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术语大全

合集下载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展开全文103f诗词格律知识大全目录(一)概述…………………………………(二)平仄…………………………………(01)关于近体诗(02)平仄的基本格式(03)“对”和“粘”的规则(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05)五言律诗(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07)格式以外的规则第一、“一三五不论”第二、“孤平拗救”第三、“三四字互救”第四、“对句相救”(08)简便的公式(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10)小律和排律(三)对仗………………………………(01)律诗的结构(02)对仗的基本含义(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04)工对的追求(05)宽对的必要(06)“合掌”之忌(四)诗韵…………………………………(01)关于押韵(02)诗韵和新韵(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04)关于平水韵(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06)关于邻韵(07)关于诗韵改革(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02)词的平仄(03)词的句子长短(04)词的对仗(05)词的押韵(06)词韵(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一)概述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

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

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

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

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

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

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

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

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形式展示出诗人的情思和才华。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时,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总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格律和韵脚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格律知识点总结1.五言绝句格律五言绝句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平。

五言绝句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2.七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仄。

七言绝句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恢弘雄壮之感。

3.五言律诗格律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中较为庄重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总共四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常用于叙事和抒发感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4.七言律诗格律七言律诗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总共五十六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庄严雄壮之感。

二、韵脚知识点总结1.平声韵平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平稳的韵脚,如“日”、“时”、“开”等。

它的特点是读音平缓,没有明显的声调起伏。

2.仄声韵仄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起伏的韵脚,如“山”、“寒”、“墓”等。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诗词创作中形成的一套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声韵、对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知识: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音调方面的规则。

平声指的是平缓、悠长的声调,而仄声则是
指有升降、有节奏的声调。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加和谐、有节奏感。

2.声韵:声韵是指诗词中的音韵和韵律。

在古代,诗词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声韵规则,如
《广韵》、《平水韵》等。

现代的诗词也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或者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来定韵。

3.对仗: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对仗要
求两句话或两个词组的结构、意义、语法等方面相对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典型的对仗句。

4.节奏: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语速。

在诗词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用来
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这些词语或短语需要适当地停顿或加速,以突出诗词的节奏感。

词牌格律大全

词牌格律大全

词牌格律⼤全1、⼗六字令⼜名《苍梧谣》、《归字谣》。

⼗六字,三平韵。

【定格】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2、南歌⼦⼜名《南柯⼦》、《风蝶令》。

唐教坊曲,《⾦奁集》⼊“仙吕宫”,廿六字,三平韵。

例⽤对句起。

宋⼈多⽤同⼀格式重填⼀⽚,谓之“双调”。

【定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3、渔歌⼦⼜名《渔⽗》。

唐教坊曲,⼊“黄钟宫”。

廿七字,四平韵。

近似七⾔绝句,只是中间第三句七⾔改为三⾔两句,例⽤对偶,并增加⼀韵。

【定格】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另有仄韵双调渔歌⼦,每⽚廿五字,⾸句也为三⾔两句,以对偶为宜,末句减少⼀字。

【定格】『仄平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中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

4、忆江南⼜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奁集》⼊“南吕宫”。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为亡妓谢秋娘所撰。

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廿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句亦有添⼀衬字者。

宋⼈多⽤双调。

【定格】平中仄,中仄ˇ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5、潇湘神唐代潇湘间祭祀湘妃神曲,刘禹锡为填两词,见《刘梦得⽂集》卷⼋。

廿七字,三平韵,叠⼀韵。

【定格】〖平仄平(韵),平仄平(韵)〗。

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6、捣练⼦⼜名《深院⽉》。

例作征妇怀念征⼈之词。

《太和正⾳谱》⼊“双调”。

⼆⼗七字,三平韵。

【定格】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7、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居易并作七⾔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长短句双调⼩令,⼜名《卖花声》。

五⼗四字,前后⽚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

格律术语简释】

格律术语简释】

格律术语简释】【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

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

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押韵】亦称“压韵”。

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

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

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

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通韵】诗韵术语。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

