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绪论1、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的关系如何?答:是体现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基本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样的旗,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居统治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体系精髓,解决应具备什么精神状态和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答: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5、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6、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想既信仰的两个侧面,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所以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4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什么是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应履行的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P59-8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的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C.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多项选择题1. 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可以概括为()A.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2. 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A.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B.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C.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D.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D.人生的精神支柱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
其中,理想是()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 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2)债权 • 是指债权人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
特定行为的权利, 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 (3)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智力成果依法所
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邻接 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 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 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1.我国的国家性质 • 2.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 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五)民事权利制度
• 1.民事权利的概念
•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民事 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 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格权、身份 权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 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 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 (一)宪法的特征
•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 最重要的方面
•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
律更为严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了 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套课件-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2. 某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其 后某丙死亡。1年后乙确知甲仍在世,遂向 法院申请撤消死亡宣告。死亡宣告撤消后, 甲与乙的原婚姻关系( ) B A.即自行恢复 B.并未自行恢复 C.视为自行恢复 D.一经甲同意即自行恢复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换客”500元换钻石戒指
A.甲、乙共同共有
B.王福根的继承人 C.国家 D.宅基地所有人的集体经济组织
2 .工人刘某领回两张定期有奖储蓄券,并替同 事张某代领两张,后张某向刘某索取,刘某随意 抽出两张交给张某。后这张奖券中奖,刘某懊恼 不及遂向张某索要奖金及奖品。该案应如何处理? ( ) C A.刘某将奖券交给张属重大误解,此行为应撤销 B.奖金和奖品应归刘某所有 C.奖金和奖品应归张某所有 D.张某取得奖金和奖品属不当得利,应返给刘某
2、债权
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 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 请求权。
莫 把 “ 定 金 ” 做 “ 订 金 ”
3、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 指创造性智力成 果的完成人或工 商业标志的所有 人依法享有的权 利的总称。
超市背景音乐侵权第一案开庭 北京美廉美超市被索赔1.6万元
《月亮之上》与英国 BLUE乐团《All Rise》之争
工作十九天被撞伤
(1) 普通诉讼时效分为两类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2) 特殊诉讼时效
(七)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 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自治州 镇 乡 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次精讲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第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这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核心)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法、通讯法、科学技术法、医疗卫生法)的作用。
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假定是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是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模式,它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
5.法律规范的种类:(1)授权性规范。
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义务,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3)复合性规范。
它是指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
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
6.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7.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8.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知识点汇总【超全】

绪论“”课知识点1:历史使命的含义P43顺数第5行p43,第446知识点2:新时代新使命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严格要求p44-451.2.3.C)A.B.C.D.1. 2. 3.知识点1:价值、价值观p461.42.第22知识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47P463知识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47P47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p46页1知识点3:“三个倡导”、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47-481.2.3.知识点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p48-491.p4812.“2行3.P49第3A)ABCD)BA.B.C.D.1.;2.“”;3.知识点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是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p49-50知识点2: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法治素质的含义p51 2知识点3: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p50-51 p5012 1.P512 2.知识点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任务1.P513行2.P511行知识点2:掌握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P521.2.3.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学说1.p55第22.知识点2: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区别)P572P573知识点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P572P582知识点4:走出“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1.2.3.4.以“”A. C.B.D.A)知识点1:人生观及其主要内容1.2.3.——————知识点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2.知识点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知识点3: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①P65pk知识点3: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2.知识点3: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知识点4: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知识点4: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知识点4: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知识点4:创造有价值的人生A)A.B.C.D.A CBD“”B)。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课上重点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2
