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合集下载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痛性周围神经病(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是以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通常是指痛性感觉周围神经病(painful sensory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或痛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painful sensory and motor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在本文中是指痛性感觉周围神经病以及泛化于伴有疼痛症状的周围神经病,包括可有运动- 感觉共存的混合体。

痛性周围神经病可以是单一的疾病主体,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

病变主要累及小或无髓神经纤维(C 类纤维),可伴有或不伴有大纤维的病变。

一、病因和分类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遗传性痛性周围神经病主要包括: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Fabry 病、卟啉性神经病、Tangier 病等。

后天获得性痛性周围神经病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包括:(1) 代谢性和营养障碍性:最常见的为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引起的相关周围神经病,尿毒症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甲状腺疾病相关性周围神经病,维生素缺乏或过量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2) 外伤和压迫性: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急慢性外伤周围神经病;(3) 免疫介导性:吉兰- 巴雷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病、副蛋白血症性周围神经病、结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4) 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周围神经病、Lyme 病周围神经病、麻风病周围神经病等;(5) 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中毒性:呋喃唑酮、拉米夫定等药物或酒精、砷、铊等;(6) 肿瘤相关周围神经病:直接浸润或远隔效应;(7) 隐源性,也称特发性痛性感觉性神经病。

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根据发病的频度依次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特发性,家族性,维生素缺乏或过量(B12、B1、B6),甲状腺疾病,炎症性或免疫性(Sjögren 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副肿瘤性,药物性( 胺碘酮、氯喹、秋水仙碱、氨苯砜、戒酒硫、异烟肼、甲硝唑、苯妥英、萘磺苯酰脲、长春新碱),毒物或重金属( 氨酰、砷、铊、氧化乙烯)。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神经病理性疼痛(n eu ro path ic pai n,N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

NP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涵盖了100多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慢性NP病人的治疗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

为规范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改进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了《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由于在临床实践中N P病人存在独特性和差异性,未必完全与共识建议的情况一致,故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将本共识建议作为参考,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和诊疗。

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A S P) 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P) 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

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 P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

二、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pN 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不同疾病导致的pN P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 n fu l d i abe ti c peri ph e r aln e ur o pat h y, P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16%的糖尿病病人受其影响,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 和未经治疗(39%)。

2013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4%,据此推算,约2200万病人受P DP N困扰。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γ α1
β
α2 δ
脂质双分子层
Canti C,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 205. 102:11230 –11235.
NMDA受 体 即 为 N-甲 基 -D-天
冬氨酸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 一个亚型,主要是通过钙离子。
NMDA受体是中枢敏化形成的重 要构成。NMDA 受体的激活会导致 神经元长时期的兴奋性改变。NMDA
综上所述,钙通道的表达增多和功能增强在NP的中枢 敏化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Cavα2δ1亚单在VGCC受体参与的中枢敏化中作用是具 有重要作用,抑制Cavα2δ1受体的功能和表达将改善NP的中 枢敏化症状。
电压依赖Ca离子通道 K 离子通道
P
P
CAMKⅡ PKC PKA
NMDA 和AMPA受体活化
PKC
ERK1/2
钙离子通道增加
细胞外 γ α1
细胞 内
β
α
2
δ
脂质双分 子层
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神经纤维病理学变化,将对中枢神 经产生长时而严重的影响。如中等程度以上的疼痛刺激 若不很快消除,72h后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代表区域 产生特异性病理改变。
外周神经损伤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慢性形态学,化学和 生理学变化。如切断外周神经后,数天到数月之内在脊 髓甚至脑水平出现传导功能改变,并出现变形神经纤维。
中枢敏化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发生和发展中 占有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其分子机制正日 益清晰。
1. 黄露露,于世英。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发病机制。2011, 17(8): 463-465
P
CAMKⅡ PKC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
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是对患者疼痛强度、疼痛类型、疼痛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是一种综合性评估量表。

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在评估疼痛时,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强度、疼痛的性质、疼痛的影响等,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疼痛情况。

但是,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评估时间较长,需要患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临床中使用较少。

