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作业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习题

环境卫生学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习题

52. 下列几种血清酶中哪一种不是克山病 心肌酶学检验指标
A. 肌酸磷酸激酶 B. 谷草转氨酶 C. 乳酸脱氢酶 D. 胆碱酯酶 E. 乳酸脱氢群 A. 2-6岁组儿童 B. 10-20岁组男性 C. 10-20岁组女性 D. 老年男性人群 E. 老年女性人群
A. 改水 B. 饮水加除氟剂 C. 种植吸氟植物 D. 食物除氟 E. 治疗氟斑牙
30. 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 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 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 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 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31. 在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砷化物较高的岩 石是
A. 10% B. 20% C. 25% D. 30% E. 35%
37. 在下列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中,最易 受砷的影响,从而表达异常的是
A. p53 B. C-myc C. bcl-2 D. bcl-x E. bcl-1
38. 三氧化二砷进入细胞内与游离巯基结合 后,选择性的激活了下列哪种物质,从而 使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
25.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 A. 食物氟含量过高 B. 土壤中氟含量过高 C. 饮水氟含量过高 D. 饮水氟含量过低 E. 维生素A和钙缺乏
26. 一般认为氟中毒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哪种 因素无关
A. 氟与钙结合沉降在骨中 B.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C. 形成氟磷灰石 D. 使恒齿的牙釉质钙化变色 E. 使牙釉质疏松多孔
A. 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B. 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 C. 丙酮酸脱氢酶系统 D. 混合功能氧化酶体系 E. 芳烃羟化酶体系
39. 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 白血病,其主要机制是调控了下列哪个基 因的表达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习题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习题

[单选]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单选]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

A.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D.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暴发流行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单选,A1型题]目前我国预防地方性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B.供给碘化食盐C.多吃海带D.提倡用碘油E.改善居住环境[单选]某地区有部分儿童出现智力低下,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应重点考虑()。

A.汞中毒B.铅中毒C.砷中毒D.碘缺乏病E.氟中毒[单选]对慢性砷中毒病人有效的解毒剂是()。

A.硫代硫酸钠B.依地酸二钠C.二巯基丙磺酸钠D.氨基磺酸钠E.碳酸氢钠[单选,A1型题]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且实用的措施是()。

A.净化或更换水源B.在饮水中加入碘盐C.服用含碘药物D.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E.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单选]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化学性元素性地方病()。

A.克山病B.氟斑牙C.黑脚病D.水俣病E.克汀病[单选]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A.PB.IC.SeD.AsE.F[单选]地方性疾病主要是指()。

A.区域内的传染病B.自然疫源性疾病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环境公害病E.种族遗传性疾病[单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下列()机关是被申请人。

A.委托的行政机关B.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主管机关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受委托组织A.只进行合法性审查B.既进行合法性审查,也进行合理性审查C.有时进行合理性审查D.只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单选]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

地球化学作业1

地球化学作业1

地球化学作业(一)⒈太阳系和地壳元素丰度的特征:丰度是指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在太阳系中元素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但是也有如下特征规律:①H和He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其原子数几乎占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H和He 的比值约12.5②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Z<45),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较重元素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不仅低,而且很相近,其丰度曲线近似水平。

③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

例如4He、16O、40Ca、56Fe等④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这一规律称为奥多-哈根斯法则,亦即奇偶规律[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或N的核素]⑤与He相近的Li、Be和B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它们在宇宙大爆炸中很少被合成;而O和Fe在元素风度曲线上呈现明显的峰,它们是过剩元素。

⑥Tc和Pm没有稳定同位素;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没有同位素,在丰度曲线上这些元素的位置空缺(如下图所示)而地壳中元素丰度则具有以下特征: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丰度最大的元素是O:47%,与丰度最小元素Rn的6×10-16相差十分悬殊。

地壳中只有少量元素在数量上其决定作用。

其中前几种元素分别为O、Si、Al、Fe、Ca、Na、K、Mg、Ti ,它们占地壳中元素的98.13%,而前五种元素占82.58%②地壳元素丰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体系:地球表层H, He等气体元素会逐渐脱离地球重力场地外物质降落到地球表层地壳与地幔的物质交换放射性元素衰变人为活动的干扰等因素都会导致地壳元素丰度的不断变化;③对比地壳、整个地球和太阳系元素丰度数据发现,它们在元素丰度的排序上有很大的不同:•太阳系:H>He>O>Ne>N>C>Si>Mg>Fe>S;地球:Fe>O>Mg>Si>Ni>S>Ca>Al>Co>Na;地壳:O>Si>Al>Fe>Ca>Na>K>Mg>Ti>H。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1、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的配位数经常比Na的配位数大?答: K和Na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1.38A和1.02A(Krauskopf et al,1995)或1.59和1.24A(Gill,1996)。

