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摘要:《理解大众文化》是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的一部有关研究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理论著述。在这篇文章中,菲斯克试图以传播学者和大众文化迷的两种身份,从英、美、澳后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解读大众文化。不同于传统的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而是站在一种为大众辩护的角度,提出了大众文化“权且利用”的创造力。尽管中西学者对其理论褒贬不一,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其理论价值及其开创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关键词: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大众

一、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写作背景及理论渊源

20世纪三十年代,二战结束,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这个时期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在60年代末,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激烈批判逐渐被友好乐观的,打着平民主义旗号的伯明翰学派所扭转,伯明翰学派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批判的传统,但反对这一传统中浓厚的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约翰·费斯克延续了伯明翰学派肯定大众文化的传统,结合自己对大众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吸取了几位欧洲思想家的理论影响,例如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的抵制理论、巴特的文本理论及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和布迪厄的审美趣味差异理论等,总之,约翰·菲斯克试图从大众文化的流行因素例如牛仔裤、购物商城、时装、化

妆品、麦当娜现象等建立一种乐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在其《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理解大众文化》文本分析

1.大众与大众文化的界定

菲斯克主张用the people,popular,the popular forces来界定大众、大众的、大众力量,而不是用the masses来称呼大众,用folk culture(民间文化)或者mass culture(群众文化)来称呼大众文化。这种界定大众及大众文化的差异,已能表明出菲斯克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立场。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是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一般是指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自古流传民间的民俗文化。菲斯克在区别与上述观点的差异的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大众文化观,他认为,大众文化就是大众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提供的现有的资源进行创造性的

实践活动,也是创造并流通意义和快感的积极过程。它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体质内部生产出来的。概括的说,菲斯克的大众文化概念主要突出了大众文化的三个特点:生产性、差异性、对抗性。生产性即大众不是消极的消费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生产者,例如,《第一滴血》是澳洲沙漠部落原著居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他们能从电影文本中创造出他们自己的意义。因此,大众总是通过利用资本主义体制所提供的资源,并且拒绝屈从体制,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

2.生产者式文本及其特征

菲斯克虽然是从大众的主体角度来分析大众文化,同时也没有忽视对大众文化的客体——大众文化文本进行分析。菲斯克将大众文化文本概括为“生产者式文本”。这一概括出自于罗兰·巴特的论点。他区分了文本中“读者式”倾向与“作者式”倾向,以及二者分别引发的阅读实践。菲斯克认为巴特在阐释这两种文本时,主要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他认为“生产者式文本”的范畴为大众生产提供可能,且暴露了文本原本意义的脆弱、限制性——无论文本如何压抑大众的“生产式”解读,却不能摆脱无法控制和被生产的结局,“它(文本)包含的意义超出了他的规训力量,它内部存在的一些裂隙大到足以从中创造出新的文本。”

3.大众的“权且利用”的抵抗艺术及其政治潜能

菲斯克在本书中,引用欧洲传播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的抵制理论、巴特的文本理论及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和布迪厄的审美趣味差异理论等来诠释大众“权且利用”的抵抗艺术。我们在上述生产者式文本中主要阐述了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对罗兰·巴特文本及符号学理论(即指大众能生产出代表自己的意义与快感的符号,并以此为工具来对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控制)的借鉴,下面从对德赛图、巴赫金和布迪厄三位思想家的借鉴中探讨大众的“权且利用”的抵抗艺术。

菲斯克认为不能简单的将宏观、微观政治对立起来,大众文化也只是属于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社会变革模式。大众文化的抵抗

意义只能是循序渐进、迂回巧妙的斗争,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和“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还是逃不出权力体系和制度的范畴。

三、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主要论点及贡献

我们总结菲斯克的观点,在其书中所围绕的大众和大众文化的辨识、大众的生产力、大众生产式的文本解读、抵抗、政治与社会变革的论证中,总结出大众文化的主要观点,即大众文化必然是“权且利用”的艺术。菲斯克“乐观的怀疑主义”,积极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观念,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笔者认为,菲斯克在其作出极大理论贡献的同时,书中的观点也有些许尚为欠缺的部分。例如,菲斯克只认识到多元化声音的符号学意义,却没有意识到统治话语的重要性;受众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势必决定他们可以使用的话语系统,那么受众在媒介文本中所获得的解读范围必定会影响到受众的创造力;另外菲斯克对受众快乐、含蓄的推崇,极易导致文化相对主义,使人们抛弃所有的文化价值,从而丧失判断力。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菲斯克的评价,虽然对其褒贬不一,但是菲斯克作为当代文化研究及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为大众文化研究理论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参考文献:

[1] 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王晓钰宋

伟杰译.2001年版

[2] 邓筑虹.从《理解大众文化》看约翰·费斯克的文化理论.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年4月第2期

[3]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4] 贺丽.约翰·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研究.西安示范大学文史学院,2009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