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范文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篇一一、引言约翰·菲斯克是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对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菲斯克的理论观点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普通人的文化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深入探讨其理论内涵、应用领域及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二、约翰·菲斯克的理论背景约翰·菲斯克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他的理论以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为基础,关注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
菲斯克的理论强调了大众文化的民主性和抵抗性,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反抗主流文化、挑战权威的力量。
他的理论不仅关注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也关注文化消费者的角色和地位。
三、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众文化的民主性: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民主的文化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精英文化的垄断,使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到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来。
2. 抵抗性: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具有抵抗性,它能够挑战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反抗和批判的途径。
3. 文化消费者的角色:菲斯克强调了文化消费者的角色和地位,认为消费者在文化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选择和反馈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菲斯克理论的再认识在当今社会,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菲斯克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这些变化的重要工具。
其次,菲斯克的理论强调了大众文化的民主性和抵抗性,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菲斯克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关注文化消费者的角色和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反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五、应用领域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阐释-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阐释|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摘要:大众文化在二十世纪前期就曾被广泛地研究,起初大多数学者由于受到法兰克福学派悲观态度的影响而批判和否定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出现则扭转了这一态势。
他积极探寻大众文化中的正面因素,为全面认识大众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大众通过大众文化施行着他们对于社会体制的反抗。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阐释;大众文化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盛行于欧美,它的迅速发展蔓延之势引来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因其与精英文化相比所具有的显而易见的缺点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以精英主义的姿态批判大众文化,贬低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并且悲观认为大众文化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是适应统治意识形态需要而产生的,大众在大众文化中丧失了主体性,成了没有辨别力和批判力的被动的盲群。
与法兰克福的理论家不同,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是文化工业强加给大众的,而是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工业提供的产品的交界面上生产出来的,并且大众在文化产品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性,只有那些被大众选中了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大众文化的文本,进而创造出大众文化。
那么,菲斯克是怎样界定大众的呢?文化工业提供的怎样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大众文本呢?大众对文化产品又是怎样辨识的呢?为何大众会心甘情愿地沉浸于大众文化之中呢?一、界定大众菲斯克认为大众是一组变动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和情境之中可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中。
也就是说,大众是主动的,可以从属于不同的大众层理,并在各层理间频繁流动,这是由大众的实际利益驱动的。
因此,虽然大众文化之形成是对宰制性力量反应的结果,它不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但宰制性的社会群体的成员也能参与大众文化,不过他们必须改变他们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从权利结构的上层抽身出来。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是一位著名的文化研究者,他在大众文化领域的贡献备受推崇。
他的视角下,大众文化并非是粗俗低劣的东西,而是被广泛接受和共享的文化表达形式。
在他的研究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大众文化的独特见解,对于我们理解大众文化的本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约翰·菲斯克强调了大众文化的民主性。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由普通人创造并享有的文化,它不受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文化精英。
在他看来,大众文化能够反映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是多样化和开放的,可以被广大的群体所接受和参与,从而具有了强烈的民主性。
约翰·菲斯克关注了大众文化的受众反应。
他指出,大众文化并非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存在着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中,受众不仅是 passively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 actively参与重新解读和再创造文化产品。
他认为,受众的参与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使文化产品能够不断地被更新和再生,产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形式。
约翰·菲斯克强调了大众文化的流动性和跨文化性。
他认为,大众文化不受限于特定的地域和民族,而是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和跨文化的特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产品和符号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之间流动和传播,产生新的文化融合和创新。
