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论文对比1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 (1)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旅游管理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包阿优喜国内外文化在形式、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文化旅游产业建立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这就必然决定了国内在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
自文化旅游产业兴起和发展以来,广大研究学者展开了大量的论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论述国内外文化旅游在研究文献资料和演变特征上的差异和相似点,以期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的开展,促进国内外文化旅游行业的规范化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进步。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外的文化旅游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行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弘扬地区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对国家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旅游当前备受各个国家的重视,研究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方面的差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期能完善国内外文化旅游行业研究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国内外文化旅游在文献资料类型方面的研究对比从文献资料角度进行分析,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类型各不相同,二者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和国外在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二十多种类型,其中最突出的要属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交错研究领域、单纯性的文化旅游这两大类型,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2)国内和国外的文化旅游研究类型分别为民族文化和遗产文化,同时这两种类型也是构成文化旅游的核心部分,研究参考文献数量极多;(3)在城市不断繁荣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外不同地区形成的城市文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当前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一大热点。
而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类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的文化旅游研究内容缺乏重心,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差异性较大,研究资料相对较多的要属少数民族音乐;而国外研究重心则放在艺术文化和事件文化旅游方面,具体包括美术艺术展览、庙会和音乐节等;(2)宗教文化旅游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强调对宗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微观和宏观等角度论述了旅游研究内容;而国外研究比较冷门,注重对宗教朝圣市场的分析,难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王 兵□ 北京旅游学院1 前言“乡村旅游”尽管在欧洲发达国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但大规模的开展还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
乡村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
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如何使其规范发展,从一开始就能走上健康、高效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为此,笔者欲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横向比较入手,对其进行研究。
2 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诠释“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传统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
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到乡村旅游是对大自然的追求,对融入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的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追求。
他们把这种追求视为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回归。
因而,许多国家亦将乡村旅游称为“绿色旅游”。
然而“绿色旅游”绝非仅仅是用大自然的绿色来描述人类回归活动的随意概念,而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始的人文环境为前提的“生态旅游”的代名词。
“绿色旅游”概念是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与“生态旅游”概念同时提出的。
因此,用“绿色旅游”来描述“乡村旅游”,实质上是规定了“乡村旅游”的归属范畴,即“生态旅游”。
3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态311 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
他们称乡村旅游为“绿色度假”。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国际旅游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因此不同国际旅游体验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旅游观光目的地、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比较研究。
首先,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
在西方国家,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目的地,如欧洲的巴黎、罗马等;而中国的旅游者则更喜欢选择自然风光优美的目的地,如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旅游观光目的地不同的偏好。
其次,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旅游者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体验,更愿意自由行、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
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使中国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注重与家人或朋友的共同体验。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
第三,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不同。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服务细节和客户满意度。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使得西方国家成为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而中国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服务态度和语言沟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是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逐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
最后,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态度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差别。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他们更倾向于自由而放松的旅行方式,更喜欢在旅行中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而中国人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认同感,他们更喜欢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愿意跟随导游的安排参观景点。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存在明显差异。
