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审批稿
海洋发展
中国海洋发展之我见摘要:我国是一个海岛众多的国家,这些岛屿不分大小,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然而,我国一些岛屿被别国侵占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我国拥有无可争议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现在却被日本实际控制。
如今,钓鱼岛成为中国和日本海上岛礁争端的焦点。
近几十年,南海发现储量可观的油气资源,周边一些国家不顾历史事实,不顾国际公约的原则,侵占我南海诸岛达几十个。
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
关键词:海洋、海军、海洋权益正文:著名军事历史学家马汉曾经说过.海权的历史.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
他同时还明确地告诉世人.海权的历史主要是一部军事史。
古往今来,浩瀚无边的海洋,留下了人类征战的无数硝烟。
如今,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日趋增高.大国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稳步发展.20世纪那种大规模世界战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近来,海洋问题持续不断升温。
从亚太地区看,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争端纠纷此起彼伏。
从全球范围看,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围绕极地主权和战略通道加紧角力,印度洋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依然威胁经过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通道的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海洋战略上动作频频,等等。
透视此轮海洋问题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的影响正在扩大,在和平与发展为世人所广泛关注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争端仍然存在。
历来为兵家殊死争夺的海洋,仍然是新世纪国家利益碰撞的舞台。
特别是中国所处的亚洲地区.各国对海军力量的重视和发展,俨然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地区竞赛。
亚洲海域的海军发展浪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该地区复杂的地缘和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亚洲海域是国际重要航道所在,关乎许多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
亚洲海域辽阔,包括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南中国海前途之我见
南中国海前途之我见摘要我国南中国海面临严峻的挑战,六国七方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南中国海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其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使南中国海问题复杂而多变。
本文就南中国海发展前途,通过南中国海海洋权益保障,南中国海局势发展的可能性和我国对当前南中国海局势的对策等问题,指出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国内立法,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加大岛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强大的海军来切实保障南中国海权益。
关键词海洋权益世界霸权海床自然延伸原则一、引言所谓南中国海问题,指的是南中国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南中国海对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来说战略意义在于其能源储备,而对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来说其战略意义就在于南中国海是它们生命线的一部分。
而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南中国海作为生命线的价值绝不低于日韩台,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战略地理位置。
另外中国对南海能源储备比南海周边国家有更迫切的需求。
而对于美国而言,南中国海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一个的原因是它在日韩台这些盟友的能源生命线上。
另一个原因是南海也是中国的生命线。
它可以成为美国消除中国崛起,产生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挑战的关键战略地理位置。
二、南中国海的海洋权益保障问题今天对南海各个岛礁以及海域归属权有争议的共有六国七方。
其中中国和越南分别宣称整个南海当中的所有岛礁的主权。
其余周边国家则宣称拥有其中一部分岛礁的主权。
印尼宣示的属于纳土纳岛延伸的海床自然资源权利,同中国大陆所宣示的南海九道线内的主权有冲突。
菲律宾申引的原则是“首先发现无主陆地”。
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所申引的原则是海床自然延伸。
在处理海洋权益之争时,我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日本、南海周边国家中却是应者寥寥,而且不断挑起争端和纠纷,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为“中方搁置、他国开发”。
因此调整中国海洋策略,维护我南中国海的海洋权益已经迫在眉睫。
我评中国海洋战略
我评中国海洋战略中国的海洋战略,从某种角度看,对美国的利益可能构成挑战,但对世界和平和亚太地区的稳定来说,却有“铁肩担道义”的壮心。
没有中国的制约力,朝鲜半岛、伊朗、南美、非洲等地,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有摩擦、有火星但没有战争硝烟”。
从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到去年中美南海舰艇对峙,再到今年中美对“天安舰”处理的不同立场,美国以“海上老大”的姿态出现在中国领海。
美国在过去几年把60%的弹道导弹核潜艇、60%的攻击性潜艇、超过一半的航空母舰编队,都转移到了亚太地区。
中美海洋利益的突出显现出来,曾经相对平静的中国领海不时扬起浪潮,迫使中国加快海防现代化。
中国海防能力由点成线、从局部走向统一,是今年举世瞩目的现象。
在3、4月间,北海舰队跨过宫古海峡(Miyako Strait),穿越巴士海峡(Bashi Channel),抵临马六甲海峡以东海域,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展开军事演练;5月份,东海舰队穿过冲绳群岛和宫古海峡,到达西太平洋有争议的冲鸟礁附近海域。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海军已具备冲破第一岛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海防能力已从局部防御发展到整体协同巡航。
过去三大海军舰队分别守护黄海、东海和南海,现在则可以游刃有余,在整个中国领海纵横决荡。
中国在反潜作战和空中加油等高难度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守护自己的海域和海权。
海外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的“两大整合”,即军舰、潜艇、飞机、导弹的整合与海域防卫力量的整合,将改变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中国的目光已超出了台海事务。
与美国形成新的平衡,只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一部分。
