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之拗救实例

七言之拗救实例
七言之拗救实例

七言之拗救实例

七言之拗救实例

七言双拗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七言本句自救,称为单拗救。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杜甫:先主庙首联)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武侯祠)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风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以下是首句押韵式之本句自救式(单拗救):

单拗救例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 - 蜀相)

首联:风集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杜甫 - 登高)

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 - 登楼)

首联: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 - 赠阙下裴舍人)

首联: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 - 遣悲怀?其三)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 - 无题?一)

以上诸例均是发生在“首联”,是为本句自救式的单拗救。是制式“拗救”后仍合律。)

五言近体詩单拗救(本句自救)实例,請住意其句所在之處不同。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七句

仍怜故乡水

平平仄平仄

王维《网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首句

寒山转苍翠

平平仄平仄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第三句

山中一夜雨

平平仄仄仄下三仄是五言容许的范围,可以不救。

孟浩然《宿桐卢江寄广陵旧游》颔联出句。

风鸣两岸叶

平平仄仄仄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首句

八月湖水平

仄仄平仄平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首句

北阙休上书

仄仄平仄平

以上在第二字均必须以“入声”调和音调成一种准平仄间的音节,在格律上是允许的。连日人森大来之唐诗选评译也做此论。以上是音节之至理,学者不可不知。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頚联

长江一帆远

平平仄平仄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末联

家童扫萝径

平平仄平仄杜牧《旅宿》末联

沧江好烟月

平平仄平仄

五言雙拗救(本聯互救)紅字為拗救字。

杜甫《天末懷李白》頷聯

鴻雁幾時到

平仄仄平仄

江湖秋水多平平平仄平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首聯遠送從此別

仄仄平仄仄

青山空復情

平平平仄平

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頷聯

飛鳥沒何處?

平仄仄平仄

青山空向人

平平平仄平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頚聯

以我獨沉久

仄仄仄平仄

愧君相見頻(本句首字本不应填仄声,但在第三字本应填仄聲而易填平声后也救了本句不犯孤平。) 仄平平仄平

張籍《沒蕃故人》頷聯

蕃漢斷消息

平仄仄平仄

死生長別離(本句首字本不应填仄声,但在第三字本应填仄聲而易填平声后也救了本句不犯孤平。) 仄平平仄平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頷聯

野火燒不盡

仄仄平仄仄

春風吹又生

平平平仄平

李商隱《蟬》頚聯

薄宦梗猶汎

仄仄仄平仄

故園蕪已平 (本句首字本不应填仄声,但在第三字本应填仄聲而易填平声后也救了本句不犯孤平。) 仄平仄仄平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与拗救》专题一、平仄的含义 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如果不讲究平仄,一首诗尽管是八句,也不能叫做律诗。 这里所讲的平仄,是就中古汉语的声调而言的。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例如:广西民族大学。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 广西籍的学生要是自己的母语是白话或平话的,就不难辨别中古的入声字,因为白话、平话均保留了中古的入声字。只要用白话、平话读,发音短促,以[-p]、[-t]、[-k]收尾的字,一般是入声字。例如: 接、立、集、十、级;[-p] 骨、发、笔、一、物;[-t] 屋、竹、六、局、国。[-k]

介绍几种分辨入声字的方法 1.普通话的平声字(包括阴平、阳平)中凡带鼻音韵尾n、ng的字都是中古的平声字,而非入声字。例如:南、宁。 2.普通话阳平调中,凡是不带鼻音韵尾n、ng 而声母为b、d、g、z、zh、j的字,是中古的入声字;其他声母则有入声字,也有平声字。例如:ba(拔)、da(答)、guo(国)、za (杂)、zha(扎)、jia(颊)等字。 3.üe韵的字(包括yue、jue、que、xue、nüe、Lüe等音节),除个别外(如“嗟jue1”、“瘸que2”“靴xue1”)都是古入声字。例如:yue(约)、jue(绝)、que(却)、xue(学)、nüe(虐)、Lüe(掠)等字。 4.与下面这些音节同音的字,在普通话中不论念哪类声调,都是入声字:fa(发1乏2法3)、la(拉1邋2蜡4)、za(咂1杂2)、de (得2德2)、te(特4忒4)、le(乐4勒4)、ce(策4测4)、se(涩4色4)、bie(别2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救、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拗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一些特定的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自然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出句自救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如 “凉风起天末”, “平平仄平仄” 王维的《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看射雕处”, “平平仄平仄” 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 “仄仄平平仄平仄” 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

