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围术期补液,输血
手术麻醉中输液的有关问题
③体液的结构 水分+电解质 电解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含量比例有所不同: 细胞外液:以Na+、CI-、HCO-为主。 细胞内液:以K+、Mg+、HPO4--为主(还有蛋白 质) 正常时阴阳离子呈平衡状态。
④第三间隙 近年来,有人认为,除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外还有所谓“第三间隙”。 理由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严重脓毒 血症时,机体往往呈严重的体液不足,这水分 不足,不完全是由于水分的丢失,而部分是在 身体中被隔离起来,这部分被隔离的体液,属 非功能性细胞外液不再参与体液的转移,所依 据的空间,叫“第三间隙”——即胸腔、腹腔 、心包腔。如剖腹探查术后,转移到第三间隙 的液体可达1~1.5升。
②水过剩(水中毒): 原因:输入液体(又是低渗液)过多过快,术中、 术后输液量过多而低钠或无钠,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尿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如充血性心衰,肝硬 化腹水)。 病理:外液稀释 → 外液低渗水进入细胞内 → 细 胞水肿(脑水肿→呕吐、抽搐、昏迷 肺水肿 胃肠道→恶心、呕、泻) 治疗:禁水;脱水;不应补 Na+、因Na+并不少, 而水过多,有人使用高渗盐水是为了控制症状, 不是为了纠正血Na+过低。
2. 代谢性碱中毒。 原因:大量呕吐、胃管抽吸→低Cl-碱中毒。 长期大量眼碱性药物,各种原因低K+ 表现:呼吸浅而慢,嗜睡、谵妄、低ca++→抽 搐 治疗:轻度——N.S滴注 中、重度——2%NH4Cl静滴,1ml/kg,可降低 CO2CP1容积%,缺K+、补K,抽搐可补Ca”++
五、手术麻醉中输液要点:
c. 麻醉手术期间,因创伤、缺O2、失 血、疼痛、恐惧等导致应激反应,分解 代谢增强,儿茶酚胺、高血糖素释放, 血糖含量升高。 高血糖状态下,可使脑缺血,缺 O 2的 损害加重。血糖水平 >12.3-14.0mmol/L 时,白细胞功能抑制,机体防卫功能受 损。 糖的滤过率超过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 ,可出现渗透性利尿,增加 Na + 的排泄 和细胞外液丢失。 主张:4小时以内手术一般不输葡萄糖 。
围术期病人的输液治疗及护理
围术期病人的输液治疗及护理输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补充和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循环状况稳定;补充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一、围术期病人的输液(一)手术前的输液手术分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
这两类手术病人因手术前的一般状况有着显著差异,故输液治疗也不相同。
1.急症手术的术前输液(1)急症手术前输液的主要目的。
①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稳定循环状况。
②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特别是纠正脱水和细胞外液容量不足。
③完成经静脉给予抗生素控制或预防感染等各种辅助治疗措施。
(2)输液治疗。
①失血的病人:要根据失血量确定输血的量和输血速度,配合适当的电解质溶液和血浆容量扩充剂。
②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的病人,则根据血压、尿量及血尿电解质情况,补充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等,维持循环状况的稳定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2.择期手术的术前输液(1)择期手术输液的目的: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调;改善营养状况。
一般情况良好,能经口充分摄取水分和营养的病人,不需进行术前输液。
但当疾病导致经口摄取营养受限或经肠道丢失大量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造成营养不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继发贫血、低蛋白血症或脱水等情况时,需术前输液纠正。
(2)输液治疗。
①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输液。
②以改善营养状况为目的的输液可采用静脉内高营养疗法。
(二)手术过程中的输液病人接受麻醉药物后,大多数都会出现血管扩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使血压下降,再加上手术过程中血液和体液的丢失,因此,即使术前一般情况尚好,无脱水和血容量不足表现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输液。
1.手术时输液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外科学家Moors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手术时的应激反应使ADH和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水和钠的潴留,故主张限制手术期间的输液量,提出了所谓的“干架子”理论。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S
继续教育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 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
THANKS
当前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小儿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逐渐增加,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 理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围术期液体管理的意义
1 2
3
维持患儿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预防并发症
适当的液体管理有助于预防因液体失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如心肺疾病、肾功能不全等。
输血禁忌症
某些情况下,如过敏体质、肝肾 功能不全、感染等,输血可能会 加重病情或带来不良反应,需要 避免输血。
输血方式与选择
输血方式
包括直接输血和间接输血,直接输血 是指直接将全血输入患者体内,而间 接输血是指将血液经过处理后再输入 患者体内。
输血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 输血方式。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身 体机能和代谢特点,需要更加谨慎地 选择输血方式和输血量。
提高手术成功率
良好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 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02
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
围术期液体需求
维持正常血容量
