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第十课时)(一)在旅游观上在欧洲国家,人们一旦手上有了足够的钱,就会毫不犹豫地出门旅游或度假。

不少人认为,旅行和度假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至于工作,那只不过是度假的准备阶段。

在中国,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旅游消费不是日常生活中一项必要支出,而是生活之外的一项奢侈的享受,而长期享受不工作人们会有很强的罪恶感。

欧洲人渴望不同的自我,公事私事分得清清楚楚,度假就度假,跟工作完全没有关系。

中国人旅游是工作的延伸,外出手机一定带着,和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有的还带着笔记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上网了解一下国内外最新动态。

中国游客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的景点越多越好。

去的景点越多越是觉得你这个导游好,来不及看没关系,只要到那里拍上一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旅游观导致人们认为每年都去同样的地方旅游是件很傻的事;而欧洲游客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收获,他们甚至会选择每年去同一个小镇,住同一家旅店,租海滩上同样的椅子。

由此可见,西方游客的重游率比中国游客要高。

(二)在旅游行为上西方人崇尚对外探索,喜欢探险旅游,性格外向,举止和生活方式上喜欢表现自我,所以他们喜欢自己决定行程和路线,讨厌别人的操作和安排,他们往往把旅行中的困难看作是旅行的一部分,出游方式多是自助游,团体包价游所占的比重较小。

而中国人提倡适度旅游,反对过于张扬和冒险,对于故土有一种执著的认同感,不易融入异乡社会,在穿着、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上都要符合“集体”的准则,出游方式是以团体包价为主。

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旅游差异,还体现在对标志性景点的态度。

去纽约不到自由女神像,去埃及不到金字塔,去荷兰不看大风车,对于中国人来说等于没到过那些地方,而西方人对此却并不看重。

大多数老外出门都要带一本厚厚的旅游介绍书籍。

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而且“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尿尿,举旗报到”。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已成为各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差异。

一、旅游文化的差异1.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会在旅游业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中国,人们讲究红色的喜庆和吉祥,所以红色会在许多景点中被大量运用。

而在欧洲,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许多建筑都充满了宗教的元素。

2.历史沉淀的差异各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此在旅游业中的历史沉淀也会不同。

比如在中国,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名胜古迹等历史景点非常受欢迎。

而在美国,各种主题公园、现代化的城市等较为受欢迎。

3.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是各国的文化差异之一。

如在印度教国家,印度教和佛教对景点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旅游业中会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点。

又如在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和崇拜,故有很多宗教信念和旅游景观。

二、旅游资源的差异1.自然景观的差异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和地貌条件不同,自然景观的分布不同。

如中国的黄山、长江三峡等自然景观以其怪石嶙峋、气势宏伟、秀美绝伦的地貌而闻名于世;而瑞典则以其清新的森林、美丽的海岸线和冰川等地貌吸引了很多游客。

2.人文景观的差异人文景观是各国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

如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等历史建筑,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艺术文化古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林肯纪念堂等建筑都是世界级的人文景观。

3.旅游设施的差异不同国家的旅游设施建设也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如日本的温泉、韩国的泡菜、意大利的美食等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而中国的交通网络、旅游住宿设施、餐饮服务等逐渐得到改善,也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

综上所述,各国之间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外旅游7大差异

中外旅游7大差异
旅游,真正的海外旅游,只有注入了文化氛围才会游出名堂,游出更深层次的感受,我们的旅游习惯应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土特产比名牌更有回味
同样是购物,外国游客只会买一些自己觉得新奇,能体现异国文化的东西。美国朋友到中国都是买"有中国特色"的珍珠项链、中国画、苏绣、湘绣、唐卡、泥人张等工艺品,甚至有人会从中国买来算盘和京胡,他们将算盘挂在客厅墙上,将京胡挂在钢琴旁边,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非常抢眼。当有人问起,主人就会大秀一番中国之旅的见闻和中国"学问"。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研究游国的知识,这样旅游才不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
中国人出游习惯于跟旅行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下一个景点,一天要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笔者一些美国朋友没来过几次中国,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到过的地方比我们研究的还多。而国内赴美旅游团则常是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飞来跑去疲于奔命,又有多少人仔细欣赏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又有多少人到访过距纽约不到1小时车程的西点军校和著名的哈德逊河要塞呢?
我们到海外旅游为亲朋好友购物无可非议,除了买名牌包、手表、化妆品和皮鞋外,也有很多当地艺术品值得收藏,而这些纪念品能将异国情调和感受留下来。
享受胜于拍照留念
海滩上,外国游客懒懒地躺在海边,大口呼吸夹杂着咸味的海风,安静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看蓝天白云。不远的浅海区,中国游客正在游泳,摆着各式姿势,与同伴互相拍照,并将这份快乐用照片记录下来化为永恒。
体验另一样人生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国际旅游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因此不同国际旅游体验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旅游观光目的地、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比较研究。

首先,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

在西方国家,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目的地,如欧洲的巴黎、罗马等;而中国的旅游者则更喜欢选择自然风光优美的目的地,如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旅游观光目的地不同的偏好。

其次,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旅游者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体验,更愿意自由行、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

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使中国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注重与家人或朋友的共同体验。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

第三,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不同。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服务细节和客户满意度。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使得西方国家成为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而中国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服务态度和语言沟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是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逐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

最后,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态度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差别。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他们更倾向于自由而放松的旅行方式,更喜欢在旅行中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而中国人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认同感,他们更喜欢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愿意跟随导游的安排参观景点。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存在明显差异。

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看,中西方在国际旅游体验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外差异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外差异


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
Lisa M. Campbell,1999,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只获得收益小的主要原因 为:社区居民自身素质低,缺乏政府有效的规划引导。 Chrys Horn,在对比了新西兰几个著名景区社区参与情况,地理位置、管理 水平及历史文化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内研究综述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郑群明,提出五种参与模式:"公司+政府+旅行社+农村旅游协会"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农户+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股份制模式等。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外差异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外差异

社区参与的社会意义
西方社区参与是促进当地 社区发展的力量之一, 对于 中国旅游社区而言, 这是带 动社区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Fukerce,认为社区的生活方式、治安水平、道德规范、创新能力、个人行 为、传统民俗、社区组织及价值体系都会随着旅游的发展而改变。 Archer. B. H,认为旅游对社区的影响利大于弊,合理规划,文化、历史、自 然资源得到保护。 Brain Archer等,学者用辩证的观点,旅游发展对社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主 要表现在收入、支出、价格、税收和就业等方面
社区参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
Inspeek,1993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分为三种形式:伪参与、被动参与、象征 式参与。 Pretty, 1995,将社区参与旅游划分为自我激励式参与、交互式参与、功 能性参与、物质激励参与、咨询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和象征式参与七个阶段。

