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拟单独成税十二五或开征
环境税的“十二五”选择

“ 环境税 最大 的难 点 是税基的确定 。 日.国 家发 改 委 能 源 研究 所 这应该 由环保 部 所 长韩 文 科 向 《 国 经济 周 中 门确定 ,还 是 【 } 1 刊 》明 确 表 示 : 只 是 在 做 “ 税务部 门确 定 , 研 究 ,还 早着 呢 。 ” 尚无定论 。 ”
确 定 ,尚无 定 论 。 至于 环 境 税 是 国税 还 是 地税 ,我 建议 是共 享税 。 ”
开征具体时机仍 是考验
韩 文科 向 《 中国经 济周 刊 》 露 :至 透 “
在参 与 环 境税 方 案 设计 的王 金 南看
环 境 税 征 收 预 期要 追 溯 到 2 0 0 7年 6月 4 日,在 由国 务 院 牵 头 的 《 能 减 节
宏观 M r ao c
环境税的 “ 十二五’ ’ 选择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周海滨 I 北京报道
E| 生态税( clgcl a ai 、 E oo i x t n) aT o
税 ( n i n n a T x t n)? E vr me t l a a i o o
‘ 《建 议 》 提 出 征 收 , 这 就 说 明
避 免和 现 有 税 种 冲 突 ; 次 ,需 要 考 虑 其 企业 的承 受能 力 。 对 于 开征 环 境 税 的共 识 是通 过 税 收
期 间的 环境 税征 收时 机选 择 。
责编 : 张伟 美编 : 孙珍 兰
发展低 碳经济 , 推动经济 转型 的重要之举 。
杠 杆 。明 确 企 业 、地 方 政府 和 中央 政 府
排 综合 性 工 作 方案 》中 明 确提 出将 开 征 环境 保护 税 。
来 ,我 国应 该 从 四 个税 目推 动 环 境 税工 作 : 一是 污 染 排 放 。环 境 税 税 基 应 该建 立 在 污 染排 放 量 的 基础 上 ; 是污 染 产 二 品 ,对一 些 有 潜 在 污染 的产 品 ,或 者一 次 性 消 费 的资 源 产 品 进行 征 税 ; 三是 生 态 保 护 税 ,对 一 些 自然 资源 产 品 ,如 矿 产 资 源 开发 带 来 资 源破 坏 ,应 该征 税于 具 体 是 ‘ 二 五 ’什 么 时 候 ,那 是 个 十 时 机 问题 ,涉及 到 具 体 工作 是否 准 备 到
我国可能在2012年前后开征二氧化碳排放税

改善 资源税 的征收范 围,从生产和 消费环节 同时
征收 资源税 。环 境税则是在 目前试 点的基础上 开 征新的税种。 、
据 了解 , 目前环保 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 局有关环 境税 的方 案 已经完 成 。中国的碳 税 ,就
是把现 在的资源税 改为碳税 ,现在只 有2 ,把税 %
步 。”
国内的专 家认为 ,我 国现阶段碳税 的征税范 围和对象 可确定 为:在生产 、经营等活 动过程 中 因消 耗化 石 燃 料 直接 向 自然 环境 排 放 的二 氧 化 碳 。 由于二氧 化碳是 因消耗化石 燃料所产 生的, 因此 碳税 的征 收对象 实际上最终 将落到煤炭 、天
国家 有望 在今 年加大 资源 税 的改革 力度 ,并 开征环境税 。其 中资源税 的改革方 向是扩大资源税 的征收范围,提 高税率 ,从定额税变成累计税 ,并
■—I
行业 资讯 ln ut fr t n d sr I omai I yn o
然气 、成 品油等化石燃 料上 。 根据碳 税的征税范 围和对象 ,我国碳 税的纳 税人 可以相 应确定为 :向 自然环境 中直接排放 二 氧 化碳 的单位 和 个人 。其 中 ,单位 包 括 国有 企
碳税论文完整版

目录前言以碳税为核心的环境资源税改革目前环境资源税税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环境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应单独开征碳税一、单独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碳税的概念2、征收碳税的理论研究3、单独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分析4、单独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分析二、碳税征收的国外执行情况1、国外单独开征碳税的发展过程2、国外单独开征碳税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成果分析3、结合国内情况国外开征碳税给我们的启示借鉴三、单独开征碳税的制度方案设计1、单独开征碳税的目标以及作用2、单独开征碳税要注意统筹兼顾3、单独开征碳税的税率设计4、单独开征碳税税收的分配使用研究四、单独开征碳税的实施方案1、征收碳税时应该设计的相关措施2、具体的税征收实施方法五、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1,模型和相关设定2,静态分析的结果3,碳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展望参考内容:1、2、3、前言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性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这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
由于二氧化碳(C*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源系统又是最主要的C O2排放源,因此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点集中在能源系统C O2排放的削减上。
在各种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中,碳税被认为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
就目前中国而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排入大气中85%的C02来自燃煤。
尤为不能忽视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 D 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源消耗势必会加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也会有较快的增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属于“生存性排放”。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室效应毕竟有可能在根本上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也是动力,在防止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斗争中。
