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
死亡赔偿金亲属的分配比例
死亡赔偿金亲属的分配比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死亡赔偿金是在发生事故或意外导致人员死亡时由责任方支付给受害者家属的一笔赔偿费用。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是由相关法律规定的,以保障受害者家属的合法权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是根据受害者家属的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在分配赔偿金时会优先考虑,而旁系亲属(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女)则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分配。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为配偶占比最高。
中国的《侵权责任法》规定,在赔偿配偶和子女的赔偿金中,配偶应占一半,子女平均分剩下的一半。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也有类似规定,都是基于维护家庭利益和配偶权益的考虑。
除了亲属关系外,赔偿金的分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受害者的年龄、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赔偿金的分配比例,以保证受害者家属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受害者家属的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在分配赔偿金时,应当充分考虑家庭利益和亲属权益,确保受害者家属得到合理的赔偿。
也应当注重公平和公正,通过法律规定来保障受害者家属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有更清晰的了解,为相关法律规定和权益保护提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死亡赔偿金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犯罪行为中导致人死亡时,赔偿给受害人家属或指定受益人的款项。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来保障受害者家属的权益,并确定了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
在中国,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比例一般遵循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裁定。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对因他人过错致死的受害人,应当支付损害赔偿金。
受害人的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都有权要求受害人的赔偿金。
死亡工伤赔偿款多少
死亡工伤赔偿款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死亡工伤赔偿款的数额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1. 经济补偿费:根据被害人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一般为工资总和的100%至200%。
2. 丧葬费:根据被害人的殡葬费用进行赔偿,包括丧葬仪式费用、灵堂费用、火化或安葬费用等。
3. 抚恤金:根据被害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死亡工伤的程度,由企事业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提供一定时间内的抚恤金。
4. 生活费:如果被害人的重要劳动者身份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提供一定时期内的生活费。
5. 子女教育费:根据被害人在世时的抚养、教育水平,由用人单位根据被害人家庭经济状况提供一定程度的教育费用。
6. 其他损失:根据被害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如失去助、搭档所致的经济损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赔偿项,具体赔偿款的数额还会受到地区、行业、用人单位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建议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咨询劳动保险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获取详细的赔偿标准和程序。
死亡理赔金额标准
死亡理赔金额标准
1、死亡赔偿金的标准是:
(1)如果受害人的家属向法院起诉的,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2)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3)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死亡赔偿金是结合受害人的身份来确定,赔偿标准订了二等:
第一等,城市居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赔偿;
第二等,农村居民,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普遍的以户籍为准,城镇户籍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在同一个事件中受害,用不同的标准来赔偿,应该说有问题,但这是规定。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确定的死亡赔偿采取的是“继承丧失说”理论,确认死亡赔偿金是对未来收入的减少的补偿,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安家、定居的情况及其普遍,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员的收入、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的人并无什么不同,因此以死者经常居住地作为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条件更公平、更切合实际,也更符合立法原意。
人意外死亡赔偿标准金额
人意外死亡赔偿标准金额
意外死亡赔50至70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常见的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1. 丧葬费:用于支付处理死者丧葬事宜的费用,如遗体运送、火化、墓地购买等。
2. 死亡赔偿金:用于补偿受害者家属因亲人死亡导致的收入损失、生活费用增加等。
计算公式通常为:死亡赔偿金=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少1年,70周岁以上按5年计算)。
3. 被抚养人生活费:用于补偿受害者家属因亲人死亡导致的被抚养人生活费损失。
计算公式通常为:被抚养人生活费=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被抚养年限。
4. 精神损害抚慰金:用于补偿受害者家属因亲人死亡导致的精神损害。
具体金额由法院根据案情酌情判定。
5. 其他费用:如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等。
请注意,以上赔偿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赔偿金额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在处理意外死亡赔偿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丧葬费和抚恤金标准
丧葬费和抚恤金标准
丧葬费和抚恤金是指在家庭成员去世后,由政府或者相关单位提供的一定金额
的经济补助,以帮助家庭渡过丧亲之痛,缓解经济压力。
