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封建
《何为封建主义》读后感
《何为封建主义》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封建主义的定义和特点三、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表现四、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转型五、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影响六、结论正文: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封建主义制度便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日阅读《何为封建主义》一书,使我对这一历史阶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从封建主义的定义、特点、政治、经济、文化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衰落、转型以及在我国的表现和影响。
首先,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土地分配不均,权力高度集中,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礼仪制度严密。
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被分割为行政、军事、宗教等多个领域,而地方政权则由诸侯掌握。
这种权力分散的状况导致国家的不稳定,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次,封建社会的政治表现主要为君主专制和分封制。
君主作为国家的象征,掌握着最高权力,对国家实行统治。
分封制则是将国家领土分封给诸侯,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这种政治制度虽然维持了一定时期的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不断壮大,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也日益增加。
在经济方面,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土地是生产资料的基础。
土地分配不均,导致农民生活贫困,而封建贵族则过着奢侈的生活。
这种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得封建社会不断发生动荡。
此外,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交换受限,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封建社会崇尚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统治的正统思想。
儒家文化强调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家族观念,使得封建社会呈现出严密的社会秩序。
然而,这种文化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社会进步。
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主义逐渐衰落。
新的社会制度,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开始崛起。
在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影响深远。
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在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这种特点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何为封建主义》一书使我对封建主义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封建的意思和造句
“封建”的意思和造句
“封建”一词的意思:①指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国。
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③比喻思想保守、守旧,不开放。
造句:
1、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2、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糟粕,我们要坚决抵制。
3、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极大地剥削了农民阶级的价值。
4、他是一个老封建,您别听他胡说。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
6、在中国,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要提防深入骨髓的封建思想的浸透,我们要以现代文明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融入世界的发展与文明中。
7、她奶奶对她说,她爷爷是个老封建,见不得男孩和女孩说说笑笑。
8、封建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持统治的根本,他们以防民、弱民、贫民、愚民为手段,以商鞅的“法制”来实现祖宗江山的万年不倒。
9、鲁迅指出封建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10、封建主义思想要不得,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不接受先进文明的洗礼,拒绝现代文明与思想,拒绝开化,甚至甘愿跪着做奴才,这是大清灭亡的根本原因。
“封建”二字本来的含义是什么?
“封建”二字本来的含义是什么?从文革开始,封建被认为是贬义,是落后与腐朽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封建”即“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
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即分封建制。
在“封建”一词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封”字。
“建”字的本义和今义没有太多差别,本义也是“立法、建国”之意。
而之所以能“建国立法”,则在于“封”。
“建”是由“封”而来。
但是,“封”字的最初义却还不是后来组成固定的“封建”一词时“帝王以土地、人民、爵位、名号赐人”的意思,“封”字开始是与“丰”同字,在甲骨、金文中状如“植树于土堆”的样子,而植树在此是为了划界,“封”即表示“起土界”、“疆界”或者说“田界”的意思。
许慎《说文?土部》所训︰“封,爵诸侯之土也。
”《说文》说“封”字“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
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周代的封建制周初封建诸侯的目的都是“以蕃屏周”,“为周室辅”,《左传?定公四年》说到“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接着“以蕃屏周”一语之后是︰“亦曰︰‘吾王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
’”崔述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文王始受命,而未得及身为天子。
武王始克商,而未得及身见四方之靖。
至成王,然后安享之,以为祖、父之德而吾独享之,于心不自安,故分其禄而与诸父兄弟共之。
”天子对诸侯的封建建立了一种等级、名分的依存关系。
封建制建立起来之后,维护它的制度主要有二︰一个是体现“亲亲”的宗法制度;另一个就是旨在不断肯定和提醒这种等级名分关系的巡守朝贡之制。
受封的诸侯一般五年朝见周王一次,在朝都有一定的班次,不许僭越。
另外诸侯对周王也有进贡和服役的义务,这些都叫做“王职”。
诸侯平时应当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以密切关系。
新立的国君必须得到周王的册命,以表示他和周王发生了君臣的关系。
初中历史的封建制度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的封建制度知识点梳理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形态,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封建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封建制度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封建制度是指农奴制度消失后,宣称具有政治合法性的生产关系。
它是建立在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和压迫关系的基础上的。
封建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地主占有土地和资源,农民则为地主提供劳动力和税收。
二、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封建制度起源于周朝,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封建制度中,封建地主通过授予土地和封建等级等方式来收买官员和士人的忠诚,以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它达到了繁荣和发展的全盛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开始逐渐衰落。
三、封建制度的特点1. 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封建制度建立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之上,地主通过地租、苛捐杂税等方式从农民那里获取财富。
2. 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封建制度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通过封建等级进行区分,等级越高,地位越尊贵。