什么是坳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拗句外)。特拗句下面会讲解。 2,什么叫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点要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如何拗救后面会讲解。 3,什么叫做特拗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种写法已经千年有余,最先是江西派的诗人创立的,以后诗界就认可了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七言举例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 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句,但我要重申:如果你写成了特拗句式,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得再任意了。(七言的第一字可以任意)。 4,什么叫做尾三平?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又如: 春光绣画秦川明。(杜牧)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近体诗忌三平尾。 5,什么叫尾三仄? 尾三仄就是指出句结尾连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脚”,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仄”;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了,写成了“平平仄仄仄”,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情况。如: 依法修行可入道 仄仄平平仄仄仄 修改一下: 依法修行能入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6,什么叫做犯孤平? 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平声字以外,句子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这叫做“犯孤平”。此慨念针对七言诗,五言诗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误会。五言只有一种句式是孤平,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成了“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孤平,但可以拗救。稍后讲解。现在诗界里关于五言句式孤平的问题众说纷纭,如下请看例句 野店正分泊 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

纳音五行解析

纳音五行解析

————————————————————————————————作者: ————————————————————————————————日期: ?

纳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砂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称为“纳音五行”。原干支五行称为正五行,纳音五行叫做假借五行,因为它是假借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十二音律而组合成的纳音五行。 六十甲子的纳音五行,可参看上面的歌诀。 纳音五行的标准算法:《考元》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两干两支之合数于四十九内减之,余数满十去之,余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各取所生之五行为纳音”。以甲子、乙丑为例:甲九子九,乙八丑八,其数之和为三十四,于四十九内减之,余十五,去十不用而余五,五为宫

音,属土,土能生金。所以甲子、乙丑的“纳音”所对应的五行就是“金”。 纳音五行速算法:天干配数:甲乙1,丙丁2,戊己3,庚辛4,壬癸5。 地支配数:子丑午未1,寅卯申酉2,辰巳戍亥3。 计算方法:将干支数相加,以和数查(若大于5则减5,以余数查)得纳音五行为: 1木,2金,3水,4火,5土。 例如:戊戍的纳音五行,从天干配数查得戊为3,从地支配数查得戍为3,干支相加=3+3=6,和数大于5,减去5余1,所得的余数就是纳音五行数,从纳音五行数属五行表中查出,1数为木,故知戊戍的纳音五行为木。 纳音五行被广泛应用于紫微斗数以及四柱推命等命理学说中。 五行纳音含义,详细解释,六十花甲子表,纳音五行表,年命的来历,出生年是什么命解释,运气推算,五行查询,六十花甲子所属阴阳五行与命运解释。 详细讲解五行纳音含义,解释,六十花甲子表,纳音五行表,年命的来历,出生年是什么命解释,运气推算,五行查询,六十花甲子所属阴阳五行与命运解释。 下面我们华人开运网先介绍下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属性计算方法:

律诗的孤平、拗救、平仄

律诗的“孤平”和“拗救”: 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的四种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的孤平和拗救 孤平是B型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说的。B型句七律第三字,五律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犯孤平。具体说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平仄仄平。 其所以称为孤平,是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在唐人的律诗中,很难发现孤平的句子。但是应该注意:犯孤平只指B型句,仄收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例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都只算拗句,不算孤平。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具体的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格式有三种: (一).b型句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 如:王维的“寒山转苍翠”。李白的“凉风起天末”。 七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的“蜀主窥吴幸三峡”。这就是说:五律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七律的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诗人们最喜欢把这种拗句用在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例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在唐宋的律诗中,这种拗句几乎和常规的B型句一样常见,因此可以认为不是拗句而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注意: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2).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如 苏轼的“溪柳自摇沙水清”。前面讲到B型句五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就必须在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3).a型句的拗救:五律的仄仄平平仄,如果用了仄声,诗人往往在对句第三字改用个平声字来补救。 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如李白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杜甫的“鸿雁几时到,江南秋水多”。七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王维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这种拗救常常和B型句的拗救结合起来。例如李商隐的“薄宦梗犹泛,故园芜欲平”。“梗”是A型句的拗,“故”是B型句的拗,“芜”字两救。 前人学诗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则是固定的,为什么不提第七字呢?因为第七字平仄的固定是容易了解的,就用不着说了、这是就七律说的。如果是五律,那就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是对于仄收的句子(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言,对于平收的句子A·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就不然了。不是犯孤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是三平尾平平仄仄仄平平:结尾连续三个平声。三个平声也叫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儿不在讨论) 由b d g j zh z这六个不送气声母所组成的阳平声调的字 zhuo chuo shuo ruo fa fo la ye ce这些音节的字,不论四声 -ue韵字中,除“嗟、瘸、靴”外 b p m d t n l和-ie相拼的字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巧算口诀(专业研究)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巧算口诀 一.口诀: 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 子巳午亥九至四,甲戊己癸九到五。 大衍减去干支数,五余生行即年宿。 二.注解: 1、前两句意为:“水火木金土五行数,分别为一二三四五。” 2、中间两句说明天干地支之数,意思如下: 数九八七六五四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后两句说明具体推算之法,“大衍”表示大衍之数即49,“干支数”表示按中间两句所述四个干支数相加之总数,“五 余”表示(干支数)被五除所余之数,“生行”表示(余数) 所生之五行(即余一为水生木,余二为火生土,余仿此)。三、举例:甲子乙丑为“金”,计算如下: 〔49-(9+9+8+8)〕÷5=2…余5 “5”的五行数为土,所生者为金,金即为所求“甲子乙丑”之纳音五行属性。

