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境界

合集下载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人生三种境界的论述,引发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诗分别出自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作品,王国维借用它们来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的不同阶段
和心态。

第一境界是在迷茫中树立远大的目标。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独自登上高楼,在寒风中望着天边的路。

他心中有着无限的渴望和抱负,但也感到困难重重和孤独无助。

他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二境界是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为了心爱之人而消瘦憔悴。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辱利禄,只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他不畏艰险困苦,不惧风雨打击,只坚持不懈地奋斗。

第三境界是在平静中达成成就。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在茫
茫人海中寻找某个人。

他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

但当他回头一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是一种智慧和哲理,它告诉我们要有远见、有毅力、有平常心。

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才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

王国维先生治学三境,鉴赏浅析

王国维先生治学三境,鉴赏浅析

王国维先生治学三境,鉴赏浅析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名著《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此第三境也。

墨香扑来,雅韵悠悠……前人的词句经王国维先生信手拈来,天成一派妙趣横生的新气象,使得先生的治学主张锦上添花、一枝独秀,和《人间词话》里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将王国维先生的美学观点与人生治学的三意境结合起来仔细品味……《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现代美学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美学、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为世人所追捧赞誉,馨香千古!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

浙派崇尚轻灵,以姜夔为代表;常州派强调弘美,以周邦彦为代表;两派各具特色,却难脱流弊。

王国维先生笔力横扫千军,突破两派樊篱,萃取精华,以《人间词话》自成一家之言,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审美“境界说”!“境界说”阐明:“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并进一步析出“造境”与“写境”的问题:“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浪漫奔放,“以奴仆命风月”。

“写境”则是作者极逞状物之才,婉转自如,“能与花鸟共忧乐”!审美境界说,不仅是诗词创作原则,也是文艺批评标准。

王国维先生人生治学的三意境,自然浸润在“境界说”的风光中,独领风骚。

学习研读,偶有所得: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取自晏殊的《蝶恋花》,原词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幙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词句本意是形容情感凋零,离人形单影吊、落寞惆怅。

王国维先生借用为治学的第一阶段:诗人学者面对书如烟海、汗牛充栋;茫茫然不知所以,又欣欣然欲一试身手。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三种境界”出自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理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境界

三境界

我国晚晴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过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境界依次递进,由远及近。

第一境界为立志高远,渴求理想,饱尝孤寂;第二境界为艰苦奋斗,执著践行,百折不挠;第三境界为水到渠成,实现理想。

三个境界相互贯通,相得益彰。

坚持三境界固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三种境界并不是不可能的。

三境界的实践,构成人生的奋斗征程。

13、《只有一个地球》阅读训练参考答案一、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

1.地球的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即使)这些设想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3.(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就)会别无去处。

4.我们(之所以)要好好保护地球,(是因为)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二、方法辨析(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

(填序号)A.举例子B.打比方C.作比较D.列数字1.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B)2.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D)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C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A)三、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科学小品文_的形式,从_人类生存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只有一个地球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珍惜资源,保护地球_。

2.课文从_宇航员要往地球时的景象_引入,接着从_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_、_地球拥有资源有限__、_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以移居_三个方面来说明_保护生态环境_的事实,最后告诉人们_精心保护地球_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_。

四、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yìnɡ)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hén)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清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段话,确实经典。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今天我就告诉你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意思是说,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运用王国维所说的第一种境界,有必要详细的解释一下。

这句词我们应该做这样的理解,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做一些事情时,特别是一些自认为很值得做的事情的时候,不管经过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肯轻易放弃,你的这种精神或做法,就是清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中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两句词出自柳永的《蝶恋花》,现在多用来形容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的精神。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及的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它的意思是,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经过炼狱式的磨炼和追求,千百次的劳作,最后必定取得成功。

而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王国维是这样说的,当一个人的研究,长年累月,累月长年地研究,一旦当你找到了这个东西,找到了答案,那种心中的快活,是无法形容的。

“阑珊处”是什么?不是在一片灯火的地方,而是在稀稀落落的灯火的地方;不是在通亮的地方,而在比较阴暗的,没有几颗灯的地方找到。

王国维三境界---飞

王国维三境界---飞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似乎 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 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人生境界
五、课外拓展
共性: 怀人之作.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 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 欧诸公所不许也。
五 经 义 此 只 十 无 世 欠 之 再 变 一 年 死 辱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尽,“境 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成的。 但不论是客观的“景”,还是主观的“情”, 都是“观”——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情”, “景”这种特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 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王国维之死
他自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长期思想上 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世,挚友绝交, 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50 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悲剧色彩的 “谜案”。 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 人惋惜。
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用通 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地准确、鲜明、生动, 带有动态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 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 “把春天的景象‘全部呈现给了人的意识’”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或说是三个过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鹊踏枝》(又名《蝶恋花》).原为念远怀人之作,王国维却将其化为人生之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为: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而此处是指: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出自北宋风流词人柳三变的《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这原也是怀人之作,意指深情专注于意中人,为了她,骨瘦形销,衣带渐宽,绝不反悔。