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看,中西方在国际旅游体验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
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有备而来胜盲游在美国机场或是飞往北京的途中,在王府井大街上,都能看见外国游客手捧厚厚的英文版《中国旅游手册》认真阅读,并对着地图仔细查看。
很多外国游客虽然第一次到中国,但抵达之前已从书或网上,了解了不少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实属有备而来。
而笔者出差从国内返回美国时,航班上至少有一半中国游客,却很少能见到一路上认真研读《美国旅游指南》的人,大多在聊天、看报、看电影,甚至打牌和睡觉。
赶上航班晚点,围一圈打扑克牌的十有八九是中国游客。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研究旅游国的知识,这样旅游才不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中国人出游习惯于跟旅行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下一个景点,一天要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笔者一些美国朋友没来过几次中国,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到过的地方比我们研究的还多。
而国内赴美旅游团则常是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飞来跑去疲于奔命,又有多少人仔细欣赏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又有多少人到访过距纽约不到1小时车程的西点军校和著名的哈德逊河要塞呢?与其跑很多国家与城市,不如节省下来旅费和时间对每一个到访的城市和景点深度游,这样旅游才更有意义更实惠。
看名胜更要品风情不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仍坚持吃中餐,不肯尝试外国美食,而很多外国人却抱着好奇心品尝中国美食。
笔者的美国朋友到北京一定会去吃烤鸭,到天津一定会去吃“狗不理”包子,他们对北京全聚德烤鸭、大董烤鸭、鸭王的味道、价格和服务质量都很有见解。
真正是入乡随俗,全方位体验旅游地的风土民情。
笔者知道有许多外国游客在北京,都到过朝阳剧场和天桥剧场欣赏过中国杂技。
北京什刹海酒吧街、上海衡山路、新天地酒吧街、苏州金鸡湖畔酒吧,每天晚上“老外”都不少,周末更多。
其实,去一个国家旅游白天看景,晚上能看看当地的演出,也是了解当地风情文化的好习惯。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差距与对策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差距与对策1.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1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国内旅游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自由行、深度游、主题旅游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
同时,大批外国游客也纷纷涌入中国,对中国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1.2 国内旅游业面临的挑战然而,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旅游业仍然存在一些与之不相匹配的问题。
首先是景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人文资源挖掘和景区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其次是管理体制改革亟待加强,尤其是在舆论监管和违规行为惩处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 国内外旅游业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2.1 体制差异导致竞争力不足国外旅游业多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我国旅游业在体制改革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2.2 服务水平差距国外旅游业对于服务质量的注重程度较高,注重细节、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
而国内旅游业中仍然存在着大规模低端粗放经营模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3 企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差异国外旅游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而国内旅游企业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3.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差距缩小的对策3.1 加深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构和评估体系,并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旅游企业活力和创新力,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3.2 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景区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推动景区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改善。
鼓励旅游企业投入更多资源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在旅游综合服务方面不断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
3.3 加强企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旅游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完善产品开发和创新体系。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旅游观念的兴起,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市场规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64亿人次。
而国外旅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受交通、签证等因素影响,国外旅游人数相对较少。
二、旅游消费水平国内旅游市场中消费水平呈现多元化,既有高端奢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有廉价旅游的市场。
而国外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相对统一,普遍较高。
这一差异部分原因是国外旅游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再加上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出国旅游的人更多是高收入群体。
三、旅游业态分布国内旅游业态多元化,海滩度假、山地户外、都市文化等各种旅游产品各具特色。
而国外旅游市场则更加注重长线旅游,以文化遗产、历史名城等为主导,但游客更加注重豪华旅游体验。
四、资源供给国内旅游业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各种资源琳琅满目。
而国外旅游业资源更具特色,比如马尔代夫的海洋度假酒店、埃菲尔铁塔、大堡礁等,各地旅游资源优势不同。
五、旅游市场竞争国内旅游业竞争激烈,旺季时人潮涌动,各个景区、旅行社、酒店争夺游客资源。
而国外旅游市场则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竞争形式不同,也反映了不同的旅游市场发展方向。
六、旅游政策与法律国内旅游政策和法律比较完善,旅游景区、旅行社等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游客权益。
国外旅游市场则相对松散,法律体系和监管相对薄弱。
这一差异导致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稳定可靠。
七、旅游危机应对能力国内旅游业面对突发事件时,各方能够迅速组织应对,减少损失。
国外旅游时,由于距离和语言等问题,游客在面对危机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安全风险更大。
这是国内外旅游业差异之一。
八、旅游文化差异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较大,涉及到语言、饮食、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中外旅游教育对比分析