“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对策探讨摘要: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新形势,同时,我国外贸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外贸转变发展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外贸结构、竞争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外贸体制的转变。
关键词:外贸结构;外贸竞争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外贸体制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在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外贸发展也面临着明显的问题。
我国出口增长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效益、高能源消耗实现,出口效益低下,国际竞争力弱。
出口产品大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同时,外需不足,出口增速不稳;出口成本上升,价格优势减弱;出口结构调整滞后,短期难以改变。
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形势极其复杂。
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市场,突显出现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
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国外贸发展将难以持续。
为推动外贸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2005年10月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2009年,中央更进一步提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的步伐,传统外贸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难以为继。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具体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外贸结构的转变、推动外贸竞争发生的转变、推动外贸发展中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推动外贸体制的转变。
一、推动外贸结构转变的对策1、推动外贸商品结构转变一是增加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我们需要以高新技术向传统行业渗透,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使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产品转变。
对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探讨

煤炭 、 然气 、 油 和柴 油 等 ) 照 其 天 汽 按
碳 含 量 或 碳 排 放 量 征 收 的 一 种 税 。 碳
亚、 日本 等 国家 也在 酝 酿针 对 控 制 和
减 少二氧 化碳 排放 的税 收制度 。对 于
收 碳 税 的欧 盟 罔家 所 做 的相 关 绩
税有 利于 推动化 石燃 料产生 的外部 负 效应 内部 化 ,通 过增 加能源 的使 片 成 I
文结 合 我 国现 实情 况 以及 国外碳 税 经 验 , 对我 国开征 碳 税 的必要 性 和 可 行性 进
行分析 。 并提 出几 点建 议
碳 税 是 针 对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征 收 的
一
智 能 电 网等 低 碳 技 术 的 开 发利 用 展 开, 占领 国 际技 术制 高 点 , 实 现 对 并 国际低碳 技术 市场 的控 制权 。这些 政 策 和 决 议 为我 国 开征 碳 税 提供 了政
2 2
产业 的 冲击等 。
二、 国外 碳税 实 践概 况 及 给 我 国 的 启 示
( ) 一 国外碳 税 实 践概 况 。 碳税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 税 种 虽 然 还 没 有 统 一
欧盟 国家 普遍 实施 了预告 制度 。在开 征 碳 税 前 给 企 业 一 段 充 足 的{ 整 时 拮 4 间, 以促 进 其尽 早 改进 生 产技 术 和 工 艺 , 高能 源利 用效率 。同时 , 提 分步 渐
本 以 达 到 减 少 能 源 消 耗 的 目的 。
一
( ) 术 上 的可 行性 。 二 技 与其 他环 境 税 相 比 , 税 有 计 量 简 单 、 作 容 碳 操 易 、 于检 测 的特 点 。碳 税 的税 基是 便 碳 的排 放量 , 各种 能 源 的含 碳 量 是 固 定 的 , 以其 燃烧 排 放 的二 氧 化碳 黾 所
中国碳税风险及其应对

中国碳税风险及其应对
李永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财政与税务学院, 上海 201620)
摘 要: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 为了降低中国的碳排放量, 可 以考虑开 征碳税来达 到
这一目的。对于中国开征碳税, 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认为实施碳税政策在削减碳排放的 同
时必将对中国的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出口 贸易和宏观税负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时间序列 的
一、文献综述
任何一种税种的 征收, 都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 响。对于碳 税的功 能及其 对经济 的影响, 国内 外学者 进 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
