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筒子成形质量的探讨

合集下载

转杯纺工艺理论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转杯纺工艺理论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t h e f a l s e t wi s t mo me n t , f a l s e t wi s t , b a c k s l i v e r t e n s i o n, t h e s l i v e r t e n s i o n a t t h e c a r d i n g p o i n t , a n d t h e b r e a k a g e o f t h e r e s u l t a n t y a r n . Th e t h e o r y a p p r o a c h i s i n c o n f o r mi t y wi t h t h e t r i a l p r o —
摘要 : 为 了进 一步提 高转杯 纺成 纱质 量并 为其提 供理 论依 据 , 阐述 了转杯 纺主要 工 艺参数 与成 纱 质 量 的 关 系, 对转杯 纺 中纤维分 离度 与分梳 质 量 、 缠 绕 纤 维 与捻 度 传 递 长度 以及假 捻 力 矩 、 假 捻
捻度、 回转 纱条 张 力 、 剥 离点纱条 张 力与成 纱 断头 关 系等进 行 理 论研 究 并通 过 试验 进 行 验证 , 证 明理论 研 究结 果与 实践基 本相 符 。指 出: 转 杯 纺工 艺理 论 对提 高 成 纱质 量 、 降低 断 头、 稳 定 生产
d uc t i on i n g e ng e r a 1 . Co nc l us i o n i s ma de t ha t t he r o t o r s pi nni ng t he o r y i s o f he l p i n i mp r o vi ng t h e qu a l i t y o f t he r e s ul t a n t ya r n, l o we r i n g ya r n b r e a ka ge a nd s t a b l i z i ng t he p r od uc t i on q ua l i t y . I n t h e a c t u a l pr od uc t i o n, i t i s ne c e s s a r y t o g e t t h e ba l a n c e of t he q u a l i t y of t he r e s u l t a nt y a r n a nd t he b r e a ka ge a nd s uc h. Fl e x i bi l i t y i s a p pr e c i a t e d. Ke y W or d s: r o t o r s p i nn i ng;r i n g s p i nn i ng; f i be r d i s pe r s i t y;e nt a n gl e d f i be r ; t wi s t t r a ns mi s i o n;

转杯纺纱质量的正确测试方法

转杯纺纱质量的正确测试方法

转杯纺纱质量的正确测试方法1、杯纺和环锭纺的纺纱原理的区别环锭纺纺纱时纤维由细纱机前罗拉输出扁平的棉网须条,经锭子连续旋转加捻传递,使加捻三角区扁平的纤维层卷绕成纱。

而转杯纺纱属自由端纺纱,凝棉槽内的纤维束受纺杯的高速旋转和阻捻头阻力等的作用,随着捻度不断的传递和连续剥离纤维束成纱。

2、转杯纺纱的纱样特性根据转杯纺纱原理可知,转杯纺纱的结构完全不同于环锭纺纱,有一个使喂入须条结构被破坏的断裂过程,由断续的纤维凝聚在纺纱杯的凝棉槽中形成须条,被高速旋转的纺杯和阻捻头不断传递的捻度剥取而连续成纱的。

转杯纺纱的表面的包缠纤维在纱样退绕过程中容易被破坏,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转杯纺纱的捻度、张力、线密度、断裂强力、条干均匀度和毛羽等检测项目的测试方法都应有别于环锭纺纱的质量检测,采用正确的检测方法,才能客观反映转杯纺纱的实际质量。

3、纱样退绕方法对电容式条干CV%值的影响转杯纺纱筒子退绕试验具有较强的方向性,按“顺向”引纱(尾线向下)是正确的退绕方法。

当“顺向”引纱退绕试验条干时,因退绕气圈旋转方向与盒形张力器上导纱磁孔的摩擦和包缠纤维旋向一致,反而使包缠纤维更加紧密的包缠纱身,增大缠绕纤维与纱身的摩擦力,使张力盘很难捋动包缠纤维,基本保持了原纱表面结构和条干均匀度。

“反向”引纱退绕方法造成纱样条干恶化的原因主要是转杯纺纱的包缠纤维,而包缠纤维主要来源于搭桥纤维,纺纱时当搭桥纤维刚与加捻纱条接触时,交叉角度大,包缠纤维较长,其尾端与纺杯摩擦面积大,使包缠纤维张力较大,包缠纤维始端与纱条轴线的缠绕角接近90°时,纤维易集中且较紧密地包缠在纱身上。

随着纱条快速引出(条干仪的测试速度为400mm/min),搭桥纤维与纺杯摩擦长度减少,摩擦力减小,包缠纤维的包缠力度减弱,包缠角度逐步变小,尾端趋于平行纱身,使包缠纤维的分布形态形成从始端到尾端,缠绕角度由大到小,包缠松紧度由紧到松。

包缠纤维的尾端在第一次退绕时正好逆向于摩擦点——条干仪细纱架盒形张力器的导纱磁孔,当“反向”引纱退绕出纱样时,由于气圈旋转方向与盒形张力器导纱磁孔的摩擦,正好逆向于包缠纤维的缠绕方向,使其减退缠绕紧密度。