旅游对社区的影响
索菲尔德将社区旅游发展的结果视为行动者之间 权力关系交换的结果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doc
中西方海外旅游消费行为差异
摘要:马尔代夫,作为典型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本文以其为特定的研究背景,从六个方面对比了中西方游客在此地的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并进行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行为;马尔代夫
一、引言
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在中国出境游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比重,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本文,拟以马尔代夫旅游目的地为例,针对中西方游客在该地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在该旅游市场的中西方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差异表现及成因。

二、差异的表现
(一)旅游目的差异
到目前为止,在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绝大多数的游客是前往度蜜月的新婚夫妻或者庆祝结婚纪念日的年轻夫妇。

大多数人的出行目的,是为了把一生仅有一次的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留在“地球上最美的人间天堂”。

而在西方游客中,前往马尔代夫单纯以“蜜月”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多,他们更多的是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或者是一对并不年轻的夫妻、或者是一个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家庭,又或者是一对已白发苍苍的老夫妻。

总体上讲虽然同样是度假旅游,但中西方游客前往马尔代夫旅游的目的却不尽相同。

另一个国家的旅游业与中国的差异和相似点是什么?

另一个国家的旅游业与中国的差异和相似点是什么?

另一个国家的旅游业与中国的差异和相似点是什么?作为一个旅游大国,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迎来了蓬勃的发展,而其他国家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究竟另一个国家的旅游业与中国的差异和相似点是什么呢?以下将会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旅游资源不同国家的旅游资源差异较大,比如:以海岛为主的马尔代夫,在度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以城市为主的美国,在城市旅游和购物方面有天然优势;以文化为主的意大利,历史和文化遗产呈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而中国则具有广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的自然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国家的旅游资源存在着独特性和局限性,因此,不同国家也会有着不同的特色旅游方式。

二、旅游市场不同国家的旅游市场同样也存在着差异。

其中一方面,来自欧美的游客更喜欢独立自助游,自主规划旅游路线和时间,喜欢去热门景点,而来自亚洲国家的游客则更为追求团队旅游,更喜欢豪华旅游方式。

同时,不同国家的旅游市场存在着差异,如欧洲国家旅游业发达,可以清晰地提供游客旅游时间、地点、费用等所有信息,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源。

三、旅游质量旅游质量的好坏关系至关重要,为了吸引消费者,每个国家都在争取提升旅游质量。

中国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逐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而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提升旅游质量,比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完善旅游设施方面投入巨大资金,加强旅游区的管理和服务。

四、旅游态度旅游态度是游客对于旅游过程中的态度和心情的总体表现。

对于不同国家来讲,游客的旅游态度也存在差异。

一些欧美国家的游客更看重体验和回忆,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放慢旅途节奏,对美好的事物会更细致地品味;而一些亚洲游客更注重拍照和记录,图在网络上分享旅游点滴。

总的来说,每个国家的旅游业都有着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通过对于不同国家旅游业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解和模式,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

