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法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
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桩基质量有关的不良事件或结果。
这些事故可能对工程造成重大影响,引发各方的纠纷,因此必须及时进行事故分析和处理。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措施和防范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提高类似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水平。
一、事故原因分析1.设计不合理:包括选址不当、桩基布置不合理等。
如选址不当将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而桩基布置不合理将导致桩基间距不合适。
2.施工工艺不当:包括钻孔施工、钢筋布置、灌注浆液等工艺。
钻孔施工如果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将影响孔深和直径,进而影响桩基的承载力。
钢筋布置如果不合理,将导致桩基的抗弯承载力不足。
灌注浆液如果配制不当,将导致浆液质量不合格。
3.材料质量不合格:包括钢筋、混凝土和浆液等材料。
钢筋质量不合格会导致钢筋抗弯承载力不足。
混凝土及浆液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桩体强度不够,甚至影响桩体的整体稳定性。
4.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包括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过关、操作不规范等。
如果施工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将很难保证施工质量。
操作不规范将导致桩基尺寸不合格或结构缺陷。
5.监理不到位:如果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不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将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事故处理措施1.迅速停止施工:一旦发现事故,施工方应立即停止施工,确保人员的安全。
2.妥善处理现场:针对事故现场,施工方要做好临时封堵,以防事情恶化或扩大。
3.调查事故原因:施工方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
4.与相关方磋商:事故发生后,施工方应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业主等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磋商,商讨解决办法。
5.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施工方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明确责任和处理方式。
三、防范措施1.规范设计: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选址合理,桩基布置科学合理。
2.严格施工工艺: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施工、钢筋布置、灌注浆液等工艺,都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处理与建议
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处理与建议摘要: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可在基坑施工中起到增加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作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基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事故,对工程进展及质量带来影响。
本文将就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处理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项目中。
然而,由于施工作业的不当或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钻孔灌注桩基事故时有发生,给施工进展和工程质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1. 桩身质量不达标钻孔灌注桩事故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桩身质量不达标。
这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导致的:- 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无法掌握灌注过程中的参数和操作技巧;- 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比如水泥的使用不符合标准;-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条件差,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2. 桩身偏斜或断裂钻孔灌注桩事故中,有时会发生桩身偏斜或断裂的情况。
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可能有:- 钻孔时出现异常情况,如遇到坚硬的固层、水位变化等;- 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无法准确预测和判断。
3. 桩基沉降或下沉钻孔灌注桩事故中,桩基沉降或下沉也是常见问题。
引起桩基沉降或下沉的原因包括:- 施工地基处于松散和可压缩土层,没有进行充分的土体固化;- 施工过程中未控制土层的液化现象,导致桩基不稳。
二、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处理方法1. 桩身质量不达标的处理方法若发现钻孔灌注桩的桩身质量不达标,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停止施工,对已灌注的桩身进行测试和检查;- 对不合格的桩身进行加固、修复或重灌注等处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2. 桩身偏斜或断裂的处理方法当发现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出现偏斜或断裂现象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停止施工,评估和判断桩身的受损程度;- 尽快将偏斜或断裂的部分进行拆除,重新进行桩身灌注;- 加强地质勘测和预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措施
出现 冒浆 , 桩长 5 0 m以上一般不 冒浆 。 根据实测 和理论计算 , 桩端注浆浆液 的爬升高度约为 2 0 ~ 2 5 m ( 依不 同的土性 和界 面条件而异 ) 。对于 冒浆 一般采用间歇注浆的办法 , 及注一段 时 间等 冒浆后再停一段时 间再复注 , 如此循环往 复数次以达
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 了相 对应 的 处理 措施 。
关键词 灌注桩桩端后注浆; 常见事故 ; 处理措施
0 引 言
钻 孔灌注桩 以其 低噪音 、 对周 围环境影 响较小 、 无 挤土 效应等特点 ,在高层建 筑 、旧城 改造的桩基 础 中被 广泛应 用 。但其在施工中形成孔底沉渣不易清除而影响桩端 阻力发 挥及侧壁 因泥浆护壁形成泥皮 而影 响桩周阻力发挥。桩端后
可能尽快恢 复到中断前的稠度 ,否则应逐渐增加浆 液浓度。
若 注浆量减 少较多 , 注浆 压力上升 幅度 较大 , 短时 间内 即结
钻孔桩灌注施工常见工程事故及处理