关于我国转杯纺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转杯纺发展问题的思考

维普资讯
第 3期 第 2 页
陈根才, : 等 关于 我 国转 杯 纺 发 展 问题 的思 考
20 0 7年 9月
产优质转杯纺 纱线 。 由于纺杯速度提 高, 可纺支 数
也从原来 生产 9 .6e (s1s 73 tx 6.6 )发展到 已可 生产 2 .45e ( 0.0) 中细支针织 与机 织用纱 ,改 91 . x 2 s s t 4 写 了转杯纺 “ 下脚料 ,生产低档 纱” 的历史 。 吃 在积极 引进 国外转杯纺先进 技术与装备 同时 ,
关 键 词 :转 杯 纺 ; 工 艺 :技 术 ; 发展 方 向 中图 分 类 号 :T 1 4 7 S 0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7- 7 1 (0 7 0- 0 10 6 1 95 2 0 ) 3 0 0- 4


国内外转杯 纺发展 的概况
我 国从 2 世 纪 以来 ,借 鉴 国外经验在扩 大纺 1 纱产 能的 同时转杯 纺纱也得 到快速 发展 , 每年 新增 转杯纺产 能在 2 万 头左右 ,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0
联合机 与新型开清棉 、 梳棉 、并条机等先进前道设 备, 并有专业技 术人员 负责 管理 , 从事工艺研 究与
产 品开发,使产 品上档次 ,质量上水 平 。 目前在 故
浙江 省用全 自动 与半 自动 转杯 纺机 生产 的纱线质 量 ,尤其 是 3项 C V% ( 重量 C V%、条干 C V%、
单强 C V%)均 能达 到 2 0 年 Us r公报统计值 01 t e
国内众多 的纺机 制造厂 , 消化 吸收 国外先进 技术 在 基础上开发 了新 一代半 自动转杯 纺机 , 仅在浙江 就
有泰 坦纺机 、 日发纺 机 、精 工纺机 和 新亚纺 机 4

利用系统工程提高转杯纺纱质量的体会

利用系统工程提高转杯纺纱质量的体会

转杯 纺纱 以加 工低 级 棉 为 主 , 多 是 以少 量 的 大
1 2 转 杯纺 纱 的原 料Fra bibliotek .原 棉 加上 一 部 分 回用 棉 和下 脚 料 进 行 纺 纱 。一 般
地 , 于原 料 的来 源 较 为 复 杂 , 转 杯纺 纱 质 量 控 由 在
主要原 料 指标 见表 1 。
制 方 面缺 乏精 细 化 的方法 和系 统 的措 施 。 因此 , 加
第3 2卷
第 1期






21 0 2月 1年
S IN E A D T C O O Y O E TL & G R N CE C N E HN L G FT X IE A ME T
Vo . 2 No 13 .1 F b . 01 e .2 1
利 用 系统 工 程提 高 转 杯 纺 纱 质 量 的体 会
c iv n r y s vn s c t n t r u h q ai u p s s h e e e e g a i g ot h o g u l y p r o e . o t
Ke y wor ds:r tr s n i g; s se s e g n e i o o pi n n y tm n i e rng;pr c s o e s;q a i u ly t
强转 纺纱 系 统加 工质 量 的 的研究 和应 用 , 低成 本 在
表 1 圆盘混合配棉指标及 比例
和高 质 量 之 间 寻 求 最 佳 途径 、 佳 工 艺 , 转 杯 纺 最 对
纱 的生产 具有 积极 的意义 。
1 利 用 系统 工 程 提 高 转 杯 纺 纱 质
量 的 流 程

关于制订我国转杯纺纱线质量标准的几点建议

关于制订我国转杯纺纱线质量标准的几点建议
高 2~ 3倍 。
厂 ,为了 能生产 高质 量 的纱线 , 前道 工序 均配 置 了清梳 在 联 合 机 带 自调匀 整装置 的高 速 并条机 等 装备 。用 这套先
进转 杯纺 纱工 艺生产 的纱 , 仅可 以用来 生产 中高档 机织 不 用纱 . 可 用来 生产 中高档 针织 用纱 , 制 成织物 质量 , 也 其 除 强 力稍低 外均 优于 环 锭纱 。
自动转 杯纺 纱机 4 0~ 5 /2 0 0台 1 0~ 1 0 头 可 日产 0 6 0 0
转杯 纺纱 1 0t 0 以上 。尤其 是 引进 国外 全 自动 转杯 纺 的工
落筒和送筒子等功能 , 其纺杯速度最高可达 1万d i, 5 m n 产
品质量 显著提 高 , 生产 效率 比 国产 自排风 式转 杯纺 纱机提
开始在 转杯 纺纱 中应 用 , 转杯 纺生产 纱线 品种丰 富 多彩 , 使
纺 织 导 报 Chn e te L a e 2 0 1 iaT xi e d r・ 0 6No.0 l
维普资讯
纺 纱 技 术
既有纯纺 纱也 有 多纤 维混 纺纱 , 生产支 数也从 原来9 7~ 3 6 tx ( ~1 )粗 支纱 为主 ,发展 到 目前已 批量 生产 2 e 6 6 9~ l . tx (0 4 )中细支纱 。由于 产 品质量 要 求不 同 , 45 e 2 ~ 0
随着不 同档 次转 杯 纺纱 机 生产 不 同档次 转杯 纺 纱线 ,
目前 , 内转杯 纺纱 装备 已形 成 了全 自动高 速度 . 自动 国 半
作者 简介 :陈根 才, 男,15 年 生 ,经济 师 ,杭 州 ,30o 99 l0 9
国内用于转杯纺的原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棉花 羊 毛 ( 羊绒 ) 蚕丝 , 麻类 ( 亚麻 苎麻 ) 及各种新型化纤均

