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液液萃取法的原理溶剂选择原则和操作技术

合集下载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二、萃取的操作要点1、检漏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

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

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

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振荡。

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3、静置分层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萃取分离技术

萃取分离技术

如中药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分离
OH O OH
OH O OH
OH O OH
COOH HO
CH3
O
O
大黄酸
大黄素
酸性最强
酸性其次
溶于NaHCO3
溶于Na2CO3
CH3 O
大黄酚
酸性最弱
溶于NaOH
2.萃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萃取溶剂与溶液的溶剂互溶性差,两 溶剂的密度差异明显 “相似相溶”,萃取剂对目标物的选 择性高 化学性质稳定(洗涤例外) 沸点较低,易回收 价格低,毒性小,不易着火。
液—液萃取和液—固萃取
常用溶剂
• 非极性~弱极性溶剂 • 石油醚: 低碳烷烃混合物,市售3种类型(按沸程
30~60℃、60~90℃、90~120℃),无毒、易燃, 反复使用后性质略有变化。
• 乙醚: 弱极性,低沸点,易爆,一般不用作工业生 产。
• 苯: 非极性,致癌物质,谨慎使用。 • 正己烷: 与石油醚性质似,工业价格贵,不用作工
某些甙类
某些甙类(黄酮甙)
石油醚、己烷
乙醚、氯仿 氯仿:乙醇 (2:1)
乙酸乙酯
大 某些甙类(皂甙、蒽醌甙)
正丁醇
亲水性 强亲水性
极性很大的甙、糖类、氨基酸、某些生 物碱盐
蛋白质、粘液质、果胶、糖类、氨基酸、 无机盐类
丙酮、乙醇、 甲醇

萃取分离 目的: 将目标物选择性地溶集于某
一溶剂中,常用于粗分。
密度
1.00 0.79 0.79 0.79 0.71
0.68—0.72
0.78 0.88 0.87
溶剂名称
乙酸乙酯 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 二氯乙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硝基甲烷

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萃取技术的概述萃取技术是一种通过选择性分离溶解在不同相中的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物质在不同相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本文将介绍萃取技术的原理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技术的原理依赖于两个基本步骤:提取和分离。

2.1 提取提取是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转移到一个合适的溶剂中的过程。

提取的选择性依赖于目标物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

•液液萃取:利用两种不溶性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的相分离性质,通过溶剂与混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目标物质的提取。

•固相萃取:使用固定的吸附剂将目标物质吸附在表面上,然后通过洗脱剂将目标物质从吸附剂上洗脱出来。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具有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作为溶剂,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目标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实现目标物质的提取。

2.2 分离分离是将提取到的目标物质与溶剂进行分离的过程。

分离的方法根据溶剂的性质和目标物质的特性而定。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结晶、凝胶过滤、离心和薄层色谱等。

•蒸馏: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按照沸点的高低逐个蒸馏出来。

•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过控制温度来使目标物质结晶出来。

•凝胶过滤:利用凝胶过滤材料对颗粒物质的筛选作用,将目标物质与溶剂分离。

•离心:利用旋转离心仪产生的离心力,使密度不同的颗粒或液体分层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薄层色谱:利用固定在薄层上的吸附剂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溶剂在薄层上的上升作用使混合物中的组分逐渐展开。

3. 萃取技术的应用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化学、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3.1 化学领域在化学领域,萃取技术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产物提取和纯化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萃取方法,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减少杂质的干扰,提高产物的纯度。

化工原理第十一章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化工原理第十一章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E R
kA yA
xA
y
0 A
x
0 A
y
0 A
x
0 A
B
kB
yB xB
y
0 B
x
0 B
1
y
0 A
1
x
0 A
M
S
要求:1,
kA 越大越好,kB 越小越好。
原料液
萃取剂 S
S
A+B
xF
yA
萃取相 E
y0
萃取液 E A
A(大量),B(少量)
S+A+B 萃余相 R
x B+A+S A
S
x0
萃余液 R A B (大量),A(少量)
R R
B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S
R,xR E,yE
R,xR E,yE
S
E M
S0
S
16/19
2.解析法
总: F S R E
溶质 A:FxA,F SyA,S RxA,R EyA,E
萃取剂 S:0 SyS,S RxS,R EyS,E
相平衡:k A
y A, E x A,R
kB
yB,E xB,R
幻灯片1目录
§11.1 概述 §11.2 液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1/12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11.1 概述
1.什么是液液萃取?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外加溶剂中溶解度 的差异而分离该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外加 溶剂称为萃取剂。
浙江大学本科生课程 化工原理
FxF S 0 MxM

