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微胶囊对嗜酸乳杆菌CGMCC1.2686保护研究
维海藻酸钠_魔芋葡甘聚糖结肠靶向凝胶微球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_李培培
4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症预防
带状 疱 疹 及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高 发 于 6 0岁以上老
( 责任编辑 : 李岚春 )
收稿日期 : 2 0 1 5 0 9 1 0 - - )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1 5 Z A 0 0 9 4 , 作者简介 : 李培培 ( 女,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 1 9 8 8- ) , : 通讯作者 : 李小芳 ( 女,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E-m 1 9 6 4- ) a i l l i x i a o f a n 9 1 8 g 6 3. c o m @1
本文摘自现代诊断与治疗
维海藻酸钠 - 魔芋葡甘聚糖结肠靶向 凝胶微球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向志芸 , 周 维, 李 平, 林 浩 李培培 , 李小芳 * ,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 ) 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7
2. 2 凝胶微球评价方法 包封率 与 外 观 评 价 对 载 药 凝 胶 微 球 的 2. 2. 1 载药量 、 载药量 、 包封率进行测定 , 取“ 项 下 制 备 的 微 球 适 量, 2. 1. 1” , 置于研钵中研细 精 密 称 定 1 以 0 m 5 m L 容 量 瓶 中, g置 于 2 H 7. 4 磷酸盐缓冲液超声溶解定容 。 量取一定体积 溶 液 置 p 于1 用p 0 m L 容量瓶中 , H 7. 4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到适宜浓 , 度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吸光度 。
摘 要: 目的 : 以海藻酸钠 、 魔芋葡甘聚糖共混体系为 载 体 材 料 , 制备黄连素结肠靶向凝胶微球, 并考察 其体外释药性 。 方法 : 采用滴制法制备载药凝胶微球 , 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法对微球制备处方进行优 化, 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对微球进行包衣 , 并对其在人工胃液 、 小肠液 、 结肠液中的释药行为进行考察 。 结 ; 、 加 药 量 为 0. 最佳包衣工 共混 比 例 为 果: 凝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处方为 : 多糖浓度为 2. 5 5∶1, 0% g : , , , 艺处方为 E u d r a i t S 1 0 0 浓度为 5% 包 衣 增 重 为 3 5% 增 塑 剂 用 量 为 2 0% 抗 粘 剂 用 量 为 3 0% 。 结 g 论: 该工艺制得的凝胶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高 , 药物在人工胃液 、 小肠液中释放少量 , 在人工结肠液 中2 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 h 释放完全 , 关键词 : 海藻酸钠 ; 魔芋葡甘聚糖 ; 结肠靶向 ; 凝胶微球 ( ) 中图分类号 : R 2 8 5.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1 9 7 2 0 1 6 0 4 0 0 2 1 0 5 - - -
不同因素对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稳定性的研究
不同因素对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稳定性的研究
游东宏;江雪秀
【期刊名称】《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5)004
【摘要】分析了pH值、温度、胶凝剂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an,KGM)的浓度对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温度在75℃、以0.01%碳酸氢钠为胶凝剂的条件下,对80%的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的粘度、凝胶强度影响都较大.
