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实验I(土壤学)》

合集下载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Soil Science)一. 基本信息课程编号:C6U211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分:2.0总学时:3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 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应以下基本知识:1. 掌握上壤学的基本概念:决左肥力的物质基础的组成和性质:2. 上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3. 上壤肥力因素的存在状况及调控措施;4. 掌握建立和形成土壤学科的物理,化学原理。

5. 运用上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上壤资源的野外调查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上壤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有关上壤环境问题。

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介绍上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上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及主要研究内容,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 使学生了解上壤在农业生产及丄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 理解上壤作为自然资源的特点及保护上壤的重大意义:3. 掌握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及正确认识土壊的几个基本观点:4. 了解上壤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动态,明确丄壤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任务。

重点: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槪念。

难点:土壤肥力的生态学意义。

第二章:岩石矿物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教学内容:上壤矿物质的矿物学组成,次生矿物的种类、构造、特性以及其对上壤形成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基本要求:1. 理解上壤的矿物学组成、化学组成和上壤质地对上壤物理,化学性质和上壤肥力的影响。

2. 掌握髙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层构造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粘土矿物形成的理论及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重点:上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率。

难点: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体构造特点。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教学内容:上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上壤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

《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土壤学》是农林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分类、利用和保护等内容,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少传统的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滞后,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对《土壤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土壤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目前,《土壤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滞后:一些《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一些课程主要着重于传统的土壤分类、土壤性质的描述等内容,忽视了当今社会对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土壤学》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和互动环节。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 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如教材陈旧、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室条件落后等。

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土壤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究,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土壤学人才。

1. 教学内容更新:更新《土壤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有关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内容,使其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 教学手段现代化:更新教材,提高教学设备,充实实验室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会对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1. 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能够提高《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壤学知识。

2. 培养创新能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更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一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一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一土壤学》教学大纲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用比重计测定土壤质地的方法。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本实验重点、难点:测定有机质含量时的加样量、加样方法、消煮时间和滴定终点等。

实验四土壤容重的测定和总孔隙度的计算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容重的测定和总孔隙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与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紧实度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重点、难点:土壤容重测定过程中的取样、称样、水分含量的测定等环节。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及缓冲性能的测定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掌握酸碱指示剂、电位法测定pH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不同质地、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对酸和碱的缓冲能力。

本实验重点、难点:pH计的施用,认识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酸碱度缓冲能力的影响。

实验六土壤水吸力的测定本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土壤水吸力的目的、意义以及水分张力计的使用方法在节水灌溉中的作用。

本实验重点、难点:张力计的构造、安装和测定。

实验七:土壤形态特征的鉴定本实验教学要求:通过室内土壤标本观察,要求了解野外土壤剖面观察的一般项目,理解剖面指标的意义,掌握土壤颜色、结构、质地、新生体、侵入体、动物穴、湿度、孔隙度、坚实度等土壤形态要素的含义和定量指标,并学会运用坚实度计、比色卡等鉴定土壤性态,学会土壤石灰性、pH值、高铁、亚铁等土壤性质测定,为观察土壤剖面做准备。

本实验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均是上述土壤各剖面形态指标含义的理解及几种土壤性质的测定方法。

实验八: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本实验教学要求:学会正确布置、规范挖掘土壤剖面,实地鉴别土壤发生层、进行剖面记载以及采集纸盒、布袋、整段标本。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关闭手提电话机。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目录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3)实验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9)实验三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 (10)实验四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 (12)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N、P、K的测定 (14)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用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进行肉眼观察鉴定。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一)形态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环境土壤学》课件

《环境土壤学》课件
时维持土壤结构和肥力。
土壤结构包括土壤颗粒大小、孔隙度和团聚体等,影 响水分和空气的流动,以及养分的保持和传递。
土壤生态系统由土壤生物、土壤环境、土壤结 构和土壤养分等组成,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氧化还 原电位和土壤气体等,对土壤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 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
壤。
土壤污染的类型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富集。
有机物污染
如石油、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污染 土壤。
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
污水灌溉和垃圾填埋等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 在土壤中滋生。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土壤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和生物修复等技 术手段,恢复受损土壤生态功 能。
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 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

