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7大差异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https://img.taocdn.com/s3/m/5731a4959e314332396893a1.png)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摘要:马尔代夫,作为典型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本文以其为特定的研究背景,从六个方面对比了中西方游客在此地的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并进行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行为;马尔代夫一、引言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在中国出境游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本文,拟以马尔代夫旅游目的地为例,针对中西方游客在该地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在该旅游市场的中西方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及成因。
二、差异的表现(一)旅游目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在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绝大多数的游客是前往度蜜月的新婚夫妻或者庆祝结婚纪念日的年轻夫妇。
大多数人的出行目的,是为了把一生仅有一次的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地球上最美的人间天堂”。
而在西方游客中,前往马尔代夫单纯以“蜜月”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多,他们更多的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或者是一对并不年轻的夫妻、或者是一个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家庭,又或者是一对已白发苍苍的老夫妻。
总体上讲虽然同样是度假旅游,但中西方游客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二)海岛住宿选择差异马尔代夫是一个珊瑚岛国,其拥有着约1200个珊瑚礁岛屿,由于其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征,所以马尔代夫酒店的开发都是秉承着“一岛一酒店”的原则。
目前,马尔代夫已拥有大大小小的海岛酒店近百家。
每一个岛,都有它独特的自然风貌;每一家酒店,都有它独特的品牌风格。
而在马尔代夫海岛住宿的选择上,中西方游客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以不考虑经济因素为前提,中国游客更喜欢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酒店的不同房型(马尔代夫最为典型的房型主要为水上屋和沙滩屋);而西方游客,却更喜欢选定某一家酒店的某一种房型,一直住到退房,中间很少会更换酒店或房型。
另一方面,在海岛酒店的选择上,仍然是以不考虑经济因素为前提,中国游客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档舒适豪华的海岛酒店,但西方游客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加喜选择水下鱼类和珊瑚等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岛屿。
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哪个更适合旅游度假?
![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哪个更适合旅游度假?](https://img.taocdn.com/s3/m/468a71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3.png)
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哪个更适合旅游度假?
旅游是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人生。
不
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旅游资源和景观,那么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哪个更适合旅游度假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中国
1、景色独特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桂林山水、黄山、西湖等,这些景观都有着独特的特色,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旅游度假的热门目
的地之一。
2、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3、风味美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多样且独特,在中国旅游中可以品尝到许多地方特色
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烧腊等。
二、另一个国家
1、气候宜人
不同于中国的四季分明,有些国家拥有着气候宜人的特点,如夏威夷、巴厘岛等,这些地方可以让人们在四季如春的氛围中享受海滩、阳光
和沙滩,让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休息。
2、文化多元
一些国家的历史悠久,且有着多元的文化底蕴。
如古埃及、古巴、希
腊等,这些国家的建筑、历史和文化极具吸引力,让游客在文化之旅
中受益匪浅。
3、主题乐园
一些国家拥有着多个主题乐园,如日本的巨型主题乐园迪士尼乐园、
环球影城,让游客可以在这些乐园中尽情享受游乐和娱乐带来的乐趣。
结论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旅游度假,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选择
旅游目的地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做出选择。
总之,旅游度假
是一种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放松方式,希望大家都能在旅途中寻找
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b81f92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1.png)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已成为各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
一、旅游文化的差异1.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会在旅游业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中国,人们讲究红色的喜庆和吉祥,所以红色会在许多景点中被大量运用。
而在欧洲,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许多建筑都充满了宗教的元素。
2.历史沉淀的差异各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此在旅游业中的历史沉淀也会不同。
比如在中国,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名胜古迹等历史景点非常受欢迎。
而在美国,各种主题公园、现代化的城市等较为受欢迎。
3.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是各国的文化差异之一。
如在印度教国家,印度教和佛教对景点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旅游业中会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点。
又如在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和崇拜,故有很多宗教信念和旅游景观。
二、旅游资源的差异1.自然景观的差异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和地貌条件不同,自然景观的分布不同。
如中国的黄山、长江三峡等自然景观以其怪石嶙峋、气势宏伟、秀美绝伦的地貌而闻名于世;而瑞典则以其清新的森林、美丽的海岸线和冰川等地貌吸引了很多游客。
2.人文景观的差异人文景观是各国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
如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等历史建筑,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艺术文化古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林肯纪念堂等建筑都是世界级的人文景观。
3.旅游设施的差异不同国家的旅游设施建设也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如日本的温泉、韩国的泡菜、意大利的美食等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而中国的交通网络、旅游住宿设施、餐饮服务等逐渐得到改善,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
综上所述,各国之间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旅游方面:这个国家与中国的旅游资源有何不同?
