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 .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 .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 .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 .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 .具有基本职能;6 .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 .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1 .组织的共同目标;2 .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三)组织性(四)创新性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二、具备技能(一)技术职能。
第1章 管理学基础
(二) 知识素质
管理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是 一项复杂活动。管理工作融汇了多学科的知识,广泛的知识是提 高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基础。 管理者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政治、法律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 3.专业技术知识。 4.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5.自然科学知识。
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含义:
1.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 管理工作应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3.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内容, 它们是管理的基 本职能。 4.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
(三)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又称思维技能, 是 洞 察、分 析、判断、抽象和概 括事物的能力。概念技能包括纵 观 全 局,对 影响组织生存与发 展的重大因素作 出 正 确 判 断, 并在 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 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 从而找出关 键影响因 素 的 能 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权衡不同方案 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所面临的 问题越复杂,越没有先例可循,就越需要概念技能。
1.科学决策能力。 2.知人善任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
第三节 管理的过程及适用范围
一、管理工作的职能和过程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功能和行为。一项管理职能表 示一类管理活动的内容。对管理的职能有多种不同说法,我 们 认 为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沟通、创 新 七 项职能。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性1、管理: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管理环境和条件(1)、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面对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等)和社会环境(特定的社会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等)。
(2)、内部环境是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等。
3、管理的特性(一)、两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目标性:特点:共同认同性、层次结构性、时间跨度的区别、多元价值性。
(三)、组织性: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由此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创新性:来源: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1、管理代表理论亨利.法约尔法国20世纪初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古利克美国20世纪30年代七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人事、沟通。
孔茨美国20世纪50年代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2、计划的程序:活动条件的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3、组织的程序: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4、领导职能: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成员,包括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等。
5、控制职能:监控组织的绩效,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既定计划的顺利进行。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6、公共管理特点(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5)、公共管理接受公众监督。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2、激励理论
也称为需要和动机理论,通过 研究人的积极性 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找出管理激励的依据和途 径。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精神到物质。低一级 的需求满足后,高一级的需求立即开始。只有 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够影响行为。
自我实现 的需求
受尊重的需求
精神(高级)
社会需求
物质(低级)
比较 (O/I)A (O/I)B
他人(B)
输出(O)
工资 福利 表扬 晋升 奖励 地位
输入(I)
努力 技能 绩效 生产数量 生产质量
管理方格图
“管理方格图”是美国管理专家罗伯 特.布莱克和简.穆顿设计的.
“管理方格图”理论在企业管理中 应用,就是要每一位领导都分析衡量 一下自己工作管理行为所处的位置, 帮助自我剖析,给自己提出如何向9— 9型方向努力,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基层管理人员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二、管理中的系统思想
1、定义 系统可以定义为: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多个要
素集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 (2)结构是系统的骨骼和神经。 (3)系统功能是由系统要素、系统结构决定的,每
C D E、德国——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理 论之父”
研究传统的组织,如国家、官僚组织。 如何使权力、权威与人之间能分开,使领导魂力
型组织正规化。 观点:权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来自于职位。
“人走茶凉”是符合这种观点。 ⑴组织按分工原则,使之体现科层制; ⑵责任与权力是统一的; ⑶将职位人与自然人分开; ⑷组织规范化; ⑸通过考试。
自考《最新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2015年10月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教材购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一、什么是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起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目标的过程。
着名学者对管理的定义有:1、赫伯特·A·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
2、小詹姆斯·H·唐纳德利的“由一个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行动。
”3、弗里门特·E·卡斯特的“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4、托尼·布洛格特的“管理就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或一组人的工作。
”5、丹尼尔·A·雷恩德“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以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6、R·M·霍德盖茨的“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7、斯蒂芬·P洛宾斯的“管理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8、恰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的“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的过程。
”9、张尚仁的“管理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控制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活动。
”10、戴金珊的“管理是管理者为使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合符已定的目标的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管理或管理活动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活动和一致的目标。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答:管理是一门科学在于它本身具备系统的知识,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能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对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反复地对这些本质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管理学概论教案(全套)
管理学教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什么是管理•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4、核心: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二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管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特点:1、一般性。
2、多样性。
3、历史性。
4、时间性。
•二、管理学研究内容与范畴•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生产力方面;②生产关系方面;③上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二、系统的方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三、管理理论的萌芽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生活•2、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00054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管理的性质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第五节战略管理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第一节管理与环境第二节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第二篇计划工作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与程序第三节计划工作的原理第五章目标与战略第一节目标的含义第二节目标管理第三节战略分析第四节战略设计与选择第六章预测与决策第一节前提条件和预测第二节决策的含义第三节决策的类型第四节预测与决策的方法第三篇组织工作第七章组织工作概述第一节组织工作的含义第二节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第三节组织工作的原理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第一节职位设计第二节纵向设计――层次划分第三节横向设计――部门划分第四节组织结构的类型第九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第一节职权划分第二节授权第三节集权与分权第四节员工活性化第五节委员会管理第十章组织变革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含义第二节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第四篇人员配备工作第十一章人员配备工作概述第一节人员配备的含义第二节人员配备的原理第十二章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第一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二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五篇领导工作第十三章领导工作概述第一节领导工作的含义第二节领导工作的原理第三节有关领导的理论第四节领导者的修养与领导艺术第十四章团队第一节团队的含义第二节团队的类型第三节团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团队发展的技巧第十五章沟通第一节沟通的含义第二节沟通的类型第三节沟通的选择、原则与要求第四节沟通的障碍与控制第十六章激励第一节激励的含义第二节有关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的方式与要求第六篇控制工作第十七章控制工作概述第一节控制工作的含义第二节控制工作的类型第三节控制工作的要求第四节控制工作的原理第十八章控制的技术与方法第一节预算控制第二节传统的非预算控制第三节计划评审技术第四节综合控制第五节平衡记分卡第六节管理审核第十九章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技术(IT)平台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与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社会现象。