环境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环境土壤学开始萌芽,主要关注土壤污染问题。
20世纪中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土 壤学得到快速发展。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其中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植物包括根 系和地衣等,动物包括蚯蚓、蚂蚁和蜘蛛等。
土壤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区的土壤生物群落存在差异。
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有 重要影响。
特点
环境土壤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环境 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 个领域;同时,环境土壤学强调实践 应用,旨在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

土壤实习报告【优秀7篇】篇一: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以《环境土壤学》为例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以《环境土壤学》为例
1引 言 .
30 8 ) 0 3 4
在 设 计 实 验 内 容 时 ,我 们 除 参 考 全 国其 他 高 校 相 同课 程 的设计外 , 同时 针对 天 津 地 域 的 特 点 , 计 相 应 的 实 验 内 容 , 设 如 : 渍 土 壤 盐 分 测 定 分 析 , 郊 土 壤 重 金 属 测 定 分 析 . 约 盐 城 集 化 菜 田 土 壤 硝 态氮 测 试 分 析 , 等 。 等
23削减 验 证 性 实 验 , 加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验 。 - 增 设
实验 教 学 是 高 校 教 学 中 的重 要 环 节 。《 境 土 壤 学 》 为 环 作 高 校 环境 科 学 专 业 重 要 的专 业 基 础 课 程 .是 研 究 自然 因 素 和 人 为 条 件 下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变 化 、 响 及 其 调 控 的 一 门 学 科 …。 影 它 是土 壤 学 和 环 境 科 学 交 叉 融 合 的综 合 性 学 科 ,是 现 代 土 壤 学发 展 的新 特 点 。 我 国 , 在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壤 污 染 加 重 , 土 其 对人 类 的健 康 带 来 了很 大 的威 胁 , 因此 以土 壤 为 核 心 的环 境 土壤 研 究 是 环 境 科 学 领 域 的 重 要 方 向之 一 。 《 境 土壤 学 》 环 实 验教 学 是 本 课 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于 加 强 课 程 的系 统 实 践 训 练 , 高学 生 对 土 壤 环 境 问题 的综 合 分 析 与 解 决 能力 . 养 提 培 学 生 的 创 新 能力 具有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 而 目前 我 们 的 实 验 教 学 多 以 验 证 性 的 、 立 的 基 础 实 验 为 主 , 对 于 提 高 学 生 对 本 孤 这 门知 识 的 综 合运 用 能 力 非 常有 限 , 因此 , 改 革 的 目的 旨在 提 其 高 学 生 对本 门知 识 实 践 应 用 的 能力 。 以及 独 立 思 考 、 自主 创 新 的能力。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通过环境土壤学实习,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

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

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

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

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

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

环境土壤学实验教案第一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土壤样品以进行后续分析1.2 实验原理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和技巧1.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采样工具(如铲子、勺子等)实验室常用设备(如天平、研钵等)1.4 实验步骤采样前的准备工作采样方法的选择和操作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准备1.5 实验注意事项采样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土壤样品处理的注意事项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2.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理解土壤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2.2 实验原理土壤物理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2.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天平、水分计等)2.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的水分测定土壤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测定土壤样品的密度测定2.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3.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理解土壤化学性质对环境的影响3.2 实验原理土壤化学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3.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PH计、滴定仪等)3.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的PH值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养分元素测定3.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四章: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4.1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土壤的生物性质理解土壤生物性质对环境的影响4.2 实验原理土壤生物性质的定义和指标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原理4.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显微镜、培养箱等)4.4 实验步骤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植物残留物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测定4.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5.1 实验目的学会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2 实验原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标准5.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5.4 实验步骤收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数据分析和处理指标数据编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5.5 实验注意事项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第六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6.1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6.2 实验原理土壤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6.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污染源、修复设备等)6.4 实验步骤土壤污染的模拟实验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操作修复效果的评估和分析6.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修复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第七章:土壤水分与养分循环7.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水分与养分循环的重要性学会测定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动态变化7.2 实验原理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循环过程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测定方法和原理7.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水分计、养分分析仪等)7.4 实验步骤土壤水分的测定与动态监测土壤养分的测定与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7.5 实验注意事项测定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第八章: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8.1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掌握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技术8.2 实验原理土壤侵蚀的定义和分类水土保持的原理和方法8.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侵蚀模型、水土保持设施等)8.4 实验步骤土壤侵蚀的模拟实验水土保持技术的实际操作侵蚀控制效果的评估和分析8.5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水土保持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技巧第九章:土壤环境监测与保护9.1 实验目的理解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学会进行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9.2 实验原理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9.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监测仪器、修复设备等)9.4 实验步骤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监测数据分析和保护效果评估9.5 实验注意事项监测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准确性实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10.1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2 实验原理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步骤10.3 实验材料与设备土壤样品实验室常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10.4 实验步骤选择综合实践的主题和问题设计和实施实践方案10.5 实验注意事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调整报告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重点解析。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目录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3)比重计速测法 (4)土壤质地测定(吸管法) (8)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9)实验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测定和计算 (11)实验三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四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17)实验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测定 (20)实验六岩石及成土母质类型的野外认识 (24)实验七土壤剖面及棕红壤观测实习 (26)实验八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31)实验一 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21229d d V gr η-=V :半径为r 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 :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 :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6F r v πη=(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Fˊ=P -FA =3331212444()333r gd r gd r g d d πππ-=-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 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力(F),即3124()3r g d d π-=6r v πη3122124()2369r g d d d d V gr r ππηη--==∴又 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 (S -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 一时间.秒)。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总结在这个学期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壤学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分别到花溪青岩古镇周围,花溪天鹅寨和南江大峡谷等地挖坑进行土壤剖面观察,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是。