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

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

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2叭佴第23期考试~l:Ftl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谢倩(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摘要: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被不同国度的人所接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重视.中西方由于历史情况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使中西方的旅游者具有不同的旅游习惯特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的旅游方式差异及其成因,对旅游目的地对策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成因旅游目的地对策一,引言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而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尽管度假旅游活动中可以有观光游览,观光游览活动属于广义的度假旅游,而且观光旅游可以安排得比较休闲,但"度假"与"观光"二者之间的差异很显着二,旅游方式差异中西方游客在旅游方式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种差异是在漫长过程中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历史差异中西方之间主流旅游方式的差异,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尽管文化观光旅游在西方起源也很早,然而到温泉地和海滨度假是自古罗马时期就有的传统,其在后来的延续和流行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旅游方式,一直持续至今.成为主流的旅游活动方式.几乎所有涉及欧洲旅游发展历程的书籍中都指出了这一点.斯沃布鲁克甚至明确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倾向于将传统的度假产品作为旅游的核心产品. 把传统的度假者作为旅游者,并且将注意力集中于此"中国的情况则显然不同.在中国历史上,长途旅行的起源主要是帝王将相的巡游,命官的赴任,文人士大夫的移情之旅,僧侣们云游化缘,还有像玄奘,郑和等人的远行.消遣性的旅行大多是在居住地附近游山玩水或游览历史名胜.总体上看,中国娱乐消遣旅游活动不十分发达.以观光旅游和近距离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主,一地停留性度假旅游比较欠缺.而西方国家则恰恰相反,以一地停留式度假休闲旅游为主.(二)旅游观念差异社会主体旅游习惯的差异.是社会主体旅游观念差异的体现.这种旅游观念差异,已经鲜明地表现在日常用语和官方机构名称上.从语言习惯上看,对于中国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其他亚洲国家的人而言,"观光","游览","游山玩水","风景名胜","名胜古迹"是广泛用来表示旅游的词语,人们认为所谓"旅游",就是外出游览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也就是观赏奇异风光;在中国台湾地区,"观光"至今仍是一个完全用来指代"旅游"的名词,而"旅游"一词则显然是近代以后从西方词语"tourism"翻译而来的.在西方国家,"度假(vacation,holiday)", "休闲(1eisure)","游憩(recreation)","度假地(resort)"则是西方人习惯于用来表示旅游的主要语词,意味着旅游就是寻找一个美好的地方停留一段时间而获得休闲放松,并参加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度假旅游".(三)旅游审美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人对同一现象的情感体验可能大不相同.如笛卡尔所说:"同一件事情可以使这批人高兴得要跳舞.却使另一批人伤心得要流泪."同理,中西方游客对同一景观产生的审美体验肯定是大不相同的.1.关注性中国人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西方人则关注其本身的自然美.中国有一句古话:"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在中国,大多数有名的山水景观都是因为有名人贤士与之发生关系,而得到永久的称颂.如江南三大名楼莫不如此.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着名文学家范仲淹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了社会化教育的功能.这些存在的社会因素对高等院校的油画专业学生造成环境影响,使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不过硬.一般创作课程的教学都安排在大四的实习和找工作阶段.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历分配在毕业创作上,造成了学生的创作形式单一,语言匮乏,对于形式美的理解深度不足以灵活驾驭创作,作品感染力弱.三,对形式美的探索可提升创作思维及创作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绘画的题材和形式都不同.有各种因素制约着艺术家的观念,比如社会制度,政治因素,以及民族的地域因素,新的社会形态会产生新的社会观念.新的形式.在探索艺术有关范畴内美的形式语言会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发展.形式语言的发展,加上观念的转变和进步使得油画的题材也有发展.例如85时期的代表作品,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罗中立《父亲》,相较"85美术时期"以前的的作品相比有了形式和内涵的转变,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作用使得这批艺术家们解放了思想,开始回归艺术的本体,没有了前一时期"红光亮"等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一系列新形势新内涵的作品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艺术形式是支撑艺术品内涵的唯一条件,一件高雅艺术品的形式无疑是美的灿烂结晶,是体现艺术家的修养和观念的具体实践的产物.后印象主义大师高更的那幅名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油画恰恰完美地说明了这一点,画中具有抽象化的色彩和象征性的语言体现了艺术家在追求形式上独具的美.作品是作者艺术体现.艺术形式是支撑艺术品的唯一条件,形式所起的视觉震撼和美学效果在艺术创作中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需要对创作主题内容,形式进行构思.艺术品的最终成就来自于艺术家的观念,因为观念决定形式,形式美是创作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所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相对自由的,这使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在进行创作时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要有对艺术的独特认识和见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准则.艺术家对艺术的认知是来源于模仿而后又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理念性的自己的创造性的东西.艺术家具备了思考和认识的能力之后每个人表达出的作品也是不同的.他们对与艺术美的追求止境.参考文献:[1]互动百科..[2]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J人民出版社.2000.《岳阳楼记》.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描写水:"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现出美,辽阔的,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的心理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特殊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 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四周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画家."由此可见,西方人欣赏水的美.是它的形状,气势,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光辉.水由于它本身的美而美,而不是水所附载的其他东西.2.侧重性中国人的旅游审美在于抒情的印象重现,西方人则在于风景的对象描写.中国人侧重于神韵,"尺幅之间见深远".不讲究比例尺寸,更接近于概括与含蓄的真实,"咫尺千里,余味无穷",以情绪为主,各家皆饱览山色而在情绪浓厚时一发其胸中之所积. 而西方人的描写性思维更强,重远近层次,阴影明暗,把是否形似作为衡量风景美丽与否的主要尺度.3.目的性中国人的风景审美目的在于舒适精神.西方人则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苏轼游赤壁,在赤壁那一望无垠的江面上,苏轼只感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忘记一切烦恼,只感到自己长了翅膀,就要成仙了. 由此可见,中国人在旅游审美中以"自适,畅神"为宗旨,体现出重视人性自由的审美情调.自适,畅神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观照,是面对风景所产生的超功利的人性自由,是一种沉入的心灵状态.而西方因为深受自古希腊以来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十分看重物体的形式美.西方人认为"美"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差异与统一所达到的和谐.西方很多名着都是按照这些"美"的原则造就的.如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其总体设计为几何图形,以数学的对称为基础.一条长桌.后面三扇窗子,光线从中间射人照在耶稣身上,耶稣两边各有六个弟子,又再分为三人小组,每人的动作在构图上形成匀称和平衡.总之,色彩的对比,光线的明暗,凸凹的立体感等形式美是西方人所追求的.(四)旅游用餐差异在西方.用餐时"分食",人们不共用一个盘子或同吃一道菜,而是按相同分量先分好,再每人一份,每人只吃自己面前的食物,用餐氛围较安静,餐具喜用碟子刀叉.而中国人更喜欢热闹,用餐时更倾向于与同伴聊天,谈天说地,高谈阔论.在吃方面.更要与大家"分享"每一道菜,因此上菜是一道一道上.然后大家一起享用那道菜,餐具上大多使用碗和筷子.二,旅游方式差异的成因(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休假制度,社会阶层,社会稳定性等因素.社会因素决定着什么群体可以参加旅游; 政府对旅游的态度和政策决定着旅游的发展.从社会制度上看.中国长期以来处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中,社会奉行等级森严的礼教思想,因此,中国古代参与旅游的,主要是帝王将相,士人墨客,极少有普通百姓.等级森严的礼制规范约束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模仿和攀比.这种禁忌一直N20世纪帝制被推翻以后才被打破.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在休假制度方面的若干次重大调整,中国才真正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在西方国家,尽管有一段时期处于宗教专制时期,但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即产生了"民主与共和","人人平等"的思想,王公贵族的生活方式很快成为广为效仿的社会时尚.因此.温泉洗浴,海滨度假等贵族化旅游方式出现后.被迅速传播到具有消费能力的大众中.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出现的带薪休假制度.更为工薪阶层享受度假旅游生活提供了充分条件.由此形成了度假生活的传统.(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支付能力和个人收入预期.经济因素是实现旅游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旅游毕竟是人们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之后才会去享受的精神文化活动.