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外城市发展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研究
马庆斌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3)001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全球化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机制,以及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竞争力、空间格局研究
进行综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演变为全球城市体系.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力量.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区位、资本、技术以外的文化、社会资本等软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针对城市发展,本文认为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并提出了几个具体的问题.【总页数】11页(P47-57)
【作者】马庆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J], 万倩倩;方兴林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研究 [J], 王丽萍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 苑春林; 白雪丽; 喻晓蕾; 王淑曼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J], 程缓
5.经济全球化与当前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研究 [J], 王金凤;凌振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老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的一种行为。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针对城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和更新。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与补偿暂行条例》,明确了城市更新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框架。
2002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市更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更新的程序和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理念。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环保和节能,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中国更为悠久。
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实践。
20世纪初,美国也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以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和城市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美国开始了城市更新的“第二波浪潮”,注重城市更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强调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
21世纪以来,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是以“智能、绿色、可持续”为主题,注重城市更新的科技和环保,推广智能化城市更新技术,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政策演变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在国内外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
在国内,城市更新的政策演变主要是从“拆迁补偿”到“城市更新”,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从“单纯经济利益”到“多元化利益平衡”。
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综述
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综述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绿色化为目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升级。
在这样一个城市中,各种设备能够互相连接并进行数据共享,可以实现城市内的智能管理和各种创新应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智慧城市在国内外开始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一、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外开始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研究。
如今,欧美和亚洲的城市已经在这个领域获得了重要进展。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研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的官方研究,另一种则是来自学术界和行业界的研究。
政府主导的官方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政府间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旨在以此推动各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例如,欧盟在2007年就启动了“智慧城市计划”,以鼓励各地政府实施智慧城市项目。
此外,美国政府也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例如,美国在2009年的“美国复苏与重投资法案”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用于推广电子制造、国家电网、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智慧城市项目。
除了政府主导的研究外,学术界和行业界也在智慧城市的研究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学术领域,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和实施智慧城市系统的领域。
例如,MIT在2013年成立了“智慧城市实验室”,致力于探索城市互联网的未来和智慧城市的创新技术。
在工业和商业领域,许多跨国公司也在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三星和西门子都推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城市的智慧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总体来说,在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政府主导的官方研究和学术、行业界的研究相互作用,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实践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外的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应用智慧城市的技术和应用,实现了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及启示探讨
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及启示探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
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们已进行了多年,目前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从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的现状以及所带来的启示角度进行探讨。