第一,在野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第一天的时候吃了许多亏,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野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贵州的大好河山,一览的风姿,让人流连忘返。

特别是第三天的南江大峡谷,更是让我了解到卡斯特地形的发育特点以及阿罗多姿的景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苏老师的认真耐心教导。

篇二:土壤学实习报告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指导教师:李拴怀土壤学实习报告土管 2013年5月21日刘庆花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 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环境土壤学实习实验指导书(打印本,绝密,不许外传).docx

环境土壤学实习实验指导书(打印本,绝密,不许外传).docx

环境土壤学实验实习指导书(试用本)江长胜赵秀兰胡必琴王定勇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6 年实验室守则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吋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宙现的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 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洁、肃静,不得携带食物进入实验室,不准随意走动和高声喧哗。

不得在实验室接打手机和使用其它右声电子产品。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6.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 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7.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洗涤干净,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

学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请教师到座位检查,方可离开。

实验完毕,认真撰写实验实习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结果准确。

实验部分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吸着水的测定 (1)实验二土壤机械组成分析 (7)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13)实验四土壤质地速测法 (17)实验五土壤pH测定 (18)实验六石灰需要量的测定 (20)实验七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 (22)实验八土壤中有效锌、猛、铁和铜的测定 (23)实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26)实验十环境土壤学综合实验 (31)教学实习部分第一部分实习提纲 (33)第二部分参考资料 (38)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吸着水的测定—、土壤样品的米集和制备(-)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是进行土壤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关系到实验结果 是否」E 确町靠的先决条件。

如果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分析相当准确,也不能反 映土壤的真实情况,所得分析数据不具冇应用价值。

2021年 环境土壤学试验教案

2021年  环境土壤学试验教案

2021年环境土壤学试验教案----b4864326-6ea1-11ec-876c-7cb59b590d7d2021年--环境土壤学试验教案实验一土壤样品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吸湿水的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样品制备和分析是重要的环节。

取样引起的误差通常比室内分析引起的误差大得多。

因此,必须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必须严格、仔细地进行,否则,尽管后期的分析工作非常精细,但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

从野外采回来的土壤样品,常常含有砾石、根系等杂物,土粒又相互粘聚在一起,这就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分析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制备处理。

处理后的土壤含有吸湿水,吸湿水含量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土壤的吸湿水含量不同。

因此,在一般土壤分析工作中,结果的计算不是基于风干土壤的重量,而是基于干燥土壤的重量。

风干土通常用于分析,因此分析前必须测量含水量,以便将风干土的重量转换为干土的重量。

2、土壤样本的收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别。

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需采原状土样品:如果研究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

混合样本的采集方法、样本点的数量和分布应根据场地的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研究目的和所需的细度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抽样方法:1。

对角线抽样法:田块面积较小,接近方形,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田块可用此法(见图1―1),取样点不少于5个。

2.棋盘式采样法:该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方形、地势平坦、肥力不均的地块(见图1-2),采样点不少于10个。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匀的田块(见图1―3)。

按此法采样,在田间是曲折前进来分布样点,至于曲折的次数则依田块的长度、样点密度而有变化,一般在3―7次之间。

《土壤学》教学大纲

《土壤学》教学大纲

《土壤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土壤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先修课程: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性、分类、分布、利用和管理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林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土壤与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分类和分布规律。

