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授课专家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现代化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授课专家简介

一、杜艳艳简介

杜艳艳,女,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现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从2000年开始,主要从事中医药领域的国家级软科学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先后参与完成了10余项中医药领域的科技政策软科学课题,即“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中国药用濒危野生物种保护战略研究”、“中医药基础理论建设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科技支撑研究”、“促进中医药科研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和“构建中医药保护的法律体系研究”等,参加编纂《中医战略》一书,公开发表有关中医药方面的论文30余篇。

二、魏启明简介

魏启明,医学博士,美国心脏学院院士,美国心脏学会院士,美国胸科学院院士,美国纳米医学科学院院士, 美国纳米医学科学院院长, 国际纳米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亚洲太平洋心胸肾学会主席,国际纳米医学杂志主编, 国际心胸肾研究杂志主编。魏启明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在日本国立三重大学医学部进行心胸外科临床培训并于1988年取得医

学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人工心脏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魏启明于1989年到美国Mayo医学中心进行心脏外科培训并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为心力衰竭中的心血管内分泌调节机制和分子生物学调节机制。魏启明于1993年成为Mayo医学中心的讲师,1995年成为助理教授, 并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分子生物学的培训。魏启明于1995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利尿和血管扩张多肽(VNP)并取得了美国和国际的专利。魏启明于1996年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心脏外科副教授及心胸肾分子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成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临床纳米医学研究主任。魏启明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纳米医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DNA损伤和DNA修复机制。魏启明获得了许多大型研究经费包括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美国肾脏学会,美国高血压学会, 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Mayo医学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马里兰州的研究基金。魏启明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循环”, “高血压”,“美国生理杂志”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超过150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被美国心脏学会(AHA)选为心力衰竭的关键论文。魏启明获得过许多大型奖励包括美国心脏学会, 美国心脏学院, 美国高血压学会的研究奖,日本国际医学交流奖,并被选入美国和世界的名人录。魏启明被聘为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纳米医学大型基金审查委员,及爱尔

兰国家科学基金审查委员。魏启明在中国,美国,亚洲和欧洲作过150次以上的大会专题演讲和学术报告,并被选为美国心脏学院院士,美国心脏学会院士,美国胸科学院院士,美国纳米医学科学院院士, 担任了美国心脏学会高血压评议会评议员,美国心脏学院马里兰州执行委员,被聘为中国和国际一些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担任许多国际知名杂志的评审委员。在2009年召开的国际纳米医学科学院大会上魏启明被选为国际纳米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魏启明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演讲访问,并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海外专家评审委员和中国973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专家组成员。

三、钟国跃简介

钟国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院长,药学博士,研究员。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常委,市科技顾问团成员,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导,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协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

从事中药资源、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研究及民族医药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主编、参加编写、翻译出版专著10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

发明专利3项。

四、杨大坚简介

杨大坚,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药学博士,研究员,农工民主党党员。

从事中药化学、中药制剂、新药设计研究工作。

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参编大型中医药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五、李隆云简介

李隆云,中药学博士,研究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中药良种选育与评价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中药专委会主任,重庆市中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中药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优秀党员,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直辖十周年建设功臣,科技部UNDP 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部优秀科技特派员。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重庆市中药现代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

家,重庆市农村政策咨询专家,重庆市经委、发改委、农综办、科委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中药栽培、中药质量标准、品质评价研究工作。首次系统地将作物规范化栽培理论与方法(即作物发育模式栽培与数学定量优化模式的有机结合)引入中药栽培研究,提出了系统中药种质资源研究思路与方法,开拓了中药种植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在中药生药学(药材种植与质量评价)研究领域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黄花蒿及黄连(味连)种质资源及评价研究》等6项中药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首次实现青蒿产业化。先后主持国家攻关、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市攻关项目等11项,主研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一、三等奖共5项。发表100多篇论文,主编专著2部,参编6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