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灰度管理
任正非: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管理灰度
104 董事会 DIRECTORS&BOARDS 09/2010任正非: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管理灰度一切有形者,经这里塑造;一切无形者,在这里形成任正非是中国最具思想力的企业家。
他一直向往着孙悟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他一直在摸索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造就无数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孙悟空。
唯此,后来者才有可能在已经排定座次的全球化盛宴上,占有一个座位。
他对老子和庄子有着深深地感悟,同时又对米歇尔•沃尔德罗普的《复杂》深感共鸣和共振。
2010年他的文章《管理的灰度》,提出了一个在混沌和颤抖中把握平衡和节奏的新视角。
灰度、混沌、平衡、居中、活中、和谐等词是对同一个现象的不同表述。
这里是一个没有对错、没有“正确方式”的微妙区域。
在这里意志能做成一些事,无意识能做成更多更大的事。
那是每分钟有万千变化的区域,需要周身一种渗透末梢的警觉,与大气应和,在混沌中把握节奏和平衡需要秘诀。
任正非在2008年底提出“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许多企业家在向他的同行或属下解释“地头力”时,就简单地把“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当做地头力的代名词了。
在今年开年的元旦献词中总结过去一年强化授权一线决策团队的实验时,任正非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碍华为的前进,除了我们的内部腐败。
在任正非看来,官僚气、牛哄哄、推诿,是可以把华为从地球上抹掉的内部腐败。
任正非是这样概括华为这场管理变革的:“我们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
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20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是的,每一个人具有整体性,每一个人都是具足的,每一个人都富有创造性。
而且,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正向的意图。
在任正非看来,“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
凡是人作者为著名管理专家、并购专家,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多家企业高级顾问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来源:腾讯科技作者:宗秀倩内容导读:华为能否比西方更“西方”,同时又拥有独特的东方思维:在斗牛运动和太极拳之间寻求一种灰度的融合,决定了华为的“下半场”。
2011年,任正非曾经在与经营大师稻盛和夫会谈时,当日方演讲者按照PPT有条不紊地演讲结束时,任正非对陪同的华为高管们说,“日本跟不上变化的世界。
“当华为副董事长郭平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讲述之后,任正非苦叹一句:“华为必死无疑……”任正非的忧虑是什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在这本书前面附的图片中,是遍布全球的基站,在北极圈,在非洲,在印尼,在冰雪覆盖下的芬兰,一如书中所说,华为25年只做一件事——通信制造。
其中一张图片印象很深刻:2008年,华为供应链物流经理与供应商到印尼加尼曼丹岛考察新项目,当地路况较差,考察图中车子陷入泥泞,这些华为人躺在车子底下修车,身上裹满了泥浆……这是华为人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的缩影。
打开书随手翻一页,就会看到“自我批判”、“危机”、“变革”这样的字眼,而到书的最后,出现的最多的是“灰度”、“哲学”……看罢全书,发现,任正非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做的战略是“具体而又历史的统一着”。
“视野、意志和品格”,任正非送给年轻人的三个词,何尝不是任正非自己身心历练多年的写照。
后任正非时代,华为何去何从?“不要总想着做第一,第二、第三,不要抢登山头,不要有赌博心理,喜马拉雅山顶寒冷的很,不容易活下来,华为的最低和最高战略都是如何活下来,你活的比别人长久,你就是成功者。
“任正非说。
试着采撷本书中部分精彩观点,看是否是否一如你眼中的华为。
反对短期经济魔术任正非在全球IT 企业普遍“常识迷失”的大背景下,拣起了“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老掉牙的真理,并长期视为圭臬。
从美欧到中国,无数的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力量和创始人快速致富的贪婪风气的推动下,纷纷搅入资本市场,并被资本意志所控制。
华为却能以10年为目标来规划“面向客户”的未来。
中庸之道在管理中的应用
个体和团队之间就会存在着相互的博弈。在团队中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矛盾、冲突,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就应该是一个“中庸之道”优秀执行者,会通过不同激励,工作分配,通过协调、妥协、让度,在保证大原则和大方向的前提是下完成组织的目标。企业管理者应该把握好这一对矛盾。处理好了,就会使企业欣欣向荣,一旦处理不好,会让企业腹背受敌的,如“陆华强倒戈事件”、“爱多胡志标事件”就是一些血的教训。
企业要明白,社会责任不一定就会加重企业成本,其实在当前的中国,由于过去在做企业的时候没有考虑人工、自然资源、环境等成本因素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今天强调社会责任无非回到原本就应该做的道路上去或者说是把过去走错了的路纠正回来而已。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其实是好事,因为过去的那种不顾生态环境、人工利益的那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的做法,只有更多地关注社会责任才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圈。
胡林翼的妥协和宽容的“灰度管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官文。事实上我是不太同意后世的史学家们对官文的评价,我认为官文也是一位“灰度管理”的智者,他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明智之举,懂得授权,懂得让度,他的甩手掌柜当的也是恰到好处的。