( 一 )国内研究成果 高鹏飞等建立了 一个 M ARKAL M ACRO 模型, 分析了开征碳税对 中国减 少碳排 放的作 用, 以 及对宏 观经济 发 展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 开征 碳税将导致较大国外生产损失 [ 1] 。王淑 芳介绍了碳 税的理 论基础 及其在 一些国 家 的征收实践, 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关于实施碳税 对温室气体 减排对 经济和 能源系 统影响 的研究结 果, 并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 国对碳税制度的政策响应和对策 [ 2] 。梁建忠运 用福利经济 学和微观 经济学 中的市 场结构 理 论, 分析了碳税的概念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双方的外部性 特征, 认 为森林 碳汇市场 的作用 是纠正 排污企 业和林 农 造林的正外部性。目前森林碳汇市场属 于买方寡占市场, 政府需要设计合适的碳税政策, 对排 污企业征收 碳税, 使 企业在缴纳碳税和购 买森林碳汇之间选择 [ 3] 。李伟 等探讨了二氧化 碳排放税作 为国际社 会应对 这一问 题的重 要 手段, 具有怎样的特性和优点及理论属性和分类状况, 并对目 前世界先进 国家的碳 税实施 情况作 了介绍 [ 4] 。张 明 文收集了 1995~ 2005年 我国 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相关数据, 研究了碳税对中国 28个省级 区域的收入 分配、能 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 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 开 征碳税可 以促进 大部 分地区 经济 增长, 但会 扩大 大部分 地区 收入 差 距 [ 5] 。张克中和杨福来认为, 碳税和碳市场都是调节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在比较两者基础上, 结 合发达国 家 碳税实践, 提出了中国碳税制度建议 [6] 。胡振宇提出中国需要 通过加强国 际合作、制定 法律法 规、强化统计 体系、 建立示范体系推动碳 减排工作, 获取国际支持和认可并争取碳排放空间 [ 7]。苏明等考察了部分发达国 家开征碳 税 的背景、措施及效果, 分析了对我国有益 的经验借鉴和启示作用 [ 8] 。张 景华分析了征收碳税的经济效应, 探讨了 碳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0一一年九月目录一、规划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3)(三)规划范围 (4)二、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 (4)(一)现实基础 (4)(二)发展趋势 (5)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7)(三)总体目标 (7)四、主要任务 (8)(一)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8)(二)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 (9)(三)加快建设节能环保重点工程 (10)(四)加快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11)五、保障措施 (12)(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12)(二)统筹产业发展规划 (12)(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2)(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13)(五)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13)(六)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13)附件1: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重点企业一览表附件2: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重点投资项目一览表附件3: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建议招商引资项目一览表附件4: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科研依托单位一览表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体,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
本规划中的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服务。
同时,节能环保产业又可以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宁波市委“六大加快”的战略,宁波市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1、顺应低碳经济蓬勃兴起的国际潮流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十二五节能减排:中央直接监管

李世俊 : 四个 因素 决定 我 国钢铁 产 业走 向
最大限度 的返生产利用 , 二是不断开发 固体废弃资源 的利用新领域。
今年三季度 , 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和部分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增速减缓影响 , 钢铁行 业生产 增速较上季度 明显 回落 。分析人士担忧 ,十二五 ” “ 期间或因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 加大节能减排 、 淘汰落后 产能工作力度 ,
利用投资达 到 1 个亿 , 5 并且在碳减排领域开始未雨绸缪 。 对于这些新兴业务在集 团的战略地位依然有待 明晰 , 但
徐乐江在接受 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 会把这两项业 务当作产业来 打理 ,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也希望 在 做到 国际的水准 , 但具体 能占集 团业 务多大 的份额 目前仍 只是在摸索。 目前宝钢集团专 门在宝钢发展公 司旗下成立 了资源再生板块 。 这一板块 主要有两大职能 , 一是将 固体废弃物
2 1 年第6 00 期
天滓 幺 管
徐 乐江 :十 二五 " 间钢 铁 业竞 争环境 会 更苛 刻 “ 期
宝钢集 团有 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 4日接受 中国经济 网专会迎来很大 的变化 , 增速不会因宏观调控而减缓 , 只是竞争环境会更加苛刻。
“ 中国如果说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钢铁行业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徐乐江在 中
且 国际金融危机期 间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难以持续 , 钢铁行业 产能增长将会受到抑 制。
开征碳税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英 国著 名经济 学家 庇 古 的《 利 经济 学 》 它 与能 源 福 , 税 以及硫 税 、 氮税 、 污水税 等一 起构 成环境 税体 系 。 开征 碳税 有利 于推 动消耗 化石燃 料产 生 的外 部 负效 应 内部化 , 过增 加 能 源 的使 用 成 本 以达 到 减 通 少 能源 消耗 、 护环 境 的 目的 , 保 是促进 我 国节能减 排
