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个着名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共13页
企业存在法律风险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销售。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加入。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公司面临法律风险。
二、案例描述1. 股权纠纷某科技公司共有三位股东,分别为甲、乙、丙。
甲为公司创始人,持有60%股份;乙和丙分别持有20%和20%股份。
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甲认为乙和丙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影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甲提出要增加自己的股份,但乙和丙不同意。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具体纠纷如下:(1)甲认为,乙和丙作为股东,未能履行好股东义务,导致公司经营不善。
因此,甲要求增加自己的股份,以加强公司的管理。
(2)乙和丙认为,甲作为创始人,在公司发展初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不同意增加甲的股份,因为这样会削弱自己的话语权。
双方协商无果,最终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甲和乙、丙的股权比例应当根据各自对公司贡献的大小来确定。
由于甲在公司发展初期做出了较大贡献,法院判决甲的股权比例由60%调整为70%,乙和丙的股权比例分别调整为15%。
2. 劳动争议某科技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公司通知了部分员工,但未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导致部分员工不满。
以下是具体争议:(1)部分员工认为,公司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2)部分员工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3)部分员工认为,公司未提供合理的补偿方案。
员工们集体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某科技公司确实存在未提前一个月通知、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问题,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仲裁委员会判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并要求公司提供合理的补偿方案。
三、案例分析1. 股权纠纷分析某科技公司股权纠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股权分配方面,甲、乙、丙三人的股权比例未能体现各自对公司贡献的大小。
(2)股东之间缺乏沟通。
甲、乙、丙三人在股权纠纷问题上未能充分沟通,导致矛盾激化。
分享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优良案例
分享⼩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动优良案例近⽇,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动的通知》。
2019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在化⼯、⾦属、机械、光电设备、信息技术等5个⾏业开展了⼩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动试点⼯作,并编制了《⼩微企业应⽤ISO 9001提升质量管理的实施指南》和《⼩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动优良案例》。
《⼩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动优良案例》涉及5个⾏业,现分享化⼯⾏业优秀案例给⼤家。
化⼯⾏业案例1: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发展之路⼀、企业简介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优巨)成⽴于2012年,位于江门市⾼新技术开发区,建筑⾯积约5000平⽅⽶,是⼀家集研发、⽣产、应⽤及销售⼀体化服务的全球供应商。
企业现有员⼯45⼈。
其中博⼠⽣3⼈、硕⼠5⼈,本科⽣15⼈,主要从事⾼分⼦材料聚亚苯基砜(PPSU)树脂、聚醚砜(PES)、聚砜(PSU)树脂的⽣产,是⽬前为⽌中国唯⼀⼀家可同时⽣产这三种⾼分⼦材料的⾼新技术企业。
企业完全依靠具有⾃主知识产权的⼯艺技术开发,建成年产 6000 吨聚芳醚砜 PARYLS 系列产品的⼯业化⽣产线并成功投产,打破了该项技术及产品的长期国际垄断,成为名副其实的聚芳醚砜系列产品全球第三⼤供应商。
为了提⾼企业的管理⽔平,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2014年开始建⽴并运⾏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17年完成 ISO 9001 体系换版⼯作,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企业切实感受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途径,并期望通过不断完善已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质量管理⽔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急需解决的质量管理问题江门优巨成⽴⾄今,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步步从创业逐渐⾛向产业化,发展迈上⼀个⼜⼀个新台阶。
对于长远发展,企业致⼒在国家新材料⽣产应⽤技术领域当标杆做⽰范,将“优巨”打造为民族领军品牌。
中国石油七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应汲取的教训:
必须提高测井解释的准确性,对于已经开发 的区块,要充分考虑到周遍注水井以及地层漏 串产生的影响。 必须合理选择射孔方式,对于高压层、气层 井以及探井应建议采取油管输送射孔。 电缆输送射孔或测井作业必须配备电缆剪切 工具,并放置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电缆射孔作业必须安装防喷装置,并保证完 好有效。 钻井、井下、测井、射孔等施工作业必须做 好坐岗观察液面工作。
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应汲取的教训: 必须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加强对设备生产厂 家资质的审查和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源 头上消除隐患。 对于重点设备设施的制造,必须进行驻厂监 造,投产前,必须经地方政府部门检测合格。 重点工程和项目,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施工,不能片面追求施工进度。
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五
2、 间接原因
射孔过程中没有专人观察井口,未能及 时发现井喷征兆。 电缆钳不配套,剪切电缆延误时间。 放炮闸门失效,导致井口关闭失败。
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3、管理原因