在我国,丧葬费和抚恤金的标准是由国家规定的,各地区也有相应的执行标准,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丧葬费和抚恤金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首先,丧葬费是指在家庭成员去世后,由政府提供的经济补助,用于支付丧葬
所需的费用。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丧葬费的标准是根据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水平确定的。
一般来说,丧葬费的标准在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规定的,以保障家庭在丧亲之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帮助。
同时,丧葬费的发放也需要家庭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确保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
其次,抚恤金是指在家庭成员去世后,由政府提供的经济补助,用于帮助家庭
度过丧亲之痛。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抚恤金的标准是根据家庭成员去世前的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确定的。
一般来说,抚恤金的标准在每个地区也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规定的,以保障家庭在丧亲之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帮助。
同时,抚恤金的发放也需要家庭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确保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
总的来说,丧葬费和抚恤金是为了帮助家庭在丧亲之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帮助,缓解经济压力,让家庭能够更好地渡过丧亲之痛。
政府对于丧葬费和抚恤金的标准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各地区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物价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障家庭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助。
希望家庭在面对丧亲之痛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度过难关,重建生活。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及有关赔偿规定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及有关赔偿规定在犯罪案件中,死亡赔偿金是向受害者的家属赔偿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赔偿规定如下:一、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被害人死亡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如丧葬费用、丧失赡养费、丧失劳动力等;2.特殊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精神损失、痛苦损失等作适当补偿;3.经济能力:依据受害人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确定具体数额。
二、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规定:1.死亡赔偿金的受害人:一般情况下,死亡赔偿金由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近亲属获得。
当然,对于无法确定合法继承人的情况,赔偿金可以由社会组织代为接收,用于公益事业。
2.赔偿标准: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主要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于造成一人死亡的侵权行为,死亡赔偿金的最高限额为二十五万元。
但对于特殊情况,赔偿金的数额可以适当提高。
3.赔偿程序:受害人家属在死亡赔偿金的获得上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
一般情况下,在涉及协商和调解时,家属应向相关机关提供死亡证明、家庭关系证明、相关财务证明等材料。
而在提起民事诉讼时,家属应当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依法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诉讼。
三、实际应用案例:在实际应用中,死亡赔偿金的具体数额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一名工人死亡,他的配偶和孩子将成为赔偿金的受益人。
根据工人的收入状况、家庭负担等因素,法院最终判决赔偿二十万元作为死亡赔偿金。
综上所述,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考虑直接经济损失、特殊情况和经济能力等因素。
而赔偿的规定主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赔偿金的最高限额为二十五万元。
家属在获得死亡赔偿金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具体数额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
人意外死亡赔偿标准金额
人意外死亡赔偿标准金额摘要:一、意外死亡赔偿标准概述二、我国意外死亡赔偿标准的具体规定三、赔偿标准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四、提高意外死亡赔偿标准的建议五、总结正文:意外死亡赔偿是指在事故中不幸遇难的受害者的近亲属依法获得的赔偿。
这种赔偿旨在弥补受害者家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包括丧葬费、抚养费、赡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等。
以下是对意外死亡赔偿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意外死亡赔偿标准概述在我国,意外死亡赔偿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赔偿金额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收入、家庭责任、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等因素。
二、我国意外死亡赔偿标准的具体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意外死亡赔偿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丧葬费: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
2.抚养费:根据死者生前实际抚养的人数,按照死者生前月收入的30%计算,直至抚养人数年满18周岁。
3.赡养费:按照死者生前月收入的30%计算,直至赡养人年满60周岁。
4.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死者近亲属的要求,由法院判决赔偿金额。
三、赔偿标准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差异,我国各地的意外死亡赔偿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赔偿标准较高,欠发达地区较低。
此外,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赔偿金额时,行业差异也需要考虑。
四、提高意外死亡赔偿标准的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意外死亡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为受害者家庭提供法律依据。
2.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赔偿义务人依法履行赔偿责任。
