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简介

合集下载

机油泵概述

机油泵概述

概述通常我们认为润滑油是一种减少运动面之间摩擦的物质,但是在发动机内部循环流动的润滑油还具有其它的作用。

总之,润滑系统必须:1、在运动部件之间提供光滑的油膜2、xx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3、带走发动机部件过多的热量4、清洁发动机内部部件部件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部件有:1、机油盘或油底壳金属制成的油底壳安装在气缸体下面,用来存放发动机机油,同时机油的热量通过油底壳向外界空气散发。

2、机油泵集滤器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供给机油泵。

集滤器中有一过滤网,可过滤出机油中较大的杂质。

3、机油泵的作用是使机油在发动机内循环流动。

4、主油道气缸体中的主油道将机油送至各个需要润滑的地方。

5、机油压力指示器当机油压力过低时,警告驾驶员的装置。

这个功能要求有两个独立的装置:安装在气缸体上的机油压力传感器(探测机油压力)和仪表板上的指示灯或机油压力表(警告驾驶员)。

6、油封或密封垫用来阻止发动机内部和外部的机油泄漏。

7、机油深度尺用来测量机油油面高度的可拆式金属制测量工具。

从机油尺导管中取出机油尺,检查其端部的油迹可知道机油油面高低。

机油尺端部有刻度线,以决定是否需要添加机油。

系统如何工作油底壳加入发动机的机油流到油底壳中,油底壳中的挡板可防止集滤器周围缺油。

放油塞通常安装在油底壳的最下部。

机油尺测量油底壳中机油的油面高度,机油尺上的刻度线可以准确地标记机油油面高度,并显示是否需要添加机油。

集滤器通常有两种方法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至机油泵:浮动式集滤器一些发动机采用浮动式集滤器,其随油底壳中的机油浮动。

当汽车转弯时,机油从一侧流向另一侧,集滤器就随机油浮动。

为使集滤器浮动,就必须保证油底壳中有足够的机油。

当机油油面下降时,集滤器随之下降,以保证恒定的机油流量。

固定式集滤器一些发动机采用固定式集滤器,它是一根插入油底壳的油管。

由于不是伸向油底壳底部的所有方向,因此可避免吸取油底壳底部的沉淀物。

上面两种集滤器都有过滤网,以过滤出较大的沉淀物。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是摩托车燃油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影响着燃油的供给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了解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对于摩托车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具有重要意义。

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机械或电动方式将油箱中的汽油送入发动机燃烧室,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所需的燃油供应。

具体来说,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油泵通过机械或电动方式产生压力,将油箱中的汽油抽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在机械泵中,通常采用曲轴驱动的柱塞泵,通过曲轴的旋转运动驱动柱塞上下运动,从而产生压力将汽油送入燃烧室;而在电动泵中,则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将汽油送入燃烧室。

其次,油泵需要保证燃油供给的稳定性和流量的适宜性。

稳定的燃油供给可以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而适宜的流量则可以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燃油需求,如加速、匀速和怠速等。

另外,油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功能,以应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变化。

例如,在发动机启动时,油泵需要能够迅速将汽油送入燃烧室,以满足启动时的燃油需求;而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油泵则需要停止供油,以避免汽油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最后,油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护功能,以避免因燃油泄漏或供油异常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例如,油泵通常会配备过压阀和回油阀,以保证油路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机械、电动、稳定性、流量适宜性、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

了解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摩托车用户更好地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保证摩托车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摩托车燃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燃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燃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燃油泵是负责将燃油从燃油箱送到发动机燃烧室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燃油泵的工作由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燃油泵的旋转。

2. 燃油泵的核心部件是由一个或多个活塞和与之配套的活塞室构成。

当驱动电机旋转时,活塞也会随之旋转。

3. 在燃油泵的进油口,燃油从燃油箱中进入燃油泵内,并填满活塞室。

同时,活塞室的出口被隔离,避免燃油从出口流出。

4. 当活塞旋转到活塞室最低点时,活塞室与出口连接,活塞室的压力增加,将燃油推向燃油管道。

5. 推动的燃油沿着燃油管道流向发动机燃烧室,供给燃烧室内的喷油嘴进行喷油。

6. 当活塞旋转到活塞室最高点时,活塞室与进油口连接,重新进入燃油泵进行下一轮供油。

总结:摩托车燃油泵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活塞旋转,利用活塞室的变化容积将燃油推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是通过气压变化来实现油液的吸取和输送。