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管理思想 管理组织 管理方法 管理手段 管理人才的现代化
第二节
管理要素
管理活动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把各种 管理活动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素概括为三个主要因素: 因素概括为三个主要因素: 即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者 即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者; 管理者; 管理活动的客体——管理对象; 管理活动的客体——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 联系管理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管理手段 联系管理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管理手段。 管理手段。 管理要素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实现有 管理要素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 效的管理,必须要有优良的管理要素条件作保证。 效的管理,必须要有优良的管理要素条件作保证。
管理的涵 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环节来 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 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的几点归纳
1、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实施的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由若干个职能构成,即计划、组织、 管理由若干个职能构成,即计划、组织、 控制、领导、激励、协调等职能 控制、领导、激励、 4、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优化调配组织的人力、 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优化调配组织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资源 5、管理的目地是使组织高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一、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 管理的主体—— 10 项品德是:使命感,责任心,信 项品德是:使命感,责任心, 赖性,积极性,忠诚老实,进取心, 赖性,积极性,忠诚老实,进取心, 忍耐性,公平,热情,勇气。 忍耐性,公平,热情,勇气。
10 项能力是:思维决策能力,规划能力, 项能力是:思维决策能力,规划能力, 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 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劝说 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 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
1 管理导论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
人造、开放、动态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虽然存在多种形 式,但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整体性、相关性、有序 性、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在组织管理活动时应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1. 管理活动所要处理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系统中的问题。 2. 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 3. 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专业化
多样化
分权
集权
扁平化
层级制
二、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多种多样:
管理方法
管理对象
活动选择和实 施阶段
管理的层次
方法
法律方法
与物有关的方 法
方案比较方法
中观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
与资金管理有 关的方法
方案实施方法
微观管理方法
经济方法
与活动组织有 关的方法
过程控制方法
创 新
二、管理的内涵
1. 决策 决策是组织在未来众多的行动可能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管理者首先要研究组织活动的内外部背景。 详细分析为了实现决策目标,需要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这些行动
对组织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在未来各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哪些具体的 要求。
二、管理的内涵
2. 组织
职务设计
• 分析需要设置哪些岗位
2、法约尔: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与控制。
3、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4、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
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5、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
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多样化的管理定义
6、彼得·德鲁克:“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 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 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 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管理是一 种以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专业技能。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三、管理的特征 1、动态性
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类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 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管理 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东西,它是实践中的操作。管理无定式,不存在一 个标准的、处处成功的管理模式。
2、科学性
管理的动态特性并不意味着管理没有科学规律可循。管理活动尽管 是动态的,但还是可将其分成程序性活动和非程序性活动。
2、能力倾向。你的能力倾向也将决定你能否成为好的管理者。 3、以往的成就。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仔细回顾一个人以往的成就, 来对他的未来进行预测。
17
第三节 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学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管 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程序,探讨人、财、物、信 息、技术、方法、时间的计划和控制问题,组织的结构设 计问题,对组织中人的领导与激励问题等等。管理学对管 理活动的这些具体形态的研究,构成了管理学的实际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即是管辖、治理的意思。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管理做出了不 同的描述,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Ⅰ.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定义。 Ⅱ.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出发定义。 Ⅲ.从管理所产生的组织效果的角度出发定义。 Ⅳ.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定义。 Ⅴ.从决策在管理中所占重要地位的角度出发定义,把 管理与决策等同起来。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但并非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我 们可以将一个组织成员分为两类:操作者和管理者。在组织中,操作 者是指直接从事具体实施和操作工作的人。
管理者有许多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根据在组织中的级别、职位 和职能头衔区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三个层次
现代管理学知识点
现代管理学第一章:管理及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含义:管理:在社会活动中,确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 物力, 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活动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困难,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阅历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三, 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分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四,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 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 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的保证,还能创建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一、管理学的探讨对象管理学是特地探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把及管理活动亲密相关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等方面的的问题作为探讨对象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显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及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及人之间的关系,要受确定的生产关系, 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三、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阅历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供应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好用性四、现代管理学的内容1、关于管理, 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及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及方法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广泛分析和借鉴国外的管理阅历和管理理论,充分相识我国的国情,系统驾驭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体系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动身,充分相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动身点封建统计阶级提倡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
管理学原理_完整终极课件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两重性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 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 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管理者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种环境中工 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一个组织通常划分成三个层次,即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基 层管理。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案例分析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因而, 在学习中,案例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 我们对案例分析的方法,做一些解释和说明。 1.分析案例时,首先必须要认真仔细阅读 案例内容,看清案例后所提的问题,并正确理 18 解题意。
2 .根据题后所问问题,准确选择分析 案例要用的相关理论。包括理论的定义、理 论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10