还应注意到的是,中国国内媒体是在大陆与台湾签署ECFA之后,才公开报道南海是“核心利益”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海洋战略中还试图为两岸建立军事联系创造条件?把南海视为“核心利益”,大陆和台湾在海域防卫上就有了交集,两岸曾为维护主权有很好的合作。
南沙的太平岛目前由台军驻守。
面对周边国家的挑衅,大陆和台湾很可能建立军事联系机制,为民族的福祉而合作。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战略》心得体会
《海权时代与中国海洋战略》心得体会海洋不仅对地球生态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人类社会也产生着深刻影响。
自古以来,海洋作为渔盐之源便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近代以来,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深海采矿业的兴起,海洋又成为继大陆之后,人类新的资源希望所在。
而海洋作为航运通道在贸易发达的现代世界更是承担着主要的运输职能。
同时,海洋作为战略屏障,对一国的安全也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海洋的争夺将成为世界政治斗争的中心议题之一。
我将从两个所了解的方面来探讨海洋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一、海洋带来的巨大经济、战略价值1、海洋的经济资源价值我们常说自己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但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不管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除以13 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有限的陆地资源根本无法长期承受过度的开发。
2003 年以来,“拉闸限电”、“电荒”、“煤荒”、“油荒”这些久违的字眼频频出现在中国的大众媒体上。
抛开媒体的炒作因素,中国的资源紧张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我们必须将目光转向海洋,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是我们摆脱目前资源困境的重大选择。
2、海洋的战略通道价值相对于海洋的巨大经济资源价值,海洋作为战略通道的价值为世人所认识的时间更为久远。
马汉海权论中所强调的制海权主要是通过控制海洋通道为其全球贸易提供安全保障,从而实现国家强盛。
确实,作为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海运的量最大,成本最低,而且航路四通八达。
有专家推算,陆地运输成本是海运的五倍,空运成本则是海运的五十倍。
从国际上来看,海洋是国际贸易的“蓝色动脉”,每年国际贸易运输80%以上由海运承担。
美国60%以上,日本99.6%,西欧45%的石油进口经由海上运输。
二、中国海权和海洋战略的特征中国的海权应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海权观,主要是指中国在海洋研究、开发、利用等经济方面的能力和影力,以及控制与自己主权利益相关的一定海域的能力,当然,我们也不回避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适当发展自己的海上军事力量。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一:南海的地位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南海问题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想发表些自己的见解。
我们都知道,南海,也称南中国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海。
域内包括海上通道、岛屿、海峡水域。
南海地区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要道。
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
南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巴士海峡、龙目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构成了全球仅次于地中海的第二大海上通道。
它是西欧-中东-远东海运、空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必经之地。
其中,最具战略影响力的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
该海峡全长约600海里,沿岸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每天有200艘以上的货轮进出马六甲海峡,其中载运的石油绝大多数运往中国、日本和韩国。
从南下印度洋的方向看,几乎所有通过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都要通过南沙群岛。
随着中国石油进口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激增,每年至少有80%的石油运输和70%的外贸运输需要航经南海。
根据统计,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水域。
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相关航道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海上贸易航线和能源运输是否安全。
南海同时也是世界液化天然气最大的产区和贸易区,因此,南海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严重挑战。
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
一位美国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二个海湾”。
此后,东海、南海的不少周边国家都陆续提出主权要求,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开始出兵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摘要: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产生以来,我国海洋权益遭到不断侵犯,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分割,油气资源被大肆掠夺。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如何扞卫中国对南海群岛的领土主权,维护我国的海洋权利显得越来越急迫与重要。
关键词:南海主权、原因分析、法律手段一、引言2011年南海问题陡然升温,越南、菲律宾频频举行军事演习,扣押中国渔船……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公布的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要重返亚太。
进入21012年各方在南海持续角力。
2月22日中方在西沙群岛海域驱逐越南渔船。
2月27号菲律宾能源部长阿尔门德拉斯向投资者做出保证称,菲律宾巴拉望岛西北部的2个油气区块属于菲律宾的领土,外资可以在南海水域勘探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8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称,美军必须保持在南海军事存在,以确保航道安全。
29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南海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事实证明,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从来不是问题,没有因为南海争议受到任何影响。
中国希望各方,包括南海争议的非当事国,多做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3月11日菲律宾官方日宣布,日本、韩国、越南等七个国家将派观察员参加2012年度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中的人道主义救援与灾害响应演习环节,美菲军演范围涉及中国主张主权海域。