钻孔桩灌注施工常见工程事故及处理一、前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工程事故,这些事故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二、常见钻孔桩灌注施工事故1. 钻孔坍塌在进行钻孔时,如果土体不稳定或者钻孔机器不当操作,就会导致钻孔坍塌。
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并重新开挖。
2. 钢筋打弯在灌注混凝土时,如果钢筋没有正确布置或者混凝土流动性不好,就会导致钢筋打弯。
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新的钢筋并重新浇筑混凝土。
3. 灌注混凝土不足在灌注混凝土时,如果混凝土流动性不好或者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灌注混凝土不足。
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加强操作并重新灌注混凝土。
4. 灌注混凝土过多在灌注混凝土时,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流动性过好,就会导致灌注混凝土过多。
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停止灌注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
5. 钢筋脱落在灌注混凝土之前,钢筋没有正确固定或者操作不当,就会导致钢筋脱落。
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新的钢筋并重新浇筑混凝土。
6. 桩身开裂在桩身硬化之前,如果桩身内部存在空洞或者混凝土流动性不好,就会导致桩身开裂。
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并保证桩身质量。
三、常见钻孔桩灌注施工事故处理方法1. 钻孔坍塌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钻孔机器的运转,并撤离现场人员;(2)清理坍塌物,并检查钻孔机器是否存在故障;(3)重新开挖,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4)对于较大的坍塌事故,需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现场处理。
2. 钢筋打弯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检查钢筋是否存在问题;(2)更换新的钢筋,并重新浇筑混凝土;(3)对于较大的事故,需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现场处理。
3. 灌注混凝土不足/过多处理方法(1)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检查灌注情况;(2)加强操作并重新灌注混凝土;(3)对于较大的事故,需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现场处理。
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事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事故及防治措施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事故及防治措施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检查也比较困难,因此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产生质量缺陷。
钻孔灌注桩事故:一是发生在钻孔施工过程中;二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事故及防治措施(一)护筒冒水1.问题: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2.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3.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5m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二)孔壁坍陷1.问题: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2.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3.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三)缩颈1.问题: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2.造成原因:,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再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黏土、泥岩等,容易产生缩孔现象。
3.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分析和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分析和对策一、引言钻孔灌注桩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施工方法,它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特点。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的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事故分析1.钻孔机械故障钻孔机械故障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一种事故。
机械故障可能导致工作面停工,致使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故障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2.地质灾害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如地下水位高、岩石层出现塌方等。
这些地质灾害可能导致钻孔坍塌、灌注材料冲刷等事故。
3.高空坠落4.防护措施不到位5.异物进入孔洞三、对策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钻孔机械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核心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应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计划,并落实到位。
对老化设备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做好地质勘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岩石层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提前作好风险评估,采取防范措施。
3.加强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对进行高空作业的工人,应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现场的安全监控,确保护栏、安全网等设施牢固可靠,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防护意识,确保防护措施的落实。
5.加强孔洞管理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对孔洞进行有效管理。
严禁将异物进入孔洞,并设置过滤器等设备,防止杂物进入孔洞。
对已经进入孔洞的异物,应及时清理。