改善转杯纺成纱质量的体会

改善转杯纺成纱质量的体会

改善转杯纺成纱质量的体会
陈玉峰
【期刊名称】《棉纺织技术》
【年(卷),期】2008(36)7
【摘要】为提高转杯纱成纱质量,对络筒机上空气捻接器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调整,并对捻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纱架、气圈控制环、空气捻接器小车进行适当改造,并在工艺控制及管理操作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发出满足高速整经要求的纱疵少、无接头的转杯纱.结果表明:通过改造,减少了成纱中的有害疵点,提高了成纱质量.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陈玉峰
【作者单位】河南省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4.32
【相关文献】
1.转杯纺工艺理论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J], 张百祥
2.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J], 张百祥
3.美棉在转杯纺纱加工中的成纱质量分析 [J], 李水花;杨新勇;陈乃英
4.转杯纺纱工艺参数对32tex棉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J], 胡玉才;张维波;许波
5.转杯纺粗号纱成纱质量的提高 [J], 刘明杰;宋东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转杯纺质量前提是选好“心脏”

提高转杯纺质量前提是选好“心脏”

提高转杯纺质量前提是选好“心脏”徐惠君巴塔转杯纺纱是以转杯命名的一种纺纱方法,转杯是转杯纺纱中最重要的专件,人们也常说转杯是转杯纺纱的“心脏”。

研究转杯纺纱中转杯的纺纱机理和作用,选择合适的转杯和直径对于开发产品、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杯是完成纺纱的关键转杯纺纱中转杯通过高速回转完成对纤维流的输送、转移、凝聚、并合、加捻等作用。

在转杯纺纱过程中,条子经过梳理辊梳理开松,通过输纤通道以纤维流的方式源源不断地进入转杯,其进入的方向和位置至关重要,它影响纤维到达转杯壁面上的伸直度。

从理论上讲,纤维流沿着转杯壁(滑移面)的切向进入最为合适。

实际上由于受到输纤通道的限制,很难真正做到切向进入,只能力求接近切向滑移面,促使纤维平行伸直地进入转杯。

纤维流进入转杯的速度是由转杯内的负压、转速决定的。

一般来说,转杯滑移面的线速度大于纤维流离开输纤通道的速度,因此纤维流通过输纤通道转移到滑移面时有加速伸直纤维的作用。

由于纤维到达壁面直至凝聚槽是一个倾斜面,随着转杯倾斜面直径的增大,其线速度也增加,也就是说纤维沿倾斜壁面向凝聚槽(转杯内径最大处)运动时会连续获得加速,这个运动过程就是纤维的滑移运动,所以这段倾斜壁面又称滑移面。

滑移面与凝聚槽平面的夹角在65°左右,大于65°过多时纤维容易停留在滑移面而不进入凝聚槽,这不利于纤维的平行伸直。

纤维从滑移面向凝聚槽运动,并在凝聚槽内叠合成所纺纱截面中所需的纤维根数,即完成凝聚过程。

凝聚过程中,在凝聚槽圆周上产生并合。

并合倍数=纱横截面中纤维根数/凝聚槽内输入每层截面的纤维根数=转杯凝聚槽线速度/纱的输出线速度。

由此可知,转杯凝聚并合的效果与纤维细度、转杯直径、纺纱号数和捻度等因素有关。

但这种并合仅仅是纱的剥离点在转杯凝聚槽圆周内完成的,是一种短片段的并合。

凝聚过程中,纤维从输纤通道出来后,前端被转杯内壁抓取,后端跟出,但回转纱条剥离点是超前运动,因此纤维产生调向,后端纤维往往是先被剥离点剥离引出。

转杯纺的标准化

转杯纺的标准化

转杯纺的标准化徐惠君;魏静【摘要】转杯纺是目前新型纺纱中应用面最广的一种纱线,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转杯纱的质量,根据国家纺织行业标准,对转杯纺纱机机械术语、转杯纺纱机及其关键零部件、转杯纱的标准进行总结分析,这将对转杯纺纱机及转杯纱质量检测时提供有利参考.【期刊名称】《现代纺织技术》【年(卷),期】2013(021)00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转杯纺;纺织标准;转杯;转杯纱【作者】徐惠君;魏静【作者单位】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700;上海淳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711 ISO质量管理体系在转杯纺中的应用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给“标准”的定义为: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在纺织行业的标准化管理上也制定了许多统一文件,为纺织行业的不断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叙述转杯纺行业中的一些主要的行业标准,包括转杯纺纱机机械术语的标准,转杯纺纱机及其零部件的标准和转杯纺纱的质量标准等。

2 转杯纺纱机纺织机械术语的标准化国家标准局于2003年发布了转杯纺纱机纺织机械术语的最新版国家标准《GB/T 6002.7—2003》。

规定了转杯纺纱机及其主要零部件的术语和定义(见表1)。

转杯纺纱原理见图1。

其中,气流纺纱、纺杯、阻捻盘等不符合标准的术语至今常在文章、资料中出现,希予以改正。

图1 转杯纺纱原理表1 转杯纺纱机机械术语表标准术语英语名称定义曾用名转杯纺纱机Rotor type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气流纺纱机松解机构Opening device把喂入的纤维条松解成单纤维或单纤维群并输入转杯的机构喂棉机构,输入系统分梳辊Opening roller植针、包覆齿条或类似器材的回转圆辊,用以将喂入的纤维条松解成单纤维或单纤维群。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张百祥(东华大学)成纱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优质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影响成纱质量的因素繁多.从原料到各工序对成纱质量均有影响,而转杯纺工序是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为确保该工序的成纱质量,必须掌握该工序影响成纱质量的关键部件,即分梳辊、假捻盘、转杯与排杂装置等四大件。