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

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

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换韵】亦称“转韵”。

诗韵术语。

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险韵】诗韵术语。

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

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

唐朝愈喜用险韵。

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三平调】诗律术语。

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

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孤平】诗律术语。

律语大忌。

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

唐人律诗最忌“孤平”。

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词章格律大全

词章格律大全

词章格律大全
格律是指国内外文学作品中用于约束诗歌、韵文和歌词的一套规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格律形式和概念。

韵律格律
1. 押韵:指诗句中的音节在尾韵处的相同或相似。

2. 韵脚:指韵律格律中的一个韵的构成单位,通常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

诗体格律
1. 绝句: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五个音节,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押韵。

2. 律诗:由八个句子组成,每句七个音节,一、二、四、五句押韵,三、七句押韵,六、八句押韵。

3. 王维体:由八个句子组成,每句五个音节,一、四、五、六句押韵,二、三、七、八句押韵。

4. 七言绝句: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七个音节,第一句与第三
句押韵,第二句与第四句押韵。

歌词格律
1. 词牌名:指词章的命名,比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

2. 词牌字数:指每行歌词的字数,常见的有七字仄、八字平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词章格律形式和概念,当然在实践中还有更
多的变化和创新。

格律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具
艺术感和韵律感。

诗词格律术语集锦

诗词格律术语集锦

诗词格律术语集锦【诗】- 一种文学体裁。

上古即有之,后世渐有演变。

一般具有短句、押韵等特点。

【词】- 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于南朝,兴于隋唐,盛于两宋。

词最初专为演唱而作,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

词有特定字、句和音、韵的要求(即格律),每种格律对应一个词牌,有相应的词牌名。

【音】- 指声调高低而言。

古汉语音调可分“平”、“上”、“去”、“入”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韵】- 指发声时的尾音,大致等于现代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在用韵的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同或相类尾音的一组字参差交替出现,能使得朗读作品时具有连贯和谐的美感。

用韵是诗词的主要特点之一。

【平仄】- 声律专名。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四声】- 即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包括阴平(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一声)和阳平(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二声);上声高呼猛烈强,上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三声,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四声,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未保留,但很多地方方言依然保留了入声的发音。

【押韵】- 亦称“合辙”、“压韵”。

作诗词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

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格律】- 对诗词字、句、音、韵的格式化描述。

【词牌】- 即词的体例,包括词牌名和该词牌的格律。

【词谱】- 收集整理词牌的书籍。

例如白香词谱、钦定词谱等。

【韵书】- 将文字依照音韵归类整理,划分平仄和韵部,以便作诗填词参考的书籍。

如《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等。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词格律大全

词格律大全

词格律大全《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例句: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夜啼》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例句: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例句: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生查子》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句: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点绛唇》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

古诗格律大全

古诗格律大全

.格律大全五律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仄起(首句押韵)-----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平起(首句押韵)-----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五绝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仄起(首句押韵)-----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平起(首句押韵)-----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王涯《闺人赠远》)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七律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七律仄起(首句押韵)-----规则-----⊙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例子--(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一、律诗的格律。

1. 五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赏析:这就像是一套密码规则呢。

你看“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就像先迈左脚(仄声起),而且第一个节奏是先低(仄)后高(平)。

比如说“国破山河在”,“国破”是仄仄,“山河”是平平,“在”是仄。

然后下一句“平平仄仄平”就得跟上,像接话一样,平仄要相对。

就像两个人对话,一个低沉(仄起句),另一个就得轻快(平起对句)。

像“城春草木深”,“城春”平平,“草木”仄仄,“深”平,这样读起来就很有节奏感。

- 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这个格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有点区别。

首句入韵的话,第一个字的平仄要求就更严格一点。

比如“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就可能犯“孤平”(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救拗的办法,就像给犯了小错的句子打个补丁)。

像“花明绮陌春”这样的句子就符合这个格式,“花明”平平,“绮陌”仄仄,“春”平,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有韵律地跳舞。

2. 七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就像给五言律诗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套。

“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就像一个隆重的开场,第一个节奏还是仄起,然后后面的平仄交替就像精心编排的舞步。