3. 封建礼教的主导:封建社会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受到严格的礼教约束,儒家思想在封建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4. 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土地是封建经济的基础。
四、封建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 社会稳定与秩序:封建制度为社会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秩序,通过封建等级和礼教约束,保持了社会的相对和谐和秩序。
2. 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封建制度确保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利益,维护了封建地主的特权。
3. 妨碍社会进步与发展:封建制度的存在限制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使社会停滞不前。
4. 造成农民贫困与剥削:封建制度下,农民以不同的形式承担着巨大的税负和劳动压力,使得农民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五、封建制度的终结与变革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直到近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才逐渐结束。
封建的概念
封建的概念封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时期,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系统。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被分割为封地,由封建地主掌握,而农民则以劳动力的方式依附于地主,形成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封建主仆关系。
这种封建主仆关系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等级化和统治集权化的特点。
君主和封建地主构成了封建政权的核心,通过世袭制和封爵制度,君主授予土地给地主,并以此作为地主们向君主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的回报。
这种政治体制使得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权力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农民则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成为地主的隶属对象。
在经济方面,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土地被视为生产资料的核心。
封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和农民,农民则在封地里进行农活,并向地主支付田租和劳动费用等。
封建地主阶级依靠收取田租和劳动费用不断积累财富,而农民则被迫过着贫困且艰辛的生活。
在文化方面,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存在,强调祖先崇拜和家族纽带。
家族是封建社会稳定的基石,个人的忠诚和义务被视为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封建宗法制度要求个人服从家族和上级的意志,礼教和孝道被视为封建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封建社会维系团结的基础。
封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地主经济的形成、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领土的扩张和政治权力的集中等有关。
封建制度的出现,既为中国历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时期,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封建社会的存在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主和农民之间天然的矛盾也成为社会动荡和阶级斗争的导火索。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才被推翻。
虽然封建社会的形态和特点已经不复存在,但封建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于社会和人们的意识中。
因此,我们需要在认识封建社会的同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
封建这个词的几种意思和它的历史进化古人用“封建”有两个意思,后世常用作名词,形容那种与郡县相对的治理秩序。
但在周代,这个词是动词,即“封土建国”。
“建”就是《周易》多次提到的“建侯”,也即,国王赐命某人为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爵位。
这样被“建”起来的公侯通常享有对一定数量的人民、一定规模田邑的治理权。
划定这些治理对象尤其是田邑的过程,就是“封”,也即划定界线。
划界可有多种方式,或种树,或垒土,甚至挖沟。
“封”划定被建、立之人也即君子的权益。
大约从秦汉时代起,“封建”才从动词变成名词,指经由封建程序形成的治理秩序。
在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体系中,“封建”与“郡县”相对而言。
封建制、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两种最为典型的治理秩序。
周的封和建是如何进行的?《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卫国智者祝佗(字子鱼)追忆周初分封周公之子伯禽为鲁侯的故事: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
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周王分封诸侯,分赐三类物品:第一,礼器,象征着诸侯的名分、地位和尊严。
礼器也时刻提醒诸侯记住自己对周王的义务。
第二,田邑。
第三,民。
这显示了封建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不仅分封土地,而且分封人口。
实际上,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人力资源最重要。
封建的本质其实是封人,而非封地。
这些封国面积都相当之小。
周王的王畿略大一些,方千里。
公侯之封地不过方百里,还不到现在的一个县。
由此可以推定,古人所说周初封国数百,并非夸张。
不过,在周初,这些诸侯国并不显眼。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说:“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
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封建古代的意思
封建古代的意思基本解释①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
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
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
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反~ㄧ~剥削。
③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头脑~。
封建的原意是分封、建立封国的意思,是帝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帮助管理天下的方式,这里仅仅是指政治制度. 另外一种含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简称为封建制度,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制度可划分为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封建思想是“封建”与“思想”两个词组合而成,是一个因历史而成的特定词语,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大多是儒家思想和行为的延伸表现。
一、封建的等级制度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三纲五常”,认为它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们看看“三纲五常”的实际含义到底是什么,它到底是否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造成阻碍?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理、智、信”“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修养。
下面我具体说明以下它的实际含义。
“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个人基本人际关系。
义指合理的责任,我前面论述过。
所以“君臣义”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承担合理的责任。
这是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
“父子亲”:是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
父母要全力抚养教导好子女,同时子女成人后也一定要赡养好父母。
“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家庭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离婚。
“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知识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以上都是我们现代中国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同时也值得西方国家学习。