大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和群体的桥梁。
约翰·菲斯克对大众文化的商业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指出,商业在影响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受其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商业化带来了文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同时也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商业化也可能导致文化产品的 homogenization和 commodification,削弱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约翰·费斯克及理解大众文化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1939—)作为当代英美学术界著名的群众文化理论家,因其"文化消费主义〞的研究主而被西方学术界普遍称为西方当代群众文化研究代表人物。
他撰写了"理解群众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读解群众文化"(Reading the Popular Cul-ture 1989)等8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有关群众文化、群众传播和影视文化的研究论文,在欧美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尝试建立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群众文化理论,倡导积极快乐和随意休闲的群众文化理论,推崇日常狂欢的群众消费精神,试图在群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做出一种超越。
从理解群众文化剖析约翰费斯克探索从理解群众文化剖析约翰费斯克探索文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将〞,[1]7约翰费斯克〔JohnFiske,1939-〕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泼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是任何研究群众文化和电视文化都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
费斯克的主要著作有:"解读电视"〔ReadingTelevision,1978〕"传播研究引论"〔Introductiontomunica-tionStudies,1982〕、"电视文化"〔TelevisionCulture,1987〕、"理解群众文化"〔UnderstandingPopularCul-ture,1989〕等。
其中,"理解群众文化"是费斯克最具理论色彩的一部著作,至今已经一版再版,成为了人们广为征引的关于群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
可以说,"理解群众文化"是研究费斯克的文化理论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1"群众文化〞的意义转换众所周知,虽然瓦尔特本雅明对群众文化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法兰克福学派总体上一直是以批判群众文化而著称。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是美国传媒学著名学者,他在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当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聚焦于大众传媒对于个人、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对于大众文化中的想象力与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由媒体呈现给观众的,而这些呈现往往是由权力所控制的。
在菲斯克看来,大众文化中的想象力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媒体通过精心构造的形象和故事来操纵人们的想象力,并将权力的意志传达给观众。
电影和电视剧中频繁出现的英雄主义形象、美国梦理念等都是通过媒体的演绎塑造出来的。
约翰·菲斯克在大众文化中强调了观众的积极参与。
他认为观众并不完全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进行解读和再创造。
菲斯克提出了“反抗性阅读”的概念,指的是观众对于媒体所传递的意义进行挑战和重新解释的过程。
观众根据自身的背景、经验和价值观对媒体进行再理解,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意义和理解。
这种反抗性阅读使得观众在大众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约翰·菲斯克对于消费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以商品形式呈现给观众的,观众通过购买商品来参与到大众文化中。
这种消费行为不仅是经济交换的一种形式,更是社会交往和身份认同的表现。
观众通过选择哪些商品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
菲斯克强调了大众文化与资本主义的密切关系,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约翰·菲斯克对于大众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方式,通过渗透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来维持现存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秩序。
媒体通过宣传特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影响观众的思想和行为。
菲斯克认为人们应该对大众文化中的意识形态保持警觉,并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反抗性阅读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浅析我国粉丝文化现象
2020·12(下)《科技传播》52作者简介:曹潇丹,2018级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化传播。
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浅析我国粉丝文化现象曹潇丹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约翰·费斯克作为西方著名大众文化理论家活跃在文化研究领域,《理解大众文化》作为其理论性最强的一本著作,自问世起在学术界即是毁誉参半。
该书阐释并表明了费斯克对于“大众文化”的全新界定,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鲜明反传统特色的大众文化观,成为大众文化研究中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之间的一种超越。
其中,尤以粉丝文化理论为重要代表,奠定了粉丝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导向,也成为之后大众文化研究与粉丝研究不断批判与反思的对象。
在笔者看来,约翰·费斯克所开辟的大众文化研究视野,对更深入准确把握新的传播生态、媒介环境下的大众文化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文章将通过对书中理论的结构性梳理,结合当下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环境,批判性分析费斯克理论的时代价值及其对我国当下粉丝文化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局限;时代意义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3-0052-021 《理解大众文化》结构概述1.1 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来源大众文化作为20世纪的时代产物,西方学者对其系统性理论研究与批判均成果颇丰,尤以法兰克福学派立足于精英知识分子角度推崇精英文化、完全批判排斥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和伯明翰学派为大众文化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肯定态度和研究热情为传统研究视野。