比如“世味年来薄似纱”,“世味”仄仄,“年来”平平,“薄似”仄仄,“纱”平。

下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和它相对,像“谁令骑马客京华”,这样平仄相对,读起来音韵和谐,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

-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的韵律术语

格律诗的韵律术语

格律诗的韵律术语格律诗的韵律术语韵律术语在声律、对律、章律等几大律中算是最多的。

上面介绍了一些,接着再集中介绍韵律术语,学习术语还可以了解很多韵律规则。

1、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2、韵部。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3、押韵。

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

大家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

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合起来读han(汉)。

而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 pan>-an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押韵的作用。

格律诗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4、叶韵。

一作'谐韵'、'协韵'。

诗韵术语。

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还表示这里是押韵的地方(韵脚),叶音同协,表示与上面协调的意思。

5、邻韵。

古代的韵分得比现代的严格,譬如'eng'和'ing'就分为两类,不过在现代的诗韵学说里,因为发音比较接近,已经归纳成一个韵部。

当然,现代韵部中,还是有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譬如'姑部'和'衣居部',因此,这种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称之为邻韵。

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

东、冬;支、微、齐;鱼、虞: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庚、青、蒸;覃、盐、咸。

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

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对邻韵的运用已经扩宽。

有人甚至把普通话押韵的字都当作邻韵来用,一般也认可了。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与格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韵律古代诗词的韵律是指其语言的音节组织形式。

在古代诗词中,韵律起着押韵和节奏美感的作用,使作品更加婉转动人。

主要的韵律形式包括平水韵、双音韵和押韵。

1. 平水韵:平水韵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韵律形式。

它以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为基础,每个韵母分为三声平、仄、入。

平声的韵母一般以a、o、e结尾,如“芝麻”;仄声的韵母一般以i、u、ü、n结尾,如“疾速”;入声的韵母一般以p、t、k结尾,如“泥土”。

2. 双音韵:双音韵是两个音节为一单位押韵,常见于古体诗中。

常见的双音韵有平声韵、仄声韵和法韵。

平声韵以两个平声韵母组合,如“夜月”;仄声韵以两个仄声韵母组合,如“古今”;法韵以一个平声和一个仄声韵母组合,如“明白”。

3.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相邻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如“花”、“车”、“唱”、“盖”等。

押韵可以增加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加优美动听。

二、格律格律是古代诗词中一种对字音节律的规范。

在古代诗词创作中,格律起到了统一诗词创作的作用,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主要的格律包括平调、平仄、对仗和押韵。

1. 平调:平调是指诗词中每个字的声调保持平稳不变,没有变调的现象。

平调常见于平水韵的诗词中,如“松”、“辭”、“倚”等。

平调使作品朗朗上口,和谐美妙。

2. 平仄:平仄是指古代诗词中字的声调高低变化。

平仄有平声和仄声之分,平声指声调平稳,如“山”、“泉”;仄声指声调上升或下降,如“诗”、“韵”。

平仄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对仗:对仗是古代诗词中字与字之间在平仄、声母、韵母等方面呼应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仗常见的形式有平仄对仗、声母对仗和韵母对仗。

平仄对仗指诗词中的平声与仄声相对应,如“日”和“玉”;声母对仗指诗词中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如“心”和“情”;韵母对仗指诗词中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如“花”和“车”。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经典)1. 韵律- 平仄:指古代文学作品中音节的声调昇降情况。