封建是什么意思
封建是什么意思"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
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
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
对于“ 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
“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诸种说法,在学界的争论直至今天也没有停息过。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则认为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
封建主义(feudalism):欧洲从9世纪至大约15世纪创建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据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创建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充公财产为特征。
(节录美国传统词典)简单的说,封建的含义就是“封土地、建诸侯”,“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是周朝,秦以后应该叫君主集权制。
“封建主义”就是分封制,就是被秦始皇废黜的;——“帝国主义”就是帝王制,就是被孙中山废黜的;“封建制”之后就是“集权制”,区别是:封建制——思想多元、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集权制——思想单元、言论幽禁、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而且封建社会只有“天子”,集权社会才发生了“皇帝”。
秦始皇废黜了“封建制”后,创办了“中央集权制”,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集权制世代相传了多年,一直沿袭至今。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我们常说的“封建”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常说的“封建”到底是什么意思?“封建”,顾名思义,“封”就是分封,君主/天子分封有功的臣子或者亲戚为诸侯/贵族,“建”是指让他们出去建立自己的“国”。
“国”本义是“邦国”“封邑”,通俗一点讲就是诸侯国。
周朝采用的就是封建制。
封建制是一种间接统治。
诸侯在他的封国里,是最高权威。
周天子没法越过诸侯,直接向诸侯的属下发号施令。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皇帝靠官僚系统来管理地方。
郡县制是直接统治,也就是所谓的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区别,不单单是字面意思上的区别,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动员能力。
国人和野人当初周武王分封,并不是拿张地图,给各位诸侯事先划定边界。
一是没地图,搞不清楚;二是那时候人少地多,土地不值钱,划边界没有意义。
周武王只是大致指个方位,然后诸侯们就带着自己的宗族和礼器出发了,打到哪儿算哪儿。
到了地方,诸侯带来的宗族,建个城住在里面,自称国人。
那么原住民呢?就被称为野人。
野人种地,交租子给国人。
就是这么个统治模式。
城里人多了怎么办呢?那就分出去一支,到别处再去建城。
春秋战国时期,值钱的不是地,而是城。
因为城不仅是一个军事据点,同时也是一个对城周野人进行收税的政治实体。
咱们看《左传》,两国打仗,都是割多少城而去,不像现在是划界割地。
春秋的时候,两个国家打仗,当兵的仅限于国人。
最低级的贵族叫士,士兵这个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城外面的野人呢?你在家种地就好了,打仗你没资格参加。
《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在于祭祀和打仗,“礼不下庶人”,就是这些事都不带野人玩。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不怎么把野人当人看。
大家都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打来打去。
商鞅变法秦国到了秦孝公的时期,搞起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意思,就是不再区分国人野人。
但凡是个男丁,就可以参军打仗,只要你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就赐爵一级。
这个爵,很重要,它意味着野人被国人,也就是统治阶层接纳和认同了,意味着你有权参加公共政治生活了。
封建是什么意思
封建是什么意思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迈进现代社会文明,那么经历封建社会时期,就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那么封建是什么意思呢,下面xx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封建是什么意思封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分封的政治制度;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想要迈进现代社会文明,那么经历封建社会时期,就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那么封建是什么意思呢,下面xx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封建是什么意思封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分封的政治制度;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
源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通常说的封建确实多半是贬义,从包办婚姻、裹小脚、烧香拜佛、爱占小廉价,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到以前存在过的政治经济制度等等无不属于“封建〞,与封建一词的本来面目已大相径庭,要还封建一词的本来面目,恐怕还有很长路。
封建制度是什么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在此之前,秦国就已经实行了封建制度,也因此国力飙升,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可见封建制度并不落后。
魏国在庆国之前,也曾变法,实行封建制度,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霸主。
只是因后代君主不要冒险变法,商鞅无奈之下才去了弹珠小国的秦国。
追溯封建的源头,要从商周时期说起。
以说,商朝贺周王朝最大的区别就是“封建〞二字。
在商朝以前,中国是奴隶社会,最明显的标示就是活人陪葬。
虽然周朝也有陪葬制度,但是这个时期已经提出了“封建〞思想。
那封建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封建有三要素,分别是赐姓、胙土和命氏。
赐姓很好理解,在上古时期,黄帝一统天下之后,就给有功绩的臣子分封姓氏,用来区分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也许“封建〞二字对于现代文明来说,确实是落后。
但是相对于春秋战国往前的奴隶社会来说,是思想的解放,是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是人类史上一次重大的进步。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到底指的什么(涨知识了)
封建社会中的“封建”到底指的什么(涨知识了)封建,顾名思义,指的是封土建国,是一种政治制度,古代君王把土地分给宗室或者功臣,让其自己治理和发展。
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社会大都是指思想保守落后的时代。
周朝以前的夏商朝代属于奴隶制社会。
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从周朝武王伐纣开始,结束于秦朝,因为从秦始皇开始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或者君主专权制......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周朝,开始分封有功的功臣和自己的亲戚:齐国:武王伐纣的第一功臣当属吕尚姜子牙,被封于齐国,今天的山东一带,齐国比较富庶,不但农业发达,并且靠近海洋,就这样姜子牙成为齐国的始祖......楚国:国君是芈姓,像芈月、屈原均姓芈。
原是三苗人,在武王伐纣中立下战功,所以被分封到楚国大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一带,慢慢的楚国从一个附属小国变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强国......燕国:燕国国君召公属于周文王的后代,属于宗室分封,也就是把自己的亲戚分封到燕国,燕国就是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秦国:国姓嬴,一开始的秦人是给周王朝养马的,因为战乱时秦襄公曾护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主角)之子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晋国(后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周公灭唐后,封皇室宗亲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太原远郊有个晋祠,纪念的就是唐叔虞。
后来,由于晋国内乱,分裂成韩国、赵国、魏国,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也是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水岭。