具体原理如下:
1. 油箱中的油液:摩托车油箱中的油液通过透气管与大气相通,形成一个压力平衡。

透气管使得油箱内部气压和外部气压保持一致。

2. 油泵:摩托车的自吸泵通常位于发动机内部,通过一个叶片转子的旋转来实现油液的流动。

3. 吸力阀:吸力阀位于自吸泵的入口处,它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油液从油箱流向油泵。

当油泵旋转时,吸力阀打开,从油箱中吸入油液。

4. 压力阀:压力阀位于自吸泵的出口处,它同样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油液从油泵流向发动机。

当油泵旋转时,压力阀打开,将油液送入发动机供油系统。

5. 活塞: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的活塞在运动时,会产生一个负压区域。

这个负压区域会吸引油泵中的油液进入供油系统,实现油液的输送。

总之,摩托车的自吸泵利用油液的压力平衡和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活塞负压来实现油液的吸取和输送。

4冲程摩托机油常识

4冲程摩托机油常识

详细的机油知识帖(转帖)漫漫看,总有你需要的详细的机油知识汽车摩托车通用机油质量的划分一.是看API 标准(即"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这是一个综合衡量机油质量高低的标准,油质量由低至高依次划分为A、SB、SC、SD、SE、SF、SG、SH、SJ、SL等级。

SL是目前世界品质级别最高的机油。

SA 1930 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SB 194O 年代后期,首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SC 1964 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SD 1968 表现比SC机油好.SE 1972 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SF 1980 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SG 1989 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SH 1993 测试通过程序较SG严格.SJ 1996 世界顶级机油.SL 2002 SJ级别的升级版本二.是SAE 标准(即"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

这是衡量机油粘度的标准 , 又分为单式粘度和复式粘度。

例如: SAE40 (单式粘度) , SAE15W-50(复式粘度)。

在复式粘度中,W即冬天的意思 ,W前数字越小机油越耐低温 ; W后面的数字越大 , 高温油膜保持能力越好。

目前,正规的润滑油生产厂家生产的机油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两个标准来划分等级的。

所以,其产品的包装外壳上都会标明该油的 API 等级和 SAE 等级.选用什么等级的机油,车辆的说明或发动机的外壳上都会注明。

例如:发动机的外壳上注有"SF", 则SF级别以上(含SF)的机油都可以使用。

当然,机油级别越高,价格也越贵。

现在,有个别润滑油生产厂家为了市场销售的需要(因为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车子要用什么样的机油好),将机油分别包装成什么"五羊-本田专用机油","桑塔纳专用机油"等等,其实这些机油的品质充其量只是达到了这些机车的最低要求(有的甚至最低要求都达不到)。

摩托车汽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汽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汽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汽油泵是负责将汽油从油箱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的关键部件。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油箱供应:当摩托车的油门开启时,油泵开始工作。

油泵通常位于油箱内部,通过引入进口接管来供应油箱中的汽油。

2. 油泵进气:油泵内部具有一个进气嘴,负责从气体泵入气体。

当油泵启动时,进气嘴会打开,以保证泵入的汽油顺畅流动。

3. 泵送压力增加:一旦油泵开始运转,它会通过一个活塞或转子从油箱中抽取汽油。

随着传动装置的运作,油泵中的活塞或转子以高速旋转,并且压力逐渐增加。

4. 压力调节:为了保持恰当的燃油压力,油泵上通常配有一个压力调节器。

压力调节器监控油泵输出的压力,并通过适当调整泵入的汽油量来调节压力。

这样可以避免油泵输出过多或过少的汽油。

5. 输送至发动机:一旦油泵生成足够的压力,它会通过燃油传输管将汽油输送到发动机的燃烧室中。

这通常通过喷油器或喷油嘴实现,以确保每个汽缸都能得到适量的汽油。

通过以上步骤,摩托车汽油泵能够稳定地将油箱中的汽油输送到发动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巧换弯梁车机油泵传动轮

巧换弯梁车机油泵传动轮

40维修巧换弯梁车机油泵传动轮文_花勇机油泵的作用是为润滑系统提供动力。

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有两种形式,即齿轮泵和次摆线型机油泵(亦称内外转子式)。

机油泵的结构是将内转子固定在油泵腔内转动。

当内转子随着油泵转动时,外转子也随着转动,在两个转子之间形成的空间容积就会发生变化。

机油从空间变大的一侧被吸入,而被该空间挟住并被送到相反的一侧。

随着空间逐渐变小,机油就从输出侧挤出。

内、外转子的齿数越多,脉冲幅度就越小;转子的厚度越大,其流量也就越大。

由于内、外转子泵结构简单,体积小,供油可靠和维修方便等特点,现已成为摩托车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的主要型式。