【总页数】3页(P380-382)
【作者】游东宏;江雪秀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6.1
【相关文献】
1.磷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水凝胶的降解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J], 陈立贵
2.不同因素对酶诱导乳清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及其结构研究 [J], 谷俊男;毛学英;张春娇;肖燕;任发政
3.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表面带不同离子基团的温敏性微凝胶的胶体稳定性 [J], 李兰;林丹丽;查刘生
4.不同因素对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稳定性的研究 [J], 游东宏;江雪秀;
5.蛇床子素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研究 [J], 李晓慧;袁思琪;闫蕾;刘亚微;常金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源乳化法制备肠溶性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研究
内源乳化法制备肠溶性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研究
阳晖;蒋爱民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8(029)006
【摘要】研究了以嗜酸乳杆菌为心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内源乳化法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化的较佳工艺: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时间15min,碳酸钙加入量2.5%,冰醋酸加入量600μL.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品的包封率为72.5%.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阳晖;蒋爱民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重庆,408003;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微米级海藻酸微胶囊的研究 [J], 王艳;管斌;孔青;郑君
2.鼠李糖乳杆菌肠溶性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J], 刘月静;闫杨;王帅珂;丁壮;韩军;陈芳
3.内源乳化法制备亚硒酸钠/海藻酸钠\r微胶囊及其环境响应性 [J], 杨安源;胡恩烨;周红军;周新华;舒绪刚
4.基于内源乳化法和喷雾干燥优化制备花色苷微胶囊及其稳定性分析 [J], 毛莹;帅
晓艳;王惠玲;周兰;李佳;李漫;杨宁;何静仁
5.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嗜酸乳酸杆菌微胶囊肉鸡饲喂效果研究 [J], 李龙;李文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溶性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工艺研究
Vol.6No.1Mar.2006JournalofChineseInstitut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中国食品学报第6卷第1期2006年3月肠溶性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工艺研究蒋爱民1阳晖2曹稳2(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51064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陵712100)摘要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海藻酸钠为壁材,利用冷冻干燥与包埋结合的方法,将嗜酸乳杆菌包埋在保护微胶囊中,可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菌体冻干和胃环境的伤害而在肠环境中溶解释放,从而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嗜酸乳杆菌发挥益生作用。
通过检测活菌数、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在模拟胃环境中的耐酸性和模拟肠环境中的肠溶性,确定出嗜酸乳杆菌微囊制备的最佳制备工艺。
试验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乳化时间10min、搅拌速度400r/min、菌胶体积比为1∶6的工艺参数下,依据包封率为试验指标,参考粒径大小以及呈球效果,得到最高包封率为59.20%,且制成的嗜酸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肠溶性微胶囊冷冻干燥文章编号1009-7848(2006)01-0253-05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a)能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1~2],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水平[3],缓解乳糖不耐症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有利于控制成人及儿童腹泻[4],对人体健康特别是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嗜酸乳杆菌是目前研究的最为重要的益生菌之一。
嗜酸乳杆菌在人体中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对其益生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但Lankaputhra和Shdl[5]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酸性和胆盐的环境中存活量较低。
试验表明:液体状态下的活菌在1周的时间就会从108/mL快速下降到几十个,而冻干粉技术对提高活菌的耐酸性、耐氧性几乎没有作用。
将活菌置于人工胃液中2h,活菌存活率低于2‰[6]。
复合海藻酸钠益生菌微胶囊研究进展
复合海藻酸钠益生菌微胶囊研究进展
常诗晗;武俊瑞;李紫晶;史玉东;乌日娜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24(45)3
【摘要】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的研究一直是微胶囊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海藻酸钠制成的益生菌胶囊有孔隙和裂缝,通过利用不同壁材与海藻酸钠组合形成复合海藻酸钠微胶囊,可对益生菌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
本文概述了三类材料对海藻酸钠微胶囊复合的研究进展,包括添加益生元刺激益生菌增长,共混纳米材料来提升机械性能,利用涂层成膜材料减少外部物质进入或内部芯材渗透。
总结不同包埋结构的优缺点,并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复合海藻酸钠益生菌微胶囊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372-377)
【作者】常诗晗;武俊瑞;李紫晶;史玉东;乌日娜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省食品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市微生物发酵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3
【相关文献】
1.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2.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3.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存活率影响
的研究进展4.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配体系协效性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配体系协效性研究
倪学文;毛亚茹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与海藻酸钠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与海藻酸钠复配的配比、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复配体系黏度有较大影响,该复配体系具有协同增效性,高温有利于协效性的发挥,复配体系在pH值6~7条件下复配效果较好.