纳音五行掌诀 1、纳音五行的一些特点: (1)干同地连纳音相同,是指天干属性相同,地支相连的干支,其纳音属性相同。 如甲子乙丑纳音都属金,甲寅乙卯属水。 (2)干同地冲纳音相同,是指天干属性相同,地支相冲的干支,其纳音属性相同。 如甲子甲午纳音都属金,乙丑乙未属金。 (3)顺序规律:(1)地支不变:按金水火土木顺序,如甲寅水,丙寅火,戊寅土,庚寅木,壬寅金。 (4)天干不变:按三角循环顺序,如甲子金,甲寅水,甲辰火, 甲午同甲子金,甲申同甲寅水,甲戌同甲辰火。 2、纳音五行巧算法与排掌決 【巧算法】干出甲乙数到五,地支并看对冲处,两支一数算到三,干支相加数归五,数大除五取余数,五行木金水火土。 注解:干支取数:甲乙子丑午未一,丙丁寅卯申酉二, 戊己辰已戌亥三,庚辛四数壬癸五计算:干支数相加,超过5者减去5以差论之,1为木、2为金、3为水、4为火、5为土。 举例①丙子:丙天干数为2,子地支数为1,和为3,纳音为水。

格律诗中的拗句和拗救

格律诗中的拗句和拗救 谈起拗句和拗救,初学旧体诗词的朋友常常感到茫然,所以经常有博友问起这个问题。拗句和拗救之所以让初学者感到茫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拗句和拗救都规定得很具体,让人觉得不胜其繁。其实,如果系统梳理一下,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拗句,简单地说,所有不符合格律的句子都叫做拗句。但并不是所有的拗句都可以进行拗救。事实上,只有极少的几种情况是可以拗救的。 拗救,其实就是针对几种特殊拗句进行补救。拗句和拗救,极大地拓展了格律诗的用字范围,大大增强了律诗句子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律诗的表现力。 下面就对拗句和拗救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一、“平平平仄仄”有一个变化,可以变化为“平平仄平仄”,象律句一样正常使用,可以当成律句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算拗句。 在王力教授的书中,提到这个问题时,强调了“一般用于第三句和第七句”,但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教授还列举了前人把这个句式用于其他位置的很多例子。 二、“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的话,就犯了孤平,第三字就必须用平声进行补救,即变成“仄平平仄平”,这种情况叫本

句自救。 三、对句相救,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对句子中分以下几种情况(箭头后面的为拗和拗救时的平仄情况): 1、出句第三字该平而仄。这属于半拗,可救可不救。若要补救,则: 出句: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第一字平可仄,下同) 2、出句第四字该平而仄: 出句: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 3、出句第三字和第四字均该平而仄: 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如果对句第一字用仄,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时,一个平字,就补救了本句的仄和出句的仄,这种情况叫做一字两救。 四、拗句和拗救,在一首诗里面一般只出现一次。这个原则很重要,可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掉。笔者见过很多有一定功底的诗词爱好者不注意遵守这条规则。 综上所述,律诗中的拗句和拗救问题,可以更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四条:

拗句和拗救

拗句和拗救 拗句和拗救【一】 常见的对于“拗句”的定义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但是这一定义非常模糊,它没有把拗句和病句区分开(因为除了4个基本句式,其它的都可以称为“不依常规”),因而无法正确地解释其内涵。我通过对全部的具体的句型进行分析归类,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时我觉得“拗句”绝对有别于“病句”,必须抓住“拗句”和“拗救”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得出了一个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我的方法是穷举法,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组合(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连平)。必须说明,为了方便起见,所罗列句型限于五言(因为七言句型可以通过五言句首增两字推出来)。 用数学方法可以算出,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我将之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这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种类。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 I. 4个基本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II.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B1 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 B2 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 B3 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 B4 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 I.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 C2 平仄仄平仄——A1的变体 C3 仄平平仄平——A2的变体,称为“句内救孤平” C4 平平仄平仄——A3的变体,称为“特拗” II. 不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即必须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对句): D1 仄仄平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2 仄仄仄仄仄——A1的变体,对句必须为B2,称为“大拗” D3 仄仄平仄平——A4的变体,出句必须为C4,也称为“特拗” (D3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存在争议)