(一)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国外智慧城市研究是近年来各国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智慧城市领域,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城市可持续性、城市治理以及市民参与等方面。
1、城市智能化城市智能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此方向上,国外学者研究主要涉及城市传感器网络、智能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领域。
通过对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
国外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系统集成问题,有利于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数据共享平台,有帮助于企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协同发展。
3、城市可持续性城市可持续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
国外学者在此领域主要涉及城市环境保护、能源管理、碳排放控制等方面。
研究表明,只有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4、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国外学者在此领域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的协同发展、民主决策机制、市场化与规制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
他们认为,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合理的城市治理模式。
5、市民参与市民参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国外学者在此领域主要涉及公众参与、社区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
他们认为,市民参与可以增加智慧城市建设的透明度、增进城市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国外智慧城市研究所带来的启示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利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可以借鉴国外学者在城市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城市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上采用国际前沿的技术,早日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变动1. 引言城市更新是指城市中旧的建筑、基础设施或街区的重建和改造,旨在实现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政策的变动。
2. 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2.1 美国美国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20世纪初,美国城市面临着老旧街区的问题,政府开始推动城市更新计划。
在1930年代的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推出了多项城市更新计划,通过公共投资和政府协助,加快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随后,美国相继实施了《城市发展法案》和《城市更新法案》,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经济支持。
然而,过度的拆迁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加大了低收入居民的居住困难。
2.2 欧洲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英国的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城市更新计划以及法国的巴黎城市更新计划都被公认为成功案例。
泰晤士河畔尤金大道的城市更新计划将过去的工业区改造为全新的商业和居住区,极大地提升了该地区的形象和经济发展。
而巴黎城市更新计划则注重保护历史遗产,通过修复老旧建筑和改善公共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
3. 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3.1 早期探索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城市更新主要以老旧工业区和历史街区的改造为主。
北京的东四西八曾是城市更新的先驱,通过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商业区。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更新进入了新的阶段。
3.2 规划与政策变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城市更新和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纲要,城市更新的理念转变为“做有序、有保障、有保障的城市更新”,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环境,并加强合法产权的保护。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
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研究与政策演变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更新发展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其功能和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演变,探讨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二、国内城市更新发展历程1. 历史回顾在我国,城市更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以整治城市内部的破旧住宅区为主要任务。
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更新发展的步伐较慢,因为政府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市场力量的发挥。
2. 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更新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化改革。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整治破败住宅小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此后,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引导。
3.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提出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更新工作。
扶持机制和金融支持措施的不断完善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1. 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这些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纽约的“曼哈顿计划”和巴黎的“巴尔扎克计划”等被认为是标志性的城市更新项目。
2. 亚洲国家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的城市更新发展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
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城市更新,通过强大的国家干预和财政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加坡则以“新加坡规划2008”为契机,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发展。
四、城市更新政策演变1. 国内政策演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我国城市更新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早期政策以政府主导为主,后来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强调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