![旅游方面:这个国家与中国的旅游资源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ccc533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1.png)
旅游方面:这个国家与中国的旅游资源有何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旅游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大国,其旅游业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全球旅游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等等又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就某一国家旅游资源与中国的差异进行阐述。
1. 自然风光特色不同中国拥有很多有名的自然景观,如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其自然风光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
但是与之相比,某一国家的自然美景具有独特的特色。
例如,该国有着毗邻大海的海岸线,沿海地区的风光非常独特;其次是这个国家拥有非常广袤的草原和沙漠,这些地方在中国中部地区并不常见。
因此,这个国家的自然风光具有更加多样化、独特化的特点。
2. 历史文化底蕴不同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故宫、长城、太极拳等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
然而不难发现,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也同样非常深厚,在历史、宗教、艺术等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多的独特之处。
该国的文化底蕴更多的是展现在其宗教、传统生活方式和节日习俗上,如长达数天的本国新年庆祝活动等等,每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都各具特色,需要在旅游中细细品味。
3. 旅游服务质量差异较大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服务质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吸引游客的关键。
某个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有着非常专业、周到的旅游服务,但是也有很多游客反映该国的旅游服务质量还需提高。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体验最终会通过服务质量的反映来体现,因此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游客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服务优劣。
在全球旅游业竞争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各国,都需要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维护和整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
通过总结和归纳各个国家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内涵,为我们的旅游之旅提供更多的体验选择和精彩回忆。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51a6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7.png)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国际旅游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因此不同国际旅游体验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旅游观光目的地、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比较研究。
首先,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
在西方国家,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目的地,如欧洲的巴黎、罗马等;而中国的旅游者则更喜欢选择自然风光优美的目的地,如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旅游观光目的地不同的偏好。
其次,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旅游者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体验,更愿意自由行、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
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使中国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注重与家人或朋友的共同体验。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
第三,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不同。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服务细节和客户满意度。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使得西方国家成为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而中国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服务态度和语言沟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是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逐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
最后,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态度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差别。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他们更倾向于自由而放松的旅行方式,更喜欢在旅行中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而中国人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认同感,他们更喜欢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愿意跟随导游的安排参观景点。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存在明显差异。
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看,中西方在国际旅游体验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8aca6a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5.png)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有何不同?
一、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亲情、传统节日等,因此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是热情好客、尊敬长辈、保持传统文化习俗。
相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文化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和独立,因此他们的旅游文化通常延续了这种独特的文化特点。
二、对交通的态度
在中国,人们通常喜欢开车、乘地铁或公交车,还有一些传统的交通方式,如骑自行车和走路。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喜欢自驾游或搭乘火车、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三、饮食习惯