以与阴离子O2-结合为例,O2-离子半径1.40A(Krauskopf et al,1995)或1.32(Gill,1996),根据阳离子与氧离子半径比值与配位数关系,K+/O2-=0.9857, Na+/O2-=0.7286,由于等大球周围有12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的较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在硅酸盐矿物中K的配位数经常比Na的配位数大,前者与氧的配位数为8,12,而后者为6,8。

2、Zn2+和Mg2+的离子半径相近,但在天然矿物中,前者经常呈四面体配位,后者则常呈八面体配位,为什么?答:这是由于二者地球化学亲和性差异造成的,Mg2+离子半径0.72A,Zn2+离子半径≈0.70A,二者离子半径相近,但是前者的电负性为1.2,后者电负性为1.7,在与氧形成的化学键中,前者71%为离子键成分,后者离子键成分仅为63%。

前者易于亲氧,后者则是典型的亲硫元素。

根据确定配位数的原则,Zn2+/S2-=0.41(Krauskopf et al,1995),因此闪锌矿形成典型的四面体配位,而后者Mg2+/O2-=0.51,因此呈八面体配位。

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具有较低电负性的离子优先进入晶格当阳离子的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较低的离子形成较高离子键成分(键强较高)的键,它们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而电负性较高的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

例如,Zn2+的电负性为857.7kJ/mol,Fe2+的电负性为774 kJ/mol,而Mg2+的电负性为732 kJ/mol,用林伍德法则判断,三个元素中Mg2+和Fe2+优先进入晶格组成镁铁硅酸盐,Zn2+则很难进入早期结晶的硅酸盐晶格,这与地质事实十分吻合。

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是发生在生物环境中的复杂化学反应,它们能够影响地球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态系统。

这些反应涉及了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包括碳、氧、氮和硫等生命必需的元素,以及水或氧气等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化合物。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反应的一些关键特征。

1.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中的最重要元素之一是碳。

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合成通常都依赖于二氧化碳的固定,也就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通过它植物和其他自养生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可用的能量。

此外,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需要在呼吸作用中被分解,这样它们才能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这个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者也可以被重新利用。

2.氮循环氮是生物体内需要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氮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是氨和硝酸盐。

生物体内需要氮的形式通常是氨或者来自硝酸盐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细菌可以利用大气中的氮,将其转化为氨,从而提供生物组织所需的氮元素。

这个过程被称为氮固定。

氨被生物进一步加工转化成有机化合物,包括核酸和蛋白质。

而在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氨也经常被产生出来。

氨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后又进一步被还原,形成氮气,最终回归到大气中。

3.硫循环硫循环与氮循环相似,生物需要硫来制造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半胱氨酸和其他硫氨基酸。

细菌通过氧化硫化合物来提供生物体内所需的硫。

在硫酸盐还原作用中,硫酸盐可以被还原成硫化氢,再转化成醇,通过这个过程,微生物可以使用硫酸盐产生能量。

在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存在威胁的现在,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研究可能会在保护地球和生态系统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发现更多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地球和生态系统。

第5章 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5章 主要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h
15
• 氨离子以NH4+ 和NH3两种形态存在,二者存 在如下平衡:
NH4 + ←⎯→NH3 + H +
pH=8.1时,95%的氨以NH4+形态存在, 仅5%以NH3形态存在。
• 海洋中有机氮均以-3价存在,其中最重要的组
分是腐殖质,其次包括氨基酸、核酸、氨基糖、
尿素以及它们的聚合物(如DNA、RNA、甲壳
hLeabharlann 39第3节 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一、海洋磷循环研究的重要性
• 磷是地壳中丰度排在第11的元素;
• 1669年首先由德国炼金术士Henning Brand所发 现;
• 1800s,人类开发出通过磷灰石与硫酸反应合 成磷化肥的技术;
• “挑战者”号航行全球期间(1873-1876),在海 底首次发现磷灰石的存在,此后在世界许多海 域海底中均发现磷灰石;
吸收更多大气
CO2
h
10
• 假说三:海洋反硝化作用机制(Ganeshram等,
Nature, 1995;Altabet等,Nature, 1995;Ganeshram等, Paleoceanogr., 2000)
冰期时海洋反硝化作用降低 增加海洋结
合态氮储库
激发生物生产力
有机碳输出通量增加 吸收更多大气
h
32
• 初始时,PON降解产生NH4+,它激发了亚硝基单 孢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将NH4+氧化成NO2-。 此导致水体NH4+浓度降低,而NO2-浓度升高。
• 高浓度的NO2-激发硝化细菌的生长,硝化细菌将 NO2-氧化成NO3-。最终,所有DON均被转化为 NO3-。
• 未被降解的残余PON主要由较为惰性的组分构成 ,它们无法被好氧海洋细菌降解。

初中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时作业(含答案)