细谈格律诗的拗救

谈谈格律诗的拗救(讲稿) 近日,受叶吟兄所邀为“中华诗词学院”(网校)的学生讲一次课。因对学院学生的诗词底子不甚清楚,不知道该讲点什么好。就在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路过赵忠祥老师的博客。看见赵老师写的一首七律《申雪、赵宏博复出夺冠可谓传奇,为国争光感人至深因赋》,作品如下: 冰上蝶飞犹梦中,形如双燕影如鸿。 传情足令世人醉,炫技尽呈王者风。 一世同甘缘可贵,半生共苦乐无穷。 复出不负国人望,夺取金牌立首功。 因为是名人博客,评论的人也比较多。看得出来,有的评论是属于懂诗词的人所为。其中有一个评论,让我印象较深。有人说此诗出律44处之多。从赵忠祥老师的其他诗词作品里一些句子如“李琰荣光惊六合”、“四十春秋从艺忙,豪情仍炽识开张”等来看,赵老师必然用的是古声韵。那么,以上七律有没有格律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不是44处,而是只有一个“出”字是出律的。44处出律的说法,显然不负责的说法。也因此,我决定给学院的学生谈谈有关诗词格律拗救的问题。 谈格律诗的拗救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个概念:第一,什么是格律诗?第二,什么是格律诗的拗救? 那什么是格律诗呢?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它是唐代以来形成的一种诗体,以有一定的格律要求而区别于古体诗(古风)。我们所说的格律诗,是一个大的“分类”,其中包含了词和曲等。那么何又为格律呢?说通俗点,格就格式,律就是规律。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律写成的诗。这个格式和规律,其中包含了压韵、粘对、对仗、拗救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就是格律诗拗救的问题。 那么什么又是拗救呢?为什么要拗?又为什么要救呢?拗,就是不顺。救,就是补救。拗救,就是不顺了的补救。有拗才救,无拗不救。无拗也谈不上救。这就象我们一个没有生病的人,是不需要吃药的。用这个比喻来说,拗就是生病了,救就是吃药打针。当然,这里所说的拗救,前提都是以格律诗来说的。古体诗(古风)不要求平仄,只要求压韵,因此就不存在拗救的问题。 格律诗(近体诗)的格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仄的问题。说到格律诗,我们有不少人可能会这样说:不就是“平平仄仄”的诗吗?不错,就是平平仄仄的诗。那么格律诗的平平仄仄,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归纳起来,无外乎十二个字“相重相间,要粘要对,有拗有救”。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有拗有救”的问题。 在讨论之前,我们还须弄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第二个是“孤平”的问题。因为我们说的所谓的“救”,大多数都是站在孤平的角度来说的。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救,也主要是孤平的救。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我们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诗句在“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可以不论平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字,要论平仄。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在此就不讨论了,大家在创作中,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会用就行了。不过,有一点是我们在创作和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不能出现诸如三平尾、孤平等诗词硬伤。有人提出此论只适合七言诗句,不适合五言,五言诗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虽然观点是正确的。不过我觉得那是在钻牛角尖而已。 那什么叫孤平呢?说到孤平,诗词界争论颇大,大家观点也不甚相同。这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派以王力为代表,我们暂且把这一派叫“除韵一平论”派。他们认为,在格律诗句