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解开了战国七雄此起彼伏的兼并序幕......经历了春秋和战国时代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郡守、县级领导由国家统一任命,比如修筑都江堰的李冰,我们称之为巴蜀郡守。
县以下分为乡、里、亭。
比如刘邦当年就做过亭长......郡县制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的雏形。
县以前叫悬,属于边远、孤立的地区,悬在外面的地区......所以封建社会本意指的是封土建国,而现在我们习惯于把古代帝王统治的时代统一称之为封建社会......。
“封建”一词很多人并不理解
“封建”一词很多人并不理解“封建”一词很多人并不理解词典解释【词语】封建【解释1】大立。
〖出典〗《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毛传:“封,大也。
”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
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解释2】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
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出典〗《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其他〗①《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秦统一中国,废封建立郡县。
汉自景帝平七国之乱后,虽行封王侯建邦国之制,但集权于中央。
②《史记·三王世家》:“昔五帝异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
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司马贞索隐:“谓王与列侯。
”③《吕氏春秋通诠·慎势》:“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全威,所以博义。
”④唐·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⑤宋·陆游《元日读〈易〉》诗:“孟轲才能道封建,孙子已不言鸿荒。
”⑥严复《论中国教化之退》:“秦并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废封建而置郡县,黜儒术而任名法。
”【解释3】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
〖例句〗①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风起潮涌的自由战激励他们驱逐地主,打倒封建遗毒的偶像。
”②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在封建和私有制的社会里,这个美德的发展受到限制。
”【解释4】喻思想保守、泥古、不开放。
〖例句〗草明《乘风破浪》:“他寻思我没有解放,我说他的思想才没有解放呢,还是那个封建脑瓜!”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区别封建可理解为分封,封建制度即为分封制度,是帝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帮助管理天下的方式。
什么叫封建制度
什么叫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指的是一种地主阶级统治下的社会组织制度。
它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形成,并持续了大约一千年的时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土地私有制和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主拥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能作为佃农、租户或奴隶来依附于地主。
地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和法律来控制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人身自由。
农民需要交纳大量地租、赋税以及服从地主的劳动安排,而地主则享受着封建社会带来的特权和利益。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的层级非常严格。
地主是封建阶级的代表,享有世袭的特权地位。
他们通过封建仪式接受皇帝的封爵,并被赋予一定的地盘、农民以及土地财产。
地主还拥有兵权和征税权等政治和经济的特权。
其他社会阶层则依附于地主,例如文官、武将、商人等,被地主控制和剥削。
而最底层的农民,则承担着整个封建社会最为繁重的劳动和负担。
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家族制度、封建领地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家族制度要求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家族,并由家族长辈继承统治权力。
封建领地制度规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地位,地主通过立下田地契约来控制农民的劳动和产出。
而封建等级制度则根据地主在封建等级上的地位和功绩来划分人的等级,地位越高,特权越大。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
地主通过控制农民的劳动和土地财产来获取利益,从而保障了大规模耕种和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此外,封建制度也提供了一定的治理框架和法规,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然而,封建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封建制度的存在极大地压迫了农民阶级,严重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收益和人身自由。
农民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劳动成果几乎全部被地主占有。
此外,封建制度还导致了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使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总的来说,封建制度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通过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关系来约束和压迫农民,导致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矛盾,也为封建阶级提供了巨大的特权和利益。
封建的两种含义
封建的两种含义
一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区域内建立邦国。
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
二是封建社会。
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封邦建国
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有关 封建 的文章
有关封建的文章封建,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指的是一种社会制度,起源于封建主义社会。
封建主义社会中,地主将土地分封给佃农,佃农则向地主缴纳租金,这一制度下的社会关系是封建的。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据了社会的统治地位,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同时也拥有政治和文化的控制权。
佃农则是被统治阶级,他们没有土地所有权,只能通过租借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计。
这种社会制度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生产关系的落后,人们只能依靠土地来维持生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土地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地主阶级应运而生。
他们通过控制土地和佃农,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封建制度得以形成和发展。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封建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在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人们不再完全依赖土地来维持生计。
同时,民主思想和人权观念的兴起也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平等和自由,封建制度逐渐被淘汰。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封建主义强调的是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约束。
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逐渐解放。
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
这种思想观念的变革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封建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制度,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封建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逐渐解放,追求自由和平等。
虽然封建制度已经消失,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历史“封建”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真的懂什么是“封建”吗?