中国旅游文化饮食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中国人喜欢在家或酒店里用餐,而西方人通常喜欢去餐馆或咖啡馆,享受各种文化的美食。
四、信仰与宗教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多以佛教、道教、儒教为主,而西方国家以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主流信仰。
五、旅游礼仪
在中国,人们通常礼貌待客,向客人提供热情好客、礼貌、尊重的服务;在西方国家,礼貌待客也同样重要,不过有些地方可能会更加注
重客户的隐私、安全和其他需求。
总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国人民的不同习惯和信仰,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之间的差异。
对于那些想了解不同文化和旅游文化的人来说,这些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因此,文化交流和旅游文化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让我们共同体验世界上不同的旅游文化吧!。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7d1680a7cd184254b3535cf.png)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你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史,美洲已经有160年的旅游发展进程,而中国的旅游发展史还是处于初级。
2,游客心理: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的游客的旅游是有思想性的和有目的性,计划周密的旅游,而中国人的旅游游客的旅游心理是从众性的,计划盲目导的。
3,旅行社的工作能力,西方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锤炼,有着很丰富的接待、设计、组织经验,中国很多的旅行社还在根据中国的游客摸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旅行社管理、经营的方法首先你要知道中西方旅游的差异:从西方人的旅游心理、习惯、兴趣、安排方式去研究相应的对比中国人的的旅游需求特点。
比如中国人的旅游是从众性的缺乏目的性的,而发达国家的游客很理智的有计划的。
中国人的旅游(包括旅行社)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发的国家的旅游已经发展了近150年由于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不同,中外旅游文化是受文化限制的,中国人和西方让你接受一个食物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中看法。
世界旅游发展史: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旅行和旅游方向。
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对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重要因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财富的急剧增加,有产阶级规模日趋扩大,他们具备了旅游的经济条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缩短了运输时间,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工业化城市。
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们适时逃避城市生活紧张节奏、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的需要和对回归自由、宁静的自然的追求;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村变化而忙现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代替,致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度假要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Thomas Cook)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
![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966b6cb852458fb760b5632.png)
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有备而来胜盲游在美国机场或是飞往北京的途中,在王府井大街上,都能看见外国游客手捧厚厚的英文版《中国旅游手册》认真阅读,并对着地图仔细查看。
很多外国游客虽然第一次到中国,但抵达之前已从书或网上,了解了不少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实属有备而来。
而笔者出差从国内返回美国时,航班上至少有一半中国游客,却很少能见到一路上认真研读《美国旅游指南》的人,大多在聊天、看报、看电影,甚至打牌和睡觉。
赶上航班晚点,围一圈打扑克牌的十有八九是中国游客。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研究旅游国的知识,这样旅游才不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中国人出游习惯于跟旅行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下一个景点,一天要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笔者一些美国朋友没来过几次中国,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到过的地方比我们研究的还多。
而国内赴美旅游团则常是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飞来跑去疲于奔命,又有多少人仔细欣赏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又有多少人到访过距纽约不到1小时车程的西点军校和著名的哈德逊河要塞呢?与其跑很多国家与城市,不如节省下来旅费和时间对每一个到访的城市和景点深度游,这样旅游才更有意义更实惠。
看名胜更要品风情不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仍坚持吃中餐,不肯尝试外国美食,而很多外国人却抱着好奇心品尝中国美食。
笔者的美国朋友到北京一定会去吃烤鸭,到天津一定会去吃“狗不理”包子,他们对北京全聚德烤鸭、大董烤鸭、鸭王的味道、价格和服务质量都很有见解。
真正是入乡随俗,全方位体验旅游地的风土民情。
笔者知道有许多外国游客在北京,都到过朝阳剧场和天桥剧场欣赏过中国杂技。
北京什刹海酒吧街、上海衡山路、新天地酒吧街、苏州金鸡湖畔酒吧,每天晚上“老外”都不少,周末更多。
其实,去一个国家旅游白天看景,晚上能看看当地的演出,也是了解当地风情文化的好习惯。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853bafc700abb68a982fb57.png)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对同一景观的审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很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2、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印象重现;西方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风景的对象描写。
3、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机理。
人类的旅游活动固然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一种自觉的活动,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中国旅游文化从文化这个特殊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活动,研究旅游产生、发展乃至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内在原因,为人们认识旅游的本质提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旅游文化不仅注意对旅游现象的纵横比较,探讨旅游行为运动变化的机理、发展趋势,按照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而且有助于旅游活动的全面发展。