3 开 征碳 税 的正 面影 响
3 1 碳税 利 于减 少 C :排放 . O 目前 , 国外 已有 1 0多个 国家 开 征 了碳 税 / 源 能
税, 均在 c 的 减 排上 取 得 了一 定 的效 果 , 其 是 O 尤 芬兰、 麦、 兰、 丹 荷 瑞典 、 挪威 、 国等 6个 国家 在碳 德 税 实施 后 , C 的减排 效果 显著 _ , 对 O 2 见表 1 ] 。
应 对气 候 变 化 , 中国需 要 走 可持 续 发 展 的低 碳
之路 ,十二 五 ” “ 规划 中要求 , 2 1 年 , 位 国内生 到 05 单 产总值 能耗 将 比 2 1 0 0年 下 降 1 , 位 国 内生 产 6 单 总值 C 放将 比 2 1 O 排 0 0年 下 降 1 %l , 碳 税 的 7 3而 ] 实施是 实现 这一 目标 的重要 举措 。中国是 世界 上最 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 征碳 税 有 助 于 提 升其 在 国际 舞 开
收 稿 日期 :0 11 8 2 1-12
压 力 和 国内经济转 型 的迫切 要 求 下 , 节 能减 排 ” “ 作
21 年 1 月 01 2
Ju ao Ge i cad e nl y or lf r n cne n c o g n e Se T h o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

、
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瓶颈
长期 以来 , 我国一直倡导节能减排 ,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现有的税收体系在推广节能环保等 低碳产品应用方面已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也就是说 , 从税收角度看 , 存在着制 约 低碳 经济发 展 的瓶颈 。 ( ) 一 在增值税领域 , 对属于生物质能源的垃圾发电施行即征即退 , 对风力发电相关产品和作为节能低碳 建筑原材料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施行减半征收 , 对符合条件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 增值税 , 以及对污水处理厂免征增值税等。 但增值税鼓励资源循环利用 、 … 发展低碳经济的导向作用不明显, 享受优惠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产品, 许多循环链上的资源及产品未包含在内, 不利于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 。 ( ) 二 在消费税领域, 虽然对摩托车 、 汽车、 游艇等高耗能、 高排放的产品课征了消费税 , 以及 20 年实施 09 的燃油税改革都充分发挥了税收促进资源节约的作用 ,综合考虑到了低碳的因素 。但是 同样存在课税范围 狭窄的问题 , 一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 的消费品如普通 电池 、 氟利 昂、 煤炭、 非环保塑料袋、 含磷含铅制品、 一 次性 餐饮用 品等 没有 列入课 征 范 围。 ( ) 三 在所得税领域 , 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 , 鼓励企业对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专有或先进技术。 如购置《 环
・
3 ・ 6
行为 , 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 ; 最后 , 从量计征不能体现资源价格的涨跌 , 偏离了征收资源税 的初衷。 ( ) 五 在车船税领域 , 现行的车船税基本上是根据车船 的吨位数或固定税额进行征收, 与其使用的强度无 关, 与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无关 , 并不能完全体现限制污染 、 促进减排 的税收意图。 如对同一类型机动车 采用相 同税率 , 未考虑同一类型机动车 的性能、 油耗 、 尾气排放量不 同以及是否配备专门尾气净化装置等 , 这 显然有悖于低碳理念 , 需进一步具化细则。 ( ) 六 在车辆购置税领域 , 没有针对不同能耗水平的车船实行差别征收 , 而对 以清洁低耗能源为动力, 符 合节能环保标准的车辆购置税 的优惠范围和力度偏低 ,从而导致这些税种对低碳经济发展 的刺激作用不够
11月新税收政策速递

点 评 :两大石 油 巨头或 可从 中受益 。 不过业 内人 士认 为 , 自
用 油在炼 油企 业 生产 中所 占比例很 小 ,上述 政 策对 目前 的油 价影
响不 大。
明确金 融企 业贷 款利息 收入 确认 时间 金融 企业按 规 定发 放的 贷款 ,属于 未逾 期 贷款 ( 展期 ) , 含 应根 据先 收 利息后 收本 金的 原则 ,按 贷款 合 同确认 的利 率和 结算
缴 纳
除 ;超 过部 分 ,准 予在 以后 纳税年 度结 转扣 除 。 点 评 :上 述 文件 涉及 的是 企 业 所得 税 部 分 ,营业 税 可 参 阅
《 于示 范城 市 离岸 服务 外 包业 务 免征 营业 税 的 通知 》 ( 税 关 财 [ 00]6 号 )。新 的政 策放 宽 了两 项认 定 条 件 :技 术先 进 型 21 4 服 务 业务 收 入 占总 收入 的 比例 下 降2 %;取 消 了企 业 应 获 得 有 0 关 国 际资质 认证 的规 定 。 成品油 生产 企业 生产 自用油 兔征消 费税 从2 0 年 1 1 0 9 月 曰起 ,对 成 品 油 生产 企 业 在 生 产成 品 油 过 程
中 ,作为 燃料 、动 力及 原料 消耗掉 的 自产成 品油 ,免征 消费税 。
以前 年 度亏损
税 务机 关对 企业 以前 年度 纳税 情况进 行检 查时 调增 的应 纳税
所 得 额 ,凡企业 以前 年度 发生 亏损 、且 该亏损 属于 企业所 得 税法
规 定 允许 弥补 的 ,应允许 调增 的应 纳税 所得额 弥 补该亏损 。弥补 该 亏损 后 仍有余 额 的 ,按 照企 业所得 税法 规定 计算 缴纳 企业 所得 税 。20 年度 之前 没有处 理的事 项 ,按本规 定执 行 。 08 点 评 :政 策偏 好 ,有利 企业 。 企 业财 产转 让收入 计税 方法 有变
基于CGE模型的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研究

第11卷第12期中国水运V ol.12N o.112011年1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D ecem ber 201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静(),女,山东泰安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运行业节能减排。
