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设计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信息的概念和信息革命发展的过程认识到信息革命是前所未有的变革,将使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引起经济和社会变革,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
人类文化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类。
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相互不断交流、融合与超越。
二、学习目标1、梳理古代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和途径,在历史时空框架下理解信息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以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推动文化的融合交流。
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技术,共享人类文化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国情怀)三、核心概念信息和信息革命文化共享四、活动主题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
通过个人探究,小组合作和班级研讨等方式。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所起的作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五、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一通过梳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例如从语言,文字,印刷术,到电报,电话,电视机,再到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形成系统的时空观念。
活动目标二通过搜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的典型案例,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教育资源。
运动与木刻源于社交媒体的朋友圈,分享文化等。
对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人类文化共享与创新发展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提高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事物的能力。
活动目标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加深对青少年信息社会责任的认识与理解,自觉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活动目标四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现场观摩,查阅资料,社会调查,专题研讨,主题辩论等活动方式,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六、活动过程步骤一以个人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了解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思考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3.分析我国在信息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信息革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分析信息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
3.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3.强调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和时代性,鼓励学生关注现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如:
-列举信息革命的重要发展阶段;
-解释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对人类文化传播的影响;
-分析我国在信息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共享的推动作用;
-观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内容真实,感悟深刻。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图表、资料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同理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我发现其中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对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以及郑和下西洋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既具有深度又具有广度,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增强自信,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如:“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关于文化交流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运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激发课堂讨论,如:“你认为文化交流对国家间的关系有何影响?”“在当今世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2.设置小组任务,如共同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撰写一篇文化交流的文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情景创设,如四大发明、佛教艺术、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评(A)
第二单元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文化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
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故B项正确;国家机器包括法庭、军队、监狱等,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法律,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阶级的出现,故D项错误。
2.“1901年人们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其上端有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下方用铭刻着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282条的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以上两处横线应填入()A.商汤甲骨文B.屋大维拉丁字母C.汉谟拉比楔形文字D.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字母3.“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正义的建立者,人们打开心怀,以嘉言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最早记录上述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玛雅文字,可知是古埃及的诗歌。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排除A项;古代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排除C项;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人创造的文字,排除D项。
4.“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
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上述文字出自()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可知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故A项正确;《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文学作品,故B、C两项错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故D项错误。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案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案《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案课程标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通过搜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学生资助调查研究,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形成探究报告,加深对信息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撰写报告。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春江花月夜》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古诗中描写的春天的美好情景。
提出问题:古代的人们是如何传播信息的?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欣赏春天的美景的呢?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展开与研讨:(一)信息革命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展示图片:展现各种古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如烽火台、驿站、飞鸽传书、驿马快信等。
思考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古代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果更好。
(二)信息革命对文化内容的影响展示图片:展现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等文化内容的传播方式。
思考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内容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内容传播的形式更丰富、内容更生动、效果更好。
(三)信息革命对文化规模的影响展示图片:展现体育比赛、演唱会、展览会等文化活动的传播方式。
高中历史选修三 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教学设计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通过问题设置引领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情,合理设置课堂内容,学生能自主学习理解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习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外,将德育教育作为课程的统领,在授课环节中潜移默唯物史观、爱国主义等精神,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经历的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着重讲解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影响,同时通过具体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题辩论、走访企业等方式,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所起的作用,同时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本课是对本册书“文化交流与传播”主题的深化,侧重与站在时代前沿,展望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正确观念,同时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很多内容学生都可以自主探究掌握,内容非常适合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的班级,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并且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客观评价历史现象。
而且作为选考的班级,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比较高的积极性,能自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历史问题。
所以本课我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本课课标要求为: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共享的影响。具体策略如下:
1.利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革命的变迁。
2.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分析问题。
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感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性。
1.了解信息革命的发展历程,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发展。
2.掌握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共享的推动作用,包括文化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方式。
3.了解信息革命带来的文化冲突和融合现象,以及如何应对这些现象。