3.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对于贫困家庭的意外死亡受害者,政府可适当提高救助金额,减轻其家庭负担。
4.建立多元化的赔偿机制:通过保险、社会捐助等方式,拓宽赔偿渠道,为受害者家庭提供更多保障。
五、总结意外死亡赔偿标准关系到受害者家庭的切身利益。
死亡一次性补助标准
死亡一次性补助标准
死亡一次性补助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由政府或者相关机构向死者家属发放的一
次性经济补助。
这一制度旨在帮助死者家属缓解经济压力,同时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和慰问。
针对不同的情况,死亡一次性补助标准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就死亡一次性补助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针对因工作意外导致死亡的情况,我国规定了一定的一次性补助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因工作意外死亡的职工,其家属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死亡一次性补助金。
具体来说,一次性补助金的数额与死者的工龄、工资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会根据死者的工资水平给予一定的倍数补助。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因工作意外导致死亡的职工家属的合法权益。
其次,对于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死亡的情况,我国也规定了相关的一次性补
助标准。
一般来说,对于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死亡的人员,其家属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助金。
这一标准的具体数额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社会保障政策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对死者家属的经济帮助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
此外,对于特殊群体,如军人、公安干警等,我国也有专门的一次性补助标准。
针对这些特殊群体,一次性补助标准一般会相对较高,以体现社会对这些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大特点,即在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异化的保障政策,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总的来说,死亡一次性补助标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
施对于保障死者家属的合法权益、缓解其经济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一次性补助标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及有关赔偿规定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及有关赔偿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赔偿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将以中国法律为例,介绍中国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及有关赔偿规定。
根据中国《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金应由伤亡者的合法继承人获得,并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以下是中国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及赔偿规定:1.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是传统方法、风险途径方法和家庭维持方法。
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个案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法。
-传统方法:根据逝者死亡前的损失情况,包括生命价值、收入情况、家庭状况等,计算出相应的赔偿金额。
-风险途径方法:根据逝者可能受到的损失和伤害情况,计算出相应的赔偿金额。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没有或很少有收入的人群,如未成年人或老年人等。
2.死亡赔偿金的限额: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的限额为30万元人民币。
即使逝者的损失和伤害远远超过这个限额,赔偿金也不得超过30万元。
3.死亡赔偿金的受益人:死亡赔偿金应由逝者的合法继承人获得。
在中国法律中,合法继承人包括直系亲属和法定继承人,如子女、配偶、父母等。
如果逝者没有合法继承人,根据法律规定,赔偿金应由侵权人支付给逝者生前的赡养人或其他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4.赔偿责任承担者: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侵权人应承担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责任。
侵权人可以是任何对逝者的死亡负有过错或责任的个人或机构,如肇事者、疏忽者、违法行为人等。
如果逝者的死亡与多个侵权人有关,每个侵权人按照其对逝者死亡的过错程度进行相应的赔偿。
总结起来,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赔偿规定将会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有传统方法、风险途径方法和家庭维持方法,赔偿金的限额为30万元人民币,受益人可以是逝者的合法继承人,赔偿责任应由侵权人承担。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逝者家属的权益,并对侵权人进行赔偿,以减轻逝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是指在因他人过错导致死亡的情况下,由过错人向死者的家属支付
的一定金钱。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金额和赔偿方式会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于因他人过错致死的情况,过
错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赔偿金应当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两部分。
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丧葬费、丧葬补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而精神损失则是对于家属因失去亲人所造成的悲痛、痛苦等方面的赔偿。
其次,根据被侵权人的具体情况,赔偿标准会有所不同。
例如,如果被害人是
家庭的经济支柱,那么其家属可能会因此而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赔偿金的数额也会相应增加。
而如果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者是老人,其家属因此而遭受的精神损失可能会更大,也会影响赔偿金的数额。
此外,死亡赔偿金的数额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过错人的经济能力、
过错程度等。
在确定赔偿金的数额时,法院会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依法做出公正的裁决。
总的来说,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金额
和赔偿方式会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依法做出合理的赔偿决定。
因此,在面对因他人过错导致死亡的情况时,相关各方应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事,保障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做到公平公正地进行赔偿。