基于CGE 模型的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研究李静(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摘要:文中通过构建CGE 模型,研究碳税对于我国航运业的影响,包括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运输量和运价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征收碳税对航运业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明显,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航运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运输量下降和运价提高。
关键词:CGE 模型;碳税;航运业;影响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12-0030-032009年11月25日,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相关人员也表示会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
目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课题组已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具体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有关人员表示“十二五”后期我国有望开征碳税。
与此同时,技术和营运措施已纳入新通过的MARPOL73/78公约附则VI 的能效修正案,市场机制将成为下一步国际海事组织讨论的重点。
因此,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海事组织,实施碳税都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有效的经济手段。
一、我国航运业现状1.运输量现状2010年,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37.89亿t 、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t km 。
其中,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13.23亿t 、货物周转量16,892.63亿tk m ;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18.86亿t 、货物周转量5,535.74亿tk m ;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5.81亿t 、货物周转量45,999.15亿tk m 。
碳税最优税率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测算

碳税最优税率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测算范允奇;李晓钟【摘要】碳税最优税率如何确定?碳税最优税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经济体中碳税最优税率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将能源要素和碳税效应引入总量生产函数,构建一个环境约束下基于福利最大化的动态最优碳税模型,求解了最优碳税税率,并结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人均总产出、居民对环境质量重视程度、人均能源消费、能源污染系数对最优碳税税率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质量、居民效用的时间折现率、碳税对资本和能源产出弹性对最优碳税税率具有负向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最优碳税税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碳税开征初期应当实施税收优惠以避免对经济造成过大冲击,碳税税率确定应当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碳税;最优税率;区域差异【作者】范允奇;李晓钟【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F812.42一、引言碳税作为目前公认的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高碳困境最有效的手段已在欧洲许多国家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除了能够降低碳排放外,碳税还有助于促进环境税制改革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这些优点使得许多国家正积极筹措制定自己的碳税政策。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了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的承诺。
为了实现这一承诺,碳税已经被我国政府明确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需要开征的税种。
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碳税相关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成为目前制定碳税政策的迫切需要。
开征碳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进行征税,以激励经济活动主体自动减少碳排放量。
碳税虽然属于环境税的一个子类,却具有引致性、广泛性和经济抑制性等其它环境税种没有的特性[1]。
碳税的开征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也正是各国政府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开征碳税时的主要顾虑所在。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世界水平的2.2倍

书 碳税拟单独成税
“ 二 五 ” 开征 十 或 本 刊讯 环 保税 体 系 设 计 新 煤炭 、 原油 、 天然气等温室气体排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 另一方面 , 因
方案 已 由财政 部财政 科学研究所 放 大 户 。
上报财政部。 在该方案中 , 碳税不
为多增加 了一块税收 ,政府可以
我国单位 G P能耗为世界水平的 2 倍 D . 2
本刊讯 国 家 发 改 委 主 任 张 年提高 , 持久性有机物等持续增加 , 石油 、 铁矿石等 均已超过 废物 、
5 0% 。
平 21 年 1 01 2月 2 8日受 国 务 院 委托 向全国人大 常委会作报告时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农
产经 速 览
Id sr c n m i eve n u tyE o o cOv r iw
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通过审 议