平仄:指古代文学作品中音节的声调昇降情况。

- 平韵:声调平的字。

平韵:声调平的字。

- 仄韵:声调降的字。

仄韵:声调降的字。

- 押韵:指一句诗中的末尾音节的读音相同。

押韵:指一句诗中的末尾音节的读音相同。

- 韵脚:同一韵脚韵母相同的字或音节。

韵脚:同一韵脚韵母相同的字或音节。

2. 平仄格律- 平水韵:古代韵书中的一种用于韵律分析的方法。

平水韵:古代韵书中的一种用于韵律分析的方法。

- 平水韵五韵平章:以平水韵为基础的分韵法。

平水韵五韵平章:以平水韵为基础的分韵法。

- 平水韵四声平平仄仄:指平水韵五韵平章中的一种格律。

平水韵四声平平仄仄:指平水韵五韵平章中的一种格律。

3. 曲体诗- 乐府古题:指古代乐府诗歌流派中一种常见的诗题形式。

乐府古题:指古代乐府诗歌流派中一种常见的诗题形式。

- 律诗:以五言或七言诗为主的韵文诗。

律诗:以五言或七言诗为主的韵文诗。

- 绝句:四行诗,亦称“四行古诗”。

绝句:四行诗,亦称“四行古诗”。

4. 体制- 宫体: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包括《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和《古体诗鉴》中的古体诗。

宫体: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诗体,包括《乐府诗集》中的乐府诗和《古体诗鉴》中的古体诗。

- 朝代体制:指不同朝代对古典诗歌的体制和风格要求的差异。

朝代体制:指不同朝代对古典诗歌的体制和风格要求的差异。

5. 修辞手法- 比喻: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递增或递减来增强表现力。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递增或递减来增强表现力。

- 排比:通过并列或连辙的语句安排来达到修辞目的。

排比:通过并列或连辙的语句安排来达到修辞目的。

- 对仗:指诗句中韵脚的对应关系。

对仗:指诗句中韵脚的对应关系。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五绝、五律、六绝、六律、七绝、七律平、仄韵格律整理

五绝、五律、六绝、六律、七绝、七律平、仄韵格律整理

五绝、五律、六绝、六律、七绝、七律平、仄韵格律整理【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

四句二韵或三韵。

(一)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六)首句平起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七)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八)首句仄起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一)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五)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对仗)。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六)首句平起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诗词格律实用简表

诗词格律实用简表

诗词格律实用简表诗词格律实用简表(平韵诗十六式,仄韵诗十二式表)五绝1、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1、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五言绝句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较常见。

有括号者为可平可仄,下同。

七绝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九讲-有关格律诗的一些名词解

第九讲-有关格律诗的一些名词解
例如:温庭筠《送李亿东归》;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弱柳,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坝上金樽未饮,燕歌已有余声。
送万臣(唐,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谁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二)【六绝】要求每句六字,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
清谈助韵新,梦挽时光杖。
五律:以“春在先生杖履中”句分韵赋诗,得履字--------东方麓台
迎风樽酒香,践席数知己。
笑语画栏前,酡颜明月里。
诗词拟八叉,雨雪著双履。
拈韵独枯肠,初成颇自喜。
乙未寒食榆次雅聚席间拆苏东坡句
“春在先生杖履中”拈“履”字而作-----毛牛
山名此后闻,足下春秋履。
割股奉文君,蠲腥焚白纸。
九、【古绝】有的绝句押仄声韵;有的绝句不符平仄相间、相对或相粘规则;有的绝句中有律句,非律句,人们称它们为闻啼鸟。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例如: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步韵应尽可能与原诗有变化。如要尽可能采用新鲜的词语,而避免使用原诗中已使用过的词汇、句式,在多次步韵(称“叠韵”)酬唱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4)对方的诗作是仄起式,和诗可以考虑用平起式;反之亦然,以示变化。
四、【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习惯上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远近高低各不同。(东韵)
不识庐山真面目,