小儿在围术期由于禁食、手术创伤等原因,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需要补充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 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维持电解质平衡
小儿在围术期容易出现电解质失衡,如低钾、低钠等,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 。
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 反应等。
处理方法
围术期液体治疗
ASA推荐在以下情况可使用低温 沉淀物 :
①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病人的围 术期和围生期; ②VWF病的出血病人; ③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浓度 <0.8~1g/L的微血管出血病人。
⑶Ⅷ因子浓缩物
原料来自大批献血者的混合血浆,易 被污染。(而冷沉淀取自为数很少的献血 者,传染疾病的危险性较小)
⑷凝血酶原复合物
输血浆的剂量取决于适应证及病 人的临床状况。输入10~ 15mL/kg的FFP通常可使凝血因子 增加至正常的30%。只要维持各 凝血因子在正常值的30%以上, 就不会因缺乏凝血因子而致大出 血。必须使用FFP时,须达到 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 FFP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 伤口愈合
(4)失血量的体液补充 视失血多 少而定补液的种类及补入量。
①若失血量不足全身血量的10%,单纯 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即可补充。 补充量视失血量而定,失血量<5%时, 以等量液体补人,失血量<10%而>5 %时,须补入3倍的失血量。同时测 血细胞比容,若其值不足25%~30%, 应适量补血。 ②大量失血
围术期液体治疗
河池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术中输液的目的
1.保持血管内容量(因术中有失血及丢液) 2.左室充盈压的正常维护 3.能有合适的心排出量 4.使血压保持正常 这些目的实施的最终效益,是使组织有 合适灌注,以保持这些组织的正常功能。输 液不足,手术病人可陷人休克;输入过量, 又易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这说明,术中输 液的重要性
(1978) 6% HES 200/0.62
(1979/80) 10%, 6% HES 200/0.5 (1999) 6% HES 130/0.4
不同胶体之间的差别
人工胶体的扩容强度与持久度主要与胶体的分子量和半 衰期密切相关
(word完整版)围手术期补液管理
液体治疗是麻醉医师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全部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输液的种类、量和速度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所患疾病以及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不同而千变万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必需的氧供,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的平衡和作为多数临床治疗用药的载体.上世纪70年代以前,对液体治疗的观点比较保守,基本上倾向于采取限制性策略.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有关液体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有些观点甚至尖锐对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但是,即便是在激烈的争论中,学者们还是对一些基本问题有着近平共同的认识。
1。
体液、电解质生理1.1正常体液分布人体含水量随性别、年龄及脂肪分布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一般成年男性身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为50%。
婴儿体内含水量较多,约占体重的70~80%。
体内水分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
其中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的部分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功能性细胞外液对体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
2电解质对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电解质主要包括钠、钾、钙、镁以及氯离子。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有着精确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各部分体液成分内电解质含量的稳定。
在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最主要的阴离子是C1-,二者的生理浓度分别是(135~145)mmol/L和(96~106)mmol/L。
它们对于维持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是至关重要的,二者约占血浆总渗透压(280—320mOsm/L)的(77~90)%;而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最主要的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Ca+和Mg2+在体内的含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存在于骨组织中,体液中的浓度很低。
但是他们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神经电活动的形成和传导、肌肉收缩、酶活性等基本生理功能的维持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总是相互伴随、相辅相成的,机体通过四种方式来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在体内各生理间隙的移动,包括渗透作用(osmosis)、扩散或弥散(diffusion)、主动转运(activetranspt)和过滤(filtration).2.输液时的血浆容量扩张(PVE)动力学理论上,静脉输液后,一部分液体滞留于血管内成为有效循环血容量,而另一部分则将进入组织间隙甚至细胞内。
麻醉手术期间的输液、输血
麻醉手术期间的输液、输血体液治疗的基础知识围术期体液治疗是维持循环稳定的重要环节。
人的体液组成,成人男性平均身体所含的总体液量为体重的60%,女性为50%,身体总体液由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组成。
细胞外液则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溶液(PV)组成(见表1)。
红细胞属于细胞内液。
人体的总体液随年龄增加有一定的变化(见图1和表2)。
细胞内液:由于细胞膜的保护调整作用,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份得以恒定。
细胞膜上的钠+- 钾+-ATP泵调节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的不同。
细胞内以钾离子为主,钾+是组成细胞内液主要的渗透压(285mOsm/kg)。