作业队未执行施工前的申报批准制度;未建立作业 施工方案设计与分级审批程序;作业前没有进行风险 识别,没有制定有关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安全监督人员配备不足,现场监督不到位,致使基 层作业队在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井作业时,没有及 时发现。 井控日常演练没有落到实处,实战性差,井喷初期 延误时机,造成事故扩大。 放炮闸门没有定期进行检测、试压。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六
大庆 “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 析
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9 年 2 月 20 日 上 午 , 大庆建设集团化建公司球 罐分公司按照大庆化工集 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 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 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泄漏情 况。在检查卧式阻火器水 封罐罐内是否有漏点过程 中,三人先后进入罐内, 因氮气窒息死亡。
药企法律风险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型抗癌药物,并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上市。
然而,在药品上市后的第三个月,该公司收到了来自某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投诉,称该药品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已经导致一名消费者死亡。
此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公司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案例描述1. 投诉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指控该公司生产的抗癌药物存在以下问题:(1)药品说明书未充分揭示药物的副作用,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风险。
(2)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药品成分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3)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2. 公司应对措施(1)立即暂停该药品的销售,对已售出的药品进行召回。
(2)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并承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药品说明书风险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的名称、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在本案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指控该公司未充分揭示药物的副作用,导致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风险。
这属于药品说明书风险,违反了相关法规。
2. 药品生产风险药品生产风险主要涉及药品质量、生产环境、生产流程等方面。
在本案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指控该公司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药品成分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这属于药品生产风险,违反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
3. 销售风险药品销售风险主要涉及销售渠道、销售行为、广告宣传等方面。
在本案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指控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规。
四、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1. 法律风险(1)违反《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赔偿消费者损失等风险。
公司税务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税务问题日益复杂,税务法律风险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以某知名科技公司为例,分析其面临的税务法律风险,并探讨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一、案例背景某知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IT服务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公司也面临着一系列税务法律风险。
二、税务法律风险案例分析1. 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案例:该公司在2018年因未能妥善管理增值税发票,导致部分发票丢失,被税务机关查处。
经查,该公司未能及时登记发票,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分析:增值税发票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而言,妥善管理增值税发票至关重要。
该公司因发票管理不善,不仅面临罚款,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和税收待遇。
2. 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案例:该公司在2019年因未按规定计提折旧,导致企业所得税申报不实。
经查,该公司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上存在误解,导致税前扣除金额不准确。
分析:企业所得税申报是税务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
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
该公司因政策理解错误,导致申报不实,不仅面临补缴税款的风险,还可能被税务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 出口退税风险案例:该公司在2020年因出口退税申报资料不完整,被税务机关要求补正。
经查,该公司未能及时收集出口货物相关的出口证明、发票等资料,导致退税申报不顺利。
分析:出口退税是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严格按照出口退税政策要求,及时、完整地提供申报资料。
该公司因资料不完整,导致出口退税进度缓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转。
4. 股权转让税务风险案例:该公司在2021年进行了一次股权转让,但由于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被税务机关查处。
经查,该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未按规定计算股权转让收益,也未及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