P . 入 新 指 标 M25纳
本 刊 讯 2 1 0 1年 1 月 3 了如下调 整 : 是调 整 了环 境空 统计 的有效性规 定 , 有效数 据 2 0 一 将 日,环境 保护部 部长周生贤主持 气 功 能 区 分 类方 案 ,将 三 类 区 要 求 由 5%~ 5 0 7 %提 高 至 7% 5
据悉 ,0 以来 , 20 年 财政部会 行政事业性收费 ,总减免金额达
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 市设立 的涉及 同有关部 门不断加大行政事业性 18 亿元。 70
21.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02 I 7
召开环境 保护部常务会议 ,审议 ( 定工业 区 ) 特 并入 二类 区( 城镇
~
9 %;四是更新 了二 氧化硫 、 0 二
并 原 则 通 过 《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规划 中确 定的 居住 区 、 环 商业 交通 氧 化 氮 、 氧 、 粒物 等 的 分析 臭 颗 准》 《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QI技 居 民混 合 区 、 化 区 、 A ) 文 一般 工 业 方法标 准 , 加 自动监 测分析 方 增 术 规定 》 “ 和 十二 五 ” 家环境 空 区和 农 村 地 区 ) 国 ;二 是 调 整 了污 法 ;五是 明确 了标 准 实施时 间。 气监测 网建设方案 , 听取《 全国土 染 物项 目及 限值 , 设 了 P . 规定 新 标 准 发布 后 分 期 分 批 予 增 M25 请 壤环境保 护规划 (0 1 2 1 年 ) 平 均 浓 度 限 值和 臭 氧 8小 时 平 以实施 。会议 决定 , 编制部 门 2 1— 0 5 》 均浓度 限值 , 紧了 P O 二氧 根 据 会 议 讨 论 意见 进 一 步 修 改 收 MI 、 编制情况汇报。 与现行标准相 比较 ,新 修订 化 氮 、 铅和苯 并 【 芘等污 染物 的 完善 、 抓 紧履行 相关 的法律程 a 】 并 的 《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 案 作 浓度 限值 ; 环 草 三是 收严 了监测 数据 序 后 , 尽快 发布 。
中国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
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中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者:杨丽萍来源:《商情》2015年第10期【摘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其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不断变暖。
为了保护环境、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减排压力、为参与绿色经济时代世界规则的重新制定积累制度经验以及以碳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建立以碳税制度为主的环境税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就中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中国建立碳税制度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二氧化碳环境保护碳税一、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化石燃料被使用,而这些燃料燃烧过程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不断变暖。
据科学测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长一倍,全球的平均气温就将升高1.5-7摄氏度。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目前控制温室气体的重点。
在财税法领域,通过开征碳税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手段,碳税是环境税的税种之一,主要针对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煤炭天然气等)中碳的含量或碳的排放量来征收,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加速推进,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逐年快速递增。
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并采取了不少政策来实现减排目标。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主动提出承担到2020年碳排放下降40-45% 的减排目标。
要实现减排目标,开征碳税是有效的政策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中国开征碳税之必要性(一)以碳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启动以碳税为起点的中国税制的绿色化改革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型。
碳税作为环境税的一种,从其作用机理来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引导和调节经济行为一是直接作用,即通过征税导致的价格上升,刺激经济活动中的节能行为、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能源产品的替代以及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有效地调节经济行为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是间接作用,用碳税收入对环境进行投资,引起投资与消费模式转变,进而增强直接作用,这样能形成两方面效应的良性互动。
易说难行的环境税——环境税“十二五”或将出台

将 向 国务院提 交 环境税 开征 及 见
,
苏 明 : 碳 税 和 环 境 税 是 一 种 包 : 我 觉 得 环 境 税 非 常 重 要 , 一 是 我 国的税收 制度正 容 的 关 系 ,环 境 税 包 括 碳 税 ,所 以 : 、 l l 叫 巾 l I在 发展完善 当中 ,总体 什 腭r l 卜 , 垂 J — { 1 而 非 单 独 的 某 一 税 种 ,它 是 把 来讲 环 境 税 比 较 缺 失 环 境 税 的 范 围 要 比 碳 税 更 大 ,但 也 通 过 完 善 环 境 税 对 环 境污 染和 生 态破坏 的社 会成 中国的税 制建 设还是非 常有好 处的 不 是说在我 们国家 一下子把 环境税 所 谓环 境 税 ,是一 个 税 系 ,
,
。
时推出。
苏明
二 是