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于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因他人过错导致死亡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死亡赔偿金额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死亡赔偿,作为我国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对因他人侵权行为导致死亡的受害人及其近亲属进行经济补偿。
赔偿金额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受害人家属的生活保障和权益维护。
本文将详细探讨我国死亡赔偿金额的法律规定,包括赔偿范围、计算标准、影响因素等。
二、死亡赔偿的范围1. 死亡赔偿金的支付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支付对象包括:(1)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父母;(2)受害人的子女、父母;(3)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外的其他亲属;(4)受害人的抚养人、赡养人。
2. 死亡赔偿金的支付方式死亡赔偿金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
具体支付方式由受害人家属与侵权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三、死亡赔偿金额的计算标准1. 基本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如下:(1)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按照受害人死亡前一年的平均收入计算;(2)受害人死亡前一年没有收入的,按照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2. 调整系数(1)年龄调整系数:根据受害人的年龄,按照一定比例调整死亡赔偿金数额;(2)生活费用调整系数:根据当地生活费用水平,调整死亡赔偿金数额;(3)其他调整系数:根据具体情况,如受害人家庭经济状况、侵权人过错程度等,调整死亡赔偿金数额。
四、死亡赔偿金额的影响因素1. 受害人年龄受害人的年龄是影响死亡赔偿金额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赔偿金额会相应提高。
2. 受害人收入受害人死亡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是计算死亡赔偿金的重要依据。
收入越高,死亡赔偿金额越高。
3. 侵权人过错程度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对死亡赔偿金额有直接影响。
过错程度越高,死亡赔偿金额越高。
4. 受害人家庭经济状况受害人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死亡赔偿金额的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死亡赔偿金额越高。
5.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死亡赔偿金额有重要影响。
人死亡赔偿金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人的生命可能会遭到不幸的终结。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对逝者家属的哀悼之外,国家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机制,以保障逝者家属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详细解读我国关于人死亡赔偿金的法律规定,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一、赔偿金的概念及法律依据1. 概念死亡赔偿金,是指因他人的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近亲属一定数额的金钱。
死亡赔偿金并非对受害人生命的赔偿,而是对受害人近亲属因受害人死亡所遭受的精神损害的赔偿。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近亲属。
”二、赔偿金的赔偿范围1. 丧葬费丧葬费是指受害人去世后,为其举行丧葬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2. 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是指受害人去世后,其法定扶养人因丧失扶养来源而应当得到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被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的人数计算。
3. 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近亲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4. 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因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近亲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
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死亡赔偿金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死者的家属或遗属进行的一种金钱赔偿。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规范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范围包括丧葬费、扶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
丧葬费是指为死者举行葬礼和丧事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包括殡葬费、丧葬仪式费用等。
扶养费是指死者家属因死亡而遭受经济损失的补偿,主要包括被扶养人的生活费、教育费等。
精神损害赔偿金是指死者家属因死亡而遭受的精神痛苦所支付的金钱补偿。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应当根据死者的年龄、职业、收入、家庭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一般来说,对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没有收入来源或者收入较低的死者,其家属可以获得较高的赔偿金;而对于有较高收入、家庭条件较好的死者,其家属获得的赔偿金相对较低。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数额不得超过200万元,对于多人共同受害的情况,赔偿金总额不得超过500万元。
此外,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还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法院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总的来说,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死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合理确定赔偿金的数额。
同时,也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出现超出法定限额的情况。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为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死人赔偿标准
死人赔偿标准
在中国法律中,对于死亡赔偿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
根据《侵