•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终于死亡 •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法定年龄 终于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法定年龄,终于 死亡. .死亡
死亡分为自然死亡和 死亡分为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自然死亡
3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4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5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我 国 的 民 事 法 律 制 度
1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我 国 的 民 事 法 律 制 度
民事主体制度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资格。 按照《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满18周岁 周岁, 按照《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满 周岁,具有完 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 周 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16周 岁以上不满18周岁 周岁, 岁以上不满 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 来源的,视为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 来源的,视为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不满 周岁的未 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 痴呆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痴呆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 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完整word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笔记

思想道德涵养与法律基础要点笔录绪论1、社会主义中心价值系统的基本内涵包含四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2、人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能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这里说确实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 、“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责任就是分内应当做的事。
使命被喻为重要的责任。
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当做的事情。
其要义是指,在社会中生计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己做所应做的事,肩负所应肩负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不行躲避,不可以推辞。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1、理想的含义、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拥有实现可能性的对将来的神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信念是人们在必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深信不疑并言传身教的态度。
2、理想信念的特点( 1)理想信念拥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拥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拥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3、理想信念的种类(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导游;(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1)现实性;(2)科学性;( 3)崇敬性;(4)健全性。
6、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
(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相信。
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峙的一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
其中,信念是指A.人们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分析:理想信念含义问题在第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中有详细介绍;13页参考答案:D.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
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做一个为他人所喜欢、为社会所推崇的人,属于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分析: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理想信念的四种类型。
要求掌握每种类型的包含的内容。
17页参考答案: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4.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
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分析:第一章第二节中”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自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8章课后复习题

(3) 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一种什么关系?
(1) 社会理想往往比个人理想更为宏大和高远,这为个人理想提供社会理想的背景 并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3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 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人生,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1) 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生离不开环境,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实中顺利的境遇称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2) 在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3)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道德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1)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力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2) 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3) 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4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 社会主义在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原则
•议行合一原则 •法治原则 •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原则 •保护公有制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原则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Biblioteka 务(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权利和自由 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⑤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2)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第21条)
① 起因条件:现实的危险存在 ② 时机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③ 主观条件:为使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④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三)刑罚适用
1、刑罚体系: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附加刑
主刑
刑罚
剥夺政治权利
以和平、诱骗的方式,拐卖成年男子。
根据目前的刑法,该行为不构成拐卖妇女、
儿童罪,而是无罪。否则,将违背罪刑法
定原则。
(二)犯罪理论
1、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重点把握刑法13条和犯罪的三大基本特 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 性)。
2、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体、在什
么样的主观心态支配下、实施了什么样的危害
依法纳税的义务
四、我国宪法的实施