本 ,内化到 生产成 本 和市 场价 开 征环境 的很 多税种都 去开征 ,而是一 步一 十 …t 税 ,对 生态环境 的改善 ,对节 u r … … … 十 … { … … 能 格中 再 市场 制来分 喊 排任 的 厩 是非吊伺 利 。 中 央 对 环 步地把 环境税 最紧要 的税种先行 出 去, 通过 机 减 仕 务 完成 非 有利 甲 埘 的 排 分利元 是 常 配环 境 资源的 一种 经济 手段 。 境税 也是非 常重视 台 。应 该 这 么 理 解 ,不 是 说 开 征 环 1 l— 『 P十 . 国 家 规I ll、关 政 、 l 7J 广 封 ’ 1 ; ^ l l 十 1 策 R ^ — 和 划巾相 r H V柠 推 出环境 税 ,难点 在 哪里? 对 里多 次提到要 研究开 征环境税 境 税 就 不征 收 碳 税 。 我 个 人 感 哪些行 业和 产业 会有 影 响?地 觉 环境税 在 c 1, - 间I —Hl 1 1 、 1 tl 1 .l 出台的可 能性 - 十二五 E 目m 1、U日 / ,期 L , H l - 4 - 方 政 府 对 环 境 税 为 伺 非 常 热 较 大 地 方 政 府 不 会 有 阻 力
论我国碳税制度的设计构想

二、 国外碳税制度的设计与启示 ( 一) 国外碳税制度的设计
1 . 英 国碳税 的设计 英 国 曾开征 过碳税 , 后来改 为环境税 , 其环境 税是 以限制污染物 ( 水、 气、 固体废 料 ) 或二 氧化碳排 放并且 以其排放量 为依据 的专 门税 种 , 与碳税仅仅是名称上 的
不同。( 如表 1 、 表2 )
污染物排放包括粉煤炭冶金和化工废渣尾一现行税制改革的需要固体废料矿建筑废物和危险废物等现行税制中有针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其他污染物包括噪音等课征的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包括燃烧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工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税种但是明显体现出调控力度不够课税范围窄环境数据来源
1 9 9 0 - - 2 0 0 6 年间我国二氧化碳增长率为5 . 1 %, 高于 其他 国家且呈正增长趋势 ; 我国2 0 0 7 年二氧化碳人均排 放量 比世界人均排放 量高 出0 . 4 吨, 低于部分发 达 国家 , 但是排放 总量却位 居第一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 环
境污染严重 。
等化工燃料排放 的二氧化碳
数据来 源 : D e l o i t t e ,2 0 1 0 ,Gr e e n t a x e s i n t h e UK,E n v i r o n me n t a 1
Ta x e s 。
表 2 英国气候变化税税率表
燃 料 天 然 气 税 率 1 3欧元 / 吨二 氧化 碳
体来讲碳税就是 以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 为 目的 , 对化石 燃料 ( 如煤炭 、 天然气 、 汽 油和柴 油等 ) 按 照其碳含 量或 碳排放量征 收的一种税 。 ( 一) 现行税制改革 的需要 现行税制 中有针对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等化 石燃料 课征 的资源税 、 消 费税 、 增值 税 、 车船 税 、 车 辆购置税 等 税种 , 但是 明显体现 出调控力度不够 , 课税 范围窄 , 环境 保护作用不 明显等缺点 。 但是如果开征碳税就可 以将全 部化石燃料都纳入其课税范 围 ; 另外 资源税和消费税等 税种在计税 时没有涉及化石燃 料的含碳量 , 其课税范 围 只涉及一 部分化石 燃料并 没有完全 覆盖二 氧化碳 的全 部化石燃料 , 所以资源税和消费税对二氧化碳 的减排 调 控力度不够为碳税 的开征提供 了客观 条件 。因此 , 现行 税制及税制改革对碳税 的开征提 出客观要求 。 ( 二) 目前二氧化碳污染严重 国际能源机构 ( I E A ) 对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的二氧化 碳 的统计显示 : 中国 占全 世界 的比重从 1 9 9 0 年 的约 1 1 % 上 升 ̄2 0 0 4 年约 1 7 %的水平 ; 以排放 的增量计算 在 1 9 9 0 至2 0 0 4 年1 4 年间 ,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量 占全世 界的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中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1)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受能源分布的约束,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长很快。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61.7吨,居世界第92位。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也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2)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
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因此,开征适度的碳税,有利于加重这些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负担,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
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研究和使用碳回收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结果必然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开征碳税是完善环境税制的需要从发达国家来看,其普遍建立了以硫税、氮税、燃油税、碳税等等环境税税种为核心的环境税制或绿色税制。
虽然我国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等,但目前尚缺乏独立的环境税种,符合市场经济的环境税收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环境治理的效果不理想。
《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

《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风电是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已在全球大规模开发利用。
“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连续翻番增长,设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更大规模发展风电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