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死亡赔偿主要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和
扶养费三个方面。
首先,丧葬费是指因被害人死亡而支付的与死亡有关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丧葬、送葬和守灵的费用。
根据《侵权责任法》
的规定,丧葬费的赔偿标准由被害人的家属和赔偿义务方协商一致,如果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定。
其次,死亡赔偿金是指因被害人死亡而给予被害人家属的一次
性经济补偿。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由人民法院根据被害人的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等具体情况予以确定。
一般情况下,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在3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最后,扶养费是指因被害人死亡而给予被害人家属的经济补偿,主要用于补偿被害人家属因被害人死亡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根据
《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扶养费的赔偿标准由人民法院根据被害人
家属的实际生活需要和被害人的收入水平等具体情况予以确定。
总的来说,对于死亡赔偿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被害人家
属的实际情况、被害人的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状况等因素。
在实际操
作中,需要充分尊重被害人家属的意见,同时也需要依法保障被害
人家属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逐步完善,能够更好地保护被害人家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死亡赔偿金分配原则
死亡赔偿金分配原则
死亡赔偿金是指因不法行为导致他人死亡,依法应向死者家属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在处理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规定,以确保赔偿金能够合理、公正地分配给合法的受益人。
以下为死亡赔偿金分配的主要原则:
法定继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死亡赔偿金首先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和比例进行分配。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血亲和近亲属。
公平原则
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应考虑到各继承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例如,对于未成年子女或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在分配时应适当考虑。
协商一致原则
如果所有合法的继承人能够就如何分配死亡赔偿金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可以按照他们之间的协议进行分配。
这要求所有继承人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优先权原则
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继承人可能享有优先获得赔偿金的权利。
例如,如果死者生前有明确表示希望某位亲属优先获得赔偿金的意愿,或者存在其他法律规定的优先权情形,应优先考虑这些因素。
特殊情况处理原则
在处理死亡赔偿金分配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死者无直系亲属、继承人之间存在争议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分配问题。
总结而言,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继承人的实际需求和意愿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
在实践中,建议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确保赔偿金的分配既合法又合理。
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
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在我国,死亡赔偿金是指因他人过错致使他人死亡,应当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死亡赔偿金是维护人身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死者及其家属的损失,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震慑和惩罚作用。
那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呢?首先,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应当根据死者的年龄、家庭状况、收入情况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死者的收入越高,家庭负担越重,其死亡赔偿金的数额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如果死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那么其死亡赔偿金的数额也会相应提高。
其次,死亡赔偿金的数额还应当考虑死者的家庭成员情况。
如果死者有未成年子女或者年迈的父母需要抚养,那么死亡赔偿金的数额也会相应增加。
因为死者的死亡将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困难,需要通过赔偿金来帮助家庭度过难关。
此外,死亡赔偿金的数额还应当考虑死者的丧葬费用。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死亡赔偿金中应当包括死者的丧葬费用,这也是对死者的尊重和对家属的关怀。
因此,在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时,需要充分考虑死者的丧葬费用,并将其纳入赔偿范围。
最后,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应当综合考虑死者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以及丧葬费用等因素来确定。
在具体操作中,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
同时,法院还会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对赔偿金的支付方进行确定,确保被害人及其家属能够及时获得赔偿金。
综上所述,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是根据死者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以及丧葬费用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并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合理的赔偿金数额。
希望本文能够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有所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尊重法律,维护人身权益,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死亡补偿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死亡补偿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个人死亡,其亲属或法定继承人依法获得的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死亡补偿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死者的亲属或法定继承人的基本生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死亡补偿的法律规定、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申请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死亡补偿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死亡补偿的相关内容。