越南、菲律宾等国大大增加了2012年的国防预算,大力采购先进装备。
南海主权问题为似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国家蹚进了南海这浑水。
二、相关背景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
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
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
形势政策论文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之我见内容摘要: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
对此,我觉得首先要看清现状,分析问题,才能想到办法去解决中国海权的问题。
关键词:海权、现状、意义、意见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1]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对此,我觉得首先要看清现状,分析问题,才能想到办法去解决中国海权的问题。
一、我国海权现状(1)我国岛屿被侵占。
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有。
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
[2](2)海洋资源被掠夺。
南海周边国家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经超过1000口,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此外,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休渔制度,有些国家却称中国“无权宣布休渔”,并乘我国渔民休渔之机大肆捕捞。
(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
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
仅日本就与中国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4)中韩之间的大陆架分界主要涉及苏岩礁的归属问题。
韩国奉行“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抢先占有了这块礁石。
2008年韩国表决通过了“济州特别自治道离於岛日条例案”,以此向国内外宣传苏岩礁。
为“圈住”苏岩礁,其不仅敦促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地名委员会将苏岩礁按照韩国名称标记,而且还使媒体鼓吹学界和市民团体也应站出来阻止中国的“不纯动机”。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如果欧亚大陆的中国在取得广大的大陆资源之外,又得到了海洋线之便利,那么就可以使用其强大的大陆资源,致力建造海军舰队,那时一个世界帝国的崛起便将在望了。
————麦金德所谓中国海权,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保护国家海洋利益的能力。
它也可以被界定为利用军事或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享受海洋权益,并拓展海洋权力的综合能力。
当前的中国海权形势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争议首先就是中国跟日本之间的海权争议。
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以及东海的划界问题。
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东海划界问题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
其次就是中国与韩朝之间的海权争议,中韩两国在总面积为38万黄海上存在17.7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区,中朝两国则存在约3000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争端主要是中国(包括台湾)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有关南海水域主权的争端。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领土领海纠纷以越南为最,越南自1975年4月14日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几个岛礁后至今已陆续占据30多个岛礁,成为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礁最多的国家。
另外越南还非法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归版图。
余者菲律宾占9个岛礁,41万多平方公里海域,马来西亚占12个岛礁,27万多平方公里海域,印度尼西亚占5万平方公里海域,文莱侵占3000多平方公里海域。
海权对于我国的意义就近期而言,中国内地出口加工型的经济特点及制造业占主体的经济结构使中国的贸易额和能源消费不断飞升,贸易往来的增加和能源的大量进口导致中国对海洋通道具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
此外海洋经济的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1995年的1.9%上升到2009年的32.5%,成为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另外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主要是世界滨海国家。
中国在海洋政策上作出成就感悟和体会
我国在海洋政策上作出成就感悟和体会一、我国在海洋政策上的成就1. 我国的海洋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海洋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
在历史上,我国人民曾经进行了大航海活动,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和造船技术。
而今天的我国海洋政策,也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2. 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海洋政策在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我国大力发展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产业,积极推进深海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的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海洋科研的突破我国在海洋科研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加强了海洋科考和科研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极地科考和深海探测,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我国的海洋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4. 海洋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在海洋环保方面也付出了大量努力。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国加强了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推动了海洋环境意识的提升,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合作。
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全球海洋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对我国海洋政策的感悟和体会作为一名对海洋事业充满热爱的人,我对我国海洋政策的发展感到由衷地欣慰和骄傲。