初中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重点回顾1.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3.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4.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

5.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

易错解惑1.误认为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同。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相比,没有氧气。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的场所是原始大气而不是原始海洋。

3.误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

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够产生生命。

例1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生命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海洋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氢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基础达标逐点击破一、选择题1.科学家不断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科学家们认为:生命诞生的“摇篮”是()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原始森林D.原始陆地2.下列可能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一组是()A.甲烷、氨、水蒸气、氧气B.甲烷、氨、水蒸气、氢气C.甲烷、氨、二氧化碳、氧气D.氨、水蒸气、氢气、氧气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属于科学推测的是()A.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B.生物是由肉汤、腐肉等物质自然发生的C.生物是由神明创造的D.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4.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A.原始地球有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的原始大气B.原始地球上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C.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D.原始海洋汇集着来自雨水中的有机物5.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6.20世纪60年代,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涵盖了广阔的海洋领域。

这些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重要性。

一、海洋生态系统概述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海洋食物链以及物质循环网络。

这些生态系统通过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保持着生态平衡,影响着全球的碳循环、氧气产生和气候变化等。

二、碳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着地球上氧气多数来源的重要作用。

此外,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也是碳的关键储存库,通过死亡和沉积,将碳长期储存在海底。

三、氮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氮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依赖于氮为营养物质,通过氮的固定与释放,维持着海洋食物链的稳定。

此外,海洋中也存在着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参与着氮的转换和氮气的释放。

四、硅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硅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还原硅酸盐的重要过程。

硅酸盐是海洋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硅循环通过硅酸盐的吸收、沉积和再循环,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磷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磷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另一种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元素。

磷存在于海洋中的有机和无机形式,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通过磷酸盐的吸收和释放,维持着生物多样性和海洋食物网的稳定。

六、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

它们通过碳、氮、硅和磷的循环维持着生态平衡,对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源,如食物、药物和能源等。

总结: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仅维持着生态平衡,还对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021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精选试题)

2021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精选试题)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2、分馏作用3、同位素地球化学4、同位素成分5、初始铅6、原始铅7、原生铅8、普通铅9、同位素的分类10、Rb-Sr法11、K-Ar法12、Sm-Nd法13、U-Th-Pb法14、Rb-Sr15、Pb-Pb法16、区域克拉克值17、丰度系数18、富集矿物19、载体矿物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21、氧化(还原)障22、离子电位π23、放射性衰变24、α衰变25、β-衰变26、r衰变27、单衰变28、电子捕获29、衰变系列30、放射性成因铅31、稳定同位素32、同位素分馏作用33、同位素效应34、惰性组分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42、在进行地球化学找矿时,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指示元素?如何选择?43、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4、地球化学找矿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45、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46、野外采样土壤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47、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48、地球化学找矿的分析方法有何要求?对样品加工有何要求?49、对化探异常进行评价时,需要评价哪些内容?50、在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如何区分矿体异常与矿化异常?51、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52、地球化学体系53、元素克拉克值54、元素丰度55、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56、元素的赋存形式57、干酪根58、生物标志化合物59、天然气60、煤61、环境背景值62、元素的存在状态63、环境污染修复64、能斯特分配定律65、简述地球化学研究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66、地球化学体系的特点有哪些?67、获取宇宙元素丰度的途径包括哪些?68、陨石研究对地球形成和组成演化的意义?69、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规律?70、自然界元素结合的基本规律?71、简述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分类72、类质同象置换的条件主要有哪些?73、简述戈尔德斯密特类质同象法则?74、元素赋存形式的研究方法?75、简述干酪根的形成方式?76、成煤作用主要包括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77、研究环境背景值的意义有哪些?78、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哪些?79、简述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80、论述类质同象规律的意义。

地球化学作业-20页精选文档

地球化学作业-20页精选文档

地球化学课程作业课程作业一元素的丰度及分布分配一、对比元素在太阳系、地球及地壳中丰度特征的异同,并讨论之。

二、你认为在地壳中惰性气体元素丰度的明显降低是什么因素所致?(请参看教材第46页,表1.14)三、根据下列元素地球相对丰度数据,求出各元素地球重量丰度值,并将Mg、Al用Wt%表示,Cu、Zr用ppm表示,Hg、U用ppb表示(Si地球重量丰度=13%)(要求:最后结果Wt%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其它取整数)。

四、概述研究地壳中元素丰度的意义五、区域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六、元素丰度研究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地位课程作业二元素的结合规律一、在岩石圈内,下列元素主要表现出哪些亲合性质,并举矿物为例。

Fe、Cu、Ni、Au、Ba、Ca、Zn、Nb、Hg二、钒(V)的克拉值高于硼(B),而硼的矿物种类却比钒多(包括内生和表生),为什么?三、在硅酸盐矿物中检出下列微量元素,试分析可能被下列微量元素类质同象置换的造岩元素,并加以说明。

