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制备
芯片制造工艺流程
芯片制造工艺流程芯片制造工艺流程是指将芯片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芯片产品的一系列工艺步骤。
芯片制造工艺流程包括晶圆制备、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蚀刻、清洗和封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芯片制造的工艺流程。
1. 晶圆制备芯片制造的第一步是晶圆制备。
晶圆是以硅为基材制成的圆形片,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材料。
晶圆的制备包括原料准备、熔炼、拉晶、切割和抛光等工艺步骤。
晶圆的质量和表面平整度对后续工艺步骤有着重要影响。
2. 光刻光刻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工艺步骤,用于将设计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光刻工艺包括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和清洗等步骤。
在曝光过程中,使用光刻机将设计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然后经过显影和清洗,将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3. 薄膜沉积薄膜沉积是将各种材料的薄膜沉积到晶圆表面,用于制备导电层、绝缘层和其他功能层。
常用的薄膜沉积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和溅射等。
这些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性质的薄膜,满足芯片设计的要求。
4.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将掺杂剂注入晶圆表面,改变晶体的导电性能。
离子注入工艺可以制备出n型和p型晶体区域,用于制备晶体管和其他器件。
离子注入工艺需要精确控制注入剂的种类、能量和剂量,以确保晶体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 蚀刻蚀刻是将不需要的材料从晶圆表面去除,形成所需的结构和器件。
蚀刻工艺包括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两种。
干法蚀刻利用化学气相反应去除材料,湿法蚀刻则利用腐蚀液去除材料。
蚀刻工艺需要精确控制蚀刻速率和选择性,以确保所需的结构和器件形成。
6. 清洗清洗是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残留物从晶圆表面去除,保证晶圆表面的洁净度。
清洗工艺包括化学清洗、超声清洗和离子清洗等。
清洗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清洗液的成分和温度,以确保晶圆表面的洁净度满足要求。
7. 封装封装是将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并将芯片封装在塑料封装或陶瓷封装中,形成最终的芯片产品。
封装工艺包括切割、焊接、封装和测试等步骤。
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
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1.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半导体生产的第一步,通常从硅片开始。
首先,取一块纯度高达99.9999%的单晶硅,然后经过脱氧、精炼、单晶生长和棒状晶圆切割等步骤,制备出硅片。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获得高纯度、无杂质的单晶硅片。
2.晶圆加工:晶圆加工是将硅片加工成具有特定电子器件的过程。
首先,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去除硅片上的表面缺陷。
然后,利用光刻技术将特定图案投射到硅片上,并使用光刻胶保护未被刻蚀的区域。
接下来,使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去除未被保护的硅片区域。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形成特定的电子器件结构。
3.器件制造:器件制造是将晶圆上的电子器件形成完整的制造流程。
首先,通过高温扩散或离子注入方法向硅片中掺杂特定的杂质,以形成PN结。
然后,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硅片表面沉积氧化层,形成绝缘层。
接下来,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沉积金属薄膜,形成电压、电流等电子元件。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
4.封装测试:封装测试是将器件封装成实际可使用的电子产品。
首先,将器件倒装到封装盒中,并连接到封装基板上。
然后,通过线缆或焊接技术将封装基板连接到主板或其他电路板上。
接下来,进行电极焊接、塑料封装封装,形成具有特定外形尺寸和保护功能的半导体芯片。
最后,对封装好的半导体芯片进行功能性测试和质量检查,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晶圆制备、晶圆加工、器件制造和封装测试几个主要步骤。
这些步骤的有机组合使得我们能够生产出高性能、高效能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领域。
晶圆制作工艺
晶圆制作工艺一、引言晶圆制作工艺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其涉及的工艺步骤和技术要求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晶圆制作工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介绍晶圆制作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常见工艺技术。
二、晶圆制作工艺的基本原理晶圆制作工艺是将半导体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质量的晶圆,以便后续的集成电路制造。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材料选择和准备晶圆制作的材料主要有硅、硅化物和砷化镓等。
在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制备成本和工艺可行性等因素。
材料准备包括材料的精炼、制备和切割等步骤,确保材料具备一定的纯度和尺寸。
2.2 晶圆生长晶圆的生长是指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晶圆衬底上逐渐沉积出一层具有晶体结构的薄膜,形成单晶材料。
常用的晶圆生长方法包括气相沉积、熔融法和溅射法等,其中气相沉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3 陶瓷制备陶瓷制备是指将材料粉末经过烧结或其他方法形成块状或多孔结构的过程,用于制作陶瓷衬底。
陶瓷衬底具有高温稳定性和电气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电子器件等领域。
2.4 清洗和净化清洗和净化是晶圆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目的是去除晶圆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