四、结论钻孔灌注桩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事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做好地质勘察、加强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加强孔洞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钻孔灌注桩常见钻孔事故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常见钻孔事故及处理方法钻孔灌注桩常见钻孔事故及处理方法常见钻孔事故及处理方法:(1)坍孔各种钻孔方法都可能发生坍孔事故,坍孔的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或进尺甚少;孔深突然变浅钻头达不到原来孔深;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
坍孔原因: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或河水、潮水上涨,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
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钻机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振动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提出钻锥钻进,回转速度过快,空转时间太长。
水头太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
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孔操作不当,供水管嘴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停顿时间过长。
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坍孔的预防和处理: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的优质泥浆或投放黏土、片石低垂冲击使黏土膏、片石等挤入孔壁。
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或下钢护筒到未坍处以下至少1m。
如发生孔内坍塌,不严重者,可加大泥浆比重继续钻机,较严重者,应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甚至应全部回填再钻,钻孔之前应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补浆(或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供水管最好不要直接插入钻孔中,应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钻中,可免冲刷孔壁。
应扶正吸泥机,防止触动孔壁。
不宜使用过大的风压,不宜超过1.5-1.6倍钻孔中水柱压力。
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
(2)钻孔偏斜偏斜原因:钻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钻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及原因分析处理
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及原因分析处理(摘自《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一、常见事故及原因分析(一)塌孔事故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成孔中塌孔、埋钻事故;第二类是混凝土浇筑前塌孔,造成孔底沉碴超厚事故;第三类是浇筑过程中塌孔,形成缩颈、夹泥。
三类事故处理方法不同,但塌孔原因相似,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没有根据土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成孔工艺和相应质量的泥浆;(2)护筒埋置太浅,或护筒周围填封不严,漏水、漏浆;(3)未及时向钻孔内加泥浆或水,造成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4)遇流砂、淤泥、松散土层时,钻进速度太快;(5)钻杆不直,摇摆碰撞孔壁;(6)清孔操作不当,供水管直接冲刷孔壁导致塌孔;(7)清孔后泥浆密度、粘度降低,对孔壁压力减小;(8)提升、下落冲锤、掏碴筒和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9)浇筑混凝土导管碰撞孔壁;(10)用爆破法处理孔内孤石或障碍物时,炸药量过大等。
(二)钻孔偏移倾斜其主要原因有:(1)建筑场地土质松软,桩回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2)钻机磨损严重,部件松动;(3)起重滑轮边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三者不在同一轴线上,又没有及时检查校正;(4)钻杆弯曲或连接不当,使钻头钻杆中心线不同轴;(5)土层软硬差别大,或遇障碍物。
(三)孔底沉碴过厚其主要原因有:(1)清碴工艺不当,清碴不彻底;(2)清孔后泥浆密度过小,孔壁坍塌,或孔底泥砂漏入;(3)清孔后,停歇时间过长,造成石屑、碎碴沉淀量增加;(4)旋转钢筋笼、混凝土导管等碰撞孔壁。
(四)堵管停浇事故导管浇筑混凝土时,因故导管堵塞,混凝土浇筑被控停止。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类:(1)隔水栓堵塞。
常见原因有隔水栓尺寸偏大或偏小(指栓高小于导管内径),隔水栓选材不当,木制隔水栓使用前未浸透水等;(2)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
常见原因是混凝土开始浇筑后,因供料系统故障,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补给,导致不能及时提升导管;(3)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
常见原因是成桩过程中,导管埋深扩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差的测量控制不严,造成未能及时提升导管。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灌注桩质量事故及处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灌注桩质量事故及处理(1)孔壁坍塌现象:孔壁坍塌是在成孔过程中,在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护筒里水位突然下降,这都是坍塌的迹象。
处理措施:发现塌孔,首先应保持孔内水位,如为轻度塌孔,应首先探明塌孔位置,将砂和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塌孔位置以上1~2m;如塌孔严重,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淀密实后采用低钻速。
(2)护筒冒水现象: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偏斜和位移,以至造成桩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处理措施:初发现护筒冒水,可用黏土在四周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则应返工重填。
(3)钻孔偏斜现象:钻孔偏斜是指成孔后,空位发生倾斜,偏离中心线,超过规范允许值。
它的危害除了影像桩基质量外,还会造成施工上的困难,如放不进钢筋骨架等。
处理措施:如已出现斜孔,则应在桩孔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校直;或在桩孔偏斜处回填砂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4)钻孔漏浆现象:钻孔漏浆是指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泥浆向孔外漏失。