Rb、Sr、Ga、Ti、Li、Ba、Ge、REE、Pb、Ni、Mn、Sc四、说明在矿物中不存在下列类质同象置换关系的原因:C4+→Si4+ Cu1+→Na1+ Sc3+→Li1+五、为什么在碱性长石中常见钾长石与钠长石的条纹结构,而在斜长石中则不见这种结构?六、利用晶体场理论研究过渡金属离子进入矿物晶格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课程作业三含褐钇铌矿花岗岩中铌分配的平衡计算及类质同象分析(专题作业)一、地质资料某地含褐钇铌矿花岗岩呈穹隆状产出,出露面积500多平方公里。

侵入时代为石炭——二叠纪末。

岩体分异良好,可见三个相(见图),各相特征见表1。

该岩体边缘相有铌的独立矿物——褐钇铌矿的工业富集,褐钇铌矿为岩浆期产物。

对中央相,边缘相的物质成分作进一步研究,得表2资料。

根据加权平均计算该岩体的铌的平均含量为44ppm。

岩体分相示意图1.中央相;2.过渡相, 3.边缘相;4.花岗岩;5.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表1 花岗岩各相矿物特征表2 中央相、边缘相矿物、岩石中铌分配的平衡计算表二、参考资料:1. 矿物成分(通式)黑云母 K(Mg 、Fe)3[AlSi 3O 10][OH 、F]2 褐钇铌矿 YNbO 4独 居 石 (Ce 、La )PO 4 锆 石 ZrSiO 4 榍 石 CaTiSi 2O 5 钛 铁 矿 FeTiO 32. 某些单矿物分析结果:黑 云 母 Li 2O 0.39% TiO 2 0.1%褐钇铌矿 ΣY 2O 3 37.03% ΣCe 2O 3 2.91% UO 2 3.96% ThO 21.03%Ta 2O 5 2.50% TiO 2 1.51%独 居 石 TiO 2 3.14% ZrO 2 0.70% ThO 2 3.61% SiO 2 3.64%ΣY 2O 3 3.53%锆 石 TiO 2 0.98% ThO 2 0.49% ΣTR 2O 3 0.50%3. 岩体三个相Ti/Nb 比值分别为:中央相 25 过渡相 24 边缘相 174. 铌在地壳中的丰度20ppm (维诺格拉多夫1962年)三、计算步骤:(表2空栏计算方法) ①求按一克岩石计,矿物中铌的含量:如中央相长石和石英中铌含量为7.3ppm ,它们在岩石中占87.12%,则按一克岩石中长石和石英中铌含量应为:0.8712×7.3=6.36(μg )②那么长石和石英中铌含量占岩石中总铌含量之百分数为:6.36÷36×100%=17.97%四、作业要求1. 计算表2所空各栏2. 通过分配平衡计算:①指出中央相中铌含量不足部分的可能去向 ②分析铌的存在形式3. 结合所给的参考资料,计算该岩体中铌的浓度克拉克值,并说明之。

土壤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原理与应用

土壤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原理与应用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应用前景
土壤肥力提升:通过调控土壤生物地 球化学过程,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提
升土壤肥力
土壤污染修复:利用土 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等生物资源,进行土壤 污染修复,改善土壤环
境质量
土壤生态恢复:通过调 控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 程,恢复土壤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生物多样性
等功能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植物模型:通过建立植物生长、养分吸收、水分蒸腾等过程的 数学模型,模拟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
• 土壤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建立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生态服务功能等过程的数学模型,预测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
05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未来展望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趋势
土壤生物地球 化学过程的多 尺度研究:通 过融合微观、 中观、宏观等 多个尺度的研 究,揭示土壤 生物地球化学 过程在不同尺 度上的相互作
03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应用
土壤肥力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系
•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和其他生长因子的能力 •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有机物分解: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参与有机物分解,释放养分和能量,提高土壤肥力 • 养分循环: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参与氮、磷、钾等养分的固定、矿化和吸收过程,影响土壤肥力 • 土壤结构:土壤生物活动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土壤污染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系
•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 有机污染物降解:土壤微生物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降低污染物浓度,减轻土壤污染 • 无机污染物转化: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参与无机污染物转化,改变污染物形态,影响其迁移和生物有效性 • 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土壤污染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课程作业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课程作业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成因及构造意义研究研究目的和意义:地幔橄榄岩是蛇绿岩超镁铁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在蛇绿岩的形成过程和构造侵位的过程中,地幔橄榄岩还会遭受部分熔融作用,熔体萃取作用,以及地幔交代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和改造。

不同的地质作用会产生相应的矿物组合,通过对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不同时代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对于恢复蛇绿岩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

拟解决的问题:1.地幔橄榄岩的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如部分熔融作用,熔体抽取作用,流体-岩石反应,熔体-岩石反应等。