清洗方法包括化学溶液浸泡、超声波清洗和离子束清洗等,净化方法则采用真空处理或高温退火等方式。
三、晶圆制作工艺的流程晶圆制作工艺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3.1 晶圆生长晶圆生长是整个制作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后续工艺的进行和设备的性能。
晶圆生长的主要方法有: - Czochralski法(CZ法):通过在熔融的原料中拉出晶种并逐渐增长晶体,得到大直径的单晶圆。
- 悬拉法(Floating Zone Method,FZ法):利用悬吊附近的热源将单晶材料熔化,并自下向上生长。
- 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在气相中使反应气体分解并沉积在衬底表面上,形成单晶薄膜。
晶圆制作过程范文
晶圆制作过程范文晶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各种电子器件,如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等。
制作晶圆的过程主要包括晶圆材料选择、单晶生长、切割和抛光等几个关键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圆制作的过程。
第一步:晶圆材料选择晶圆通常由硅(Si)材料制成,因为硅具有良好的电子特性和光学特性。
在选择硅材料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应用所需的特性,如阻挡层、导电性等。
根据这些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纯度的硅材料,如普通硅、高纯硅和超纯硅。
第二步:单晶生长单晶生长是生产晶圆的关键步骤之一、单晶生长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包括凝固法、溶液法和气相淀积法。
凝固法是通过将溶液或熔融物体逐渐冷却,使其凝固成单晶体。
这种方法可以生长较大尺寸的晶体,并且可以控制晶体的取向和纯度。
溶液法是通过在溶液中逐渐减少溶质浓度,使其沉淀成单晶体。
这种方法可以生长优质的单晶,但是晶体尺寸相对较小。
气相淀积法是通过在气相中控制气氛和温度的条件下,使气态材料沉积在基片上形成单晶。
这种方法可以生长大尺寸、高质量的单晶体。
第三步:切割在单晶生长完成后,需要将单晶体切割成薄片,即晶圆。
晶圆的切割通常使用金刚石切割盘进行,切割出的晶圆通常具有圆形或方形。
在切割过程中,需要防止产生晶格的损伤或污染。
因此,在切割之前,通常会在单晶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氧化物或金属膜,以防止切割时对晶体的影响。
第四步:抛光切割出的晶圆通常具有不平整的表面,需要进行抛光处理。
抛光主要是通过机械研磨和化学腐蚀的方法,将晶圆表面的杂质、损伤和不平整层层去除,使其表面平坦光滑。
机械研磨通常使用研磨液和研磨盘对晶圆表面进行研磨,去除表面不平整。
化学腐蚀是利用化学溶液对晶圆表面进行腐蚀,去除表面的污染和损伤。
此外,抛光过程还可以通过光学手段实时监测晶圆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以保证抛光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步:清洗和检测抛光完成后,晶圆需要进行清洗和检测。
清洗过程主要是将抛光产生的残留物、污染物和杂质从晶圆表面洗净,以确保晶圆的纯净度。
dram制造工艺
dram制造工艺
回答:
DRAM是一种动态随机存储器,其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晶圆制备
晶圆制备是DRAM制造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将硅片制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晶圆。
该步骤包括硅片清洗、切割、抛光、蚀刻等工艺。
二、光刻
光刻是制造DRAM的关键工艺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
该步骤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等工艺。
三、沉积
沉积是制造DRAM的重要工艺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用于制造电路器件。
该步骤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工艺。
四、蚀刻
蚀刻是制造DRAM的关键工艺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不需要的薄膜层剥离,形成所需的电路结构。
该步骤包括湿法蚀刻、干法蚀刻等工艺。
五、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是制造DRAM的重要工艺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掺杂元素注入晶圆表面,用于改变材料的电学性能。
该步骤包括正离子注入、负离子注入等工艺。
六、封装测试
封装测试是制造DRAM的最后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将制造好的芯片封装成成品,并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质量。
该步骤包括封装、测试等工艺。
总之,DRAM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多个工艺步骤的协同作用,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DRAM芯片。
微电子制造工艺流程解析
微电子制造工艺流程解析微电子制造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将原材料转化为微小电子器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晶圆制备、薄膜沉积、光刻、蚀刻、离子注入等关键步骤,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性的工艺步骤。
本文将对微电子制造工艺流程进行详细解析。
一、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微电子制造中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硅材料生长来制备晶圆。
晶圆一般使用单晶硅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适合作为微电子器件的基底。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硅材料进行去杂、融化、再结晶、拉晶等加工过程,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单晶硅晶圆。
二、薄膜沉积薄膜沉积是微电子制造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在晶圆表面沉积薄膜来控制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功能。
常用的薄膜沉积技术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原子层沉积(ALD)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晶圆表面沉积各种功能性薄膜,如硅氧化物、金属、半导体等。
三、光刻光刻是一种重要的微电子制造工艺,通过光照和显影的方式,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细的图案。
这个图案将作为后续工艺步骤中蚀刻、离子注入等的参考依据。