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取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的选择性溶解能力,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或溶液中分离出来。

萃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率和纯度,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一、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技术的原理基于溶液中不同化合物对溶剂的溶解度差异。

原料混合物通常包含多种化合物,而我们只关心其中的目标化合物。

萃取技术通过选择溶剂和调节条件,使目标化合物优先溶解于溶剂中,从而实现其分离和提纯。

实际应用中,可采用溶剂萃取、溶剂萃取结晶、液液萃取、固液萃取等不同的萃取方法。

其中,液液萃取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液液萃取中,我们将原料混合物与有选择性的溶剂相互接触,然后通过分离溶液和溶剂,从而分离目标化合物。

溶剂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它应具有较高对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能力,并且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较小。

二、萃取技术的实验操作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萃取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溶液、溶剂和设备。

例如,要提取目标化合物,首先需要将原料样品研磨成细粉;如果原料样品是固体,则需要将其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同时,还需要准备分离漏斗、橡胶塞、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2. 萃取操作步骤(1)将原料混合物与适量溶剂加入到分离漏斗中,并充分摇匀。

让混合物与溶剂充分接触,使目标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

(2)停止摇匀,静置一段时间,待两相溶液分离为上下两层,并用橡胶塞阻挡。

(3)打开分离漏斗的放液口,将下层不需要的溶液放出。

(4)小心地倒出上层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溶液至干净的容器中。

(5)重复上述步骤,以提高分离和提取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分离漏斗的干净,并避免将沉淀带入到溶液中,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3. 萃取技术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萃取过程的效率和纯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优化:(1)调节溶剂的选择和用量。

不同溶剂对目标化合物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特性进行选择,并适量调整溶剂的用量。

实验十二液液萃取实验

实验十二液液萃取实验

实验十二液液萃取实验液液萃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与提取技术,通常用于分离混合溶液中的目标物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液液萃取的方法,将苯酚从废水中提取出来,以体验并理解这一分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1. 理解液液萃取的原理与操作方法;2. 掌握液液萃取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3. 实验中学会运用适当的仪器与试剂,完成液液萃取的操作。

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是一种基于分配平衡原理的分离方法,它依靠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差异,从而使目标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

通常,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对目标物质进行提取,即在两相中形成溶质的分配平衡,然后通过分离两相,获得目标物质。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配置提取溶剂:选择一个适合的提取溶剂,以便提取目标物质。

比如,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二甲苯作为提取溶剂。

b. 准备混合溶液:将含有苯酚的废水倒入分液漏斗中,并加入适量的二甲苯作为提取溶剂。

2. 萃取操作:a. 摇匀混合溶液:轻轻摇匀分液漏斗,使废水与提取溶剂充分混合。

b. 放置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放置在合适的支架上,使两相分离。

c. 分离两相:打开分液龙头,控制滴液速度,将废水和提取溶剂分离。

注意,不要将下层的溶剂倒入废水层。

d. 分离废水层:将提取溶剂完全分离出来后,将废水层倒入废液容器中。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含有苯酚的提取溶剂层。

3. 后续处理:a. 蒸干溶剂:将得到的含有苯酚的提取溶剂转移至蒸馏烧瓶中,并蒸干提取溶剂,以得到苯酚。

b. 收集苯酚: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方法,将蒸馏烧瓶中的苯酚收集起来。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当佩戴实验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溶剂的飞溅和接触火源等危险情况。

3. 注意分离两相时的操作技巧,以免混合两相造成结果的偏差。

4. 尽量减小溶剂的损失,并确保实验室环境健康与安全。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将废水中的苯酚提取出来。

萃取操作过程

萃取操作过程

萃取操作过程一、引言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萃取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以及常见的萃取方法和应用。

二、萃取操作步骤1. 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根据待萃取物的性质和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对进行萃取。