中国旅游文化教程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不仅会给接待地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导致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终目的还在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品质,因此必须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具体措施的依据之一,努力将旅游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
譬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如何选择、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如何避免文化自大现象的发生,如何解决主客间的文化冲突,如何维护和加强接待地的旅游形象等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旅游文化可以使人们提高认识,自觉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促进接待地各方面整体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内涵及分类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国内外旅游消费行为对比分析
![国内外旅游消费行为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b2e8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d.png)
国内外旅游消费行为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水平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
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消费行为形态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经济背景。
本文将从国内、国外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消费群体和消费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国内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1. 消费水平和结构差异国内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三方面的支出。
旅游餐饮占比较大,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内的购物和餐饮消费。
相对而言,国外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旅游娱乐、购物、文化体验等交叉消费趋势较明显。
2. 旅游目的地和出游时间的差异国内旅游市场因为文化差异、地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城市、名胜古迹和自然景区,消费人群通常处于国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而国外旅游市场因为交通、文化的便利和环境的较好等因素,旅游目的地更为广泛,包括城市、名胜古迹、海岛、滑雪等休闲项目,尤其在欧洲、北美等地消费人群的年龄较高,收入较高,对文化、购物、美食等方面的消费更加追求品质和体验。
3. 消费方式和体验的差异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方式和体验也与国外有所不同。
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一般是大规模的集体出行,旅游行程规划、路线、旅游景点门票等多数是参照旅游团队的标准。
而国外旅游则更多地通过自由行的自主性规划个性化旅游行程,实际消费项目与个人兴趣、爱好以及经济能力等因素相关。
国外旅游市场的消费体验也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节庆、音乐剧等,越来越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群体1. 年龄群体的差异国内旅游市场消费群体集中在中青年,尤其是90后、00后的消费增长较快。
这些消费群体更倾向于通过短途短线的自由行方式进行旅游,消费样式和消费方式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
而在国外旅游市场中,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多参与旅游活动,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更加高端。
2. 消费能力的差异国内旅游市场中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多数消费人群收入较低,旅游消费主要是通过团队出行、红包等方式进行控制。
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游客在旅行目的和方式差异有哪些?
![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游客在旅行目的和方式差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b4067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游客在旅行目的和方式差异有哪些?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去探索世界,其中包括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的游客。
但是,不同文化和习惯的旅客就会有不同的旅游目的和方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游客在旅行中的差异:一、旅游目的的差异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大多与文化和历史有关。
例如,在日本,中国游客常常会前往寺庙和日本名胜古迹,如京都神社,松岛公园等地。
而在欧洲,中国游客会前往博物馆、宫殿和古堡等文化场所。
此外,中国游客对购物也有很高的需求,因此购物中心通常都是他们必去的地方。
然而,其他国家的游客的旅游目的则更多样化和多元化。
他们的旅游目的通常包括体验当地文化、寻找独特景点,或者参加大型活动和节庆等。
还有一些人则会选择去拥有美丽自然景观的国家旅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南极洲的极地等等。
二、旅游方式的差异中国游客在旅游中更加钟爱自助游。
自由度和灵活性高的自助游可以随时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行调节和变更。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选择自由行和自驾游的机会越来越多。
因此在旅行中,他们更倾向于去探访当地的美食、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
其他国家的游客则更倾向于由旅游公司或专业导游服务。
他们通常选择参加旅游度假团或者跟团游,这样可以享受到更完美和完整的旅游体验。
在旅游时,他们会选择住在豪华酒店或者五星级餐厅,并且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参加旅游公司安排的各种活动和游览景点。
三、文化与礼仪的差异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比较注重礼仪方面,过于保守。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会尽力要表现出最好的行为和风度,不太愿意与当地人深入交流。
此外,他们刚开始会觉得文化和生活习惯与他们不同的国家比较大程度上是不可理解,比如欧美文化都比较开放,中国游客常会被其中一些行为所冒犯。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文化差异也阻碍了中国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了解和接受当地文化和民俗。