我国的海洋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出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我对我国在海洋政策上的成就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1. 海洋意识的觉醒我国的海洋政策的不断发展,激发了全社会对海洋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渔业和航运,而是逐渐深入到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治理以及海洋科研的重要性。
海洋意识的觉醒,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发展与环保的统一我国在海洋政策上充分认识到了发展和环保的统一。
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不断加大了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陈旭东水利水电学院2010301580039关键字:军事,中国,海洋,主权。
“海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①,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②”我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进行经济建设,来复兴我们中华民族。
因此为了维护”国的主权和安全,以确保以一个稳定的社会形势来进行国家建设,我们非常有必要我国的海洋安全,控制应有的海权。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浅析我对中国海权的见解。
一.中国现今海权格局“中国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270,550 平方公里。
中国所管辖的包括南中国海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全域和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一万八千多公里”③。
由此可见,海洋在中国国土面积所占比重之大,在主权所占地位之高。
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
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
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捍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
海洋与中国未来之我见
海洋与中国未来之我见[摘要] 海洋蕴含丰富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好海洋资源和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既是陆地大国,也是陆地强国,但就海洋而言,虽然是海洋大国,但却不是海洋强国。
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等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同时,马六甲困局和岛链封锁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构成重大威胁。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国必须尽早制定一系列的海洋权益保护法以及海洋开发战略。
[关键词] 海洋,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中国海洋,海洋意识。
一、从海洋权益的角度看海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1、首先,海洋中蕴含这大量的宝贵资源。
比如: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平均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3500吨无机盐类物质。
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主要包括:海水制盐及露水综合利用(回收镁化合物等),海水制镁和制溴,从海水中提取铀、钾、碘,以及海水淡化等。
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
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其中一部分被制成海洋药物,如海蜇、鲍、海马、海龙、海藻等。
又如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
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1979年),分别占当时世界储量的24%和23%。
同时世界大洋海底也蕴含了大量的贵金属元素,如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
2、其次,海洋可以作为沿岸国的天然屏障。
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和发展利益统一的,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安全上的威胁,国防力量就要去关注、减少乃至消除这些威胁。
对一个濒海国家来说,出海口和航道就是该国的发展基石,可谓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因此,除了能源因素外,钓鱼岛和南海诸岛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争夺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海洋强国梦之我见
在科技上,应该建立海上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防空识别区,加大科技投入,通过高科技技术加强沿海海域和空域的境界和管控。同时进行海洋调查,掌握全面的海洋资料,为进行外交谈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时提供最宝贵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
就如今国际局势来看,持续升温的岛屿主权争端、日趋激烈的海洋资源争夺、频发的海上军事冲突、区域外大国的不断介入,对许多国家的海上安全带来深刻影响。而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领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但在世界主要海洋国家中我国却是海洋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并且我国人均海洋资源非常稀少,从海上安全来看,中国的海洋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周边国家的种种活动,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防止国家海洋权益遭到进一步的侵害。中国要建海洋强国首先就要对中国所管辖的海域贴上自己独一无二的标签:这里是中国的!所以,中国在宣示海洋主权时要充分利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
在经济上,我国应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对海洋产业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我国企业应抓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争取将海洋产业做强做大。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将我国建设成海洋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海权建设之我见
中国海权建设之我见【摘要】中国经济对海洋愈加依赖的背后,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中国复兴梦想受制于海洋威胁的残酷现实。
简要概述中国海权现状,浅析我国海权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自己对我国海权建设的看法。