【总页数】3页(P213-215)
【作者】倪学文;毛亚茹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45.9
【相关文献】
1.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释药研究 [J], 李培培;李小芳;李平;向志芸;周维;罗开沛
2.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的工艺研究 [J], 李培培;李小芳;周维;李平;向志芸;杨露
3.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淀粉复配溶胶协效性研究 [J], 徐焱春;丁保淼;李顺;徐振明;田志宏
4.海藻酸钠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体系泡沫及流变性能的研究 [J], 杨继生;张正金;方云
5.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淀粉复配溶胶协效性研究 [J], 徐焱春; 丁保淼; 李顺; 徐振明; 田志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研究_邹强
Key words:alginate;double-coating;protein;microcapsules;Bifidobacterium bifidum
中 图 分 类 号 :TS201.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14)02-0104-04
益生菌要发挥益生作用,就必须通过人体上消 化道,并以一定数量的活菌定植于大肠处。但是,人 胃 部 的 低 酸 环 境(pH1.5 ~4.0)对 于 益 生 菌 的 转 运 具 有巨大的阻碍作用,极易造成益生菌失活[1-2]。目前, 利用微胶囊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已经作为一种最为有 效的保护策略,并被广泛用来提高益生菌在胃液中 的存活率[3-5]。但是,微胶囊对益生菌的包埋效果不仅 仅是指微胶囊对其在模拟胃液中的进行保护,还体 现在微胶囊在进入肠道之后逐步发生降解,将其包 埋的活菌在大肠中进行靶向释放,才能起到将活菌 载运并定植于大肠处的作用[6-8]。因此,除了研究在模 拟胃液中微胶囊壁材的降解之外,必须还要研究壁
胃肠液。在整个连续的模拟胃肠道实验中,用显微镜 监测微胶囊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 1.2.5 B.bifidum F-35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实验 取 1.0g湿微胶囊,将它们分散于49g加或未加胰蛋白酶 的模拟肠液中,在37℃和持续搅拌(100r/min)的条件 下用模拟肠液处理4h。并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取1mL 样品溶液,通过上述方法计数释放到模拟肠液中的 B.bifidum F-35,同时,向原样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新 鲜SGJ以维持固定体积的SGJ。
alginate-coated microcapsules,and compared these three microcapsules in three aspects,including:degradation
乳酸杆菌微胶囊制备及其耐热性能的研究_
摘要乳酸杆菌是一种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与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菌群之一,乳酸杆菌具有抵抗病原菌定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控制炎症反应、增强先天免疫、降低血清胆固醇等生理功能。
乳酸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与肠道黏膜形态。
本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微胶囊化包被技术提其耐高温特性。
选择海藻酸钠和壳聚糖,通过双层包埋并经挤压法制作LGG 微胶囊,研究海藻酸钠浓度(0.5%、1%、2%)、LGG 菌液与海藻酸钠比例(1:0.5、1:1、1:2、1:4)、壳聚糖溶液pH 值(pH4.0、pH 5.0、pH 6.0)、壳聚糖浓度(0.5%、1%、2%)和CaCl2 浓度(0.5%、1%、2%)等五个包被条件因素对LGG 微胶囊的耐热性能影响。
具体步骤:以生理盐水悬浮菌液作为包埋菌液,菌液与海藻酸钠溶液按比例混合均匀,将混合溶液加入CaCl2 溶液中固化,搅拌、充分凝固,加入壳聚糖溶液并搅拌,制成双层LGG 微胶囊。
以柠檬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作为微胶囊释放剂。
以游离LGG 照组,在80℃高温下加热15min,检测微胶囊化LGG 的存活率。
结果显示:1)壳聚糖的pH 值为pH4.0 与pH6.0 制备的微胶囊耐热性显著高于pH5.0 组(P<0.05)。
2)LGG 菌液与海藻酸钠溶液体积比为1:0.5 制得的微胶囊耐热性最佳,显著高于其它比例(P <0.05)。
3)海藻酸钠浓度为2%的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耐热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4)不同的壳聚糖浓度(0.5%、1%、2%)的条件下,0.5%浓度的壳聚糖制得的微胶囊的耐热性最差(P<0.05),2%的壳聚糖浓度较1%耐热性能较好(P>0.05)。
5)CaCl2 浓度为1%或2%时,制得的微胶囊耐热性显著高于浓度为0.5%组(P<0.05)。
基于单因素试验结合包被材料的使用效率综合分析,LGG/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最优微囊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LGG 菌液与海藻酸钠溶液比例1:0.5、壳聚糖浓度2%、壳聚糖pH 4.0、CaCl2 浓度1%,通过微胶囊显著提高了LGG 的耐热性。
药用高分子辅料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实验研究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k Koch )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其球状块茎能大量合成魔芋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其含量占干重的50%左右,粗蛋白为9.7%,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8%,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5%,还含有镁、铁、钙、钾、钠、锰、铜等微量元素。
葡甘露聚糖是一种可溶性半纤维,具有胶溶、凝胶、成胶的性能,可用作食品原料。
以下就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粗提、精制、纯化、物化性质、含量测定、毒性试验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
1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魔芋葡甘露聚糖是上世纪末在日本发现的。
魔药用高分子辅料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实验研究马安翠1,王成军2,杜一民2,郭剑伟2(1.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目的:介绍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应用开发前景。