在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记载来说明妥协与宽容的重要性,在古代叫做是“中庸之道”,现在按任总的说法就是“灰度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中,有许多的案例来佐证“中庸之道”与“灰度管理”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中庸之道”使中兴通信稳步前进,能够更好地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平和务实、平和主动中追求卓越!”是张朝阳给搜狐立下的一个核心理念之一。那么企业如何更好的将“中庸之道”或“灰度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关系要企业家处理好,否则就是不是真正的“灰度管理”。
从任正非的“灰度管理”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更让我想到了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存在“妥协”的智慧,只有妥协、宽容、让度,才能处理好企业管理中的多方面矛盾与博弈,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任正非的辩证管理哲学
任正非的辩证管理哲学作者:吴建国来源:《中外管理》2013年第08期“华为公司好是好,就是我们学不了。
”有不少人如此感叹。
实际上,华为管理体系的背后,是任正非的企业经营哲学。
理解他的思维模式,是从华为管理经验中获益的关键。
外界普遍认同任正非是“学毛标兵”,其实从毛泽东身上,任正非更多吸收到的是哲学思想,而其中的核心就是“福兮祸兮”的辨证思维。
其实,任正非和妹妹任正离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辩证关系。
“非”和“离”本都意味着不好的一面,但“正非”则为“是”,“正离”则为“合”。
企业经营必须实事求是,但没有对“非”的充分认识和深刻反省,则“是”无法达成;企业组织必须形成合力,但没有对“离”的深入剖析与大胆批判,则“合”也就貌合神离。
唯有“惶者”方可生存早在2001年2月,任正非《华为的冬天》一文一出便广为流传,其危机意识之浓厚让人记忆犹新。
其实,当时任正非所遭遇的李一男“兵变”、国内电信市场下滑、国际市场举步维艰的境况,远没有12年之后的今天严酷,任正非的“危言”,是为了激发华为人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离死亡只有180天。
任正非则强化为:华为明天就会死亡,能够拯救华为的只有华为人自己。
参加任正非主持的会议,总能体会到他的直接与高效,大家绝口不提取得的丰功伟绩,而是聚焦需要决策层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
任正非的逻辑非常简单: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成绩。
如今华为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任正非却一直告诫:“三代人之内,华为不说要进世界500强。
这三代,不是说华为的三代领导人,而是华为垮了再起来,再垮再起来的三代。
”任正非心里想的是:企业会不断面临各种生死考验,唯有“惶者”才有可能生存下去,经过至少三次危机而“大难不死”的“剩者”,才真的有资格为王,比如IBM和GE。
“战争与和平”的商业版本早在2002年,华为内部就将竞争对手改称“友商”,但更重要的还是行为的改变。
对于西门子、摩托罗拉、3Com、港湾这些华为曾经视同水火的冤家对手,华为要么与其在不同市场区域或业务领域中形成合作,要么直接将其收购兼并为一体。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作为“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内部讲话一直很受好评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再一次领教了任正非的“发散性思维”,从这些内容中也可感受到,自华为创建以来,任正非就是它的“保健医生”,他高超的医术,确保了华为一直以来的肌体健康。
在华为快速成长期,成绩会掩盖各种矛盾,任正非必须不断形成新的思维和创造力,才能让华为这部战车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也很兴奋,组织者做得比我想像得好。
这次研讨最终会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也不清楚。
我们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去认识这个规律,若一百年后还未讨论明白,说明一百年后我们还在活着。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规律都随时间和空间改变的。
这次通过大家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这个思想再通过你们及更多的干部去传承,以这个思想为基础,再去制定各项制度,确保相对正确的思想稳定落地,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成功下去呢?一、开放、妥协、灰度这句话我是几年前对美国一个政治家说的,主要不太赞同美国的单边主义,太强势、太霸权,也许它弱势一点,不仅世界和平,而且拥护它的人更多。
大家都往后退一些,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
看着华为慢慢地也强大起来了,我们有些干部生长的骄娇二气,越来越像美国,霸气也在我们的干部中滋长,我们要学会示弱。
09年在市场工作会议上我讲了“开放、妥协、灰度”,没有出纪要,后来网上流传,怕不准确,我亲自修改后,以总裁办邮件发出,以定正误。
开放、妥协、灰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但文章反映了我的真实思想,希望领军的干部多读读。
我们要深刻理解客户,深刻理解供应伙伴,深刻理解竞争对手,深刻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二十多年悟出的道理,是华为文化的真实。
我们所有的一切行为都归结到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人才管理的5种新思维
一位教授曾问任正非:“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任正非答道:“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见人才管理的方法非常重要,夏敏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人才管理的新思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人才共享思维:从独占人才到合伙做事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个体知识劳动者不再依附于任何一个组织,他们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同时为很多企业提供服务。
在这种条件下,对于一些特殊人才,企业要建立人才知识与智力资源的共享理念与机制,这是面对人才所要建立的第一个思维。
与人才共享思维相适应的是,要从人才的所有权到人才的使用权过渡。