而在其他国家,礼仪方面相对轻松,游客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并且愿意主动接触当地人。
在旅游和旅行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
![在旅游和旅行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d57560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4.png)
在旅游和旅行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一、旅行方式的差别在中国,大多数人选择自由行或者跟团旅行。
自由行以个性化、自由度高为特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旅游路线的规划;跟团旅行则以方便、安全、省心为卖点,跟随专业的导游和行程安排来完成旅游目的。
而在其他国家,很多人则喜欢独自一人或者与朋友共同旅行。
自由行的比重更高,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深度游。
二、文化与风俗的不同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文化和民俗特色深厚。
在旅游中,游客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和历史人文等元素。
可以去寺庙、宫殿、古镇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国家的文化虽然各有千秋,但其特色或许不如中国鲜明。
欧美国家多数是西方文化,游客可能会更多地接触到古迹、博物馆等,去感受他们的法律、风俗、商业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在世界上都很有名。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让人应接不暇,而其他国家则也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
例如意大利、法国以及墨西哥等国都有其独具特色、美味可口的菜肴。
除了饮食的味觉表现,饮食习惯也是各国的重要文化。
在中国,很少有人单独用餐,多数人选择和家人或者同事一起共进晚餐,重视谈话交流的分享感。
而在其他国家,则像美国等国家则更注重餐厅环境舒适,个人用餐。
四、旅游体验的差别旅游体验是一次旅游的核心,也是游客对旅游的最终评价。
在中国的旅游中,人们注重将旅游与养生、文化、娱乐结合起来,让游客在玩乐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
而在外国,则更加着重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和环境的美观,例如迪士尼乐园、热气球骑行等。
总之,无论是在旅行方式、文化风俗、饮食习惯、旅游体验等多个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其特色和不同之处。
旅游不是一个简单的去看景点,更多的是去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味美食,在旅行中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在旅游中发现更多美好。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f3a8c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3.png)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中西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文化差异:中西方的历史、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家庭和社区的连结。
因此,在度假旅游方面,中西方游客的需求和喜好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区别。
2. 旅游经济:中西方的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在西方,旅游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旅游企业和设施也比较多样化,而在中国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旅游管理:中西方的旅游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异,比如在旅游投诉机制、营销手段、安全措施等方面。
同时,中国与西方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不同。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西方的理念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推崇可持续旅游,而中国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中西方度假旅游发展的比较研究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各种因素,为不同旅游市场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与体验
![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与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0e5a31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e.png)
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与体验旅游是一种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方式,也是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国内外旅游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景点的不同,还涵盖了历史、饮食、礼仪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并分享一些独特的旅游体验。
一、历史文化的差异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国内外旅游的首要差异就是历史文化的不同。
1. 国内旅游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和古迹。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山东的泰山等都是国内旅游的热门景点。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中国的节日和传统习俗也是国内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团聚、传承文化的时刻。
游客可以参与这些庆祝活动,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国外旅游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相比,国外的历史悠久程度不尽相同。
例如,欧洲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希腊、罗马等古代文化的遗址和艺术品在这里随处可见。
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的泰姬陵等也是国外旅游的独特景点,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辉煌。
此外,国外的节日和传统习俗有着各自的特点。
例如,美国的感恩节、法国的巴士底日和德国的啤酒节,都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加入庆祝活动,与当地人民一同庆祝,感受异国风情。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内外的饮食文化差异体现在食材、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等方面。
1. 国内旅游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菜系。
四川的麻辣火锅、广东的粤菜、山东的鲁菜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