光刻通常使用光刻胶来实现,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掩膜,通过光刻曝光机进行精确的图案转移。
四、蚀刻蚀刻是一种去除不需要的材料的工艺步骤,通常将薄膜表面的某些区域通过化学或物理方式进行选择性地去除。
常见的蚀刻方式有湿蚀刻和干蚀刻两种。
湿蚀刻使用化学液体进行腐蚀,而干蚀刻则是利用等离子体来实现。
通过蚀刻,可以形成微细的结构,如通道、线路等。
五、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一种将外部离子引入器件材料中的工艺步骤。
通过加速器将离子加速到高速,并射入目标材料中,从而改变其电学或物理特性。
离子注入可以用于掺杂、形成pn结、获得特定的电子特性等。
具体的离子注入方式包括浸没注入、离子束注入等。
以上所述的晶圆制备、薄膜沉积、光刻、蚀刻和离子注入等工艺步骤只是微电子制造流程中的一部分,整个流程还包括清洗、测试、封装、探针测试等其他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最终制造出的微电子器件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
集成电路制造的五个步骤
集成电路制造的五个步骤一、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集成电路制造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晶圆是以硅或其他半导体材料为基底的圆片,其表面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后,成为集成电路的基础。
晶圆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砷化镓等,并进行纯化处理,以确保材料的纯度达到要求。
2. 晶体生长:将纯化后的材料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其他方法生长成大尺寸的晶体。
3. 切割晶圆:将生长好的晶体切割成薄片,即晶圆,并对其进行抛光,以达到一定的表面光洁度。
4. 清洗处理:对切割好的晶圆进行酸洗、去胶等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二、光罩制作光罩制作是指根据集成电路设计图纸制作光罩,光罩是将电路图案投射到晶圆上的工具。
光罩制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需求,设计电路图,包括电路结构、电路元件等。
2. 布图:将设计好的电路图进行布图,确定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位置和连线方式。
3. 制作掩膜:根据布图结果,将电路图案绘制到光罩上,形成掩膜。
4. 检验和修复:对制作好的光罩进行检验,确保电路图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三、曝光和刻蚀曝光和刻蚀是将光罩上的电路图案投射到晶圆上的关键步骤,也是制造集成电路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曝光和刻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涂覆光刻胶:将晶圆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以形成感光层。
2. 曝光:将光罩上的电路图案通过曝光机投射到涂覆有光刻胶的晶圆上,形成图案的暴露区域。
3. 显影:将曝光后的晶圆放入显影液中,使光刻胶在暴露区域溶解,形成图案。
4. 刻蚀:将显影后的晶圆放入刻蚀机中,去除暴露区域的材料,形成电路图案。
四、沉积和蚀刻沉积和蚀刻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用于在晶圆上沉积或去除特定材料,以形成电路的结构和连接。
沉积和蚀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沉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如金属、氧化物等。
wafer晶圆 制造原理
wafer晶圆制造原理
晶圆,即Wafer,是半导体组件“晶片”或“芯片”的基材。
其制造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硅材料的制备:首先,从沙子中提取出高纯度的硅材料。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电弧炉的提炼、盐酸氯化以及蒸馏等步骤,最终制成高纯度的多晶硅,纯度高达%。
2. 单晶硅的制备:将多晶硅融解后,再在融液里种入籽晶,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圆柱状的单晶硅晶棒。
这个过程被称为“长晶”,由于籽晶的晶面取向确定,使得硅晶棒具有一致的晶体结构。
3. 晶圆的制备:从单晶硅晶棒上切下圆形薄片,这些薄片就是晶圆。
这些薄片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就可以成为芯片的基材。
4. 芯片的制造:在晶圆上,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制程,包括光罩、感光、蚀刻、金属蒸着等步骤,制造出各种微型组件和微细线路。
这些制程使得在独立的“晶粒”(Die)上完成各种微型组件及微细线路的制造。
5. 背面处理:在晶圆的背面蒸着上黄金层,作为晶粒固着(Die Attach)于脚架上的用途。
以上流程完成后,就可以得到制造芯片所需的晶圆。
建议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具体流程细节或咨询芯片制作专业人士。
晶圆制程工艺流程
晶圆制程工艺流程晶圆制程工艺流程是半导体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了从晶圆材料的准备到最终产品的制备过程。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晶圆制程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晶圆制程的第一步是准备晶圆材料。
晶圆材料通常是由硅单晶片制成,需要经过去除杂质、清洗和抛光等步骤,以确保材料的纯净度和平整度。
接下来是光刻步骤。
光刻是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上的关键步骤。
首先,在晶圆表面涂上光刻胶,然后使用光刻机将光刻胶上的电路图案通过光刻掩膜投射到光刻胶上。
之后,使用化学溶剂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形成电路图案。
然后是刻蚀步骤。
刻蚀是将光刻胶上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晶圆放入刻蚀机中,使用化学气体对晶圆表面进行刻蚀,去除未被光刻胶保护的区域,从而在晶圆上形成电路结构。
接下来是沉积步骤。
沉积是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用于形成电路的不同层次。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等。
通过这一步骤,可以在晶圆上逐层形成电路的结构。
然后是清洗步骤。
在晶圆制程中,由于各种步骤的进行,晶圆表面会有一些污染物和残留物。
因此,需要将晶圆放入清洗机中,使用化学溶液进行清洗,以确保晶圆的纯净度。
最后是封装步骤。
封装是将制备好的芯片封装成最终产品的步骤。
在封装过程中,芯片会被封装在塑料封装体中,并进行焊接和封装密封等步骤,以保护芯片并提供电气连接。
晶圆制程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涉及到了多个步骤,包括晶圆材料的准备、光刻、刻蚀、沉积、清洗和封装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的控制和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晶圆制程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八个基本半导体工艺