即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人才的使用权才是所谓的价值创造使用权。
企业最大的财富应该是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以及其能够使用多少人才的价值创造能力。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货币资本要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分享权和决策话语权,从雇佣人才过渡到人才合作,许多企业推出的人才合伙制,就是企业对人才态度变化的体现。
2、人才聚合思维:从整合人才到聚合人才一个企业,要构建出一个人才的生态圈,就不再是整合,而是要聚合。
大家靠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聚合在一起。
是把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人才聚合在一起,共同从事一项事业,形成一种新的人才生态圈。
过去是人才投资优先,现在是人才聚合优先。
先有人才聚合,才有产业生态系统。
所以对一个产业来讲,其所聚合的产业生态圈,就是围绕产业生态形成人才部落、人才社区。
在这种条件下,一个企业不再是简单地整合人才,而是要建立人才聚合的思维。
3、人才跨界思维:从单一结构到跨界组合从单一人才结构到跨界人才组合,尤其是现在的企业产业生态与组织生态完全是跨界的。
过去,农业企业里全都是学农出身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全都是学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的,但在未来,任何一个组织都将围绕客户需求所提供的价值进行体系重构。
在这样一个价值重构的体系之中,人才完全是跨界的,他的知识结构是跨界的,人才的组合是跨界的,通过平台化实现跨界的人才的分布式管理。
任正非:管理必须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任正非:管理必须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正非自认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说: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控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有灰度。
如果管理者只顾温度忽略力度,就会导致管理者失去原则变成烂好人,造成员工不敬畏规则,视企业制度于无物,无法管理好整个团队。
如果管理者铁面无私,一味的重拳打压,忽略温度,又会失去员工的忠心和工作的热情。
会造成这两种极端错误,都是因为管理者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化训练,把握不好管理温度和力度的平衡。
任正非所说的灰度管理,其实就是兼顾温度和力度的管理。
所谓灰度就是领导者对某些事情可以装看不见,装没有发生,装聋作哑,但是心里要做个明白人。
不把所有事情都需要做领导的来点破,有时候点破说穿了,伤了别人的面子,反而把人际关系给破坏了。
所以领导者在跟员工沟通的时候,说话一定要注意语气,为员工保留面子。
曾经我出差去海南为一家公司的高管做内训,内训结束之后,这家公司的王总召集公司的高管们过来和我一起交流内训之后的想法。
其中有一位高管,噼里啪啦的讲了很多问题。
显然他是一个说话很直的人,说话直固然很好。
但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忌老板的面子,也没有顾忌周边的同事,不顾场合的发言,伤害了一些人的面子。
当时王总听到这些话,当场就不舒服了,但是他没有显露出来。
只是让那位高管过来喝茶,用言语做了一次引导,就把这个场面化解了,显然王总的修行是很高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很多事,看到许多不同层面的老板,和不同层面的高管。
很多高管要么说话很直,要么脾气很冲,带团队的时候就会因此出现种种问题。
不是他的个人能力不行,而是他的领导力修炼不够。
任正非在公司批评副总裁的时候,骂的是狗血淋头。
但是他下面的副总裁,依旧佩服他,跟随他。
为什么?因为任正非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
衡量一个领导的人格魅力,就是看你在骂员工的时候,员工是不是服你,是不是爱你。
你凭什么让员工服你爱你?因为你一有原则,二懂激励,三又懂得恰到好处的点悟和批评员工。
任正非:转型领导力特质
任正非:转型期领导力的特质任正非深知,挑战和压力才是生命的原动力;而成功与那些随之而来的虚头巴脑的名誉,只是通向死亡的路标。
诚可谓“势无常也,仁者勿持。
势伏凶也,智者勿矜。
”他洞悉生命的律动:一旦华为失去了谨慎、敬畏、用敬、精进、素直、广大、包容的品质,就会一夜之间倾倒。
文/王育琨从灰度的整体观看下来华为2014年已然登上了全球电信设备商的巅峰。
华为一家的盈利,比二三四名加在一起还要多。
当誉满全球之时,任正非在华为2015年市场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大道至简》坦诚:华为还担不起世界领袖的担子。
华为登顶也意味着转型,无常而且有凶险,需要舵手。
企业运势犹如走钢丝的平衡,那不是按照既定的模式或套路完成的,而是在混沌、颤抖中把握节律和平衡的实际体验,是很多尝试和失败的精华。
你或许会感觉到某些东西在那里,但它是难以捉摸的,更无法指出它,无法描述出它。
任正非把这种状况叫做“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任正非的灰度理论,哲学家尼采很认同。
尼采这样描绘混沌:“假如一位科学家相信无限宇宙中所有的星星都在自己心中的数学轨道上有规律的运行,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
洞察无限宇宙就像洞察自己的心世界一样,这样的人一定会知道,即使在一个银河系中,也肯定存在着迷宫般的混沌状态。
”混沌是一种世界观,混沌是一种信念,混沌是一条生命法则:生命法则7: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灰度,是需要时间和失败教训才能感悟到的。
那是无数次的心惊肉跳,无数次生不如死的颤抖,终于有了一种整体观。
从灰度那个高点看下来,宇宙无边界,人的潜能无边界。
而人们却往往不妥协,不接受灰度,非要来个黑白分明!结果,自己把自己活活拘死。
开放、妥协与灰度_――任正非在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开放、妥协与灰度――任正非在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这条内容在EMT讨论中,有较长时间的争议。
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其实我们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
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一、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华为的干部,太多比较年青,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