CULTURE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贺加喜 李昊宸 彭映姣 秦涛 周常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摘 要 本课题主要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针对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以期达到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文章主要在广泛借鉴和吸收现有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疫情之下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实际状况,依据可靠性、实用性、高效性等原则,采用环境分析法、文献综合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设计调查方案。
同时,根据前文的研究分析结果及企业内外条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预警机制,相应提出相关风险解决方案,建议企业提高对整体风险的管控力。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 汽车制造业 风险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31-033-0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汽车的销量与产量已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的销量与产量都在不断增长。
汽车企业竞争不断加剧,行业整体利润率降低,近几个月的疫情更是大大削减了产品需求量。
从科技角度出发,汽车产业多倡导自主研发,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研发能力处于弱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正不断借鉴着他国经验并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的企业管理成为企业专业化、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1]。
(二)研究意义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之一。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多种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做好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的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企业案例分析——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系统集成等业务。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员工人数也不断增加。
然而,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公司存在诸多法律风险,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
二、案例简介1. 案例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某科技公司于2018年1月招聘了10名新员工,但在入职后,公司并未与这些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18年5月,其中一名员工以公司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
2. 案例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某科技公司一名员工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司损失,公司决定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
然而,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也未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该员工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3. 案例三: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某科技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导致部分员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019年3月,一名员工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该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4. 案例四:加班费支付纠纷某科技公司员工小王在2019年7月至9月期间,每月加班时长超过40小时。
然而,公司在支付小王加班费时,仅按照法定标准支付,未按照公司内部规定支付加班费。
小王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差额。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本案例中,某科技公司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应支付员工双倍工资差额。
2. 案例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XX科技也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法律风险。
二、案例概述2018年,XX科技的一款名为“智慧办公助手”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就在产品销量节节攀升之际,公司收到了一封来自Y软件公司的律师函,指控XX科技侵犯其知识产权。
Y软件公司声称其拥有一项名为“智能办公系统”的专利,而XX科技的“智慧办公助手”与其专利技术高度相似,构成了侵权行为。
面对突如其来的法律风险,XX科技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和应对。
以下是XX科技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的法律风险管理案例。
三、法律风险管理措施1. 成立专项工作组XX科技立即成立了由公司法务部门、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专项工作组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包括产品技术文档、市场调研报告等,以证明“智慧办公助手”与Y软件公司的专利存在差异。
2. 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专项工作组邀请专业律师对案件进行全面的法律风险评估。
律师认为,虽然“智慧办公助手”与Y软件公司的专利在部分技术细节上存在相似之处,但XX科技在产品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具有独创性,且未完全复制Y软件公司的专利技术。