但在基本的经济条件具备之后,不同的经济条件会对旅游活动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会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中国旅游发展的数据大致证明了这一说法.关于经济水平与旅游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国内学者和旅游业界人士倾向于认为观光旅游是初级旅游方式,而参与度假旅游需要有更好的经济条件.西方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拥有较高职位和收入的群体更倾向于外出度假,而且更倾向于选择多个目的地.不外出度假者大多属于低收人群体.(三)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区域空间范围.这其中,自然地理资源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各国所拥有的山川,海洋,沙滩,温泉,雪地,乃至气候条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国所能开展的旅游活动类型.欧洲国家多处于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海滨度假休闲旅游必然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选择.日本多温泉,因而温泉洗浴度假成为仅次于风景观光的第二大受欢迎产品.中国疆土广大,山地,平原,河流,海滨资源都很丰富,但中华文明起源并长期发展于内陆地区.加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大量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文内涵,而对于海水沙滩旅游价值的认识一直到19世纪末在西方殖民者的带动下才产生.(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态度上.人们外出的动机,主要是来自于外界力量的吸引,还是内在需要的推动?西方学者指出:"几个世纪以来.旅游在西方国家一直与增广见闻,认识自我联系在一起."Crompton(1979)对现代旅游者的研究发现,"推力"因素,即"认识自我"的因素远远超过"增广见闻"的"拉力"因素的作用.对中国人而言,从古至今,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是那些"名"山胜水.或者"名"胜古迹. 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是否"有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种"名气"是由其他人或事件的影响而形成的,并附着在目的地对象上的,它显然属于"拉力"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当今中国人外出旅游,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内旅游.最大的目的仍是"增长见识",而能上升到"认识自我"这一层次的还非常少. (五)科技因素科技因素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通讯技术,文化传播技术对旅游产生的影响上.在西方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进步都带给旅游深刻的影响.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大型船只的出现.人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度假;火车产生后,带动了旅行团的出现;私人轿车的出现,引发自驾车旅游热的出现和火车旅游的衰退:民用飞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跨国跨洲的长距离国际旅游的发展:现代印刷机和摄影器材的发明,为人们的旅游提供了行前准备和游后回忆的技术条件,提高了旅游体验的质量.三,旅游目的地对策建议由于旅游主体受到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因此对旅游目的就有各不相同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不同旅游主体的文化背景差异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旅游接待措施.(一)旅游开发要超前虽然相对于西方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者出游的机会会更多,而且会不再满足传统的旅游方式,对旅游活动的要求会更高.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产品开发时应考虑到国内旅游者发展着的旅游需求,推出的旅游产品应该适度超前,可以满足部分具有超前旅游需求的国内旅游者的需要.而对于西方旅游者.则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多具有高质量旅游体验的旅游产品.提前预测和发现旅游者的潜在需求.对已经显现的旅游需求要积极满足. 而对于正在酝酿但还没有转化为现实旅游动机的旅游需求则要通过开发新型旅游产品进行诱导.尽量由被动应对旅游者2011--~-g23-,t91考试~1:FIl图书馆自有特色资源数据库创建与安全发布何雪萍(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西南昌330003)摘要:根据特色数据库的主要特点.作者总结了数字加工技术下自有特色资源数据库创建与安全发布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解决方案.并针对目前高校自建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内容和功能解决方案问题自有特色资源数据库创建与安全发布系统可以帮助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再进行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图书馆网站上完全发布. 或者以光盘介质拷贝,供特定范围内用户进行使用.一,特色资源数据库的主要特点特色数据库是指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库.其主要特点如下.1.数字版权保护:控制复印,打印,非法传播,可控二次传播.2.先进的曲线显示技术,高保真原版原式,包括复杂图标,公式等.3.先进的文件压缩技术.占用系统空间少.4.导入导出功能:兼容各种通用元数据,可导出XML标准格式数据.5.全文检索:支持对文本格式电子资源的全文检索二,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1.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结构(1)选题.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在进行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科学论证, 确定主题.应优先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用户需求大的,而且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根据本校确立的重点学科,选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以满足科研需要.(2)动态信息库.依托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的学科专业网站,采用对网络信息(虚拟资源)的动态链接,以达到及时报道,发布与学科相关的最新动态信息的目的.(3)导航库.对本校重点学科专业建立导航库,内容包括该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学者,电子出版物,产品,学会,协会等方面的网址.(4)学位论文库.内容包括全文收录的本校学士,硕士,博士毕业论文,重点应放在后两种.(5)文献信息库.建成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论文全文库.期刊论文技术含量高,内容新颖,出版周期短.及时报道学科的研究动态.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水平,应集中力量抓好该库的建设.(6)会议论文库.采用各种渠道,积极搜集,整理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其摘要,予以全文报道.(7)成果库.集中展示本校建校以来教学,科研的优秀成果,特别注意反映最新成果和信息;展示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需求转化为主动满足和引导旅游需求,争取在旅游市场上占有主动地位.(二)旅游产品要多样针对西方旅游者喜欢探险,寻求刺激的特点,可以重点推出旅游目的地的富有挑战性的旅游产品,同时考虑到西方旅游者重视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重参与性.使他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旅游感受.同时由于西方旅游者注重旅游消费,旅游接待设施要尽可能体现便利性和齐备性.针对中国的旅游者,他们一般比较倾向安全系数高的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就要突出其安全保障性.同时考虑到中方旅游者对异域文化认同慢,在旅游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旅游者的接受程度.并且中方旅游者消费比较经济. 所以旅游接待设施最好经济实用,还能考虑其文化背景,使他们对旅游目的地有家的感觉.(三)旅游销售要灵活西方旅游者一般希望寻求不同一般的旅游体验,对团队旅游这种传统的旅行方式并不太感兴趣,特别是团队旅游虽然整个旅途有保障,但是活动日程安排和活动内容安排比较死板,缺少灵活性,旅游者无法根据个人的旅行喜好灵活机动地调整在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为了保证全团活动的一致性,只能随团活动.因此,针对西方旅游者,旅游产品销售时应尽量少用全包价的形式,多采用旅游项目零售形式.让西方旅游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灵活组合旅游活动内容.如同超市购物一样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的原因,国内的旅游者出外旅游历史较短,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一般要求是物美价廉,多数喜欢集体活动,特别是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喜欢以家庭形式出游.因此,针对国内旅游者.旅游产品销售要能带给旅游经济实惠的感觉.五,结语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各国在文化上日益趋同.旅游业也是如此.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这些相似背后的具体问题时,会发现表面一致的现象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差异.东西方国家民众的主体旅游方式和旅游习惯有着明显差异,探讨中西方旅游方式差异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准确地把握这些差异,有助于组织者为旅游者设计合适的旅游产品,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提高跨境旅游的质量,并促进中西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陈福义,张金霞.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9目的地国概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邓大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15,(4).[4]杜炜.旅游消费行为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5]李辉.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谈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河南社会科学,2003,(1).[6]王立.中西方旅游观刍议——从海意象传说及相关母题谈起.十堰大学,1995,(1).[7]王淑良.中国旅游史.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8]王秀琳.海外旅游禁忌.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9]喻学才.旅游文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0]朱希祥.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你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史,美洲已经有160年的旅游发展进程,而中国的旅游发展史还是处于初级。