唐宋词格律

唐宋词格律

唐宋词格律暗香(仄韵格)八六子(平韵格)八声甘州(平韵格)百宜娇(即《眉妩》;仄韵格)百字令(即《念奴娇》;仄韵格、平韵格)拜星月慢(仄韵格)宝鼎现(仄韵格)碧桃春(即《阮郎归》;平韵格)卜算子(仄韵格)卜算子慢(仄韵格)步虚词(即《西江月》;平仄韵通叶格)采桑子(平韵格)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平韵格)钗头凤(仄韵格)长亭怨慢(仄韵格)长相思(平韵格)朝中措(平韵格)丑奴儿令(即《采桑子》;平韵格)翠楼吟(仄韵格)大江东去(即《念奴娇》;仄韵格、平韵格)淡黄柳(仄韵格)捣练子(平韵格)捣练子令(即《捣练子》;平韵格)点绛唇(仄韵格)貂裘换酒(即《贺新郎》;仄韵格)钓船笛(即《好事近》;仄韵格)调笑令(平仄韵转换格、仄韵格)调笑转踏(即《调笑令》;平仄韵转换格、仄韵格)调啸词(即《调笑令》;平仄韵转换格、仄韵格)蝶恋花(仄韵格)定风波(平仄韵错叶格、仄韵格)定风波令(即《定风波》;平仄韵错叶格、仄韵格)定西番(平仄韵错叶格)洞仙歌(仄韵格)荳叶黄(即《忆王孙》;平韵格)渡江云(平仄韵通叶格)多丽(平韵格、仄韵格)二郎神(仄韵格)法曲献仙音(仄韵格)蕃女怨(平仄韵转换格)粉蝶儿(仄韵格)风蝶令(即《南歌子》;平韵格)风入松(平韵格)凤凰台上忆吹箫(平韵格)凤栖梧(即《蝶恋花》;仄韵格)高阳台(平韵格)更漏子(平仄韵转换格)宫中调笑(即《调笑令》;平仄韵转换格、仄韵格)孤雁儿(即《御街行》;仄韵格)古调笑(即《调笑令》;平仄韵转换格、仄韵格)归国谣(即《归自谣》;仄韵格)归字谣(即《十六字令》;平韵格)归自谣(仄韵格)桂枝香(仄韵格)汉宫春(平韵格)好事近(仄韵格)喝火令(平韵格)河传(平仄韵转换格)河渎神(平仄韵转换格)荷叶杯(平仄韵错叶格)贺新郎(仄韵格)鹤冲天(即《喜迁莺》;平仄韵转换格)红情(即《暗香》;仄韵格)壶中天(即《念奴娇》;仄韵格、平韵格)画堂春(平韵格)浣溪沙(平韵格)黄莺儿(仄韵格)减字木兰花(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剑器近(仄韵格)江城子(平韵格)江南春(平韵格)江南好(即《忆江南》;平韵格)江神子(即《江城子》;平韵格)江月令(即《西江月》;平仄韵通叶格)绛都春(仄韵格)解佩令(仄韵格)金缕曲(即《贺新郎》;仄韵格)金人捧露盘(平韵格)锦缠道(仄韵格)锦缠头(即《锦缠道》;仄韵格)锦堂春慢(平韵格)酒泉子(平仄韵错叶格)酷相思(仄韵格)兰陵王(仄韵格)阑干万里心(即《忆王孙》;平韵格)浪淘沙(平韵格、仄韵格)浪淘沙慢(平韵格、仄韵格)酹江月(即《念奴娇》;仄韵格、平韵格)离亭宴(即《离亭燕》;仄韵格)离亭燕(仄韵格)临江仙(平韵格)柳梢青(平韵格、仄韵格)六丑(仄韵格)六州歌头(平韵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龙吟曲(即《水龙吟》;仄韵格)陇头月(即《柳梢青》;平韵格、仄韵格)绿头鸭(即《多丽》;平韵格、仄韵格)绿意(即《疏影》;仄韵格)罗敷媚(即《采桑子》;平韵格)罗敷艳歌(即《采桑子》;平韵格)买陂塘(即《摸鱼儿》;仄韵格)迈陂塘(即《摸鱼儿》;仄韵格)卖花声(即《浪淘沙》;平韵格、仄韵格)满江红(仄韵格、平韵格)满庭芳(平韵格)眉妩(仄韵格)梦江南(即《忆江南》;平韵格)摸鱼儿(仄韵格)摸鱼子(即《摸鱼儿》;仄韵格)蓦山溪(仄韵格)木兰花(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木兰花令(即《木兰花》;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木兰花慢(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南歌子(平韵格)南柯子(即《南歌子》;平韵格)南楼令(即《唐多令》;平韵格)南乡子(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霓裳中序第一(仄韵格)念奴娇(仄韵格、平韵格