而约翰·费斯克则立场鲜明地提出了不同于此前两大学派观点的个人主张,他试图扭转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全盘否定的研究视角,以较伯明翰学派更为纯粹的乐观态度给予大众文化以肯定,建立颠覆传统研究思路的第三种大众文化观。
同时,费斯克自身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让他的学术研究“视界”拥有了尽可能多元化的可能性。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是一位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他在其著作《文化社会学》中谈到了大众文化的重要性。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反映社会、方式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是塑造我们社会认知和文化态度的基础。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可以被视为社会的“反射池”或“投影仪”。
它反映了社会的所有结构和力量,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价值、信念和态度。
通过大众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的软硬件,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基本价值观念。
菲斯克主张,大众文化需要被看作是一种源泉,一种文化素材,一个社会的“集体想象”,这些元素可以被动员,组合,变形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文化需求。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历史上有很多突破和创新,这些都与大众文化的弹性和变化有关。
另一方面,菲斯克也意识到了大众文化所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例如消费主义、社会标准化、歧视和排斥等等。
他指出,大众文化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的一部分问题是由于大众文化与用于生产和出售商品的“文化工业”相结合而加剧了。
总之,约翰·菲斯克的视角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强调大众文化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语言,以加强社会整合和集体认同。
这个语言可以被共享、体验、发现和批评,可以被不同的人群和组织理解和解释。
因此,大众文化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推动社会变革和增进人类福祉的工具。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是一位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他以其对大众文化的理论和观点而闻名。
在菲斯克的观点中,大众文化被视为是一种由普通人创造和参与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消费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
菲斯克的理论提供了对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关系的新思考。
菲斯克将大众文化视为一种由群众创造和传播的文化形式。
他认为,大众文化不仅是由精英或文化专家所创造和传播的文化产品,更是普通人通过他们的创造和消费的文化所创造的。
菲斯克的观点中,大众文化被看作是一种个人和社会实践。
个人可以通过参与大众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和身份认同,通过参与其中来获得满足和娱乐。
社会群体可以通过分享共同的大众文化符号和经验来建立联系和共同体感。
菲斯克还提出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大众文化中,消费者不仅被动地接受文化产品,还可以主动地参与创造和改变这些产品。
他认为,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和创造力。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解读”的概念。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的意义是由观众来解读和理解的,而不是由创作者或制作人来决定。
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解读文化产品,并给予其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菲斯克的观点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理论强调了大众文化的多样性和多义性,并强调了观众的参与和创造力。
他的观点还挑战了传统文化研究中对大众文化的负面评价,将其视为低俗和低质的文化形式。
约翰·菲斯克的视角下,大众文化被看作是由人们创造和参与的文化实践,具有多样性和多义性。
观众在解读和消费大众文化产品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主导权。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大众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在菲斯克看来,大众文化是由大众参与和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包括了广泛的文化产品和表现形式,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节目、广告、时尚、明星文化等。
这些文化产品和形式在当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文化产品和形式,人们展现出了自己的审美观、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从而构建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认同感。
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并享受大众文化的大众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风貌。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当代社会中力量强大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大众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他指出,大众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使得它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菲斯克还指出,大众文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他看来,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的同质化和商业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流行也经常受到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导致一些文化产品和形式充斥着低俗、庸俗和暴力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风气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菲斯克呼吁人们应该对大众文化保持警惕,不盲目接受和随波逐流,应该理性对待大众文化,从中挖掘和发掘其中的优秀作品和精神内涵,以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在菲斯克看来,要改变大众文化的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文化产业的管理和监管,规范文化产品的内容和质量,加强对不良文化产品的管理和打击。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和监督大众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和优化,促进文化产品和形式的创新和提升。