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
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
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廿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二、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
14-186. 华为的灰度哲学:对人讲灰度,对事讲流程
186.华为的灰度哲学:对人讲灰度,对事讲流程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
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以灰度看待人性;以灰度看待未来;以灰度看待企业中的关系;以灰度培养与选拔干部;以灰度把握经营管理节奏;以灰度洞察商业环境。
当年写《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总结华为成功核心的一点是:核心价值观的成功。
有的创业者的疑问是,创业之初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产品要好,商业模式要有效,怎么能把这个看似挺虚的价值观,落实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看到效果?华为之“道”是常识,是共识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企业来讲,一定要回归到常识。
华为的成功一方面是“道”的成功。
“道”就是我们讲的核心价值观,文化、使命。
但很多企业其实在“道”上是有问题的,企业空想的那几个字不一定就是对的。
比如华为说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在以客户为中心吗?还是你的下属、你的干部、你的员工在以你为中心。
我们到底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领导为中心、以上司为中心、以股东为中心?我们承载了很多社会责任,为这个负责、为那个负责,最后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负责。
首先,公司的“道”不一定就能在所有员工中达成共识。
第一,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从“道”上讲,是以客户为中心。
这句话是否能够形成所有员工的共识,能否让它像血液流在我们的血管里,是另一个问题。
第二,华为强调以奋斗者为本。
许多公司是以奋斗者为本吗?不是,很多企业是以官为本。
公司制度里,官越大,工资越高、奖金越多、股份越多,各种补贴、福利保险,其实都向官倾斜。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均衡”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均衡”企业管理是一门均衡的艺术,“均衡”就是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促进企业、员工、客户、社会、稳健、和谐、持续发展的管理哲学。
华为的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是一位“均衡管理”的高手,他在华为倡导“均衡管理”。
华为最独特、最可怕之处就是保持内部“功”与外部“利”的均衡,能够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平衡。
均衡就是任正非的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支撑华为发展的软实力。
如果说“灰度”是华为管理哲学的理念,那么均衡则是华为运作企业的手段;介于黑白之间,存乎内心之妙,没有非凡的定力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是掌握不好的。
而任正非把这种均衡发挥到了极致,有张有弛,步步为赢,才使得华为这艘航母在国际商业海洋里一路走来,乘风破浪,所向无敌。
在任正非制定的《华为十大管理要点》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都要坚持均衡发展。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
通过持之有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不断地实现管理均衡,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
”可以说,均衡是灰度哲学的最高表现形态。
“均衡—失衡—再均衡……”是企业发展的循环往复过程和趋势。
均衡是为了避免组织体系的崩溃。
打破均衡,又是为了防止组织“静悄悄地死去”。
有时表现得激进,目的在于打破均衡:有时表现得稳健,目的在于推进均衡。
在任正非看来,“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哪条政策是一劳永逸的。
我们的政策是要制度化的,但是我们政策的某些方面是要有弹性的。
你看,我们的网张起来了,结果发现鱼不在这边,我们的网可能就变一下形状让网能抓到鱼。
等抓到了那条鱼,网又可以慢慢平衡回来了。
我们要清晰地解释公司的政策原则。
平衡、不平衡,再到平衡。
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永恒的,这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
”由此可见,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经营管理哲学。
任正非:管理的灰度
任正非:管理的灰度原文 |任正非:管理的灰度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这条内容在行政管理团队的讨论中,有较长时间的争议。
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
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清晰的方向来自灰度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
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华为的干部,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
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
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来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
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二十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这同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关。