“封建”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真的懂什么是“封建”吗?今天的人们经常不假思索的将“封建”两个字挂在嘴上,因为说的人多了,也不曾深究,即便是要解释的时候,也是含糊不清。
要了解封建,要从封建的三要素说起,它们分别是:赐姓、胙土[zuò tǔ]和命氏。
封建最主要的礼仪就是策命礼。
第一步赐姓,赐姓就是选出某一姓的族人,交给要接受策命的人。
赐姓之后,这些族人就成为被策命之人的附佣以及核心集团。
某一姓的族人来源不一,有的人周人本身,有的人很早就臣服于周人的部族,有的是商人的残余部族。
接下来就是胙土。
指定一块土地交给被策命之人去管理,之后土地的所有权利都属于他和他的附佣,在生根落脚,开始新的生活。
有了人和土地之后,组合成为新的群体,需要一个新的称谓,这个新的称谓的赋予过程就是命氏。
以上都只是完成了初级阶段,因为封建所要采取的手段就是武力拓殖。
封建制和后来郡县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武力运用的先后顺序。
郡县制是在统一的帝国已经征服了某一地方之后,中央直接任命长官,上任即可。
而封建制所要统治的某一地区,还没有臣服于周人,必须通过武力征服之后,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统治。
所以说封建制并非是对某人的赏赐,而是一种硬性的要求。
新的群体要去新的地方是有很大危险的,这种未知的危险就让他们团结在新的群体里面,保持着行为上的一致。
这些人到了新的地方之后,慢慢的建立起新的生活,并且听从周天子的安排,形成了密切的军事网络,保障周天子的安全。
虽然天下在周天子的管辖之下,但是要让封建这套制度良性的运转起来,单靠命令是不起作用的,于是宗法系统被有效的利用起来。
宗法系统很简单,就是以血缘亲族系统为纽带,各个封建邦国之间相互帮助,封建邦国之内高度团结。
宗法制度不是周人的发明,但是却被周人利用,并且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将它抬高并成为超越一切价值尺度的标准。
这套制度将所有人吸纳进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对应着自己的权力与责任。
封建制在宗法系统的帮衬下,将统治的责任与权力一层一层的分封下去,周人的权力金字塔才能够稳固。
所谓的“封建社会”
所谓的“封建社会”
——封建与分封的异同现在,许多人将“封建”与“分封”完全混淆。
封建是封邦建国之意,所以凡封建必定有封土,即封邑或封国。
以此为标准为判,
周、汉两代实行的都
是封建制,虽然性质
有别。
分封的含义比
封建要宽,既包括有
封土的封建,也包括
无封土的虚封。
“封建社会”一词用以称呼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那个社会发展阶段,这个词对于日本和欧洲社会是合适的,因为当时欧洲和日本正处于与周代封建形似的状态,但于中国社会却不合适,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除汉晋特例外,恰恰不存在“封建”状态,而是高度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形式,这样就出现了封建社会无“封建”的怪事。
说到底,用封建社会一词来规定从秦到清的社会性质是名不副实的。
这应当是我们要予以重视的。
什么是封建制?