人们也应该自觉抵制低俗和暴力的文化产品,选择高质量、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使大众文化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有益力量。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范文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篇一一、引言约翰·菲斯克是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对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变迁,重新认识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系统分析菲斯克的理论观点,并通过具体实例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解读,以实现对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
二、约翰·菲斯克理论概述约翰·菲斯克的理论主要关注大众文化现象,他强调大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由社会大众共同创造的文化现象,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菲斯克的理论关注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征: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社会大众共同创造的文化现象,具有多元、多样和互动的特点。
这种文化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形式,还包括新兴的媒介文化等。
2. 媒体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菲斯克强调媒体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媒体为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平台。
3. 符号学与解码理论:菲斯克运用符号学和解码理论来分析大众文化的传播过程,关注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解读与反应。
三、理论的具体分析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菲斯克的理论进行具体分析:1. 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如提供娱乐、传递价值观、反映社会问题等。
以电视剧为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电视剧为观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传递了社会价值观和反映了社会问题。
2. 媒体与文化传播:菲斯克强调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为大众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 符号学与解码:菲斯克运用符号学和解码理论来分析大众文化的传播过程。
在广告中,广告商通过运用各种符号和隐喻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受众在接收这些信息时也会进行解码和解读。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菲斯克的理论,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是一位备受尊重的文化研究学者,他以对大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分析而闻名。
通过他的独特视角,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众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约翰·菲斯克的视角下探讨大众文化,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约翰·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由人群中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构成的,它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社会共同认同和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菲斯克看来,大众文化不应该被轻视或忽视,它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形式,可以塑造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约翰·菲斯克的观点中,大众文化是一种受众广泛的文化形式,它通过大众媒体和传播渠道传达并塑造了观众的想法和价值观。
大众文化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通过大众文化,人们可以了解到社会上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也可以通过它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菲斯克看来,大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大众文化中的流行元素、价值观和观念都是受时代和社会背景影响的,它们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众文化视为“低俗”或“浮华”,而应该从中找到社会变迁的线索和趋势。
菲斯克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并非停留在纯粹的社会现象和表面现象,而是深入解构其中的符号和象征。
他认为,大众文化中的各种符号和象征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启示,通过它们可以理解社会的文化逻辑和人们的行为模式。
菲斯克呼吁人们要关注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从中找到对社会和人类的启示。
大众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大众文化,个体可以获取到各种信息和知识,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可以从中获取到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
大众文化会塑造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大众文化,不仅要享受它带来的乐趣,更要分析和思考其中的含义和影响。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范文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篇一一、引言约翰·菲斯克是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中备受瞩目的学者之一,他的大众文化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再认识,探讨其理论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二、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核心观点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以批判性、多元性和互动性为特点,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众文化的多元性: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并非单一同质的,而是由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构成的。
这些文化元素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等,它们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影响。
2. 受众的主动性:菲斯克强调受众在文化消费过程中的主动性。
他认为,受众并非被动地接受文化产品,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极地解读、理解和再创造文化产品。
3. 文化的互动性:菲斯克认为,文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这种互动不仅发生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也发生在受众的消费和再创造过程中。
三、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约翰·菲斯克的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性、实证性和批判性等特点。