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城市更新改造是指对既有城市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造和提升,以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功能和竞争力。
在国内外,很多城市都经历了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旨在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并探讨其中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首先,国内外的城市更新改造都将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作为核心目标。
例如,国内的广州城市更新改造报告指出,要通过优化住宅和办公空间、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公共设施等手段,提高人口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国外的纽约城市更新报告也提到了类似的目标,强调改善社区和公共空间,增加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宜居性。
其次,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国内的上海城市更新改造报告提到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以降低城市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国外的巴黎城市更新报告也强调了可持续交通和低碳建筑的重要性,以实现城市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在实施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的深圳城市更新改造报告强调了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市场激励和经济手段推动城市更新改造。
国外的伦敦城市更新报告则提到了公私合作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以确保城市更新改造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在城市更新改造的效果评估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报告也存在差异。
国内的北京城市更新改造报告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估,以全面评价城市更新改造的效果。
国外的芝加哥城市更新报告则更注重于评估项目的经济回报和就业创造等方面的成果。
总的来说,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在目标、原则、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都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政府、市场、社区和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及观点综述
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及观点综述【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及观点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城市形象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国外学者们对于城市形象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以及相关观点进行全面评估和综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城市形象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其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文化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领域。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景观、城市品牌和城市认同方面,强调城市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对于形象的构建和传播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视角的拓宽,城市形象研究逐渐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城市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城市形象研究从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向了更多基于数据的定量研究,如城市印象测量和城市形象评价模型的构建。
二、城市形象研究的深度与广度1. 深度研究视角在深度研究视角下,国外学者们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揭示了城市形象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
斯密斯(Smith)提出了"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理论框架,通过考察城市实践的参与主体、实践的空间和时间等维度,探讨了城市形象的本质与发展。
国外学者们还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关系。
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不仅与城市的经济繁荣紧密相连,更与社会文化、城市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广度研究视角在广度研究视角下,国外学者们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城市形象的差异、相似之处以及变迁规律。
通过对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以及悉尼、巴黎等旅游热门城市的分析,他们发现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和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
国外学者们还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形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城市形象塑造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
国外城市化现状与启示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国外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在一些方面面临挑战。
通过对国外城市化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国外城市化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城市化率已达到55%,预计到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8%。
在发达国家中,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90%,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加迅猛。
2.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能源消耗、交通问题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垃圾、废气、废水等排放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3.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犯罪率上升,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不断引起关注。
4.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城市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加重。
二、国外城市化的启示1.城市化规划必须科学合理国外城市化规划非常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