长期以来,围绕高产优质的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以上关键部件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与改进,开发出不少新型系列化部件,满足高产优质新品的需求。

关于“排杂装置的讨论”,已在《梳理技术》第11期刊登,本文将着重讨论分梳辊、假捻盘、转杯等三大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供读者参考。

1 分梳辊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分梳辊影响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分梳辊型式、转速和齿(针)规格。

分梳辊型式有4种:锯齿辊、针辊、齿片辊和锯片辊。

其中锯片辊用于加工长纤维(如毛纺用),齿片辊是国内独创的新产品,正在扩大推广使用。

当前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锯齿辊,其次是针辊,下面将详细讨论锯齿辊与针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1.1 分梳辊型式、转速对成纱质最的影响1.1.1 专题试验当喂条定量、齿(针)规格与转杯真空度不变时,分梳辊形式、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如图1~4所示。

从图1~4可明显看出:(1)锯齿辊的纤维分离度(即单纤维重量百分率)随锯齿辊转速提高而明显增大,当其转速为5000 r/min时,纤维分离度为79.7%,当转速增至8100 r/min时,其纤维分离度提高到97.38%。

而针辊转速在5300 r/min时,其分离度己高达95.8%,当其转速提高到8100 r/min时,其纤维分离度提高到97.3%,达到锯齿辊8100 r/min的相同水平。

而且在相同转速条件下,针辊的纤维分离度比锯齿辊的要好。

两者转速越低,其纤维分离度的差异越大。

(2)锯齿辊的单纱强力随其转速提高而增大,而针辊的单纱强力变化较平稳,当转速高时,其单强有增加的趋势。

(3)锯齿辊的成纱不匀率随其转速提高而变差,而针辊的成纱不匀率变化平稳。

转杯纺质量控制体会

转杯纺质量控制体会
1 1 转 杯纱 质量 标准 的 多方位 .
立 品牌形 象 , 需要 有 与 自己 品牌 相适 应 的产 品 就
质量 标 准 。
12 标 准在 不 断发展 和提 高 . 我 国 转 杯 纱 标 准 最 早 在 18 年 制 订 , 97 在
1 9 作 了修 改 。现 在 正着 手 修 改 。 国 际 上 的 9 2年 乌斯 特统 计值 也 是 每 隔几 年 就 要 更 改 修 订 , 的 总
Ke od R tr pn i , ulyC nrlR wMae a,q im n, o rC mb gR l rPoes gC n g yW r s oo S i n Q ai ot , a t lE u etR t ,o i oe ,r si of 一 ng t o i r p o n l c n i
c n g r t n o p ca lme t n l d n oo , o i g r l r f l — se n a e ta s o l e n t e p ca l . o f u ai f e ilee n c u i g r tr c mb n ol ,as t t ra d n v le l h ud b oi d s e il i o s i e e wi c y
我 国 转 杯 纺 棉 本 色 纱 的 行 业 标 准 是
F 10 1 19 这 是 1 9 Z 2 0 - 9 2, 9 2年 制 订 的 标 准 , 丝 、 纳
趋 势是 质 量要求 在 不断 地发 展和 提高 。就 乌斯特
i g c so rr q ie n ss o l e t efn l tn ad n u t me e u r me t h u d b h a a d r .T e q a i o to frt rs u a h t d b mp e n e n i s h u l y c n r l oo p n y r s od ei l me t d i t o n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在我国转杯纺纱调整振兴期间,本文就转杯纺技术进步及其发展趋势;新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促使我国转杯纺持续、健康地发展。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developing tendency of rotor spinning and also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ovel rotor spinning machines so as to better facilitat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otor spinning technology.1转杯纺技术进步是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的1.1自排风式和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竞争捷克自排风转杯纺纱机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统治了整个世界的转杯纺纱机市场。

但是西方三大机械厂商(当时的瑞士Rieter(立达)、英国泼拉脱、德国因果耳斯达特)避开捷克专利,独自发展抽气式转杯纺纱机,从70年代起便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互相竞争共存了 30 多年,一直到1999年和xx年捷克的Elitex公司(现成了欧瑞康捷克公司)和Usti公司(现成了立达公司的一部分)先后从自排风转杯纺纱机转向抽气式转杯纺纱机。

这个竞争在国际上已基本划上了句号。

1.2机型的竞争Schlafhorst(赐来福)公司从1979年推出Autocoro系列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后,就转杯纺纱机机型的自动化、转速、头数等方面不断地在竞争中向前发展。

首先是,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和普通转杯纺纱机(包括自排风和抽气式)之间的竞争。

在这个竞争中,普通转杯纺纱机的低转速、低质量和人工接头逐步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而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高昂价格又难以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从21世纪初,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崭露头角,并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它把转杯改为抽气式,应用半自动接头技术,使转速发展到 7 万~ 12 万r/min,纺纱质量可与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媲美,而机器价格不到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三分之一。

