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贵州省医学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全省卫生技术发展的核心专业,提升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我省卫生事业持续、跨越性发展的目标,省科教办、省卫生厅决定开展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旨在现有医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重点学科建设布局,提高建设水平。
根据“重在临床、强化预防、突出特色”的原则,从我省防病、治病的重点领域和急需加强的学科着手,在全省医疗卫生单位中分阶段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学科作为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第三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择优立项,经重点扶持和建设,逐步造就一批国内先进、西南领先、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
自2010年起至2015年,为第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重点为与提高我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的临床学科,目标是在全省医疗机构建设10个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西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临床重点学科,10个学术技术水平达到西南先进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内先进有显著特色的临床特色专科,形成我省首批医学优势学科群,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第四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二)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原则;(三)坚持标准、择优遴选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基本条件第五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第一周期建设总量为30个。
第六条贵州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基本条件:(一)必须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二)学科(专科)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内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先进水平或省内领先水平,社会反映情况良好;(三)具有较高水平的、符合条件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梯队总体结构合理;(四)学科已被列为全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五)已被列入本单位(或地区)重点建设学科;(六)重视学科(专科)的内部管理,已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完善。
省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省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
本文将从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目标、措施和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各地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科建设的目标1. 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通过引进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和人才,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3. 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学科建设的措施1. 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引进国际一流学者,培养学科带头人,激发学科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2. 加强学科建设资金投入。
增加学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提高学科建设的保障力度,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3. 改革学科建设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激励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学科建设的保障1. 政策保障。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2. 管理保障。
加强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提高学科建设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3. 资源保障。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成效。
六、结语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四篇)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____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和目标(1)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的专科教育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需要加强专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2)目标:____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 增强专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科人才;- 推动专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提升专科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二、重点任务(1)专科课程设置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对专科课程设置进行全面优化,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对接。
(2)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专科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科教师,提升专科教师团队整体能力。
(3)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顺利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4)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专科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提升实验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5)产学研合作加强:促进专科院校与相关产业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实际项目,提高专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水平。
(6)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专科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高我国专科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实施措施(1)制定专科课程优化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各专科院校要制定相应的课程优化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和开设的重点领域,确保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专科人才。
(2)加强对专科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专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专科教育队伍当中。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专科院校要针对实际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通过项目实训、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附件1: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省高等教育涵提升计划(2011-2015)》,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总结“十一五”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案科学、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本科高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对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示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以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二、建设容与要求(一)本科特色专业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1)以培养满足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
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相应保障。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2.课程建设与改革(1)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例文(三篇)
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例文一、背景与目标(1)背景:重点专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我国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2)目标:通过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升该专业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设施、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使之成为国内外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专科专业。
二、建设原则(1)质量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强化专业特色和实践能力培养。
(2)科研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和科研团队的组建,推动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3)产业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1)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高学历、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优先考虑具有相关产业从业经验的人才。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业界交流。