我们在平时的维修作业中发现,摩托车机油泵出现故障,除了内、外转子严重磨损造成机油流量急剧减少外,机油泵主动轮损坏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大部分跨骑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泵,拆卸机油泵主动轮不太复杂,若遇到弯梁摩托车就比较麻烦了。

我经过多年摸索和总结,找到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可以在不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更换损坏的弯梁车发动机机油泵主动轮,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辆行驶两万多千米的隆鑫弯梁摩托车XL100-31(如图1所示),由于机油泵的主动轮损坏造成没有机油到达缸头,送来进行维修。

首先用17号梅花扳手将机油放出,拆下车子两侧的下挡风扳,拔掉火花塞上的高压帽,用T型10mm扳手拆下配气正时盖锁紧杆(如图2所示),取下配气正时盖。

拆下磁电机外盖上观察孔的两个小铝盖(如图3所示),用14mm T型扳手从配气正时观察孔伸入至转子紧固螺帽上转动,使转子上的配气正时“T”字符对准铝盖上的凹槽,同时使缸头上的配气正时齿的小圆点对准缸头上的小凹槽(如图4所示)。

检查正常后,用9mmT型扳手拆下缸头配气正时齿轮上的锁紧螺杆(如图5所示)并41维修将其取下,然后用8mmT型扳手将磁电机的外盖锁紧。

螺杆拆下来取下外盖后,将风枪调至R挡装上14mm套筒头拆下转子紧固螺帽(如图6所示),用专用拉马将转子拆下(如图7所示),再用8mm T型扳手拆下超越离合器大齿限位片紧固螺杆(如图8所示),持卡簧钳拆下电机齿卡簧(如图9所示),用尖嘴钳把启动小链条压条拆下,然后取下电机齿和超越离合器大齿及电启动小链条。

浅谈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烧机油故障

浅谈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烧机油故障
损加 快 ,甚 至表 面拉 伤 ,造成 发 动机 冒蓝 烟现 象 ,功率 下

囚回匪盈
对 于 刚刚 经过 大修 或 换过 活塞 环 的发动 机 ,常 因活 塞 环 内 、外 切 口 ( 或切 角 )装错 而 上窜 机油 ,对 此 ,应重 新
安装 活塞 环 。

此 外 ,冷 却 系统 质量 不好 ,会 使发 动机 过热 ,使活 塞 环的 早期 磨损 增大 ,造 成 活塞环 表面 及缸 壁拉 伤 。 机 油泵 的压 力过 大也 会使 更 多的机 油进 入燃 烧室 。 若 气缸 压缩 压 力低 于规 定值 ,说 明有漏 气现 象 ,应检 查 活 塞是 否有 积炭 卡死 、磨 损过 大或 弹 力消失 现象 。
的润 滑 油 膜 带 入燃 烧 室 。2 )进排 气 门杆 与 气 门导 管 间的 间 隙 。微量 的 机油 必须 透 过 气门 油封 ,以避 免气 门在 气 门 导 管 中卡 死 。3 )雾状 机 油 微 粒通 过 曲轴 箱 体废 气管 排 入
大 气或进 入 空 气滤 清器 ,进入 气缸 参 与燃 烧 。
C )若 发 动机 起 动 后 一直 烧 机 油 ,应 按烧 机 油 的 主 要
原 因逐 一排 查 。

4 摩托车发动机烧机油的主要原 因
气缸 体 、活 塞 、活塞 环 配合 间隙 及 气门 与气 门导 管 、 气 门 油封 的 配 合是 引起 烧机 油 故 障 的2 主要 原 因 ,拆解 个 发 动机 ,重 点检 查以 下几 个方 面 。 a )气 缸体 、活 塞 、活 塞环 配 合 间 隙不 匹配 ,气缸 体 内 壁和活 塞 环过 度磨 损和 损坏 检 查 活塞 环 。若 活塞 环环 槽高 度过 大 ,会 使 活塞 环的 侧面 磨 损严 重 ,甚至 折断 ,导 致 发动 机 冒烟 ,功率 下 降 ; 若 活塞环 环 槽高 度过 小 ,和环 槽 上下 侧加 工精 度 的差 异 , 会使 活塞 环 结胶 卡死 折断 ;若 活 塞环 油环 弹 力过 小 ,漏光 度过 大 ,会导 致 烧机 油故 障 。 检 查 活塞 。活 塞裙 部 与缸 套 间隙过 小 ,会 导致 早 期磨