2.城市化要注重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国外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完善城市公园、生态园、森林公园、生态廊道等绿地系统,同时,加强城市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等排放,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城市化要注重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
在城市化规划中,必须注重人口流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住房保障政策,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4.城市化要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经济发展,以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和城市创新为重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文献分析;研究综述19世纪下半叶以来,受工业革命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主义活动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快速兴起了以各类资源采掘和加工为目的资源型城镇或社区,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和地区。
20世纪2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煤、铁等各种矿产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各种类型的资源型城镇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随着西方各国经济重建与腾飞,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更加突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来自其他资源产地的竞争,以及新型能源的出现,西方各经济大国的煤炭经济面临价格下降、产量锐减、市场缩小等一系列问题,一些资源型地区和城市陆续开始转型过程,如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日本北九州等地区。
伴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发展,并成为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是目前国内研究领域对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认识还缺乏全面的考察,表现为大量相关论述都源于对部分文献的重复引用,而缺乏进一步的探索。
此外,随着国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有必要对其进行新的总结与归纳。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与目的,本文对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进行系统的考察,以期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1分阶段研究综述1.1第一阶段:理论奠基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JonesStephen对加拿大落基山脉一带的矿业城市坎莫尔(Canmore)和旅游城市班夫(Banff)进行了对比分析,但还停留在描述性研究的阶段[6]。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RobinsonIra选择了基蒂马特(Kitimat)、德雷顿谷(DraytonValley)、埃利奥特湖(ElliotLake)和谢弗维尔(Schefferville)四个资源型城镇(社区),分别从自然地理、发展历程、行政管理、规划建设、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这些新兴的资源型城镇与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随着资源开发兴起的公司城镇有所不同;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城市中的规划建设经验和对未来的启示[7]。
国外空间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经济评论 2006年第1期ECONOMIC RE VIEW No11 2006国外空间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柴志贤 黄祖辉 摘要:从新经济地理革命以来,国外经济学界开始比较关注空间经济问题。
他们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利用新经济地理的垄断竞争研究框架,着力研究不同运输成本等参数条件下的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均衡布局及其演化;二是根据完全竞争框架内的马歇尔外部性研究空间经济集聚的内在机制。
此外,从演化经济或新增长理论的视角研究空间经济也是颇具吸引力的新趋势。
关键词:空间经济 新经济地理 集聚一、引言“空间经济”一词被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将地理空间与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的传统则可以追溯到经济学最初时期。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亚当・斯密花了数章的篇幅来探究城市与乡村共存地理背景下的财富增长问题。
此后,不少学者陆续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德国古典区位理论比较早地以运输成本为分析焦点研究了空间经济区位与布局。
杜能(Von Thünen,1826)最早开始讨论空间经济问题,提出以单一城市为中心的外围农业圈层分布理论。
劳恩哈特(unhardt,1882)的“区位三角形”与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区位多边形”研究了使厂商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区位问题。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1933)与奥古斯特・廖什(August L sch,1939)的中心地区理论则是对无差异平面的区域城市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由于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的双重作用,最小化运输成本的市场区域必定是六角形,并形成一个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等级中心地区体系。
此外,马歇尔(1920)也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专门用一章探讨了“产业集中”问题,他着重用意会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溢出与专业化服务等外部性来解释产业集聚的优势与原因,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尽管如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空间问题并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
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2017年325篇,2018年以来311篇。
借助于知网及W ebof Science 的高级检索功能以及专业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 , 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城市更新领域的最新研究趋 势。
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的摘要来筛选出 重要文献,并对其进行重点研读,从而总结归纳出国内外城市 更新研究的最新进展。
1.2城市更新研究的文献数量城市更新是学界的持续研究热点,文献数S 不断增长。
基 于中国知网及W eb of Science 统计了 2010年以来关于城市更新 研究的核心论文数量,得到2010-2018年的文献数量(图1 )发现关于城市更新研究的文献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中 文文献由最初的36篇/年,稳步增至2014年的53篇,这四 年间的增速较为平稳,但在2015年迅速增至72篇,并在2017 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02篇;而英文文献也由最初的124 篇/年,逐步增至2017年的325篇。