任正非:管理的灰度
妥 协 并 不意 味着 放 弃 原则 ,一 味地 让 步 。 明智 的 妥协 是 一种 适 当 的交 换 。 了达 到 主要 为
的 目标 ,可 以在 次 要 的 目标 上做 适 当 的让 步 。
宽容 别 人 , 其实 就 是 宽 容我 们 自己 。多 一
点 对 别 人 的 宽 容 , 实 , 们 生 命 中 就 多 了一 其 我
的 智 者 ,都 懂 得
恰 当时 机 接 受别 人 妥 协 ,或 向 别 人提 出妥协 , 毕 竟 人 要 生存 , 靠
的 是 理 性 ,而 不 是意 气 。
能 妥 协 一 下 ? 目标 方 向清 楚 了 , 果 此 路 不 当 如
通 , 们 妥 协 一 下 , 个 弯 , 比原 地 踏 步 要 我 绕 总 好. 干嘛 要 一头 撞 到南 墙 上 ?
一
现 出来 的退 让是 有 目的有 计 划 的 , 动权 掌 握 主 在 自己的手 中。无 奈 和迫 不得 已不 能算 宽容 。
只有 勇 敢 的人 , 懂 得 如 何 宽 容 , 夫 决 才 懦
不会 宽容 , 不 是他 的 本性 。 这 宽容 是一 种 美德 只 有 宽 容 才 会 团 结 大 多 数 人 与 你 一 齐认
种 美 德 , 掌 握 这 种 高 超 的 艺 术 , 管 理 者 而 是
Bs∞ 。。,0 界 论 4 8 2∞商 评 ^ 9
 ̄ T AE Y靓 SR T G l
有 全 局 观 的干部 主导 变革 , 决 反对 没 有 业务 实践 经 验 的人 参 加 坚 变 革 , 决 反对 没 有充 分 论证 的 流程 进行 实用 。 坚
点 空间
宽容 是 一 种坚 强 , 不是 软 弱 。 宽容 所 体 而
开放、妥协与灰度 ――任正非在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开放、妥协与灰度――任正非在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这条内容在EMT讨论中,有较长时间的争议。
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其实我们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
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一、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华为的干部,太多比较年青,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
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
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
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廿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二、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
华为灰度管理:灰度管理哲学与灰度决策
灰度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重 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正如任 正非所言:“灰度是常态,黑 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 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 提倡系统性思维。”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
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因此,他发育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哲学、 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论,这就是任正 非的“灰度管理理论”。
灰度理论的基础
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
○ 然而,这个世界还有黑、白和灰。 ○ 而灰,是世界的底色。
什么是“灰度”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和节奏。他的水平就是 “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 和宽容。
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从灰度中脱颖而 出,方向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 清晰,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1、以灰度看待人性
人性是复杂的,性善,性恶;天使, 魔鬼;X假设,Y假设。
而以灰度看待人性就必须摒弃非黑 即白、爱憎分明。
它,就是一种资源,而管理的使命 就在于激发正能量,抑制负能量,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调动一切可 以调动,挖掘一切可以挖掘,努力 去实现公司的目标与战略。
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
02 任正非的灰度观
任正非崇尚灰度,但其人格并不是灰 度的,既有非灰度性格,又容纳了各 种复杂甚至矛盾的要素。这或许与他 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正是他父母的亲身经历和文革时期遭 受的迫害,以及亲历了父母思想的改 造过程,加上家庭问题对他产生的影 响,使他政治上成熟起来,从而形成 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灰色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一种满足的来源。
3
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目标后
所从而产生的一种报酬。所谓报酬,项目
开放、妥协与灰度
开放、妥协与灰度――任正非在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这条内容在EMT讨论中,有较长时间的争议。
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其实我们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
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一、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华为的干部,太多比较年青,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
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
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