中外旅游教育对比分析1国外旅游教育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世界高等旅游教育也得到相对应发展1~2,但因为各自的旅游业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不尽相同,旅游教育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下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为例实行比较分析。
11欧洲的旅游教育发展历程早期,欧洲的投资者并不看好旅游业,最初兴起的服务接待(hospitality)教育也仅仅给学生提供初级的、强调操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设置也是技能导向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旅游业发展加快,行业竞争加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社会性的培训学校应运而生,开始设置管理及服务接待相关方面的理论课程3。
直到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一些大学才意识到旅游教育的前景,开始设置相关专业课程,颁发相关专业的学士与硕士学位,欧洲的旅游教育走入高等教育与学历教育阶段。
当前欧洲已经拥有一批世界著名的旅游/服务接待院校,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英国萨瑞大学等,为世界培养大量的旅游与服务接待专业人才。
在英国,旅游已经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从职业学校到大学(高等),从学士教育到博士教育的多层次结构4~5。
●学科分类与课程设置因为欧洲不同国家的旅游业发展进程不一,文化也不尽相同,所以旅游教育的学科分类与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
●发展特点欧洲的旅游教育最早起源于服务接待管理,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就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认为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能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它的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欧洲旅游教育整整一个世纪,当然,这与欧洲早年对旅游的理解相关,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酒店经营从来就是一种小型家庭作坊式的、普通的产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旅游教育接受美国旅游教育的“管理”理念,开始将旅游专业设置在接待管理专业下,又走向另一个极端6。
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差距的分析与改进
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差距的分析与改进一、引言旅游行业是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地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各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距。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的差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1. 地理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旅游行业受益于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等因素,而各个地区和国家所拥有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我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而某些欧洲国家则以城市建筑与艺术氛围闻名,南美洲则以独特而神秘的植被与动物种类吸引游客。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各地区和国家旅游行业的发展水平。
2. 经济基础与投资力量不均衡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拥有更加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投资力量,这为其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然而,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投资力量,无法充分挖掘旅游潜力,造成了旅游行业发展的差距。
3. 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与管理水平在国际竞争中,一些发达国家突出运用品牌化战略和优质服务来吸引全球游客。
相比之下,我国有些旅游景点对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与管理水平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服务理念。
4. 行业监管与规范程度在国内外旅游行业中,监管与规范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行业发展水平。
一些国家拥有先进的监管体系和完善的规范机制,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做得较好。
相反,我国有些地区对于旅游行业监管不力、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促进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的改进措施1. 挖掘地方特色,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与差异化各地区和国家应该根据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底蕴等条件,在开发旅游产品时注重特色与差异化。
通过赋予旅游景点鲜明个性化标签,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加强对旅游行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于旅游行业的投资力度,并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国内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
国内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旅游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旅游过程中,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知名景区的比较研究,探究不同的景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二章:国内知名景区旅游体验研究2.1 景区介绍2.2 旅游体验分析2.2.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分析2.2.2 服务质量分析2.2.3 游客满意度分析2.2.4 竞争优势分析第三章:国外知名景区旅游体验研究3.1 景区介绍3.2 旅游体验分析3.2.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分析3.2.2 服务质量分析3.2.3 游客满意度分析3.2.4 竞争优势分析第四章:国内外景区旅游体验对比研究4.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对比分析4.2 服务质量对比分析4.3 游客满意度对比分析4.4 竞争优势对比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 结论5.2 建议第二章:国内知名景区旅游体验研究2.1 景区介绍国内的知名景区有很多,如故宫、长城、黄山等。
这些景区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2 旅游体验分析2.2.1 游客数量和产生原因分析以故宫为例,该景区每日游客数量最大可达7万人次,游客来源主要集中于国内,其中以北京市和周边省市居多。
而产生游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2.2.2 服务质量分析故宫作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较高。
景区内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咨询和解答服务,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性。
2.2.3 游客满意度分析对于故宫这样的知名景区,游客满意度很高。
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的游客对故宫的规模、建筑和文化价值表示满意,同时对景区的安全和服务质量也给出了高度评价。
2.2.4 竞争优势分析故宫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文化差异:中西方的历史、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家庭和社区的连结。
因此,在度假旅游方面,中西方游客的需求和喜好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区别。