提高FA601A型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的探讨

提高FA601A型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的探讨

进 入 转 杯 凝 聚 槽 内不 能 均 匀 凝 聚 加 捻 , 生 产
大 量 的粗 节 纱 。 此 , 生 产 中 一 要 和 分 梳 辊 因 在
ll
维普资讯
《 天津 纺 织 科 技 》 第 4 O卷
第 1期
研 究 探讨 在 上 述 配 棉 、定 量 及 转 杯 转 速 为 3 0 0/ n 的 条件 下 , 们 选 择 了 三个 档 次 5 0 rmi 我 的 分 梳 辊 的 转 速 进 行 了 纺 纱 对 比试 验 . 据 数
维普资讯
《 天津纺织科 技 》 第 4 O卷
第1 期
研究探讨
提 高 F 0 A 型 转 杯 纺 纱 机 成 纱 质 量 的 探 讨 A6 1
陶 国定 杨 红 重
( 南 省 新 野 县 纺织 集 团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南 4 3 0 ) 河 河 7 5 0
量不 良的原 因和减少措施进 行一些粗浅探讨 。
裹 l
转 杯 速 度
条 干
C V
细 节
单 强
C V
l 2 9 1 0
/ 0 m / 0 m / 0 , 40 40 4 0n
20 0 l 5 l 2l l6 10 0 20 O 85 l0 5
3 00 0 0 3 00 5 0 4 00 5 0
l6 4 l 3 3. l 4 4.
由 表 l 可 以 看 出 ,3 0 0 / n 比 5 0 r mi
30 0/ n 4 0 0/ n转 杯 成 纱 质 量 好 , 0 0 rmi、 5 0rmi
强 力 大 . 于 该 转 杯 属 于 自排 风式 , 杯 转 速 由 转 大 小 髟 响 纺 标 内 气 流 运 动 及 纤 维 的输 送 , 转

转杯纺筒纱卷绕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转杯纺筒纱卷绕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 . 2 卷绕 张 力 牵伸
纱线在筒子卷装中具有一定 的卷绕张力牵伸 , 筒 子外层纱线的张力对 内层纱线的向心压力使内层纱线 产生压缩变形 , 会使内层纱线卷绕密度增大, 纱线张力 减弱、 甚 至松 弛 , 越往 内层 这种 压缩 现象越 明显 。在 接 近筒管的少量纱层里 , 尽管纱线受到最大的 向心压力 作用 , 但 由于筒管的支撑 , 其长度方 向不可能收缩 , 仍 维 持较 大 的卷绕 张力 。故在 筒 子 内部 , 介 于 筒子 外层 和 最里 层之 间形 成 了一个 弱张力 区域 。当纱线 弹性不 好 或 络筒 张 力 过大 时 , 弱 张 力 区域 的部 分 纱 线有 可 能 失 去张 力而 松弛 、 起皱 , 影 响筒 子成形 质量 。 卷绕张力牵伸 , 按下式计算 : 卷绕张力牵伸= 卷绕辊线速度/ 引纱罗拉线速度 式 中: 卷绕 张力牵伸一般控制在 0 . 9 8 ~ 1 . 0 8 之间 , 其要 求 卷装 既 不 松 弛 , 又 不 因张 力过 大 而增 加 断 头 。张力 牵伸一般采用齿轮变换来调节p 1 , 见表 2 。
见表 1 , 卷绕角是筒子卷绕的重要参数 , 也是卷绕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0 3
转杯纺纱机上 , 筒 子 架 的压 力 包 括 : 筒 子 架 的 重 量、 卷绕重量 、 弹簧加压重量产生 的压力。压力的改变 会影响到卷绕密度的变化 , 筒子架的压力每增加 l k g , 卷绕密度增加 0 . 0 4 g / c m 。通过筒子架压力增加来增 加筒纱的卷绕密度 , 从而增加了纱筒的重量 , 提高了织 造效率 ; 但是 , 筒子架弹簧的加压力也不能过大 。如果 加压力过大 , 随着纱筒直径的增加 , 筒子内层纱圈容易 被 向两端挤出 , 形成坏纱 , 破坏成形 , 从而影响筒子继 续卷 绕 。

转杯纺纱纺杯选用标准的探讨

转杯纺纱纺杯选用标准的探讨

轉杯紡紗紡杯選用標準的探討由於電子技術和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紡織技術正向優質、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方向發展。

轉杯紡紗是目前世界上各種新型紡紗中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紡紗技術,至今仍在不斷地進步著。

紡杯是轉杯紡紗關鍵部件,一直以來都是轉杯紡發展研究的重點物件,選取恰當的紡杯凝聚槽類型、直徑、工藝速度對成紗優質、高產有著重要意義。

我公司氣流紡生產線配備有德國的賜來福公司的Autocoro288型(採用SE10紡紗箱)、Autocoro312(採用SE11紡紗箱)轉杯紡紗機,設備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

為充分發揮先進設備優良的技術裝備,通過生產中不斷試驗、摸索和總結,在紡杯的選用三要素(紡杯類型、紡杯直徑及紡杯工藝速度)方面積累有一定的經驗,現就此情況進行簡單的探討:一、紡杯凝聚槽的類型紡杯的凝聚槽是紡杯的可選構造特點之一,它決定了紗線的品質和特性。

專為Autocoro機型開發的Belcoro紡紗元件系列中,紡杯就有T型、K型、G型、U型、S 型和V型等不同幾何形狀的凝聚溝槽,適合於多種用途的紡紗品質要求,它們的紡紗特性具體如下:1〃T型和K型紡杯:成紗結構類似環錠紗,強力高、條幹好、毛羽較少,但凝聚槽易積塵,不適宜紡高含雜棉條。