不断增长的文献数量,意 味着城市更新这一话题正得到日益广泛关注。
110- 303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份图1 2010年以来城市更新领域中英文核心期刊刊文数量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3城市更新研究的主要期刊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更新的主要学科。
中文文献的统计结 果表明城市更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学科,其次是建筑学 和人文地理。
其中,刊文量最多的是《规划师》,高达26篇,40-城市更新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城 市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的解决方案[1]。
城市更 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2],不同时 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 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经济、环境、社会效应。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逐步由粗放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增长、从增量 开发转变为存量开发,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P], 国内学术界对城市更新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大,学术界将城市更 新的视野扩展到旧城、旧村和旧厂,并越来越关注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等主题[4"5]。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全面感知、高效运行、智能管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本文将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现状进行研究。
首先,国外智慧城市建设较早,发展较为成熟。
以美国为例,早在2000年,纽约市就启动了“纽约市电子市政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化手段,实现了城市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此外,美国其他城市如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等也先后推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涵盖了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在欧洲,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英国的伦敦市推出了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路况监测、交通信号优化和交通指引等功能,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德国的柏林、法国的巴黎等城市也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市民生活品质。
在亚洲地区,韩国是一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首尔作为韩国的首都,不仅拥有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建筑,还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应用到了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
此外,中国的香港、日本的东京、新加坡等城市也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实现了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与国外相比,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取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推动城市改造和创新发展。
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改善市民生活。
此外,中国的西安、青岛、杭州等地也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总体而言,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迅速发展,各国都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安全性、隐私保护、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解决。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研究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经验借鉴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和目标。
而在这种大势下,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国内外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国外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中,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推进低碳交通的发展低碳交通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具体来说,推进公交、地铁、轨道交通等交通工具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车辆污染,减轻道路压力。
例如,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就是运用地铁、自行车等工具而实现低碳出行的成功案例。
其次,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是低碳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公共自行车系统普及率较高,例如法国全国共计有55条自行车租赁系统,而且租车站点还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进行查询和预定。
这一系统在借助节能车道和骑行保险等政策下,成功地引导市民实现节能低碳出行。
二、实施交通管制政策在大型城市中,交通管制也是一项重要的低碳城市建设措施。
例如英国的伦敦市政府就通过收费方式实施了“拥堵收费区”的交通管理政策,获得了很好的减少交通拥堵,降低汽车排放的效果。
同样,新加坡市政府严格执行“用路税上路”的政策,通过收取高额的车辆使用费用来限制车辆的使用,从而达到了低碳交通的目标。
三、推广新能源汽车交通新能源汽车交通是现在普遍的一种低碳城市交通发展方案。
例如挪威和荷兰都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并通过一系列补贴政策和公共充电站设施建设,大大增加了市民使用的积极性。
此外,在荷兰的“电动码头”项目下,人们可以使用电动汽车到码头附近,然后转移到其他交通工具上,从而实现低碳、便利且经济的出行方式。
四、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非常重要。
在欧美国家,学校开设有关环保的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相关部门也通过专业的宣传手段来普及环保知识和理念。
例如,美国加州采用“积点制”来推动低碳出行,社区和学校可以通过骑行、步行等方式来累计积分,从而获得相关的奖励。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重点研究智慧城市的国内外现状,探讨其应用于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实际效果。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况1. 国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中心,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和智慧环保等领域的突破。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荷兰也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持续投入,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