(2)实践教学设施建设1.投入资金更新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基地,提升实验条件和实习环境。
2.与行业合作,开展产学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教学环境。
(3)科研创新1.建立专业科研机构,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科研团队。
2.加强科研项目立项和申报,鼓励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3.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4)产业对接1.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项目。
2.注重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5)国际交流合作1.促进与海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学生交换和教师互访等项目。
2.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升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交流水平。
四、组织与管理(1)建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2)成立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具体事项的协调和落实。
(3)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定期评估项目进展和效果,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XX市创建省医学重点学科工作方案
XX市创建省医学重点学科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临床专科服务能力与水平,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市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遵循医学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开展满足患者需求的特色医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和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根据XX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医学重点学科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提升"医在XX"品牌影响力、打造苏北区域医疗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完善XX市医疗系统学科结构和体系,大幅提高医疗技术与学术水平,基本建成与"医在XX"品牌建设和苏北区域医疗高地定位相符合的医学重点学科队伍,三年内省级医学重点学科达到3-5个。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载体建设,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医院是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载体。
一方面加快医院建设的进度,加速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的建设步伐,积极拓展市二院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功能,优化诊疗环境;另一方面围绕精准医疗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科建设需要,在硬件设施配备上加大投入。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由临床优秀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专科顶尖人才、技术骨干、中坚力量和青年队伍等组成的人才梯队。
一方面实施卫生人才“5323”计划,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人才和医疗卫生专家。
另一方面,通过“柔性引智”的方式全面提升专科(学科)的学术、技术水平,如成立名医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外聘“顶尖学术导师团”等,推动学术成果产出和技术水平提升。
2.推动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
聚焦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重大疾病,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学科优势特色为基础,开展符合国际规范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库,鼓励多中心、多层面、多学科合作交流和联合攻关,形成一批规范化可推广的临床指南、标准或专家共识,加强对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临床经验的推广应用。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科教育在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科教育质量和水平,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重点专科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专科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建设方向2.1 优化专科教育结构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发展以下专科教育专业方向:(1)技术工程类专科教育: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建筑工程等专业方向。
(2)医药卫生类专科教育:包括医学、护理等专业方向。
(3)商贸金融类专科教育:包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方向。
(4)文化艺术类专科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专业方向。
(5)现代服务类专科教育: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方向。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高质量专科教育的关键,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以下措施,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专科教育师资力量:(1)加强师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2)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水平过硬的实践型专家和企业技术人才。
(3)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2.3 更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专科教学的实践性需求较高,因此,必须更新优化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以满足专科教育的需求。
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实验室条件:(1)加大投入,购买最新的教学设备和仪器。
(2)改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3)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三、实施措施3.1 完善专科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专科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确保专科教育质量的可控和可持续发展。
省级一流专业年度建设计划
省级一流专业年度建设计划重点任务:在具体措施部分,应当详细列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这些措施可能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每项措施都应当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负责人和实施时间表,并且应当考虑到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资源保障: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
文章应当包括对所需资金、设备、人力等资源的详细需求分析和保障措施。
应当考虑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确保最大化地支持省级一流专业的发展需求。
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完整的专业发展计划,需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应对策略的制定。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政策环境的变化、外部经济波动、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该专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提高计划实施的成功率。
学科建设:在省级一流专业年度建设计划中,学科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应当具体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包括学科交叉与融合、新兴前沿领域的探索、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等。
每个学科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应当与整体专业发展目标紧密对接,确保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省级一流专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包括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激励政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特别需要关注与行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科研创新:科研创新是推动省级一流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计划应当明确支持科研项目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鼓励教师科研团队和学生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中来。
应当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增强专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拓展省级一流专业影响力和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应当制定明确的国际合作战略,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
通过国际化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技术,促进专业的全球化发展。
消化内科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行方案xxxx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根据2023年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将我院消化内科列入省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发言精神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以发挥特色医疗技术、提高诊疗水平、扩大服务能力为重要内容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充足发挥临床重点专科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调整技术结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此推动全院乃至全市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服务。