方法:以魔芋粉为原料,对葡甘露聚糖的粗提、精制、纯化、物化性质、含量测定、毒性试验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魔芋葡甘露聚糖理化性质稳定,安全性较高。
结论:葡甘露聚糖可作为药用辅料开发,尤其在速释制剂辅料和辅助用药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魔芋粉;葡甘露聚糖;药用辅料[中图分类号]Q9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09)02-0005-0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3Y 639C )[收稿日期]2008-09-26[作者简介]马安翠(1963-),女(回族),云南漾濞人,主管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剂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Medicinal Polymer Material Konjac GlucomannanMA Ancui 1,WANG Chengjun 2,DU Yimin 2,GUO Jianwei 2(1.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2.College of Pharmacology,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Konjac glucomannan.Methods By using Konjac powder as raw material,the studies on Konjac glucomannan were reported,including the Konjac glucomannan extraction,purification,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content and toxicity tests.Results:Our research indicate that Konjac glucomannan is a stable and safety material for medicinal purpose.Conclusion:Konjac glucomannan is deserv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for its usage as the fast-release formulation and drug supporting materials.〔Key words 〕Konjac powder;Konjac glucomannan;medicinal materials大理学院学报J 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8卷第2期2009年2月Vol.8No.2Feb.20095芋葡甘露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分别经高峰淀粉酶、甘露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水解,其产物经薄层色谱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魔芋葡甘露聚糖是主链由D-甘露糖和D-葡萄糖以β-1,4吡啶糖苷键连接的大分子多糖,并且在某些糖残基上可能有乙酰基团,约每19个糖残基上有1个乙酰基,以酯的方式结合。
魔芋葡甘聚糖_海藻酸钠复配体系协效性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配体系协效性研究倪学文,毛亚茹(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与海藻酸钠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魔芋葡甘聚糖与海藻酸钠复配的配比、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复配体系黏度有较大影响,该复配体系具有协同增效性,高温有利于协效性的发挥,复配体系在pH值6~7条件下复配效果较好。
关键词: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配;协效性 中图分类号:TS24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7)03-0213-03(上接第212页)有效避免免疫低下状态的出现,延缓肌体衰老进程。
因此,连翘叶作为保健品,经常饮用具有一定功效。
连翘在秦巴山区资源非常丰富,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野生资源,在全球“回归自然”的呼声中,连翘产品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1]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9.[2]杨建雄,刘 静.连翘叶茶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82-85.[3]唐家良,丁德蓉.水土保持药用植物———连翘[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1):47.[4]李发荣,段 飞,杨建雄.中药连翘及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725-727.[5]张 杲,李发荣,段 飞,等.不同采收期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测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6):790-793.[6]侯改霞,杨建雄.连翘叶茶提取物对力竭运动及恢复小鼠心肌抗氧化酶和LDH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6,25(1):90-92.[7]周建军,张宏杰,李新生,等.2,4-二硝基氟苯衍生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方法的优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22(4):62-65.[8]王淑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种类茶叶中的微量元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5):44-46. 多糖来源广泛,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具有生物相容性。
魔芋葡甘聚糖基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基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彭翠葆;江贵林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1(27)20
【摘要】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为主要壁材,维生素E油为芯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备KGM基微胶囊,利用生物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对KGM基微胶囊产品的外观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包埋率、载药量、微胶囊化产率进行了测试分析.
