词在前断句课例(十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小结:时间词语在句首断句课例(十三)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蒲松龄《山市》小结:时间词语在句首断句方法归纳四:通过虚词断句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三、学以致用练断句1、堂上训练:考题整合的(二)和(四)(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2)小组交流(要求在口述文意的基础上再断句)(3)小组代表发言(4)师生共同订正(5)以考题整合(四)为例,提示学生在用虚词断句时应注意的问题:四、课堂小结五、作业:1、课外阅读2--3篇经典文言文;2、完成考题整合的(一)和(三)第二课时《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导言:同学们,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有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