而我们呢,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

即要覃思苦虑,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热切地、不惜一切地追求着所思。

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对于痴情者固然需要,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更是不可缺少。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在百千人群中只寻找一那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正在没有什么希望之时。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还未归去,正在那里等待!这里是指,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犹如在灯如海、人如潮的灯节之夜,千追百寻终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一样。

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汗水赢来的掌声,是有心血浇灌出来的鲜花。

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

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从王国维的“三境界”看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从王国维的“三境界”看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从王国维的“三境界”看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作者:曹成玉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25期摘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精辟形象的语言概括了学者治学从立下大志到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三个过程。

纵观历来中外教育大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期,以王国维的“三境界”来勉励和要求自己,在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树立目标,付出艰辛,收获硕果。

关键词:王国维“三境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33-02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文艺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学者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1]王国维用精辟形象的语言概括了学者治学从立下大志到不懈努力最后终获成功的三个过程。

纵观历来中外教育大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深感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亦当以此三境界自勉。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鹊踏枝》。

它的原意是指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王国维在这里则是以此做比,强调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2]要让我们的教师永远充满激情,那么就要让教师确立一个人生目标。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跟踪研究的结果,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分论点及论据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分论点及论据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作文分论点及论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细细品来,颇有意蕴。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要有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就拿我自己考大学这件事来说吧。

高中的时候,学习压力那叫一个大呀!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快被压垮了。

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去一个更大的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所重点大学。

那校园可真大,建筑漂亮,绿树成荫,还有一群充满活力的学长学姐。

看着他们自信的笑容,我心里羡慕极了。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样子,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考上这样的好学校。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早早起床背单词,晚上挑灯夜战做习题。

有时候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但一想到那个美好的目标,就又有了动力。

这就像独上高楼,虽然孤独,但能望尽天涯路,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味着为了实现目标,要有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

高考前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拼了命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习。

数学题做了一本又一本,英语单词背了一轮又一轮。

因为长时间坐着学习,我的腰都酸了,背也疼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衣服穿在身上都显得宽松了。

有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后特别不理想,我心里难受极了,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

但是哭完之后,我还是拿起了书本,继续复习。

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我就像那为了心爱的人而憔悴的人一样,为了考上好大学,再苦再累也绝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最终会在不经意间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是我国近代一位国学大师总结的治学三境界那是两首诗中的句子,王国维的话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

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王国维读书三种境界解读

王国维读书三种境界解读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最出名的一段话。

学问三境界。

第一阶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虽然此阶段对人生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仍要博览,要积累;
其次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达到忘我奋斗的境界;
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功到事成。

王国维(1877—1927)清代
王国维先生曾在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最高的学府执教,曾为溥仪国文老师,被称一代国学大师。

历史烟云中的北大、清华,在清末至民国的大半个世纪中,可谓群贤毕至,大师云集,而王国维正是这其中最为闪耀的传奇人物之一。

王国维先生,学贯中西,纵观古今,对哲学、文学、考古、翻译、戏曲、教育等领域,都有非常高的建树,为后人留下许多极有研究价值的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了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之一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自诞生之日起,它就成了世人心中,为了高远的理想,越挫越勇,成就大事业的名言佳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当然,他的三种境界说都是出自宋代的三位大词人之手。

那就让我们来走近看一看。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大概是诗人在担任京兆尹时所写。

老实、坦诚的晏殊14岁就被宋真宗赏识,赐同进士身份。

没有经过一级一级的考试,直接跳级考试进了进士,一直到了宋仁宗时代,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然而,一个谨慎、有智慧的人还是被贬谪了三次,也能看出北宋当时的政治环境。

从字面上看,词人所写的是离恨之苦,男女情,但是通过词人的经历,实意却表达君臣家国之感。

如今也是人们在困境时,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向往,一种去追寻目标的茫然的感觉。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同样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作为名人的柳三变,考进士失利后,因为一句牢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宋仁宗直接除名。

后改名为柳永,直到快50岁了才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后的柳永,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辗转很多地方,同样是地方官员,变来变去,没有得到升迁,所以他的词中常有“游宦”之类的字眼。

所以在大宋词坛中,才性高妙,声名远播,然而因为放荡不羁的个性,他在仕途之路上始终举步维艰,在经历挫折和打击之后,柳永的心凉到了极点。

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柳永真是做了许多的努力,甚至为了自己的仕途,要接受晏殊当面的羞辱,所以他的这首词从内在含义中表达出了他为了仕途倍受煎熬和羞辱的过程,甚至身影憔悴。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解读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解读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解读无论哪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都不会,也不可能逃避了对人生的拷问,对活着目标的迷茫,对死亡的恐惧都在其中。