3、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
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是专门用于筛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估量表。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疼痛,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性硬化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可以快速筛查出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编制的意义
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对于中国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临床特点,提高疼痛评估的准
确性和信效度。

其次,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可以促进国内疼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国内疼痛领域的国际地位。

最后,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可以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疼痛评估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中国本土化疼痛量表的编制是中国疼痛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专家共识

②病史提示周围或中枢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
③至少1 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 ④至少 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 1 ~ 4 项标准; 很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 1、2、3 或 4 项标准; 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 1 和 2 项标准,但缺乏辅助检查的证 据。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疼痛及异常感觉区域应该符合躯体感觉神经的解剖分布, 与确定的病变部位一致。 对于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应包括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 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其中感觉神经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建议最好进行量化 分析。建议使用 ID Pain 患者自评诊断量表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筛查DN4 量表和LANSS 量表来鉴别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伤害感受性疼痛。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加巴喷丁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300mg,一天三次,可缓慢逐 渐滴定至有效剂量,常用剂量每日900~1800mg。 普瑞巴林是在加巴喷丁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药物,药代动
力学呈线性。该药起始剂量为每日150mg,分两次使用,可
缓慢逐渐滴定至有效剂量,常用剂量每日150~600mg。 为避免头晕及嗜睡,应遵循:晚上开始、小量使用、逐渐 加量、缓慢减量的原则。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2010 年 IASP 和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 (EFNS) 最 新 版指南 推荐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 (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和 5- 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 药(SNRI)。此外,局部利多卡因
可作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一线治疗用药,卡马西平 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和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

NP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疾病和损害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涵盖了100多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

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导致临床上慢性NP病人的治疗不充分,甚至出现不恰当的治疗。

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ASP) 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P)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

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 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P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1。

二、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pN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不同疾病导致的pNP 的发病率各不相同。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也是常见的一种pNP。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

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 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相关并发症。

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因手术种类不同差异较大。

NP常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相关,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三、机制NP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组织、细胞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

四、临床表现周围神经发生损伤病变导致pNP后,病程持续时间长,临床表现复杂,如感觉受损、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症状,疼痛可为自发性、持续性疼痛或阵发性疼痛,此外,病人可出现肌肉痉挛、僵硬、无力和萎缩等症状。

查体可见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以及腱反射的减弱、消失、感觉异常等。

pNP 的共同临床特征如下:(一)自发性疼痛(二)痛觉超敏(三)痛觉过敏(四)感觉异常五、诊断pNP 主要依赖于详尽的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神经电生理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但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

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

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2024版)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NP诊治过程中,全程评估与管理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医患双方及时了解疾病走势,把握疾病诊治方向,提升治疗效果。

目前各地各级医疗机构NP评估方法不一,管理手段各异,同质化程度较低。

为规范NP诊疗的评估与管理,国家疼痛专业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根据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等循证医学证据文献,采用Grade证据质量和分级推荐系统共识会议法,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订了《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与管理中国指南(2024版)》。

本文摘录了评估部分的要点内容,以飨读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评估量表评估DN4、I-DN4量表DN4量表(DN4)是法国NP小组于2005年开发的用于识别NP的临床诊断工具。