在缺血或缺氧状况下,会影响细胞膜上的钠+- 钾+-ATP泵,导致进行性细胞肿胀。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和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维持正常细胞外液容量,特别重要的是血管容量的循环部分。
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钠是主要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70 mOsm/kg) (见表3)。
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主要物质(18-22 mOsm/kg)。
图1 人体液体的变化表1 成人的体液组成成人70kg占身体重量(%) 体液容量(L)总体液量TBW 60 42细胞内液ICF 40 28细胞外液ECF 20 14组织间液IFV 16 11血浆溶液PV 4 3表2 不同年龄人体的体液组成足月儿(%) 6月婴儿(%) 2~ 14岁(%)总体液量TBW 80 80 70细胞内液ICF 35 40 40细胞外液ECF 45 40 30组织间液IFV 34.5 25血浆PV 5.5 5全血容量Blood 85 (ml/kg) 80 (ml/kg) 80 (ml/kg)表3 不同部位的电解质成份分子量细胞内液(mEq/L) 组织间液(mEq/L) 血管容量Na+ 23.0 10 142 145K+ 39.1 140 4 4Ca+ 40.1 <1 3 3Mg++ 24.3 50 2 2Cl - 35.5 4 110 105P++ 31.0 75 2 2HCO3 - 61.0 10 28 24总蛋白(g/dl) 16 2 7白蛋白 1 4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一、常用输液剂:麻醉期间液体治疗所用的溶液有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补充晶体液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3、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 分布
手术操作
炎症、应激、创伤
术中缺氧
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和蒸发失液
组织创伤程度 ( 中小手术创伤
中手术创伤(胆囊切除术)
大手术创伤(肠道切除术)
额外体液需要量 (ml/kg) 0~2
根据病人失水量的多少和失水 的性质来补充。
补液原则 失多少,补多少
OR 需多少,补多少!
体液的含量
男性:60% BW (>60岁,50%BW) 女性:55%BW(>60岁,45.5%BW) 新生儿:80% BW 婴幼儿:70% BW
1~2岁:65% BW
人体液体分布
细胞内液(ICF) (40%)
不同种类的药物,不宜经 同一通路输入
推注给药的药物,不得经 输注给药的通路推入
危重患者围术 期液体管理
确定输液的量与 质
确定输液的量与质
迅速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早期按晶体:胶体1:1比例输液 根据监测所反映的心肺功能状态,
肝、肾功能如何 有无凝血功能 障碍 单位时间内尿量如何
有效循环血量是否缺乏 血液成 分是否缺乏
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建立液体管理所需的基本通路
快速输液通路: ➢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导管或漂浮导管 ➢ 外周静脉通路:肘正中或贵要静脉、头静
脉置管 液体排出通路:导尿管和胃肠减压管 呼吸管理通路:气管插管或造口
HR,BP,尿量,末梢循环状态和中心静 脉压(CVP)
危重患者的分类
严重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多发伤 严重颅脑外伤昏迷患者 严重烧伤患者 严重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肠梗
麻醉科术中失血监测与补液
麻醉科术中失血监测与补液在麻醉科手术中,失血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情况。
精确的失血监测和及时的补液是确保手术过程安全和病人恢复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术中失血监测的方法以及合理的补液策略。
一、失血监测方法1. 临床观察法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肢体末梢温度、脸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判断病人的失血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并不准确,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2. 心血管监护仪心血管监护仪是麻醉科手术中常用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等指标。
通过观察血压的下降及心率的改变,可以初步判断失血的程度。
3. 血液标记物检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血液标记物检测来精确监测失血情况。
例如,血红蛋白检测可以直接反映出病人的血红蛋白含量,从而判断出失血的程度。
二、补液策略1. 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根据失血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是十分重要的。
晶体液和胶体液是常用的补液类型。
晶体液可迅速补充体液容量,而胶体液则能提供胶体渗透压,预防组织水肿。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应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
2. 个体化补液策略不同的病人在手术中的失血情况有所不同,因此,补液策略也应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麻醉医生在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剂量,以实现个体化的补液策略。
3. 确保补液的安全性补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补液接口的无菌,并避免输液过快导致液体过载。
同时,麻醉医生还需密切监测病人的尿量,了解病人的液体代谢状态,以确保补液的安全性。
三、麻醉科术中的注意事项1. 预防术前贫血在手术前,麻醉医生应通过相关检查评估病人的贫血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充,以减少手术失血的风险。
2. 风险评估与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基础情况、手术类型和预计出血量等因素,对失血风险进行评估。
同时,麻醉医生还需监测失血情况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相应的治疗策略。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 155 155Na+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 20阴离子(mmol/L)155 155Cl-103HCO3-27 10SO42- 55PO42- 1.5有机酸 6蛋白质(mEq/L) 16 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ppt
▪ (4)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 是目前临床 判断心脏容量的有效指标,EDV=每搏量 (SV)/射血分数(EF),左心EDV 测定采用超 声心动图,右心EDV 测定采用漂浮导管。 肺动脉漂浮导管还可间断或连续监测心输 出量(CO);