【关键字】海权、掠夺、海域、控制、争议、岛屿、海军【正文】一、我国海权现状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中国拥有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国。
然而,目前中国周边海洋严峻的局势却表明,中国与海洋大国的身份严重不相称:在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权海域中,中国实际控制海域不到一半,不仅海洋资源遭到周边国家的大肆掠夺,岛屿也多被瓜分,领海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1、钓鱼岛问题日本不顾中方的阻挠,频频有日方渔民甚至是议员登岛宣誓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还与日本有大片油田海域划分争议不清,双方对此常常有抗议甚至渔民暴力冲突,2012年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布了39个无人岛名称,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3月3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包括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在内的71个岛屿的标准名称。
随着我国和日本先后命名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钓鱼岛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
在国人心中,钓鱼岛几乎就是耻辱的代名词,收回它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2、中韩大陆架问题中韩之间的大陆架分界主要涉及苏岩礁的归属问题。
韩国奉行“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抢先占有了这块礁石。
2008年韩国表决通过了“济州特别自治道离於岛日条例案”,以此向国内外宣传苏岩礁。
为“圈住”苏岩礁,其不仅敦促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地名委员会将苏岩礁按照韩国名称标记,而且还使媒体鼓吹学界和市民团体也应站出来阻止中国的“不纯动机”。
3、台海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如今台湾有些分裂分子不顾两岸人民的反对,想将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台湾海峡两岸军队针对对方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有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危机,目前共经历6次。
南海问题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之我见——形势与政策论文在本月8日举行的中国外长记者会上,南海问题再度成为焦点。
面对外媒轮番“进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祭出详实的论据、形象的手势和有力的语调,配合一连串的“不”给出中国的态度:南海军事化的指责中国“不背锅”、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变味的仲裁中国“不奉陪”、搅浑南海局势中国“不答应”、针对南海所有图谋都“不会有结果”。
长期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世袭陆土,依赖耕耘,形成了以陆为生的传统习惯和根深蒂固的大陆观。
明朝中叶之后,正当欧洲殖民主义列强纷纷东涌之时,中国的统治者竟然下达了“不许片板下海”的禁海令。
禁海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限制了明朝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还严重阻滞了海权思想的发展。
一直到近代,我国的海防和海权思想,留给人们的始终是沉痛的教训。
历史表明,拥有海权则兴,失去海权则衰!中国需要海权,但作为陆海兼备的大国,更应该注重海陆权并重。
毋庸置疑,海洋既是大陆的自然延伸,也是大陆的战略屏障,凭借岛礁和海上平台设施可使海上纵深进一步加大;而大陆则是海洋的战略后方,是其坚实的依托,陆基设施或力量能给海上力量以强大的支援。
南海身处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连接欧、亚、非、大洋洲等地区的重要国际海上枢纽和商业往来的交通命脉。
而人类对南海的地理认识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我国古代航海家在一次次途经南海的通商活动中,对于南海哪里有岛屿,哪里有暗礁,从一无所知到渐渐明晰,使南海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理坐标。
而我国的渔民也在一次又一次出海打鱼时摸清了南海的气候,何时会吹东北季风,什么时候会来台风,甚至南海岛礁的数量也渐渐趋向准确。
早在1947年,中国政府特别颁布了关于中国南海的海疆线的法令,宣布了南海岛礁沙洲的名称和位置,并绘制了正式地图,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尤其是中国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它们当时都是承认这个传统海疆线的。
我国建设海洋战略的论文
我国建设海洋战略的论文第一篇:我国建设海洋战略的论文一个世界强国,必须是海洋强国。
建设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第一,海洋经济强国。
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把海洋开发纳入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十分必要的。
(1)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海洋空间利用日益多样化;海水作为巨大的液体矿,逐步进入综合开发和大规模利用阶段;许多近海区域将成为蓝色田野和牧场,海洋农牧业将成为高技术产业;海洋矿产和能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另外,科学技术包括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科技支撑条件。
(2)中国多种陆地资源日渐短缺,有必要把眼光转向海洋。
中国人均耕地1亩多,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后备土地资源也只有2亿亩(约1300万hm2);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保证形势日益严重;中国的淡水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的管辖海域、公海和国际海底有丰富的资源,有可能成为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
(3)中国有开发利用海洋的传统和经验,有100多家海洋科研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才;有渔业、盐业、运输业和海洋石油工业的产业基础和几百万海洋产业大军。
(4)海洋开发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沿海地区普遍出现了开发海洋的热潮,海洋开发已经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战略工程。
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基本任务包括:(1)建设临海产业带。
现代临海产业包括港口和船舶制造业、临海重化工业、临海能源工业,以及电子和信息产业等。
临海产业的发展既要背靠陆地,又要依赖海洋,是广义海洋经济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临海产业正在高速发展,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有可能实现沿海地区城镇化,形成一个临海产业带。
(2)海洋农牧化。
中国有3000多万亩滩涂,24亿亩水深20m以浅的海域,适合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和增殖业,利用其中的1/5,就可以形成约5000万亩以上的海上田园和牧场,成为巨大的海洋食品基地。
建设海洋强国之我见【精选】
