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绪言教案支瑶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常见类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了解。
b.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化学反应的定义。
2.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化学反应的图像和实例,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如变化过程、能量变化等。
3. 讲解化学反应的分类a.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化学反应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实例。
b.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4. 课堂练习a. 教师给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
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对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对化学反应的好奇心。
3. 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燃料的燃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总结化学反应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并写在作业本上。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理解。
八、课程反馈1.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提出疑问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常用化学反应符号。
3.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一、化学反应的概念1. 引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兴趣。
2. 化学反应的定义: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
3. 化学反应的特点:变化性、不可逆性、能量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新的单质和化合物。
2.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新的化合物。
3.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一种新物质。
4.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新物质。
三、化学反应符号1. 化学反应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箭头左侧,物在箭头右侧。
2. 化学反应符号的含义: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状态符号、反应条件。
3.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规则:化学式的平衡、电荷平衡、质量守恒。
四、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过程1. 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2. 化学反应的过程:反应物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物分子。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观察和实验1. 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形成等。
2. 实验技能:使用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3.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处理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类型和实质。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反应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和过程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学习目的: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等概念模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是由决定的,同时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
2.将H2 、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会发生剧烈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这又说明了什么?3.将3molH2和1mol N2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最终能否得到2mol的NH3?这说明什么?一、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利用已发现的原理、理论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二、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内容1、化学反应原理:①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②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③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④电能、化学能相互转化为基础电化学过程和装置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答: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_________,生成物中新的化学键的__________。
3、碰撞理论模型:①化学反应必须发生分子间的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
②能发生这样碰撞(___________)的分子叫分子。
问: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否就是有效碰撞呢?答:活化分子必须有时发生的碰撞才能是有效碰撞。
结论: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推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关。
③普通分子与活化分子有何区别?普通分子怎样能变成活化分子?答:4、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就叫做活化能,对吗?答!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_________的那部分能量。
(比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
结论: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
推论: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有关。
【概括】(一)化学反应必备两个条件:第一,分子有较高..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第二,碰撞要有合适的___________。
绪言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2、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领会;3、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
【重、难点】:“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学习。
【知识疏理】:《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和化学反应,至今大家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化学反应。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1)能反应的两种物质放到一起,不一定就发生反应;(2)有些反应不需任何条件,有些反应却需要点燃或者高温;(3)有些反应瞬间就能完成,有些反应却非常缓慢;(4)有些反应可以进行到底,有些反应却不能进行到底。
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思考与交流】:1.填表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是由决定的,同时这也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
2.将H2 、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会发生剧烈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这又说明了什么?3.将3molH2和1mol N2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最终能否得到2mol的NH3?这说明什么?化学反应看似复杂,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本书讨论的就是这些规律——化学反应原理。
请大家阅读教材,看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盐的本质;(4)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化学研究的核心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所要涉及到的内容。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运用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
什么叫“概念模型”:就是为了解释特定的“概念”而创设的情景模型。
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一、“有效碰撞”模型。
从物质结构变化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旧的断裂、新的形成的过程。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教案

教案设计课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授课教师:严玉华课型新课教材:第一章第《绪言》节P 2 ~P 4 页一、【教学内容分析】(1)“化学选修4-绪言”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属于新课课型,包含了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等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兴趣的作用。
(2)绪言作为《化学反应原理》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整本教材有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在必修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之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对认识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能量的关系,为第一章化学能与能量(内能)的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以及催化剂,将对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领会;3、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情景,展现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的复杂性,转而指出化学反应其实有“规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利用教材创设的具体情景,分析“有效碰撞”概念模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这些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复杂性”与“规律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2、通过对“有效碰撞”概念模型的学习,展现化学反应的最本质的东西,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探究兴趣;3、指出目前尚未有“活化能”的理论测量方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究热情。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绪言是全书的开篇,该篇简单介绍了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
绪言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
教科书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
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绪言在全书中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与化学键断裂、能量变化直接的关系。
这一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有较大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在概念模型的表述上应尽量简化,使学生在内容上对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领悟。
三、教学目标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理解能力上出发,在表述上尽量简化。
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设置具体的化学反应情景,指出复杂化学反应的规律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学生学会辨证的看问题。
通过概念模型的学习,展示化学反应最本质的东西,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探究兴趣。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课件

分子轨道与电子跃迁
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 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决 定了分子的能量状态和电 子分布。
电子跃迁
电子跃迁是指电子从一种 能级跃迁到一种能级的 现象,是化学反应发生的 重要原因之一。
能级
能级是描述分子能量状态 的标度,不同能级间的能 量差决定了电子跃迁所需 的能量。
光化学反应与激发态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
contents
目录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 •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原理 • 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
0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定义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 裂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 程。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电 子的转移和共用电子 对的形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结构发生变化,产生 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类型
分解反应
一个化合物在特定条件 下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 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
化合反应
两个或多个化合物或单 质在特定条件下结合成
一个新的化合物。
置换反应
一种金属单质通过与另一 种金属盐溶液反应,置换
出另一种金属单质。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反应自发进行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 着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进行,即向着ΔHTΔS < 0的方向进行。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方向
自由能
自由能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体系所具有的能量中可用于做功的 那部分能量。自由能通常用ΔG表 示。
反应方向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反应总 是向着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即 向着ΔG < 0的方向进行。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