2,游客心理: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的游客的旅游是有思想性的和有目的性,计划周密的旅游,而中国人的旅游游客的旅游心理是从众性的,计划盲目导的。

3,旅行社的工作能力,西方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锤炼,有着很丰富的接待、设计、组织经验,中国很多的旅行社还在根据中国的游客摸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旅行社管理、经营的方法首先你要知道中西方旅游的差异:从西方人的旅游心理、习惯、兴趣、安排方式去研究相应的对比中国人的的旅游需求特点。

比如中国人的旅游是从众性的缺乏目的性的,而发达国家的游客很理智的有计划的。

中国人的旅游(包括旅行社)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发的国家的旅游已经发展了近150年由于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不同,中外旅游文化是受文化限制的,中国人和西方让你接受一个食物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中看法。

世界旅游发展史: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旅行和旅游方向。

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对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重要因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财富的急剧增加,有产阶级规模日趋扩大,他们具备了旅游的经济条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缩短了运输时间,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工业化城市。

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们适时逃避城市生活紧张节奏、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的需要和对回归自由、宁静的自然的追求;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村变化而忙现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代替,致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度假要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Thomas Cook)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登上了历史舞台。

老年人旅游研究的中外比较

老年人旅游研究的中外比较

谢谢观看
主题对比
主题对比
老年人旅游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旅游动机、旅游方式、旅游体验、旅游政策 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等方面。在中国,老年人旅游研究往往聚焦于旅游动机和旅游 体验,探究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而在外国,则更加注重研究 旅游政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老年人旅游市场的趋势和机遇。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中外比较
1、优势与不足
1、优势与不足
中国在老年人旅游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政府对老年人旅游的支持力度 较大。然而,在旅游服务和产品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缺乏专业的老年人旅游产品 和服务的市场细分,以及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旅游服务不足。而外国在老年人旅 游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但政府对老年人旅游的支持力度相对较 小。Leabharlann 二、国内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差异
3.教学资源投入不同: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注重教学资源投入,配备有先 进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设施,而国内旅游教育实践教学则受制于教育经费不足 等因素,难以充分投入教学资源。
三、导致差异的原因
三、导致差异的原因
1.历史原因: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教学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而国内旅游教育实践教学则起步较晚,尚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和外国的老年人旅游研究都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 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中,中国的研究更倾向于使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而外 国则更多地依赖于文献综述和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
1、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
1、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
中国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旅游动机主要是追求身心健康、游览观光、探亲 访友等。在旅游体验方面,老年人更注重旅游过程中的安全、舒适和便利。而外 国的研究则发现,老年人的旅游动机更多地倾向于自我实现和寻求冒险,他们在 旅游体验中更注重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

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游客在旅行目的和方式差异有哪些?

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游客在旅行目的和方式差异有哪些?

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游客在旅行目的和方式差异有哪些?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去探索世界,其中包括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的游客。

但是,不同文化和习惯的旅客就会有不同的旅游目的和方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游客在旅行中的差异:一、旅游目的的差异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大多与文化和历史有关。

例如,在日本,中国游客常常会前往寺庙和日本名胜古迹,如京都神社,松岛公园等地。

而在欧洲,中国游客会前往博物馆、宫殿和古堡等文化场所。

此外,中国游客对购物也有很高的需求,因此购物中心通常都是他们必去的地方。

然而,其他国家的游客的旅游目的则更多样化和多元化。

他们的旅游目的通常包括体验当地文化、寻找独特景点,或者参加大型活动和节庆等。

还有一些人则会选择去拥有美丽自然景观的国家旅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南极洲的极地等等。

二、旅游方式的差异中国游客在旅游中更加钟爱自助游。

自由度和灵活性高的自助游可以随时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行调节和变更。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选择自由行和自驾游的机会越来越多。

因此在旅行中,他们更倾向于去探访当地的美食、人文历史和自然风景。

其他国家的游客则更倾向于由旅游公司或专业导游服务。

他们通常选择参加旅游度假团或者跟团游,这样可以享受到更完美和完整的旅游体验。

在旅游时,他们会选择住在豪华酒店或者五星级餐厅,并且绝大多数时间都会参加旅游公司安排的各种活动和游览景点。

三、文化与礼仪的差异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比较注重礼仪方面,过于保守。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会尽力要表现出最好的行为和风度,不太愿意与当地人深入交流。

此外,他们刚开始会觉得文化和生活习惯与他们不同的国家比较大程度上是不可理解,比如欧美文化都比较开放,中国游客常会被其中一些行为所冒犯。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文化差异也阻碍了中国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了解和接受当地文化和民俗。

而在其他国家,礼仪方面相对轻松,游客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并且愿意主动接触当地人。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

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对比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而中外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保护和利用方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外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利用进行比较分析。

一、保护措施1.1 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留下了自己的居所,这些故居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如卢沟桥故居、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等。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遗迹,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对名人故居进行保护、修缮和维护。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名人故居的管理和保护。

1.2 外国名人故居的保护外国也有很多著名的名人故居,比如美国的林肯故居、英国的莎士比亚故居等。

这些故居同样被认为是文化遗产,受到政府的保护。

不同的是,国外的名人故居保护主要依赖于私人机构和企业的资助,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利用方式2.1 国内名人故居的利用在国内,名人故居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许多故居都开放给游客参观。

这些故居利用的方式一般为“基地+项目”的组合。

例如,卢沟桥故居建有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交流中心等。

鲁迅故居则开设了展览、文化活动和研究等项目。

毛泽东故居则拥有丰富的文物和纪念品,供游客观展和收藏。

2.2 外国名人故居的利用与国内不同,外国名人故居一般都是通过私人机构和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

这些机构会将故居改造成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中心等,用来展示名人的生平和贡献。

此外,故居还会被用来举办展览、文化活动和庆祝仪式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存在的问题3.1 国内名人故居的问题目前,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故居的管理和维护不够规范,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失。

其次,部分故居经营者过于商业化,导致文化价值被冲淡。

最后,游客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不够,存在破坏和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3.2 外国名人故居的问题外国名人故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利用方式方面。