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廿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二、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
从任正非的灰度哲学,看华为用人识人的5项素质
从任正⾮的灰度哲学,看华为⽤⼈识⼈的5项素质华为⽤30多年的时间从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蜕变成为世界500强,靠的不仅是技术⾰新和战略布局,还依赖于它先进的管理⽅式。
因此许多管理者都想学习华为的管理⽅法,虽然市场上关于华为的管理书籍层出不穷,但是⼏乎没有⼀本书能够系统地总结出,应该如何向华为学习,具体要怎么做。
今天⼩巴要跟⼤家分享的书是《华为灰度管理法》,作者冉涛是华为前⼈才招聘总负责⼈、资深⼈⼒资源管理专家。
在这本书中,冉涛归纳出了华为识别⼈才的五项素质:主动性、概念思维、影响⼒、成就导向和坚韧性。
同时他⼜根据多年的⼯作经历,总结出了⼀套应⽤五项素质的⽅法,⾮常值得⼤家学习。
01第⼀项素质:主动性当⼀个⼈在⼯作中投⼊⼤量的精⼒,并且主动创造出新的机遇时,就是他有主动性的表现。
华为的第⼀条⽤⼈标准,就是需要员⼯会主动思考,并且马上⾏动。
在⼯作中,如果普通员⼯为了让领导发现他的主动性,可以这么和领导说:“领导,我发现了⼀个新项⽬,并做了⼤量的调研,发现项⽬做成的概率很⼤,你看咱们是不是要着⼿去做呢?”如果想要达到领导级别的主动性,则需要提前防范问题的发⽣,也就是未⾬绸缪。
⽐如,早年任正⾮认为微波产品没有⽤武之地,授意把它从产品线⾥砍掉。
但是之前做过产品线总裁的彭志平根据对市场的判断,认为微波是⼀件好产品,就从他的⼈⼒预算⾥挤出了⼏⼗个⼈员,让他们继续研发微波产品。
当华为进军⾮洲市场时,发现这⾥的环境不允许埋光纤,⽽建⽴基站的造价过⾼,还是⽤微波产品成本最低。
任正⾮懊悔地拍⼤腿说“哎呀,这个微波砍错了”时,彭志平说:“⽼板,没问题,我们的微波产品已经研发好了。
”02第⼆项素质:概念思维⼀个⼈能否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或者能否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相对全⾯的判断,这考验的是他的概念思维能⼒。
概念思维的初级阶段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进⾏类⽐判断。
⽐如,你会打⽻⽑球,那么在打⽻⽑球的基础上,你可以判断⾃⼰⽐较擅长球类运动。
应对不确定性的思维模式——“灰度思维”
应对不确定性的思维模式——“灰度思维”恒生资管集团副总裁何伏真实的世界不是棱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圆润的、混沌的、无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随时可以变成白,白随时可以变成黑,这就是灰度。
人越成熟经历的事情越多,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
在黑白之间是有很多灰色地带的,在西方的思维里他们会比较强调对错,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里,它比较强调的是对一个分寸的把握,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关系好了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你看在处理这种夫妻矛盾,同事之间的矛盾和上下级的冲突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以为你真的分清了谁对谁错,看似好像黑白分明了,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往往就破裂了,感情也被伤害了。
真正有经验的协调人员遇到问题时,他都会这么劝的,他会说你们两个人都有不对的地方,都需要回去反思一下,要以大局为重,两个人之间还是要和谐相处的,互相忍让一点。
他们会用这种方式去让两个人都做一些反思,然后让两个人的关系依旧和谐,而不是说拿黑白对错来说事。
现实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现实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因为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化的。
一个人越成熟,他也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无常,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所以就不会特别执着于某一个固定的概念。
非黑即白,是最简单的思维方式。
所以,如果我们单纯用“对”和“错”去判断事情,总是会有失偏颇的。
童话故事里多是好坏分明的角色,我们的幼年认知,几乎都会从“黑白认知”开始,一是因为好理解,二是因为没得选。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黑白认知”被继承了下来。
不幸的是,除了“黑白认知”,大部分人并未修炼出其他认知方式。
你也许会说,别小看人,我可没那么幼稚,对于“长得俊的不一定是好人、长得丑的不一定是坏人”的道理,我在小学就知道。
我学过辩证法,读过矛盾论,知道事物的两面性,明白“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依”,你说我非黑即白?这里有个误区,并非单一的黑或白才叫非黑即白,比如二维码,虽然点很多,但不是白点就黑点,绝对没有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之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者:项凯标来源:北大纵横发表时间:2010-12-132010年1月14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有关“灰度管理”的概念。
他提出,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而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从任正非的这一“灰度管理”中让我联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
其精髓是不偏不倚,它的主张是“取中贵和”。
这与任正非提出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人士就是通过妥协和宽容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业的,比如,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就是一个“灰度管理”的大师,咸丰六年(1856年)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主要任务是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但是不巧的是他遇到的顶头上司湖广总督却是满洲权贵官文,绝大多数人对官文的评价是“为官昏庸,不善政事”,其特点是三大:“小妾大、门丁大、庖丁大”。