八个基本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工艺是指将材料变成半导体器件的过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半导体器件已经成为核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能源、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
这里我们将介绍八个基本的半导体工艺。
1. 晶圆制备工艺晶圆是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关键材料,其制备工艺又被称为晶圆制备工艺。
晶圆制备工艺包括:单晶生长、切片、去除表面缺陷等。
单晶生长是指将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通过熔融法或气相沉积法制成单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晶体生长速度、温度、压力等因素,以保证晶体质量。
切片是指将单晶切成厚度为0.5 mm左右的晶片,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切割角度、切割速度等因素,以保证晶片质量。
去除表面缺陷是指通过化学机械抛光等方式去除晶片表面缺陷,以保证晶圆表面平整度。
2. 氧化工艺氧化工艺是指将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氧化物层的过程。
氧化工艺可以通过湿法氧化、干法氧化等方式实现。
湿法氧化是将半导体器件置于酸性或碱性液体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氧化物层。
干法氧化是将半导体器件置于高温气氛中,通过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层。
氧化工艺可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绝缘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沉积工艺沉积工艺是指将材料沉积在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薄膜的过程。
沉积工艺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溅射沉积等。
物理气相沉积是将材料蒸发或溅射到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是将材料化学反应后生成气体,再将气体沉积到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薄膜。
物理溅射沉积是将材料通过溅射的方式,将材料沉积在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薄膜。
沉积工艺可以改善半导体器件的电学、光学、机械性能等。
4. 电子束光刻工艺电子束光刻工艺是指通过电子束照射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制作出微米级别的图形的过程。
电子束光刻工艺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速度等优点,是制造微电子元器件的必要工艺。
5. 金属化工艺金属化工艺是指将金属材料沉积在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导电层的过程。
金属化工艺包括:电镀、化学镀、物理气相沉积等。
半导体主要工艺段
半导体主要工艺段半导体是现代电子工业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电元件、功率器件等领域。
半导体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六个工艺段,分别是晶圆制备、掩膜制备、光刻、离子注入、沉积和蚀刻、封装测试。
一、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半导体工艺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艺的成功与否。
晶圆制备主要包括单晶生长、晶圆切割和抛光。
单晶生长是通过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将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晶种放入溶液中,使其快速生长形成单晶。
然后,将单晶材料切割成薄片,再进行抛光,得到平整的晶圆。
二、掩膜制备掩膜制备是指在晶圆上涂覆一层光刻胶,并使用掩膜将光刻胶部分遮挡,形成所需的图形。
掩膜制备主要包括清洗晶圆、涂覆光刻胶、预烘烤和烘烤等步骤。
清洗晶圆是为了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以保证光刻胶的附着性。
三、光刻光刻是利用光刻胶的光敏特性,通过曝光和显影的过程,将掩膜上的图形传输到晶圆表面的工艺。
光刻主要包括对掩膜和晶圆进行对位、曝光、显影和后处理等步骤。
对位是将掩膜与晶圆进行对准,确保曝光的准确性。
曝光是使用紫外线照射光刻胶,使其在受光部分发生化学反应。
显影是通过溶剂将未曝光的光刻胶溶解掉,形成所需的图形。
四、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将掺杂物注入到半导体材料中,改变其导电性能的工艺。
离子注入主要包括对晶圆进行清洗、对位、注入和退火等步骤。
清洗晶圆是为了去除晶圆表面的杂质,以保证注入的准确性。
对位是将掩膜与晶圆进行对准,确保注入的位置准确。
注入是将掺杂物以高速注入到晶圆中。
退火是通过高温处理,使掺杂物在晶格中扩散,形成所需的电学性能。
五、沉积和蚀刻沉积和蚀刻是半导体工艺中常用的两个步骤,用于制备薄膜和图形的定义。
沉积是将材料以气体或溶液的形式沉积在晶圆表面上,形成所需的薄膜。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
蚀刻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将晶圆表面的材料部分去除,形成所需的图形。
常见的蚀刻方法有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
12寸晶圆制造关键工艺
12寸晶圆制造关键工艺12寸晶圆制造是半导体产业中的关键工艺之一,它对于芯片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晶圆的制备、光刻、蚀刻、沉积和离子注入等关键工艺入手,介绍12寸晶圆制造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一、晶圆的制备晶圆是以高纯度硅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备而成。
首先,将高纯度硅石破碎成粉末,然后通过化学法或熔炼法提取出多晶硅。
接下来,通过拉长和切割等工艺,将多晶硅制备成圆片状,即晶圆。
在制备过程中,对于晶圆的纯度、平整度和尺寸等要求非常严格。
二、光刻工艺光刻是制造芯片中的重要工艺之一,用于将芯片的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上。
在光刻过程中,首先将光刻胶涂覆在晶圆表面,然后利用掩模版上的图案进行曝光,通过光刻机的光源和透镜系统,将图案投射到晶圆上。
待曝光完成后,通过显影和清洗等步骤,形成光刻胶上的图案。
光刻工艺的关键是保证图案的分辨率和对位精度。
三、蚀刻工艺蚀刻工艺用于将芯片上不需要的材料去除,形成电路图案。
通常使用化学气相蚀刻或物理气相蚀刻的方法。
在蚀刻过程中,晶圆被放置在蚀刻室中,通过控制气体的组合和流量,使得特定材料被选择性地蚀刻掉。