然而,最让有志之士迷茫的是人生的得与失,心愿能否成功。

国学大师王国维就用三大境界完美描述了我们这种迷茫的人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段话的字面意思是昨天夜里刮起了寒冷的西风,碧绿的树叶已经凋零殆尽,实际就是秋冬之交的季节变换,一片秋风萧瑟,何等的凄凉,而就在这萧瑟与凄凉之中,我自己一个人登上了高楼,推开窗子却望不到路的尽头。

这里的“天涯”是指路很远旷。

到此刻,我的心境与季节已经完美融合,但是这种融合带给作者的是无尽的凄凉和对人生的迷茫,感情的,事业的也许都在其中,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望着没有尽头的路仰天长叹一声,短短两句诗就把心境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作者可谓下笔出神。

整个这两句诗的精彩之处就在在于一个“独”字,一个字写出了我的万千心情。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寻找我爱的人,即使付出一切都值得的,即使憔悴到衣带渐宽终,形销骨立也不会后悔。

这是这两句的表面意思,看似还是为了追求自己喜爱的女人,但其实是我在追求人生梦想,这里作者运用类比使内涵更丰富,语言更优美。

这两句诗点题在“不悔”和“憔悴”,为了梦想即使憔悴也不会后悔,这说明了了对于理想追求的执着。

第三境界。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茫茫人海中不知道寻找了她多少遍,蓦然间回头,却发现她就在不远处灯火阑珊之处等我。

以上是字面意思,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为了理想,为了梦想不知道努力了多少次,有失败的痛,也有成功的喜悦,但是,有一天却突然醒悟过来,其实自己追求的东西就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这里灯火阑珊处,有可能也就是指的家的意思,也就是说,其实一直追求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

这一阕词,最精彩之初就是“千百度”和“蓦然”,从内涵上这是一种强烈的时间对比,“千百度”时间之长,经年累月,人都已经到了“衣带渐宽”的地步,而“蓦然”彰显的是时间的瞬间,在这种强烈的时间对比中,我才发现自己苦苦追寻的东西原来一直在身边,这是对人生的一种醒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三境界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治学三境界。

即在治学过程中所能经历的三种状态:迷茫、迷恋、顿悟。

王国维老先生总结的经验毫无疑问在今天的社会对我们都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摆脱其历史局限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不例外。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国学日益走向衰败的今天,我们重新谈及国学的学习问题,我认为国学学习也存在着三种境界。

即:形、实、神。

境界一:学其形,得其形。

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是宋朝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词句。

这是一种只求其形、囫囵吞枣得学习方法,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没有理解、想象空乏。

清末的八股文因只得其形,而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成为文化的桎梏。

自以为抱膝于一屋之中,读遍百家书,就能措天下于衽席之上,殊不知经典是活着的文化,她始终与现实保持连接,她始终在提醒学习者,并给予提供新的探索空间。

《涅槃经》中记载了一个国人熟知的故事:盲人摸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所积累的国学岂是一个人穷其一生所能洞悉的?!我们所能接触的就是那冰山一角,如果我们不想做瞎子,就要突破这第一种境界。

《孟子·尽心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轲的这句话即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了。

境界二:学其形,得其实。

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中庸》告诉我们的学习国学的第二境界。

透过文字,理解了前人凝聚在书中的哲理,继而使自己受用,并指导于实际。

这与《大学》中所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一致的。

抱着怀疑的精神去探索,取众家之所长,苦心钻研,成一家之言、开一门之派。

我们所熟知的北宋词人柳永,以毕生精力作词,寄情怀于天地之间,不问世事繁华陆离,出身儒宦家庭,却拥有着一身与之不兼容的浪漫气息和音乐才华,一生就在这二者之间奔波忙碌并以“白衣卿相”自称。

他将婉约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还有开
创桐城学派的桐城三祖等等。

他们都是纯粹的学者,在先人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成就,而非形式上的随流,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君子慎独。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这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国学要达到的一个境界:学其形,得其实。

境界三:学其形,得其神。

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告诉我们学习国学的第三种境界:以天下为己任。

中国历来讲究“学而优则仕”,学贯古今,不是靠着“终南捷径”走上仕途的知识分子,大都存一腔报国情,满怀抚黎意。

例如王安石的“明时思解愠,愿斫五玄琴”;《孟子尽心上》“达则兼济天下”;以及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还有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等。

他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而学习,他们是站在天下苍生的角度而学习的。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基础上真正的做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历代的国学大师传承着这种文化,传至近现代像梁启超、王国维、钱穆、.陈寅恪、郭沫若、钱钟书、季羡林等等,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为民请命,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习国学要达到的一个境界:学其形,得其神。

国学的学习,如果我们只是能背诵其中的名句,夸夸其谈,那么我们只是停留在第一种层次上,正在做着文化的桎梏。

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突破第一层境界,达到第二种境界,即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治学境界,经历了痛苦的探寻和迷茫而后有所得,那就是成功的。

但我认为并不是最成功的。

因为他只能作为学者收到尊重仅是因为学识和自身的修养,并没有兼济天下。

所以说外修学识,内修品行,真正能做到身在草泽,胸怀家国,这才是国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