处理措施:加稠泥浆或倒入黏土,慢速转动,或在回填土内掺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5)流砂现象:发生流砂时,桩孔内大量冒砂,将孔涌塞。
处理措施:保证孔内水位高于孔外水位0.5m以上,并适当增加泥浆密度;当流砂严重时,可抛入砖、石、黏土,用锤冲入流砂层,做成泥浆结块,使其形成坚实孔壁,组织流砂涌入。
(6)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处理措施:在施工中,如已发生钢筋笼上浮或下沉,对于混凝土质量较好者,可不予与处理,但对承受水平荷载的装,则应校对核实弯矩是否超标,采取补强措施。
(7)断桩现象:水下灌注混凝土,如桩截面上存在泥夹层,会造成断桩现象,这种事故使桩的完整性大受损害,桩身强度和强度大大下降。
处理措施:如已发生断桩,不严重者核算其实际承载力;如比较严重,则应进行补桩。
(8)吊脚桩现象:吊脚桩是指桩成孔后,桩身下部局部没有混凝土或加有泥土。
处理措施:注意泥浆浓度,及时清渣。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事故及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事故及处理措施(一)缩颈或孔斜事故1)原因:若在施工过程中均出现了钢筋笼放不下去的问题,最可能的情况就是出现了缩孔或孔斜,经下放检孔器,即可判定是否出现了缩颈或孔斜。
尽管表面看上去,这种质量事故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至于引起严重的质量隐患。
事实上孔斜事件不仅造成工期延长,浪费人力、物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也是令人担忧的。
出现缩颈可能是由于地质情况不良,孔口附近堆积砂石料,产生较大的土压力后,一种高塑性粘土带孤石橡胶土同时挤入孔内所致。
孔斜事故主要有以下原因:(1)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2)在有倾斜度的软弱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或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时,钻头受力不均匀;(3)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4)钻机安装不合要求,钻进过程钻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运转过程震动过大引起孔斜;(5)钻具弯曲或插接式连接钻杆磨损,问隙过大受压后钻杆发生弯曲而导致孔斜。
2)处理措施:对于缩颈事故,通常应保持孔口附近无堆积物,减少土压力的影响;采用加长钢护筒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或改装“正孔器”。
正孔器用10mm 厚钢板卷制成与钻头同直径,高1.5m的十字架钢护筒中心通过钻杆与钻头连接,增加钻头的白重,即可钻孔成桩。
对于孔斜事故,若孔斜不严重,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钻孔修直。
孔斜严重或纠斜无效时,采用回填片卵石到偏斜部位上部冲平后再重新钻进成孔。
3)对孔斜事故的预防可采取如下措施:(1)安装钻机时,机座应安放在平稳坚固的地基上,使转盘和底座水平,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直线上,且钻进中应经常检查校正;(2)钻具入孔前要仔细检查,弯曲的钻具严禁入孔内,且插接式连接钻杆接头磨损严重、间隙过大时要及时修复或更换;(3)在开孔、换层界面处或有倾斜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应采用轻压慢转的操作规程,钻机遇到地下障碍物时应及时处理,严禁盲目加压;(4)要经常用检孔器进行检查,发现偏斜及时纠正。
钻孔桩灌注施工常见工程事故及处理
钻孔桩灌注施工常见工程事故及处理钻孔灌注桩作为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工期短等特点在我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房屋、水工建筑等工程领域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标签: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处理1 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1.1 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
1.2 处理方法①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②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③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或原桩位重新钻孔的办法。
2灌注过程中坍孔2.1 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坍孔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有:①泥浆比重不够及其它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②没有及时加水,并孔内水压降低。
③护筒底井口没有造壁、振动后,井口坍陷。
④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2.2 处理办法①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②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米,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3 导管拨空、掉管3.1 事故原因和预防①导管拨空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
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②掉管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
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
3.2 处理办法①发生导管拔空,发生事故后,重新冲孔。
②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4灌注混凝土过程钢筋笼上浮引起灌注混凝土过程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①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笼底时,混凝土结块托起钢筋笼。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及预防与处理措施钻孔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天然地成为了许多大型工程的首选。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时有发生,给工期和工程质量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结合施工实际,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的类别及原因,并给出防范与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分类1.钻孔事故钻孔事故是指在进行钻孔作业时,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的事故。
常见的钻孔事故包括钻头卡住、管涌、井眼塌陷等。
2.灌注事故灌注事故是指填充灌浆料时,由于灌浆量不足、灌浆速度过快等原因引起的事故。
常见的灌注事故包括灌浆不密实、灌浆出现空洞等。
3.桩身事故桩身事故是指在灌浆硬化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常见的桩身事故包括桩身强度不足、钢筋受锈等。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原因分析1.施工协调不力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工种和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如果协调不到位,就容易引起施工事故。