该量表共计10个条目,其中7个条目是症状描述的问题,3个条目与临床检查相关。

症状描述涵盖烧灼痛、冷痛、电击痛、麻刺痛、针刺痛、麻木和瘙痒7个问题。

临床检查包括触觉减退、刺痛觉减退和在疼痛区域摩擦是否会诱发或引起疼痛程度增加3个问题。

每个条目对应“是”和“否”两个选项,回答“是”赋值1分,回答“否”赋值0分,总分10分,≥4分可以诊断为NP。

三项研究证实DN4量表可作为中国NP的诊断工具。

此外,DN4量表对文化水平没有限制,仅需患者理解本国母语即可。

I-DN4量表又称为简版DN4。

由DN4量表中的自评部分形成,是最常用的NP诊断量表之一。

由于DN4量表中含有3个查体相关的问题,患者无法自行完成量表评估,所以在DN4量表的基础上衍生出了I-DN4量表。

I-DN4量表共包含7个问题,包括烧灼痛、冷痛、电击痛、麻刺痛、针刺痛、麻木和瘙痒,由患者自评完成。

每回答1次“是”则计1分,回答“否”则计0分,总分≥3分则考虑包含NP 成分。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20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20
✓中枢神经损伤的疼痛部位较为弥散、范围广,表现为对侧躯体的头面部、躯 干或肢体的疼痛,且肢体远端疼痛重于近端。疼痛可表现为刀割样痛、闪电 样痛、火烧样痛、撕裂样痛、穿击样痛、牵扯样痛、麻刺痛、射击痛、放射 痛、麻木痛、电击样痛、针刺痛、紧箍痛、跳痛、冰冻痛等,表现各异,可 为深在的或表浅的,多出现两种以上的疼痛性质。
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
✓是指对正常致痛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增强,是由组织损伤后痛阈降低所致, 出现疼痛程度被夸大的情况。物理检查显示对刺激反应的增强 ,如冷热刺 激、针刺可导致明显的剧烈疼痛。
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患病率为182 人/10 万,年发病率为 3~5/10 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高峰年龄在48~59 岁 。
✓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 (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 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相关并发症,长期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使用多种药物 治疗的病人中, CIPN 的总发病率约为38%,因化疗方案、暴露时间和评估 方法而异。
定义及分类 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离子通道改变
✓周围神经损伤可以诱发神经系统离子通道(如钠、钙和钾离子通道)发生改 变,导致神经对传导信号表达异常,引起NP 。
✓如钙通道α2δ-1 亚单位在周围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的慢性NP 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Nav 1.3、Nav 1.7 和Nav 1.8 等离子通道异常可能会降低刺激阈,并引 起异位放电,导致自发性疼痛
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数据
✓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因手术种类不同差异较大, 据报道在10%~50% 之 间 。 截肢、开胸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0%~50% 。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普瑞巴林说课材料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普瑞巴林说课材料

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因对很多药物易产生耐受性,和/ 或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难以治疗
• 目前缺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共识
• 为非专科医生提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范诊疗指南 • 对特殊患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提供可选择的方案
英国卓越临床研究院 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指南
批准用于中重度疼痛
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推荐 • 阿米替林、普瑞巴林、度洛西汀
二线治疗推荐 三线治疗推荐
• 如最大剂量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不佳,应考虑换药 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 应用阿米替林未达目标,应换用或联用普瑞巴林
• 如二线治疗疗效不佳,应考虑: – 口服曲马多或联合应用二线药物 – 对不能口服药物的局部疼痛患者,选用利多卡因局部治疗
• 评估不同药物治疗21种不同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 包括104项关于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痛药和局麻药
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头对头试验 • 主要评估指标:疼痛评分减少≥30%、疼痛评分减少
≥50%、患者总体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96.Develop by the center clinical practice at NICE
• 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卒中后疼痛 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MS) 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PD) 创伤后脊髓损伤性疼痛 脊髓空洞症 缺血后脊髓病 压迫性脊髓病 HIV脊髓病 放射后脊髓病
诊断
• 详细的病史询问 • 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
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检查 • 必要的辅助检查
诊断
•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自发性和(或)诱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普 瑞巴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全文)一、定义及分类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Study of Pain,IASP)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2008年,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fi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disease o 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

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CRPS-I)、纤维肌痛症(FMS)、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NeuPSIG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

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

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

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一、定义及分型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建议统称“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二、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三、治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尽可能探明病因作为有效病因治疗对疼痛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针灸、理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先选择无创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结合神经阻滞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必要时可进行其他微创或手术治疗。

㈠药物治疗⒈镇痛药物⑴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丙嗪、去甲丙咪嗪、丙咪嗪)、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⑵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⑶阿片类镇痛药:羟考酮、曲马多、美沙酮、芬太尼。