二、总体目的和具体目的(一) 总目的通过3年的发展,努力建成贵州省内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临床和科研一体发展的重点专科,再通过1-2个发展周期,努力建设成省内综合实力先进的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基地。
(二)具体目的三年建设期内,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开展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技术:购买设备及耗材(组织胶、硬化剂、套扎器),派人外出进修学习或请帮扶医院专家现场指导,力争2023年第四季度开展此项工作。
2、开展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逐步购买完善设备(超声内镜及相关配件),争取2023年上半年派一名医师外出进修同时请帮扶医院专家现场指导,力争2023年下半年开展此项工作;同时购买完善设备(具有高清、放大及染色功能内镜、双腔道治疗内镜及海博刀),同步开展消化道早癌筛查及治疗技术(ESD技术)。
3、开展ERCP和EST及EPBD:购买设备及耗材(电子十二指肠镜及相关配件),派人外出进修学习,力争2023年开展此项工作。
通过三年建设周期发展,不断缩小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差距。
再通过1-2个发展周期,努力建设成省内综合实力先进的消化内科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基地,建成黔东内镜诊疗中心,在继续巩固和发展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的同时力争建成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篇)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摘要】该方案旨在推动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等五项重点任务。
通过实施该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重点专科的教育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学科布局、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科技创新一、背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制定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等措施,推动重点专科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1. 提高我国重点专科的教育质量和社会竞争力;2.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3. 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4.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三、重点任务1.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1)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2)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将实践教学和产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3)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 优化学科布局(1)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2)加强对新兴学科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科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3)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更多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加强教师培训和职称评聘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1)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2)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3)推动实践教学与产业合作深度融合,提供更多实践岗位和实践项目。
1.6医学影像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
医学影像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4年我院医学影像科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保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预期效果,根据《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摘要(一)医学影像科目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医学影像学从传统成像模式向3D、4D发展;从解剖形态观察到功能显像;从宏观大体成像向微观细胞分子水平显像发展。
先进的影像技术对疾病的评价更精准、更具特异性,带来了“精准医学”及“靶向治疗”的革命。
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发展,PACS系统、远程传输和“网络影像学”这些学科与影像学的融合,使以多种成像模式组成的影像学成为了一个系统学科。
影像学的诊断模式由单纯的定性、定量图像分析向专科化、专业化纵深发展。
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发展,影像学科与内科、外科融合的MDT团队,影像学科的微创介入化……,这一切为医学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影像学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影像学科的系统化科研、临床、人才建设势在必行。
(二)项目的重要性及如何解决存在问题医学影像学发展日新月异,目前省内,尤其是偏远地区,技术水平及软硬件投入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存在极大差距,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和健康需求。
医学影像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精准化发展的新形势对云南医学影像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依托我院发展及临床学科优势,医学影像中心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专科特色鲜明,亚专业突出”的队伍。
云南医学影像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任重道远,承载着我省医学影像学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全面提升的使命,我中心将从医、教、研引领云南医学影像学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学科系统性建设,深化亚专科水平:以疾病及临床需求为导向,结合我省疾病特点,发挥我院学科优势,建立及发展新型医学影像学亚专科(眼科、心血管、神经疾病等的影像学诊疗专科)。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实施方案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 确立指导思想,坚持中医药特色,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康复保健中的独特优势。
2.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3. 突出重点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导考核,确保任务落实。
二、建设目标。
1. 建设内容,突出中医药特色,强化中医药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2. 建设规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专科规模,确保服务质量。
3. 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建设质量。
三、建设重点。
1.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2. 诊疗设备建设,配备先进的中医药诊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3. 学术科研建设,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
4. 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
2. 强化资金投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确保建设经费充足。
3.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宣传推广,提升中医药服务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建设工作按计划开展。
2.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六、评估考核。
1. 建立健全的评估考核机制,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建设方案,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综上所述,本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2篇)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专科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____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____年重点专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产教融合、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专科教育创新发展。
二、建设重点与内容(一)建设重点1. 学科体系优化。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专科学科体系建设,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布局。
2.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3. 课程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学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实训机会。
(二)建设内容1. 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设置,注重前沿领域和实际需求,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科研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4.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建设策略与措施(一)建设策略1. 产学融合。