因此,律师建议XX科技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争取通过和解或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3. 寻求和解在律师的建议下,XX科技主动与Y软件公司进行沟通,表达了和解的意愿。
双方就赔偿金额、专利许可等问题进行了协商。
经过多次谈判,XX科技与Y软件公司达成一致,同意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并获得Y软件公司授权使用的专利许可。
4. 完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XX科技对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改进。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员工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2)建立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和风险评估;(3)制定知识产权侵权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侵权纠纷时能够迅速响应。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35.07万元。
发生原因是,事故企业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主要成分是二硝基二酚、三硝基一酚、间二硝基苯、水和少量盐分等)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爆炸。
主要教训:一是事故企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
天嘉宜公司无视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长期刻意瞒报、违法贮存、违法处置硝化废料,安全管理混乱。
二是中介机构弄虚作假。
有关环保评价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导致事故企业硝化废料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暴露,干扰误导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
三是江苏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
应急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不到位,生态环境部门未认真履行危险废物监管职责,工信、市场监管、规划、住建和消防等部门也不同程度存在违规行为。
四是响水县和生态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理念不牢。
重发展轻安全,招商引资安全环保把关不严,对天嘉宜公司长期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视而不见,复产把关流于形式。
五是江苏省、盐城市未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不全面、不深入、不扎实。
2、长深高速江苏无锡“9?28”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2019年9月28日,长深高速公路江苏无锡段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重型货车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36人受伤。
发生原因是,事故大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前轮爆胎,导致车辆失控与中央隔离护栏碰撞,冲入对向车道,与对向大货车相撞。
大客车上大部分乘员未系安全带,在事故发生时脱离座椅,加重了事故伤亡后果。
主要教训:道路客运行业跨省异地源头管控存在漏洞。
一是企业注册地有关部门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车辆监管不力,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严重缺失的问题失察失管,未及时处理其他部门和外地关于事故企业及车辆涉嫌非法营运的抄告线索,没有真正形成监管合力和闭环管理。
【实用文档】2019年某知名品牌企业风险管理考题完整版
1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为应对未来一定时期内( )而持有的资本,其规 模取决于自身的( )和风险管理策略。
1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 )。
1
在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的公式KBIA=GI×α 中,巴塞尔委 员会规定固定比例α 为( )。
1
对于持有大量金融工具的商业银行,当中央银行上调基准利率后, 其市场价值( )。
Ⅳ.如果发生信用事件要进行常规性支付
1 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也称为( )。
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法律风险管理部门应承担的职责有( )。
1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管理条约规定,操作风险
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
1 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其计算公式为( )。
2
2 企业行业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
2
内部审计是一项( )的约束与评价机制,在促进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主要职责包括( )。
2
目前RAROC等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广泛应
2 用,其原因是与以往的盈利指标ROE、ROA相比,RAROC( )。
柜台业务主要操作风险成因包括( )。
1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资本约束并不是控制银行操作风险的最好办法, 应对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严格的( )。
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为商业银行提供的三种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计量方法不包括( )。
1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按公允价值计价 但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产是( )。
1 企业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极为复杂,具有( )的特点。
2019年金融风险案例
2019年金融风险案例1. 中美贸易战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相互加征关税措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股市、汇市和商品市场均受到较大影响,投资者信心受损,市场波动性增加,金融风险上升。
2. 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系统稳定风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债务问题在2019年持续恶化,引发金融系统稳定风险。