此外,中国的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和口味的独特性,蒸、炖、煮、炒等烹饪方法应用广泛。
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礼仪。
例如,宴请客人时要用热水给客人洗手,先向长辈敬酒,尊重他人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准则。
2. 国外旅游的饮食文化国外的饮食文化因地域和历史差异而有所不同。
旅行中的文化差异解读
![旅行中的文化差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55ba8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2.png)
旅行中的文化差异解读旅行是一种探索和领略不同文化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来丰富自己的视野,并且更加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中的差异。
然而,在旅行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差异,它们既让我们惊讶,也让我们思考。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从饮食、礼仪和价值观等方面解读旅行中的文化差异。
一、饮食差异在不同的文化中,饮食是展现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
举例来说,中国人对于饮食非常注重色、香、味的搭配,经常通过菜肴的形态、调料的使用以及烹饪方式来表达对食材的独特理解。
而在日本,餐桌上的一碗白米饭和一小碟酱油就足够享受一顿美食了。
这种简约却讲究细节的美食文化反映了日本人对于纯粹和精致的追求。
二、礼仪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也造就了不同的礼仪方式。
举个例子,中国人见面时通常会相互问候,并且通过握手或鞠躬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而在印度,人们相互问候时会合掌并作“纳姆斯特”(Namaste)的手势,这代表了对他人的敬意和祝福。
这种不同的礼仪习惯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三、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也是旅行中常见的差异之一。
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为例,东方文化强调家庭和集体的重要性,更注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权利,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在旅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对于家庭、社交和权利等话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这些差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文化冲击和理解的困惑。
总结起来,旅行中的文化差异是我们可以借助去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机会。
通过饮食、礼仪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比较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增进了自己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在旅行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以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文化差异的魅力。
这样,我们将能够收获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之旅。
在不同国家旅游时要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在不同国家旅游时要注意哪些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44095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4.png)
在不同国家旅游时要注意哪些文化差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跨国旅行。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可能会影响到旅行的顺利进行。
为了帮助旅行者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下面我们将介绍在不同国家旅游时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
一、日本:1.人际交往礼仪:在日本,礼仪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旅行者需要注意仪态端庄、言谈谦虚、不喧哗等;2.饮食习惯:日本餐文化非常精致,晚餐时需注意餐桌上的礼节,如不可碰杯、不可吃大声咀嚼等;3.文化活动:日本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如参观神社、体验传统茶道、观看歌舞伎表演等。
二、泰国:1.宗教信仰:泰国是佛教国家,旅行者需尊重当地的宗教与信仰;2.社交礼仪:泰国人注重团体生活,旅行者需注意与他人交往时不要太过高傲,应礼貌、友好、谦虚;3.饮食习惯:泰国餐多以辣味为主,旅行者可谨慎点菜,并注意用餐礼仪,尊重当地饮食习惯。
三、法国:1.礼仪:在法国,礼仪、桌礼、饮食习惯等均非常重要,旅行者需注意仪态端庄、言谈得体、不失礼仪;2.言谈与服饰:在法国,用语得体并着装得体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商业谈判和政治活动中;3.艺术与历史:巴黎是艺术和文化之都,旅行者需尊重当地文化、参观博物馆、艺术展、名胜古迹等。
四、美国:1.饮食:在美国,当地人常食用的食物并不总是适合亚洲人的口味,因此旅行者应在点餐时留意;2.交通与时差:在美国,交通、时差等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中行驶时要遵守交通规则;3.观念与文化:美国民族多元,旅行者需多了解美国的文化差异、习惯和礼节,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总之,在外旅游时,了解当地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让你的旅行更加愉快。
希望大家在旅行时可以多多留意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体验异国风情。
国内外旅游文化比较研究
![国内外旅游文化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3d0b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3.png)
国内外旅游文化比较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进而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和人文底蕴的魅力。
而在国内外旅游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这也为我们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藏。
一、景观的差异性旅游景点是人们出行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了解一座城市或国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国外的旅游景点以欧洲为主导,欧洲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更是让人着迷。
例如,法国的巴黎塔,拥有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奥赛博物馆、协和广场等景点,彰显着法国的浪漫主义风格。
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却以圣家族大教堂、高迪公园等神秘而独特的建筑群闻名于世。
相比之下,国内的旅游景点则更加多样化。