⑷N-甲基-D-天门冬氨酸拮抗剂:氯胺酮、美沙芬,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

⑸局部用药:利多卡因贴片或乳膏、辣椒素软膏。

2. 常见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一、二线之线治疗的药物推荐⑴痛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线推荐(加巴喷丁、三环抗抑郁药),二线推荐(拉莫三嗪、阿片类、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曲马多)。

⑵疱疹后神经痛:一线推荐(加巴喷丁、局部用利多卡因、三环抗抑郁药),二线推荐(辣椒素、阿片类、曲马多、丙戊酸盐)。

⑶三叉神经痛:一线推荐(卡马西平、奥卡西片),二线推荐(巴氯劳、拉莫三嗪)。

⑷中枢性疼痛:一线推荐(阿米替林、加巴喷丁),二线推荐(拉莫三嗪、阿片类)。

㈡微创神经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恢复功能。

对于一些应用药物不能控制,或控制效果不好,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可考虑以下技术:①颅神经介入治疗,②脊神经介入治疗,③交感神经介入治疗,④神经调制。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疼痛评估量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疼痛患者数量呈现井喷式态势。

社会对疼痛预防、治疗和控制的需求日益增长,给疼痛界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项极富时代性的挑战。

患者、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该如何正确判断疼痛类型、评估疼痛强度及其影响是解决疼痛问题的关键所在。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尚无一种专家认可的中国本土的疼痛量表,中国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目前还在依赖外文疼痛量表的中文翻译版开展相关工作。

本共识对现阶段中国大陆地区常用且国际认可的14种疼痛量表中文翻译版进行了总结,并由专家就量表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现状进行了评估。

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正确地诊疗以及精准地评估疼痛对中国患者的身心影响,亟待中国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联手编制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疼痛量表,这套量表的编制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一、疼痛评估规范化的必要性首先,专家指出目前有些中文翻译版使用的医学术语,由于晦涩难懂,会降低量表的信效度。

专家建议如必须使用这类词语,需在量表中同时提供解释。

第二,每种量表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一些量表还对测量对象的年龄、阅读能力等有要求。

因此,临床和科研人在选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第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疼痛评估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常用疼痛量表介绍常用的评估表有14种,可以分为单维度疼痛量表(表1)、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表2)、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专用量表(表3)。

本共识对常用的14种疼痛量表的特性和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1、单维度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单维度疼痛量表是对患者的疼痛强度单方面进行评估,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类型。

单维度疼痛量表通过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使患者可以将主观疼痛感受客观地表达出来。

总体来讲,单维度疼痛量表都具有简单易行、评估快速等特点。

经过简单解释,患者一般都能很快地理解量表的要求,并在1 min之内完成评估。

因此,单维度疼痛量表是进行疼痛快速评估的首选。

2、多维度疼痛综合评估量表多维度疼痛量表在测量疼痛强度的同时,还会测试疼痛对心理、情绪、睡眠等的影响。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专家共识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专家共识

Part 2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流行病学
常见pNeP的患病情况
不同疾病中pNeP的患病率
16%
糖尿病1
9-34%
带状疱疹3
38%
化疗4
10-50%
手术5
16%的糖尿病患者受PDN影响,其中许多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1 带状疱疹(HZ)和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2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因化疗方案、暴露时间和评估方法而异3 不同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不同,截肢、开胸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发生率最高, 可达30%-50%4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患病率为182人/10万,发病率为3-5人/10万5
• 微创或手术治疗部分有新的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如周 围神经减压术
新版共识和2013版NeP共识的主要区别(1)
定义 分类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2013版共识 NeP的定义 周围性NeP和中枢性NeP
新版共识
NeP的定义以及根据损伤或者疾病的 解剖位置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NeP
常见的周围性NeP类型
NeP总的患病率
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离子通道的 异常改变
不同pNeP的患病情况
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离子通道的异 常改变、下行抑制系统
自发痛、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 自发性疼痛、痛觉异常或超敏、痛觉
痛觉过敏、疼痛性质、感觉异常
过敏、感觉异常
IASP 2008诊断标准 筛查量表 辅助检查
睡眠紊乱
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生产力下降,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1. Colloca L, et al. Neuropathic pain.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3:17002. 2. Schaefer C, et al. Clinicoecon Outcomes Res. 2014;6:483-96.