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简介

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简介

逐 渐 缩小 会使 该 容 积 内 的油压 升 高 ,从 而使 齿轮 轴 和轴 承产 生径 向附 加载 荷 , 同时导 致 油液 泄漏 ; 而在 闭死容 积 逐 渐扩 大 时 ,又 因该 容积 内油压 会 降 到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油液饱和蒸汽压时而 出现气蚀现象。实际上在第

对 轮齿 还 没分 离 之前 ,第 二 对轮 齿便 与 第 三对 轮
性及结构简单 、 制造方便 、 对油中杂质和油液的粘度
变化 不 甚 敏感 等 。其 缺点 是齿 间油 液在 离 心 力 的作
廓为渐开线 的外啮合齿轮泵和摆线内啮合转子泵 ,
这 两种 泵 各有 自己的长 处 和不 足 ,以下 就 它们 的基
用下会造成齿根处压力下降,且转速越高压力下降 越大, 当降到低 于油液饱和蒸气压时, 因气蚀而使 会
齿 之 问又 形成 了新 的闭 死 容积 ,也 就 是说 闭 死容 积
将不断重叠 出现 , 这会对泵产生冲击载荷 , 并易引起
振 动 和噪声 。为 了消 除或 减 轻 上述 现 象 ,通 常须 采 取在 两 端泵 盖 上 加卸 荷槽 和减 少齿 轮 齿数 等 措施 。
2 摆 线 转 子 泵
2 1 结构 及 工 作原 理 .
摩托车用摆线转子泵的常见结构如图2 所示 。 它
由 内外 转 子 、 体 、 盖 、 泵 泵 内转 子驱 动 轴等 组 成 。 内
图 1 外 啮合齿轮泵工作示意 图
转子 的齿廓为摆线( 实际全称应为短幅外摆线 圆内等
距线 ) 内转 子 的齿 数 一 般 为4 7 , , ~ 个 而外 转子 总 是 比内转 子 多一个 齿 ,即z= l + ,其齿 形 是 由 圆弧 构

摩托车发动机及其用机油简介

摩托车发动机及其用机油简介

二冲程摩托车机油技术要求
1 润滑性 要有一定的粘度,以保持足够的油膜厚度, 减少机械零件的磨损。 2 灰分要低 由于二冲程机油参与燃烧,燃烧后的残 留物要低,否则会造成缸套磨损。 3 润滑油中重组份要少,以使机油燃烧完全,减少尾 气排放。 4 清净性要好,以保持火花塞无积碳,防止提前点火 和爆燃。 5 和汽油的混合性要好。
FB、FC级二冲程摩托车机油的差别 、 级二冲程摩托车机油的差别
二者的差别在于摩托车使用后尾气排放不同
FC级别的2T机油是环保型的
FC级别使用了合成油聚异丁烯做原料,它 的分子量较小,可以燃烧的非常完全,因此尾 气含烟很低,较普通的2T机油可减少排放 40%左右。 今后,随着环保法规的加强,FC级别的油 品在市场上的用量会增加。
摩托车精彩图片欣赏

谢!
摩托车发动机及其用机油简介
青岛王冠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发明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图发明了以汽油做燃料的汽油发动机。 年 德国工程师奥图发明了以汽油做燃料的汽油发动机。 1885年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了一台排气量为0.875L功率为 年春, 0.875L功率为 年春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了一台排气量为0.875L 0.6kw的单缸二冲程发动机并安装在自己设计的车辆上 的单缸二冲程发动机并安装在自己设计的车辆上, 0.6kw的单缸二冲程发动机并安装在自己设计的车辆上,是为第一台汽 该发明于1886 1886年 29日获得专利 日获得专利。 车,该发明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专利。 1886年 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助手威廉· 1886年,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助手威廉·迈巴赫也研制了一 台排气量为264mL的单缸气冷二冲程发动机,安装在一辆两轮车上, 264mL的单缸气冷二冲程发动机 台排气量为264mL的单缸气冷二冲程发动机,安装在一辆两轮车上,因而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就这样诞生了!8月29日,戴姆勒申请并获得了专利。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就这样诞生了! 29日 戴姆勒申请并获得了专利。 第一辆摩托车以橡木为车架,前轮直径86.4cm,后轮直径86.6cm,最高时 第一辆摩托车以橡木为车架,前轮直径86.4cm,后轮直径86.6cm,最高时 86.4cm,后轮直径86.6cm, 速可达11.2公里/小时。 11.2公里 速可达11.2公里/小时。 1890年至1900年 美国人开始大量生产机器驱动的脚踏车, 年至1900 1890年至1900年,美国人开始大量生产机器驱动的脚踏车,名称为 MOTORCYCLE。这种MOTORCYCLE晚清时传入我国,音译为摩托车。 MOTORCYCLE晚清时传入我国 MOTORCYCLE。这种MOTORCYCLE晚清时传入我国,音译为摩托车。