2. 旅游经济:中西方的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在西方,旅游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旅游企业和设施也比较多样化,而在中国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旅游管理:中西方的旅游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异,比如在旅游投诉机制、营销手段、安全措施等方面。
同时,中国与西方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不同。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西方的理念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推崇可持续旅游,而中国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中西方度假旅游发展的比较研究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各种因素,为不同旅游市场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中外旅游对比
• 西方历史并不是很长久,国家都比较小。 早期的旅游要追溯到希腊神话里的一些身 影,里面的一些英雄通常也是云游四方, 顺便做一些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勾当。 当然也不排除看到不顺眼的干掉。但着里 面大多数的英雄又是有目的的云游,例如 神指定他们的一些锻炼了等等,所以大多 数只能以出公差划分。
外国人度假爱静;中国人旅游爱动
•
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 去匈牙利Hungary旅游,不论是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裂 玻璃器皿,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器皿,就会被人认为是要交逆 运的先兆,那样你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千万别碰黄牛
在印度、尼泊尔Nepal、缅甸等国,黄牛是神明的“神牛”,对 “神牛”,不准鞭打,不准伤害,不能役使,更不能宰杀吃肉。“神 牛”走近身边,应把最好的食物送上,逢年过节,还要举行教牛仪式 。当在公路或闹市遇到了“神牛”,那么行人或车辆都要回避、绕行 ,尼泊尔政府还将黄牛定为“国兽”,谁若伤害、鞭打它,是要罚款 和判刑的。
• 欧洲人渴望不同的自我, 公事私事分得清清楚楚, 度假就是度假,跟工作完 全没有关系。他们更愿意 去个小城度假,每年都住 在相同的旅馆,租海滩上 同样的椅子,晒太阳,游 泳,打排球。他们认为度 假的目的就是为了什么都 不干
• 中国人旅游是工作的 延伸,外出手机一定 带着,和单位随时保 持联系,有的还带着 笔记本电脑,早晨起 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 了解一下国内外最新 动态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ourism Cultural and Western Tourism Cultural
In Ancient Times
• 中国旅游人群多为诗人,侠士,及其名流 。古代的诗人常常以云游四方为乐趣,多 数也不是因为公务所以云游,百姓的旅游 却是少之又少。特点牵强些只能说,喝酒 、写诗是中国独有的吧。
英语旅游对比作文
英语旅游对比作文Travel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offering individuals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new destinations, immerse themselves in diverse cultures, and broaden their perspectives.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speaking travel,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experiences of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is essay will delve into these contrasts, highlighting the unique challenges and advantages faced by each group.For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e advantag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cannot be overstated. When traveling to English-speaking destination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or Australia, they can seamlessly navigate their surroundings, engage in conversations, and access a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without the burden of language barriers. This linguistic fluency allows them to fully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local culture,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destination. Moreover,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often take advantage of the widespread use of English in the global tourismindustry, making it easier to book accommodations, plan itineraries, and communicate with service providers.However, this linguistic advantage can also lead to a certain level of complacency or a lack of incentive to learn the local language of the destination. Som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ay find themselves relying too heavily on their primary language, missing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gain a more authentic cultural experience. Additionally, in non-English-speaking destinations,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ay face challenges in navigating unfamiliar environments, understanding signag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locals, which can limit their ability to fully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local culture.In contrast,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often face unique challenges when traveling to English-speaking destinations. The language barrier can be a significant obstacle,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structions, ask for directions, or engage in casual conversations. This can lead to a sense of isolation and frustration, a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s essential for a fulfilling travel experienc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ay also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accessing information, booking transportation, or navigating complex bureaucratic processes, which can be particularly daunting in a foreign environment.