这样一个所谓的“纨绔子弟”如何能不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绊脚石呢?胡林翼就采取一些方法,让林母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给官文等妥协之举,史书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
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
”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
”胡林翼就是通过妥协与宽容的“灰度管理”与官文一起为平定太平天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成就了自己“中兴名臣”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官文的业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上奏褒奖时,官文列名疏首。
如果当初思考不周,真的是弹劾了官文,来了一个好管闲事的湖广总督时,则后果很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
胡林翼的妥协和宽容的“灰度管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官文。
事实上我是不太同意后世的史学家们对官文的评价,我认为官文也是一位“灰度管理”的智者,他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明智之举,懂得授权,懂得让度,他的甩手掌柜当的也是恰到好处的。
在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记载来说明妥协与宽容的重要性,在古代叫做是“中庸之道”,现在按任总的说法就是“灰度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中,有许多的案例来佐证“中庸之道”与“灰度管理”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宝之一。
“中庸之道”使中兴通信稳步前进,能够更好地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平和务实、平和主动中追求卓越!”是张朝阳给搜狐立下的一个核心理念之一。
那么企业如何更好的将“中庸之道”或“灰度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关系要企业家处理好,否则就是不是真正的“灰度管理”。
1、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承担两个重要的负责,一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责任,二是为社会创造效益的责任,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是根本,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履行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如加强员工福利、加强环境保护,与政府、与其他企业处理好关系共同发展,共享利益等等。
如果一个企业只顾自己的发展而不顾及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发展一定是要进入一个“死胡同”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整体发展的。
企业要明白,社会责任不一定就会加重企业成本,其实在当前的中国,由于过去在做企业的时候没有考虑人工、自然资源、环境等成本因素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今天强调社会责任无非回到原本就应该做的道路上去或者说是把过去走错了的路纠正回来而已。
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其实是好事,因为过去的那种不顾生态环境、人工利益的那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的做法,只有更多地关注社会责任才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圈。
目前,国家电网、中远、联想、海尔、阿里巴巴等许多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中国企业如何处理自己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点进行了尝试。
在此次玉树地震中,许多知名企业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同时也为自己的企业赢得了社会的美誉,其实是双赢的一件好事。
2、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平衡个体发展与团队合作是一个共赢的模式,企业是由个体的员工组成的,个体的能力、知识、水平等本身具有个体差异性、个体独有性等特点,如何把多个个体组合成一个团队工作,这其中就会有许多艺术和方法。
事实上,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的核心是依靠团队建设,把中庸之道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可以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团队。
高效团队的标志是平衡和团结。
“家和万事兴”,就是用来描写一支高效的团队的。
个体和团队之间就会存在着相互的博弈。
在团队中个体之间会存在差异、矛盾、冲突,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就应该是一个“中庸之道”优秀执行者,会通过不同激励,工作分配,通过协调、妥协、让度,在保证大原则和大方向的前提是下完成组织的目标。
企业管理者应该把握好这一对矛盾。
处理好了,就会使企业欣欣向荣,一旦处理不好,会让企业腹背受敌的,如“陆华强倒戈事件”、“爱多胡志标事件”就是一些血的教训。
企业应该尊重和关注个体,特别是一些优秀员工,但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中绝对不能够依赖于某一个或几个英雄式的人物,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多的依靠团队工作来完成。
在必要的时候,宁愿牺牲短暂的利益,也要保持团队的威力,团队最终才是企业发展的支撑。
3、快速发展与稳健发展的平衡现代企业面临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大家都在逆水中行舟,不进者退。
但是过于快速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文化的沉积问题、中层干部的培养问题、产品线的扩张与质量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管理者在“快速发展”与“稳健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拿捏”中求得平衡。