谈谈律诗的“拗救”问题

谈谈律诗的“拗救”问题 谈谈律诗的“拗救”问题 在诗歌赏析中,我们会读到像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样严格执行韵律规则的“标准”律诗,但更多的经常会遇到不标准的律诗,给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含义带来了困难。本文拟从一些实例中谈谈就律诗用韵的“拗救”问题。 律诗属近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分,比较成熟的“五言”是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比较成熟的“七言”是魏代曹丕的《燕歌行》。 律诗按照要求要押韵,律诗的韵脚分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和平平脚四种格式。律诗在相配时要遵循相对、相粘的原则,在平仄格式的变通上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字词意义等原因,多数时候就不能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于是,就产生了“拗救”问题。 律诗的拗救大致分以下三种情况: 一、仄仄脚句型的相邻拗救 这种,救是指在“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五言”第四字如果用成了平声,则第三字改“平”为“仄”,即“平平仄平仄”;“七言”第六字如果用了平声,则第五字改“平”为“仄”,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中“回看射雕处”一句中第四字“雕”用成了平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三字改为了仄声。即“雕”拗“射”救。 又如,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其中的“烦君最相警”一句中第四字“相”用成了平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三字改为了仄声。即“相”拗“最”救。 再如,于武陵的《赠卖松人》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其中“长安重桃李”一句中第四字“桃”用成了平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三字改为了仄声。即“桃”拗“重”救。 再如,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一句中第六字“杯”用成了平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五字改为了仄声。即“杯”拗“一”救。 其中“持家但有四立壁”一句中第六字“立”用成了平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五字改为了仄声。即“立”拗“四”救。 又如,陆游的《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其中“记取江湖泊船处”一句中第六字“船”用成了平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五字改为了 仄声。即“船”拗“泊”救。 二、仄平脚句型的孤平拗救

坳句与拗救

《对“拗句”与“拗救”的全面总结》大家来审查一下吧 对“拗句”与“拗救”的全面总结 “拗句”和“拗救”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某种意义上也是近体诗(格律诗)的重要基石。然而长期以来,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被真正搞明白,从而在理论上造成了一系列的混乱(如对“拗体诗”的定义)。本文旨在全面地梳理“拗句”和“拗救”的种类以弄清其本质,也为大家的诗词写作提供便利。 常见的对于“拗句”的定义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但是这一定义非常模糊,它没有把拗句和病句区分开(因为除了4个基本句式,其它的都可以称为“不依常规”),因而无法正确地解释其内涵。我经过反复思索,深感只有从概念的外延出发,通过对全部的具体的句型进行分析归类,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时我觉得“拗句”绝对有别于“病句”,必须抓住“拗句”和“拗救”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得出了一个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拗句是指已经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须)完成对句救的句式。 我的方法是穷举法,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组合(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连平)。必须说明,为了方便起见,所罗列句型限于五言(因为七言句型可以通过五言句首增两字推出来)。 用数学方法可以算出,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组合是32种。我将之分为3个大类,5个小类,这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种类。 第一大类:律句(无须被拗救的句式,8种),又分为: I. 4个基本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II. 4个基本句式的变体: B1 平仄平平仄─—A1的变体 B2 平平平仄平─—A2的变体 B3 仄平平仄仄─—A3的变体 B4 平仄仄平平─—A4的变体 第二大类:拗句(已完成当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对句救的句式,7种),又分为:I. 可以单独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A1的变体

_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口诀(精)

一、干支的阴阳 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已、辛、癸属阴。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二、地支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三、干支五行及四时方位 甲、乙属木,代表东方;丙、丁属火,代表南方;戊、已属土,代表中央;庚、辛属金,代表西方;壬、癸属水,代表北方。 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四、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口诀 1.甲子乙丑海中金 以子为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故曰海中之金,又曰气在包藏,使极则沉潜。 2.丙寅丁卯炉中火 以寅为三阳,卯为四阴,火既得位,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天地为炉,阴阳为炭。 3.戊辰己巳大林木 以辰为原野,巳为六阴,木至六阴则枝藏叶茂,以茂盛之大林木而生原野之间,故曰大林木,声播九天,阴生万顷。 4.庚午辛未路旁土 以未中之土,生午木①之旺火,则土旺于斯而受刑。土之所生未能自物,犹路旁土也,壮以及时,乘厚戴木,多不喜木。

5.壬申癸酉剑峰 以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旺则诚刚,刚则无逾于剑峰,故曰剑峰金。虹光射斗牛,白刃凝霜雪。 6.甲戍乙亥山头火 以戍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故曰山头火也,天际斜晖,山头落日散绮,因此返照舒霞,木白金光。 7.丙子丁丑涧下水 以水旺于子衰于丑,旺而反衰则不能成江河,故曰涧下水,出环细浪,雪涌飞淌,汇流三峡之倾澜,望下寻之倒。 8.戊寅己卯城头土 以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为山,故曰城土也,天京玉垒,帝里金城,龙蟠千时之形,虎踞四维之势也。 9.庚辰辛巳白蜡金 以金养于辰而生于巳,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故曰白蜡金,气渐发生,交栖日月之光,凝阴阳之气。 10.壬午癸未杨柳木 以木死于午墓于未,木既死墓,唯得天干壬癸之水以生之,终是柔木,故曰杨柳木,万缕不蚕之丝,千条不了之线。 11.甲申乙酉泉中水 金既临官在申,帝旺在酉,旺则生自以火①,然方生之际方量未兴,故曰井泉水也。气息在静,过而不竭,出而不穷。 12.丙戍丁亥屋上土 以丙丁属火,戍亥为天门,火既炎上则土非在下,故曰屋上土。 13.戊子己丑霹雳火 丑属土,子属水,水居正位而纳音乃火,水中之火非龙神则无,故曰霹雳火,电击金蛇之势,云驰铁骑之奔,变化之象。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1、什么是拗句?在律诗中,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拗了就必须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2、什么是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拗救办法: 【1】本句自救:我们看个例子: 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其中首联“寂寥无所欢”一句,格律为“仄平平仄平”,按照五律格律要求,应该为“平平仄仄平”,而第一字“寂”为仄声字,为了避免孤平,诗人在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字“无”。象这样的例子,在格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如崔涂《除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仄平平仄平)”。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脆,日高花影重(仄平平仄平)”。