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

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

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警告:如果不遵守适当的防范措施,本标准所属产品在生产、贮运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危险。

本标准无意对与本产品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范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拥有一个共用机油箱的四冲程火花点燃式汽油发动机润滑油(下文称为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油,加入多种添加剂制成的,在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全地形车(ATV S)的发动机和相关动力传动系统[变速器(箱)、离合器和启动器]以及相关设备中使用的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 2433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GB/T 2433-2001,eqv ISO 3987:1994)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4756-1998, eqv ISO 3170:1988)GB/T 7631.17 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7部分:E组(内燃机油)(GB/T 7631.17-2014,ISO 6743-15:2007,MOD)GB 11121-2006 汽油机油GB/T 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GB/T 12579-2002,eqv ISO 6247:1998)GB/T 14906 内燃机油粘度分类NB/SH/T 0059 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测定诺亚克法NB/SH/T 0824 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NB/SH/T 0840 四冲程摩托车汽油机油离合器摩擦特性试验方法SH/T 0103 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的测定柴油喷嘴法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 0751 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ASTM D4485-2011c 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 of Engine Oils)ASTM D4683 高温高剪切速率下黏度测定法锥型轴承模拟机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Viscosity at High Shear Rate and High Temperature by Tapered BearingSimulator)ASTM D7320 用程序IIIG火花点燃发动机,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Automotive Engine Oils in the Sequence IIIG, Spark-Ignition Engine)SAE J300-2009 发动机油黏度分类(Engine Oil Viscosity Classification)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功用

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功用

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功用
四冲程发动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类型,通常用于汽车、摩托车和某些机械设备中。

这种发动机通过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循环,它们是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以下是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功能:
1. 进气冲程:在这个冲程中,发动机的活塞向下移动。

进气门打开,混合燃料和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汽缸。

2. 压缩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进入汽缸的燃料和空气进行压缩。

这增加了混合物的密度和压力,为燃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燃烧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靠近汽缸顶部时,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物。

燃烧产生的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转化为机械能。

4. 排气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移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汽缸。

同时,进气门准备进行下一次进气。

这个循环不断重复,以驱动发动机正常运转。

四冲程发动机的功能是将燃料燃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车辆或机械设备运动。

它们通常被设计为高效、可靠和持久的动力源,因为它们使用内燃燃烧来产生能量,并将废气排出。

这种发动机还具有较低的振动和较好的燃烧控制,
可以提供平稳的动力输出。

为什么二冲程摩托车不能使用四冲程机油-6页word资料

为什么二冲程摩托车不能使用四冲程机油-6页word资料

为什么二冲程摩托车不能使用四冲程机油由于部分二冲程摩托车主缺乏维护保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加注机油时较为随意,经常用四冲程机油代替二冲程机油,因此而造成了二冲程摩托车排出的烟雾过浓,燃烧室积炭严重,</PRE><PRE>启动困难,动力不足,甚至产生拉缸等一系列故障。

为什么四冲程机油不能用于二冲程摩托车呢?本文就此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PRE><PRE> 众所周知,二冲程摩托车的润滑方式与四冲程摩托车相比截然不同。

对二冲程车而言,由于其结构上的差异,它不能象四冲程车那样实现其关键部位的压力润滑和机油的循环使用,而</PRE><PRE>只能以下列两种方式进行润滑:</PRE><PRE> 1、预混合润滑法:将机油按一定比例预先掺入燃料油中,并充分搅拌,依靠混合在燃料中的机油润滑发动机内的摩擦表面(如嘉陵CJ50型。

轻骑15轻便摩托车等车型)。

</PRE><PRE> 2、分离润滑法:将燃料和机油分别装在两个机油箱内,通过机油泵将机油压送至化油器的柱塞腔内与燃料空气混合后进入曲轴箱,其润滑油流量由油门开度来控制(如:雅马哈MA50、</PRE><PRE> 本田TACT50、重庆CY80、春兰CL50QT等车型)由于分离润滑法采用定量供应,机油消耗量较少,只是预混合法耗量的1/3,不但能提高燃烧率,减少积炭和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还</PRE><PRE> 能使摩擦表面充分润滑,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不言而喻,预混合润滑法陈旧落后,现已基本被淘汰。

</PRE><PRE>二冲程与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的润滑特点及差异如下:</PRE><PRE> 1、发动机一旦启动,机油即与燃料一起进入气缸参与润滑,此润滑过程与环境温度无关。