它们包含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能够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例如,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人文景观的代表之一,黄山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其独特的云海、奇松等景观堪称壮观。
二、文化的异质性国内外旅游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景观上,更多的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本质区别是不可回避的。
在欧洲,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创新,而在东方,人们更加注重集体荣誉和团结合作。
例如,在日本,作为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拜访寺庙、神社和其他文化遗产,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法国,人们则有着热情洋溢的性格,他们热爱艺术和生活,热情好客,往往将生活的美好情趣注入到他们周围的每个角落。
而在中国,我们更注重家庭和集体,强调集体主义和任人守纪的精神,这也体现在了我们的一些旅游文化表现上。
例如,在中国许多古镇里,私家园林和宫殿庭院等,常常是通过集体参观的方式才得以欣赏,这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精髓。
三、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这方面,国内外旅游文化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国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对于local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外旅游对比
![中外旅游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66dc45e5102de2bd960588f7.png)
• 西方历史并不是很长久,国家都比较小。 早期的旅游要追溯到希腊神话里的一些身 影,里面的一些英雄通常也是云游四方, 顺便做一些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勾当。 当然也不排除看到不顺眼的干掉。但着里 面大多数的英雄又是有目的的云游,例如 神指定他们的一些锻炼了等等,所以大多 数只能以出公差划分。
外国人度假爱静;中国人旅游爱动
Taboo(禁忌)
• 莫议论婴儿的眼睛 中国人一般都喜欢在夸讲婴儿时总爱说:“看这对水灵灵的大眼 睛”之类的话。然而,在伊朗Iran你可千万别议论婴儿的眼睛,因为 ,伊朗人对婴儿的眼睛最敏感,来客若出言不慎,双亲会出钱让人挖 掉婴儿的“邪眼”。 • 女人上街必须戴耳环 如果你是到西班牙Spain去旅游,那么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 环,若没有戴耳环,则就象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
• 西方人厌恶“13” 一般西方人都极端厌恶“13”这个数字,在任何场合都会极力避 开它,楼层中的口子上面便是14,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接口号,每月 13号,西方人都感到惴惴不安。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而凶险的数字 ,它源于《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 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 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 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所以,到西方旅游要了解这一禁忌。 左手不洁 去印度或中东旅游,吃饭和接拿东西,只能用右手,绝对不能用 左手。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一般是用左手洗澡,上厕所,左手是不洁 净的。用你的左手去接东西是对主人最大的不敬。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90eb5a3d6294dd88d1d26b0a.png)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第十课时)(一)在旅游观上在欧洲国家,人们一旦手上有了足够的钱,就会毫不犹豫地出门旅游或度假。
不少人认为,旅行和度假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至于工作,那只不过是度假的准备阶段。
在中国,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旅游消费不是日常生活中一项必要支出,而是生活之外的一项奢侈的享受,而长期享受不工作人们会有很强的罪恶感。
欧洲人渴望不同的自我,公事私事分得清清楚楚,度假就度假,跟工作完全没有关系。
中国人旅游是工作的延伸,外出手机一定带着,和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有的还带着笔记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上网了解一下国内外最新动态。
中国游客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的景点越多越好。
去的景点越多越是觉得你这个导游好,来不及看没关系,只要到那里拍上一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旅游观导致人们认为每年都去同样的地方旅游是件很傻的事;而欧洲游客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收获,他们甚至会选择每年去同一个小镇,住同一家旅店,租海滩上同样的椅子。
由此可见,西方游客的重游率比中国游客要高。
(二)在旅游行为上西方人崇尚对外探索,喜欢探险旅游,性格外向,举止和生活方式上喜欢表现自我,所以他们喜欢自己决定行程和路线,讨厌别人的操作和安排,他们往往把旅行中的困难看作是旅行的一部分,出游方式多是自助游,团体包价游所占的比重较小。
而中国人提倡适度旅游,反对过于张扬和冒险,对于故土有一种执著的认同感,不易融入异乡社会,在穿着、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上都要符合“集体”的准则,出游方式是以团体包价为主。
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旅游差异,还体现在对标志性景点的态度。
去纽约不到自由女神像,去埃及不到金字塔,去荷兰不看大风车,对于中国人来说等于没到过那些地方,而西方人对此却并不看重。
大多数老外出门都要带一本厚厚的旅游介绍书籍。
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而且“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尿尿,举旗报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特产比名牌更有回味
同样是购物,外国游客只会买一些自己觉得新奇,能体现异国文化的东西。美国朋友到中国都是买"有中国特色"的珍珠项链、中国画、苏绣、湘绣、唐卡、泥人张等工艺品,甚至有人会从中国买来算盘和京胡,他们将算盘挂在客厅墙上,将京胡挂在钢琴旁边,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非常抢眼。当有人问起,主人就会大秀一番中国之旅的见闻和中国"学问"。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研究游国的知识,这样旅游才不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
中国人出游习惯于跟旅行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下一个景点,一天要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笔者一些美国朋友没来过几次中国,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到过的地方比我们研究的还多。而国内赴美旅游团则常是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飞来跑去疲于奔命,又有多少人仔细欣赏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又有多少人到访过距纽约不到1小时车程的西点军校和著名的哈德逊河要塞呢?