【总页数】3页(P3184-3186)
【作者】彭翠葆;江贵林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校医院,湖北武汉43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魔芋葡甘聚糖为壁材的苹果多酚微胶囊制备及缓释 [J], 郑健姿;岳田利
2.纤维素基磁性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优化条件研究 [J], 崔萌;王雪;董茁卉;孟繁亮
3.有机硅包覆松香基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固化反应与特性研究(摘要) [J], 林广沅
4.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其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J], 崔锦峰;张亚斌;张静;慕波;郭军红;杨保平
5.肠靶向海藻酸钙基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性能研究 [J], 温霜;巨晓洁;谢锐;汪伟;刘壮;褚良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乳酸杆菌微胶囊化研究
食品科技植物乳酸杆菌微胶囊化研究冯春香,陈思宇,卢明贺(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乳酸杆菌的功效及微胶囊化,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及壁材复配工艺以及益生菌微胶囊主要包埋技术,旨在探讨以改性魔芋胶、海藻酸钠、乳清蛋白为复配包埋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酸杆菌微胶囊的可行性,从而为微胶囊壁材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魔芋胶改性;植物乳酸杆菌;微胶囊Study on Microencapsulatio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FENG Chunxiang, CHEN Siyu, LU Mingh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efficacy and microencapsulatio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he selection of microcapsule wall materials and the composite technology of wall materials, and the main embedding technology of probiotic microcapsule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reparing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icrocapsules by extrusion method with modified konjac gum, sodium alginate and whey protein as the composite embedding wall materials, so as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apsule wall materials.Keywords: konjac gum modificatio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icrocapsule1 植物乳酸杆菌功效及微胶囊化1.1 植物乳酸杆菌概述植物乳杆菌是一类兼性异型乳酸发酵的革兰氏阳性菌[1],被广泛地运用在食品发酵产业当中。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胡盛,杨喆,房佳慧,李翔,冯驸,谭志伟,田大听
申请号:CN202210404307.2
申请日:20220418
公开号:CN114668728A
公开日:
202206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魔芋葡甘聚糖溶液和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加入凹凸棒石,搅拌,再加入氟尿嘧啶,搅拌,然后利用注射器将溶液注入至CaCl2溶液中,形成微球,再将微球转入至戊二醛溶液中反应,洗涤,干燥。
本发明通过在天然高分子材料中添加无机矿物凹凸棒石来增加其对药物的封装和控释,通过简单的凝胶方法制备复合材料,氟尿嘧啶的包封率达到效率较大,并且能够明显降低5‑FU在模拟溶液中的突释现象;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来原丰富,热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并且药物包封率高,制备得到得到的复合载药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申请人:湖北民族大学
地址: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学院路3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文俊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对葡萄多酚控制释放的研究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对葡萄多酚控制释放的研究
张峻;吉伟之;陈晓云;齐欣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4(025)005
【摘要】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被包埋物分子量越大,持续释放时间越长.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张峻;吉伟之;陈晓云;齐欣
【作者单位】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天
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33
【相关文献】
1.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制备及储藏稳定性和控制性释放 [J], 李伟;纪鹃;陈晓红;姜梅;芮昕;董明盛
2.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胶囊的蛋白质通透性研究 [J], 刘映薇;于炜婷;刘袖洞;马小军
3.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J], 赛佳明;张亦
军;黄勇;张增方;江晓路
4.壳聚糖/海藻酸钠/多孔淀粉-茶树精油微胶囊制备及释放性能分析 [J], 张晓明;朱良奎;成蕾;袁碧贞
5.海藻酸钠/壳聚糖包酶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机理 [J], 胡剑峰;黄建恒;司徒粤;陈焕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周艳林; 吴影; 马雨浩; 闫佳琦; 王大红; 张红梅; 古绍彬【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9(045)020【总页数】9页(P52-60)【关键词】益生菌; 魔芋葡甘聚糖; 微胶囊; 内源乳化法; 肠道益生作用【作者】周艳林; 吴影; 马雨浩; 闫佳琦; 王大红; 张红梅; 古绍彬【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河南省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洛阳 471023; 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洛阳 471023【正文语种】中文益生菌被定义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生长,缓解便秘,刺激免疫系统,合成维生素和抗菌剂,提高钙的吸收,对人体产生有益的作用[1]。