2.设备故障设备是钻孔灌注桩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设备故障时未能及时修复或更换,就会对施工安全带来隐患。
3.工人无故违反工艺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工人往往会因为诸如速度、效率等原因无故违反工艺规定,导致桩身强度不足等事故发生。
4.测量标准不合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往往与测量标准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测量标准不合理,就会引发灌注量不足,灌浆不均匀等事故。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1.全员培训钻孔灌注桩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为防止施工中人员因缺少专业知识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对现场参与人员进行适当培训。
2.提前拟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和完备的施工图纸,从而规范施工流程,避免程序异常和工艺错误。
3.严格操作规程严格制定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违规行为。
4.细化施工分工在施工中需要设立严格的管理标准,按照工种、职责、责任明确,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充分了解工作责任和要求,减少施工中的模糊操作和管理漏洞。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措施一、技术简介及原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钻孔灌注桩成桩且桩身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采用高压注浆泵通过预埋注浆管注入水泥浆液的施工技术。
该技术通过浆液渗透到疏松的桩端虚尖周围的土壤中,结合形成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并随着注浆量的增加,水泥浆液不断向由于受泥浆浸泡而松软的桩端持力层中渗透,增加了桩端的承压面积,同时相当于对钻孔桩进行扩底。
当水泥浆液渗透能力受到周围致密土层的限制,使压力不断升高,对桩端土层进行挤压、密实、充填、固集、渗透,将使桩底沉渣、桩端受到扰动的持力层得到有效的加固或压密,改善了桩、土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桩周围土体的承载力,从而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和基础的沉降、不均匀沉降。
二、钻孔灌注桩后注浆1、施工工艺和要点钻孔灌注桩施工→钢筋笼预置注浆管→浇注桩体混凝土后12h内清水疏通注浆管→7天后开启注浆管,使浆液均匀加入,加固土体→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停止注浆(1)压浆管的制作在制作钢筋笼的同时制作压浆管。
压浆管采用直径为25mm的黑铁管制作,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两端采用丝堵封严。
压浆管长度比钢筋笼长度多出55cm,在桩底部长出钢筋笼5cm,上部高出桩顶混凝土面50cm 但不得露出地面以便于保护。
压浆管在最下部20cm制作成压浆喷头(俗称花管),在该部分采用钻头均匀钻出4 排(每排4个)、间距3cm、直径3mm的压浆孔作为压浆喷头;用图钉将压浆孔堵严,外面套上同直径的自行车内胎并在两端用胶带封严,这样压浆喷头就形成了一个简易的单向装置:当注浆时压浆管中压力将车胎迸裂、图钉弹出,水泥浆通过注浆孔和图钉的孔隙压入碎石层中,而混凝土灌注时该装置又保证混凝土浆不会将压浆管堵塞。
(2)压浆管的布置按图纸要求,将2根压浆管对称绑在钢筋笼外侧。
成孔后清孔、提钻、下钢筋笼,在钢筋笼吊装安放过程中要注意对压浆管的保护,钢筋笼不得扭曲,以免造成压浆管在丝扣连接处松动,喷头部分应加混凝土垫块保护,不得摩擦孔壁以免车胎破裂造成压浆孔的堵塞。
灌注桩钻孔常见事故和处理方法
灌注桩钻孔常见事故和处理方法灌注桩钻孔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施工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事故。
本文将就灌注桩钻孔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常见事故1. 钢筋断裂事故:在灌注桩钻孔过程中,由于钢筋质量不合格或施工操作不当,导致钢筋发生断裂,严重影响桩身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坍塌事故:由于钻孔施工过程中未及时采取支护措施或支护措施不力,导致土体坍塌,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3. 钻孔偏斜事故:钻孔偏斜是指钻孔不按设计要求的方向进行,造成桩的位置偏移,影响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4. 钻孔穿越地下管线事故:由于未及时获取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信息,导致钻孔穿越地下管线,造成管线破坏、泄漏等安全事故。
二、处理方法1. 钢筋断裂事故的处理方法:(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钢筋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2)加强施工工艺管理,确保钢筋的正确安装和固定;(3)定期进行钢筋的质量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更换质量不合格的钢筋。
2. 坍塌事故的处理方法:(1)钻孔前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2)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使用套管、注浆等技术手段,保证钻孔的稳定性;(3)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 钻孔偏斜事故的处理方法:(1)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2)配备合适的钻机和钻具,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3)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钻孔偏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4. 钻孔穿越地下管线事故的处理方法:(1)进行全面的地下管线勘察,获取准确的管线位置信息;(2)在钻孔前制定详细的钻孔方案,避开地下管线区域;(3)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对钻孔位置进行确认,确保不会穿越地下管线。
灌注桩钻孔施工中常见的事故有钢筋断裂、坍塌、钻孔偏斜和钻孔穿越地下管线等。
针对这些事故,施工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分析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分析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然后介绍了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事故;措施1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1钻孔事故1.1.1坍孔坍孔的原因一般都为钻孔的速度过快,泥浆的强度和质量不达标,钻头和钢筋笼的碰撞,钻孔后长时间不灌注混凝土等。