什么是封建制?什么是封建制?封建制从历史文献中可以考据应该是萌芽于夏,兴盛于周。
这里说的“封建”与我们常说的“封建迷信”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前者的引申义。
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特性是:层层分封,封国有独立的军事、政治、财物权力,唯一的约束就是需要听命于天子。
武王伐纣之后因为周王起家之地位于西北,又加上当时管理系统不够发达,在保证自己最大势力范围的前提下只有分封诸侯对土地进行管理,在周王需要征战或者有其他国家大事的时候,又调命各个诸侯共同征战和商议。
诸侯的爵位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列如武王分封的公爵,现考有八个:炎帝后裔焦国,黄帝后裔蓟国,唐尧后裔祝国,虞舜后裔陈国,夏禹后裔杞国,今河南省杞县。
商汤后裔宋国,虞国和虢国。
封国就是国,国之上是天下,国之下是家。
封国在受封之后依旧依照周王的制度继续往下分封,例如孟尝君是齐国人,齐王赐封他于薛,所以他又称薛公。
“薛”这个地方就算是孟尝君的采邑和领地,他对这个地方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这也就是“家”的概念。
五个爵位之上的叫做王,也叫做天下共主。
在周朝建立之初天下只有一个王就是周王,后来非中原文化出生的楚国想要融入中原文化圈,周王只赐封了楚国国君一个子爵,楚人不服又自立为了王;再到后来周室衰弱,列国纷纷称王例如齐国,一开始只是侯爵,后来也称齐王,渐渐的王号被更多的封国使用,所有人都只有称呼周王为周天子以作区分。
这样的变故,也就是我们常常熟悉和听说的礼崩乐坏。
在封建的制度下形成了“家—国—天下”的概念,士大夫管理好自己的“家”是为齐家;“国”国君治理好自己的“封国”是为治国;天子作为天下名誉上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为平天下。
政治运行规则简而言之“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天子对诸侯国有分封和撤封的权利,却不可以干预诸侯国内国君对于士大夫的分封,也就是说天子可以要求和命令诸侯国的国君却无法命令诸侯国内士大夫。
士大夫对诸侯国国君有效忠的义务,却没有对周天子效忠的义务。
什么是封建社会制度(古代封建社会是如何将人分三六九等)海涛网
什么是封建社会制度(古代封建社会是如何将人分三六九等)海涛网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时常会看到封建社会的字样,如果突然间被问起什么是封建社会,很多人还是一头蒙,以为封建就是迷信,其实,这不尽然。
封建社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一个是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社会形态。
我们先说政治制度这个含义。
封建,顾名思义,就是封邦建国,由天下共主,给予一些功臣和亲属若干土地,并且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平时的时候,这些诸侯帮着天子镇守疆土,并且缴纳贡品,战时要跟随天子出征打仗。
我们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就属于这类。
分封制我们现在所说的封建社会主要是指的一种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地主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地主拥有土地,他们通过土地,来剥削农民或者农奴以达到经济利益。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第一个封建社会是秦朝,秦始皇嬴政当时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秦二世胡亥时期,刘邦兵入咸阳,推翻秦朝,后,建立了大汉帝国,成为汉高祖。
我们可以这么说,刘邦这个地主取代了胡亥这个地主。
所以说,秦汉都是封建社会,他们的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一个地主打倒另一个地主的问题。
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比较封闭,但也可能够自给自足。
在中国大多数封建时期,他们往往会抑制商业的发展,因此就有了“重农抑商”的说法。
统治阶层把人们的职业按照高低贵贱,分成了“士农工商”用来打压商业。
可见,商人在中国古代是多么的卑贱。
由于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被周围很多国家奉为宗主国,古代中国对外呈现压倒性优势,所以,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们并没有格外重视起商业,他们认为商业的发达,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奸商加重剥削农民的利益,这样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达不到健康发展,中国的经济模式也就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在欧洲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中国的封建经济,依然在支撑着最后的繁华。
可是,当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纷纷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远远超过封建经济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封建一封建涵义的变迁封建的古今意思有很大不同,先秦的“封建”有两重要义:其一, 在形式上建立武装据点, 解决幅员辽阔的国土(即家族)安全问题, 防卫目标主要是异姓种族;其二, 封国的原则是血缘关系, 目的在于维护王族一姓的统治。
i秦汉以后,封建的涵义常常作为与郡县制的对立物出现,成了封爵而不治民的制度的代名词。
封建的涵义的变化最初的萌芽来自于严复的翻译,在翻译西方的feudalism时严复最初没有将其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简单对译。
问题出在严复不久后发表的另一部译著《社会通诠》上,在这部书里, 他第一次将feudalism 译为“拂特封建制”或“封建制”, 从而将西欧的feudalism 与中国的传统社会完全对应起来, 后者不仅包括先秦时代, 也包括秦代至清代。