教案-化学反应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
3.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4.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
3.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材或参考资料。
3. 实验器材和试剂(如有需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烧纸、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二、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0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解释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2. 强调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如可逆性、能量变化等。
3. 通过示例解释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如化学方程式。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10分钟)1. 讲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通过示例展示各类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常用化学反应方程式。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物和物的关系。
四、化学反应速率(10分钟)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解释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物出现的量。
2. 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3. 通过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反应速率的变化。
五、生活中的化学反应(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如食物的消化、燃料的燃烧等。
2. 举例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原理。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的化学反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示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概念、类型和速率,以及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绪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
过程与方法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人士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地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习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已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三、教学难点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四、教学重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五、教学设计【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化学反应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原子的重新组合描述:实际化学反应过程需要有效碰撞,碰撞产生的能量足以使旧键断裂。
【板书】有效碰撞概念、条件及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不稳定原子变成稳定分子放出能量,发生反应,则需要碰撞。
但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
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知识延伸】1、参与反应的粒子数增加,碰撞几率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反应原理绪言PPT学习教案

。
6.常用的提供活化能的方法有
7.什么是有效碰撞?
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
8.某有一效碰化撞学的反次数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 时间
内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有效碰关撞的。分子是活化分
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
子9的.什碰撞么不是一定活是化有效分碰子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
能
量
应物
反应热
加了催化剂
生成物
反应过程
第23页/共29页
练习 练习
1.实验室制氢气时,若向稀硫酸中加几滴硫 酸铜溶液,则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该反应 中硫酸铜不是催化剂(填:是、不是)。
2.单独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小,而 将少量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共热制氧气, 产生氧气的速率明显加快,该实验中高锰酸 钾 不是催化剂(填:是、不是)。
气体分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比气体分子 本身的体积要大得多的空间,因此,在常 温常压下,可以认为气体分子的运动是 自由的,因而,它们之间的碰撞可以视为 是随机的。
注:忽略了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不存在牵制关系,故为“自由”。
第8页/共29页
一、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2、模型的基本构架
在一个洁净的容器中,使H2和O2按体积比2:1的比 例混合,气体分子因自由运动而不断相互碰撞(互相接触 )——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第9页/共29页
★有效碰撞
什么是有效碰撞?
引起分子间的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注:
1、有效碰撞应当是那些本身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
2、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3、而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推论:某一化学反应速率大小与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绪言-“衡水赛”一等奖

高中化学选修4绪言教案【讲述】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问题3】有没有活化能为0的化学反应请举例说明【回答】有,如溶液中的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原子之间的反应,因为这些反应的反应物分子在反应前已经成为自由里子或原子,不需要再破坏或减弱化学键。
【归纳】活化分子的能量可以通过吸收外界的能量或者分子之间在碰撞是能量交换不均匀而产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多少与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分子的性质决定。
这个是内因。
活化能越小则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小结】(1)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
(2)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一个化学反应需要经过的过程:【过渡】催化剂的研究也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问题】1、什么是催化剂【回答】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再改变。
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也就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板书】3、催化剂【小结】(1)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前后本身的性质和质量都不再改变的物质(2)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数→提高有效碰撞频率→反应速率加快【练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C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D活化分子间每次碰撞都发生化学反应E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能量F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反应物分子能量的那部分能量G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分子的活化能H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间发生反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知道本模块主要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次过程中涉及的几个概念模型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如何利用反应原理让反应向着我们有利的方向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过程
附件1 板书设计
绪言
一、核心内容
化学反应的方向
物质变化化学反应的快慢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水溶液中的
化学能化学反应
能量变化
化学能
二、简化的有效碰撞模型
1.简化的有效碰撞模型
2.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附件2
合成氨工业生产条件的优化
自1784年发现氨以后,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方法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N2 + 3H2 === 2NH3),但直到1913年才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
在这一百多年中,研究人员做了哪些努力?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查找数据和理论计算发现,这个反应理论上在室温下就能自发进行,可是事实上在室温下并没有观察到二者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极慢,需要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来加速反应。
直到今天,研究人员仍在为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在不断努力。
此外,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只有少量的N2和H2转化成NH3,怎样才能使化学平衡状态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使更多的N2和H2转化成NH3呢?研究发现,采取增大压强、及时移走生成的NH3等措施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最终,研究人员综合考虑反应的快慢、NH3的产率、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了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