例如,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引发了市场恐慌,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投资者纷纷抛售债券,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事件:2019年,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事件频发。
一些平台运营不规范,资金链断裂,导致投资人无法提现,引发社会不稳定。
例如,某互联网P2P平台宣布倒闭,数十亿资金被冻结,投资人陷入困境。
4. 股票市场操纵案件:2019年,股票市场操纵案件屡有发生。
一些投资者通过虚构信息、散布谣言等手段操纵股票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操纵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对金融市场稳定构成了威胁。
5. 金融诈骗事件:2019年,金融诈骗事件屡有发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冒充银行、支付机构等金融机构,以各种借口骗取他人财物。
这些诈骗活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加大了金融风险。
6. 虚拟货币市场波动:2019年,虚拟货币市场波动剧烈。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大幅波动,投资者利益受损。
虚拟货币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了金融风险,同时也引发了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市场的关注。
7. 金融机构违规操作事件:2019年,一些金融机构因违规操作而引发金融风险。
例如,某银行员工私自操作客户账户,导致大量资金损失。
这种违规操作不仅损害了客户利益,也破坏了金融机构的声誉,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8. 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2019年,一些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黑客通过攻击商家、金融机构等渠道获取信用卡持卡人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或者盗取资金。
这种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对个人和金融机构造成了经济损失,加大了金融风险。
三九集团案例分析
以三为九继集C,团o出实p现施yr严债ig重务h的重t信组2用。0和1债9-务2危0机1。92A0s0p4os年e7月P国ty务L院t批d准. 对
• 2006年12月,根据与三九债权人委员会协商确定的债务重组框 架方案,为保证企业平稳过渡和长远发展,按照整体重组、市场化运 作的原则,实施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
“863”计划,曾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技术进步奖项
• 三九C集o团p所yr属ig企h业t医2药0产1品9涉-2及0中1成9药A、s化p学o原se料药P和ty制剂Lt、d.生物
制品及医用卫生材料等多个领域。拥有包括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 参麦注射液、正天丸及壮骨关节丸在内的中药剂、胶囊、颗粒剂、口 服液、糖浆剂等多种剂型,拥有包括皮炎平软膏、头孢噻肟钠及注射 用头孢曲松钠在内的西药品种390余种。其中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 等中成药数年来销售额一直雄居国内同类药物首位。雅安三九的参附 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十几种中药注射液的产量和质 量达到全国第一;九新药业所生产的头孢类抗菌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公司以 OTC(非处方药)、中药处方药、免煎中药、抗生素及普药为四大制药 业务模块,辅以包装印刷、医疗服务等相关业务。
• 司2股01东9年的度净公利司润实)现5亿主E元营v。业a“务l9u收9a9入”ti4品o3.n牌16价o亿值n元居ly,我.净国利制润药(行归业属榜于首上。市公公 ted w司it所h生A产s的p9o99s品e牌.S系l列id产e品s,fo在r国.内N药E品T市3场.上5具C有l相ie当n高t 的P占ro有f率ile 5.2
企业财务风险案例
企业财务风险案例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财务风险的案例越来越多。
以下是一家企业的财务风险案例。
该企业是一家生产家具的公司,进入市场时间较长,产品销售较稳定。
然而,在2019年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公司遭遇了一系列财务风险。
首先,原材料价格上涨。
由于国内外原材料市场供求不平衡,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没有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导致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公司的产品价格没有相应上调,导致产品利润下降。
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公司面临着原材料成本过高而没有利润的困境。
其次,市场需求下滑。
由于经济不景气,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减少。
公司销售额大幅下降,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维持日常经营。
同时,公司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下滑,采取了降价销售的策略,进一步降低了产品利润。
再者,管理层决策失误。
公司管理层在面对财务风险时没有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措施。
他们过于自信,认为经济下行只是短期现象,没有及时调整公司战略。
他们没有对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做出及时反应,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加剧。
最后,公司对于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公司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也没有对市场风险进行充分的前瞻性分析。
这导致公司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低,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面对这些财务风险,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他们加强了原材料采购管理,与供应商协商调整采购价格,降低成本。
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
同时,他们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该企业成功渡过了财务风险带来的困境。
然而,该案例也给其他企业提出了警示和启示,即要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以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法律合同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