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 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确保宪法的实施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 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返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第一节(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一
二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三
四
你了解宪法吗? 什么是宪法?
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17- 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阶级的斗争 和妥协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宪法性文件和宪 法惯例。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 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1918年制定的苏俄 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西 方
中 国
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 件,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于1954年、 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了四部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 2004年修正案。
(一)宪法的概念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 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 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 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 的 领 导 原 则
人 民 民 主 原 则
公 民 权 利 原 则
法 治 原 则
民 主 集 中 制 原 则
二
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 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一)人民民主专制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8.1 复习笔记一、我国的宪法法律制度1.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1)宪法的特征①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a.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
b.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a.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b.普通法律只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①人民主权原则a.人民主权,即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归人民所有。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b.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它以专章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以专章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教育文化方面的权利等,这些都是人权保障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③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体现为:a.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及活动,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a.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高等教育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归纳总结+必过笔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难点笔记依据目录绪论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三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第一节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节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第四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第四节遵守家庭美德第五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意识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第三节法律运行第八章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结束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考技巧对该科考试的预测与分析:每章每节都会有考题。
对于前五章思想道德修养:估计占55分左右。
第一章、第二章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15分左右。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考试的重点,所有的四种题型都会涉及。
40分左右。
对于后三章的法律基础知识:占45分到左右。
重点在第六章、第七章,这两章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这些知识在考试中的四种题型都会有。
35分左右。
第八章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来进行复习。
10分左右。
绪论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重点)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 宪法的特征
(二) 宪法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 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订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 他法律更为严格。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据 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的自然人。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 基 本 权 利
平 等 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 举 权和取得 国家赔偿 权
区
自治州 设区市 乡 民族乡 镇
特 别 行 政 区
乡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镇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 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 团 结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 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 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 定。”
行 公 为 民 准 则 的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宪法制订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4条: “宪法 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 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案例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 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 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婚姻法第 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我国宪法 和婚姻法等有关条文,都明确地规定了公民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这是正确处理权利义务 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8、特定主体权利
• 国家保护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和儿童 的权益 • 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 • • • • •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保守国家秘密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 6、依法纳税
• 方成、方莹系兄妹。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的 时候,母亲不幸去世。父亲为了再娶,视他俩 为包袱,经常打骂,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兄 妹俩不堪父亲的虐待,经常不回家,父亲不但 不把孩子找回来,索性把家门锁上,永远不让 孩子回来。兄妹俩有家不能归,无奈便离家出 走,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现在方成兄妹长大 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 且还买来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 方成父亲见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 兄妹俩每月付给30元赡养费,并说,如果不给, 就到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
• 只讲权利,不尽义务或只尽义务,不证明权 利都是不正确的,即便在婚姻家庭关系中, 也不能废除这样的原则。方成的父亲在子女 幼小,需要抚养教育,而他又有抚养能力的 情况下,本应依法履行抚养义务。但方父为 了自己再娶,嫌弃子女,经常打骂,逼迫子 女离家出走,沿街行乞。这种行为不仅应受 到道德的谴责,而且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方 父自己有抚养子女的能力,而故意不履行抚 养子女的法律义务,却要求子女付给他赡养 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 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他的 请求,法院是不会支持的。
• • •
• 第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宪法第38条 • 第三、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宪法第39条 – 公民住宅不得随意侵入 – 公民住宅不得随意搜查 – 公民住宅不得随意查封