2.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如SSZ环境和MOR环境[1]。

拟研究的手段和方法:1. 岩石学对岩石的结构,构造,风化程度以及变质程度以及组成矿物进行研究,对岩石进行定名,如地幔橄榄岩包含纯橄岩,方辉橄榄岩以及二辉橄榄岩。

2. 矿物学对岩石的组成矿物进行观察研究,地幔橄榄岩中不同时代的矿物的矿物组合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岩石成因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演化的特征。

地幔橄榄岩中的矿物会保存地幔橄榄岩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及化学特征对认识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和恢复蛇绿岩的形成背景至关重要。

对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等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室内试验工作显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10—20 kbar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岩石熔融程度的增加,岩石中单斜辉石的含量迅速减少,斜方辉石的含量将逐渐降低。

橄榄石的Fo和NiO含量,辉石的Mg#和Cr2O3含量,铬尖晶石的Cr#值将逐渐增加,而辉石和全岩的Al2O3和TiO2将逐渐减少[2]。

尖晶石的Cr#值是地幔岩熔融程度、源区亏损程度以及结晶压力的灵敏指示剂,Cr#反映了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3],经历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和萃取的橄榄岩具有较高的Cr#值。

Dick 和Bullen(1984)根据铬尖晶石的成分将阿尔卑斯型地幔橄榄岩分为三中类型:Ⅰ型:铬尖晶石的Cr#<60;Ⅲ型:铬尖晶石的Cr#>60;Ⅱ型:为一种过渡类型,铬尖晶石的Cr#包含Ⅰ型和Ⅲ型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

地球化学作业

地球化学作业

地球化学课程作业课程作业一元素的丰度及分布分配一、对比元素在太阳系、地球及地壳中丰度特征的异同,并讨论之。

二、你认为在地壳中惰性气体元素丰度的明显降低是什么因素所致?(请参看教材第46页,表1.14)三、根据下列元素地球相对丰度数据,求出各元素地球重量丰度值,并将Mg、Al用Wt%表示,Cu、Zr用ppm表示,Hg、U用ppb表示(Si地球重量丰度=13%)(要求:最后结果Wt%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其它取整数)。

四、概述研究地壳中元素丰度的意义五、区域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六、元素丰度研究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地位课程作业二元素的结合规律一、在岩石圈内,下列元素主要表现出哪些亲合性质,并举矿物为例。

Fe、Cu、Ni、Au、Ba、Ca、Zn、Nb、Hg二、钒(V)的克拉值高于硼(B),而硼的矿物种类却比钒多(包括内生和表生),为什么?三、在硅酸盐矿物中检出下列微量元素,试分析可能被下列微量元素类质同象置换的造岩元素,并加以说明。

Rb、Sr、Ga、Ti、Li、Ba、Ge、REE、Pb、Ni、Mn、Sc四、说明在矿物中不存在下列类质同象置换关系的原因:C4+→Si4+Cu1+→Na1+ Sc3+→Li1+五、为什么在碱性长石中常见钾长石与钠长石的条纹结构,而在斜长石中则不见这种结构?六、利用晶体场理论研究过渡金属离子进入矿物晶格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课程作业三含褐钇铌矿花岗岩中铌分配的平衡计算及类质同象分析(专题作业)一、地质资料某地含褐钇铌矿花岗岩呈穹隆状产出,出露面积500多平方公里。

侵入时代为石炭——二叠纪末。

岩体分异良好,可见三个相(见图),各相特征见表1。

该岩体边缘相有铌的独立矿物——褐钇铌矿的工业富集,褐钇铌矿为岩浆期产物。

对中央相,边缘相的物质成分作进一步研究,得表2资料。

根据加权平均计算该岩体的铌的平均含量为44ppm。

12354岩体分相示意图1.中央相;2.过渡相,3.边缘相;4.花岗岩;5.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表1 花岗岩各相矿物特征二、参考资料:1.矿物成分(通式)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F]2褐钇铌矿YNbO4独居石(Ce、La)PO4锆石ZrSiO4榍石CaTiSi2O5钛铁矿FeTiO32.某些单矿物分析结果:黑云母Li2O 0.39% TiO20.1%褐钇铌矿ΣY2O337.03% ΣCe2O3 2.91% UO2 3.96% ThO2 1.03%Ta2O5 2.50% TiO2 1.51%独居石TiO2 3.14% ZrO20.70% ThO2 3.61% SiO2 3.64%ΣY2O3 3.53%锆石TiO2 0.98% ThO20.49% ΣTR2O3 0.50%3.岩体三个相Ti/Nb比值分别为:中央相25 过渡相24 边缘相174.铌在地壳中的丰度20ppm(维诺格拉多夫1962年)三、计算步骤:(表2空栏计算方法)①求按一克岩石计,矿物中铌的含量:如中央相长石和石英中铌含量为7.3ppm,它们在岩石中占87.12%,则按一克岩石中长石和石英中铌含量应为:0.8712×7.3=6.36(μg)②那么长石和石英中铌含量占岩石中总铌含量之百分数为:6.36÷36×100%=17.97%四、作业要求1.计算表2所空各栏2.通过分配平衡计算:①指出中央相中铌含量不足部分的可能去向②分析铌的存在形式3.结合所给的参考资料,计算该岩体中铌的浓度克拉克值,并说明之。