產品適合作機織和針織用紗。

2〃G型紡杯:同T型紡杯相比,可紡紗線支數更高,較適合加工含有較多微塵的原料,但是使用小直徑紡杯紡紗時易產生木紋紗。

適合紡制機織和針織用紗。

3〃U型紡杯:成紗結構較蓬鬆、手感柔軟、毛羽較多,均勻度較差,強力較T型紡杯低。

適合於紡制粗斜紋布紗。

4〃S型紡杯:成紗強力稍低,適紡高含雜原料且不易產生木紋紗。

特別適紡柔軟的針織用紗和起絨紗。

5〃V型紡杯:成紗條幹最好,強力較T型紡杯低。

適紡100%腈綸紗。

不同的紡杯凝聚槽形狀,所紡出的紗線性能和風格也不同,有的結構蓬鬆,有的緊密,有的毛羽多,有的毛羽毛少,有的強力高,有的強力低,有的對棉條含雜情況要求高,有的要求低。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探讨
Hale Waihona Puke 器f / 禁} 、— /
95

图 1 分梳 辊转 速与单 纤维质 量百 分率的关 系



1 分 梳 辊 与 成 纱质 量 的关 系
分梳 辊 影 响成纱 质 量 的 因素 , 主要 有 分梳 辊 型 式、 转速 和齿 ( ) 格 。分 梳 辊 型 式 有 四种 : 条 针 规 齿 辊、 针辊 、 片辊 和 锯 片辊 。其 中 , 片 辊用 于 加工 齿 锯 长纤 维( 毛纺用 ) 齿片辊 是 国内独创 的新产 品 , 如 ; 正
纱 强 力 ; 杯 转 速 与 直 径 的 配 置 是 关 键 , 度 、 径 和 凝 聚 槽 形 状 直 接 影 响 成 纱 质 量 。 说 明 应 针 转 速 直
对不 同纤维特性 、 同品种 、 同号数及 不 同机械 状 态等正确 选配 三 大件 , 能稳 定 生产 , 不 不 才 确保 成
表 2 针 辊 纺 C 2 . e 7 8tx纱 成 纱 质 量
项目 针 辊 转 速 / r mi (・ n )
8 46 8 05 7 49 7 0 6 4 6 1 8 4 6 6 90 57 7
分梳辊转速 / r ̄- (, kn )

在 扩大推 广使 用 ; 用 最 多 的 是 齿 条 辊 , 次 是 针 使 其 辊 。下面将 详细讨 论齿条 辊与针 辊对成 纱质 量的影
响。


分梳 辊 转 速 /k. (r  ̄ ) n
图 3 分梳辊 转 速与 C V值 的 关 系 从 图 1 图 4可 明显 看 出 如 下 几 点 。 ~
率) 随其 转 速 的提 高 明显 增 大 : 当转 速 为 5k / n rmi

提高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探讨

提高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探讨
维普资讯
1 一 0
上拇 缩 鲰 科 技 一
纱 线 生产
20 0 2年 3月 - 3 第 0卷 ・第 1期
提 高转 杯 纺纱 机 成纱 质量探 讨
王 少 臣 陶 国定 杨 红 重 河 南新野纺织 集 团公 司 430 750
摘 要 针对 以往开发 的转杯纺机织用纬纱的质量 波动 , 通过 一系列跟踪 、 分析 、 试验表 明, 成纱质量与转杯纺纱 机的工艺配 置和 主要机械部位的工作 状态有关 。
统计, 每天 l 0台车揩 车时调 换镀层钢 丝 圈可 以多增 产
14 k , 2 g 每月增产 2 7t 右 的 纱 , 加利 润达 1 8万 . 左 增 . 元, 全年为 企业新增 利润约 2 2万元左 右 。
6 0 / n时 纺杯 内 真 空 度 低 , 维难 以从 分梳 辊 a 纤 些影 响成纱 质 量 的关 键 因 素和 主要 原 因 , 面 重点 从 2 0 0rri , 下 纤维 反 复 被分 梳 、 搓 , 而产 生 大 棉 揉 从 工艺 因素和 机械 因素方 面对成 纱质 量不 良的原 因和 相 上剥 离和转移 , 应措 施进行 一些 粗浅 探讨 。
… … … … … … … … … … … … … … … … , ■
F 61 A 0 A转杯 纺纱机 上试 幼 管 纱 小样 A、 、 D 四个 , B c、
每个小样 在乌 斯特条 干仪及 强 力仪 上测定 l 0次 , 用简 单 算术平均 数计 算 ( 表 1 。 见 )
由表 1可 以 看 出 , c D 成纱 质 量都 不 理 想 , A、 、 由
于该转杯 属 于 自排 风式 , 杯 速 度 的 大小 影 响纺 杯 内 转 气流运 动及纤 维 的转移输 送 、 凝聚 、 加捻 。转 杯速 度为

提高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的探讨

提高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成纱质量的探讨

l7 2
提 高 自排 风 式 转杯 纺纱 机 成 纱 质 量 的探 讨
肖 丰 ,李营建 闰 ,


(. 1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河南 郑州 4 00 2 河南项城纺织厂,河南 项 城 4 6 0 ) 50 7; . 62 0
要: 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分析 了原料 、 乙、 工- 设备状态 和环境等 因素对转 杯纱质量 的影 响 , 意合理选 配原料 , 4 4 - " 注 清梳工 序加
X A e g . I ig i Y N H i I 0 F n L n -a . A u Y jn
( . n n T xi olg 1 He a ete C l e,Z e g h u4 0 0 l e h n z o 5 0 7,C ia; X a g h n e te Mi ,Xin c e g4 6 0 hn 2. in c e gT xi l l l a g hn 6 2 0,C ia hn )
流程 为 A 0 C— A 0 B— A 3 一 A 3 B— A 3 B 梳工序应加强开松 、 02 06 04 06 06 — 分梳作用 , 尽量多排除杂质 、 疵点 ,
A0 2A— A0 6C— A1 6D— A2 2F— A2 2F— FA6 9 7 8 7 7 01 A。
并避免 杂质 破碎 。为此 , 取 了以下措施 。 采 开清 棉工序提高 了抓棉机运 转效 率 , 缩短 打手 刀片
Dic s i n n i p o i ar f r ng q lt n o n- n pi n n r m e f a ur n ut f n n s u so o m r v ng y n o mi ua iy o pe e d s n i g f a e t i g a o・an i g