中外游客的旅游文化观对比研究

中外游客的旅游文化观对比研究


中外游客 的旅游文化观对 比研究
黎 健
( 武汉 纺 织 大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 3 摘 要 : 入 了解 和 满 足 不 同游客 的旅 游 文化 观 已成 为 全球 旅 游 国 际化 发展 成 功 的 重 要 保 证 。本 文从 中外游 客 深
2 1 年 6月 01 第 8卷 第 6 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报 ( 文社 会科 学 版 ) 人
J u a f o m l b i ie s v o n mi s】u n t 8a d S ca c e c s o Hu e v ri f e o c r ma i e n o ilS i n e Un t Eo i
的 不 同旅 游文 化 观 出发 , 用 对 比 的方 法 对二 者 在 饮 食 、 览 和 购 物 旅 游 三 要 素 的 具 体 文 化观 进 行 了 阐述 。 分 别 采 游 并 从 文 化 、 理 和 社 会 等 层 面 分析 和研 究 了产 生各 种 旅 游 文 化观 差 异 的 原 因。 心
往 往对 吃 的环 境 不 太 讲 究 , 要 在 乎 吃 什 么 , 到异 地 旅 游 常 主 每
常 更关 心 当地 有 何 特 色 的 东 西 吃 ,有 时 甚 至 超 过 了对 看 什 么 的关 心 。 中 国的 游 客 大 多 忽 视 饮 食 观 的 健 康性 。因此 会 产生
游文 化 需 求 和 态度 。 因此 只有 了解 和 研 究 中外 游 客 的 不 同旅 游 文 化 观 才 有可 能更 好 地 为 之 提 供 旅 游 服 务 .才 能更 好 地 宣 传 我 国的 文 化传 统 , 引更 多 的海 外 游 客 来 华 旅 游 , 时能 更 吸 同 好 地 培 养我 国游 客 高 尚 的 旅 游 文 化 观 。 . 二 、 游 文化 观 旅 旅 游文 化 是 游 客在 旅 游 过 程 中通 过 自身 行 为 所 反 映 出来 的 一切 文 化 现 象 和结 果 。陈 刚 教 授 认 为 旅 游 的 属 性 主 要是 文 化 的 。旅 游 文 化 泛指 旅 游 这 一 经 济 产 业 或 这 种 社 会经 历 所 涉 及 到 的一 切 文化 , 主要 涉及 在旅 游 中产 生 的人 与人 、 与 自 它 人 然 、 史 、 体文 化 、 会 、 治 、 济 、 教 、 利 / 及 意 识 形 历 具 社 政 经 宗 权 力 态 的 关 系 ( 刚 ,0 41 2 。也 有 学 者认 为旅 游文 化 是 在 旅 游 陈 20 : ) 8 活 动 过 程 中能 使 旅 游 者舒 适 、愉 悦 和熏 陶 的各 种 物 质 和 精 神 的 总 和 ( 恒翔 .0 0 。 张 2 1 ) 旅 游 文 化 观 折射 出特 定 游 客 对 旅 游 文 化 消 费 的 一 种 态度 和愿 望 。它 既包 括针 对 有 形 旅 游 内容 的 观 点 , 如 对 导 游 、 例 景 点 、 店 、 饮 、 通 等 相关 旅 游要 素 的看 法 与评 价 。 酒 餐 交 也包 括 对 无 形 的文 化 成分 持 有 的态 度 。例 如 某 种 游 客 以 某 种 方式 利 用 和消 费 某 种旅 游 资 源 和 旅 游 产 品 。 无 论 是 何 种 旅 游产 品 和服 务 都 是 游 客 的一 种 文 化 消 费 行 为 ,游 客 消 费后 就最 终 形 成 其 旅 游 文 化观 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不 同 游 客对 旅 游 各要 素持 有 的 旅 游 文 化观 最 有 代 表 性 ,它 们 也 常 常 因 自身 和外 在 环 境 的 不 同 而 大相 径 庭 。 研 究游 客旅 游 关 键 要 素 的 文 化 观 , 饮 食 、 如 游 览 和购 物 中 的 旅 游 文化 观 .就 能 了解 其 真 正 的 旅 游 动 机 和需 求 。进 而 帮 助旅 游 者 提 升 旅 游 文 化 素 养 和 培 养 多 元 的旅 游 文

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与体验

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与体验

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与体验旅游是一种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方式,也是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国内外旅游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景点的不同,还涵盖了历史、饮食、礼仪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旅游文化差异,并分享一些独特的旅游体验。

一、历史文化的差异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国内外旅游的首要差异就是历史文化的不同。

1. 国内旅游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和古迹。

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山东的泰山等都是国内旅游的热门景点。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中国的节日和传统习俗也是国内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团聚、传承文化的时刻。

游客可以参与这些庆祝活动,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国外旅游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相比,国外的历史悠久程度不尽相同。

例如,欧洲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希腊、罗马等古代文化的遗址和艺术品在这里随处可见。

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的泰姬陵等也是国外旅游的独特景点,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辉煌。

此外,国外的节日和传统习俗有着各自的特点。

例如,美国的感恩节、法国的巴士底日和德国的啤酒节,都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可以加入庆祝活动,与当地人民一同庆祝,感受异国风情。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内外的饮食文化差异体现在食材、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等方面。

1. 国内旅游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菜系。

四川的麻辣火锅、广东的粤菜、山东的鲁菜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

此外,中国的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和口味的独特性,蒸、炖、煮、炒等烹饪方法应用广泛。

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礼仪。

例如,宴请客人时要用热水给客人洗手,先向长辈敬酒,尊重他人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准则。

2. 国外旅游的饮食文化国外的饮食文化因地域和历史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中外旅游业发展差距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中外旅游业发展差距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中外旅游业发展差距1. 介绍这份文档将详细探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与中外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差距。

旅游业是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与中外的差距,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和促进旅游业的不断壮大。

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2.1. 旅游业规模和贡献目前,我国旅游业规模庞大,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支柱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都有显著贡献。

国内和国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旅游消费也在逐年增加。

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2.2. 旅游资源和景点我国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都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著名景点如长城、故宫、西湖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我国还拥有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等特殊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2.3. 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创新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通过推广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提供了更便捷的旅游服务。

同时,旅游产品和体验也不断升级,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如自驾游、深度游等也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创新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3. 中外旅游业发展差距尽管我国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以下是一些主要差距的例子。

3.1. 旅游服务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语言沟通、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游客满意度和留存率。

3.2. 旅游品质和体验虽然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品质和体验方面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一些发达国家在旅游产品、旅游环境和旅游设施方面投入较多,并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我国旅游业可以探索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国内外游客形象感知差异研究--以平遥古城景区为例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国内外游客形象感知差异研究--以平遥古城景区为例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国内外游客形象感知差异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国内外游客形象感知差异研究——以平遥古城景区为例侯瑞芬摘要:旅游市场已经迈入形象驱动阶段,对比分析中外游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于旅游品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平遥古城为案例地,收集国内外游客7000条网络点评,采用文本分析法,借助ROST CM 6.0工具分析。

认知偏好体现为国外游客对古城内建筑文化更为关注,国内游客更关注旅游设施与服务环境;二者对平遥古城的形象感知都以正向情感为主,国外游客用更多的正面词汇来描述古城建筑的巧妙绝伦及当地民风的热情淳朴;国内游客对古城的商业化感知程度比较高。

整体上,国内游客表现的重游意愿要比国外游客高,品牌建设要实现本地服务的世界性转化。

关键词: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网络文本分析;平遥古城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1)01-0097-06DOI :10.13877/22-1284.2021.01.015收稿日期:2020-11-25基金项目:文化和旅游部“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WMYC20181-032)。

作者简介:侯瑞芬,女,山西太谷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研究、酒店管理(山西晋中030600)。

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聚焦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1],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关注[2]。

张建忠指出,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内各种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旅游要素的综合感知和印象[3]。