他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大众文化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多元性、主动性和互动性。
他的研究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四、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在当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包括媒体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等。
其次,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受众在文化消费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最后,它有助于我们探索文化的互动性,促进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文化理论家,他的重要著作《大众文化的结构和内涵》(1989)探讨了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不同文化类型,以及大众文化的影响程度。
另一方面,菲斯克还湿身投入了理解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的努力,例如电视、报纸和电影。
菲斯克指出,大众文化不仅是受政治权势影响的,而且是通过社会结构和个人关系,形成出来的文化。
在大众文化分析中,菲斯克提出了“多一维度思维”的概念,将权力、关系和公民权利等思维方式进行结合。
他指出,这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复杂的概念,它把社会公正和自由论进行结合,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如新闻、娱乐等。
他更关注的是大众文化如何使人们相互关联,即他所谓的“情感社会”,他指出,这种情绪关联是通过对文化符号的“共鸣和共享”而形成的。
例如,大众文化形式如电影可以使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和共享大众文化中的符号。
菲斯克也指出,这种共享甚至可以延伸到语言,因此他在其著作中提出大众语言的概念,大众语言可以通过视觉文字,抽象的符号和比喻的手段,表达复杂的思维概念,以此来改变大众文化的理念。
此外,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也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它可以促进社会伦理,以及对某些文化特征的认同;另一方面,它可以滋长一种文化对抗和孤立感,甚至误导社会。
因此,大众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参照框架,也可以引发某种文化反抗感,这就是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冲突性的原因。
综上所述,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非常全面,他将多个文化层面的概念和观点汇集到一起,探讨了大众文化的复杂性:它不仅是社会文化的象征,也可以深刻影响人们的情感,而它可能存在一些矛盾和潜在的危险。
《理解大众文化》读书笔记
[美]约翰.费斯克 著王晓珏 宋伟杰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04.03.02.01.作者简介本书背景介绍本书主要观点写作框架05.启示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众文化消费者。
•当时西方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批判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包括哈贝马斯、布迪厄等人在内。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下进行的大量复制品,是单调、浅薄、庸俗的,而且是完全处于主流(官方)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下的,它只能让人成为一个无脑的“单向度的人”。
另一派是以乐观视角看待大众文化的伯明翰学派,包括费斯克、霍尔、波德里亚在内。
•随着市场化以及大众媒体的发展,文化不再只是高雅的、严肃的、经典的精神、思想和艺术产品,它也包括日常平腈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产品,因而也就有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等说法。
这个时期的文化研究倾向于消费文化的符号学解读,这种解读虽然有时十分牵强附会,但它总是以平民主义的姿态出现。
事实上,无论这一类文化研究以何等民主和平等的姿态出现,从根本上讲它都摆脱不了修正主义的本质。
•约翰·费斯克这本写于 80年代后期的《理解大众文化》就是这样一本颇具代表性的修正主义文化研究著作。
他以符号学为工具,对西方社会日常的消费文化现象如牛仔裤、广告、猫王和麦当娜、汽车进行解读和分析,勾勒出了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
•大众文化处在自相矛盾状态,属于被支配者与弱势者的文化,既关乎宰制,也关乎臣服,既关乎权力,也关乎抵抗。
•大众之所以有动力生产大众文化,是因为在与权力(社会的、道德的、文本的、美学的权力)相抵抗的过程中,大众拥有快感。
既包括生产者快感(创造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冒犯式快感(抵抗着宰制性的结构)。
•文化工业是宰制阶层的手段,但大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工业的产品,而是具有不容忽视的辨识力和创造力。
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的产品时,也在生产和流通着各种“意义”——这种由大众主动参与意义的生产和流动就是大众文化。
写作框架第一章牛仔美国•第一章谈到了作者研究大众文化的契机,由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美国人爱穿的牛仔裤引入对大众文化的讨论。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研究学者之一,其作品《大众文化的理论与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菲斯克的视角中,大
众文化被理解为一种一方面是被生产和传播的全球性文化形式,另一方面则是由大众群众
所吸纳和消费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是模式化和符标化的,是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开来的。
在菲斯克看来,大众文化是一种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其核心特征
在于符号化和模式化。
符号化是指大众文化中的元素都以某种方式被特定符号所代表,并
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
模式化则是大众文化中存在一些共同的主题和情节,在不同的文
艺形式中不断重复展现,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模式。
以上这些特征在现今的大众文化中尤为明显。
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现代大众文化更加消费主义、全球化和数字化。
例如,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各种文艺形式已经通过互联
网飞跃国界和文化壁垒,吸引了全球数亿消费者。
同时,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让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更加便捷和高效。
然而,菲斯克也指出了大众文化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众文化只是
通过符号化和模式化的方式来表达社会现实,往往忽视了现实中那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问题。
这使得一些重要的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和人类心灵问题无法充分表达和探讨。
同时,
大众文化也容易被媒体和商业文化所单向塑造和操纵,从而使消费者失去了主动性和批判
性思维。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
约翰.菲斯克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是一位知名的影视文化研究者,他的观点深受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认可与好评。