摩托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油泵是摩托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将燃油从油箱输送到发动机进行燃烧。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供油系统:摩托油泵通常与油箱相连,通过吸油管将燃油从油箱吸取。

2. 油泵主体:油泵通常由泵体和转子组成,转子是其中的核心部件。

3. 转子运转:当发动机启动时,油泵的转子开始旋转。

转子上有凹槽,当转子旋转时,凹槽会逐个出现在吸油口和压油口之间。

4. 油液进出:转子旋转时,凹槽会吸入燃油,并将其推入高压油管。

同时,转子旋转还会通过压油口将燃油送入发动机内进行燃烧。

5. 正确压力:为了保证燃油供应的稳定性和正常工作,摩托油泵通常会安装一个调节阀。

该阀门可根据发动机的需求调节油压,确保燃油供应量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

6. 驱动方式:摩托油泵通常由齿轮或链条与发动机相连,通过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油泵的转子旋转。

总结起来,摩托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子的旋转来从油箱中吸取燃油,并将其送入发动机内燃烧。

通过调节阀门来确保燃
油供应的稳定性和正常工作。

这一过程是由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油泵的转子旋转来完成的。

复习资料 第04-02章 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复习资料 第04-02章 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33
四、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7、点火系统
§点火提前 点火时刻对发动机的工作影响很大。 若恰好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点火,则混合气一面燃烧,活塞一面下移 而使气缸容积增大,导致燃烧最高压力降低,发动机功率随之减少。 因此,应当在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点火,使高温高压气体在作功行程 中得到比较完全的膨胀,使热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个点火时的曲轴 位置与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曲轴位置的夹角,称为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过大,气体压力作用的方向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压缩 行程消耗的功率增大,有效功减小,功率也减小。 最佳的点火提前角随许多 因素而变。主要有:发动机的转速、混合气 的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与混合气成分、发动机的结构(燃烧室的形状和压缩比)等 有关。负荷加大,混合气增多,压缩终了时的压力和温度增高,同时残 余废气在缸内混合气所占的比例下降,产生爆震燃烧的倾向增大,点火 提前角应适当减小。反之,则应当加大。 发动机转速高,适当加大点火提前角,否则相应减少。 34
28
四、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6、起动系统
③自动离合器反冲起动机构 离合器是自动离合器,起动时无 法接合,因此在变速器主轴上设置了 单向超越离合器。起动时,必须使变 速器处于空档位置。 起动时,踩下起动蹬杆使起动齿 轮转动,然后经起动中间齿轮→变速 器主轴齿轮→变速器主轴→单向超越 离合器→离合器齿轮→曲轴齿轮,驱 动曲轴旋转,使发动机起动。
22
四、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5、冷却系统
②强制风冷 利用风扇来提高流经散热片处的冷却空气的流速,从而达到冷却的目 的。踏板摩托车采用这种方式,原因此种车型的结构使发动机不能充分 利用迎风面来冷却,只能从侧面进风冷却。
23
四、摩托车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摩托车机油泵原理

摩托车机油泵原理

摩托车机油泵原理
摩托车机油泵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机油从油箱中抽取并送到发动机各个润滑点,以实现润滑和冷却的目的。

机油泵采用一种叫做齿轮泵的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进油阶段:当发动机启动时,机油泵的齿轮开始旋转。

在进油阶段,齿轮空腔中的体积不断增大,从而产生了一个负压区域。

2. 吸入油阶段:由于负压区域的存在,油箱中的机油会通过进油管道进入泵的空腔内。

同时,进油口处的一方阀门被打开,油液从进油口进入泵体内部。

3. 油液被捕获:随着齿轮的旋转,负压区域移动到了另外一侧,同时另一方阀门会关闭。

这样,被捕获在泵体内的油液就无法回流到油箱,从而保证了持续的进油过程。

4. 推送油液:当齿轮旋转到一定位置时,泵的空腔会与润滑系统中的高压区域相连。

这时,被捕获的油液会通过压力差被推送到发动机的各个润滑点。

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的旋转和阀门的开闭来实现。

它能够稳定地供应发动机所需的机油,并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如果机油泵出现故障或损坏,会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故障,因此定期检查和更换机油泵是保障发动机寿命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机油泵的组成

机油泵的组成

机油泵的组成
机油泵是发动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主要负责将机油从油底壳抽取并送往发动机各个润滑点。

机油泵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泵体: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用于容纳其他部件。