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风能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风电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制订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阐述了我国2011-2015 年风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并对2020 年风电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是“十二五”时期我国风电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一)发展基础1 、国际风电发展状况( 1 )发展现状风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可再生能源,到2010 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约2 亿千瓦,最近5 年年均增长率约30% 左右,2010 年新增装机容量3900万千瓦,是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2010 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4% ,风电发电量约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2.5% 。
全球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开发利用风电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3 个,其中欧洲、亚洲、北美洲是开发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区。
到2010 年底,欧洲累计风电装机容量8600 万千瓦,亚洲累计风电装机容量5800 万千瓦,北美洲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00 万千瓦,美国、中国、德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达到4000 万千瓦、3100 万千瓦和2700 万千瓦,西班牙、印度风电装机容量也均超过1000 万千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税拟单独成税十二五
或开征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碳税拟单独成税“十二五”或开征环保税体系设计新方案上报财政部———
碳税拟单独成税“十二五”或开征
环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的年度工作会议近期密集召开,环保税被频频提及。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环保税体系设计新方案已由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上报财政部,在该方案中,碳税不再被视为环保税之下的“二氧化碳”税目,而是独立税种。
财科所所长贾康对此解读道:“严格地说,环保税应该被视为一个税收体系,既包括已有税种的‘绿化’,也包括考虑要征收的碳税。
”
对此,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财科所最新上报财政部的课题建议,碳税作为单独税种立法并开征,可在“十二五”中后期开征,征税对象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等温室气体排放大
户。
“环保税、碳税两税齐征并不会影响税率,因而不会导致企业税负过重”。
未来碳税税率制定要综合二氧化碳排放量、行业利润空间等因素。
贾康也认为,在国内诸多税种中,碳税开征具有罕见的“双重红利”。
一方面,把某些企业造成社会成本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因为多增加了一块税收,政府可以在宏观税负不变情况下,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水平,有利于鼓励企业更好地发挥市场活力。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向记者强调,即便是可能同时被征收碳税、环保税的石化企业,如果节能减碳做得好,整体税负也可能不会增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建议,碳税应“温和征收”,开始的时候可以只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框架,慢慢再细化。
“碳
排量相对于污染物排放,更是‘看不到的污染’,当务之急是确定碳排量的鉴定方法。
”
据苏明透露,上述课题建议,碳税税源留在中央。
“根据财科所建立的模型,从每吨二氧化碳10元的较低税率起步,税率逐步提高”。
但苏明认为,财科所此前建议2012年开征碳税,但2012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国家力推结构性减税,再加上作为碳税开征前提的资源税向全国铺开被推迟,因此“2012年并不是开征碳税的好时机”。
在碳税的税收优惠方面,苏明表示,根据实际情况,可在不同时期对受影响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业给予一定程度的减税;可对积极采用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在环保税方面,苏明倾向于“费改税”方案,即从排污费过渡到环保税,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征税,税源留在地方。
苏明认为,环保税的税率设置应在目前排污费的费率基础上适当提高,但低于环境治理成本,“在这个区间里取一个值,从而在污染治理、二氧化碳减排和企业税负之间寻求平衡”。
在环保税开征时机方面,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一位资深专家向记者透露,以行政规章作为征税依据的“老路子”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先立法后征(环保)税已经成为多个主管部门的共识。
“顺利的话,两三年内可以开征”。
在征税对象方面,苏明、许文两位财科所研究员建议,现阶段可考虑实施条件成熟、易于推行的税目,对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等主要污染物进行征收;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在适当时机对其他污染物排放(如其他废气、废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音等)征收,最终将具备条件的排污费全部纳入环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