蚀刻工艺的关键是控制蚀刻速率和蚀刻深度的均匀性,以及保证边缘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四、沉积工艺沉积工艺用于在芯片上沉积特定材料,例如金属、氮化硅等,以形成电路的结构和层次。
常用的沉积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在沉积过程中,晶圆被放置在沉积室中,通过控制气体的反应和温度等条件,使得材料以原子或分子的形式沉积在晶圆表面。
沉积工艺的关键是控制沉积速率、均匀性和材料的纯度。
五、离子注入工艺离子注入是制造芯片中常用的杂质掺入工艺,用于调节芯片的电性能。
在离子注入过程中,晶圆被放置在注入机中,通过加速器将离子束注入晶圆表面,使得离子掺杂到晶体内部。
离子注入工艺的关键是控制离子的能量、注入剂量和深度分布,以及避免对晶圆造成损伤。
12寸晶圆制造的关键工艺包括晶圆的制备、光刻、蚀刻、沉积和离子注入等。
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流程
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流程第一步:晶圆制备晶圆是半导体芯片的基板,通常由硅材料制成。
晶圆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片源选取:从整片的硅材料中选取出纯度较高的区域,作为晶圆的片源。
2.切割:将选定的片源切割成薄片,通常每片厚度约为0.7毫米。
3.扩散:在晶圆表面通过高温扩散将杂质元素掺入硅材料中,以改变硅的导电性能。
4.清洗:使用化学方法对晶圆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第二步:芯片制造在晶圆上制造半导体芯片的过程称为前向工艺,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硅酸化:在晶圆表面涂覆一层薄的二氧化硅(SiO2)膜,用于保护晶圆表面和隔离电路部件。
2.光刻:通过将光线投射到晶圆上,将设计好的电路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形成掩膜图案。
3.电离注入:使用高能离子注入设备将杂质元素注入到晶圆中,以改变硅的特性,形成PN结等半导体电路元件。
4.氧化:将晶圆加热至高温,并与氧气反应,使表面生成二氧化硅(SiO2)绝缘层,用于隔离电路元件。
5.金属沉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晶圆上沉积金属层,用于形成电路的导线和连接。
6.蚀刻:使用化学溶液腐蚀晶圆表面的非金属部分,以形成电路图案。
7.清洗和检测:对制造好的芯片进行清洗和检测,以排除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故障。
第三步:封装测试芯片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和测试,以形成最终的可供使用的芯片产品。
封装测试的主要步骤包括:1.封装:将制造好的芯片放置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中,并使用焊接或线缝将芯片与封装体连接起来。
2.金线键合:使用金线将芯片的引脚与封装体上的引脚连接起来,以形成电路的连接。
3.制卡:将封装好的芯片焊接到载板上,形成芯片模块。
4.测试:对封装好的芯片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性能测试,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5.修补和排序:对测试后出现的故障芯片进行修补或淘汰,将合格芯片分组进行分类和排序。
以上就是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技术来完成。
芯片制造的4个主要工艺
芯片制造的4个主要工艺芯片制造的四个主要工艺是:晶圆制备、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封装。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个工艺的过程和作用。
一、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芯片制造的第一步,它是将单晶硅材料制成具有高纯度和平整度的圆片。
晶圆可以看作是芯片的基础。
制备晶圆的过程主要包括:晶体生长、切割和抛光。
晶体生长是通过高温熔融硅材料,并在特定条件下使其重新结晶成为单晶体。
然后,将单晶体切割成薄片,通过抛光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晶圆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艺的可靠性和芯片的质量。
二、芯片制造:芯片制造是将晶圆上的芯片电路进行加工和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光刻、薄膜沉积、蚀刻、离子注入和金属蒸镀等步骤。
光刻是将芯片上的电路图案通过光刻胶转移到硅片上,形成图案。
薄膜沉积是在芯片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用于保护电路或改变电路特性。
蚀刻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不需要的材料去除,保留需要的电路结构。
离子注入是通过注入掺杂物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能。
金属蒸镀是在芯片上蒸镀一层金属,用于连接电路。
芯片制造的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以确保电路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封装测试:封装测试是将制造好的芯片进行封装和测试的过程。
封装是将芯片封装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中,并连接外部引脚,以便将芯片与外部电路连接。
封装的作用是保护芯片,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测试是对封装好的芯片进行功能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封装测试的过程需要精密的设备和测试程序,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封装:封装是将封装好的芯片焊接到电路板上,并连接外部元件和电路。
封装的过程主要包括焊接、连接和测试。
焊接是将芯片与电路板上的焊盘通过焊料连接起来,形成电气连接。
连接是将外部元件和电路与芯片的引脚连接起来,以实现整个电路的功能。
测试是对封装好的电路板进行功能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封装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工艺控制,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晶圆制造工序
晶圆制造工序晶圆制造是半导体工业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它是把硅材料制备成具有特定电子性能的晶圆。
晶圆制造工序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材料准备、晶体生长、晶圆切割和研磨、掺杂和扩散、薄膜沉积、光刻、蚀刻、清洗等。
材料准备是晶圆制造的起点。
通常采用的是高纯度的硅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这些工序包括精炼、溶解、结晶和纯化等步骤,以确保材料的高纯度和均质性。
接下来是晶体生长的工序。
晶体生长是将高纯度的硅材料转化为晶体的过程。
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包括Czochralski法和区域熔融法。
Czochralski法是将硅熔体逐渐冷却,形成单晶硅棒。