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断与各类客户签订合同。
然而,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公司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合同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合同纠纷和法律风险。
二、案例描述1. 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1)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客户资信调查。
科技公司在与某地方政府签订系统集成项目合同时,未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导致合同签订后,客户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履行合同,科技公司不得不承担全部损失。
(2)合同条款不明确。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科技公司未能详细明确合同条款,如服务内容、交付时间、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导致后期发生纠纷时难以界定双方责任。
(3)合同签订不规范。
科技公司部分合同采用口头协议形式,未签订书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难以提供有效证据。
2.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1)变更合同未及时签订补充协议。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科技公司因客户需求变化,多次变更合同内容,但未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导致合同变更部分缺乏法律效力。
(2)未及时验收服务成果。
在系统集成项目交付后,科技公司未按合同约定进行验收,导致客户对服务质量不满意,引发纠纷。
(3)未妥善保管合同资料。
科技公司部分合同资料保管不善,导致合同丢失或损坏,影响维权。
3. 合同终止过程中的风险(1)合同终止未明确违约责任。
在合同终止过程中,科技公司未能明确约定双方违约责任,导致双方在终止合同后产生纠纷。
(2)未及时处理遗留问题。
在合同终止后,科技公司未及时处理遗留问题,如未结算尾款、未收回技术资料等,导致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1. 合同签订风险(1)市场调查和客户资信调查不足。
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和客户资信状况,避免因客户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2)合同条款不明确。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明确合同条款,避免因条款不明确导致纠纷。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1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集目录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例二:雷曼兄弟破产案例三: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四:“中航油”事件案例五: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案例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案例七:越南金融危机案例八:深发展15亿元贷款无法收回案例九:AIG 危机案例十:中国金属旗下钢铁公司破产案例十一: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十二:冰岛的“国家破产”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一、案情2019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
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
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
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
早在2019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19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19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从2019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
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
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
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
法律合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公司A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公司A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未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导致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超标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9年,当地环保部门对公司A进行了调查,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二、案件经过1. 调查发现2019年5月,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公司A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环保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公司A进行了现场调查。
经调查,公司A在生产过程中,确实存在废气、废水超标排放的情况。
具体表现为:(1)废气排放:公司A的废气处理设施存在故障,导致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超标。
(2)废水排放:公司A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导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超标。
2. 调查取证环保部门对公司A进行了详细调查,收集了以下证据:(1)现场检查记录:记录了公司A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排放的情况。
(2)检测报告:检测了公司A排放的废气、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
(3)询问笔录:询问了公司A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公司A在生产过程中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3. 调查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环保部门认为公司A未履行环保义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对公司A进行处罚。