案例
• 农村姑娘小张与同村青年小李,两人自小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长大后,他们在朝夕相处中逐渐萌发了 爱慕之情。但是小张的父亲嫌小李家人口多,经济 条件不好,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并托人另外给小 张找了人家。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幸福生活, 小张在一天晚上偷偷从家中跑出,找到了小李,两 人乘夜深人静,悄悄离开了村子出走了。第二天, 小张的父亲四处寻找,不见女儿的踪影,便恼羞成 怒,带领自己的儿子、侄子等一伙人闯入李家,逼 迫李家交人,致使李八十多岁的奶奶又惊又吓,竟 一病不起,一个多月后就去世了。张某带人私闯民 宅的行为,已构成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人民法 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
• 考生张天珠指出,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的文科 重点控制线是454分,而青岛却是580分,相差达 120多分!整个北京市今年高考录取比例是1.43: 1,而山东省的比例是2.2:1。按照这个比例推算, 山东一个孩子考上大学,要比北京的孩子多付出 50%的努力。提起诉讼的三名女生的分数分别是: 姜妍522分(理科)、栾倩457分(文科)、张天 珠506分(文科),这样的分数,在北京完全可以 考上较为理想的大学,而在青岛,情况却是另外 一回事了。
案例:空中分娩一女婴,落地一哭惊四国
• 一位法国孕妇和他的委内瑞拉丈夫搭乘墨西哥航 空公司的班机旅行。飞行途中,他们的女儿降生 了。根据法、委两国“以出生血统取得国籍”的 法律,女婴便具有两个国籍。而墨西哥国籍法规 定,凡在本国飞机、船舶上出生的人都拥有墨西 哥国籍。更为有趣的是,女婴问世时,飞机正好 在英国境内飞行,根据英国的法律规定,凡在英 国及英联邦出生的人都拥有英国公民的资格。于 是,这幸运的女婴便一下同时具有法国、委内瑞 拉、墨西哥和英国四个国籍。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 1、公民、国民和人民 宪法第33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 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 务的自然人。
我国国籍法对国籍的取得作了如下规定
•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 国的 •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 国的,具有中国国籍。如父母双方或一方为 中国公民并定居国外的,本人出生时即具有 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 •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的,本 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2、政治权利和自由
• 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 的权利和自由 •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2)政治自由
• 3)公民有监督权、控告权、检举权、申 诉权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4、自由权
• • 1)、公民人身自由 第37条:公民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拘禁、 管制和搜查(公安机关逮捕人犯时要合 法) 广义的人身自由还包括: 第一、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 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 1平等既是一项原则,也是一项基本权利,包 括《宪法》规定的各项具体权利内容. • 2 平等权并不意味着无差别对待,应该是在 平等的条件基本上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合理 的差别,以求达到最为近似的平等. • 3 平等要求在制定法律上的平等和适用法律 上的平等. •
劳动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 • • • 1劳动就业权 2公平获酬的权利 3安全和卫生的工作条件的权利 4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5 休息权 6享有社会保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1953年1月13日,成立起草委员 会,1954年6月14日,公布了宪法草案, 1954年9月20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p226-227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民主集中制原则 5、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 2)、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宪 法第40条规定 • 指公民的信件、电报、电话,他人不得非 法扣押、隐匿,私自拆阅或者窃听。
5、宗教信仰自由
•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存在,有经 济文化的原因,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原因, 具长期性、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须 正确对待 • 信教或不信教、信此教或彼教、过去信教 现在不信教或相反 • 宗教不是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宪法 第36条
大学生起诉父亲增加生活费 • 小高21岁,在中国传媒大学某学院读二年级, 她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个很需要钱 的专业:像样的电脑、相机和DV机都是要必 备的。第一年,专业老师就布置了200部必 看的经典影片和非常费钱的专业书。可小高 没有钱的来源。小高的父母从2000年开始闹 离婚。2001年,父母离婚了,为了使小高能 够有个好点儿的学习环境,父母决定送她去 外地读高中。离婚时,父母协议,孩子由母 亲带,父亲每月负担她600元生活费,直到 她能够独立生活为止。
6、社会经济权
• • • • • 劳动权 休息权 财产权 继承权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文化教育权
• • • • 受教育权 科学研究 文学艺术创作 其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活动
山东滕州市下岗女工齐玉苓案
• 1990年,原告齐玉苓与被告之一陈晓琪都是山东省 滕州市第八中学的初中学生,都参加了中等专科学 校的预选考试。陈晓琪在预选考试中成绩不合格, 失去继续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资格。而齐玉苓通过 预选考试后,又在当年的统一招生考试中取得了超 过委培生录取分数线的成绩。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 给齐玉苓发出录取通知书,由滕州八中转交。陈晓 琪从滕州八中领取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其父 亲陈克政的策划下,运用各种手段,以齐玉苓的名 义到济宁商校就读直至毕业。毕业后,陈晓琪仍然 使用齐玉苓的姓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
应用
深刻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正确分 析和判断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树立和培养 宪法意识。
宪 法:宪法权威 行政法:行政法治理念 刑 法:勿以恶小而为之 民 法:尊重权利和为行为负 责 程序法:如何维权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 (一)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是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 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 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 稳定性、长期性。
二、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特别行政区制度 (六)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 全面所有制经济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二)非公有制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外商投资经济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宪法特征p226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体现出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 征。 1、从内容上看,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
宪法的内容设计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全局性和 根本性的问题,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 构的组织及其职权;普通法律的内容涉及社 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个领域。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 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第八章 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精神 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掌握我国主要得实体法和程序法 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增 强法律意识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识记 宪法的特征p226 宪法的基本原则p226-227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232-233 领会 国家制度p227-230 基本经济制度p231-232 国家机构p234-236
性别歧视案
• 1999年11月,某市国家税务局到各高等院校发布招 聘通知,招聘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到该局工作,所 需专业为计算机、 法学、会计 ,其中该局法制处 需要法学毕业生两名,招聘要求是:1、只要男生, 不要女生;2、在校期间成绩优秀,英语通过六级。 A大学法律系1996级本科生刘某看到招聘通知后认 为自己符合除招聘通知中第一条以外的所有要求, 而且她非常渴望到税务机关工作,于是前去报考, 但是税务局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她法制处不要女 生,刘某认为税务局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要求税务局纠正自己的错误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