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补贴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民补贴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郝兰菊

来源:《职业时空》2012年第05期

摘要:国家2004年推行的惠农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效应。与此同时,惠农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就惠农资金发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补贴资金;补贴政策;发放;监管

从2004年国家推行惠农补贴政策以来,已有7个年头。事实证明,中央出台的这些惠农政策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力量,促进我国农民增收走上快速良好的发展轨道。随着惠农补贴政策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效应。但同时惠农补贴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已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一、惠民补贴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补贴面积核实困难,补贴的公允性受到质疑。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要求按实际种植面积发放,补贴到种植农户,但在实际执行政策中有偏差。在很多产粮区,由于涉及的粮食播种面积大,农户众多,对千家万户农民的种植面积进行核实,全部依靠基层干部实际丈量,显然很不现实,只有采取农户自己申报、登记,村民小组为单位公示粮食生产补贴面积、补贴标准与金额,乡镇汇总核实,区里核实确认的方法也比较合理。一些村干部优亲厚友,将不应该获得补贴的面积也假充补贴面积报了上去,有些村甚至为解决经费不足,虚报面积,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影响了惠农政策的严肃性。按照种植面积补贴,低中高产田同样补贴,不能体现粮食质量、产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利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也不利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现在项目占地情况逐年加大,并且占地手续有的不齐全,没法办理减地手续,按政策只能发放补贴。

2.惠农补贴品种虽多,但标准偏低,与日益上涨的农资价格形成反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多数农户反映,由于种植面积较少,很难形成规模种植,补贴标准又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费用成本大幅上涨,从根本上无法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如一亩地,从耕地到收割其成本已高达700多元(含化肥、农药、劳力等),而到头来其辛苦收入却不足300元,多数农户算来算去,不如打工经济实惠,因此,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家里留守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种植粮食大多是量力而行,自给自足而已,弃耕抛荒现象仍比较严重。

3.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有“五多”,导致基层财政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惠农补贴项目多(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发放次数多(一年有4-6次);发放环节多(调查、公示、填监督卡、打折、发放、上网);管理科室多(经建、农业、社保、教科文、综合);检查次数多(一年少则3次,多则6次)。这些导致发放手续极其繁杂,许多农户无法全面真实理解补贴政策。就乡镇财政所而言,绝大多数时间都要去应对惠农补贴资金表、册、卡的填制,政策的宣传解释及应付来自多个部门的多次检查;就村干部而言,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零零星星的惠农补贴发放安排,接待次数和接待能力已使少数村出现了厌战情绪,主动配合意识明显下降;就农户而言,每次零星的惠农补贴领取,不够来回车费。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成本居高不下,基层财经干部陷入了“发钱不讨好”的困境。

4.惠农资金使用违规。从惠农资金的结构和投入能力方面看,目前中央财政仍是领头羊,地方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对农业投入显得“有心无力”。近些年来,县乡(镇)两级财政可以说是我国五级财政体系中最困难的两级财政,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县乡财政更是捉襟见肘,运作十分困难,用于解决工作人员工资,维持吃饭财政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以致出现挤占、挪用惠农资金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1.必须核准实际种植面积。在调查统计种植面积时,采取严格按二轮延包面积为准,种多少补多少,不种不补,严防种植面积不合理增长和虚报冒领现象发生;同时建议国家对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出台单独奖补措施,使其扩大种植面积有利可图,抛荒田地向种植大户集中,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国家的政策效应,又能公平合理地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2.各项惠农政策可适度进行集并。要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社会效益,将品目多、标准低、分散发放的补贴资金,建议推行“两集中”。一是集中抛荒田地,合理流转给有能力的经营大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种植,这部分田地的惠农补贴资金实行谁种谁受益,绝不可“养懒汉”,让少数人坐享其成,坚决遏制抛荒田地承包人仍可领取惠农补贴的现象。二是适当集中各农户的补贴,各村可以根据本村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如道路、饮水、桥梁等基础设施)。经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90%以上赞同),报县、乡两级政府审批后,可以以村为单位集中1年或几年的惠农补贴资金,用于本村公益事业建设。这样既能充分鼓励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更好地监督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又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改变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方式和拨付管理程序。惠农政策既要便于广大农民朋友理解,又能让基层财经干部跳出“发钱不讨好”的困境。因此建议从实际出发,将一年内发放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等补贴项目,可以按类归并,分为粮油种植补贴类(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林业补贴类(退耕还林补贴等),可将所有惠农资金显示在一张表上一次性发放。这样既可减少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又能将有限的资金集成一

块,让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补贴资金的“份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归口管理惠农补贴资金股室、安排渠道、监督管理部门,这样有利于统一安排和集中拨付,有效地节约基层财政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成本。同时,还能使基层财政从繁杂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将更多地精力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4.加强对惠农补贴资金的财政监管。惠农补贴资金涉及千家万户,不能一发了之,发前、发中、发后监管尤为重要。现在有了惠农资金,田地也俏了,许多矛盾因此而生,惠农资金落实好坏监督至关重要。

(1)认真把好调查关。调查的数据是补贴的依据,调查实不实,调查准不准,直接关系到补贴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调查数据必须严格以二轮延包为依据,并且将数据以村、组为单位予以公示,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2)细心把好发放关。现在惠农资金发放全部实行“一卡通”式“垂直管理”,虽然减少了中间环节,但数据和账号的录入就变得十分重要,稍有偏差就会出错,某户数据错了,这户的补贴就会出错,某户账号错了,这户的补贴就会打到他人的账号上。细心审核每一个数据和账号,关系到补贴资金是否准确发放到位。

(3)审慎把好检查关。国家对惠农资金的检查监督已成常态化,检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检查过程中财政干部一要树立廉洁意识,二要对所有农户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财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各所人员进行交叉检查,查找惠农资金发放中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解决失误,发挥监督检查的效率。另外,涉农资金项目主管局和镇(乡),应根据各自主管的项目资金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使之形成制度管理网。在各个系统、各个口子、各个点都能得到有效落实,使每一项专项资金都能在制度的监控下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全程监控,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各种违规的问题出现。总之,只有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健全有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套有效的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利霞.关于惠农资金发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

(3).

[2]蔡琳,单智,刘宇轩.支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刍议[J].

中国农业会计,20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