所以要避免坍孔首先要控制钻孔的速度,不能因为施工进度而加快钻机,造成周围的图层冲击而坍孔。
其次,在材料准备中,一定要控制泥浆的质量,要按照规定来配置泥浆。
钻头在钻孔时要尽量不偏斜,不能下落太快而冲击性地撞击钢筋笼导致坍孔。
1.1.2钻孔偏斜当桩孔垂直偏差大于一定值时(如桩深度的1/100)即认为发生斜孔,主要因钻头偏离方向造成。
桩基倾斜会降低桩基的竖向承载力,造成安全隐患。
斜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钻杆导架不垂直,使钻孔从一开始就处于倾斜状态;钻架稳定性不好或钻机部件松动,使钻孔过程中产生倾斜。
2)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横向地层的软硬不均匀。
3)钻进过程中遇到未勘测到的较大体积坚硬孤石等硬物,造成钻头偏移。
防止产生斜孔,采取以下措施:1)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可通过检查吊杆钩、转盘中心和桩位中心三点是否共线来确定,并注意在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
2)钻头、钻杆接头逐个检查调正,不能用弯曲的钻具。
3)在坚硬土层中不强行加压,应放慢钻进速度并吊住钻杆,直至钻头沿磨出的小槽正常钻进,否则应换用筒式和笼式钻头。
4)对地下障碍预先处理干净。
5)对已偏斜的钻孔,控制钻速,慢速提升及下降往复扫孔纠偏。
1.1.3掉钻落物卡钻时,操作不当,钻机周围的杂物清理不当,致使工作人员不小心将杂物落入钻孔内,钻机再操作不当,致使反转,钻杆脱落冲击钻头,钻头的质量差,导致钻头掉落等原因。
故在钻孔操作时,需要注意钻机电源线的接入,不能反接,钻机周围的地表清理干净,避免铁杆等杂物在施工过程中掉落到钻孔内,卡钻时,要注意不可强行提升钻杆,防止钻杆断裂掉落到钻孔中。
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及处理措施探析
钻孔灌注桩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优点包括承载能力强、成本相对较低等。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如桩身倾斜、沉陷过大、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常见事故是十分重要的。
一、桩身倾斜桩身倾斜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引起桩身倾斜的主要原因有: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灌浆材料在注入过程中出现泄漏;土壤侧边土的抗阻力不均匀;桩孔直径不足等。
当桩身倾斜超过设计要求时,会对结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
针对桩身倾斜问题,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普及,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2. 在施工前严格检查孔壁情况,确保孔壁无坍塌、无砂浆剥离等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3. 在进行灌浆材料注入时,要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灌浆材料充分填充孔壁,避免泄漏。
4. 在桩身孔内灌注材料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确保灌注材料与孔壁充分接触,减少桩身倾斜的可能性。
二、沉陷过大沉陷过大是指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松软或其他问题导致桩身沉陷量超过预期的情况。
沉陷过大对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结构破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处理沉陷过大的措施主要包括:1. 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试验,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承载力。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桩基的类型,以减少沉陷的风险。
2. 控制灌浆材料的注入速度和灌浆压力,避免过快或过大的注入导致桩身沉陷。
3. 在注浆过程中,及时监控沉陷情况,发现沉陷过大时,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参数,减少沉陷的可能性。
4. 施工后进行沉陷观测和记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和工程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质量不合格钻孔灌注桩质量不合格是指桩基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或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桩基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
质量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导致结构失稳、倒塌等安全事故。
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
钻孔灌注桩常见事故概述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事故。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事故,并提供预防和应对这些事故的建议。
1. 井孔坍塌井孔坍塌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一种常见的事故。
由于地质条件差或者操作不当,井孔周围的土体可能会失稳,导致坍塌。
这种情况下,工人可能会被埋压或者塌入井孔内。
预防方法: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对工地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
同时,选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如井壁支护钢套管、土钉墙等,以保持井孔的稳定。
此外,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应对方法:如果发生井孔坍塌事故,施工人员应立即报警,确保相关救援措施得到及时实施。
同时,应通过使用抢救设备和合理的救援方案,尽快营救被困人员。
2. 碰撞地下管线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布局,可能会发生碰撞地下管线的事故。
这可能导致管线破裂、泄漏和其他严重后果。
预防方法:在施工前,应从相关部门获取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图,并进行充分的标记和保护措施。
在进行钻孔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导向。
应对方法:如果不慎碰撞了地下管线,施工人员应立即停工,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恢复。
3. 桩身破裂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桩身的质量控制不当或者施工加载超过了设计要求,就可能导致桩身破裂事故。
这会严重影响桩身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预防方法:在进行桩身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身质量的控制。
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坚固性,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加载。