加强与地方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 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2014年9月目录一、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3)(一)建设总目标 (3)(二)建设分目标 (4)二、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思路 (6)三、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内容 (6)(一)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二)“双师”教学队伍建设 (8)(三)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10)(四)实践条件建设 (11)(五)社会服务能力 (12)四、经费预算 (13)五、预期效益 (13)电子商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建川杨波副组长:康敏成员:杨志超涂捷邹鹏陈丽玉王慧肖红波肖燕玲万静赁潇潇何婉玉郑飞凤重点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帅青红(西南财经大学校企合作专家)明小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合作专家)徐震(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行业指导专家)赵丽华(成都国际商贸城企业指导专家)涂捷(经济管理系系主任)王慧(电子商务行业专家教研室主任)肖燕玲(电子商务行业专家)二、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目标(一)建设总目标秉承学院“1+2N”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发扬“厚德、励志、精技、笃行”的学院精神,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在三年内把电子商务专业建成西南地区一流示范性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总体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办学机制成熟化、师资结构最优化、产业集群规模化、实训基地示范化、品牌影响区域化,并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我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西南地区电子商务高素质实操型人才的培养,力争使电子商务专业进入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行列。
(二)建设分目标1. 人才培养模式规范,质量监控体系化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工学交替、毕业实习等能在企业以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绝大部分课程设计、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能在企业的现场营销与管理,接受企业岗前录用考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等综合能力(见表1)。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国家决定在2024年重点推进专科教育的建设。
本方案旨在明确2024年重点专科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以及保障措施和措施效果的评估。
二、总体目标1. 提高专科教育质量:加强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善专科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引进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推进专科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优化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专科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加强专科学校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专科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专科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三、重点任务1. 师资队伍建设(1)加大对专科教师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
(2)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3)推动专科教育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师资共享和交流,加强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2. 教学管理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优化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
(3)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优化学校资源配置(1)向重点专科学校倾斜资源,提供更多的经费投入和教育资源支持。
(2)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3)引进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
4. 加强校企合作(1)积极推动专科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专科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与方案
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建立工程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实施案华新现代职业学院2021年9月目录一、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立目标3 〔一〕建立总目标3〔二〕建立分目标4二、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立实施思路6三、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立实施容6 〔一〕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立7〔二〕“双师〞教学队伍建立8〔三〕课程改革与资源建立11〔四〕实践条件建立11〔五〕社会效劳能力12四、经费预算13五、预期效益13..电子商务省级重点专业建立实施案一、组织机构重点专业建立领导小组组长:建川波副组长:康敏成员:志超涂捷邹鹏丽玉慧肖红波肖燕玲万静赁潇潇婉玉飞凤重点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帅青红〔西南财经大学校企合作专家〕明小波〔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合作专家〕震〔市电子商务协会行业指导专家〕丽华〔国际商贸城企业指导专家〕涂捷〔经济管理系系主任〕慧〔电子商务行业专家教研室主任〕肖燕玲〔电子商务行业专家〕二、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立目标〔一〕建立总目标秉承学院“1+2N〞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谋开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发扬“厚德、励志、精技、笃行〞的学院精神,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在三年把电子商务专业建成西南地区一流示性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总体建立目标:通过三年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化、教学法多样化、办学机制成熟化、师资构造最优化、产业集群规模化、实训基地示化、品牌影响区域化,并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我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立起到引领和示作用,推动西南地区电子商务高素质实操型人才的培养,力争使电子商务专业进入级重点专业建立行列。
〔二〕建立分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规,质量监控体系化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工学交替、毕业实习等能在企业以顶岗实习式完成,绝大局部课程设计、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能在企业的现场营销与管理,承受企业岗前录用考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等综合能力〔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2014年9月目录一、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3)(一)建设总目标 (3)(二)建设分目标 (4)二、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思路 (6)三、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内容 (6)(一)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二)“双师”教学队伍建设 (8)(三)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 (10)(四)实践条件建设 (11)(五)社会服务能力 (12)四、经费预算 (13)五、预期效益 (13)电子商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建川杨波副组长:康敏成员:杨志超涂捷邹鹏陈丽玉王慧肖红波肖燕玲万静赁潇潇何婉玉郑飞凤重点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帅青红(西南财经大学校企合作专家)明小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企合作专家)徐震(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行业指导专家)赵丽华(成都国际商贸城企业指导专家)涂捷(经济管理系系主任)王慧(电子商务行业专家教研室主任)肖燕玲(电子商务行业专家)二、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目标(一)建设总目标秉承学院“1+2N”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发扬“厚德、励志、精技、笃行”的学院精神,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在三年内把电子商务专业建成西南地区一流示范性电子商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专业总体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办学机制成熟化、师资结构最优化、产业集群规模化、实训基地示范化、品牌影响区域化,并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我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西南地区电子商务高素质实操型人才的培养,力争使电子商务专业进入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行列。
(二)建设分目标1. 人才培养模式规范,质量监控体系化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工学交替、毕业实习等能在企业以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绝大部分课程设计、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能在企业的现场营销与管理,接受企业岗前录用考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等综合能力(见表1)。
表1 预期三年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程度导组,制定一套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工学交替管理规章制度等,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力度。
2. 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三年建设,将建成一套成熟的、以行业企业标准(淘宝大学系列教材)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将传统的虚拟式、认知式教学变体验式、仿真式、全景式实践教学,以满足电子商务及其专业群“教、学、练、看、创”的多维式教学。
