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材整合,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教材整合,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摘要】: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面对教材,结合语文学习目标,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来展示教师的个性和教学的个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做好“教材整合”的意义:为教师创造性地解析教材打下基础,为学生呈现最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教材整合解析活力反思
语文教学的理论最精深也最纷繁,语文教学方法最灵活也最多变,语文知识范围最广体系最混乱,语文教学资源最丰富也最芜杂,语文教材最厚重也最零散,这些特点,迫切地要求教师具有整合的能力。
整合,指调整后重新组合。最现实最紧要的是对教材的整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但是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范本、一个思路和一种参考。这就决定了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必然是积极地主动地面对教材,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改造,从而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教学的个性。
对教材的整合,从具体操作上来看,一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科书进行取舍,对精读和略读进行重新安排。二是教师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教材学习的顺序,使教材的使用有更加鲜明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三是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跳板,根据不同地域孩子的需要和现实学习的不同需求,把教科书以外的材料引入语文教学。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做好“教材整合”的意义。
第一,整合,为教师创造性地解析教材打下基础。
经过整合,可以对教材有更精辟独到的分析。
1.在单元之内进行整合。
方法是宏观上审视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透视单元内涵,提取单元精粹,反思单元误区,从而形成自己对教材的个性化分析。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有五篇课文:《三峡》《短文两篇》《观潮》《湖心亭看雪》《诗四首》。传统的教材分析是逐篇突破,但是,如果从整合的角度来俯瞰本单元,你会发现,里面汇聚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峡》表现出苍凉之美与雄浑之美。《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可以让我们比较宁静之美与绚烂之美。《记承天寺夜游》和《三峡》则展现了空灵之美与生气之美。《观潮》和《归园田居》则集中分别凸显了激情之美与闲淡之美,而《游山西村》和其他诗文对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因此,调整顺序,对相关的篇目进行合并对比教学,能够从更高层次让学生领会语文当中不同人生境界的美。
2.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的所有课文,也可进行整合,把它们并为一个共同的主题,并进行有价值的分类。比如:
两个单元的共同主题:热爱生命
生命意识:《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
生命理想:《在山的那边》《理想》《行道树》
生命智慧:《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人生寓言》《我的信念》《论语十则》《第一次真好》
这样的整合使原本散乱的单篇教学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在一个较小的平台上解决了语文教学零敲碎打的弊病,为初一新生展示了中学语文学习可能呈现的崭新格局。
3.在整册教材之间甚至整个初中阶段实现整合。
在进行总复习时,简单的单篇复习只是对旧课的一次重复,缺乏新意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以阅读或写作的某个主题引领的综合复习,能以非常丰富的事例和全新的归类教学引导学生重新遨游于教材的海洋中,让他们得以在整个中学学习的平台上获得了对阅读写作方法的整体认识。如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一线串珠、先抑后扬等写作技巧,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手法等的整合教学,就可起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二,整合,为学生呈现最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内容。
教材经过整合,可以促进学习内容最优化,教师会获得更为巧妙的教学切入点,学生会学得更加主动。
1.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是微观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个“望”字。如果紧扣“望”字,着力整合,便可以五问来推进课堂教学。
一问:老师想把标题“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
二问:你通过《望岳》,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
三问: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望春之心境和望岳之心境却有天差地别,请扣紧最能打动你的词语作析。
四问:既然诗人眼中的春天是凄凉的,那么在文题中用“望”,是否辜负了该词的美?
五问:从《春望》中,我们又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甚至还望到了一些别的什么呢?
这样的教学设计,整合简化了教学头绪,扩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2.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是中观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它们朝代不同,作者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愁”,依据这个主题可以进行整合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有四:(1)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可以怎样为这五首词简单分类。
(2)细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女子更愁?
(3)细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男词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
(4)比较两位女子笔下的愁和三位男儿笔下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这样的教学设计,深度开发教材,促成了内容的整合,策略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新旧知识的整合,多维目标的整合。使教与学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是宏观的。
九年级课文《蒲柳人家》《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以“三个女人一台戏”为主题进行整合,比较一丈青大娘,菲利普夫人、杨二嫂三位泼辣女人,便可作为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塑造的精妙的绝妙素材。
而两个男人何大学问和孔乙己同为穿长衫的人物,当然也可拿来比较整合。主题是“两件长衫”。通过这两件长衫,可以透视不同年代但同样尊崇读书的两个人的不同境遇,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家塑造人物的匠心。
这样的例子还有。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几篇自读课文都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情感。整合《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可以上一堂以朗诵为主线的塑造爱国魂的课。
第三,整合,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手段。
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而整合了这些小问题之后,你自然会在某一个大问题上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比如,整合《背影》中的几处“矛盾”之处,可以体会到无声处的深沉父爱。整合《台阶》《邓稼先》《亲爱的爸爸妈妈》三篇课文的标点,能体会到句号的妙用。而整合《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四篇课文,会发现到虚词的妙用。
教学成功之处可以整合,教学的失误之处更可以整合;相同题材不同教法可以整合,相同教法不同题材也可以整合……没有整合就没有高品位的反思。
其实,不但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学生也可以主动地构建和生成教材,形成一个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互动的格局。作为一线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促成独立选文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使经常由老师来帮助学生完成的教学拓展变成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自己主动的发现和探究。这样的整合,于教师而言,是创造性地教;于学生而言,是创造性地学。
整合,就是让语文教材立体起来,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