同样我们在七律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用了仄声犯孤平,就在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就是本句自救。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等,皆属于此。我就不多举例了。 【2】对句相救:所谓对句救,我们还是以五律为例:一般是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上句的“仄仄平平仄”的平声字,换成了仄声字的情况。这样的情形有三种,下面分别来讨论。 首先,是第三字换为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属于小拗,也叫半拗,可救,也可不救。若要救,则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字,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例1(半拗对句救) 梅尧臣《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属于半拗对句救的例子。此诗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格律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起句第三字“野”字用了仄声字,诗人在对句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高”字。这样的例子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等。) 例2(半拗一字双救)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律诗的拗救

律诗的拗救 *律诗的拗救 律诗比较严谨,格律要求复杂,而如“拗救”、各种对仗、“一、三、五不论”等都是给复杂的律诗一个宽松的条件,利用好了,写诗词将更加得心应手。首先要熟悉句型,律诗基本有四种句型。五言有1、〇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〇平平仄仄4、〇仄仄平平七言有1、〇平〇仄平平仄2、〇仄平平仄仄平3、〇仄〇平平仄仄4、〇平〇仄仄平平所有的律诗的格律都是由这四种句型,根据格律需要交替安排在一起而形成的。共有十六种律绝的格式。拗救其实学起来很简单,没有想象的那麽复杂。首先要记住两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拗救只发生在两种句型中:一、韵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不管那种体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可以“一、三、五”(或一、三)不论,但要有条件,就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否则为拗体诗,不是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仄则第三字用平则成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〇仄

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仄则第五字用平成“〇仄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只是“仄仄平”,全句是: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对句相救):1、对句相救即五言第三或三、四字或七言第五或五、六字用了仄声字。可在对句五言第三或三、四字仄声处用平声字相。五言:〇仄平平仄——第三或三、四字拗成“〇仄仄平仄”或“〇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或三、四字救成“平平平仄平”或“平平平仄平”。七言:〇平〇仄平平仄——第五或五、六字拗成“〇平〇仄仄平仄”或“〇平〇仄仄仄仄”。〇仄平平仄仄平——第五或五、六字救成“〇仄平平平仄平”或“〇仄平平平仄平”。 2、大拗必救: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仄脚(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3、小拗可救可不救: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声字救。但属小拗亦可不救。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五言第三字

五行纳音口决,五行相生相克歌诀

五行纳音口决,五行相生相克歌诀 六十甲子是汉人老百姓最开始较大的创造发明,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而六十甲子中也是有关五行属性的有关解說,那么你知道五行相生相克歌诀是啥吗?当期的五行相生相克陪你去掌握。 六十甲子五行属性纳音顺口溜 海沙箔锋腊钗金(海中金、沙中金、金箔金、剑锋金、白腊金、钗钏金) 涧河溪泉流海面(涧下水、天河水、大溪水、泉原水、长流水、大海水) 霹天炉山佛头火(霹雳火、天上火、炉中火、山脚下火、佛渔火、山上火) 壁旁墙驿沙屋土(内壁土、路旁土、城门土、大驿土、沙中土、屋上土) 桑杨松榴林地类木(桑杉木、垂柳木、松柏木、石榴木、大林木、平地木) 五行属性纳音法 先布大衍49数在地,次将甲已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两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常常在四。依数除之除减不绝,又按五行属性之数除之。余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相生拿取就是纳音也。相生者余一,是水生木,纳音是木也,余二生土,余三取火,余四凉水,余五生金。比如:甲子年乙丑四个字天干地支共得三十四数,大衍49数减掉三十四数得十六,再减掉二五一十数量,余五,五为土,生金,故甲子年乙丑纳音金也。又比如:丙寅丁卯四个字,干共得二十五数,减闲暇二十三数,以三四20再减掉,得三数,三个木也,木生火,故纳音是火也。余仿此。 歌云:六旬甲子年妙幽玄,七七提取地与天,五减零求生五格数理,纳音得此几人传。 常言道,天干主天文现象,十二地支主人家事,纳音主自然地理,学家不得不察