在他看来,大众文化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文化形态,被全球各地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大众文化源于普通人民的生活,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比如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和图书等,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菲斯克眼中,大众文化是一种互动形态,它与受众之间存在双向的影响和交流。
受众不仅是文化的消费者,还有时会对文化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从而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文化也成为了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它汇聚了普通人民的价值观和思想,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展示了人民的风貌和生活场景,还反映了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菲斯克还指出,大众文化要想在人们中间产生共鸣和影响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化属性。
商业化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通过各种商业渠道和营销策略,大众文化能够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创造利益。
例如,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作品通常会引入商业广告、推出联名产品和漫画等周边商品,以达到商业化的目的。
然而,菲斯克也指出,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属性可能会导致其中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丧失,进而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娱乐。
对于大众文化的影响,菲斯克认为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某些消极的影响。
首先,大众文化可以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通过大众文化中的共同点相互理解和交流。
其次,大众文化能够充分表达人民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感,提供了一种平衡社会的方法和手段。
最后,大众文化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人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不过,大众文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可能会导致文化同质化、决定论等问题。
当大众文化呈现出相似的艺术风格和内容时,它就容易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表象、重视形式而非内涵,从而忽略文化创新和多样性。
理解大众文化
3、破牛仔裤的文化意义 如果说“完好无损”的牛仔裤所包含的是当 代美国共享的意义,那么,将之损毁变形,便成 为使自身与那些价值观念保持距离的一种方式。 扎染花色、不规则漂白、或者特意搞破 。此“破 旧性”是使用者自己的生产与选择,也就是说, 它将商品整合到被支配者的亚文化当中,并至少 转变了商品化过程所包含的若干权力。这是对商 品化的拒绝,亦是对个人权力的首肯,即,每个 人都可在商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之外,创造自己 的文化。 对商品进行“撕裂”或变形,以肯定人们有 权利亦有能力将商品改造为自己的文化,凭借它, 被支配者可以 从支配性的体制所提供 的资源和商品 中,创造出自己的文化。
• 某种左派理沦倾向于贬低它为之代言的大众。它把他 们描画为体制的牺牲品。把被支配团体仅仅视为结构层 面的受害者,而不管他们在旧常生活的实践上对付这种 被支配状态时的力量,这种理论概括并不恰切。 • 大众不但没有因其日常的抵抗而受到重视,反而被贬低 为文化傀儡,仅仅满足于自得其乐。因为这些实践不是 战略意义上的战斗,即那些迎头反击体制,力图挫败体 制,打破其枷锁、刑具与枪杆子的那种行动,大众战术 性的偷袭便遭受贬低。那些强调结构与战略的理论,似 乎脱离了大众置身其内的体验,即他们身在体制之中却 又反体制的那些日常实践。
• 批判式理论家的一种作用在于,协助这种内部 世界的社会化过程。他可以提供一种词汇与理 论框架,帮助个人向外得以普遍化。或者,他 可以提供一种诸如女性主义运动中增强自我意 识的团体一类的社会组织。 • 我们不能低估微观政治层面上的这种变革潜能。 这种社会改变虽然没有在宏观政治层面上以一 种激进的方式对体制进行攻击,却仍可以是进 步的,在弱势者的日常生活中提供尽可能大的 帮助和支持。
评价: 这种小打小闹、拒绝参与、故意捣乱、有意 误读等文化策略,到底作用有多大是个值得考虑 的问题。正如译者所言,符号学可以为分析文化 和社会现象提供一种工具,但它不能代替政治经 济分析,更不能对文化和社会现象提出严格意义 上的历史诠释和批判。如果人们通过符号解读就 可以毫不费力地颠覆事实上极不平等的政治经济 制度,那么何乐而不为?被支配、剥削和压迫的 人们如果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问题,那还需要什 么政治改良和社会革命?
浅论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论文-文化研究论文
浅论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论文文化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大众文化快感文化工业论文摘要: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以凸显大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抵抗性而著称,强调大众从文化消费中获得的“快感、意义”,并挖掘和研究了大众文化的权力运作机制与文化抵杭过程。
但这类文化研究在刻意强调平民的文化抵抗的积极意义时,忽视了西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依然普遍存在的政治经济上极端不平等的事实。
一、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思想渊源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直接利用了两种当代思想文化资源。
其一是法国文化理论家德塞都的学说。
德塞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一书中强调,被支配的社会集团可以通过采用某些策略从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体系中夺取某些局部的利益。
他指出,尽管大众文化的消费者不能控制它的生产,但却能控制它的消费。
在这种意义上,文化商品不仅是消费者接受的对象,也是接受者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材料。
接受者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颠倒其使用价值和功能,使之部分符合自身的利益。
任何大众文化形式在它企图施加控制的同时,都会导致颠覆或抵抗。
费斯克利用的又一思想资源是八十年代出现的“快感”理论,它直接受惠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
这种快感理论把快感看作是一种对等级秩序和权威控制进行抵抗的重要资源。
但对费斯克快感理论更重要的支持则来自于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对身体快感的论述。
巴特认为,身体是脱离意识形态的,因为它是自然而非文化的产物,这样它就成了抵抗文化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身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抵御意识形态的有限的空间,属于身体的快感也就成了意识形态的对立物,具有了积极意义。
二、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费斯克正是在吸收了德塞都、巴赫金和巴特等人的上述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针锋相对的大众文化理论。
在此之前,关于大众文化最集中、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述来自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