三、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 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 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 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 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
11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6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 基本观点。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 属性,是有效的组织劳动所必需的; 所谓目的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的同生 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 织劳动的基本目的。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上)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学的初步认识: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
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社会中,都离不开管理。
他的角色,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或者自我管理者。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
管理是在特定组织中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一、组织与管理(一)组织的概念组织:它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如:乐队;大学;军队;企业等。
(二)组织类型1.营利性组织:工业企业(如汽车厂、纺织厂)、商业企业(如零售商店、外贸公司);交通运输企业(如航空公司、M万生公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通信广播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其他各种服务性单位(如餐馆、洗衣店) 2.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军队、公安;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医院、诊所和医疗;保险单位研究所、报社、博物馆、画廊;大众性广播、邮电和交通服务单位;各种基金会、联合会、俱乐部;政治党派、学术团体和宗教组织等3.组织的终极目标:(1)营利性组织以利润和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终极目标(2)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主要终极目标(3)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4)任何组织中管理工作的基本使命都是:使得组织获得经济效益(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产品或非物质的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2】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1.资源筹措: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工作2.资源转换: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3.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借助特定渠道把特定产品利用特定方式转移到需要这种产品的特定消费者手中【3】企业是在下述背景下进行经营活动的:1、资源稀缺——与人们的无限需求相比,企业活动所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表现在:一方面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获得稀缺资源的手段是有限的。
2、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资源转换过程就是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企业既要协调好与外部其他经济组织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内部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贡献。
管理学原理1-3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及其功能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形式内容分析吃饭应酬公关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开会讨论决策协调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计划组织分配协调组织与资源之间关系与人谈话沟通协调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关系考核奖惩激励协调目标、计划与实绩之间的关系审核签字监督总结:从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不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由于管理协调对象的多样化造成的。
三、管理产生的原因1.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需求的目的。
四、管理的实质1.规章制度是一种手段,它最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规章制度的正确设计和我们每一个人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
2.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良好的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管理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的妥善运用。
3.管理本身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4.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二节衡量管理的标准1.管理学认为,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即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2.效率(efficiency)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效益(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效率和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好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做好对的事。
第三节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一、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第一至第十四章笔记整理
现代管理学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 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 简单的管理机构 4 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 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三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1 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 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 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 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四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1 科学管理 2 分权管理 3 法制管理4 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五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 系统化管理 2 民主化管理 3 科学化管理 4 法治化管理5 以人为本 6 追求效率六现代管理的划分:1.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七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 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三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1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一、基本概念第一节管理的含义1、管理: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其中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3、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
第二节管理者的分类与决策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础工作人员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三节组织与环境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
第四节企业与企业管理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
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最核心的三大职能。
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性。
企业家: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计划职能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计划职能: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甚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有谁来做。
计划是控制点基础,它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也就不存在了。
计划的内容: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哪里去。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计划的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详尽见P60)、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
其中计划过程中的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也就是决策的过程,可以看出,计划是决策活动的核心。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预测是对未来环境的估计,即是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做出的估计。
这种估计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测未知。
管理学(马工程)——第一章-第二章
领导是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 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内涵
4. 控制
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根据预 先制定的标准检查和监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判断工作结果与目标要求 是否相符。
“把好方向盘”
二、管理的内涵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 。根据需要,可以把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 分解。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交换。系统在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 调节,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 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 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 和作用。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效益原理
效益是指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实现组织目标所付代价之间的一种比例关 系。追求组织活动的效益就是尽量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去实现组织的既 定目标。
做正确 的事情
正确地 做事情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适度原理
管理活动中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选择,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 最恰当的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适度组合。
法、习惯和准则的无形组织。它对正式组织有双重 作用。
权变管理理论
• 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 理方式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环境采用相应的 管理方式,以便有效地达到目标。
• 如果环境是A,则X管理方式最好 如果环境是B,则Y管理方式最好
现代管理者如何从学习权变思想中受益?