三、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环保部门对公司A作出了以下处罚决定:1. 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整改环保设施,确保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2. 对公司A罚款人民币30万元。
3. 对公司A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
四、案件启示1. 企业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履行环保义务,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2. 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3. 环保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4. 公民应积极参与环保监督,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五、总结公司A因未履行环保义务被罚款一案,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五个著名企业风险管理案例作者:滦福田1.芝华士风波:一场传媒与品牌的博弈2.芬达美年达致癌风波:权威验证,化险为夷3.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出招缓慢,自食其果4.博士伦眼药水风波:虽有瑕疵,值得尊敬5.欧典地板风波:媒体与公众的狂欢2019年度的中国市场对于众多知名商业品牌可谓多事之秋,肯德基、宝洁、强生、雀巢、高露洁、哈根达斯、光明……一个个叱刹风云的国际著名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到空前的企业危机冲击。
企业危机的类型也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形象方面:芝华士12年份门风波、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博士伦护理液引发眼疾、欧典地板宣传欺诈……当然,不同企业对待危机事件的策略和技巧、对消费者的态度差异,直接决定了其危机公关的成败。
我们也同时看到,包括国际著名品牌在内,很少有哪家企业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风波中做到完美应对进而转危为机。
危机管理,对所有企业组织和管理者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聪明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学会让别人吃一堑,让自己长一智。
有鉴于此,我们选取了2019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危机案例进行回顾和剖析。
芝华士风波:一场传媒与品牌的博弈——2019年上半年著名企业危机案例回顾系列之一2006年1月20日,距离农历中国新年只有9天时间,在全球华人最重要的春节前夕,全国消费能力被空前放大,市场的繁荣和火爆令辛勤打拼一年的商家们露出难得的笑容。
《国际金融报》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却掀开了狗年中国洋酒市场第一场品牌信任危机-“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事件回放《国际金融报》在异常醒目的头版位置刊登出这篇火药味道十足的曝光文章,文中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所了解的在华销售的国际知名酒类产品芝华士12的成本信息,向欧盟最大的酒类公司保乐力加集团在华经销商-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发出四项质疑:芝华士12成本:“25元”缔造“亿元神话”?在华产品销售:大陆市场没有真正的12年酒?全体员工赴英旅游:暴利下的奢侈?品牌价值:“变了味道的水”?一连串的极具挑战性的发问,将远离普通消费群体的洋酒奢侈品芝华士拉下神坛,一时间,芝华士成本谎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迅速传播扩散至全国。
“芝华士风波”与其说成是新闻曝光,更不如视为传媒向洋酒品牌发起的挑战宣言,2019年度第一场国际品牌在华信任危机在狗年春节到来前爆发。
案例点评:回顾保乐力加公司对芝华士产品危机的应对,其整体危机管理可以概括为:“亮点颇多,败笔不少”。
亮点一:迅速行动,快速反应。
1月20日,在《国际金融报》刊登文章置疑芝华士12成本的当天,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即委托其公关公司发布新闻公告。
公告指责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并无事实根据,要求给予书面道歉和纠正,并对芝华士12产品的生产年份控制和成本构成做了说明。
一则简单的新闻公告虽没有向公众传递更多的信息,但能在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快速回应媒体的负面报道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态度和立场,为其危机公关打好了第一仗。
亮点二:抓住重点,再度回应。
1月24日,芝华士生产商保乐力加集团再度以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的名义通过《第一财经日报》向公众作出回应,表示“芝华士12年”年份是足额的。
同时,针对成本仅25元一说,保乐力加中国传播总监王珏向媒体透露:“光增值税一项就超过25元。
”但至于芝华士总成本,保乐力加公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数据。
亮点三:高层云集,现身说法。
1月25日,苏格兰威士忌协会、保乐力加(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和保乐力加集团下属的英国芝华士兄弟有限公司于上海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再次向媒体重申芝华士12年是用多种在橡木桶中醇化了至少12年以上的威士忌调和而成的。
新闻发布会上,保乐力加董事总经理齐德辉,现任苏格兰威士忌协会首席主管、芝华士兄弟公司首席调酒师以及芝华士亚太区副总裁潘德施、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及欧盟驻华代表团代表等众多高层人物到场接受记者询问。
这一姿态向媒体和消费者进一步表明了保乐力加公司对“芝华士风波”的异常重视,同时,苏格兰威士忌协会、欧盟和英国驻华官员的现身说法,从行业协会和政府组织的两个层面表达了对芝华士的明确支持。
尽管能够在“芝华士风波”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尽管态度坚定的向公众表达着自己的声音,尽管从欧盟、英国政府、保乐力加欧洲总公司到大陆经销商高层对危机事件给予了相当重视,但从事件后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持续质疑报道和评论,从门户网站上77.76%的消费者表示不再购买芝华士的调查数据,我们仍能感受到在整个“芝华士风波”过程中保乐力加公司危机应对的明显缺陷和败笔。
败笔一:危机信息发布的不透明保乐力加公司在“芝华士风波”应对过程中的信息发布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发布声明坚决否认国际金融报负面报道的怀疑,二是通过公司高层、欧洲有关协会和政府组织代表在新闻发布会的答疑来“摆平”问题。