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also derive significant benefits from their travel experiences in English-speaking destinations. The immersion in a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uances of the language. This linguistic growth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ir travel experiences but also have long-lasting benefits i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Furthermor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ay approach travel with a greater openness and adaptability, as they are already accustomed to navigating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ir daily lives. This mindset can lead to a more enriching and insightful travel experience, a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with locals, explore off-the-beaten-path destinations, and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local way of life.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vary greatly depending on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language proficiency, cultural awareness, travel preferences, and personal resilience. Som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ay actively seek to learn the local language and engage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while som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ay have a strong command of the language and feel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navigate a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In conclusion, 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speaking travel experiences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highlights the nuanced and multifaceted nature of the travel experience. Whil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enjoy the advantage of linguistic fluency, they may miss out on opportunities for deeper cultural immersion. Conversely,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face unique challenges but can also reap the benefit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 Ultimately, the richness of the travel experience lies in the ability to embrace diversity, adapt to new environments, and cultivate a genuine appreciation for the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that each individual brings to the journey.。
国内外旅游文化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文化比较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进而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和人文底蕴的魅力。
而在国内外旅游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这也为我们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藏。
一、景观的差异性旅游景点是人们出行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了解一座城市或国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国外的旅游景点以欧洲为主导,欧洲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更是让人着迷。
例如,法国的巴黎塔,拥有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奥赛博物馆、协和广场等景点,彰显着法国的浪漫主义风格。
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却以圣家族大教堂、高迪公园等神秘而独特的建筑群闻名于世。
相比之下,国内的旅游景点则更加多样化。
它们包含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能够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例如,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人文景观的代表之一,黄山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其独特的云海、奇松等景观堪称壮观。
二、文化的异质性国内外旅游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景观上,更多的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本质区别是不可回避的。
在欧洲,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创新,而在东方,人们更加注重集体荣誉和团结合作。
例如,在日本,作为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拜访寺庙、神社和其他文化遗产,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法国,人们则有着热情洋溢的性格,他们热爱艺术和生活,热情好客,往往将生活的美好情趣注入到他们周围的每个角落。
而在中国,我们更注重家庭和集体,强调集体主义和任人守纪的精神,这也体现在了我们的一些旅游文化表现上。
例如,在中国许多古镇里,私家园林和宫殿庭院等,常常是通过集体参观的方式才得以欣赏,这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精髓。
三、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这方面,国内外旅游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国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对于local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优势作文
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优势作文旅游可是咱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能让人放松心情,开阔眼界。
这旅游呢,
还分国内游和国外游,它们各自都有让人着迷的优势。
还有啊,国内的大好河山那真是美不胜收。
想去看壮观的长城,感受历史
的厚重,没问题;想去欣赏桂林的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时出发;
想去三亚的海滩晒晒太阳,踏踏海浪,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而且在国内旅游,
交通成本相对较低,不管是飞机、高铁还是大巴,选择多多,价格也比较亲民。
再聊聊国外旅游。
国外游那可是充满了新鲜感和刺激感。
能让咱亲身感受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体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去日本,能学学
他们的茶道,感受那份精致和宁静;去法国,参观那些古老的城堡和博物馆,
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在国外,还能买到很多国内没有的特色商品,满足咱们的购物欲望。
而且,去国外旅游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逼着自己用英语或者当地语言交流,
回来之后说不定语言能力都大大提高了呢。
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
国内游方便、亲切、实惠,国
外游新鲜、刺激、充满挑战。
不管是选择在国内溜达还是去国外闯荡,只要能