然而,胃的酸性条件和分泌到十二指肠的胆汁盐是细菌生存的主要障碍[2]。
内源乳化法制作出的微胶囊,粒径大小能够控制,且制作过程中用到的都是无毒试剂,运用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包埋乳酸菌、胰岛素等生物活性组分,因而内源乳化法可以用来制备益生菌微胶囊[3]。
魔芋葡甘聚糖是从我国魔芋块茎中提取的水溶性黏稠膳食纤维[4],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肠道微生物代谢和减肥等功能[5]。
CONNOLLY等[6]研究发现魔芋葡甘聚糖发酵后,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不同有益菌的菌群数量均可显著增加。
CHEN等[7]研究魔芋葡甘聚糖具有益生元效应,其能够显著提高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含量。
此外,魔芋葡甘聚糖经常作为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
在汤、肉汁、蛋黄酱和果酱等食品中具有增稠、成胶、乳化、稳定和水结合等特性[8]。
WEN等[9]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通过脱乙酰反应和物理交联法制备了DNA控释水凝胶。
WANG等[10]以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制备了缓释微球。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释药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释药研究李培培;李小芳;李平;向志芸;周维;罗开沛【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年(卷),期】2016(007)002【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释药的影响,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微球,建立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多糖浓度、复配比例、加药量对微球释放的影响,绘制释药曲线,并对其进行释药方程拟合,分析释药机理.结果:微球的释药速率随着多糖总浓度、海藻酸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加药量较小时,释药速率较快,完全释放所需时间较短.释药曲线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度最高.结论: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微球,方法简便易操作,2h内可基本释放完全,释放机制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评价.【总页数】5页(P28-31,41)【作者】李培培;李小芳;李平;向志芸;周维;罗开沛【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相关文献】1.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凝胶微球的工艺研究 [J], 李培培;李小芳;周维;李平;向志芸;杨露2.SPG膜乳化法制备PEG-PLGA微球和PLGA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研究 [J], 钟晨;罗宇燕;郭喆霏;罗永梅;张永明3.微流控技术制备超分子水凝胶载药微球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J], 李鹏程;胡旺辉;张丽;陈万煜4.微流控技术制备超分子水凝胶载药微球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J], 李鹏程;胡旺辉;张丽;陈万煜;5.魔芋葡甘聚糖/黄原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制备表征及肠溶释药性能 [J], 陈文平;江贵林;汪超;吕文平;钟晓凌;姜发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王道滇;马月星;魏光强;王浩;黄艾祥【期刊名称】《中国奶牛》【年(卷),期】2023()2【摘要】益生菌具有多种益生功能,但其活性在贮藏和胃肠道消化过程中会有所下降,导致其益生特性降低。
益生菌微胶囊化能提升其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构建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微胶囊,包封干酪乳杆菌Zhang,通过单因素筛选和响应面优化最佳的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工艺参数;此外研究了干酪乳杆菌Zhang微胶囊的消化稳定性、贮藏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发酵特性。
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铁蛋白浓度2.30%、低聚果糖浓度1.60%、固化时间20min,此时活菌数达到最高,为8.64log(CFU/mL);复合益生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消化稳定性、贮藏稳定性、热稳定性,与未包埋的干酪乳杆菌Zhang相比,微胶囊化组的活菌数分别高了0.85、0.43、0.17个对数级;体外发酵特性实验表明,微胶囊化组在牛奶中发酵14h后的pH为4.41,高于未包埋组的4.13。
海藻酸钠-乳铁蛋白复合微胶囊对干酪乳杆菌Zhang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为益生菌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为促进新型益生菌制品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尝试。
【总页数】9页(P43-51)【作者】王道滇;马月星;魏光强;王浩;黄艾祥【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2.1【相关文献】1.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胶囊型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2.海藻酸钠纳米复合物为壁材的柠檬精油微胶囊的制备研究3.海藻酸钠纳米复合物为壁材的柠檬精油微胶囊的制备研究4.魔芋葡甘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5.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的构建及性能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椰壳甘露低聚糖促嗜酸乳杆菌CGMCC 1.1854生长特性的研究
椰壳甘露低聚糖促嗜酸乳杆菌CGMCC 1.1854生长特性的研
究
杨东升;黄广民;姚伯元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卷),期】2006(23)5