建设海洋强国之我见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海洋强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看到海洋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我格外高兴”。
①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了“中国梦”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军事、生态、经济一、首先要建立海洋军事强国(一)、历史教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在“洋务运动”中创建的北洋舰队在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
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
日本海军终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海形,而首先退出战斗。
但是此后,李鸿章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
次年,日军发动威海卫战役,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二)、地理因素地球上71%是海洋,而我国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
此外,岛屿海岸线长1.4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总长3.2万多千米。
我国海岸线曲折,较大海湾有150个,多港阔水深的天然港口,中国共有大小岛屿5000多座,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
要守护好这些“国土”就必须要求有强大的中国海防。
(三)、世界形势我国尚未统一,钓鱼岛、黄岩岛等问题一次次被推倒风口浪尖。
虽说“蛟龙号”已经实现了7000米深潜,“辽宁舰”已经实现出港和舰载机飞行。
但面对严峻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必须结合实际、刻苦训练。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当今各国海军努力的目标。
要打造一流海军,必须在信息化建设上下更大力气。
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军队的使命也不断延伸。
海军建设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二、其次要建立海洋生态强国(一)、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在我国的东部广阔的海洋之上国蓝色国土的丰腴之地,这里万顷碧波,海天一色,鸥鸟飞舞……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中国海疆问题之我见
中国海权问题解决之我见当我们陶醉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海和东海的海权主张和有效管辖问题,是不断困扰中国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就称不上真正的强大;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当、信心不足,即使比现在强大,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可以和应该解决这些问题最佳时机。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外交和政治问题。
中国的海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和用什么方法解决?中国有些网民见不得自我检讨我们自己的弱点,只要一说自己还不够强大,就会恶狠狠地骂娘。
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臆想的强大里,特别是当国外媒体臆造中国威胁论时,很多人都会沉浸在善意的沾沾自喜或者隐性的自豪中。
审视我们的发展和强大,的确可以提升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但能够看到我们的不足,才能够让我们自强不息。
没有构成威胁的中国,被臆造为中国威胁,是对手不但要让更多国家敌视或者警惕中国,也在糖衣炮弹下消沉了一些人的斗志。
中国的海权问题的主张和管辖,是让我们保持清醒最有效的良药和最有意义的指标。
即,我们一天不能够有效主张和管辖我们的海权,我们就一天称不上真正地强大。
东海,中国不找茬,但日本却加强钓鱼台永久的巡逻监督权;南海问题,中国主张的海域许多岛屿被侵占,即便中国呼吁相关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总有国家还是要引进外国公司自行进入开发,即便弱小如菲律宾者,也于近日通过立法界定中国主张的岛屿。
如果无视这些事实,盲目沉醉在自我膨胀的强大里,我们的海权主张和管辖永远不会有进步,这种标榜为爱国的行为和思想,其实是在祸害中国。
是不是中国有了几个航母编队的时候,这些海权就可以彻底解决了?换句话说,没有航母舰队,这些问题我们还不具备解决的条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有了航母舰队对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并不是有了航空母舰,我们什么都不做,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这要看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方法。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2篇)
第1篇一、引言海洋是地球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已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
我国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海洋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为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的优势,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球海洋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各国纷纷加大对海洋经济的投入,争夺海洋资源。
(2)我国海洋资源丰富。
我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3)我国海洋权益面临挑战。
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我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的竞争和挑战。
2. 意义(1)保障国家海洋安全。
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有利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安全。
(2)推动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促进社会和谐。
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
三、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建设海洋强国。
通过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2)保障海洋权益。
维护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国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3)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原则(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将海洋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统筹考虑海洋安全与陆地安全。