2.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如杭州的“数娱小镇”和深圳的“智慧交通”,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同时,一些新兴城市如成都和武汉也开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了城市形象的大幅提升。
二、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1. 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实时掌握道路交通状况,调度交通资源,提供智能导航和交通管理服务,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智慧能源智慧能源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智慧能源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电网、智能建筑和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能源的精确测量和监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 智慧环保智慧环保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和资源利用的科学管理。
通过部署环境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智慧环保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音和水质等环境参数,为政府和居民提供及时的环境保护服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智慧城市的挑战与展望1. 安全和隐私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因此,如何保证智慧城市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
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研究报告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国内外的案例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城市更新改造的策略和建议。
一、引言城市更新改造是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对城市空间、功能和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的过程。
城市更新改造旨在提高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条件,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现状1.国内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国内城市更新改造多以老旧城区的改造为主。
由于国内城市早期发展规划不完善,城市功能不够齐全,设施老化严重,因此城市更新改造的需求很大。
然而,国内城市更新改造存在着拆迁补偿不合理、居民参与度低、规划与实施不匹配等问题。
2.国外城市更新改造现状:国外城市更新改造主要集中在维持城市魅力和提升城市形象上。
通过改造和更新城市的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提高城市的可宜居性和吸引力。
国外城市更新改造较国内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其中欧洲国家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的经验和措施值得借鉴。
三、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问题1.国内城市更新改造问题:(1)拆迁补偿不合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拆迁是常见的做法。
然而,不合理的拆迁补偿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居民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丧失原有社交关系等。
(2)权益保护不足:由于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一些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的权益纠纷和冲突较多,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问题:(1)缺乏可持续发展考虑:一些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过分注重经济建设和形象提升,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2)缺乏社区参与:一些国外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导致项目实施与居民需求不匹配,影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性。
四、国内外城市更新改造解决方案1.国内城市更新改造解决方案:(1)完善拆迁补偿机制: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政策,保护被拆迁居民合法权益,确保拆迁过程公正透明。
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研究现状
改革研讨《城市公共交通》 (!%))!国 !!式。
目前,除美国一些城市长期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 哈! 国外研究现状具,并由于城市结构已经定型,很难扭转局面外,其他国 内 尔家的大城市几乎都已确认以 “公共交通为主”的原则。
滨外市! !"!城市交通规划通过比较研究,对综合交通体系内部结构的选择,必发 公 须根据城市居民出行的要求,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地形条 !城 展 共国外有关专家认为交件、布局形式、人口分布特征、公交发展水平、城市规市 交! 通规划应先于建设布局, 划、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对现有各种交通工具的 研 通城市交通作为最重要的基 比较等合理地进行,才能选择出大城市的最佳综合交通体 ! 交 管 础设施之一,应占有特殊 系。
但总的来看,城市交通结构逐渐显现出一定的趋势,理 通 究处 ! 的地位。
欲建立理想的城 即在大城市或大客流量的线路采用轨道交通,实现列车化 市结构,必须超前发展作 运行,同时也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无轨交通工具作地面交通 现!刘为城市骨架的合理的道路 线路配合,组成城市混合交通工具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线!状 宝交通系统,把城市交通建路运输体系。
义!设同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发城市交通与环境!"&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年美国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交通规划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在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利益出发许多发达国家和发 ’制定交通规划时,必须对交通出行、将来的城市土地利 展中国家制定了在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有利’用、车辆增长趋势、现有基础设施等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于环境保护的政策 ’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政策主要包’和分析。
一般城市交通规划的成果应由城市发展规划、交 括使用清洁燃料和强制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
美国近 通战略规划、近期交通行动计划、重大交通设施的评估四 年来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采用无铅 个方面构成。
最后还应对建设方案的运行成本和效果进行 汽油,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及研制使用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评价。