【摘要】研究了椰壳甘露低聚糖促嗜酸乳杆菌生长特性,发现椰壳低聚糖具有较强的促进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GMCC1.1854 )生长作用,而椰壳低聚糖与蔗糖混合(DMC+SUC)则可进一步提高其增殖能力,37℃下培养36 h,最高活菌数可达9.38×109cfu·mL-1.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杨东升;黄广民;姚伯元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117
【相关文献】
1.β-甘露聚糖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研究 [J], 李剑芳;邬敏辰;程科;夏文水
2.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制备甘露低聚糖的研究 [J], 杨伟东
3.黑曲霉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备甘露低聚糖的研究 [J], 许牡丹;柯蕾;曾桥;杨卫东;王雪莲;范瑾
4.嗜酸乳杆菌AS1.1854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J], 董理;曹健;王育军;王红军
5.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备葡甘露低聚糖工艺研究 [J], 杨伟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魔芋葡苷露聚糖的研究进展
魔芋葡苷露聚糖的研究进展
可燕;车生泉;周秀佳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1999(24)1
【摘要】目的: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魔芋葡苷露聚糖。
方法:全面查阅国内外最新资料。
结果:报道了魔芋葡苷露聚糖的资源、理化性质、结构、提取和纯化及其药理和临床作用的最新进展。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魔芋属;魔芋葡苷露聚糖;中药;提取;药理
【作者】可燕;车生泉;周秀佳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农学院园林环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284.1
【相关文献】
1.魔芋葡苷聚糖的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J], 罗扬;陆爱霞
2.魔芋与玉米间作群体中魔芋植株生长及葡苷聚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J], 刘艳;郭华春;张雅琼;李婉琳
3.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抑制作用 [J], 马涛;尚北城;陈庆华;徐帆;周田华;徐永清
4.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的制备与
降解及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 [J], 马涛;尚北城;陈庆华;徐帆;周田华;徐永清
5.魔芋葡苷露聚糖在水果保鲜上的应用 [J], 简文杰;庞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微胶囊对嗜酸乳杆菌CGMCC1.2686保护研究赵萌,蔡沙,屈方宁,方亚鹏(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工业发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 430068)摘要:研究了海藻酸钠(ALG)-魔芋葡甘聚糖(KGM)微胶囊对嗜酸乳杆菌CGMCC1.2686的保护效果,特别是KGM分子量对微胶囊保护乳酸菌效果的影响。
利用酶法制备不同分子量KGM,将不同分子量KGM与ALG复配,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乳酸菌微胶囊,测定微胶囊物理特性和乳酸菌保护效果各指标。
结果发现,ALG与KGM复配,增大了微胶囊粒径(由309 µm至412~452 µm),且微胶囊粒径随KGM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复配微胶囊机械强度、粘弹性、乳酸菌包埋率、模拟胃液菌体存活率及胆盐菌体存活率均大于ALG微胶囊,其中中等分子量KGM-ALG微胶囊在上述五项指标中均表现最优;回归分析表明,模拟胃液菌体存活率和胆盐菌体存活率与ALG-KGM微胶囊机械强度正相关。
因而,ALG与KGM复配提高了微胶囊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同时该保护效果与KGM分子量大小相关。
关键词:微胶囊;内源乳化法;机械强度;乳酸菌;海藻酸钠;魔芋葡甘聚糖文章篇号:1673-9078(2015)2-70-75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2.013 Alginate-konjac Glucomannan Microcapsule Preparation and Protective Effect on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GMCC1.2686ZHAO Meng, CAI Sha, QU Fang-ning, FANG Y a-peng(Glyn O. Phillips Hydrocolloids Research Centre at HUT, 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IndustrialFerment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ginate (ALG)-konjac glucomannan (KGM) microcapsules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GMCC1.2686 (LAB), particularly the impact of KGM molecular weight were investigated. KGM fraction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were prepared by enzymatic degradation. Mixtures of KGM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d ALG were used as composite wall material to encapsulate LAB via the emulsification/internal gelation method. The capsule mean size increased from 309 µm to between 412 and 452 µm after the addition of KGM to ALG and the mean diamet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lecular weight of KGM. Compared to ALG microcapsules, all ALG-KGM microcapsules showed greater mechanical strength, viscoelasticity, encapsulation yield, and LAB survival rate in simulated gastric juice (S GJ) and bile salts (BS). Additionally, microcapsules prepared from intermediate-molecular