三、决策理论学派
第一章 管理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不同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虽千姿百态,对其管理也呈现出不 同特征,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通常是基本内涵, 包括上述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对参与组织活动的不同对 象进行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人群之中,在集体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社会化的劳动生活,客观上要求对劳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以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合理地利用资源,以较小的代价创造理想的价值,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
这种计划、组织和协调活动,就是管理活动。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分工协作的必然产物。
随着人类共同劳动的发展,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和深入。
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基于自己对管理的认识,对管理的定义作出了各种不同的描述,而很难得出统一的定义。
这不仅是因为管理的渊源太久,而且是因为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甚广的缘故。
目前各学派对管理形成的共识、并体现管理基本内涵的定义是: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这个定义强调:首先,管理是一个组织必需的一种特定的实践活动;其次,管理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作用于客体,以使主体规划的目标顺利实现的活动;最后,管理是有计划的,由一系列相关活动构成的动态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这种现象是否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活动,产生于人们有组织的共同劳动。
由于共同劳动,人们需要沟通意愿、统一目标;由于共同劳动,人们需要分工协作、组织协调;由于共同劳动,人们需要统一指挥、规范行为;为此,管理人员及其管理活动就成为必要的事。
组织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共同目标,就没有共同劳动,管理职责就是不断通过管理引导和激励组织成员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组织活动需要各项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劳动的有效率的进行。
管理活动存在于每一个组织中,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管理的作用犹如组织的神经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企业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由企业内部的资源、条件和活动过程构成,二是由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影响因素构成。
现代企业组织必须具备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组织机构和信息资源等五大要素。
管理以这些组织要素为对象,保证其充分的供应和合理的配置,并协调好它们的相互关系。
现代企业组织生存在社会系统之中,受到企业环境的深刻影响。
影响企业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产品市场、财政资源、行业发展和原材料供给等。
一般来说,组织内部的要素是可以控制的,组织的外部要素是部分可以控制的。
(二)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有三个层次的责任: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工人。
(三)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尽可能少的指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进行概括。
在组织中,管理者所处的地位不同,管理的具体对象、具体内容和和具体方式不同。
但是,管理的实质性内容是一致的,都可以归纳到五种职能工作中。
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管理各项职能的深入学习将在以后各章分别展开。
(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管理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所属的组织、人员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主要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环境三大要素。
在这三个要素中,人是主体,离开了人,就谈不上管理。
所以现代管理学强调:一切管理都应以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根本。
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和自我实现精神。
这包括内外两个方面。
对外主要是协调与交易伙伴,与顾客,与政府机关,及有关新闻媒介、社会团体和一般公众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融洽的外部关系和公众形象。
内部则主要是在各种差异和矛盾中把握平衡,创造内部融洽的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发扬团体精神,从人际关系方面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所以说,管理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科学是在特定的领域中,将已稳定、成熟的客观规律系统化、理论化的概括和总结。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寻找和证实了大量的管理客观规律;管理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开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管理不仅积累了自身的经验和规律,而且,众多的科学逐步融入到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中,使其更加严谨和科学。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科学,和其他科学相比,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管理也是一门不精确性的科学,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这决定了在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仅有管理理论知识还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实际上也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管理模式,只有审时度势,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管理作为一项实践活动需要有一系列根据实际情况行事的经验、诀窍和准则,而这些经验、诀窍和准则只能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管理必须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需要管理者洞察形势、捕捉机遇、估计风险,综合权衡利弊,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而死搬书本知识,硬套他人模式则往往遭到惨败。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是科学,管理也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从事管理活动既需要掌握管理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又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能。
坚持管理科学与艺术统一的原理,就要认真探索和学习管理理论和管理规律,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指导管理实践。
坚持管理科学与艺术统一的原理,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灵活性,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创造性地运用管理规律和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都是学无止境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