区域熔融法则是将硅粉末加热,通过液相和气相的相互作用产生晶体。
晶圆切割和研磨是将硅棒切割成薄片的工序。
首先,硅棒经过切割机切成薄片,然后通过研磨机将其加工成具有特定规格尺寸的晶圆。
这个过程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切割和研磨的精度和质量。
掺杂和扩散是将掺杂剂引入晶圆内部的工序。
掺杂剂可以改变硅材料的电子性能,使其具有导电或绝缘的特性。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高温和特定气氛条件下的扩散炉进行。
薄膜沉积是将各种功能性材料沉积在晶圆表面的工序。
常用的薄膜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
通过薄膜沉积,可以制备出多种不同的功能层,如金属导线、绝缘层和电子器件的材料。
光刻是将光敏胶涂覆在晶圆上,并使用光刻机将图案转移到胶层上的工序。
通过光刻,可以制备出微米或亚微米级别的结构,如晶体管和电容器。
光刻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步骤,以确保图案的精度和分辨率。
蚀刻是将晶圆上不需要的材料去除的工序。
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化学液体或等离子体,可以将多余的材料蚀刻掉,形成所需的结构和器件。
最后是清洗工序。
清洗是将晶圆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去除的工序。
通过使用酸、碱和溶剂等清洗剂,可以将晶圆表面的污染物清洗干净,以确保晶圆的质量和性能。
晶圆制造工序是半导体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品质。
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晶圆制备课件
4.氧含量
控制硅锭中的氧含量水平的均匀性是非常重要 的,而且随着更大的直径尺寸,难度也越来越大。 少量的氧能起到俘获中心的作用,它能束缚硅中的 沾染物。然而,硅锭中过量的氧会影响硅的机械和 电学特性。例如,氧会导致P-N结漏电流的增加,也 会增大MOS器件的漏电流。
硅中的氧含量是通过横断面来检测的,即对硅 晶体结构进行成分的分析。一片有代表性的硅被放 在环氧材料的罐里,然后研磨并抛平使其露出固体 颗粒结构。用化学腐蚀剂使要识别的特定元素发亮 或发暗。样品准备好后,使用透射电镜(TEM)描述 晶体的结构,目前硅片中的氧含量被控制在24到 33ppm。
一旦晶体在切割块上定好晶向,就沿着轴滚磨出 一个参考面,如图4-4所示。
图4-4定位面研磨
图4-5 硅片的类型标志
四、切片
单晶硅在切片时,硅片的厚度,晶向,翘曲度和 平行度是关键参数,需要严格控制。晶片切片的要求 是:厚度符合要求;平整度和弯曲度要小,无缺损, 无裂缝,刀痕浅。
单晶硅切成硅片,通常采用内圆切片机或线切片 机。
图4-18 硅片变形
2.平整度
平整度是硅片最主要的参数之一,主要是因为 光刻工艺对局部位置的平整度是非常敏感的。硅片 平整度是指在通过硅片的直线上的厚度变化。它是 通过硅片的上表面和一个规定参考面的距离得到的。 对一个硅片来说,如果它被完全平坦地放置,参考 面在理论上就是绝对平坦的背面,比如利用真空压 力把它拉到一个清洁平坦的面上,如图4-19所示, 平整度可以规定为硅片上一个特定点周围的局部平 整度,也可以规定为整体平整度,它是在硅片表面 的固定质量面积(FQA)上整个硅片的平整度。固定 质量面积不包括硅片表面周边的无用区域。测量大 面积的平整度要比小面积难控制。
然而,晶圆具有的一个特性却限制了生产商随 意增加晶圆的尺寸,那就是在芯片生产过程中,离 晶圆中心越远就越容易出现坏点,因此从晶圆中心 向外扩展,坏点数呈上升趋势。另外更大直径晶圆 对于单晶棒生长以及芯片制造保持良好的工艺控制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我们就无法随心所欲地 增大晶圆尺寸。
晶圆生产主要工艺流程
晶圆生产主要工艺流程晶圆生产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工艺流程,也是整个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晶圆生产主要包括晶圆加工、掩膜制备、光刻、扩散、腐蚀、离子注入、热处理等多个工艺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圆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一、晶圆加工晶圆加工是整个晶圆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从硅单晶片中切割出晶圆,常用的切割方法有线锯切割和研磨切割两种。
切割完成后,需要对晶圆进行抛光,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和磨损层,使晶圆表面变得光滑。
二、掩膜制备掩膜制备是晶圆生产的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光刻技术来制备掩膜图形。
首先,需要将光刻胶涂覆在晶圆表面,然后使用掩膜对光刻胶进行曝光,通过光刻机进行曝光和显影处理,使光刻胶形成所需的图形。
掩膜图形决定了芯片的电路结构和功能。
三、光刻光刻是晶圆生产中的核心工艺步骤,用于将掩膜上的图形转移到晶圆上。
光刻过程中,首先将掩膜和晶圆对准,然后使用紫外光照射光刻胶,使光刻胶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
然后,通过显影处理,使未曝光的部分光刻胶被溶解掉,暴露出晶圆表面的区域。
最后,使用蚀刻或其他加工方法,将暴露出来的晶圆表面进行加工。
四、扩散扩散是晶圆生产中的一种加工方法,用于控制晶圆表面杂质的浓度和分布。
扩散过程中,将晶圆置于高温炉中,与气体或液体中的杂质进行反应,使杂质从液体或气体中扩散到晶圆表面。
扩散后的晶圆表面形成了所需的掺杂区域,用于形成芯片中的电子器件。
五、腐蚀腐蚀是晶圆生产中的一种加工方法,用于去除晶圆表面的氧化层或其他不需要的杂质。
腐蚀过程中,将晶圆放置在腐蚀液中,使腐蚀液与晶圆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去除表面的氧化层或杂质。
腐蚀后的晶圆表面更加平整和清洁,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六、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晶圆生产中的一种加工方法,用于控制晶圆中杂质的浓度和分布。
离子注入过程中,将晶圆放置在离子注入机中,加速并定向注入离子束到晶圆表面。
注入的离子将与晶体中的原子进行替换或形成杂质,从而改变晶圆的电学性质。
半导体生产技术从晶圆制备到封装测试的全过程
半导体生产技术从晶圆制备到封装测试的全过程半导体产业是当今信息技术的核心和驱动力之一。
在电子设备中,几乎所有的芯片都是通过半导体生产技术制造而成的。
半导体生产技术从晶圆制备到封装测试,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本文将对其全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晶圆制备晶圆制备是半导体生产技术的第一步,也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晶圆是一种具有高纯度的硅材料,制备晶圆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衬底准备:衬底是晶圆的基础材料,常用的材料是硅。
在制备晶圆之前,需要对衬底进行清洗和化学处理,以确保其表面的纯净度和平整度。
2. 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是指将衬底材料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沉积的方法制成高纯度的硅晶体。
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法、液相生长法和溅射法等。