但在公众看来,保乐力加在对国际金融报进行强烈职责的同时,又以商业秘密为由避而不谈关键问题,拿不出充足的事实证据及数据来证实事件的两个焦点:芝华士12的年份检测结论和产品成本。
在1月25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来自全国60多家媒体的各种质疑,芝华士各方代表的相关解释似乎仍然不能让现场记者完全信服。
以芝华士12的年份检测为例,苏格兰威士忌协会首席主管坦言超过3年的酒类确切年份很难鉴定。
而保乐力加方面则一味声称对自身产品有绝对把握,所以认为无需第三方检测报告。
继而又表示说英国大使馆的声明也完全可以作为进口国信赖的标准。
在这个产品危机事件频频爆发的时代,消除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必须是建立在明确的、充足的、可感知的产品信息发布基础上。
败笔二:缺乏消费者的直接参与“芝华士风波”源起一篇对芝华士产品的置疑文章,但保乐力加公司应该明白,《国际金融报》报道的最要害之处是令本来对洋酒知之甚少的国内消费者产生了严重的芝华士品牌信任危机。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洋酒的认知仅限于对品牌的泛泛了解,而具体到不同类洋酒的口感、文化、酿造工艺差别,绝非普通消费者能知晓。
在琳琅满目的洋酒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依据主要来自于对品牌的感性认识。
因此,“芝华士风波”公关的最主要目标是消除现有和潜在消费群体的品牌信任危机。
令人可惜的是,在保乐力加公司的危机应对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直接参与的消费者身影。
如果在1月25日上海记者发布会上有熟悉芝华士产品的消费者现身说法,解释饮用不同渠道获得的芝华士12的感受体会,又或者组织消费者代表分别饮用感受国内市场及英国本土市场销售的芝华士12产品,感受是否存在口感差异等等,通过直接吸收消费者参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危机公关,相信将会是绝然不同的效果。
败笔三:忽略中国政府及行业部门公关保乐力加对“芝华士风波”进行危机应对的一个亮点便是请来了欧盟、英国官员以及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代表在内的豪华阵容来华游说公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在整个事件中却难听到中国有关管理部门和专业行业协会的声音。
尽管拿出了英国政府做挡箭牌,但缺乏国内权威检测部门的证明和解释,中国消费者仍然对芝华士年份问题缺乏信任,甚至连不少媒体记者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都表示了质疑:凭什么认为英国政府的话就一定可信?这个现象一方面体现出国内政府某些部门对芝华士事件的不敏感,同时也折射出芝华士对国内政府部门公关的失败。
对于保乐力加来说,证明自身清白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产品的质量检测。
如果经过检测确认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芝华士12年”是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话,必将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不容置疑的品牌声誉和组织形象。
案例反思:与以往绝大多数知名品牌危机和产品危机不同的是,芝华士事件起源不是由于消费者维权投诉、产品质量安全或重大管理问题,而仅仅由一篇负面性新闻报道引发。
自始至终,对最初报道文章的信息是否准确成为了《国际金融报》和保乐力加公司双方争辩的焦点。
由于对高端洋酒的了解不多,即便众多消费者对报道内容并不十分确定,但宁愿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的心理迅速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芝华士品牌的信任危机。
法律赋予大众传媒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但是否合理利用这种权利则成为衡量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对于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公信力和职业道德的媒体来说,应该在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组织眼中保持一致的形象:既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判,又不应该干涉参与自由市场竞争的企业行为。
具体到国际金融报最初的曝光文章,在其提出的四项焦点问题中,除对芝华士12的年份质疑外,其他三项如芝华士12的产品成本、销售利润分配方式、芝华士品牌价值等均不属影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行为。
正如在同类商品中,总有消费者愿意用高价购买品牌价值更高、影响力更大的产品。
但不管价格多少,只要保证应有的产品质量,不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我们便不应将这种完全的市场行为视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所以,“芝华士风波”的真正焦点问题,不是芝华士产品高高在上的售价,不是保乐力加是否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是“芝华士12”是否是真正的12年酒。
只有这个问题,才涉及到保乐力加公司是否有虚假宣传、市场欺诈行为,是否导致中国市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芬达美年达致癌风波:权威验证,化险为夷——2019年上半年著名企业危机案例回顾系列之二继多个国际品牌在2019年遭遇产品危机之后,在2019年饮料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之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国际饮料巨头同时遭遇旗下产品芬达、美年达中苯含量超标且可能致癌的棘手问题。
在对软饮料可能致癌事件本身高度关注的同时,众多媒体和消费者们都在观望着两大巨头的危机公关举动。
事件回放2006年2月22日,新西兰一家网站刊登消息称,包括可口可乐旗下的芬达汽水、百事可乐公司旗下的美年达橙汁等软饮料,都含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能构成致癌危险。
旋即,当地时间3月2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证实了新西兰的说法。
两则消息迅速传入国内,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又一起食品安全危机来临!案例点评自述清白,难辨真伪不出人们所料,事件一开始,这则苯超标的质疑消息遭到“两乐”的一致否认,与数起类似案件如出一辙。
“说我们的产品有致癌危险,太没有根据了。
我觉得这一消息的来源有问题。
”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部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辩解说。
与可口可乐的表态一样,百事可乐(中国)公共事务总监卢劲也表示,根据公司的综合评估和产品测试,其所有产品都是安全的,完全符合有关苯的所有规定。
显然,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自我辩解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根据新浪网的专项调查,截至3月6日21:30,共有24175人参加了这一调查,其中18402人表示不会继续消费芬达、美年达等软饮料,占投票网民的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