2. 泵轴:连接泵体和传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的旋转来驱动泵体进行工作。

3. 泵齿轮:通常由钢材制成,用于通过旋转来产生吸入和排出机油的动力。

泵齿轮一般由一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齿数和齿轮间的啮合关系决定了机油泵的排量。

4. 吸油管:将机油从油底壳吸入泵体,通常与油底壳相连接。

5. 排油管:将泵体中的机油送往发动机各个润滑点,通常与发动机油路相连接。

6. 过滤器:位于吸油管入口处,用于过滤机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保证机油的清洁。

7. 导流阀:位于泵体内部,通过控制机油的流动方向和流量来调节润滑系统的压力。

机油泵通过旋转的齿轮或叶片等来吸入和压送机油,确保发动机各
个部位的润滑和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是负责将燃油从燃油箱中输送到发动机的重要部件。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油泵的工作由发动机驱动。

当发动机运转时,曲轴会带动连杆,并将动力传递到油泵。

2. 油泵内部有一个薄片泵,也称为转子。

转子内有凸轮轴,当凸轮轴转动时,会使转子快速旋转。

3. 在旋转过程中,转子的凸轮轴会不断与泵体壁上的罩杯相接触,同时产生很高的离心力。

这使得燃油被吸入泵入口。

4. 燃油进入泵体后,由于转子的旋转,油泵的压力开始上升。

此时,燃油被顶出泵体,通过出口通道输送到发动机部件。

5. 油泵通常还包含一个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油泵的输出压力。

当发动机需要更多燃油时,调节阀会打开,增加输出压力;相反,当发动机需要较少燃油时,调节阀会关闭以降低输出压力。

6. 在某些摩托车上,油泵还可能与电子控制单元(ECU)相连。

ECU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要求,向油泵发送信号,控制
燃油的供应量。

总之,摩托车油泵主要利用曲轴的动力和转子的旋转运动,通过吸入、压力上升和输出,将燃油输送到发动机部件,并通过调节阀和可能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压力控制和供应量调节。

摩托车上泵技术参数

摩托车上泵技术参数

摩托车上泵技术参数
一、压力范围
摩托车上泵的压力范围通常在0-100Psi之间。

根据不同的车型和用途,上泵的压力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压力越大,刹车效果越好,但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刹车过于灵敏,影响安全。

因此,选择合适的压力范围是十分重要的。

二、流量
流量是指摩托车上泵每分钟可以提供的液体流量。

一般来说,流量的范围在10-80mL/min之间。

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刹车的响应速度和效果,因此需要根据车型和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三、尺寸
摩托车上泵的尺寸通常较小,以便于安装和携带。

常见的尺寸有1英寸、1.25英寸和1.5英寸等,具体尺寸需根据车型和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四、重量
摩托车上泵的重量通常在几百克到一千克之间,具体重量取决于材质和工艺等因素。

在选择上泵时,需要考虑其重量对车辆整体重量的影响,以免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

五、材质
摩托车上泵的材质通常为铝合金、铸铁或不锈钢等,不同的材质会影响上泵的重量、耐久性和散热性能等。

在选择上泵时,需要考虑其材质对车辆整体性能的影响。

六、工作温度
摩托车上泵的工作温度通常在-40℃至+150℃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上泵可以正常工作,不会出现因过热或过冷而损坏的情况。

七、工作压力
摩托车上泵的工作压力通常在20-50Psi之间。

在这个压力范围内,上泵可以提供稳定的刹车效果,同时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八、额定流量
额定流量是指摩托车上泵在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流量。

超过这个流量可能会对上泵造成损坏,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避免超过额定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简介
目前,国内外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普遍采用齿廓为渐开线的外啮合齿轮泵和摆线内啮合转子泵,这两种泵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下就它们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1外啮合齿轮泵1.1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外啮合齿轮泵通常由一对齿形参数完全相同的渐开线齿轮、一个具有“8”字型内腔的泵体、上下泵盖及主、从动齿轮轴等组成。

因摩托车油泵较小,一般泵体与下泵盖制成整体结构,如所示。

装在泵体内的主、从动齿轮通过啮合的轮齿将泵体“8”字型内腔的腰部分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工作空间,即吸油腔和排油腔。

当主动齿轮绕中心,逆时针旋转时,其从动齿轮便由主动齿轮驱动以相反的方向等速转动,快速旋转的轮齿在吸油腔产生一定的真空,使被吸入轮齿间的油液由主、从动轮齿输送至排油腔压出。

1.2齿轮泵特点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的成熟34摩托车技术2002/10性及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对油中杂质和油液的粘度变化不甚敏感等。