国外学者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外学者也对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下面介绍下国外学者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首先,许多学者认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是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他们认为,城市发展应支持其社会经济发展,并将其作为一种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次,学者们也认为城市发展应该符合地缘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背景,以考虑到城市新兴社会的多样性。
第三,学者们认为城市发展应该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城市可以持续发展,而不会损害环境。
此外,学者们认为城市发展应由社会发展驱动,以确保城市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变革。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社会发展建立社会秩序,才能保证城市发展的长远可持续性。
第五,学者们也认为城市发展应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获得人口增长,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水平。
最后,学者们也认为城市发展应该创新,发展新的城市发展策略,以确保城市发展与现有城市的发展不冲突,有助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之,以上就是国外学者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国外学者的观点提出了新的思路,以更好地发展和管理城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综述作者:柳泽周文生姚涵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1期摘要资源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借鉴国外相关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中引用率较高的文献作为主要参考,结合一些新近发表的相关论著,对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结果表明: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经历了理论奠基与初步发展、理论规范性研究、转型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四个阶段,各阶段在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研究重点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进而开展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的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在资源型城市的定义和范畴、城市特征、企业与城市关系,以及研究领域和研究传统、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联系与差异。
最后提出应从完善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等方面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资源型城市特征的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文献分析;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F062.1; F2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11-0161-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11.02619世纪下半叶以来,受工业革命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主义活动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快速兴起了以各类资源采掘和加工为目的资源型城镇或社区,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和地区。
20世纪2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煤、铁等各种矿产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各种类型的资源型城镇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随着西方各国经济重建与腾飞,对资源的消耗和需求更加突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来自其他资源产地的竞争,以及新型能源的出现,西方各经济大国的煤炭经济面临价格下降、产量锐减、市场缩小等一系列问题,一些资源型地区和城市陆续开始转型过程,如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日本北九州等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城市发展研究国外城市发展研究作者:龚义清;陈日明来源:网络搜集添加日期:08年03月26日一、国外发展城市的重大方针(一)重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城市的前提和依据。
华盛顿从建设开始就是在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朗方方案”指导下进行的。
街道通畅整齐,绿化好,布局协调,安静,不繁杂。
到1959年,在美国超过一万人的967个城镇中,已有937个做了规划。
德国的鲁尔矿区是一个包括十一市、四县的老矿区,历史上也曾是一个乱采乱挖、乱堆矸石、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
1920年,他们自发地建立了一个矿区城镇的联合规划组织,实行统一规划,制定了统一管理制度,使尔后的状况大大改观,取得了良好社会、环境和经济效果。
国外在城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城市规划法规西欧各国从19世纪起,就有了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法令。
二次大战结束后,各国为控制土地使用都颁布了相应的条例。
由于对城市发展的预测缺乏科学依据,后来这些条例又作了修改。
例如,英国1947年颁布的都市和地方规划法是以20年后的发展为目标,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法令。
但在土地与交通的联系上缺乏综合考虑,某些细节又规定过死,所以在1968年进行了大修改,规定各郡编制的城市规划必须由总体规划及具体规划两部分组成,总体规划须由环境部审查批准,具体规划仅须按照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编制,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公布初步方案的内容,并听取公众意见。
1943年,法国颁布了城市规划法,这是以地区用途为主要内容,以规划手法为特征的法令。
它最早提出了市镇规划必须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为了保证公共团体在区域规划中能有土地优先使用权,法国于1958年还制订了都市规划法和都市详细规划法,对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作了具体规定。
1967年,法国又将该法规改为SDAU(都市准备基本规划)和POS(土地占用规划)。
前者适用于一万人口以上的市镇,以10~20年的发展设想为基本方针,对公共团体起制约作用。
后者则规定了市镇或市区5~10年的规划内容。
联邦德国的“地区详细规划”法内容非常仔细,不仅影响到北欧,而且引起了日本的广泛注意和介绍。
除了规定建筑物的用途外,还对建筑体积、交通用地、公用设施作具体规划。
在听取民众意见,提交议会通过,并经规划监督机构批准后,这种详细规划就有法律效力。
美国是一个以各州立法为主的国家,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城市规划法令。
无论从区域开发、城市建设,直至新城市的建设,绝大部分由私人企业进行。
人们把这种企图促进城市经济繁荣、达到增加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城市规划称为“民间企业主导型”。
它有别于欧洲一些国家以公共组织为主导的城市规划。
但是,美国各州也制订规划法律,主要用以保证民间企业投资开发的顺利进行及开发的质量。
地区用途制(把城市用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和种类)、场地控制制、规划单元开发管理制等均属这方面的例子。
2.注意调整大城市规划结构起初,大城市的规划结构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市中心。