我们到海外旅游为亲朋好友购物无可非议,除了买名牌包、手表、化妆品和皮鞋外,也有很多当地艺术品值得收藏,而这些纪念品能将异国情调和感受留下来。
享受胜于拍照留念
海滩上,外国游客懒懒地躺在海边,大口呼吸夹杂着咸味的海风,安静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看蓝天白云。不远的浅海区,中国游客正在游泳,摆着各式姿势,与同伴互相拍照,并将这份快乐用照片记录下来化为永恒。
体验另一样人生
大多数中国人旅游会选择去景区,游览过后住进酒店。其实,现在流行生态旅游,国外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亲近自然和惊险刺激的体验式旅游:到沙漠草原驰骋,到峡谷洞穴猎奇探险;到野生动物园观看动物,到野生植物园内野炊、露营。漂流、攀岩、出海、冲浪等各种挑战极限的旅游活动层出不穷,晚上在野外露营扎一顶帐篷,他们认为一场让人心跳加速的探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与其跑很多国家与城市,不如节省下来旅费和时间对每一个到访的城市和景点深度游,这样旅游才更有意义更实惠。
看名胜更要品风情
不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仍坚持吃中餐,不肯尝试外国美食,而很多外国人却抱着好奇心品尝中国美食。
笔者的美国朋友到北京一定会去吃烤鸭,到天津一定会去吃"狗不理"包子,他们对北京全聚德烤鸭、大董烤鸭、鸭王的味道、价格和服务质量都很有见解。真正是入乡随俗,全方位体验旅游地的风土民情。
种种不同的旅游习惯归根结底是源于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中国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进步需要汲取,发展需要交流,我们欣赏中外旅游之间的差异,但只有兼收并蓄,旅游生活才能展现出另一番美好。
据调查,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出国游都是度蜜月。在国外,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带着出国旅游。而法国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鼓励去旅游,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漂洋过海去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人认为出游就是"玩",是一次放松的经历,所以在参观时,对于导游讲解的历史文化知识,一听而过,往往不会刻意去研究,遇到疑惑之处也很少会追问,离开之后也就忘记了。而外国人在旅行过程中,针对导游的讲解里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会记录下来并且认真研究,这是中外游客旅游习惯的一大不同。
笔者知道有许多外国游客在北京,都到过朝阳剧场和天桥剧场欣赏过中国杂技。北京什刹海酒吧街、上海衡山路、新天地酒吧街、苏州金鸡湖畔酒吧,每天晚上"老外"都不少,周末更多。其实,去一个国家旅游白天看景,晚上能看看当地的演出,也是了解当地风情文化的好习惯。
中国游客到了费城就不能欣赏一下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到了波士顿就不能到哈佛大学咖啡屋体验一下哈佛的文化氛围?
中国游客习惯于旅行途中与熟人谈笑,一路欢闹。而外国游客很少集中出行,会依自己的兴趣而出游,有很多人更喜欢独自行走,吃饭甚至发呆。在美国,常有年轻人拿着免费地图,一人徒步旅行,随身背着一个空水瓶,自带帐篷,风餐露宿,于独处中收获一份惬意。
游玩更要品味
一位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正赶上暑假,他看到北京故宫人山人海时,很惊讶地说:"在我们国家,旅游就是一件很随性的事,一次短暂的假期,一个偶然的想法,背上背包就可以去了,很难想象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去旅游。"
中外旅游7大差异
有备而来胜盲游
在美国机场或是飞往北京的途中,在王府井大街上,都能看见外国游客手捧厚厚的英文版《中国旅游手册》认真阅读,并对着地图仔细查看。很多外国游客虽然第一次到中国,但抵达之前已从书或网上,了解了不少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实属有备而来。
而笔者出差从国内返回美国时,航班上至少有一半中国游客,却很少能见到一路上认真研读《美国旅游指南》的人,大多在聊天、看报、看电影,甚至打牌和睡觉。赶上航班晚点,围一圈打扑克牌的十有八九是中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