根据该法,职工因工死亡或者因公死亡的,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依法享受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2.《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对因工死亡补偿做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该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遗属可以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对军人死亡补偿做出了规定。
根据该条例,军人死亡,其遗属可以领取一次性抚恤金、定期抚恤金、生活补助费等。
4.《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交通事故死亡补偿做出了规定。
根据该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依法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5.《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行为导致死亡补偿做出了规定。
根据该法,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三、死亡补偿的范围1.遗属津贴:包括因工死亡、因公死亡、因病死亡等情况下的遗属津贴。
2.工亡补助金:因工死亡的职工遗属可以领取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3.抚恤金:军人死亡、因公牺牲、病故的军人遗属可以领取的一次性抚恤金。
4.死亡赔偿金: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侵权人应当支付的死亡赔偿金。
5.丧葬费:死亡补偿范围内的各项费用中,用于支付丧葬费用。
6.被抚养人生活费:因工死亡、因公死亡、因病死亡的职工遗属可以领取的被抚养人生活费。
死亡赔偿的分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死亡赔偿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他人死亡,侵权人或者责任人应当向死者家属支付的一定金额的赔偿金。
这一赔偿制度旨在弥补死者家属因死者死亡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死亡赔偿的分配法律规定。
一、死亡赔偿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死亡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几项:1. 丧葬费:指为死者举行丧葬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包括丧葬用品费、墓地费、骨灰安置费等。
2. 被扶养人生活费:指死者生前依法应当负担的扶养义务人,因死者死亡而失去扶养来源所应当获得的赔偿。
3. 抚养费:指死者生前有抚养义务的人,因死者死亡而失去抚养来源所应当获得的赔偿。
4. 精神损害赔偿:指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的精神损害所应当支付的赔偿。
5. 其他应当赔偿的损失:指除上述赔偿项目外,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死者家属因死者死亡而遭受的其他损失。
二、死亡赔偿的分配原则1. 平等原则: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应当遵循平等原则,即死者家属享有平等的分配权利。
2. 优先原则: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应当优先考虑死者生前有抚养义务的人,如未成年子女、无劳动能力的父母等。
3. 公平原则: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应当综合考虑死者家属的实际生活状况、死者生前对家庭贡献等因素,确保分配结果的公平性。
4. 合理原则:在分配死亡赔偿金时,应当根据死者家属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赔偿金额。
三、死亡赔偿的分配顺序1. 配偶、子女、父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首先应当分配给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
2. 弟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死者没有配偶、子女、父母,或者他们放弃或者丧失了分配权利,死亡赔偿金应当分配给死者的弟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 其他亲属:如果死者没有上述亲属,或者他们放弃或者丧失了分配权利,死亡赔偿金应当分配给其他亲属。
4. 非亲属:如果死者没有亲属,或者亲属放弃或者丧失了分配权利,死亡赔偿金可以分配给其他相关人。
死亡补偿金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死亡补偿金,是指因工死亡或者因公死亡的职工、烈士的家属,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经济补偿。
死亡补偿金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对职工生命价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合法权益的保障。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死亡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二、死亡补偿金的定义死亡补偿金是指因工死亡或者因公死亡的职工、烈士的家属,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经济补偿。
死亡补偿金包括一次性死亡补偿金、丧葬费、遗属生活费等。
三、死亡补偿金的适用范围1. 因工死亡或者因公死亡的职工及其家属;2. 烈士的家属;3. 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军人、公安人员、民兵、民工及其家属。
四、死亡补偿金的计算标准1. 一次性死亡补偿金:按照职工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
具体比例由国家规定。
2. 丧葬费:按照职工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
具体比例由国家规定。
3. 遗属生活费:按照职工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
具体比例由国家规定。
五、死亡补偿金的申请程序1. 申请死亡补偿金的家属应当向职工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2. 单位在收到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3.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支付死亡补偿金。
4.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支付死亡补偿金的决定。
六、死亡补偿金的支付方式1. 一次性支付:死亡补偿金可以一次性支付给家属。
2. 分期支付:死亡补偿金也可以分期支付给家属。
3. 遗属生活费:遗属生活费可以按照月度或者年度支付给家属。
七、死亡补偿金的争议处理1. 家属对死亡补偿金的数额或者支付方式有异议的,可以向单位提出申诉。
2. 家属对单位的申诉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复议。
