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岭南特色建文化高地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方案邀请公众广泛参与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已于近期回收竞赛成果。现计划于2014年1月13日开放展览,并接受公众对“三馆一场”和“一馆一园”项目分别进行公众最喜欢的方案投票。

展览时间:2014年1月13日至2月10日每天10点至17点,其中公众投票期为2014年1月13日至23日;

展览地点:琶洲阅江路688号保利国际广场东馆二层(南广场入)。

投票方式:

1、在展览地点进行现场投票;

2、发邮件至gz2013competition@

3、提交书面意见至广州市越秀区吉祥路80号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委员会办公室,邮政编码:510030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并为方案深化提供宝贵意见,感谢对广州城市规划工作的支持。

一、国际竞赛简介

文化设施“四大馆”分为“三馆一场”和“一馆一园”两个项目:

“三馆一场”项目位于广州塔南侧,北至珠江,南至新港中路,西联赤岗领事馆区,东至赤岗北路,总用地面积约55.5公顷,包括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和岭南广场。为将该区域打造为城市文化设施核心区,“三馆一场”规划建设需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五个主要问题:第一, 妥善拆迁安置,提升区域居民生活品质;第二, 打造中轴线南北段一气呵成的城市景观;第三, 研究“三馆一场”与广州塔、赤岗塔的和谐共融;第四, 实现工业遗产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利用;第五,突破人、车、物流错综复杂的交通瓶颈。

“一馆一园”项目位于海珠湖公园北侧,东起新光快速,西至杨湾涌,南抵海珠湖,北至新滘南路,总用地面积约34.5公顷,包括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项目主要研究广州文化馆、岭南大观园与海珠湖公园景观的融和;滨水岸线的利用和处理。

广州市规划局于2013年5月开始组织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经过深入前期研究和分析论证。为国际竞赛提供了顺利开展的技术条件。9月发布竞赛公告,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共吸引了114家设计团队积极报名参与。竞赛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参赛单位遴选会,从中综合评选出16家来自法国、美国、德国、荷兰、瑞士、丹麦、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及内地具有丰富大型文化建筑规划设计经验的精英团队作为参赛单位,按照每个项目8家的设定分别开展两个项目的设计竞赛,经过80天的设计,16家设计团队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了设计任务。

本次竞赛以打造世界级文化高地的定位,分别对“三馆一场”、“一馆一园”两个项目开展设计研究。从竞赛成果看来,“三馆一场”设计包括了创造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融合,建立立体交通、弘扬地域特色四大创新特点;而“一馆一园”设计则体现了打造景观文脉、布局园中有园、活化滨水空间、体现岭南特色四大设计特点。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基地区位图

二、方案简介

第一部分:“三馆一场”项目

方案一:文化场域,城市家园

历史承载文化荟萃科技萌发

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如何将文化建筑群置于公园景观中,从而获得足够的识别度和表现城市的创新。三座博物馆被嵌入景观中,仿佛是“盘中珍宝”;各据轴线东西两侧,与广州塔以及赤岗塔新旧文化建筑呼映。

方案二:河畔多彩的城市之花

总体规划用坡道、开口、庭院连接各层,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广场。3个馆就像3朵花,每一朵都根据其位置和功能设计而成;让“三朵金花”的绽放喻示未来广州文化的繁荣景象。

方案三:水韵岭南云山画卷

总体空间形态以珠江水网脉络为基底,冲刷形成沙洲与绿岛,起伏的大地景观托起三大文化场馆。美术馆的设计汲取白云山、珠江水、岭南画派等地域文化的神韵,并赋予现代意义。如同宣纸一般卷曲柔化的立面,借鉴水墨画意境丰富的艺术效果,重现白云山层峦叠嶂,建筑犹如浮现于天地之间。

方案四:珠水流觞·墨砚银贝·赤塔黄龙

本方案以水作为设计主题,从珠水分叉交错、织成网状的天然形态中获取设计灵感,整体塑造广州市南中轴线的个性形象,打造一条蜿蜒的中央水带绿轴,从珠江向南缓缓汇入海珠湖,以此隐喻珠水绵延,繁荣岭南文明数千年。

方案五:云间三味

规划及景观设计受白云群山及珠江中洲屿的启发,在规划自然森林的基底之上,散布形状各异的“岛屿”。美术馆被分隔成三个“凹”,暗喻传统建筑围龙屋;绿化被赋予云的轻盈柔软,一直延续到实体之间,与岭南广场绿色中轴线形成呼应。

方案六:岭南新旋律,英雄花盛开

方案通过塑造一个巨大形体,以在城市空间和美学上与广州塔形成呼应;从珠江边开始,一个“天幕凉棚”从江边向南延伸。科学馆和博物馆通过城市尺度的门廊空间相呼应,以‘廣州之門’的形态,强化新城市中轴线;美术馆则宛如一朵盛开的英雄花独立于舒展的水面中央。

方案七:山水林田构筑中轴 -“文化绿洲”

方案中,建筑与景观高度融合为一,正如山、水、林、田构筑成一片自然绿洲。穿过树林,开阔的岭南广场连续景观将一览无遗。三个博物馆各代表三种山石,太湖石、峡谷、石林;用一种新的尺度与现代语言重新阐释岭南园林与建筑的精髓。

方案八:走入岭南文化艺术新客厅

方案定位为功能完善的岭南文化艺术博览园,其由北向南依次分为“穹宇园”、“三才园”、“赤方园”。三园喻指天地人,凝结了岭南新时代智慧结晶,并由一条文化中轴线串联。美术馆结合现代艺术与岭南建筑符号,以廊柱单元代替传统框架结构体系。

第二部分:“一馆一园”项目

方案一:融源

规划设计吸取岭南造园的精髓:建筑造型方正,园林采用固有的自然形态。五鱼逐穗的构思联系旧城轴线的五羊传说,鱼作为生态湿地的符号,形成向心式布局。建筑细部运用现代技术演绎岭南传统建筑通、透、轻、巧的原则。

方案二:文化的交融

设计灵感取自于北来的内陆文化与南来的海洋文化交融而成的岭南文化。环线串联东西地块,通过线的交叠表达海陆文化的交融,由此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文化脉络。广州文艺中心的形态采用与规划结构相呼应的岭南结,寓意园林的古朴与文化馆的现代形成古今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