(2)坚持绿色发展。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3)坚持合作共赢。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坚持创新驱动。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海洋科技发展,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力。
四、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1. 加强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1)开展全国海洋资源调查,掌握海洋资源家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福建基地政治部老干办熊军民黄永战内容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
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着。
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如何制定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通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34号老干办,邮编:350007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在陆上资源日益匮乏、世界能源消耗上涨、国际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均围绕海洋展开了激烈争夺。
那么,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什么位置?这将是我们制定海洋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海洋战略”提出背景海洋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海洋战略一直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其中有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思维方面的原因。
思维不是主动的态势,国家战略又怎能主动呢?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两弹一星”是主动战略思维的充分体现。
在海洋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被动挑战的地位。
现在,我国占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土”安全仍正受到多方面威胁:150余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面临被瓜分危险;40多座岛礁目前已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富饶的海洋资源也遭邻国不断攫取。
在很多国际性海洋问题上很少我们发言权的问题,等等。
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我国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还没有进入海洋层面。
我们对海洋的需求目前尚处于一种理论的应该状态,而还没有进入一个实际需要阶段。
于是,很多领导和国民对海洋的概念是恍惚的,对海洋意义的认识也是可有可无的。
近年来,中国东海、南海上空风云骤起:日本购买钓鱼岛,日美要协防;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越南也不落后。
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在上述海域的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海权危机日益凸显。
今日之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有关中国海权、海洋权益、海洋战略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及中国崛起密切相关。
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海洋就必须从一个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争取、利用和开发海洋,于是需要制定一个海洋战略作为指导。
中国只有在战略思维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最终克服、缓解或者摆脱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羁绊。
应该说,中国从海洋中得到的多少将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进程。
而中国海洋战略又决定着中国在未来海洋争夺战能得到多少。
综上所述,我国利用海洋时不我待,中国面临的海洋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及时制订国家的海洋战略予以积极应对。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应该是我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战略、地缘战略。
二、实施我国海洋战略的具体方法途径笔者认为中国海洋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海洋强国,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海洋战略:海洋战略是中国领导人、政府首脑、国家与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海洋事务的策略、方法和艺术。
是在国家海洋政治原则指导下的宏观思维,包括海洋权、海洋权益、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防务、海洋科技等问题的国家目标、行动方案,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案和手段等。
[1]海洋权益:主要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家参与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或其他有关国际法,而有关国家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控制、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的权利和利益及根据国际法和国家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而国家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开发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和海底的权益。
[2]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战略:(一)、海洋经济发展战略1、海洋经济的现状。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业世界第三,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海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是,我国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国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任务。
于是,海洋经济开发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终于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将会使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海洋经济强国。