邓明艳认为,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在经历了旅游体验后,或潜在旅游者通过电视、杂志、广告、网络信息等媒体,获得的关于旅游地的总体印象[4]。

黎洁认为,构成旅游地形象的因素包括旅游目的地政治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等[5]。

廖卫华将旅游形象定义为现实与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是对旅游地各要素所持有的印象总和,是旅游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认知及情感反映[6]。

基于场景分类的中外游客地方性感知分析--以《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为例

基于场景分类的中外游客地方性感知分析--以《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为例

基于场景分类的中外游客地方性感知分析——以《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为例[J]. 地方性是指地点的身份特色,表现着地方文化的本质。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被差异化地理解与重构。

选取以展现地方性为核心的《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为例,分析中外游客相关网络评论的文本及图像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及场景分类技术,剖析比较中外游客对平遥的地方性的感知深度及异同。

研究发现,对于地大型情境体验剧,6年观演人数超308万,对中外游客均影响广泛。

本研究因此选取《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为案例。

为了多角度剖析中外游客的感知差异,本文采取了图像结合文字的途径。

从图像视觉角度切入,是探究游客在情境体验剧中的地方感的必要研究方法。

情境体验剧以空间视觉为主要的表达载体,游客在主观意念支配下产生的摄影行为,是其偏好的表露[6]。

本研究利用场景分类技术对观看《又见平遥》的中外游客上传的点评图片进行复杂场景分类,并结合文本评论,揭示中外游客对地方性不同层次的感知深度和异同,为全球化场景下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1 地方性的层次分类 地方性的研究确定是地方性建构的基础。

Relph认为地方性包含地方的自然环境、人的活动以及地方的价值内涵[7]。

吴必虎认为地方性包含地方先天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及后天发展所形成的文化特性[8]。

具体而言地方性由浅入深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本性:地方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第二本性:在地方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建筑、城市形态等人文物理实体;第三本性: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传说;第四本性: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特征[9]。

已有的关于地方性感知的研究多以地方性元素的直观感知描述为主,而将地方性进行分层次的进一步研究仍有较大空间。

1.2 情境体验剧中的地方性 情境体验剧是为观众带来真实戏剧及地方文化体验的旅游演艺项目。

它多建于旅游地,并与当地特色的文化背景结合,以“情境”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将戏剧事件发生的环境以及地方时代背景进行最大程度的营造和还原[10]。

浅析中国古代旅游与西方的差异

浅析中国古代旅游与西方的差异

浅析中国古代旅游与西方的差异作者:秦永洲, 邓丽丽, Qin Yongzhou, Deng Lili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9,54(1)被引用次数:0次1.谭白英文物与旅游 19962.史记 19593.曹寅.彭定求全唐诗 19604.诸子集成 1986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0036.梁实秋梁实秋散文精品 19927.钟叔河走向世界 19858.张德彝航海述奇 19819.十三经注疏 198010.王瑶陶渊明集 195611.辛弃疾.贺新郎唐诗宋词全集 200012.叶朗旅游离不开美学 19881.学位论文杨晨波浅论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的文化传统与审美精神2000该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探究古代山水旅游诗的文化传统与审美精神.第一方面总述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和旅游文化,并从古代山水旅游诗概说和中国旅游文化的起始、发展及所包含的内容两方面来论述.第二部分通过剖析、挖掘古代山旅游诗的潜在内涵,人中映现出以山水为载体的旅游文化传统.第二方面论述中国山水人文形态的文化积淀,从重文,喻人,尊魁三方面阐述.第三方面论述中国山水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从怡情传统,陷逸情强、追新求变心态三方面阐述.第四方面论述旅游主客体相契合的文化透视,从探幽历险,登临感伤,旅游治学加经阐述.第四部分通过比较看中国旅游审美精神.在审美方面,东西方人存在着"重人"与"重物"的美学差异.中国人偏重于抒性,重意境的创造;西方人偏重于写实,重形式的塑造.中国人偏重于理想美的寄托;西方人偏重于现实美的享受.结尾处作者以简略之笔,论述了诗歌旅游对现代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及不可替代性.2.期刊论文李渌.LI Lu中国古代旅游伦理思想述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5)旅游伦理研究是21 世纪旅游学和伦理学共同面临的一个前沿课题.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有丰富的旅游伦理思想.我国古代旅游伦理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一、具有强烈的道德修身倾向的旅游伦理思想;二、返朴归真、独抒性灵的旅游伦理思想;三、尊重自然、保护旅游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旅游伦理思想的发掘,从而为现代旅游伦理研究提供借鉴,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3.期刊论文朱立新中国古代的旅游演艺-社科纵横2009,24(12)旅游演艺是指以游客或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演艺活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的旅游演艺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梳理、分析,指出中国旅游演艺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有景点演艺、节庆演艺、旅舍演艺等各种类型,并具有旅游吸引、文化展示、气氛营造等多种功能.4.期刊论文沈振剑.杨建华中国古代文士名人的旅游美学意蕴探微-中州学刊2010,""(2)我国古代文人名士大都钟爱游历山水,欣赏绮丽的风景,为之感叹吟咏,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描绘风景美的游记、山水诗和山水画等,从上述作品里我们可以梳理出我国古代文人名士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推崇"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旅游美学思想,并且从游历山水的实践中总结出诸多旅游审美方法和经验,掌握高超的旅游审美技巧,如"游道"、"游术"等.我国古代文人名士的旅游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建筑以及现代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开发上有很好体现,对我们来讲,是一笔宝贵财富.5.期刊论文李岩帝王巡游与中国古代的旅游-广西社会科学2004,""(9)中国古代的旅行和旅游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在中国悠久的旅游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古代帝王的巡游了,帝王巡游是当时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不可低估的旅游历史文化意义.6.学位论文周菁试论中国古代雕塑在旅游中的作用2007本文研究的核心对象——中国古代雕塑,是指我国古代遗存下来,凝聚着历史文化思想、艺术审美理想、宗教哲学思想以及展现时代风尚和社会风貌的雕塑艺术作品。

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研究

国内外文化旅游比较研究

一、“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在国内旅游学界、旅游业界以及大众传媒,经常会提到这样两个概念:“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我们也注意到,在一般性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存在相当的随意性,有时混淆难辨。

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

“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这种人类行为有关的文化现象的总和,主要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三个方面构成。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旅游文化所探讨的主要包括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哲学、旅游美学等领域。

旅游文化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在如何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如何实现令旅游者满意的企业管理与服务,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等方面,这样的研究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理论界开始关注对旅游文化的研究。