让自己开心,那就是最好的旅行!。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深入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将对中外乡村旅游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详细阐述,接着分析中外乡村旅游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启示和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二、中外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然而,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阶段、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乡村传统为特色,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也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融合,通过让游客参与农业活动、体验乡村生活等方式,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相比之下,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发展阶段。
虽然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我国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地方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难以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我国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存在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面临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因此,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来看,我国的乡村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论中西方旅游审美差异
论中西方旅游审美的差异摘要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对同一景观的审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第二,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印象重现;西方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风景的对象描写。
第三,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关键词旅游审美审美价值差异Abstract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of tourists on the same landscape aesthetic feelings is very different. Tourism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culture difference is very big,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Chinese peopl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notice of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landscape beauty; While the western focus on scenic natural beauty of the landscape itself. Second, the Chinese tourism aesthetic focus on lyrical impression; Western tourism has focused on the landscape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Third, the purpose is to comfort the scenery of the Chinese aesthetics, happy happy disposition; Westerners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pursuit of formal beauty as well a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light, color, space.Keywords tourism aesthetic aesthetic value differences不同文化中的人对同一现象的情感体验可能大不相同,如笛卡儿所说“:同一件事情可以使这批人高兴的要跳舞,却使另一批人伤心的要流泪。
中外旅游知识结课论文
中外旅游知识结课论文游齐鲁大地感齐鲁文化姓名:凌晨学号:913107810307游天下奇观,悟真谛人生。
览中外旅游知识,感世界之多彩。
旅行是件意义非凡的事。
旅行让我们发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发现新的空间,把自己的照片经历拿出来与人分享旅途的乐趣。
让我们找到心灵上的美感。
旅行的意义可以是一个相当个人的经验。
有些人在此“发现自己”。
有些人的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有些人前往世界或标志性建筑的奇迹。
旅行自由的感觉,它给了他们。
旅行,你可以漫步在梦游过的仙境、可以流连与世无争的桃花园;去欣赏天空的表情,去看雨后彩虹的感动。
看哪日出的光芒万丈,感受黄昏的茫茫。
你会发现,人生是一种长途的问路。
而接下来我想阐述的就是一段齐鲁大地之旅,去切身感受这片土地孕育的“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齐鲁大地齐鲁大地,即今天的山东。
所谓“齐鲁大地”,即古时齐国和鲁国的国土在今天合二为一成为山东省的区域。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清人高士奇语)。
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成为当时有名的礼仪之邦。
鲁国与周礼的这种密切关联,使得鲁国成为周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
正因此时至今天,留下了“齐鲁大地——礼仪之邦”的美名。
1:“一山”——泰山,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因其气势之磅礴为五岳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可见泰山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登临泰山,对我而言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泰山顶上看一次日出,体验这壮观而动人心旋的一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文献对比研究刘利2010021624客户关系管理(CRM)本文对比了两篇关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中外文文献,主要从文章的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等方面对比二者的异同,以求对中外文研究中的特点有更好的理解。
题目: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文章出处: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Journal of Marketing,2005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归纳和重新界定。
并从顾客价值、关系价值和信息技术等三个方面探索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合理内涵。
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即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关系成长三个维度的思想,将客户关系管理归纳为实现关系在宽、远、深三个维度上的成长,精辟而影象地反应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
To identify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f CRM,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RMwithin a ho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To propose five key generic cross-functional processes that organizations can use to develop and deliver an effective CRM strategyTo develop a process-ba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RM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to review the role and components of each process研究方法:两篇文章都主要通过对文献归纳整理的定性研究方法。
文章结构和研究过程:中文文献:一、文献回顾客户关系管理定义: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经营观念,它要求企业全面地认识顾客,最大程度地发展顾客与本企业的关系.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套综合的战略方法。
它通过有效地使用顾客信息。