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人对大众文化采取了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大众文化的这种商品化、标准化、单面性、操纵性和控制性,压抑了人的主体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助长了工具理性,进一步削弱了在西方业已式微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理论概述摘要:《理解大众文化》是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斯克的一部有关研究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理论著述。
在这篇文章中,菲斯克试图以传播学者和大众文化迷的两种身份,从英、美、澳后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解读大众文化。
不同于传统的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而是站在一种为大众辩护的角度,提出了大众文化“权且利用”的创造力。
尽管中西学者对其理论褒贬不一,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其理论价值及其开创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关键词: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大众
一、约翰·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写作背景及理论渊源
20世纪三十年代,二战结束,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
在60年代末,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激烈批判逐渐被友好乐观的,打着平民主义旗号的伯明翰学派所扭转,伯明翰学派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批判的传统,但反对这一传统中浓厚的精英主义文化立场。
约翰·费斯克延续了伯明翰学派肯定大众文化的传统,结合自己对大众文化的浓厚兴趣,并吸取了几位欧洲思想家的理论影响,例如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的抵制理论、巴特的文本理论及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和布迪厄的审美趣味差异理论等,总之,约翰·菲斯克试图从大众文化的流行因素例如牛仔裤、购物商城、时装、化
妆品、麦当娜现象等建立一种乐观的大众文化理论。
这一理论在其《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理解大众文化》文本分析
1.大众与大众文化的界定
菲斯克主张用the people,popular,the popular forces来界定大众、大众的、大众力量,而不是用the masses来称呼大众,用folk culture(民间文化)或者mass culture(群众文化)来称呼大众文化。
这种界定大众及大众文化的差异,已能表明出菲斯克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立场。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虽有相似之处,但不是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一般是指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自古流传民间的民俗文化。
菲斯克在区别与上述观点的差异的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大众文化观,他认为,大众文化就是大众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提供的现有的资源进行创造性的
实践活动,也是创造并流通意义和快感的积极过程。
它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体质内部生产出来的。
概括的说,菲斯克的大众文化概念主要突出了大众文化的三个特点:生产性、差异性、对抗性。
生产性即大众不是消极的消费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生产者,例如,《第一滴血》是澳洲沙漠部落原著居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他们能从电影文本中创造出他们自己的意义。
因此,大众总是通过利用资本主义体制所提供的资源,并且拒绝屈从体制,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
2.生产者式文本及其特征
菲斯克虽然是从大众的主体角度来分析大众文化,同时也没有忽视对大众文化的客体——大众文化文本进行分析。
菲斯克将大众文化文本概括为“生产者式文本”。
这一概括出自于罗兰·巴特的论点。
他区分了文本中“读者式”倾向与“作者式”倾向,以及二者分别引发的阅读实践。
菲斯克认为巴特在阐释这两种文本时,主要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他认为“生产者式文本”的范畴为大众生产提供可能,且暴露了文本原本意义的脆弱、限制性——无论文本如何压抑大众的“生产式”解读,却不能摆脱无法控制和被生产的结局,“它(文本)包含的意义超出了他的规训力量,它内部存在的一些裂隙大到足以从中创造出新的文本。
”
3.大众的“权且利用”的抵抗艺术及其政治潜能
菲斯克在本书中,引用欧洲传播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的抵制理论、巴特的文本理论及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和布迪厄的审美趣味差异理论等来诠释大众“权且利用”的抵抗艺术。
我们在上述生产者式文本中主要阐述了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对罗兰·巴特文本及符号学理论(即指大众能生产出代表自己的意义与快感的符号,并以此为工具来对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控制)的借鉴,下面从对德赛图、巴赫金和布迪厄三位思想家的借鉴中探讨大众的“权且利用”的抵抗艺术。
菲斯克认为不能简单的将宏观、微观政治对立起来,大众文化也只是属于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社会变革模式。
大众文化的抵抗
意义只能是循序渐进、迂回巧妙的斗争,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和“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还是逃不出权力体系和制度的范畴。
三、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主要论点及贡献
我们总结菲斯克的观点,在其书中所围绕的大众和大众文化的辨识、大众的生产力、大众生产式的文本解读、抵抗、政治与社会变革的论证中,总结出大众文化的主要观点,即大众文化必然是“权且利用”的艺术。
菲斯克“乐观的怀疑主义”,积极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观念,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关于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
笔者认为,菲斯克在其作出极大理论贡献的同时,书中的观点也有些许尚为欠缺的部分。
例如,菲斯克只认识到多元化声音的符号学意义,却没有意识到统治话语的重要性;受众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势必决定他们可以使用的话语系统,那么受众在媒介文本中所获得的解读范围必定会影响到受众的创造力;另外菲斯克对受众快乐、含蓄的推崇,极易导致文化相对主义,使人们抛弃所有的文化价值,从而丧失判断力。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菲斯克的评价,虽然对其褒贬不一,但是菲斯克作为当代文化研究及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为大众文化研究理论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参考文献:
[1] 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王晓钰宋
伟杰译.2001年版
[2] 邓筑虹.从《理解大众文化》看约翰·费斯克的文化理论.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年4月第2期
[3]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4] 贺丽.约翰·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研究.西安示范大学文史学院,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