地球化学实验作业3

地球化学实验作业3

实验三等时线作图与年龄计算第一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Introduction to Geochemistry, Krauskopf et al,1995,p.270)1.下列数据取自加拿大Sudbury含镍侵入体(主要为苏长岩和紫苏辉石辉长岩):样品87Rb/86Sr 87Sr/86Sr1 0.4009 0.71782 0.2983 0.71503 0.2074 0.71264 0.1080 0.71045 0.0458 0.70842. 作业:1) 绘制Rb-Sr等时线图。

2) 计算岩石的年龄。

3) 计算初始87Sr/86Sr比值。

说明:87Rb的衰变常数取1.42×10-11a-1第二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Faure,1998,p.298)1. 下列数据是取自格陵兰Amisoq片麻岩的一组全岩样品:样品87Rb/86Sr 87Sr/86Sr1 2.098 0.82452 0.198 0.70963 1.173 0.76684 2.033 0.81915 1.364 0.77916 0.319 0.71632. 作业:1) 绘制Rb-Sr等时线图2) 计算岩石的年龄3) 计算初始87Sr/86Sr比值说明:87Rb的衰变常数取1.42×10-11a-1第三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Faure,1998,p.298)1.下列数据是取自格陵兰的Amisoq片麻岩的一组白云母样品:样品87Rb/86Sr 87Sr/86Sr1a 763 17.3771b 41.52 1.7392 107.12 3.0933 166.7 4.5434 138.7 3.8585 330.7 8.0576 82.7 2.7412.作业:1) 绘制Rb-Sr等时线图2) 计算岩石的年龄3) 计算初始87Sr/86Sr比值说明:87Rb的衰变常数取1.42×10-11a-1第四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Faure,1998,p.298)作业:根据格陵兰Amitsoq片麻岩黑云母所给出的以下数据:87Rb/86Sr =107.1,87Sr/86Sr=3.093,( 87Sr/86Sr)=0.7030。

地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地球的大气B. 地球的岩石圈C. 地球的生物圈D. 地球的海洋答案:B2. 地球化学中,元素的丰度是指:A. 元素的绝对含量B. 元素的相对含量C. 元素的原子量D. 元素的化合价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技术?A. 质谱分析B. 光谱分析C. 热分析D. 核磁共振答案:D4. 地球化学循环中,碳循环的主要媒介是:A. 大气B. 岩石C. 海洋D. 生物答案:C5. 地球化学中,同位素分馏的主要驱动力是:A. 温度B. 压力C. 光照D. 重力答案:A6.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 氧B. 硅C. 铁D. 铝答案:A7.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种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 碳B. 氢C. 氧D. 氮答案:C8.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元素?A. 金B. 银C. 铂D. 铀答案:A9.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种矿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云母答案:A10.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 铁B. 铝C. 钙D. 钠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球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A. 干燥B. 研磨C. 酸消解D. 冷冻答案:A, B, C2.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元素的分布?A. 地球的物理条件B. 地球的化学条件C. 生物活动D. 人类活动答案:A, B, C, D3. 地球化学循环中,下列哪些过程是碳循环的一部分?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火山喷发D. 沉积物埋藏答案:A, B, D4.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些元素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铜C. 锌D. 硒答案:B, C, D5.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些技术可用于同位素分析?A. 质谱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核磁共振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化学研究只关注地球内部的化学过程。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塑造。

其中包含着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它们能够影响大气、水文和岩石圈等方面的环境,从而决定着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个广泛存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探讨它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一:碳循环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碳循环是一个涉及大气、水文和岩石圈的复杂过程,它通过矿物化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碳汇等方式在不同界面之间发生着。

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离不开碳的平衡循环。

但是在工业时代,由于人类活动的大量排放,碳的循环逐渐失去平衡,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等灾难性后果。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二:氮循环氮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另一个重要过程,它主要通过植物摄取、转化、释放和针叶林中的针落、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等方式发生。

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来说,氮的营养状态是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过度的化肥使用和农业排放等人为活动,导致了氮的大量输入,引起了氮沉积和减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磷循环磷是一种在生命体中必需的元素,它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磷循环主要通过植物吸收、生物交换等方式在生态系统内进行。