weight KGM exhibited the highest values for these five indice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urvival rates in SGJ and B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ALG-KGM composite microcapsules. In conclusion, mixing ALG and KGM enhanc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icrocapsules on LAB, which in turn, was correlated with KGM molecular weight.Key words:microencapsulation; emulsification/internal gelation; mechanical strength; lactic acid bacteria; sodium alginate; konjac glucomannan乳酸菌微胶囊保护一直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收稿日期:2014-07-21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FFB00705);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Q20141401);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QD12051)作者简介:赵萌(1983-),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功能性食品组分的保护及增益通讯作者:方亚鹏(197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胶体研究热点,但由于乳酸菌对酸、温度、氧和外力等环境因素高度敏感,以及乳酸菌菌株个体差异性较大,其有效包埋方法仍在探索中[1]。
内源乳化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方法,已陆续成功包埋乳酸菌、胰岛素、活性酶、卡介苗、胰岛细胞、微藻等生物活性组分,该方法具有粒径可控、工艺易放大等优点,且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无毒试剂和溶剂,因而內源乳化法可用来制备物理特性可控的乳酸菌微70胶囊[2]。
海藻酸钠(ALG),是由α-L-古罗糖醛酸(G)和β-D-甘露糖醛酸(M)两种单体通过(1→4)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线性嵌段共聚高分子,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常用于包埋乳酸菌。
但单一海藻酸钠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一般,复合壁材能填充海藻酸钠凝胶的多孔结构,可有效提高微胶囊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1]。
魔芋葡甘聚糖(KGM),是主链由D-甘露糖和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链接的杂多糖,来源于中国特色经济作物魔芋,因其具有良好的成膜、热温度、酸稳定等特性,而作为微胶囊壁材来包埋核酸[3]、胰岛素[4]、酶[5]、精油[6]等生物活性物质,同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以改善食品口感、硬度和色泽等品质[7~8]。
Wang等比较了ALG和ALG-KGM胰岛素微胶囊的各项特性,发现添加KGM使得电镜下微胶囊结构更加紧实,同时提高了微胶囊中胰岛素的载药量[4]。
因而,本文将考察ALG与KGM复配微胶囊对乳酸菌的保护效果。
另一方面,KGM分子量可能会对ALG-KGM微胶囊对乳酸菌保护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Y ang等添加少量吐温80,将不同粘度的KGM水解物做壁材,通过乳化-喷雾干燥过程制备甜橙油微胶囊,研究发现中等粘度(200 mPa)KGM水解物对甜橙油包埋率最高[6]。
Chen等通过小鼠实验,发现KGM和KGM水解物均大大提高了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双歧杆菌数目,而与原始KGM相比,KGM水解物益生效果更优[9]。
因而,本文进一步考察了KGM分子量对ALG-KGM 微胶囊保护乳酸菌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1.1.1 菌种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CGMCC1.2686)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
1.1.2 培养基MRS培养基: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牛肉浸膏10 g、酵母浸膏5 g、醋酸钠5 g、磷酸氢二钾2 g、柠檬酸三铵2 g、MgSO4·7H2O 0.58 g、MnSO4·4H2O0.25 g、吐温80 1 mL、水1 L、pH 6.8~7.0。
1.1.3 主要试剂ALG由美国FMC BioPolymer公司提供;KGM 由武汉清江魔芋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纳米级CaCO3为分析纯,购自中国上海振欣试剂厂;3号胆盐、胃蛋白酶(3000 U/mg)和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4 主要溶液模拟胃液(SGJ):NaCl 0.2%(m/m),用盐酸调pH至2.0,灭菌后,加入一定量的胃蛋白酶(0.32% m/m);胆盐溶液(BS):磷酸二氢钾0.68%(m/m),胆盐1.0%(m/m),用氢氧化钠调pH至6.8,灭菌备用;磷酸盐-氯化钠缓冲溶液(PS):pH 7.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0.1 M,氯化钠0.9%(m/m),灭菌备用。
1.2 主要仪器设备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Haake Rheostress 6000旋转流变仪,美国Scientifi c公司;PT-MR 2100高速剪切乳化机,瑞士Kinematica公司;SXJQ-1数显直流无级调速搅拌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TGL-20M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HZWS智能恒温恒湿箱,无锡华泽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1.3.1 菌体的收集MRS培养基中,37 ℃下静置培养嗜酸乳杆菌24 h,冷冻离心10 min(4 ℃、8000 g),弃上清,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菌泥两次后,重悬于无菌生理盐水中。
此时控制菌悬液细胞个数在109 CFU/mL左右。
1.3.2 不同分子量KGM的制备配制KGM溶胶(2% m/m),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制备不同分子量的KGM,具体纤维素酶添加量见表1,在转速为100 r/min的摇床中55 ℃下反应6 h,沸水浴中灭酶10 min。
1.3.3 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內源乳化法制备乳酸菌微胶囊的过程主要参照文献中[10~11]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