3. 家属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死亡补偿费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死亡补偿费,是指因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人员死亡,依法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经济补偿。
死亡补偿费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死者家属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死亡补偿费的定义、法律规定、计算标准、支付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死亡补偿费的定义死亡补偿费是指因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人员死亡,依法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经济补偿。
这里的“工作原因”主要指工伤、职业病等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其他原因”则包括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疾病等非工作原因导致的死亡。
三、死亡补偿费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死亡补偿费的规定如下:(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
(2)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2.《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对死亡补偿费的规定更加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丧葬补助金: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一般为6个月。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死者生前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供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支付。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因侵权行为导致死亡的人员的死亡补偿费也做出了规定:(1)因侵权行为导致死亡的,侵权人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等。
(2)死亡赔偿金按照被侵权人死亡前一年的平均收入计算,一般不低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
四、死亡补偿费的计算标准1.丧葬补助金: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一般为6个月。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死者生前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供养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摘要在我国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上历来存在争议,现有立法例在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内容和计算方法的规定上也不尽相同。
本文发现并提出现有立法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死亡赔偿金赔偿范围建议作者简介:董帅,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方向:侵权责任法。
在学术界,对“死亡赔偿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赔偿义务人对致受害人死亡所造成的所有直接间接损失项目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所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费、等其它合理费用和精神抚慰金等项;后者则是指因受害人生命遭受侵害,所造成的未来一定年限内财产收入的“逸失”,应当由加害人承担赔偿的金额。
本文仅限于对狭义的“死亡赔偿金”的探讨。
一、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我国立法上最早出现“死亡补偿”的概念,是在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
其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家赔偿法》等也有了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也有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规定,但法律法规并未规定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根据通说,死亡赔偿金是一种物质性赔偿。
死亡赔偿金仅是对死者的死亡而产生的财产上的损失的赔偿,并不是对其生命本身价值的赔偿。
加害人造成死者的生命权丧失,其侵权行为侵害了死者的人身权利,此时死者为直接受害人(以下均称“直接受害人”)。
同时,由于对直接受害人进行抢救和丧葬,直接受害人的近亲属在财产以及精神上均受到了损害,使其近亲属也成为侵害生命权的受害人,即间接受害人。
需注意的是,直接受害人因遭受人身损害而死亡,权利能力消灭,故其不能以权利主体资格主张死亡赔偿。
也因此,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直接受害人的遗产范围。
此时,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实际上是间接受害人。
对间接受害人而言,其因直接受害人死亡所蒙受的财产损失的计算方法,学术界有两种观点:其一是“抚养丧失说”;其二是“继承丧失说”。
“扶养丧失说”以被抚养人丧失生活来源作为计算依据。
此种观点认为,由于直接受害人死亡导致其生前依法定扶养义务供给生活费的被扶养人,丧失了生活费的供给来源,对此损害加害人应当予以赔偿。
此观点认为,赔偿义务人赔偿的范围,是被扶养人在直接受害人生前从其收入中获得的或者有权获得的自己的扶养费的份额。
在赔偿时,如果受害人没有受其供养的被扶养人,赔偿义务人就不承担该项赔偿责任。
“继承丧失说”以受害人死亡导致的家庭整体收入减少为计算依据。
此种观点认为,侵害他人生命致人死亡,不仅使他人生命利益本身受侵害,而且造成受害人余命年岁内的收入“逸失”,使得原本可以作为受害人的财产为其法定继承人所继承的未来可以取得收入,因加害人的侵害行为所丧失,对于这种损害应当予以赔偿。
本文认为,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应当采“继承丧失说”为宜,理由如下:其一,直接受害人因为生命权利被非法剥夺,其家庭成员能够享受到的家庭收入相应减少,其法定继承人(间接受害人)所继承的未来可以取得收入也相应减少,那么,间接受害人理应得到赔偿;其二,通常采“继承丧失说”比“抚养丧失说”计算得出的赔偿金数额要高,能够更好地起到安抚受害人和惩罚侵权人的作用。
依照目前的学说,死亡赔偿金赔偿的是直接受害人的“余命”的损失。
何为“余命”?通常认为,一个人的正常寿命应当是平均寿命,由于侵害行为的侵害,是没有享受到平均寿命,而是提前死亡,直接受害人死亡时的年龄与平均寿命之间的差额就是”余命”。
目前,我国的“死亡赔偿金”赔偿的就是受害人的“余命”的财产损失。
而且,其赔偿的并非全部的余命损失,而是有限的,最高赔偿20年。
二、关于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一)“被抚养人生活费”是否包含于死亡赔偿金的问题我国关于人身损害的立法例中,关于是否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是否包含于“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则不尽相同。
很多立法例规定加害人(侵权人)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和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例如《国家赔偿法》第27条的规定、《产品质量法》第44条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等。
