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3、景观都市主义强调一种真正打破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的樊篱、并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的动 态历程中相互转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生态学思想。城市某一特定阶段的形态是它在演变 为其他形态的历程中的一个暂时状态,貌似随机的、混乱的、明显不和谐的或是复杂的状态, 事实上能够被揭示为高度结构化的存在,包含一系列特定几何学的和空间上的秩序。 屈米在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方案中,摒弃了传统公园的设计手法和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设计意象, 而是采用了人工化的秩序。 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群体都因为这一公园设计项目让屈米这样 一个“建筑师”夺标而愤愤不平,也往往指责公园的设计过于人工化而失去了“公园”应有的 面貌。而这种新的生态学指向和图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僭越”和模糊,开拓了景观和城市相互 交融、景观建筑学和建筑与城市设计学科相互交叉、景观建筑师与建筑师乃至城市规划设计人 员相互合作的新的领域和前景。
第五种维度为时间向度、系统门槛、可持续进程纬度将空间、生态、时间形成1个三维坐标, 生态随着空间设计的不同以及时间的变化会具有不同的乘绩效应。因此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 重水平和竖向的考虑,预估生态的发展程度。空间具多重尺度与系统复杂性,也包含时间的 向度(Temporal Dimension)。生态设计必须处理自然系统在时间的变动过程,及其动态的 不确定性(Uncertainty)。第五个维度,处理环境空间调适及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物有机体 以及人类的活动,都具有环境调适以及主动创造条件的作用力。在自然系统中,各种生态流 动过程都有其时间尺度。各种生物生命周期、演替过程的时间及空间尺度具有一定关系。
景观都市主义者关注人与自然占据相同的空间,允许多种功能同时同地共存,通过城市自然 生态系统和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合力。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法塔维( Mohsen Mostafavi) 近年推动并发展了“生 态都市主义( Ecological Urbanism) ”的概念,想象一种途径“具有调和生态学和都市主 义内在冲突的能力”。“生态策略”,尤其是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混合、人工生态技术, 成为解决和城市对立问题的切入点。 生态都市主义尝试通过一种生态的途径来拯救当代城市,并提出可替代和可持续的城市化形 式及相应的原则。生态都市主义对待城市化并没有统一的方式,而是从全球的视角,多尺度 和多学科的途径来应对。设计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将生态与城市联系起来,而不 与环境相冲突。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第四纬度是尺度与复杂性,强调多尺度的生态介入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生态 城市强调环境脉络,设计必然具有跨尺度的性质。若以复杂度为指标依顺序逐渐由弱而强,设 计方案需囊括直观描述、主题分析、垂直因子、水平网络、空间阶层、时间、调适及行为等8 种分析模式。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近几年新都市主义概念的引入我国并迅速兴起,主要原因是新都市主义为城市化以及城镇化提 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而如今的生态城市主义更是细化了该解决方式,系统性的给予了全 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城市主义是近两年建立在案观都市主义理念之上发展的一种新概念。生态城市主义更加强 调采用设计的方式将生态理念融入社会部门和人居环境中,通过各个部门与设计的互动,使地 形、材质、天际线、尺度、人类活动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谐。生态作为一种能量贯穿各种元 素。 生态城市论认为,设计可以成为一种生态的介入(Design as an Ecological Intervention ), 藉由塑造各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来改变生态流动的方式,这正是生态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生态 城市设计不仅是消极地保护自然,更应是积极地在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中,以再生设计的手法,寻 求机会嵌入有价值的生态空间元素。生态城市设计,需要整合能源流动、物质流动、水文流动、 生物流动、甚至于人的流动及信息流动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生态化的城市,以流动生成形式 (Flow GeneratesForm)。
同风景园林学科以往依靠植被规划、植被设计的传统思路不同,生态城市主义更加强调多生 态的规划设计思想,即通过设计手法引入生态。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生态城市主义主要的特点和意义即是5种设计纬度。
第一纬度是空间形式和经验的纬度,采用城市空间的形式和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达到生态化 城市设计的能力。这一纬度主要通过西方的地形同微气候,视觉经验,场所范围等元素的相 互关系进行判断并融合。 即使在完全人工的城市微环境与微地形中,地形决定了微气候及地表径流的走向。地形与微 气候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较大尺度上决定了植被、水流、土地使用及生产活动。在人类知觉 尺度上,地形为各种流动及视觉经验的产生器。由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用地理 信息系统或其他工具来操作视域集水区分析。同样的技法,可以应用于城市格网系统所产生 的环境。网格是一种弹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
三、景观都市主义与城市的结合、应用
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旧城建设集中度高, 土地负荷已达到临界 值, 城市景观系统亚待改善, 城市新区土地乱征滥用、环境恶化问题突出, 景观都市主义针对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倡导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第三纬度为生态流动及环境绩效的测量纬度。空间与生态流动以及时间变迁之间,存在了一种动态 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测量其环境绩效。第三种维度,关注空间背后的生态流动及其效应。从宏观的 尺度,土地嵌合体中的水平生态流动方式,受到外在输入能量,例如太阳能辐射的垂直能源流的影 响。地表上物质空间的形式,也可以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及流动模式。生态流动(如水文系统变化 及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等过程)具随机性(Stochastic),地景模式的生成演变往往是机率产生的结 果。形态与流动关系的动态分析,将使我们更有能力精准预测各种空间规划设计的环境后果。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1、“水平性”最大化了漫游、联络、互连、聚集和移动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允许差异性的产 生和增生扩散。 “格网”和“层叠”被认为是“有效的场域操作,一个框架扩展到一个巨大 的表面,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弹性和发展„„一个抽象的形态操作标识了表面,令它充满了特 异性和可操作的潜力。这种组织给予表面易读性和秩序,同时允许每一部分的自治和个性,并 且保持着对于历时可选择转变的开放性。