(3)熟悉土壤肥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以及土壤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原则。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良和利用措施。

(2)具备进行土壤调查、采样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土壤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1、绪论(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3)土壤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包括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

(2)土壤形成过程,如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等。

(3)土壤发育的阶段性和土壤剖面的特征。

3、土壤的物质组成(1)土壤矿物质,包括矿物质的类型、性质和在土壤中的分布。

(2)土壤有机质,包括有机质的来源、组成、转化和作用。

(3)土壤水分,包括土壤水分的类型、含量、有效性和运动规律。

(4)土壤空气,包括土壤空气的组成、含量、通气性和与大气的交换。

4、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包括土壤质地的分类、测定方法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壤学研 究方法进行重 点阐述 。 另外 , 由于土壤 中c、 、 、 N S
近年来 ,根据 本校环境科 学专业 的特 点和时代 发 展 的要求 ,课程组 对环境土壤 学教学大 纲进行 了多 次 修改 。本校环境 土壤学大纲修 订过程 中所 依据 的参 考
P 的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亦关系大气 、 环境质量 和人 类 水 的健康 安全 , 以亦安 排3 所 学时就 土壤 非污染元 素循 环 与环境 质量 的关 系进行 重点阐述 。另外 , 国目前土壤 我 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也 是环境土壤学 中 比较重要 的内 容 , 统土壤学 中没有 的知识点 , 部分 内容 由于 比 是传 这
【 教改创新】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土壤学》 教学 内容改革 的思考
朱 维 琴
( 杭州师范大学) 10 9
摘要 : 当前土壤污染 日益严重 , 培养土壤学专业理论与 实践兼备的环境科 学人 才势在 必行 。环境 土壤 学是本
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 本文作者根据 多年的教 学实践 , 出对环境 土壤 学课程理论课程与 实践课程 提
较好理解 , 以安排 的学 时数亦仅为3 所 学时 。此外 , 考虑 到 当前 进行 污染土壤修复 的时代需求 , 安排4 亦 个学 时
教材历经熊顺贵主编 的《 基础土壤学》1牟树森 主编 的 3、 《 环境 土壤 学》] 陈怀满 主编 的《 4和 环境 土壤 学》] 三 5共 个阶段 ,我 校2 0 版和2 1版教 学大纲推 荐使用 的教 07 O0
为 了改变环境 土壤学研究方 法的一贯式理 论教学
的组 成 、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 为线 索对基础 土壤 学进 行提 炼和重点介绍 ; 次 , 其 强调环境 土壤学在环境 科学

环境土壤学实验

环境土壤学实验

环境土壤学实验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方法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备。

通过实验,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小铁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尺子、锤子、镊子、土壤筛(18目、60目)、广口瓶、研钵、盛土盘等。

三、实验步骤(一)样品采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研究土壤肥土:(1)采取混合样品:采样时须按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应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最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

采样点要避免地埂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采样点确定图1-1土壤采样布点路线1.对角线布点法2.棋盘式布点法3.蛇形布点法后,刮去2~3mm的表土,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的土样集中在盛土盘中,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除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约1kg 左右。

(3). 采样时间如果土壤测定是为了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应随时采样;是为了摸清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规律,即按作物生育期定期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进行土壤测定时,在作物收获前后或施基肥前进行采样;若要了解施肥效果,则在作物生长期间,施肥前后进行采样。

(4). 装袋与填写标签所采土样装入布袋中,填写标签两份,一份贴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标签应写明采样地点、深度、样品编号、日期、采样人、土样名称等。

同时将此内容登记在专门的记载本上备查。

2.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先确定区域地形及具体剖面位置,在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实验I (土壤学)》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环境科学实验I (土壤学)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 1310274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 I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总学时
1818 学分学分 1 实验项目数实验项目数
6 验证性实验个数验证性实验个数 3 综合性实验个数综合性实验个数 3 设计性实验个数设计性实验个数 0 预修课程预修课程 土壤学土壤学 适用对象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环境科学实验I (土壤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它服务于土壤资源调查、环境生态建设、农业持续发展、区域治理和保护等,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其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更形象的了解
土壤的环境过程,包括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等,从而加深对土壤的认识,为土壤肥力评价及土壤合理耕作和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