然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化肥、高压灌溉、水污染和城市垃圾等排放方式,加重了磷的输入,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类活动对于循环平衡的破坏影响相当严重,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也相当严重。

因此,只有高度重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保护和治理,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要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才能共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体中化学变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设计内容:1. 实验部分: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实验包括但不限于:- 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并测量二氧化碳的开释量;- 钻研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变化;- 比较不同类型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 实验报告:每组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要求报告清晰明了、逻辑性强。

3. 小组讨论: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组员的观察和实验数据,讨论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4. 总结性作业:学生需撰写总结性作业,总结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1. 所有实验、小组讨论和作业需按时完成,迟交将扣分;2. 实验时需恪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个人和他人的安全;3. 实验报告和总结性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业。

四、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和总结性作业内容丰富、观点奇特,逻辑性强,语言流畅,得分较高;2. 实验数据准确可靠,实验过程规范,实验报告清晰明了,得分较高;3. 小组讨论活跃,组员之间互相合作,得分较高。

五、参考资料:1.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课本内容;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手册》;3. 相关科学期刊和论文。

六、时间安排:- 第一周:确定小组成员、分配实验任务;- 第二周: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第三周:小组讨论和总结性作业的准备;- 第四周:提交实验报告和总结性作业。

七、作业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性作业将在班级内展示,以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激发更多学生对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置信学生们将更深入地了解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为将来的进修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碳循环与气候反馈的过程和机理。

1.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

碳循环是地球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核心,是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纽带。

1.1 全球碳库分布与碳储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温室气体“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的过程或活动, 温室气体“汇”为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物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全球碳循环的源与汇是以大气圈为参照系, 以从大气中输出或向大气中输入碳为标准来确定。

全球碳源与碳汇分布极为普遍, 由陆地到海洋、由耕地到森林、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等都存在碳源与汇。

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99.9%。

这两个库中的碳活动缓慢,实际上起着贮存库的作用。

地球上还有三个碳库——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

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容量小而活跃,实际上起着交换库的作用。

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在生物库中,则存在着几百种被生物合成的有机物。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在生物库中,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它固定的碳相当于其他植被类型的两倍。

森林又是生物库中碳的主要贮存者,贮存量大约为4.82×1011吨,相当于目前大气含碳量的2/3。

1.1.1 岩石圈中的碳地壳岩石中平均含有0 .27 %的碳, 约有6 .55 ×1011 GtC , 其中73 %是以碳酸盐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以及泥质岩中碳酸盐矿物)和幔源碳的形式存在, 其余部分以石油、天然气、煤等各种有机碳形式存在。

在各种内外营力作用过程中(如脱碳气、氧化、热裂解、微生物降解等), 碳以水溶气相、油溶气相、连续气相、连续液相等各种形式迁移或转化, 最终以CO2 等气体形式通过地下水、油(气)田、地热区、活动断裂带和火山活动不断地释放出来, 或者储存在沉积地层中成为CO2 气田。

尽管地质碳库是最大的碳库, 但其中储存的绝大多数的碳不参与全球的碳循环。

除了人类大规模的矿产和燃料开采, 使岩石圈储存的碳得以释放, 并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平衡外, 岩石圈的碳的活动一般只对地球的局部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引发区域的CO2 浓度升高)或者只会在较大的时间尺度内(千年以上)发生作用。

1.1.2 岩溶作用过程中的碳循环岩溶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 全球陆地碳酸盐岩体碳库容量估计近1 ×108GtC , 分布面积为2 .2 ×107 km2 。

碳酸盐的产生与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气、气候、水热和生物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它是过去全球碳循环方向和强度变化过程中被固化的部分。

岩溶作用是岩溶水系统内可溶岩、水、空气、生物界面之间的地球化学场上能量、物质交换的表现及结果, 在岩溶作用过程中存在CO2 -H2O -碳酸盐岩三相动态平衡过程。

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是从大气中吸收碳的过程, 凝结钙华的过程是碳的排放过程。

当大气中CO2 浓度降低时, 岩溶系统中将出现钙华凝结沉降, 并向大气中排放CO2 , 反之则吸收CO2 。

在目前全球CO2 浓度普遍过高的状况下, 岩溶系统对碳的调节作用主要以吸收碳为主。

1.1.3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又一重要碳库, 每年净吸收0 .4 GtC , 其贮存的碳总量为2 477 GtC ,其中植物体储存了466 GtC , 土壤(地表1 m 深度范围)储存了2 011 GtC 。

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的碳通量取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平衡, 这些过程受温度、降水、土壤质地和养分供应的强烈影响。

土壤具有储存转化有机碳的作用, 土壤的矿化作用(包括根的呼吸、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CO2 释放过程, 其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是长时间尺度的。

但是日益加强的土地利用加速了土壤的碳呼吸, 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分解增强, 土壤贮存的碳大幅度减少, 通过水土、大气输出而成为重要的碳源。