3. 切割晶圆:经过晶体生长后的硅块被切割成薄片,即晶圆。
晶圆的厚度和直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二、晶圆加工晶圆加工是指对晶圆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处理,以形成电子器件的结构和功能。
晶圆加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清洗和去膜:晶圆在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同时,一些表面氧化层也需要去除,以提高器件的性能。
2. 氧化和沉积:晶圆的表面经过氧化或沉积处理,形成一层薄膜。
这些薄膜可以用于控制电子器件的电流、电压和介电性能等。
3. 光刻和蚀刻:光刻是指通过光源照射,将芯片设计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的技术。
而蚀刻则是使用化学物质去除晶圆表面的材料,形成电子器件的结构。
4. 渗透和离子注入:渗透是指将掺杂物质通过高温处理,使之渗入晶圆表面。
而离子注入则是通过离子轰击的方式,将离子注入晶圆内部,改变其导电性能。
5. 金属化和封装:晶圆经过金属化处理,以形成电子器件的引脚和电路连接。
然后,通过封装技术将晶圆封装成芯片。
三、封装测试封装测试是半导体生产技术的最后一步,也是确保电子器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封装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封装工艺:将芯片放置在塑料或陶瓷封装体中,并使用焊接或粘接技术将引脚与芯片连接起来。
晶圆制造工序
晶圆制造工序1. 晶圆制造工序的概述晶圆制造工序是指将硅材料制备成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晶圆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晶圆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通过在晶圆上进行沉积、光刻、蚀刻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电路元件和连接线路,完成集成电路的制造。
2. 晶圆制造工序的主要步骤晶圆制造工序包括硅材料的制备、晶圆的加工、电路图案的形成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晶圆制造工序的主要步骤。
2.1 硅材料的制备硅材料是晶圆制造的基础,制备高纯度的硅材料是晶圆制造的第一步。
制备过程包括原料准备、熔炼、晶体生长等步骤。
通过高温熔炼和晶体生长,可以得到高纯度、单晶结构的硅材料。
2.2 晶圆的加工晶圆的加工包括切割、研磨和抛光等步骤。
首先,将生长好的硅晶体切割成薄片,即晶圆。
然后,对晶圆进行研磨,使其表面更加平整。
最后,通过抛光,进一步提高晶圆表面的光洁度。
2.3 电路图案的形成电路图案是晶圆制造的核心步骤,通过光刻、沉积和蚀刻等工艺步骤,将电路图案形成在晶圆表面。
具体步骤如下:2.3.1 光刻光刻是将电路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的过程。
首先,在晶圆上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使用掩膜对光刻胶进行曝光,通过光刻机将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
2.3.2 沉积沉积是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薄膜,用于制造电路元件。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
通过选择不同的沉积方法和材料,可以实现不同的电路元件的制造。
2.3.3 蚀刻蚀刻是将不需要的薄膜层从晶圆表面去除的过程。
蚀刻可以选择湿法蚀刻或干法蚀刻。
湿法蚀刻是在液体溶液中进行,而干法蚀刻是在气体环境中进行。
通过蚀刻,可以形成电路图案所需的结构。
2.4 其他工艺步骤除了上述主要步骤外,晶圆制造还涉及其他工艺步骤,如清洗、检测和封装等。
清洗是为了去除表面污染物,确保晶圆质量。
检测是对晶圆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电路图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封装是将晶圆封装成集成电路芯片,以便于后续的使用和应用。
3. 晶圆制造工序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晶圆制造工序面临着多个挑战,如工艺复杂性、制造成本、能源消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晶圆制备详解-芯片晶圆制备详解漫谈晶圆制备---讲述沙子转变成晶体及晶圆和用于芯片制造级的抛光片的生产步骤介绍高密度和大尺寸芯片的发展需要大直径的晶圆。
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的是1²直径的晶圆,而现在业界根据90年代的工艺要求生产200毫米直径的晶圆。
300 毫米直径的晶圆也已经投入生产线了,而根据SIA的技术路线图,到2007年,300毫米将成为标准尺寸。
以后预期会是400毫米或450毫米直径的晶圆。
大直径的晶圆是由不断降低芯片成本的要求驱动的。
然而,这对晶圆制备的挑战是巨大的。
大直径意味着高重量,这就需要更多坚固的工艺设备。
在晶体生长中,晶体结构上和电学性能一致性及污染的问题是一个挑战,这些挑战和几乎每一个参数更紧的工艺规格要求共存。
与挑战并进和提供更大直径晶圆是芯片制造不断进步的关键。
半导体硅制备半导体器件和电路在半导体材料晶圆的表层形成,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
这些晶圆的杂质含量水平必须非常低,必须掺杂到指定的电阻率水平,必须是指定的晶体结构,必须是光学的平面,并达到许多机械及清洁度的规格要求。
制造IC级的硅晶圆分四个阶段进行:晶圆制备阶段**矿石到高纯气体的转变**气体到多晶的转变**多晶到单晶,掺杂晶棒的转变**晶棒到晶圆的制备半导体制造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泥土里选取和提纯半导体材料的原料。
提纯从化学反应开始。
对于硅,化学反应是从矿石到硅化物气体,例如四氯化硅或三氯硅烷。
杂质,例如其他金属,留在矿石残渣里。
硅化物再和氢反应(图3.1)生成半导体级的硅。
这样的硅的纯度达99.9999999%,是地球上最纯的物质之一。
1它有一种称为多晶或多晶硅(polysilicon)的晶体结构。
晶体材料材料中原子的组织结构是导致材料不同的一种方式。
有些材料,例如硅和锗,原子在整个材料里重复排列成非常固定的结构,这种材料称为晶体(crystals)。
原子没有固定的周期性排列的材料称为非晶或无定形(amorphous)。
塑料是无定形材料的例子。
晶胞对于晶体材料实际上可能有两个级别的原子组织结构。
第一个是单个原子的组织结构。
晶体里的原子排列在称为晶胞(unit cell)的结构的特定点。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第一个级别。
晶胞结构在晶体里到处重复。
另一个涉及晶胞结构的术语是晶格(lattice)。
晶体材料具有特定的晶格结构,并且原子位于晶格结构的特定点。
在晶胞里原子的数量、相对位置及原子间的结合能会引发材料的许多特性。
每个晶体材料具有独一无二的晶胞。
硅晶胞具有16个原子排列成金刚石结构(图3.2)。
砷化镓晶体具有18个原子的晶胞结构称为闪锌矿结构(图3.3)。
多晶和单晶晶体结构的第二个级别和晶胞的构成有关。
在本征半导体中,晶胞间不是规则的排列。
这种情形和方糖杂乱无章的堆起来相似,每个方糖代表一个晶胞。
这样排列的材料具有多晶结构。
当晶胞间整洁而有规则的排列时第二个级别的结构发生了(图3.4)。
那样排列的材料具有单晶结构。
单晶材料比多晶材料具有更一致和更可预测的特性。
单晶结构允许在半导体里一致和可预测的电子流动。