这些城市“独立性”也较大。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大城市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市中心过于拥挤,城市功能过于复杂,城市负担过重,交通阻塞等。
为此,专家们对大城市的规划结构。
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大城市规划必须从区域规划入手。
法国为调整巴黎总体规划,曾进行过局部地区的区域规划,但由于考虑的区域范围过小,仍无法控制巴黎地区的膨胀,也未能达到解决全国很多地区人口急剧下降,农业地区衰落和煤炭工业地区的不景气景象。
后来,法国政府就从制订全国范围的区域规划入手,对国民经济实行“平衡发展法”。
该国在全面考虑生产力配置基础上,制定了限制巴黎地区人口和工业发展,疏散巴黎的经济活动的规划,决定以马赛地区作为巴黎的重点平衡区,同时发展中小城市,开发经济落后地区,以疏散巴黎人口和经济活动。
后来事实证明,这个规划是有效的,比较合理的。
第二方面是,大城市规划结构从单核心同心圆布局发展到多核心组群式布局。
四十年代中期制订的大伦敦规划采用的是单核心同心圆规划结构,规划从伦敦密集市中心地区迁出工业和人口103万。
其规划结构是围绕核心(市中心)由内而外划分为四个圈层。
但是,在几十年实践中,大伦敦地区人口还是继续增长,中心区白天人口反而增加,大量居民每天花一小时以上时间走五、六十公里路程去中心区上班。
1971年,苏联批准的莫斯科总图第三稿就吸取了这种单核心同心圆规划结构的教训,采用了多核心规划布局。
把用地划分为8个规划片,克里姆林、红场所在地是核心片,其余七片环绕周围,形成七个多核心组织,每个规划片人口为70~130万,片内逐步做到劳力和劳动场所的相对平衡,并有发达的服务设施,各片均设公共中心。
七个副中心连同中间的“都心”,形成“星光放射”状的市级多中心体系。
英国社会学家威廉·罗勃逊认为,莫斯科是世界各大城市规划得最好的。
莫斯科的这个规划实践效果较好,市中心区人口已从90万压缩至60万(远景规划为30万),已改造成为公园绿地众多的现代化首都文化行政中心。
东京由于行政机构、商业、企业等过于集中于市中心的千代区,也不得不在远离市中心的新宿、地袋和涉谷建立副中心,以减轻市中心的压力。
随着第一个副中心新宿的逐渐建成,市中心的人口已逐渐向西移动。
目前,欧洲各国、美国以及日本已从实践中认识到,多核心规划结构确是大城市规划结构的一种较好形式。
此外,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结构功能的分隔与联系问题的处理也是几经变化。
二次大战前,规划工作者对城市功能分区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把城市分为工业区、居住区、仓库区、交通运输区等等,改进了功能紊乱和环境污染。
但是近二、三十年来,工业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工业生产中采用封闭系统已经逐渐普及。
把大都市严格地划分成若干单一性质的功能分区,对人们上下班、交通与就业带来许多不便。
因此,近年来又产生了综合区做法,在区内混合布置工业、居住区,在居住区内布置工业小区,在事务所中心就近布置居住配套以及建造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性超高层建筑。
3.从单学科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古典的城市规划工作被认为是城市美化的同义词。
它往往只重视静态的艺术美,如平面布局中轴线对称、建筑物的轮廓线等。
以后,土地使用安排被认为是真正的“城市规划内容”。
现在,城市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规划也就需要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技术科学。
现代城市规划当然也要考虑城市美,但更主要的是使城市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即满足城市生活高频率、动态性、综合性等要求。
欧美一些先进的规划师已经提出,不在经济、社会中找原因,而仅仅局限于物质环境的改善,就将一事无成。
规划工作的实质是人类对自身整个未来活动的规划,它包括人类的增殖活动(人口)、经济活动(经济)、建造活动(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社会活动(教育、信息交流、社交)等有形、无形活动的安排。
美国规划理论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认为应包括四个主要内容:物质规划(physical development)、经济控制(economic control)、社会规划(social priority)和政策确定(policy initiation)。
物质规划强调物质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经济控制则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对抗物,社会规划是对物质规划追求功能和效率倾向的反作用,它强调规划的用户——居民的需要和意愿,政策确定则涉及私有和公有两方面的政策决定。
这里只有物质规划一个内容是有形的,而经济、社会和政策的规划都是无形的。
现代城市规划牵涉到国民经济规划、工业企业经济及管理、经济地理及城市地理、气象、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城市经济与城市管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乃至控制论、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技术等许多方面。
4.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第一,城市规划机构活动能力的强弱;第二,城市规划应当综合地考虑布局问题;第三,市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支持。
由此可见,市民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因此,国外在制订城市规划时,一些规划机构和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吸取广大市民的意见,使规划制订得合理,也使广大市民及时理解和支持规划工作。
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首府地震后的重建方案就是在电视中发表的,并组织公众进行讨论,在某些技术问题上还吸取了外国专家的意见。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城市规划方案经过市民讨论,议会通过,立法后即印成小册子发给市民。
这样,执行规划就不会只是专业人员的事,广大市民也会成为执行规划的积极参与者,规划方案也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建设发达的城市交通城市道路网既构成城市的骨架,又是城市的交通运输动脉。
城市交通运输四通八达,畅行无阻,对生产有利,也方便生活,城市就有生气。
因此,加速交通运输的发展,历来受到各国重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设想”中曾提出,日本今后交通事业的目标是,任何主要城市之间都能在当天往返一次。
东京、大阪、名古屋之间要缩短到一小时。
这就等于把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到现在的市内距离了。
对于市内交通,美国人曾设想,到二○○○年,人们从居住地点到达工作地点的时距,不应当超过半小时,到达商业点不应超过15分钟,购买非日常需要的商品或到文化区也应在30分钟的时距以内。
可见,城市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1.国外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峰时交通拥挤国外交通拥挤多发生在高峰时间内,尤其是市中心。
如纽约每天高峰时有334.9万人进入市中心,联邦德国科隆约有2/3以上的过境车辆穿过市中心区。
特大城市的中心范围内,高峰时一般公共汽车的超载率达200%至300%,超载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2)行车速度低目前,世界各国许多城市的中心地带,无论是英、美、德、法或日本,不管特大城市或中等城市,也不管小汽车拥有量多或少,高速道路多或少,以及道路网布局如何不同,高峰时车速都很低,大约为每小时16公里左右。
这是能忍受的最低行车速度。
(3)交通事故多尤其是那些小汽车最多的城市,一般死亡率均为0.2~3人/万人。
近年来,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为8~100次/万人。
最高事故率为1950次/万车(洛杉矶),最高事故死亡率为57.2人/万车(汉城)。
(4)环境污染严重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空气污染物总量中有44%是从小汽车、卡车、公共汽车上排放出来的。
每年污染处治的费用约为40~160亿美元,其中交通方面约占2/3。
噪声也很严重,许多城市超过85~90分贝。
2.国外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措施(1)制定战略方针历史上曾有解决城市交通的五种战略方针。
a充分发展小汽车。
采取这种战略方针,要在道路和设施方面花大量资金。
使小汽车在全城各处能通行无阻。
这样,城市就必须建设高速路以及二级道路网和三级道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