2015年建成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2016年完成“电商实战导向”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手段研究,完成“以赛促教,赛教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手段研究,并有五门以上的课程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见表2)。
表2 预期三年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完善程度3. 专业办学活力增强,办学机制成熟化通过我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政府、行业、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质资源,成立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和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使本专业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专业办学优势更加明显。
4. 专业双师素质提高,师资结构最优化在三年的建设期间,电子商务专业以校企“共培共享、合作互融”的理念进行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使本专业整体师资队伍水平在四川省内高职院校居于领先水平。
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聘请行业专家任教,行业专家实施谈判工资制,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见表3)。
表3 预期三年内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表每年聘请6名以上电子商务行业精英,参与我院2-3门电子商务实战型课程设计;到2016年,50%的实践技能课程由企业骨干承担或指导,同时使电商行业精英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45%左右。
5. 实训基地特色明显,产业规模集群化通过三年专业建设,把我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打造成优秀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的集聚地和电子商务服务的高平台,打造四川省内最具规模的电子商务特色创业基地,集聚30家以上科技型、电子商务型企业,培育1-2家规模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企业,孵化20家电子商务创业企业,形成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聚集区。
6. 深度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示范化经过三年建设,通过我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与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云端网络科技公司、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进行人才合作共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校中园”、“园中校”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并完成《理实一体化管理办法》等系统化的制度建设,把“校中园”、“园中校”实训基地打造成服务学生创新与创业平台、教师科技研发平台、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的具有示范性的实训基地。
7.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区域化经过三年建设,通过我院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建成西南地区知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服务中心,平均每年为成都本地大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1000人次以上电子商务专项技能培训,每年为西南地区输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人才150名。
同时将本专业建设为区域企业共建共享服务平台、职业教育辐射服务平台,促进四川省本地产业升级转型,为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思路我院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将适时依据四川地区急需、紧缺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状况,把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四川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要求,列入到电子商务重点专业的建设规划当中,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有可监测指标和过程监控手段;项目建设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管理措施切实可行;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在建设期内完成建设任务。
同时,根据四川省及成都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坚持“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总体理念,紧密结合四川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趋势,充分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共建电子商务重点专业,探索“多主体”专业建设模式,创新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机制,提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实施内容本专业计划在2014~2016年期间从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双师”教学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一)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在“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及校企一体实训教学流程与教学评价流程,规范校企一体实训教学管理机制。
按照引企入校,联合建立“基于紧密型校企网店运营实训基地”的战略,校企双方联合建立校企工作室,并联合建立管理机构及运行机构,建章立制。
建立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工学结合运行的组织保障系统、过程监控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建立运行有效的实习基地、顶岗单位信息库。
1.建立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在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各个项目组和项目建设团队,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作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相关领导、电子商务权威专家、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等人员共同组成。
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责任是负责校企合作相关协议、合同的议定和审定,每年召开数次会议,研究商讨和决策校企合作实体或合作项目的重要事宜,包括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等。
(1)建立“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由学院牵头提供场地及实训设备,合作企业入驻指导和培训学生,建立以网店客服培训为主的工学结合实训机制。
主要运作方式是按需召开运营层面的相关会议,商讨实体和项目的具体任务。
电子商务教研室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培训项目,提升学生网店运营技能和经营决策,提高就业竞争力。
企业积极参与学生网店运营技能培训,真正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网店客服培训以项目任务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在满足教学功能需要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程实训项目;在实际应用方面不断扩展增强学生网店运营能力,满足动手能力的需求。
达到能够满足每学期接受200名学生顶岗实训的规模。
(2)建立长效双赢的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学院、企业双方都是实训项目的积极参与者,建立学院主导,校企合作的企业化运行机制。
包括依托学院实训室建设和实训场所优势,有关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人才培育机制,建立校企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沟通机制和保障机制;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如《实训基地校企共管实施办法》、《教师企业挂职管理规定》、《企业兼职教师补贴制度》、《关于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规定》等;制定科学标准,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的评估,树立参与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同时以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此保障校企合作长期稳定进行。
2. 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与调研通过考察调研、学习座谈,同省内外学院、合作企业交流合作,增强了校企、校际沟通和友谊。
近几年,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及四川易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百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睿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淘宝四川商盟、南方家私育才都市店、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成都国际商贸城等企业来我院交流学习、同时我院老师还将走访西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将更加注重校企合作交流,拟将不定期走访了阿里学院、淘宝大学、四川易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讨教学改革,做好西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企业发展对本专业的新要求,为制订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靠依据。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情况(见表4):表4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经费预算(单位:万元)(二)“双师”教学队伍建设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以“双师型”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团队,强调“双师型”队伍的“双构成”,即“专职教师+业界人士”的专兼结合模式;要求专职教师则具有“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
同时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按照每位教师的发展方向,加大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的力度,邀请他们来学院作报告、讲座,同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