4.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审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成长。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与他人,扩大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共享的影响。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到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革命的变迁。接着,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信息革命对文化交流有哪些影响?”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本节课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1.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学生展示调查成果,锻炼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设计
(3)设计一份关于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的调查问卷,要求至少包含10个问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学生需在课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2.作业要求:
(1)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
(2)提出问题:“信息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它对人类文化共享有何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观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信息革命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核心概念,阐述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共享的推动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将研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革命带来的文化共享机遇和挑战,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共享的推动作用,掌握文化共享的基本形式和途径,以及分析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信息革命对人类文化影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重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如文献查阅、访谈、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的知识点和能力,如跨学科思维、研究性学习等。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曾吸纳了不少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升华。
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事,中华文化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
理解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对韩国、朝鲜、日本及欧洲等国的影响;2.感悟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3.理解在交流与碰撞中,中华文化也吸收融合了异国他邦文化的优秀成分,实现了文化的近代化转型。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
时空观念:立足于时空观念,分析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实证,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
历史解释:明确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大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特征。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制作课件;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PPT播放《诗经》书影。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
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
《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
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
”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
二、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层吸纳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
1.佛教的中国之旅①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它是公元前6至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全人类的重要价值。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增强学生的国际情怀。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一是引入文化遗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二是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三是讲解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四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五是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教学策略(一 Nhomakorabea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2.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作为本册的结尾内容,与当今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将其安排为活动课,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
同时,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与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的前所未有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活动立意】①通过自主探究和汇报分享,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所起的作用。
②通过具体案例、畅谈感受和深度探究,让学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尝试通过合作学习,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以此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梳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认识其革命性的变化。
2.通过合作学习,搜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的典型案例。
通过深度学习,分享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人类文化共享的辩证认识,提高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事物的能力。
3.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文化发展带来的新课题,加深对当今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信息技术革命的历程,了解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难点:探究现代信息对人类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教学思路】全班分成8个组,围绕以下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1.第一组,自主梳理并汇报分享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第二组至第五组,小组合作并班级研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②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巨大影响。
第③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内容的巨大影响。
第④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规模的巨大影响。
第⑤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传播效果的巨大影响。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立足于统编版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文化交流与传播》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拓展探究”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与道德理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层吸纳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
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尤其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以及模拟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易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传播和交流。这种情境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问题导向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贡献和价值。
2.强调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独特性和旺盛生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巩固。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史证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如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儒家文化在东亚的传播等。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上下+3本选必)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上下+3 本选必)《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明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五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第9课 2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村落、村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活动课生产方式变革与人类社会进步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方式:化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物质载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瞬间便可达到地球村的每个角落。
内容:以形文式字向、人声们音展、示图。像、视频等更加丰富、灵活、多样化的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改变
规模: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通过人类文化跨时空的交流与融合,
乔任梁曾遭遇两次网络暴力
9月16日晚,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身亡,年仅28岁,时至
2015年,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网络暴力的连环打击之下,乔任梁的
病情明显加重,抑郁症开始严重地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
井柏然退出微博!疑受乔任梁抑郁事件影响 网络暴力打击
9月23日,井柏然在微博晒出一张带有“微博再见”的图片,疑似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缺德的智能骚扰电话
2019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款用于搜集用户手机信息的探针盒子。当用户手机 无线局域网处于打开状态时,会向周围发出寻找无线网络的信号。探针盒子发现这 个信号后,就能迅速识别出用户手机的MAC地址,转换成IMEI号,再转换成手机 号码。
退出微博,评论功能也被关闭。
张帅不堪网络暴力退出微博
张帅是个坦诚、直率的姑娘,面对激进、带有歧视性的言论,她选
择远离是非之地。10月11日下午,她几乎删掉所有微博,仅留的几条
状态也关闭了评论。
韩庚工作室发声:希望清除网络暴力
10月12日,韩庚工作室发表声明,希望相关媒体撤出关于韩庚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负面报道。韩庚工作室称,有部分媒体对韩庚接受访问时的内容做了不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教学设计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③中国践行《世界遗产公约》
教师:
给出表格
给出任务,梳理中国践行遗产公约精神的行动。
学生:
阅读教材
回答梳理总结的成果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环节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教师:
给出图片,简单介绍,带领学生一切浏览古今世界和中国之间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熟知的问题,将新知接入生活场景;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
②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教师:
给出图片,四川佛窟面目全非的修复对比;给出敦煌史料(敦煌学在世界)
提问:这样的修复,同学们认同吗?