(5)FloTrac是一个持续监测心输出量的系 统
▪ FloTrac 是目前临床监测血容量的有效方法, 每搏量随正压通气而变化的幅度可以作为 预测循环系统对输液治疗反应的一项有效 指标。
围手术期输血治疗
▪ 输血治疗的原则: ▪ 能不输坚决不输。 ▪ 能少输坚决不多输。 ▪ 只有输血对患者的好处
大于风险时才输。 ▪ 慎用全血,新鲜血。
什么情况下进行输血,输什么样的 血液制品?
▪ 1、浓缩红细胞
▪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 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
▪ (1)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 细胞。
▪ 围术期第三间隙液体转移量约为10mL/ (kgh)
▪ (4)麻醉导致血管扩张补充量 ——不同 手术创伤的液体再分布和蒸发丧失液:
▪ 小手术0-2ml/kg; 中手术创伤2-4ml/kg; 大手术创伤4-8ml/kg
▪ (5)围术期失血量
▪ 手术失血主要包括红细胞、凝血因子、血浆 和部分组织间液丢失,因此需要针对性对症 处理:①红细胞丢失及处理;②凝血因子丢 失以及对症处理;③血容量减少以及对症处 理。失血量的精确评估应采用称重法,即将 手术所用敷料和吸引瓶内吸引量之和,但切 除的器官和组织也会影响估计失血量的实际 量。
▪ 5、全血
▪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 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 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 3、新鲜冰冻血浆(FFP)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围手术期处理及补液的有关问题
补液问题是一个涉及面较广、临床应用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他关系到我们每个医生的治疗安全及每个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我们大家必须重视。
多年来我有很深的体会,有时临床上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术后突发不明原因的死亡的情况在每个医院都有发生,有时还因此发生医疗纠纷。
这种情况不论是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都措手不及。
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病例似乎都归咎于重要器官的梗塞,而忽视了患者内环境的紊乱的问题。
那么内环境紊乱能不能导致患者死亡呢,这就是内环境的认识问题。
内环境的补液重要性我相信我们每个临床医生都有充分的认识。
但通过我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到由于教材上介绍的比较分散,导致我们不易理解和掌握。
故我用我的理解做一综述。
人体总的来看是由大量的液体及大量的细胞组成,细胞生存于液体环境中,所以液体的成分及量和动力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存环境,例如心肌细胞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心律失常,脑细胞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细胞水肿及萎缩凹陷,心率失常可心跳骤停、脑细胞的水肿可导致发生脑疝、脑细胞的萎缩可发生颅内的出血。
所有这些都可突然致命的。
通俗的说人体内的液体可分这几个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之外的液体。
细胞外液包括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液,及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分泌液,如脑脊液、关节液、及胃肠分泌液等。
各部分的液体可相互转化及生成,但这种转化不是无条件的。
血管内外之间的转化是这样的:晶体液可以自由进出血管的,而胶体是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不能通过血管壁的,故只能留在血管内,这样血管内比血管外多了一个胶体液,血管内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管内的白蛋白。
组织液和血管内的晶体渗透压是相等的,所不同的是血管内存在胶体渗透压。
这种胶体渗透压的存在正是血压高于组织液压的原因。
所以要想使液体在血管内外之间发生流动及转移,调节胶体渗透压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当然这也是提升血压的一个重要方式。
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手术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
做好术前准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
手术后,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在恢复生理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所以做好围手术期的工作至关重要。
什么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 天至术后7-12天。
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与疾病的轻重缓急、手术范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按照手术的期限性,大致可分为三种:( 1 )急症手术;(2)限期手术;(3 )择期手术。
手术前,不仅要注意外科疾病本身,而且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功能以及营养和心理状态等。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除常规的实验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涉及重要器官功能的特殊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防治。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可发归纳为两类:①耐受力良好。
指外科疾病对全身的影响较少,或有一定影响,但易纠正;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处于代偿状态。
术前只要进行一般性准备。
②耐受力不良。
指外科疾病已经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病人有全身情况欠佳,或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或已有失代偿的表现。
这一类病人需作积极和细致的特殊准备,待全身情况改善后,方可施行手术。
一、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1、心理准备: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手术及预后有顾虑,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以及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因体位造成的不适等,以恰当的言语和语气,对病人作适度的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也应就疾病的诊断,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术后治疗及预后估计等方面,向病人家属作详细介绍和解释,取得病人家属的信任和同意,协助做好病人的心理准备。