在晶圆制造工艺的结尾,晶体的一致性对于分割晶圆成无粗糙边缘的晶元是至关重要的(见18章)。
晶圆是制造IC的基本原料硅是由沙子所精练出来的,晶圆便是硅元素加以纯化(99.999%),接着是将这些纯硅制成长硅晶棒,成为制造积体电路的石英半导体的材料,经过照相制版,研磨,抛光,切片等程序,将多晶硅融解拉出单晶硅晶棒,然后切割成一片一片薄薄的晶圆。
我们会听到几寸的晶圆厂,如果硅晶圆的直径越大,代表著这座晶圆厂有较好的技术。
另外还有scaling 技术可以将电晶体与导线的尺寸缩小,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在一片晶圆上,制作出更多的硅晶粒,提高品质与降低成本。
所以这代表6寸、8寸、12寸晶圆当中,12寸晶圆有较高的产能。
当然,生产晶圆的过程当中,良品率是很重要的条件。
晶圆是指硅半导体积体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在硅晶片上可加工制作成各种电路元件结构,而成为有特定电性功能之IC产品。
晶圆的原始材料是硅,而地壳表面有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矿石经由电弧炉提炼,盐酸氯化,并经蒸馏后,制成了高纯度的多晶硅,其纯度高达0.99999999999。
晶圆制造厂再将此多晶硅融解,再于融液内掺入一小粒的硅晶体晶种,然后将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圆柱状的单晶硅晶棒,由于硅晶棒是由一颗小晶粒在熔融态的硅原料中逐渐生成,此过程称为“长晶”。
硅晶棒再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即成为积体电路工厂的基本原料——硅晶圆片,这就是“晶圆”。
一,晶圆制备关键术语和概念晶体籽晶晶胞熔融物多晶晶体生长单晶直拉法晶体定向区熔法<100>晶面液体掩盖直拉法<111>晶面晶圆参考面点缺陷晶圆参考面代码晶体位错化学机械抛光原生缺陷背损伤边缘倒角切片滑移空位晶圆术语1. 器件或叫芯片(Chip, die, device, microchip, bar):这个名词指的是在晶圆表面占大部分面积的微芯片掩膜。
2. 街区或锯切线(Scribe lines, saw lines, streets, avenues):在晶圆上用来分隔不同芯片之间的街区。
街区通常是空白的, 但有些公司在街区内放置对准靶, 或测试的结构(见… Photomasking‟ 一章)。
3. 工程试验芯片(Engineering die, test die):这些芯片与正式器件(或称电路芯片)不同。
它包括特殊的器件和电路模块用于对晶圆生产工艺的电性测试。
4. 边缘芯片(Edge die):在晶圆的边缘上的一些掩膜残缺不全的芯片而产生面积损耗。
由于单个芯片尺寸增大而造成的更多边缘浪费会由采用更大直径晶圆所弥补。
推动半导体工业向更大直径晶圆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为了减少边缘芯片所占的面积。
5. 晶园的晶面( Wafer Crystal Plans):图中的剖面标示了器件下面的晶格构造。
此图中显示的器件边缘与晶格构造的方向是确定的。
6. 晶圆切面/凹槽( Wafer flats/notches):例如图示的晶圆有主切面和副切面,表示这是一个P型<100>晶向的晶圆(见第三章的切面代码)。
300 毫米晶圆都是用凹槽作为晶格导向的标识。
二,晶体生长方式分类半导体晶圆是从大块半导体材料切割而来的。
那些半导体材料,或叫做晶棒,是从大块的具有多晶结构和未掺杂本征材料生长得来的。
把多晶块转变成一个大单晶,给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生长。
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生长单晶:直拉法、液体掩盖直拉法、区溶法。
1.直拉法(CZ)晶体生长方式概述大部分的单晶是通过直拉法生长的.设备有一个石英坩埚,由负载高频波的环绕线圈来加热,或由电流加热器来加热。
坩埚装载半导体材料多晶块和少量掺杂物。
选择掺杂材料来产生N型或P型材料。
开始在1415°C把多晶和搀杂物加热到液体状态,接下来籽晶安置到刚接触到液面(叫做熔融物)。
籽晶是具有和所需晶体相同晶向的小晶体,籽晶可由化学气相的技术制造。
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是一片片以前生长的单晶并重复使用。
当籽晶从熔融物中慢慢上升时,晶体生长开始了。
籽晶和熔融物间的表面张力致使一层熔融物的薄膜附着到籽晶上然后冷却。
在冷却过程中,在熔化的半导体材料的原子定向到籽晶一样的晶体结构。
实际结果是籽晶的定向在生长的晶体中传播。
在熔融物中的搀杂原子进入生长的晶体中,生成N型或P型晶体。
为了实现均匀掺杂、完美晶体和直径控制,籽晶和坩埚(伴随着拉速)在整个晶体生长过程中是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的。
工艺控制需要一套复杂的反馈系统,综合转速、拉速及熔融物温度参数。
拉晶分三段,开始放肩形成一薄层头部,接着是等径生长,最后是收尾。
直拉法能够生成几英尺长和直径大到十二英寸或更多的晶体。
200毫米晶圆的晶体将会重达450磅,需要花费三天时间生长。
2.液体掩盖直拉法(LEC)液体掩盖直拉法2用来生长砷化镓晶体。
实质上它和标准的直拉法(CZ)一样,但为砷化镓做了重要改进。
由于熔融物里砷的挥发性,改进是必须的。
在晶体生长的温度条件下,镓和砷起反应,砷会挥发出来造成不均匀的晶体。
对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是给单晶炉加压来抑制砷的挥发,另一个是液体掩盖直拉法工艺(图3.9)。
液体掩盖直拉法使用一层氧化硼(B2O3)漂浮在熔融物上面来抑制砷的挥发。
在这个方法中,单晶炉里需要大约一个大气压。
3.区熔法晶体生长方式概述区熔法晶体生长2是在本文中介绍的技术历史上早期发展起来的几种工艺之一,仍然在特殊需要中使用。
直拉法的一个缺点是坩埚中的氧进入到晶体中,对于有些器件,高水平的氧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晶体必须用区熔法技术来生长以获得低氧含量晶体。
区熔法晶体生长(图3.10)需要一根多晶棒和浇铸在模子里的掺杂物。
籽晶熔合到棒的一端。
夹持器装在单晶炉里。
当高频线圈加热多晶棒和籽晶的界面时,多晶到单晶的转变开始了。
线圈沿着多晶棒的轴移动,一点点把多晶棒加热到液相点。
在每一个熔化的区域,原子排列成末端籽晶的方向。
这样整个棒以开始籽晶的定向转变成一个单晶。
区熔法晶体生长不能够象直拉法那样生长大直径的单晶,并且晶体有较高的位错密度,但不需用石英坩埚会生长出低氧含量的高纯晶体。
低氧晶体可以使用在高功率的晶闸管和整流器。
三,单晶硅棒加工成单晶硅抛光硅片工艺流程加工流程单晶生长→切断→外径滚磨→平边或V型槽处理→切片倒角→研磨腐蚀--抛光→清洗→包装晶棒成长工序:它又可细分为:1)、融化(Melt Down):将块状的高纯度复晶硅置于石英坩锅内,加热到其熔点1420°C以上,使其完全融化。
2)、颈部成长(Neck Growth):待硅融浆的温度稳定之后,将〈1.0.0〉方向的晶种慢慢插入其中,接着将晶种慢慢往上提升,使其直径缩小到一定尺寸(一般约6mm左右),维持此直径并拉长100-200mm,以消除晶种内的晶粒排列取向差异。
3)、晶冠成长(Crown Growth):颈部成长完成后,慢慢降低提升速度和温度,使颈部直径逐渐加大到所需尺寸(如5、6、8、12吋等)。
4)、晶体成长(Body Growth):不断调整提升速度和融炼温度,维持固定的晶棒直径,只到晶棒长度达到预定值。
5)、尾部成长(Tail Growth):当晶棒长度达到预定值后再逐渐加快提升速度并提高融炼温度,使晶棒直径逐渐变小,以避免因热应力造成排差和滑移等现象产生,最终使晶棒与液面完全分离。
到此即得到一根完整的晶棒。
1.切断:目的是切除单晶硅棒的头部、尾部及超出客户规格的部分,将单晶硅棒分段成切片设备可以处理的长度,切取试片测量单晶硅棒的电阻率含氧量。
切断的设备:内园切割机或外园切割机切断用主要进口材料:刀片2.外径磨削:由于单晶硅棒的外径表面并不平整且直径也比最终抛光晶片所规定的直径规格大,通过外径滚磨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