溶剂对的选择应考虑其极性、酸碱性、毒性等因素。

2. 预处理样品:将待萃取物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浸泡、过滤等操作,以提高萃取效果。

3. 准备萃取装置: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萃取装置,如分液漏斗、萃取仪、液液萃取柱等。

4. 加入溶剂对:将预处理好的样品加入萃取装置中,并加入适量的溶剂对。

溶剂对与样品混合后,待萃取物会在两相中分配。

5. 摇动混合:将装置封闭并进行摇动混合,使溶剂对和样品充分接触,促进待萃取物的转移。

6. 分离两相:停止摇动后,待萃取物会在溶剂对和溶剂中分配到不同的相中。

通过重力沉淀或离心等方法,将两相分离。

7. 收集目标物:将含有目标物的相收集,通常采用浓缩、蒸发等方法,将目标物得到纯化和富集。

8. 萃取产物后处理:对萃取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晶体化、干燥、结晶等操作,以获得所需的纯品。

三、常见的萃取方法1. 液液萃取: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对,以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差异来实现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法有分液漏斗法、萃取仪法等。

2. 固相萃取:将固体吸附剂与待萃取物接触,通过吸附和解吸的过程实现分离和富集。

常见的固相萃取方法有固相萃取柱法、固相微萃取法等。

3. 膜分离萃取:利用半透膜的分离作用,通过溶质在膜上的传递实现分离和富集。

常见的膜分离萃取方法有膜萃取法、渗透蒸发法等。

4. 超临界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性质,以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超临界萃取方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水萃取法等。

四、萃取操作的应用1. 化学分析:在化学分析中,萃取操作常用于样品预处理、分离和富集目标物,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四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概述植物来源:大黄系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具有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功效。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味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收载的世界性药材。

功效:大黄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抗菌、抗感染及抗肿瘤活性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酚;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型的蒽苷类。

蒽醌类衍生物占大黄总化学成分的3%~5%,该类成分少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此外,大黄还含有鞣质等多元酚类化合物,含量在10%一30%之间,具止泻作用,与蒽苷的泻下作用恰恰相反。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及其与糖所形成的苷类化合物,已知的游离羟基蒽醌主要有以下5种化合物。

大黄酸(rhein),C15H806,黄色针晶,m.p321—322℃(330℃分解),UVλmax431,258,231,204。

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醇、苯、三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不溶于水。

大黄素(emodin),C15H1005,橙黄色针晶(乙醇),m.p256—257℃。

UVλmax436,289,266,253,222。

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不溶于水。

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橙色针晶(甲苯),m.p223~224℃。

UVλmax429,287,254,225,202。

可溶于乙醚、苯及碱水,不溶于水。

大黄素甲醚(physcion),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苯),m.p205—207℃。

溶于苯、三氯甲烷及甲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液液萃取法的原理溶剂选择原则和操作技术液液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主要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物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溶解度的物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行为,将目标物质从一个溶液中转移到另一个溶液中。

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亲油-亲水性:溶剂的极性应与目标物质相似,使得目标物质更容易转移到新的溶剂相中。

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二甲基醚、氯仿等通常与非极性物质相互作用较强;而水则常与极性物质相互作用较强。

2. 不挥发性:溶剂不应挥发,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溶剂损失过多。

3. 无反应性:溶剂应与目标物质无反应,以免影响提取过程和产物
的纯度。

4. 可回收性:溶剂应具有较好的回收性,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液液萃取的操作中,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1. 混合溶液的制备:将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得目标物质能
够较好地分配到不同的溶剂相中。

通常通过搅拌、超声波处理等方法
促进混合。

2. 搅拌与分离:经过混合后的溶液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以增加目标物质与溶剂相的接触面积,促进转移。

然后,待两相分离后,通过离心或重力沉降等方法将两相分离。

3. 萃取回收:将目标物质所在的溶剂相分离出来,并对其进行回收。

通常通过蒸馏、浓缩、萃取等方法进行。

4. 清洗与干燥:对提取得到的目标物质进行适当的清洗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其他杂质。

需要注意的是,液液萃取法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浓度、pH等条件,以提高分离效果和纯度。

总而言之,液液萃取法通过合理选择溶剂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可以实现对混合物中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提纯。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溶剂和操作条件的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