最近的丰田汽车召回事件无不与其过度的扩张有关系,因此,企业家在利益面前要沉得住,如何保持稳健的发展原则是关键。
遵循稳健的发展原则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要客观、务实,在战术层面的执行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把目标定的过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二要夯实基础,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的培养就如同古代人筑城墙一样,要撒一层土,夯一层,再撒一层土,再夯一层,要这样一层一层的夯实,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是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功,从一点一滴做起,全方位消除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和不良现象,培育有利于品牌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任正非的“灰度管理”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更让我想到了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存在“妥协”的智慧,只有妥协、宽容、让度,才能处理好企业管理中的多方面矛盾与博弈,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高效执行力2011-05-19 10:33:05 星期四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
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
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
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
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迟早而已。
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
5、取是能力,舍是境界。
6、努力赞美别人,赞美别人=复制别人的优点。
7、细节做好叫精致,细节不好叫粗糙。
8、领导绝对不会错,服从总是没有错。
9、先计划再行动,先策划再沟通。
10、多考虑应该做什么,少考虑能够做什么。
11、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对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12、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13、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
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14、速度第一,完美第二;行动第一,想法第二;;结果第一,过程第二。
15、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16、不看错不错,只求好不好。
17、习惯于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
18、员工是笨蛋就要找到适合笨蛋的管理方法。
19、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
20、没有想法,就没有结果。
21、行动不及时是因为痛苦达不到。
22、人人都喜欢的事不一定是对的,对的事不一定人人都喜欢。
23、不需要你看到别人没有用,要让别人看到你有用。
24、不要指望别人帮助你,要指望别人需要你。
25、沟通重在换位思考。
26、不满足让客户满意,要追求让客户感动,创造客户终身价值。
27、请示问题不要带着问题请示,要带着方案请示。
汇报工作不要评论性地汇报,而要陈述性的汇报。
28、利益是执行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执行的持续动力。
29、敢于负责任,才能担重任。
30、简单的才是有效的。
营销战略四句话作者:肖阳来源:北大纵横发表时间:2011-05-19什么是企业的营销战略?简单讲就是三个圆的重叠。
第一个圆是企业的激情梦想,我们称之为“想做的”。
这一点不必过多解释。
但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只根据“想做的”就设定了自己的战略,这显然过于草率。
第二个圆是企业的先天基因,我们称之为“能做的”。
企业成长和个人成长是一样的道理,先天基因不同导致擅长的地方不同,发展方向当然要有所区别。
潘长江不应该硬要学打篮球,否则不但不容易成功,而且很容易被姚明们踩倒受伤。
而姚明则不应该去学跳水,别人空中转体两周半、三周、甚至“一个月”都不是难事,而姚明转体一周,就可能砸到观众席上了。
国内企业愿意“一窝蜂式”地定战略,盲目照搬别人的所谓先进理论、成功经验。
一说渠道为王就都去拼命建网络,一说品牌为王就都去拼命打广告,一说深度分销就都去搞市场下沉,搞得家家战略趋同,个个模式标准,大家都是一脑子浆糊,最后只能挤到一座独木桥上去打价格战。
这都是由于未能发挥自身基因优势的原因。
第三个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称之为“可做的”。
如果说前两个圆是从企业内部出发,这第三个圆就是从外部出发,考虑行业的走向和成长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BP机生产企业如日中天,但由于手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影响,最终整个BP机行业都消亡了。
其中只有少数厂家转型成功,继续生存下来。
这就是说,除了自己“想做的”、“能做的”,还要看未来环境允许不允许,可做不可做。
营销战略要有前瞻性和提前量,这和人们炒股、炒楼是一个道理,当“傻子都赚钱”时你进入,就会发现“自己成了傻子”。
综上所述,营销战略是“想做的”、“能做的”、“可做的”三个圆汇聚、重叠的部分,这部分很小,但这才真是企业所需要的,我们称之为“该做的”。
那么,如何找到企业“该做的”的事情呢?笔者提出四种解读方式,权作一家之言。
一、不可误读战术为战略战略与战术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形成巨大合力。
简单讲,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上,聚集企业研发、生产、物流、营销多部门的力量,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歼灭仗。
这可以用管理学中的“蓝彻斯特平方原理”来表述。
“蓝彻斯特平方原理”起源于二战中飞行员战术的运用。
日本学者其后将之应用于营销,美国库普曼教授、戴明博士将其发展为商业竞争战略模式。
举一个简单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