五行相生相克歌诀 夫金妻金笑哈哈,福寿相伴吉祥多;人财昌盛当这般,出言吐语二相和。 夫金妻木守空房,几口相斗各逞能;五行相克难传统,又无子女最欠佳。 夫金妻水投缘,两人合和笑容开;若得成双共某处,五男二女有金钱。 夫金妻火不非常,中途相冲离家乡;两人对门无语言,经常厮骂不健康。 夫金妻土志高强度,夫妻相和长寿命;三男二女无阻滞,奇珍异宝有余粮。 夫木妻金活不成,中途相抛不能当;经常厮骂什么时候了,又无子女守空房。 夫木妻木二相和,两木看一下一木强;倘若夫妇同到老,须防到老被形伤。 夫木妻水长寿命,两人相随似鸳鸯戏水;福寿人财当昌盛,黄金满库广田庄。 夫木妻火合同书否,一生同时嬉水鱼;男人女人相随长传统,孝子贤孙各个良。夫木妻土不一样心,大吵大闹相斗怒火生;外出口角多纠纷案,夫妻整日心神不安。 夫水妻金喜满杯,资财玉帛大自然来;同房头发变白偕和老,壮田牛马满黄金。夫水妻水共情结,两水交点共合行;润滑相流来相随,仅因浅浅的过光辉。 夫水妻火不了双,水火相遇似虎狼;妻水夫润滑杀火,若有福财被形伤。 夫水妻土不长期,夫妇有话各争强;生男孩女孩多般苦,理宜中途opoke波奇饭张。 夫火妻金婚欠佳,五鬼夫妇opoke波奇饭张;男人女人孤独无借助,是多少灾殃没多久长。 夫火妻木好夫妇,快乐荣华一起;男人女人穿金多荣华富贵,五男二女好风景。夫火妻水不非常,结发夫妻没多久长;相冲男人女人件件少,尽管没死也离乡。夫火妻火两相斗,二火交点一火强;每个人皆说低的好,究竟终须不健康。

诗词格律简明教程

诗词格律简明教程 谈诗词格律,就必须先提四个概念:平仄、韵、对仗、五音清浊。 汉语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就是所谓四声。平仄就是四声的简单化归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所谓韵,大致等于拼音中不同声调的韵母。近体诗是以切韵(广韵)音系为标准的。广韵把相同声调的字分为一卷(共有五卷:上平、下平、上、去、入;平声分两卷仅仅是因为平声字太多的缘故,不是后来的阴平阳平)。同一声调内的同韵字归为一个韵目,各以一个代表字加序号命名,比如上平一东、入声一屋等等。近体诗押韵遵守《平水韵》,平水韵是对广韵的简单归并,比如广韵二冬三钟合并为平水韵二冬。近体诗押韵要求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 近体诗还要求对仗,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仗的一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又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中名词还细分为若干类。对仗按其工拙分为四类:同一门类的字对仗(比如颜色对颜色,天文对天文)叫做工对,相邻门类的对仗(比如天文对地理)叫邻对,只满足实对实、虚对虚的,叫宽对,对仗用字不在同一位置的,叫错综对。 注重声律的诗家还有五音清浊的讲究,一般是从声母的发声部位角度考虑的,也就是“喉牙舌齿唇”,正如从韵母的声调角度划分可以把字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同样,从声母的角度,可以把字分为“清音字”和“浊音字”。声母也用一个代表字表示:“影晓匣喻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来日”,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六字母(不过中古音实际声母并不完全是这三十六母,中古 音中“照穿床审禅喻”实际上都分两个声母,而“非敷奉微”是集韵时代才从“帮滂 并明”里分离出来)。其中,“影晓匣喻”是喉音,“见溪群疑”是牙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来”是舌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是齿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 是唇音,这就是所谓的五音。“非敷奉微”属于轻唇音,“帮滂并明”属于重唇音,这就是所谓的“轻重”。声母又分清浊,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包括“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次清包括“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包括“并奉定澄从邪床 禅群匣”,次浊包括“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凡属全清次清声母的都是清音字,凡属全浊、次浊声母的都是浊音字。这就是所谓的“清浊”。“清浊”之分可以涵盖整个汉字体系,完全可以类比声调划分的“平仄”,因此清浊之分才格外受某些诗词评论家喜爱。 许多人只知道平声有阴平阳平之分,其实上声、去声、入声也分阴阳。阴阳分别也是以清浊为准的,清音字为阴,浊音字为阳。比如“幽”字影母,是清音字,因此属于阴平,“明”字明母是次浊音,因此属于阳平。同样,“补”字帮母清音字,因此属于阴上,而“特”字定母浊音字,就属于阳入。 韵书注音用反切,简单的说就是用上字的声母(严格的说是同纽)配合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严格的说是同韵)。比如“东”字,查《广韵》或者《康熙字典》,注明发音为“德红切”。“德”字就是反切上字,取它的声母d(“端”母),同样取“红”字韵母和声调ong(“东”韵一等),于是东字读音就是dong(按照王力的平水韵拟音)。 怎样分辨一个字的平仄清浊呢?其实不论哪种方言,都与广韵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只要掌握自己方言根广韵的对映关系,那么辨别平仄清浊并不困难。当然,最简单