其缺点是齿间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造成齿根处压力下降,且转速越高压力下降越大,当降到低于油液饱和蒸气压时,会因气蚀而使齿面出现斑点麻面。

离心力使得由吸油腔径向进油的外啮合齿轮泵很难将齿间充满油液,即油液不易进人,进入后又易被甩出,从而使容积效率较低。

外嗤合齿轮泵的另一缺点是存在“困油现象”。

所谓困油现象是当前一对轮齿还没脱离啮合状态,而后一对轮齿便开始啮合时,在两对轮齿的啮合线之间将与前后泵盖形成一叫做“闭死容积”的封闭空间,该空间随齿轮的旋转先逐渐缩小,尔后逐渐扩大恢复到初始封闭容积,该封闭容积直到前一对轮齿脱离啮合时才会消除。

在上述过程中,随闭死容积逐渐缩小会使该容积内的油压升高,从而使齿轮轴和轴承产生径向附加载荷,同时导致油液泄漏;而在闭死容积逐渐扩大时,又因该容积内油压会降到低于油液饱和蒸汽压时而出现气蚀现象。

实际上在第一对轮齿还没分离之前,第二对轮齿便与第三对轮齿之间又形成了新的闭死容积,也就是说闭死容积将不断重叠出现,这会对泵产生冲击载荷,并易引起振动和噪声3为了消除或减轻上述现象,通常须采取在两端泵盖上加卸荷槽和减少齿轮齿数等措施。

2摆线转子泵2.1结构及工作原理摩托车用摆线转子泵的常见结构如所示。

它由内外转子、泵体、泵盖、内转子驱动轴等组成。

内转子的齿廓为摆线(实际全称应为短幅外摆线圆内等距线),内转子的齿数Z,―般为4~7个,而外转子总是比内转子多一个齿,即石=Z,+1,其齿形是由圆弧构成;泵体常与驱动轴侧泵盖制成一体,泵体上外转子工作腔与传动轴孔有一偏心距心内外转子以偏心距e套装在泵体中;泵盖上布有月牙状进油腔和排油腔。

是一内转子为6齿的摆线转子泵工作原理示意图,由图可见,内外转子的全部轮齿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并形成若干空腔。

当驱动轴驱
动内转子绕,旋转时,外转子则被内转子带动以速比乙/石绕“同向旋转。

因内外转子的相对运动而使齿间空腔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着的空腔与泵盖上的月牙状进、排油腔(图中月牙状虚线)相对应。

当空腔由最小变为最大时吸油,由最大变为最小t时压油,这样周而复始,形成连续不断的轴向吸、排油过程。

2.2特点因内、外转子同向旋转,且只相差一个齿,故相对滑动速度小,磨损少、运转平稳、噪声低、寿命长,再有,月牙状进、出油口的面积和角度范围大,使吸、排油充分,又因机油是轴向吸入,在油液离心力的作用下有利于吸人机油充满齿间,而不易产生气蚀现象,且该特点在一定转速范围内,转速越高,吸入特性越好(但若转速过篼也会因进油口阻力的增加和齿间充油时间的不足而使容积效率下降)。

摆线泵的主要缺点是,转子齿廓的机加工难度要比渐开线大得多,且内外转子中心不具可分性而对Q、2两中心距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另外,因泵盖进、排油腔间存在压力差而会使转子轴向受力不平衡,从而出现偏磨,此现象严重时,须在另一侧栗盖上设计两个与进、排油腔完全相对应的月牙状凹槽来予以消除。

3结束语一般地说,任意曲线皆可作为一齿轮的齿廓,然后在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前提下作出另一齿轮的共轭曲线,从而构成一对共轭齿轮。

但该齿轮副能否付诸实用,还要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及互换性等。

由于渐开线外啮合齿轮和摆线内啮合齿轮均具有良好的上述各性及其它一些优点,故被广泛
用作四冲程内燃机润滑油泵。

两种泵相比而言,摆线转子泵运转平稳噪声低、转速适应范围宽、结构紧凑体积小,随着粉末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齿廓加工已不是太大问题,所以摆线转子泵比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在摩托车上更为多见。

近年来国外发展了一种新型圆弧齿轮栗,该种泵与渐开线齿轮栗相比具有齿数少、流量大、无困油现象、噪声低、不产生干涉、功耗少、寿命长等优点。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相同条件下,圆弧齿轮杲效率比渐开线齿轮泵提篼5%,噪声降低10%,号称是当今最佳的齿形。

美、日、英等国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动力、机械、化工、船舶等领域,我国已有自己开发研制的圆弧齿轮泵系列,并应用于船舶柴油机上。

摩托车技术2002/1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