《侵权责任法》规定“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则明确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说明《侵权责任法》放弃了过去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采取“扶养丧失说”的立场,而是以“继承丧失说”解释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中的死亡赔偿金制度。
《侵权责任法》采纳“继承丧失说”、不再单独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本文亦赞成此种做法。
因为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用已包含在继承丧失说的死者收入损失之中。
直接受害人生前的被抚养人生活费用必然出自于直接受害人的收入(扣除直接受害人的生活必要费用),那么,在直接受害人死后,其生前负有抚养义务的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用也应当包括在对其“逸失”的余命年岁内收入的赔偿金额当中,由此,类似《国家赔偿法》第27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2条、《产品质量法》第44条等对于“被抚养人生活费”和“死亡赔偿金”的规定是相重复的。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对“死亡补偿费”和“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方法分别做出了规定,且两者数额之和符合“继承丧失说”的理论,本文认为此种计算方法也是合理的。
(二)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关系问题绝大多数立法例中的“死亡赔偿金”赔偿的是直接受害人财产收入的“逸失”,将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分别规定,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则将“死亡赔偿金”规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
本文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死亡赔偿金作的规定采“继承丧失说”,这也可以得出“死亡赔偿金的内容是对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结论。
本文亦支持将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分别规定的做法,因为前者是财产损害性的赔偿,后者则是精神损害性的赔偿,二者性质不同,不能作“包括和被包括”关系的规定。
(三)同一事项的名称不一致的问题我国现有立法中,对此赔偿事项名称的使用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已废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采用了“死亡补偿费”的称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则采用“死亡赔偿费”的称谓;而多数立法例则采用“死亡赔偿金”的称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更有甚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现了在同一司法解释中对同一事项用语不一致的情况:在第十七条中用了“死亡赔偿费”的称谓,而在第二十九条则采用了“死亡赔偿金”的称谓。
死亡赔偿金名称的统一是立法统一的要求,是法律和谐的一个内在要求,也是法律严肃性的要求。
赔偿内容实质相同,名称却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符合法律统一性、严肃性的要求,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本文认为,应当将“因受害人生命遭受侵害所造成的财产收入的‘逸失’而应当由加害人承担赔偿的金额”的名称统一为“死亡赔偿金”。
因为较之“赔偿”,“补偿”显温和,它包含了加害人的“主动性”的意向,但“赔偿”则带有惩罚和“加害人被法律迫使”的意义,更能体现“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四)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关于死亡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规定是:“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中规定的“收入损失”,是指根据死者生前的综合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损失,其计算公式为:收入损失=(年收入-年个人生活费)?姿劳鍪逼鹬镣诵莸哪晔诵菔杖雬?0年(死者个人生活费占年收入的25%-30%)。
而《国家赔偿法》第27条第(三)项则规定“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根据我国现有立法例,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例如“尤其因直接受害人的年龄、户籍、社会地位等因素而使赔偿金额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本文认为,在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上,不宜采取过多的不同标准以致造成“同命不同价”现象。
相比存在城乡差别的标准,本文认为宜采用“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或者“个人近期(三年或五年)年平均收入”为死亡时起至退休的收入计算标准。
在计算这一金额时,应当减去直接受害人的个人生活必要支出,通常直接受害人个人生活费占年收入的25%-30%。
建议采取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如下:(1)直接受害人为无收入来源的未成年人时,死亡赔偿金=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75%??0年;(2)直接受害人为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未成年人时,死亡赔偿金=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75%?祝?0年+死亡时至成年的年限);(3)直接受害人为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成年人,死亡时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死亡赔偿金=直接受害人可支配年收入?资奔洌ㄋ劳鍪敝镣诵菽炅涞哪晗蓿?退休金??5年;(4)直接受害人为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成年人,死亡时已达到退休年龄,但未达到70岁的,死亡赔偿金=退休金?资奔洌ㄋ劳鍪敝?0岁的年限);(5)直接受害人为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成年人,死亡时已达到退休年龄,并达到70岁的,死亡赔偿金=退休金??0年;(6)直接受害人为无固定收入来源的成年人,死亡时未达到70岁的,死亡赔偿金=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75%?资奔洌ㄋ劳鍪敝?0岁的年限);(7)直接受害人为无固定收入来源的成年人,死亡时已达到70岁的,死亡赔偿金=一次性赔偿人民币15-20万元。
三、总结死亡赔偿金作为对死者的死亡而产生的财产上的损失的赔偿,虽不是对其生命本身的赔偿,但其与人的生命权利、财产权利联系紧密,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得到慎重对待。
本文认为,我国现有上位法与下位法、一般法与特别法、不同部门法之间关于“死亡赔偿金”存在不同规定的现象,有降低司法效率、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之嫌,因此立法应当给予“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名称、赔偿内容和计算标准以确定、准确的规定。
参考文献:[1]纪春雷主编.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计算标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