谈谈格律诗的拗救

谈谈格律诗的拗救 谈谈格律诗的拗救,讲稿) 近日,受叶吟兄所邀为“中华诗词学院”(网校)的学生讲一次课。因对学院学生的诗词底子不甚清楚,不知道该讲点什么好。就在前些 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路过赵忠祥老师的博客。看见赵老师写的一首七律《申雪、赵宏博复出夺冠可谓传奇,为国争光感人至深因赋》, 作品如下:冰上蝶飞犹梦中,形如双燕影如鸿。 传情足令世人醉,炫技尽呈王者风。 一世同甘缘可贵,半生共苦乐无穷。 复出不负国人望,夺取金牌立首功。 因为是名人博客,评论的人也比较多。看得出来,有的评论是属于懂诗词的人所为。其中有一个评论,让我印象较深。有人说此诗出律44处之多。从赵忠祥老师的其他诗词作品里一些句子如“李琰荣光惊六合”、“ 四十春秋从艺忙,豪情仍炽识开张”等来看,赵老师必然用的是古声韵。那么,以上七律有没有格律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不是44处,而是只有一个“出”字是出律的。44处出律的说法,显然不负责的说法。也因此,我决定给学院的学生谈谈有关诗词格律拗救的问题。 谈格律诗的拗救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个概念:第一,什么是 格律诗,第二,什么是格律诗的拗救, 那什么是格律诗呢,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它是唐代以来形成的一种诗体,以有一定的格律要求而区别于古体诗(古风)。我们所说的格律诗,是一个大的“分类”,其中包含了词和曲等。那么何又为格律呢,说通俗点,格就格式,律就是规

律。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律写成的诗。这个格式和规律,其中包含了压韵、粘对、对仗、 拗救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就是格律诗拗救的问题。 那么什么又是拗救呢,为什么要拗,又为什么要救呢,拗,就是不 顺。救,就是补救。拗救,就是不顺了的补救。有拗才救,无拗不救。 无拗也谈不上救。这就象我们一个没有生病的人,是不需要吃药的。用这个比喻来说,拗就是生病了,救就是吃药打针。当然,这里所说 的拗救,前提都是以格律诗来说的。古体诗(古风)不要求平仄,只 要求压韵,因此就不存在拗救的问题。 格律诗(近体诗)的格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仄的问题。说到格律诗,我们有不少人可能会这样说:不就是“平平仄仄”的诗吗,不错,就是平平仄仄的诗。那么格律诗的平平仄仄,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归纳起来,无外乎十二个字“相重相间,要粘要对,有 拗有救”。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有拗有救”的问题。 在讨论之前,我们还须弄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第二个是“孤平”的问题。因为我们说的所谓的“救”,大多数都是站在孤平的角度来说的。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救, 也主要是孤平的救。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我们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诗句在“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可以不论平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字,要论平仄。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在此就不讨论了,大家在创作中,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会用就行了。不过,有一点是我们在创作和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不能出现诸如三平尾、孤平等诗词硬伤。有人提出此论只适合七言诗句,不适合五言,五言诗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虽然观点是正确的。不过我觉得

律诗一三五不论

律诗的“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以及拗救 1、什么是拗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拗句外)。特拗句下面会讲解。 2,什么叫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定要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如何拗救后面会讲解。 3,什么叫做特拗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种写法已经千年有余,最先是江西派的诗人创立的,以后诗界就认可了。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七言举例: 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 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句,但我要重申:如果你写成了特拗句式,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得再任意了。(七言的第一字可以任意)。 4,什么叫做尾三平?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又如: 春光绣画秦川明。(杜牧)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近体诗忌三平尾。 5,什么叫尾三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