应对方法:如果出现桩身破裂的情况,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加载,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需要对破裂桩身进行评估和修复,以恢复桩身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
4. 灌注材料问题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灌注材料质量的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事故。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及预防与处理措施钻孔灌注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地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事故。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类型1. 进洞事故在桩身埋置前,需凿开桩位标记下方土壤,进行钻孔作业。
进洞事故是指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故。
进洞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人员被困:由于不当的进出洞口或不合理的通风设置,施工人员在钻孔过程中容易被困,甚至窒息、中毒或死亡。
•坍塌事故:由于钻孔方法、洞壁支护等原因,很容易导致洞壁坍塌,使施工人员被掩埋,甚至身亡。
•空气中毒:由于不合理的通风设置,洞内空气质量不佳,易引起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
2. 施工设备事故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设备的设置、操作不当等都会导致设备事故,如:•井口空间受限:如果钻孔机械的工作范围被限制,作业人员容易受伤。
•钻杆断裂:由于钻杆进入地下深处,加之施工现场空间狭小,钻杆的抗弯和抗拉强度大小不一,很容易发生断裂事故。
3. 工程质量事故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施工质量,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事故:•天气原因:由于天气原因导致钻孔深度不足,灌注空隙不足等施工质量问题。
•浆液浓度不足:施工过程中如果浆液浓度不足,会导致灌注均匀性差,影响工程质量。
钻孔灌注桩施工事故的原因1. 人为因素•工人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范和操作步骤。
•未经培训的工人直接参与施工,存在风险。
•对施工现场安全和卫生的忽视。
2. 设备因素•设备的工作状态不良、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设备事故。
•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设备的电气和防护措施不完善,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存在潜在隐患。
3. 环境因素•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复杂,施工环境条件较差。
•天气恶劣导致施工需要暂停,增加了施工难度和灾害风险。
预防和处理措施1. 工人操作培训•操作人员需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技能考核。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法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法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的实践经验,就目前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端压力注浆法施工时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谨供大家作参考之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桩技术;常见事故;处理措施0.前言桩端压力注浆技术是指在钻孔、冲孔和灌注桩成桩后,在桩身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通常通过预埋在桩身的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利用压力作用,经桩端的预留压力注浆装置(如预留压力注浆室、或预留承压包、或预留注浆空腔、或预留注浆通道、或预留的特殊注浆装置等)向桩端地层均匀地注入能固化的浆液(如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加外加剂及掺合料的水泥浆、或超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等),并在桩底部形成扩大头。
根据浆液性状、地层特性和注浆参数等不同条件,压力浆液对桩端土层、中风化与强风化基岩、桩端虚土及桩端附近的桩周土层产生渗透、填充、置换、劈裂、压密及固结或多种形式的组合等作用。
桩端后注浆后,浆脉厚度、扩散宽度随桩底地层情况和底部应力分布自行调整,其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桩与岩、土之间的边界条件得到改变,虚土隐患得到消除,桩底地基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减少了沉降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
虽然,桩端后注浆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此项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还非常缺乏,尤其在施工阶段常发生一些质量事故,据此,本文特就此法在施工期间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1.注浆管堵塞造成注浆管路堵塞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常见的有:①注浆管本身的原因,如注浆头设计不当、制作质量不合格,注浆管连接不严密产生的漏浆,注浆管弯折断裂等等;②相关的其他环节的问题,如打桩机械移动、挖土机械的行走等对注浆管的碾压破坏了桩顶注浆管,基坑开挖不慎堵塞注浆管,开塞注水时间过早使砂子倒灌造成堵塞等等。
注浆管堵塞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会造成无法实施注浆的工程事故,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失和工期的延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法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的实践经验,就目前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端压力注浆法施工时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谨供大家作参考之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桩技术;常见事故;处理措施
0.前言
桩端压力注浆技术是指在钻孔、冲孔和灌注桩成桩后,在桩身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通常通过预埋在桩身的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利用压力作用,经桩端的预留压力注浆装置(如预留压力注浆室、或预留承压包、或预留注浆空腔、或预留注浆通道、或预留的特殊注浆装置等)向桩端地层均匀地注入能固化的浆液(如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加外加剂及掺合料的水泥浆、或超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等),并在桩底部形成扩大头。