围术期输血麻醉
围术期输血麻醉背景围手术期输血麻醉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和麻醉操作,这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行为。
因此,正确使用围术期输血麻醉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输血麻醉的定义围术期输血麻醉是一种综合性的医学技术,包括对患者进行输血和麻醉操作。
在进行手术过程中,输血可以保证患者手术时的血容量,并提供必要的氧合作用。
同时,麻醉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较小的痛苦和不适。
输血麻醉的重要性围术期输血麻醉是手术前一定要进行的步骤,它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围术期输血麻醉的正确使用可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死亡风险;•保证患者手术时的血容量,提供必要的氧合;•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和不适,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输血麻醉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围术期输血麻醉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患者评估在进行围术期输血麻醉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输血和麻醉。
评估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等因素。
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确定输血量;•选择合适的输血速度;•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输血并发症。
麻醉操作在进行麻醉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定合适的麻醉剂量;•监测患者的麻醉效果;•防止麻醉并发症。
术后处理在进行围术期输血麻醉操作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后处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出麻醉;•给予对患者合适的解痛药物;•做好产后指导,并进行随访。
输血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围术期输血麻醉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风险。
其中主要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输血方面•输血反应:出现过敏、发热、寒战、血压下降等症状;•传染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出现输血相关性肺损害(TRALI)。
麻醉方面•血压波动:出现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心律失常:出现心脏节律失常;•神经毒性:出现麻醉后遗症等。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一些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出血,特别是对于大手术或血管手术。
处理出血的原则是:及时止血、修复损伤的血管、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感染:手术切口和手术器械可能感染,导致术后感染。
处理感染的原则是: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引流感染部位、处理并修复感染源。
3.肺部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体位改变、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疼痛等可能导致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处理肺部并发症的原则是:早期康复、预防并治疗呼吸道感染、合理的液体管理、适当的镇痛措施。
4.循环系统并发症: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失血等可能导致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处理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积极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循环稳定。
5.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中风、脑缺氧等。
处理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保持血氧饱和度、维持脑灌注压、监测神经功能。
6.泌尿系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肾脏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尿潴留、尿失禁等。
处理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适当的液体管理、定期排尿、早期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
7.消化系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肠道可能受到损伤,导致肠梗阻、胃溃疡等。
处理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原则是:早期恢复肠功能、保持营养支持、适当的胃肠减压。
8.疼痛:手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患者康复。
处理疼痛的原则是: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合理的镇痛措施、个体化的镇痛计划。
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处理原则都应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加速康复过程。
医务人员应对常见并发症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液体选择:晶体液
1)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硬膜外、腰麻、腰硬联合、全身麻醉等) 和围手术期处理(如:降压处理)会产生血管扩张和心功能抑制, 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麻醉后需要及时补充减少的血容量,有人 将这部分的容量补充称之为补偿性扩容(临床麻醉学第三版)。一般认为 全身麻醉或者椎管内麻醉所致血管扩张的液体补充量为5-7ml/kg
补充液体的计算
1)计算公式:4 2 1
人体每日生理需要量
体重
液体容量 (ml/kg)
第一个10kg
100
第二个10kg
50
以后每个10kg
20-25
输入速度(ml/(kg。h)) 4 2 1
2)计算时间:入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
3)每小时补充速度:4ml/(kg.h) X 10kg +2ml/(kg.h)X10kg+1ml(kg.h)X以后每个 10kg.