主要原因是,八十年代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全国各地纷纷建造一些新的旅游景点,由于强烈的功利目的和对旅游活动的偏狭理解,这一类新造景点往往粗制滥造,缺乏起码的文化含量和艺术底蕴,非但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且某种程度上造成对中国整体旅游形象、文化形象的严重破坏。

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旅游文化的研究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文化旅游”则是与旅游产品密切相关的观念意识,是旅游者体验与学习相结合的心理需求,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旅游经营者设计旅游产品时的一种创意思维,开展文化旅游的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富含文化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商务等形式的旅游产品服务,使旅游者以文化审美、文化鉴赏的心理去从事旅游活动,从而获得一次更有意义的旅游经历。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旅游质量,增强旅游对旅游者的效用,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界形成一类以强化文化感受为特征的产品设计思路,从产品创意、设计到导游功能及其业务素质等方面形成一个以文化意识为基础的实践操作体系。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回顾杭州旅游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系统整理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树立杭州旅游文化发展的新理念,以创新性思维整合杭州丰富的文化要素,凝炼与营造杭州城市文化形象,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并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国际格局中,确立自己独特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游客旅游的差异
有备而来胜盲游
在美国机场或是飞往北京的途中,在王府井大街上,都能看见外国游客手捧厚厚的英文版《中国旅游手册》认真阅读,并对着地图
仔细查看。

很多外国游客虽然第一次到中国,但抵达之前已从书或
网上,了解了不少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实属有备而来。

而笔者出差从国内返回美国时,航班上至少有一半中国游客,却很少能见到一路上认真研读《美国旅游指南》的人,大多在聊天、
看报、看电影,甚至打牌和睡觉。

赶上航班晚点,围一圈打扑克牌
的十有八九是中国游客。

出境旅游时,多了解研究旅游国的知识,这样旅游才不白花钱。

跑得多不如看得深
中国人出游习惯于跟旅行团,选定线路后,按照安排抵达目的地,边听导游介绍边拍照,然后上车赶下一个景点,一天要跑很多景点,早出晚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有人戏称这种旅游方式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笔者一些美国朋友没来过几次中国,但对北京故宫、长城和西安兵马俑、古城墙等到过的地方比我们研究的还多。

而国内赴美旅游
团则常是以到过的景点多,“到此一游”的照片拍得多为“圆满”,每天飞来跑去疲于奔命,又有多少人仔细欣赏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又有多少人到访过距纽约不到1小时车程的西点军校和著名的哈
德逊河要塞呢?
与其跑很多国家与城市,不如节省下来旅费和时间对每一个到访的城市和景点深度游,这样旅游才更有意义更实惠。

看名胜更要品风情
不少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仍坚持吃中餐,不肯尝试外国美食,而很多外国人却抱着好奇心品尝中国美食。

笔者的美国朋友到北京一定会去吃烤鸭,到天津一定会去吃“狗不理”包子,他们对北京全聚德烤鸭、大董烤鸭、鸭王的味道、价
格和服务质量都很有见解。

真正是入乡随俗,全方位体验旅游地的
风土民情。

笔者知道有许多外国游客在北京,都到过朝阳剧场和天桥剧场欣赏过中国杂技。

北京什刹海酒吧街、上海衡山路、新天地酒吧街、
苏州金鸡湖畔酒吧,每天晚上“老外”都不少,周末更多。

其实,
去一个国家旅游白天看景,晚上能看看当地的演出,也是了解当地
风情文化的好习惯。

中国游客到了费城就不能欣赏一下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到了波
士顿就不能到哈佛大学咖啡屋体验一下哈佛的文化氛围?
旅游,真正的海外旅游,只有注入了文化氛围才会游出名堂,游出更深层次的感受,我们的旅游习惯应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土特产比名牌更有回味
同样是购物,外国游客只会买一些自己觉得新奇,能体现异国文化的东西。

美国朋友到中国都是买“有中国特色”的珍珠项链、中
国画、苏绣、湘绣、唐卡、泥人张等工艺品,甚至有人会从中国买
来算盘和京胡,他们将算盘挂在客厅墙上,将京胡挂在钢琴旁边,
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非常抢眼。

当有人问起,主人就会大
秀一番中国之旅的见闻和中国“学问”。

我们到海外旅游为亲朋好友购物无可非议,除了买名牌包、手表、化妆品和皮鞋外,也有很多当地艺术品值得收藏,而这些纪念品能
将异国情调和感受留下来。

享受胜于拍照留念
海滩上,外国游客懒懒地躺在海边,大口呼吸夹杂着咸味的海风,安静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看蓝天白云。

不远的浅海区,中国游客
正在游泳,摆着各式姿势,与同伴互相拍照,并将这份快乐用照片
记录下来化为永恒。

中国游客习惯于旅行途中与熟人谈笑,一路欢闹。

而外国游客很少集中出行,会依自己的兴趣而出游,有很多人更喜欢独自行走,
吃饭甚至发呆。

在美国,常有年轻人拿着免费地图,一人徒步旅行,随身背着一个空水瓶,自带帐篷,风餐露宿,于独处中收获一份惬意。

游玩更要品味
一位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正赶上暑假,他看到北京故宫人山人海时,很惊讶地说:“在我们国家,旅游就是一件很随性的事,一
次短暂的假期,一个偶然的想法,背上背包就可以去了,很难想象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去旅游。


据调查,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出国游都是度蜜月。

在国外,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带着出国旅游。

而法国孩子从小就被家
长鼓励去旅游,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漂洋过海去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中国人认为出游就是“玩”,是一次放松的经历,所以在参观时,对于导游讲解的历史文化知识,一听而过,往往不会刻意去研究,
遇到疑惑之处也很少会追问,离开之后也就忘记了。

而外国人在旅
行过程中,针对导游的讲解里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会记录下来并
且认真研究,这是中外游客旅游习惯的一大不同。

体验另一样人生
大多数中国人旅游会选择去景区,游览过后住进酒店。

其实,现在流行生态旅游,国外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亲近自然和惊险刺激的体
验式旅游:到沙漠草原驰骋,到峡谷洞穴猎奇探险;到野生动物园观
看动物,到野生植物园内野炊、露营。

漂流、攀岩、出海、冲浪等
各种挑战极限的旅游活动层出不穷,晚上在野外露营扎一顶帐篷,
他们认为一场让人心跳加速的探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种种不同的旅游习惯归根结底是源于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

中国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进步需要汲取,发展需要交流,我们欣赏中外旅游之间的差异,但只有兼收并蓄,旅游生活才能展现出另一番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