伴随着高纬度地区温度的大幅上升, 高纬度地区的冻土带和泥炭地中储存的CO2 和CH4 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这些地区难于分解的碳, 随着温度升高也将加速分解, 并最终以超过光合作用固碳能力的水平向大气中释放。

陆地表面的岩石、土壤与生物等经过各种自然营力, 产生大量的有机与无机碳, 以及河流自生的有机碳, 经由河流进入海洋。

每年通过河流输入海洋的碳约在1 Gt 左右, 其中约60 %为无机碳, 40 %为有机碳。

河流碳通量与碳循环的其他环节不同,如在“大气—海洋”、“大气—陆地生态系统”等循环中, 碳的交换是双向同时进行的, 而河流碳通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区是由陆地单向流入海洋的。

1.1.4 海洋碳库海洋的碳储量高达38 000 GtC , 是重要的CO2汇。

根据测算, 在每年由人类排放的碳中, 大约30 %~40 %由海洋吸收。

根据人为释放CO2 会使海水溶解态无机碳13C/12C 比率减小的原理测算,1970 —1990 年海洋的吸收值为2 .1 ±1 .5 Gt C/a , 根据人为释放CO2造成O2/N2 比率变化的原理测算,1989 —1994 年海洋的吸收值为1 .9 ±0 .5 Gt C/a , 普遍的认识是海洋年均吸收值为1 .5 ~ 2 .5 Gt C。

生物作用在海洋的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向下输送的碳大部分都与海洋生物过程有关。

在海洋表面的透光层中, 大量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海水中的CO2 , 将其转化为颗粒有机碳, 形成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的大部分在透光层中再循环, 但在海洋生物死亡和腐烂时, 其体内的碳将向下输送到海水深处或海底。

1.1.5 大气中的碳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2、CH4 和CO 的形式存在, 碳储量合计约730 GtC , 其中以CO2 最为重要。

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 大气碳含量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1.1.6 人类活动与碳循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化石燃料的普遍利用, 人类碳源的强度是不断增大的。

人类碳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使用、水泥生产等的碳排放以及土地利用(如水稻生产)、矿产开采、地下水开采等过程中的碳的释放, 其中化石燃料燃烧发挥了最大作用, 约占3/4 。

在1980 —1989 年间, 化石燃料燃烧(包括少量的水泥生产释放的碳)产生的碳排放量平均为 5 .4 ±0 .3 GtC/a , 1990 —1999 年间这一数值升为6 .3 ±0 .4 GtC/a 。

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碳排放增加的情况与此相当。

人类活动在增加大气CO2 的同时, 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增加对大气CO2 的吸收, 从而形成“人为汇”。

1.2 碳循环的基本过程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1.2.1 生物和大气之间的循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

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

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

一部分(约千分之一)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经过悠长的年代,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当它们在风化过程中或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人类消耗大量矿物燃料对碳循环发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沉积岩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另一方面生物体死亡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

碳的生物循环虽然对地球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从以百万年计的地质时间上来看,缓慢变化的碳的地球化学大循环才是地球环境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1.2.2 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换二氧化碳可由大气进入海水,也可由海水进入大气。

这种交换发生在气和水的界面处,由于风和波浪的作用而加强。

这两个方向流动的二氧化碳量大致相等,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多或减少,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多或减少。

1.2.3 含碳盐的形成和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和地下水中成为碳酸,碳酸能把石灰岩变为可溶态的重碳酸盐,并被河流输送到海洋中,海水中接纳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含量是饱和的。

新输入多少碳酸盐,便有等量的碳酸盐沉积下来。

通过不同的成岩过程,又形成为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页岩。

在化学和物理作用(风化)下,这些岩石被破坏,所含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入大气中。

火山爆发也可使一部分有机碳和碳酸盐中的碳再次加入碳的循环。

碳质岩石的破坏,在短时期内对循环的影响虽不大,但对几百万年中碳量的平衡却是重要的。

1.2.4 人类活动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从1949年到1969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以及其他工业活动,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估计每年增加4.8%。

其结果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

矿物燃料燃烧生成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有一小部分可被海水溶解,但海水中溶解态二氧化碳的增加又会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

自然过程也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很短,主要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吸收,也可通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以上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

碳的地球化学循环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积物和大气、生物圈及海洋之间的迁移;碳的生物循环包括了碳在动、植物及环境之间的迁移。

碳库通过碳的循环过程保持着动态平衡。

2 碳循环与气候反馈(以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对气候的反馈为例)2.1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大气CO2 浓度升高通常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具有正效;温度影响着植物的各项生理过程,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温度升高通常会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但温度升高同时也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长期观测和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全球温度升高会改变植物的物候,造成生长季延长。

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下降从而间接地对某些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产生负面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