转杯纺质量控制体会

转杯纺质量控制体会

转杯纺质量控制体会
徐惠君
【期刊名称】《棉纺织技术》
【年(卷),期】2008(036)010
【摘要】为提高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转杯纱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严格掌握质量标准,要以满足客户要求为最终标准.转杯纱质量控制应贯穿于产品生产全过程.要合理使用纤维原料,前纺工艺加强除杂、除微尘,注意短绒含量,改善纤维分离度.应特别关注转杯、分梳辊、假捻盘、阻捻器等关键专件的选配并合理配置工艺.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徐惠君
【作者单位】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4.7
【相关文献】
1.转杯纺纱质量控制的生产实践 [J], 王林萍;李新
2.YG172A型毛羽测试仪测试转杯纺纱的体会 [J], 孟秋娜;孔祥红;张琮琦
3.转杯纺工艺优选及质量控制 [J], 肖丰;陆振挺;陈玉峰;马新帮;闫会
4.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集体生头参数设定法及成纱质量控制 [J], 李德光;李延俊
5.RU04转杯纺牛仔布用纱的质量控制 [J], 蔡玉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成形不良筒子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常见成形不良筒子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常见成形不良筒子的成因及解决措施菊花芯筒子外层纱线以较大的压力作用在内层纱线上,纱层被挤压,在卷装的头部接近纸管的区域内形成“菊花芯”。

1、产生菊花芯筒子的几个因素A、纱线特性较松软的品种B、纱线支数较粗的品种C、纱线回潮较高时D、纱线弹性较高时E、转杯纺纱F、毛纺纱等更易产生菊花芯2、菊花芯筒子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纱线卷绕张力偏小、接触压力不合适时,容易产生菊花芯。

应适当增加卷绕张力、调整接触压力;纸管偏心严重,易产生菊花芯,应避免使用不合格纸管;纸管与槽筒接触面不良,易产生菊花芯,可校正纸管小头与槽筒间相对位置(筒管与槽筒接触面左侧面之间有一定间隙卷装后的筒子芯部会较软);纱线回潮较高时,易产生菊花芯,需做好温湿度控制;卷绕时的增量过大也会导致菊花芯筒子。

凸边筒子随着筒子卷绕直径的加大,筒子对槽筒的接触压力相应加大,纱线的卷绕密度也随之加大,致使筒子的里层纱线受压缩,从边侧挤压凸出,形成凸边筒子。

1、凸边筒子的成因及解决方法A、粗支纱、双股纱、弹性纱、膨体纱易发生此种成形不良现象;B、对以上弹性纱线而言,张力过大、接触压过大,易发生凸边筒子;C、可尝试使用张力和接触压渐减装置解决。

乱纱层筒子1、乱纱层形成及危害筒纱在高速卷绕过程中,纱层之间发生轻微滑移,致使乱纱层的发生。

此种纱层之间的轻微滑移症状表现为脱圈、纱线粘连、筒子中有乱纱、不明原因的断头、纱线因牵扯断头等。

乱纱层的筒子因乱纱损害程度不一,在筒子后道退绕中,呈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危害较大。

2、乱纱层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因吸风负压过大导致乱纱层,可适当降低负压,无吸风电机变频器的机器,建议加装;单锭打结过程中,大吸嘴触碰筒子导致乱纱层,需调整大吸嘴与筒子间的间隔距离。