补充讲述: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A、真实性B、完整性C、世界性
学生:
回答不认同面目全非的保护,得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真实性和世界性(敦煌史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史料分析能力
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教师:
给出表格
给出任务,同学们快速的浏览教材第83、84页,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梳理历史上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方式,第一组总结古代的,第二组总结近代的;第二个任务总结保护利用的发展趋势,第三组来说趋势。
补充讲述,国际合作立约、立法,引出国际公约《世界遗产公约》
学生:
回答观看视频的感受(悲伤心痛,感到非常惋惜)
回答自己记忆认知中的巴黎圣母院,虽然离自己很远却又仿佛很近
意图:
通过视频场景史实的渲染,调动学生对巴黎圣母院火灾的喟叹,埋下本节课的主线和情感基调,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损失都是全世界的损失,我们要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
随着网络 技术的发 展而出现 的一种现 代化信息
传递工 具:QQ、 微信成为 最具传播力 和交互力的 工具之一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为文
方式:化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物质载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瞬间便可达到地球村的每个角落。
内容:以形文式字向、人声们音展、示图。像、视频等更加丰富、灵活、多样化的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改变
规模: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通过人类文化跨时空的交流与融合,
探讨:举例说明有何弊端?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效果:促元进文了化人间类的文复化 杂共关享系的,发引展发,了同文时化也价不 值可观避、免文地化带模来式了的多变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以来, 信息传递
发展 到一个新
的阶段
BP机
BP机是早 期的信息 传呼工具, BP机流行 在上世纪 90年代中 期。踏进千 禧年,BP机 逐渐被新 出现的手 机冲击,乃 至逐渐退
电话
改革开放 之后,随着 经济的发展 ,电话逐渐
走近寻常 的百姓家。 时至今日,
电话已经 非常普及,
成了人们 日常必不
手机
随着我国 通讯技术 的发展,手 机越来越 普及,样式 也越来越多 样化,功能 越来越齐全 如今,基本 人手一机, 手机成为 最重要的
作用
挑战
我们通过网上收集各种信传递的——通讯 工具图片,制作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 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 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 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 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 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 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时光网讯《流浪地球》2月8日起小范围登陆北美院线,周末累计票房达到160 万美元,挤进周末票房前十五,取得了除大规模上映的《长城》之外,近年北 美上映的华语电影的最佳票房。
信息革命,是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
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类的社会活动过程,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人类交流信息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信息技术对促进人类文化传播与共享的作用
书信
改革开放 前,老百 姓的日常 传递信息
主要 还是依靠 书信来进 行沟通的
电报
自从19世 纪70年代 中国拥有 第一条有 线电报线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的信
息承载形式、信息传递方式、信息处理和利用手段都曾发
生过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而
信发息展技历术不生程的断了技化变巨术传革大对播信促,变与息进共另化人享一,类的文方推面动信人发息其人类展技变类文的术化革文对 又明是迈原因人向、类一策的个略 生又成产 一·果和个分生新享活台方阶成式。果汇发报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慕慕产课物课(。是M[1新O] O英出C文)现直,译的即“大一大规种规模模在开开放线放在课的线在程课线程开课,发程是(模“M互a式s联si,v网e 将+O教pe学育n 习”的资源 通On过line网C络our联se)系”,起是新来近,涌让现出更来多的的一种人在可线以课程学开习发的模式新。课程开 发模式。慕课的英文名字叫做“MOOC”,第一个字 母“M”的意思是Massive,也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第二个字母“O”意思是Open,也就是开放的意思; 第三个英文字母“O”是Oline的意思,也就是在线的 意思;第四个英文字母“C”的意思是Couse,也是课 程的意思。所以,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在线、开放的 课程。
网络低俗文化、网络诽谤、网络诈骗、 网络暴力,以及因手机依赖导致的导致 的低头族等现象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高 中历史 人教统 编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3 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共18 张PPT) 人教版 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