问题缘起于严复简单的套用“社会进化论”所导致的。
人类学进化论有两种:一种是古典进化论, 另一种是新进化论。
封建社会明显是受西方单线进化论影响的产物。
在社会进化图式不可颠覆的大背景下, 严复将feudalism 与“封建”对译, 相当于将西欧中世纪与中国传统社会等同划一, 对后者的认识与描述, 仅是借用中文“封建”一词的外壳, 实际上将中国的历史纳入西方的模式, 按照西欧的逻辑进行演绎, 并且标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性。
可见, 直至20 世纪初叶, 中国的学界与政界所论“封建”, 都是从国体角度作中、西比较的, 把中国的西周封建制与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日本中世及近世的武门柄政视作近似的国体、近似的政治制度, 内容为封土建国、贵族领主执掌封地、国家主权分散, 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恰成对照。
封建”含义在中国发生畸变, 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初中期共产国际术语的传播, 正式展开于1929 年前后的社会性质论战。
在共产国际文宣材料和中共报刊及国民党左派书刊中,“封建”一词的意思开始悄然变化。
例如:论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三元素, 其“第二种元素, 是畸形的封建制度政治形式”, 并认为中国“封建制度于政治上实在未曾死灭……直到清朝末年还是存在, 经济上又何尝可以说封建制度完全消灭于秦灭诸侯之后呢?”“中国社会史论战”, 正式使“封建”一词泛化, 并被赋予学术形态, 从而得以定型。
冯天瑜将此次论战分为“古典封建论”与“泛化封建论”。
古典封建论此派不放弃在“封土建国”含义上使用“封建”一词, 并推衍出新术语“封建制度”, 与西方的feudalism 及feudali sm-sy stem 相对应, 强调的是“分封采邑”“领主经济”等含意, 使“封建”的古汉语义与西方义相沟通。
论战的后一方面则基本抛弃“封建”包含的特定国体义, 主要从经济制度上界定封建社会。
他们援引20 世纪20 年代苏俄理论界关于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的概括。
以该派别的代表人物郭沫若为例,他确认秦汉至明清两千余年为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侵入, 封建经济、政治逐渐解体,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现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这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史学界乃至全社会成为流行观点、通用语汇。
至30 年代初, 经由前述社会史论战中泛化封建论者的学理阐发, 新义“封建”一词渐渐渗入学界语文和社会大众语文, 而吸收并发挥“泛化封建论”, 称秦汉至明清为“封建社会”的阐述, 也展现于煌煌政论之中。
中共以列宁对俄国及东方国家社会历史的认识为指导思想,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秦以后封建社会的论述。
1939 年12 月, 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其中一段文字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描述这一概括将周秦以来三千余年的中国社会名之“封建制度”, 显然采纳了1929 年前后中国社会史论战中“泛化封建论”的词语和观点, 并使其从一派学者的一家之言, 变成东方大国日后执政党的历史理念和权威话语。
对于中国社会史论战,李根蟠对此有不同意见,李认为战国秦汉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 是经过长期的论争以后才逐步被多数学者所认同的,而起决定作用的是马列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和指导。
李根蟠认为陶希圣以善绕多变闻名, 其论述前后矛盾, 反映了他试图否认战国秦汉以后社会的封建性质, 而又不得不承认封建关系之存在的尴尬。
而冯天瑜对此有不同评价——“陶氏并未坚持将“封建”规范为政治性的国体概念, 而力求兼从经济制度上解说“封建”, 但他又无力完成对“封建”的经济义与国体义两者的整合, 故在表述中往往出现概念紊乱, 前后矛盾, 每为论战对手所诟病。
”李批判秦后非封建论者以当时他们所了解的西欧中世纪社会为样板来认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 并把认识固着在这一点上, 把西欧中世纪社会的某些特点绝对化。
本人认为这个问题另外一派也应当存在,将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特点绝对化倒是有些道理。
李文中所引用的材料对作者本人的思想多有曲解之处,使其对中国社会史论战评价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李文中提到的持秦后非封建观点的学者的思想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在让人无语。
二中西“封建”涵义的对比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制度feudalism , 并非突然降临西欧大陆的, 它是罗马时代的社会组织与日耳曼蛮族的军事组织糅合而成的。
日耳曼蛮族, 南迁以前尚处于氏族制社会, 各氏族、部落有军事组织“战友团”, 首领与部属间以荣誉、忠义相维系, 形成有着强烈人身依附关系的组织, 此为西欧feudalism 的又一源头。
日耳曼蛮族越过多瑙河南迁, 使罗马时代的集权寡头瓦解, 奴隶制也随之崩溃, 而罗马帝国广泛存在的领主庄园却得以延绵, 蛮族带来的部落习俗与领主势力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
从16 世纪开始, 欧洲法学家对它进行研究, 其着眼点主要是一种封土之律(LiAri Feudorum)及其所反映的国王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直到18 世纪的西方学者仍视封建为一种法律制度。
19 世纪, 西方学术界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角度对封建的各个方面如封君封臣关系、封土制度、庄园农奴、农村公社、封建城市等进行研究, 作出了许多概括, 并以feudalism 一词指称封建制度。