培养与现实及潜在的顾客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公司创造大量的价值。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套基本的商业战略,企业利用完整、稳固的客户关系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产品或业务单位来传送产品和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和系统来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以建立与特定顾客之间长期的、有利可图的关系。
CRM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更好地理解顾客的需求和偏好来增大顾客价值。
二、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及阐释根据文献回顾作者总结了自己对CRM的定义: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一种.它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获取顾客数据,分析顾客行为和偏好特性,积累和共享顾客知识,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发展和管理顾客关系。
培养顾客长期的忠诚度,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问的平衡。
这个定义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的含义:(1)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概念或方案,它也是企业战略的一种,贯穿于企业的每个部门和经营环节。
(2)信息技术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使能者(Enabler) 。
(3)客户关系管理始于对顾客行为和特性的深入分析,以取得对顾客及其偏好、愿望和需求的完整认知,然后应用这些知识去制定营销战略、编制营销计划和发起营销活动。
(4)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和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即顾客与企业的“双赢”。
(5)不同的顾客具有不同的关系价值.企业必须将最大的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顾客身上。
三、客户关系管理的合理内涵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顾客价值、关系价值和信息技术。
四、客户关系管理的驱动因素市场、技术和经济利益三方面的驱动,使得客户关系管理在学术界和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引人客户关系管理,以求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构筑新的、基于长期顾客关系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五、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关系成长的三个维度客户关系的发展划分为三个维度:宽、远、深。
而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朝着更宽、更远、更深的角度发展。
“更宽”意味着客户关系数量的增加,即通过获取新的顾客、赢返(Win—back)流失的顾客或者识别出新的关系细分群体等来增加企业所拥有的客户关系的数量。
“更远”主要是针对现有顾客而言,意味着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延长,即通过培养顾客忠诚、挽留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减少顾客叛逃和流失、剔除不具有潜在价值的恶性关系等来提高关系生命周期的平均长度,发展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更深”也是针对现有客户而言的,意味着客户关系质量的提高,即通过交叉销售和刺激顾客的购买倾向等手段使顾客购买的数量更多、购买的范围更广,从而加深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客户关系,提高每一个客户关系的质量。
英文文献:一、CRM的视角和概念不同的专家和权威机构对CRM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我们通过将这些文字不同,视角不一的专家的观点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是具有相关性的,视角的相关性。
为此我们对CRM的定义,建立了一种基于视角角度的模型。
就是文章中那个模型。
模型的最左端代表从狭窄的技术角度对CRM进行定义,CRM是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的应用,有些学者将其等同于SFA中IT技术的应用等。
模型的最右端代表从广泛的战略角度对CRM定义的理解,CRM是基于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在管理客户关系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整体的策略的集合。
二者中间的就是中间视角,CRM是一系列的以顾客为导向的技术方法的应用。
二、CRM过程:从战略的角度Gartner呼吁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一种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包括重新审视这些过程怎样适用于顾客以及怎样重建能够更加以客户为中心。
Kale 支持他的观点并提出一种审慎的顾客关系管理过程,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各种策略性的过程。
为迎接挑战而建立一种全新的CRM过程,旨在发现并建立于CRM相关的重要的普遍性的过程。
概念化的CRM结构:五个重要的流程分别是1、战略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组织的公司战略和顾客战略的双重关注,他们相互契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CRM战略的成功与失败公司战略的提出,必须考虑他对顾客战略的影响。
为此,公司战略可以以企业的愿景为依据,特别是他与CRM的相关性。
顾客战略,包括了解潜在的和现在的顾客从而确定哪种形式的市场细分可以更加受用。
2、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创造过程是将上一过程的结果转化为项目从而提取并传送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是(1)测量公司可以为顾客带来多少价值(2)测量公司可以从顾客中得到多少价值(3)对价值的成功转换,包括再创造和再生产,最大限度扩大顾客细分的生命周期价值。
3、多渠道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因为他是将一、二过程的结果应用于在对客过程中的来提升价值的活动。
渠道的选择:(1)销售力量,包括地域账户的管理,服务,销售人员的面貌等。
(2)销售点,包括零售店,商店等。
(3)电信服务,包括电话,传真,呼叫中心等。
(4)直接营销,包括信件,广播,电视等(5)电子商务,包括电子邮件,网络,数字电视等(6)电话商务,包括手机,短信服务以及3G等。
4、信息处理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客户数据来确定每一次对客关系中,顾客的关注点以及对营销策略的反应。
三种比较重要的信息工具:(1)数据库,是顾客信息的集成(2)IT系统,包括工作人员的硬件、软件等(3)分析工具5、绩效评估过程这一过程有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确保和CRM想协调的公司战略被有效实施建立标准,并为未来的改进建立基础。
这一过程可被视为有两大部分组成,那就是(1)股东价值,这是CRM的终极目标,组织需要考虑如何建立雇员价值,顾客价值和股东价值,同时减少成本。
(2)绩效评估控制Discussion这篇文章,建立了一种夸功用的,过程为基础的CRM策略结构指在帮助组织避免因为概念太狭隘而隐藏的潜在问题,同时享受策略导向的好处。
作者指出研究是基于对大型产业公司的研究,因为相信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可以展现CRM过程中更大的挑战。
对于小型和中型企业以及非盈利性组织的适用性还不得而知。
这篇文章对于营销文献还是具有价值的。
第一,我们的工作是从管理的视角强调跨功能的CRM策略的重要性,他与狭隘的营销理念的定义还是有他的建设性。
第二,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过程的概念性的结构,并指出每个过程的关键要素。
第三,他对鲜有文献资料的交互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最后,我们的研究为管理者的视角转换到对CRM战略的发展和整合应用提供了基础性的贡献。
总结:1、具体性,对比这两篇文章,外文文献比起国内文献的关注点更具体,就CRM来说,外文文献更加注重从战略层面考虑组织的客户关系管理,主张在组织运营的各个阶段的实际操作。
而国内学者提出的宽、远、深还是比较抽象的。
2、视角的不同,可能由于两篇文章发表时间的差异,国外文献对CRM的理解是比较宏观的,将CRM置于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来看待,而且建立的概念化的结构模型是对整个组织的架构。
而国内学者对CRM的内涵理解还是是顾客价值、关系价值和信息技术三个层面。
3、二者的研究方法大致相同,都是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的理解和整理,并进行归纳和推进,进而达到对问题的定性理解。
4、整体感觉外文文献更加规范和具体,而且结构的逻辑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