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方案中,屈米采用了一种“层叠”的方式,将水平扩展的秩序系统叠加 到场地上。这种秩序系统是无中心、无等级、开放和可蔓延的。屈米的“点—线—面”系统, 被视为一种“基础设施”的网络。这一网络的建立,为适应未来多样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 2、 景观都市主义强调“过程性”,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动态过程,城市地段由经济系统、生态 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而成形。景观具有弹性,允许不断历时改变。而就景观本身而言, 除了自然景观之外,景观都市主义对于“事件景观”十分重视,它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暂时性, 并且代表了真正的城市生活。 在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方案中,容纳多种城市事件、活动以及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是方 案的中心理念之一。一个开放的架构和基础设施的网络,能够适应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各种各 样的都市行为:计划和未计划的,设想到和未设想到的。通过景观创造出城市生活和事件的舞 台,从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事件”在公园中上演。屈米方案中设置的10 个不同风格和内 容的小园,被他比喻成一部电影的不同片断,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游人在其中进行不同的活 动。公园中的几座公共建筑也都常年安排多样的公共活动。更多的主题形成了“无主题”, “无主题”也容纳了更多的主题。
wk.baidu.com
生态城市主义:5种设计维度 生态城市主义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世界建筑》 《现代园艺》2011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第二纬度为物质、表层、土地嵌合体的维度,将城市空间看做一个个体细胞,每个细胞之间会 有生态能量的相瓦传递交流。这种交流尤其有利于对一些高密度核心区、商业区等人口集中区 域和流动性大的区域进行规划设计。
景观都市主义探讨
一、景观都市主义与生态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 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在很多时候,景观已变成了当代城市尤其是北美城市 复兴的透视窗口和城市重建的重要媒介。 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 从景观的角度来思考城市问题,生态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 点。 景观应该替代建筑,成为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景观都市主义的基本前提 是认为景观是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在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中,是城市和场地的文化和自然过 程指引设计师进行规划和组织城市形态。该理论以系统和网络为城市形态生成和演变的基本 框架,以可适应系统代替刚性结构作为一种组织空间的更好途径,认为基础设施及其网络所 具有的连续性为城市形态的发展和变形的可能性提供了支撑。同时,它基于一个更广的视角, 期望突破传统规划的局限,将自然演进和城市发展整合为一种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空间的第二个生态层面,为地面的物质表层。在微观的基地尺度,地表上的材质为植被、 土壤、铺面、水体、建筑楼板及墙面等;在大地景观的尺度,从卫星照片看下来,地表则是 如马赛克一般多样化的土地嵌合体,嵌合了各种土地使用与地表系数不同的表层。 城市的新陈代谢系统(Urban Metabolism),即类似于一种大尺度的产业生态系统(I n d u s t r i a lEcosystem),以物质、能源、水的流动为基础,创造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让 城市系统的流动以及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产生绵密的绿色联系网络。
回眸拉·维莱特公园,我们看到它预示着一种新的开端,揭示了景观作为一种城市过程范式的 潜力,孕育了景观都市主义的最初形态。
回眸拉·维莱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中国园林2009
三、景观都市主义与城市的结合、应用
中国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废弃地。如何改善场地的生态状况是每个城市都要 面对的问题。景观都市主义以生态策略为基础,在城市废弃地的修复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改 变如土壤受污染程度、场地重建的经费来源及重新规划等关键问题上, 都能给出一定的参考 和启示。
在我国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 卫星城市、小城镇等各种形式的人口扩张日益加重,因此, 在新城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坚持景观先行,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融入活动空间, 给城市提供一个 优质的生态环境; 同时,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城市的中心与边缘、市区与郊 区出现了很多差别与矛盾, 可以采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方法将原本位于中心的单元(办公、居 住、商业、服务)有机分散到周边, 通过生态廊道相连, 形成一个以景观为框架的生态系统 式的城市形态。这也是库哈斯“景观化”城市的应有之义, 旨在消除城乡之间、人工与自然 之间的矛盾。总之, 景观都市主义为我们理解和规划处于动态的城市提供了新的模型。
二、拉· 维莱特公园与景观都市主义
位于法国巴黎东北角的拉·维莱特公园占地55 hm2,由瑞士建筑师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在1982 年设计 ,被称为“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的典范,同时也可以被视 为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通过对诸如“ 终端开放”(open-endedness)、“ 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等理念的运用,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方案发出了将景观作为一种媒介角色的信号,藉由它清晰地表达一种不 同于以往的都市设计:层叠的、无等级的、弹性的以及战略性的。他运用一种秩序系统控制大 尺度空间,让景观成为一种容纳和安排复杂城市活动的媒介。同时,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的, 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从而达成两者的相互交融。 (景观的城市化和城市景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