中西的“封建社会”有很多差异,西欧的封建社会有以下特征:其一非血缘的、非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支配的社会。
(1它不同于建立在血族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封建关系纽带正是在血族关系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才发展起来的”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弱者对强者的投靠, 从形式上看, 这种关系的结成是志愿的。
一个自由人有选择主人的权利。
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一是提供保护, 二是提供生计即封土。
这里有互惠关系, 有人身依附关系, 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
)其二, 推行封建制的国家不是统一的、强有力的国家(但封建主义是与国家的极度衰弱, 特别是与国家保护能力的衰弱同时发生的”)庄园制(以采邑为中介, 形成领主与附庸的军事关系, 领主向附庸提供采邑,附庸为领主出征;在庄园内部, 领主向他的佃户提供份地, 同时享用后者的劳役或货币报酬。
庄园制是封建制的基础。
)而中国古代的封建制是地处西陲的周族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土地而采取的政治举措(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原则确定, 各诸侯国即“小宗”掌控的“封地”显然达不到西欧庄园那样的独立性)秦代以后的社会制度连这一点也不存在了(皇权没有与其抗衡的教会、贵族,更没有“第三等级”。
皇权俯视下的苍生, 除辅佐他的王公大臣士大夫外, 几乎全部都是国家编户制度下的小农, 即“编户齐民”)西欧的封建社会中尚武的武士等级是统治阶级(中国始终不存在职业武士, 也没有首领等级与武士等级的一致性。
)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原始契约因素(领主与附庸关系中的契约观念, 同样不可避免地进入教权与王权的关系。
出现教权与俗权的并立、教权法律体系与俗权法律体系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他认为这是非西方社会所不具备的或不能同时具备的。
而这也正是西欧封建制的基本特征之一。
除王权与贵族、王权与教会外, 王权与“第三等级”之间, 领主与佃户之间, 包括与农奴佃户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即所谓原始契约关系的因素。
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西欧那样的原始契约关系因素。
中国君主与官僚之间的关系是主与奴的关系, 官僚是专制君主的统治工具, 一个附属物, 归结为中国一条传统的伦理原则, 就是“君为臣纲”。
“纳谏”好像含有限制君权的因素, 而在实际中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 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 否则徒唤奈何, 或者自己去死, 所谓“死谏”。
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
中国民众精神生活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学, 而儒家学说并非是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 恰恰相反, 儒学与皇权是相伴相生的。
)西周的“封邦建国”与西欧庄园制貌似而神离, 似是而实非, 二者难以简单的认同。
此外,11 世纪以后日本政治权力的分割、职业武士等级的兴起、庄园的出现等, 似与西欧feudalism 有一定相似性, 其实也不尽然, 其中“模拟血缘关系”和“誓约体系”的因素明显不同于西欧。
三“封建”与历史分期在历史编纂时,往往为了对于具体的历史过程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做出分期。
封建的争论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于历史分期。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五阶段体系中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形态。
封建对译西方术语feudali sm , 以构建新史学术语时, 出现了意义错位, 由此形成的组合词“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封建时代”也随之出现偏误, 一部中国历史的宏大述事, 失却了构建网络的坚实纽结。
由此出发, 史学界长期讨论的“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诸问题,都缺乏讨论得以健康展开所必须的准确的概念坐标系。
因此在新时期的史学研究中应当避免史从论出,而是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展开实证研究,而非运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封建一词的泛化对历史分期有重大影响,对中国历史的表述和研究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泛化封建论并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是中国学者在西方中心论(民族主义)影响下套用和滥用的产物,有必要重构中国历史,并清理其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
冯天瑜提倡按照中国历史的自身轨迹, 如实归纳中国历史的分期, 概括中国社会的性质, 并慎选古义与今义既因且革、中义与西义彼此可以通约的语汇加以表述, 方为求得真解的正途。
四如何处理侯建新对封建造成误读有以下处理办法其一, 循名责实, 各归其位。
(A .先秦方面:真正实行过“封邦建国”的先秦时代应恢复“封建社会”的称谓, B .秦代至清代用何种称谓学界须深入探讨逐渐达成共识。
)其二, 逐渐解决的方案, 即淡化“封建”概念, 暂且放弃以它来定性社会形式的努力, 以时段称谓代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