推荐的间隔距离为:在筒纱小头直径120毫米时,为4~5毫米;因反复打结形成的乱纱层,调整好捻结质量,做好单锭维护工作;因筒子接触压力太低、过大的滑溜摩擦形成的乱纱层,可适当加大筒子接触压力(平衡气压的大小与筒子接触压力呈反比);因纱层重叠松脱后形成的乱纱层,可调整防叠电机的开、关时间参数;纱线较滑、回潮较小、单锭在打结过程中大吸嘴与筒子间隔过小时,容易产生乱纱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
3 主要技术性 能指标 和参数
支持的机器型式 : 双眼并条机和单眼并条机 ; 匀整范围 : 5 ±2 %;
双眼并条机 和 J 10 A单 眼并 条机上 , 2 1 wF 32 从 00 年至今已销售了上百套 E A型嵌入式超短片段 自 D 调匀整监控系统 , 并在山东 、 新疆 、 湖南 、 河南等地的 用户使用。该系统的运用前景将十分广泛。
好也无益于下游工序的生产 。转杯纺纱机的高质量 卷绕 , 具有很好 的退绕性质 , 有利于下游生产H。 ]
而卷绕密度又与卷绕张力相关 , 每层纱线要与卷绕 速度、 筒子架压力及卷绕角度等相关。在转杯纺纱
在 11I 左右 , 实 现在 高 车速 下 的超 短 片段 的 自 II TY 能
番 理论探 讨 , 出如何 改进 筒子 架设 计方 面的 意见 。 提
关键 词 转 杯 纺纱机 筒子 架压 力 卷 绕质 量
转杯纺纱属于 自由端新型纺纱 , 2 世纪 7 从 0 0 年代转杯纺纱产业化开始, 发展极为迅速 , 在中低支 纱领域 占有主力地位。据估计 , 现有转杯纺纱机存
实际 的波谱 图显示 ;
伸, 不会象 F P传感器使棉条产生 弯钩 和使 出条发
毛, 棉条通道和检测部件分开, 可保证棉条出条的紧 密度和表面光洁度 , 并提高了传感器寿命 , 减少机器 的使用 成本 。
采 用非 接触 式 的传 感器 方式后 对棉 条 的短片段
具有 自动匀整死区搜索功能。
3 ・ 品应 用 - 6 产
纺织机械
21 第 5 0 1年 期
机上设置了卷绕张力百分 比, 卷绕张力 的设置约比 纱 线通 过时 纱 的 平 均 强力 大 5 假 如 纱 线 平 均 强 %, 力为 1 n / x 那 么卷绕 张力稍高 0 6cN t , 2cN t , e . n / x e 应用 这 种设 定 , 线 承受 织 造 伸 长最 小 。对 于机 纱 J 织及整经机工序来讲纱线伸长率小可减少断头。 12 在转杯纺纱机上可以根据纱线的用途控制筒 . 子架压 力来 调整 卷 绕 密度 , 子 架 承受 的压 力 可 以 筒
绕质量好 。如果 卷绕 质 量 不 好 , 纱线 本 身 的质量 再
式、 纱线的排列、 卷绕密度及防叠等。影响卷绕密度 的因素 又有卷 绕 张力 、 子 架 对卷 绕 罗 拉 的压 力 以 筒 及 卷绕 角度等 。而筒 子架 对卷 绕罗拉 的 压力更 为重
要 , 中影 响卷绕筒 子重 量 的主要 因素是 卷绕密 度 , 其
调匀整 。
适 应机器 车速 :00m/ n以下 ; 10 mi 棉 条指标 达 到 US E 20 T R 0 1公 报 5 ~2 %水 % 5 平;
1i 重量 C 1 " 1 - V%<0 5 .;
2 3 出条 监控子 系统 .
出条监控子系统中使用了非接触式的电涡流传 感 器 , 感器 的安 装方 式不 同于 US E 传 T R公 司 的 F P 传感器。通过特定的机械机构 , 电涡流传感器的检
4 应用和市场效益
该系统 的研 制成功 打破 了 国外 公 司对并 条机 自
调匀整控制系统这一核心技术垄 断, 可使我 国纺织 行业能以较低 的投入 , 获得优 良装备。该 系统 目前
运用 于 沈 阳宏 大 纺 织 机 械 有 限 公 司 的 J 1 1A WF 32
的粗细节响应更 加灵敏 , 能保证并条机 出条 的质量
测头到 检测 面的距 离 随着 出条 的粗 细 变 化 而变 化 ,
提供 A%长 片 段 重量 偏 差 的显 示 及报 警 和 A %、 S 粗节 T P和细节 T P短片段重量偏差报警 ;
提供 C V%和 1m V%、 V% 的显示 及 报 C 5mC
警;
距离的变化使传感器的信号发生相应的变化 。传感 器的任何部件不需要 和棉条接触 , 避免 出现意外牵
图 3
可达到卷绕筒子 纱满筒重 量 为 4 6 k , 绕直径 . g 卷 3 011 2 1 。对 于涤棉纱卷绕密度约在 0 5gc 3卷 11 1 . / , m 绕直径 30m 满筒筒子纱重量达到 5k 。 2 m,
在 2 g 间调整 , 增加 1k ~5k 之 每 g的压 力 可使 卷绕 密度增 加 0 0 /m , 当 于筒 子 重 量 增 加 1 %。 .4gc 3 相 0
图2
用增加筒子架压力的方法提高筒子重量 , 不会损伤
纱线 , 比较理 想 。为此优 选筒 子架 的压 力 , 步 的增 逐
加压力 , 有助于在增加筒子直径时防止边纱从筒子
上 向外 凸 出而损 坏 纱 线 , 有利 于下 游 生 产 。筒 子纱
重量加大可减少换筒次数, 对提高织造效率有益 , 转 杯 纺纱 机可 加大筒 子纱 重量 , 有助 于机织 、 针织 厂提
高效率 。对 于纯棉 纱 , 卷绕 密度 大约 在 0 4g r3 . /c , n
纺织机械
21 0 1年第 5期
・ 品应用 ・ 3 产 5
转 杯 纺 筒 子成 形 质 量 的探 讨
郝文科 段 建芳 高 原
(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公 司榆次分公 司 对转 杯纺 纱机 生产的 筒子成 形质 量 的 问题 , 转杯 纺纱机 在 提 高 卷绕 质 量上 作 了 对 卷 绕 密度 卷 绕 张力
量 的头 数在数 量 上只 占环锭 纺 的 3 %~5 %左右 , 但
1 筒子架压 力对筒子成形质量的重要性
11 不论针 织机 、 梭 织机及 整经 机用纱 都需要 有 . 无
很好的卷绕质量 , 而影响卷绕质量的因素 , 有卷绕形
是, 全球 转 杯 纱 的产 量按 纱 线 的长 度 计算 已达 2 %, 5 若按重量计 , 转杯纱 已 占到纱线 总量 的 4 % 0 左 右 。这种 领先地 位 主要 是 其最终 产 品的质量 及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