)破阵子(平韵格)菩萨蛮(平仄韵转换格)戚氏(平仄韵通叶格)齐天乐(仄韵格)千秋岁(仄韵格)千秋岁引(仄韵格)秦楼月(即《忆秦娥》;仄韵格、平韵格)沁园春(平韵格)青衫湿(即《人月圆》;平韵格)青玉案(仄韵格)清平乐(平仄韵转换格)庆春泽(即《高阳台》;平韵格)秋波媚(即《眼儿媚》;平韵格)秋夜月(即《相见欢》;平仄韵错叶格)曲玉管(平仄韵通叶格)鹊桥仙(仄韵格)鹊踏枝(即《蝶恋花》;仄韵格)绕佛阁(仄韵格)人月圆(平韵格)如此江山(即《齐天乐》;仄韵格)如梦令(仄韵格)乳燕飞(即《贺新郎》;仄韵格)阮郎归(平韵格)瑞鹤仙(仄韵格)三犯渡江云(即《渡江云》;平仄韵通叶格)三字令(平韵格)山花子(即《浣溪沙》;平韵格)伤春怨(仄韵格)上西楼(即《相见欢》;平仄韵错叶格)上西平(即《金人捧露盘》;平韵格)上行杯(平仄韵错叶格)上阳春(即《蓦山溪》;仄韵格)少年游(平韵格)哨遍(平仄韵通叶格)深院月(即《捣练子》;平韵格)生查子(仄韵格)声声慢(仄韵格)十二时(即《忆少年》;仄韵格)十六字令(平韵格)十拍子(即《破阵子》;平韵格)石州慢(仄韵格)石州引(即《石州慢》;仄韵格)寿楼春(平韵格)寿星明(即《沁园春》;平韵格)疏帘淡月(即《桂枝香》;仄韵格)疏影(仄韵格)双红豆(即《长相思》;平韵格)双蕖怨(即《摸鱼儿》;仄韵格)双双燕(仄韵格)霜天晓角(仄韵格、平韵格)水调歌头(平韵格)水龙吟(仄韵格)思佳客(即《鹧鸪天》;平韵格)苏幕遮(仄韵格)诉衷情(平韵格、平仄韵错叶格)锁阳台(即《满庭芳》;平韵格)踏莎行(仄韵格)台城路(即《齐天乐》;仄韵格)太常引(平韵格)摊破浣溪沙(平韵格)唐多令(平韵格)糖多令(即《唐多令》;平韵格)天仙子(仄韵格)天香(仄韵格)铜人捧露盘引(即《金人捧露盘》;平韵格)偷声木兰花(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万年枝(即《喜迁莺》;平仄韵转换格)望海潮(平韵格)望江东(仄韵格)望江南(即《忆江南》;平韵格)望远行(仄韵格)乌夜啼(即《相见欢》;平仄韵错叶格)巫山一段云(平韵格)五福降中天(即《齐天乐》;仄韵格)西河(仄韵格)西江月(平仄韵通叶格)西平曲(即《金人捧露盘》;平韵格)西吴曲(仄韵格)惜红衣(仄韵格)喜迁莺(平仄韵转换格)喜迁莺令(即《喜迁莺》;平仄韵转换格)相见欢(平仄韵错叶格)湘月(即《念奴娇》;仄韵格、平韵格)潇湘神(平韵格)小楼连苑(即《水龙吟》;仄韵格)小重山(平韵格)小重山令(即《小重山》;平韵格)行香子(平韵格)雪梅香(平韵格)鸭头绿(即《多丽》;平韵格、仄韵格)眼儿媚(平韵格)宴清都(仄韵格)宴山亭(仄韵格)宴桃源(即《如梦令》;仄韵格)宴西园(即《昭君怨》;平仄韵转换格)燕归梁(即《喜迁莺》;平仄韵转换格)燕山亭(即《宴山亭》;仄韵格)扬州慢(平韵格)夜半乐(仄韵格)夜飞鹊(平韵格)夜游宫(仄韵格)谒金门(仄韵格)一痕沙(即《昭君怨》;平仄韵转换格)一剪梅(平韵格)忆故人(即《烛影摇红》;仄韵格)忆江南(平韵格)忆旧游(平韵格)忆萝月(即《清平乐》;平仄韵转换格)忆秦娥(仄韵格、平韵格)忆少年(仄韵格)忆王孙(平韵格)忆仙姿(即《如梦令》;仄韵格)忆馀杭(平仄韵转换格)莺啼序(仄韵格)永遇乐(仄韵格)渔歌子(平韵格)渔家傲(仄韵格)虞美人(平仄韵转换格)雨霖铃(仄韵格)玉蝴蝶(平韵格)玉楼春(即《木兰花》;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平韵格)御街行(仄韵格)月当窗(即《霜天晓角》;仄韵格、平韵格)月底修箫谱(即《祝英台近》;仄韵格)昭君怨(平仄韵转换格)折红英(即《钗头凤》;仄韵格)鹧鸪天(平韵格)重叠金(即《菩萨蛮》;平仄韵转换格)烛影摇红(仄韵格)祝英台近(仄韵格)祝英台令(即《祝英台近》;仄韵格)转调踏莎行(仄韵格)转应曲(即《调笑令》;平仄韵转换格、仄韵格)庄椿岁(即《水龙吟》;仄韵格)子夜歌(即《菩萨蛮》;平仄韵转换格)最高楼(平仄韵错叶格)醉东风(即《清平乐》;平仄韵转换格)醉花间(仄韵格)醉花阴(仄韵格)醉蓬莱(仄韵格)醉太平(平韵格)醉桃源(即《阮郎归》;平韵格)醉翁操(平仄韵通叶格)。