术中失血量估计:
(1)吸引器瓶里的出血量(吸引器上有血容量刻度)可直接读出出血量。 (2)手术纱布里含血量:称重法计算,纱布里含血量=术后纱布重量-术 前纱布重量 (3)总出血量=吸引器瓶里的出血量+手术纱布的含血量 手术纱布含血量的估计: 1、纱布垫 2、纱布巾 3、大纱布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2)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3)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计算方法:
组织创伤程度 额外体液需要量(ml/kg.h)
中小手术创伤(阑尾切除术)
0-2
中手术创伤(胆囊切除术)
2-4
大手术创伤(肠道切除术)
4-6
4)举例:60岁,70kg胃癌根治术,手术4小时,液体
需要量=(70x5)mlx4=1400ml
目前临床上尚无直接、准确监测血容量 的方法,因此需对手术患者进行综合监 测及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007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血容量判断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心率 (2)无创血压(NIBP) (3)尿量、颈静脉充盈度、四肢皮肤色泽和温度 (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5)超声心动图
。
2)需要补充量=(5-7ml)x体重
3)液体选择:主要靠人工胶体代用品或天然胶体,如:羟乙基淀 粉h、明胶或者白蛋白。
4)为什么不用晶体液补充需要量?
5)补液时机:在麻醉实施前或麻醉作用开始的同时,增加或加快 输液以代偿血管扩张,增加前负荷,利用startling定律以代偿心肌 抑制造成的血容量降低。
4)举例:70kg的病人,麻醉手术4个小时,则围手术期生理需要量为 (4X10+2X10+1x50)ml/hX4h=440ml)
5)液体选择:晶体液。
6)术中匀速输注。
:
1)麻醉手术前,病人可存在因手术前禁食导致体液丢失、非正常的体液丢失和不显性液体 丢失。 2)累计缺失量=每小时的生理需要量x术前禁食时间 3)举例:70kg体重的病人,禁食8小时后液体的丢失量大约为 (4x10+2x10+1x50)ml/hx8h=880ml
1)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4x10+2x10+1x50)ml/hx8h=880ml 此量在麻醉开始后2 h内补充完毕,第一小时内补液量
=880ml/2+110ml=550ml,手术第二小时补液量也是550ml,以后是 110ml/h补液维持生理需要。 2)术中正常需要量:(4x10+2x10+1x50)ml/hx4h=440ml 3)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70kgx4hx4ml/kg.h=1120ml 4)血管扩张补充量:70kgx6ml/kg(5-7)=350-490ml 5)手术失血量500ml,不需要输血,输注胶体液500ml或者晶体液 2000ml . 总补充血容量:880+440+1120+420+500=3360ml
1.红细胞 2.浓缩血小板 3.血浆 4.冷沉淀
病例
70kg女性病人,术前无贫血(hct:37%)(女性正常 hct:37-48%),无凝血因子缺乏,术前禁食8小时,麻 醉手术时间4小时,手术为中等创伤手术。术中采用腰 硬膜联合麻醉,术中失血量500ml,术中视野凝血无异 常。问:该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应补液多少?
Hale Waihona Puke 液体选择:1) 术中正常生理需要量(440ml) 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1120ml)
此三部分共2440ml,用等渗晶体液补充。 2)
补充手术失血量(500ml) 此两部分共计920ml,用等渗胶体液补充。
晶体与胶体
此量在麻醉开始后2 h内补充完毕,第一小时内补液量=880ml/2+110ml=550ml,手术第二 小时补液量也是550ml,以后是110ml/h补液维持生理需要。 4)液体选择:晶体液 5)麻醉手术前体液的丢失都应该在麻醉前或者麻醉开始初期给予补充。
1)烧伤、炎症、严重创伤的病人、手术分离、腹膜炎, 常常继发性引起大量液体渗出浆膜表面(形成腹水) 或者直接进入肠腔内。通过液体限制也不能预防这种 体液在分布。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中心静脉压(CVP) (2)有创动脉血压(IABP) (3)肺动脉楔压(PAWP) (4)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
1、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 3、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第三间隙分 布)。 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 5、围手术期间丢失的血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