一般说来,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之总和。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应在秉承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加快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行业发展尤其是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例,并践行“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海岸带开发战略”、“中国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战略”、“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战略”、“中国海洋经济安全战略”、“中国海洋国际合作战略”、“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战略”、“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等具体战略。
具体来说有以下措施:一是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三是发挥沿海自身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四是加大海洋环保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海岛的建设和发展。
六是提高海洋防灾能力,完善海洋服务体系。
(二)、海洋政治战略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但不是世界上的强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必然要经历“陆地中国”向“海洋中国”转变。
因此,中国要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必须自陆下海,自海出洋。
然而,向外看,海洋政治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蓝色国土所面临的严重威胁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统一思想,拓展海权在我国,由于陆上的战略压力,长期以来一直以陆权为主,海权的追求只是陆权的附属战略,服务于陆权。
冷战结束以来,我国的周边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导致了我国战略形势的相应变化,陆上压力明显减轻,陆上边界纠纷出现了通过政治方式逐步解决的趋势。
与此相反,由于海洋利益的激烈争夺,我国的海上环境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海洋权益的维护必须提上日程来。
2、主权立场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主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不容讨论的问题。
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都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台湾岛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南沙群岛是护卫中国在马六甲海峡通行自由权利的最前沿的基地,这些我们都要寸土必争,但是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
我们应在重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近海防御”的同时,以海军为后盾,实行军事威慑,尽可能的加强勘察南部远洋海域的资源点,并予以保护和占领,这要构成中国海洋政治战略的主要内容。
诚然,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或行为势必会引起“中国威胁论”的复发或抬头;但这种对中国的恐惧感也正是震慑南亚诸国的一种天然的工具。
历史告诉我们,政府的政治策略和政治素质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
(三)、海洋军事战略海洋军事战略的目标在于应对海洋领域的传统军事安全以及形形色色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我国贸易的全球化,也使得我国的海外利益日益扩展,利益边疆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海上军事战略也应相应向海外扩展,走向远洋。
中国的历史经验与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我认为中国应采取比较有度的进攻型战略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
尤其是对付日本等国家的无端挑衅行为时,传统的韬光养晦的鸵鸟政策已经不能再作为当前中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中国应变的更加强硬,该出手时就出手。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后盾,中国海军是防止其他国家肆无忌惮侵蚀中国海上利益的强大威慑力量。
我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能够确保国土、海岸线及海域的安全,有效的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和安全;能够有效突破岛链的封锁,解除大国军事力量给我国造成的海上威胁;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能够控制战略水道以有效的保护我国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倾全国之力大力向海洋进军!总体上进攻,但同时自我约束,在道义上立于不败,同时避免树敌过多的内敛型进攻型战略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要注意加强国际军事合作当前,海洋尤其是远洋日益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命线,但海洋并不太平,大国的军事竞争再起波澜,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海盗、贩卖人口等国际犯罪日益猖撅,某些国际海道掌控国控制能力的不足,这些都需要我国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以维持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四)、海洋科技战略海洋科技战略的目标在于寻求海洋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并协调科技与海洋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必须实行科教兴海战略,提出“海洋科技战略”,意味着要围绕海洋进行战略科技研究,在海洋战略中一定要奉行科技先行战略,并要在战略科学和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我认为中国应继续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深化近海研究,参与深海竞争、拓展大洋和极地研究,发展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克急需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对海洋规律的认识水平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
(五)、海洋教育战略笔者认为中国海洋教育战略用一句最简短的话来概括即国民海洋观念的重塑。
海洋观念的重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正确的海洋国土观(2)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3)树立正确的海洋权益观(4)树立海洋养身观念(5)树立正确的海防观(6)树立先进的海洋文化观念(7)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观念(8)形成完备的海洋管理理念(9)掌握较多的海洋法律知识海洋教育有四个战略要点:(1)、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实行不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