根据浆液性状、地层特性和注浆参数等不同条件,压力浆液对桩端土层、中风化与强风化基岩、桩端虚土及桩端附近的桩周土层产生渗透、填充、置换、劈裂、压密及固结或多种形式的组合等作用。
桩端后注浆后,浆脉厚度、扩散宽度随桩底地层情况和底部应力分布自行调整,其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桩与岩、土之间的边界条件得到改变,虚土隐患得到消除,桩底地基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减少了沉降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
虽然,桩端后注浆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此项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还非常缺乏,尤其在施工阶段常发生一些质量事故,据此,本文特就此法在施工期间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1.注浆管堵塞
造成注浆管路堵塞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常见的有:①注浆管本身的原因,如注浆头设计不当、制作质量不合格,注浆管连接不严密产生的漏浆,注浆管弯折断裂等等;②相关的其他环节的问题,如打桩机械移动、挖土机械的行走等对注浆管的碾压破坏了桩顶注浆管,基坑开挖不慎堵塞注浆管,开塞注水时间过早使砂子倒灌造成堵塞等等。
注浆管堵塞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会造成无法实施注浆的工程事故,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失和工期的延误。
所以在施工时,应该重点控制注浆管的工艺设计、制作、埋设和成品保护等环节。
若遇到注浆管堵塞,可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处理:
(1)若桩基埋设有多根注浆管,遇到单根注浆管的堵塞时,应试验打开另外的注浆管。
(2)若全部注浆管堵塞,则应用小型钻机补打注浆孔;若为群桩墓础,也可在设计认可情况下,对群桩内的相邻桩基加大注浆量进行弥补。
(3)若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破坏或基坑开挖等原因造成的桩上部注浆管破坏堵塞的,则可以对桩顶进行开挖,直到发现完整注浆管后再进行注浆。
2.注浆中断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注浆中断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动中断,即因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而主动停止注浆。
如:长时间注浆还未见注浆量的减少,地面出现冒浆现象,注浆过程中发现漏浆、串浆等浆液流现象等;二是被动中断,因设备故障、停水停电、材料供应不及时等造成注浆被迫中断。
在注浆施工中,尽量避免出现中断的事故发生。
尤其是“被动中断”情况的发生。
对于主动中断注浆的,应该控制停顿时间不宜太长。
重新开始注浆时,应该先清洗注浆管至原深度后再进行注浆。
当出现被动中断注浆时,应该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尽早恢复施工。
重新注浆时,浆液宜由稀浆开始,若进浆量与中断前接近,则应该快速恢复到中断前的稠度,若出现进浆量减少,注浆压力快速上升,甚至无法注浆的状况,说明注浆通道堵塞,需要重新清洗注浆管后再进行注浆。
3.冒浆
冒浆是指注浆过程中,浆液从桩侧地面冒出,造成浆液流失和注浆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桩长越短,越容易出现冒浆现象。
根据已有文献介绍,不同的土层和界面条件,桩端注浆浆液的爬升高度也不同,一般的爬升高度为20~25m。
按照浙江当地的施工经验,桩长20m以下容易出现冒浆,个别桩长40m 的桩若养护龄期较短,也有可能出现冒浆,桩长50m以上的一般不会冒浆。
注浆中出现冒浆现象时,一般应采用间歇注浆的方式进行施工,即先停顿一段时间,等浆液凝固后再复注。
在一定情况下,会进行多次间歇反复注浆。
如此循环多次注浆,直至达到设计确定的注浆量方可停止。
4.注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或注浆压力达不到结束要求
注浆过程中,若出现注浆量大幅度超出设计值、注浆压力持续较低的现象,应该查看地质勘察报告,仔细分析研究是否可能存在地下土层断裂带、溶洞孔洞、地下暗河或未探明.的地下设施通道等特殊地质构造,从而使浆液流失,无法填满土层空隙。
对此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降低注浆压力,限制注浆流量,减少浆液在土层孔隙中的流动渗透速度,使浆液颗粒逐渐沉积堵塞土层中的渗透通道。
(2)调整浆液的水灰比或掺入外加剂。
通过调高水灰比使浆液的浓度提高;或者在配置浆液时掺入水玻璃等速凝剂,以此控制浆液的胶凝时间。
(3)采用间歇注浆的方式进行施工。
根据地质条件和注浆的目的,确定间歇时间的长短,利用时间的间歇,使浆液颗粒在静止状态下沉积胶凝,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注浆。
在有些情况下,如遇有流动的地下水等情况下,应进行多次间歇反复注浆。
5.桩体上抬和地面隆起
在进行桩端后注浆的时候,如果成桩时间短,注浆压力过大,就有可能造成桩体上抬。
如果桩本身比较短,还有可能造成地面隆起。
在注浆过程中发现桩体有明显上抬现象或地面隆起时,应立即降低注浆压力,再继续灌注一段时间停止,然后查明导致桩体上抬和地面隆起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应该因地制宜,有目的地控制注浆压力,并对桩顶及周边地面土层进行观测,尤其碰到以下几种情况时,在注浆过程中更应进行注浆的桩顶上抬量监测和地面变形观测。
(1)工程桩的试桩。
试桩时进行的现场注浆试验,为了确定施工中应采用的注浆压力,选择的注浆压力往往会相对较大,容易出现桩体上抬和地面隆起现象。
因此在试桩时,应该实施监测。
(2)地质条件特殊或较差的地基。
例如软弱或裂隙发育的地层、附近埋设有地下管线的区域等地基注浆,应该实施监测。
(3)桩长较短时,特别是注浆的桩长度小于30m时,应该实施监测。
(4)有必要控制地面隆起的注浆工程。
例如当注浆工程会对周边临近构筑物造成危害,影响其安全或者正常使用时,应该实施监测。
对于地面变形的监测,当不产生严重后果时,可以采用.精度较低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等),在注浆区域内设置若干个水准观测地点,观测注浆前、注浆过程中和注浆后各个测点的高程变化。
当要求严格控制地面变形时,应使用千分表或者百分表进行监测。
对于桩顶上抬的监测,应该实施严格的监测手段,注浆时在桩顶安装千分表或百分表进行监测,确保准确反映桩顶位移情况。
6.环境污染
在注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振动和化学毒物等污染。
在注浆施工前,应先了解注浆工艺设计的使用是否对周围环境有噪音和振动的影响以及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保护标准,避免对此范围内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产生影响。
当采用化学注浆时,应充分了解化学浆材的毒性及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拟使用的浆液种类、性质、有毒程度进行认真评价。
调查水源的位置、深度及使用状况,防止浆液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对地下水源的污染;了解河流、湖泊、海域等水域及饮用水贮水池、养鱼池等设施的位置、深度及使用状况。
7.结语
综上所述,桩端后注浆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但是,由于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会导致施工期间各种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这些都限制了该技术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今后还需要在各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