诗词格律表

诗词格律表

韵律表【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格律术语大全许多人都喜欢诗词,但是诗词从古自今发展而来,形成了许多有关诗词的术语,有些诗词术语可以根据字面来理解,但是有些关于诗词的词语并不容易理解,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有关诗词的专业术语解释:诗-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上古即有之,后世渐有演变。

一般具有短句、押韵等特点。

词- 又称诗余、琴趣、曲子、曲子词、长短句、近体乐府等,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

词最初专为演唱而作,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

词有特定字、句和音、韵的要求(即格律),每种格律对应一个词牌,有相应的词牌名。

音- 指声调高低而言,一般低者为“平”,高者为“仄”,平仄又可分“平”、“上”、“去”、“入”四声。

韵- 又称辙,指发声时的尾音,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在用韵的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同或相类尾音的一组字参差交替出现,能使得朗读作品时具有连贯和谐的美感。

用韵是诗词的主要特点之一。

平仄- 声律专名。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四声- 即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包括阴平(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一声)和阳平(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二声);上声高呼猛烈强,上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三声,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对应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四声,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未保留,但很多地方方言依然保留了入声的发音。

押韵- 亦称“合辙”、“压韵”。

作诗词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

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格律- 对诗词字、句、音、韵的格式化描述。

词牌- 即词的体例,包括词牌名和该词牌的格律。

词谱- 收集整理词牌的书籍。

例如白香词谱、钦定词谱等。

韵书- 将文字依照音韵归类整理,划分平仄和韵部,以便作诗填词参考的书籍。

如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等。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更多古诗词内容请关注“”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

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 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

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 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排律- 诗体名。

律诗的一种。

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

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

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 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五绝- 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五律- 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绝- 七言绝句的省称。

指七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七律- 七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见近体诗格律。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

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

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

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 诗体名。

也称“赋得体”。

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

清代限制尤严。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

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通用。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

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近体诗押韵-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

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 古体诗押韵较宽。

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叶韵- 一作“谐韵”、“协韵”。

诗韵术语。

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在填词时,叶韵也指压其同声的仄韵。

通韵- 格律术语。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

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

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

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换韵- 亦称“转韵”。

格律术语。

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填词需换韵的情况较多见。

险韵- 诗韵术语。

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

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

唐朝愈喜用险韵。

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唱和- 亦作“唱酬”、“酬唱”。

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

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

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

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

”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亦称“进退韵”。

诗韵术语。

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

诗韵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