【指南解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42页】

【指南解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42页】
2024/6/1
(二)药物治疗
(2)三环类抗抑郁药:本类药物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 。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和 Meta分析肯定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特别是阿米替林在治疗DPNP 的效果。然而,特别在老年病人中,因为药物胆碱能的副作用常常会限制其使用 。所以在老年病人中,应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酌情用量。阿米替林:初始治疗推荐剂量10~25 mg/d ,最大推荐剂量25~150 mg/d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最值得注意的副作用为心律失常,所以在初次使用此类药物前应充分评估病人心血管情况 。对于有心脏疾病或者高度怀疑心脏疾病的病人应谨慎使用 。
急、慢性DPNP临床表现
2024/6/1
诊断及鉴别诊断
05
诊断标准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为:①疼痛位于明确的神经解剖范围;②病史提示周围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③至少 1 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④至少 1 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03
SNRIs类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
本类药物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肯定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特别是阿米替林在治疗DPNP的效果。
2024/6/1
(二)药物治疗
2024/6/1
(二)药物治疗
(1)SNRIs 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 5-HT 和 NE 的再摄取。度洛西汀在改善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帮助。2004 年,美国 FDA批准了度洛西汀用于治疗 DPNP 。在一项中国的临床试验中显示,60 mg 度洛西汀对治疗 DPNP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果和国外相似。此类药物中,与安慰剂相比,文拉法辛也对治疗 DPNP 有显著疗效 。度洛西汀:初始治疗推荐剂量30~60 mg/d,最大推荐剂量60 mg/d。文拉法辛:初始治疗推荐剂量37.5 mg/d ,最大推荐剂量75~225 mg/d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此类药物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者和 5- 羟色胺强化剂联用,因为会出现危及生命的中枢五羟色胺综合征。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多汗和增加出血风险[45] 。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康复训练和治疗后的生活调整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 疗法、按摩等,以缓解疼痛、改善功 能。
心理支持
生活调整
治疗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生活调整,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调整工作环境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 量。
物理治疗
如经皮神经电刺激、激光疗法等,可 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带来的不 良情绪。
特殊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
通过注射药物或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疼痛剧烈的患 者。
神经调控
如脊髓电刺激、深部脑刺激等,通过植入电极对神经进行调控,缓解疼痛。适用于难治性疼痛患者。
神经炎症
神经炎症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参与神经损伤和修复过程 。
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增加,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中枢 敏化与神经元可塑性改变、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 介质释放等多种因素有关。
03
诊疗流程和评估
初步评估和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疼痛部位、性质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 伴随症状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格检查
对疼痛部位进行视诊、触 诊、叩诊等,观察有无红 肿、压痛、感觉异常等。
初步诊断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初 步判断疼痛原因和性质。
疼痛程度和功能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等评估工具,对疼痛程度进 行量化评估。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普瑞巴林说课材料共51页文档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普瑞巴林说课材料共51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常见。

为规范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和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改进中心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了《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行简要总结。

注:由于在临床实践中NP 病人存在独特性和差异性,未必完全与共识建议的情况一致,故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将本共识建议作为参考,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和诊疗。

概述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P)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

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较常见,由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pNP 的常见病因及综合征见表1。

药物治疗
pNP 整体的治疗原则为:①早期干预、积极对因治疗;②有效缓解疼痛及伴随症状、恢复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促进神经修复;③药物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④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疼痛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可采取微创介入、神经调控、手术等治疗手段;⑤配合康复、心理、物理等多种手段,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

药物是pNP 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应建立在保证睡眠、稳定情绪的基础上,并认真评估疼痛性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治疗反应。

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要缓解疼痛,同时也要治疗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共患病。

停药应建立在有效、稳定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并采取逐步减量的方法。

常用治疗药物见表2、3。

参考文献: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专家共识编委会.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05):321-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