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出血病治疗

合集下载

黄颡鱼病害防治方案(新)

黄颡鱼病害防治方案(新)

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彭张华1、日常疾病预防: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1袋200克+金维康1袋+恩诺沙星400克,拌400斤饲料内服,每天两次,连续内服5天,每月2次。

调水:每10天全池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或者“益水源”3袋或者“活菌宝”2袋(3者可以交替使用),一套使用15亩;底改:每包5公斤“底润舒(新)”使用15亩或者“底卫士”每袋5亩,交替使用,严重时,可以加量使用。

2、黄颡鱼苗红体:第一天:“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泼洒10亩;第二天:“神农百果露”+“派尼均安”各1瓶全池泼洒2亩。

3、黄颡鱼出血、烂身、烂鳃:外泼:1、第一天全池泼洒“舒肤加”+“派尼酸碘”,各1瓶5亩.米;2、第二天全池泼洒“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派尼均安”1瓶使用3亩;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4、黄颡鱼裂头:泼洒:第一天:杀灭寄生虫,全池泼洒“虫清1号”1袋+“神农百果露”2瓶+“派尼均安”1瓶,1套泼洒2亩;第二天:全池泼洒“派尼酸碘”,1瓶5亩;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5、肚子、肝腹水、脾脏肿大:内服:免疫双抗千目粉”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派菌康4小袋+福乐佳4袋拌160斤饲料,中药连续内服7天,抗生素不超过4天。

外用:“黄氏琼浆”1瓶+“神农百果露”1瓶,配合使用泼洒2亩水面。

6、小瓜虫、车轮虫等:内服:“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拌料80斤,连用5天;外泼:“神农百果露”1瓶+“虫清1号”1袋,1套全池泼洒2亩,或者是每天1次1套泼洒食台周边区域,连用3天。

7、气泡病外泼:“神农百果露”1瓶1亩,2小时后“金水露”1瓶3亩。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一、出血性水肿病1、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

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

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防治方法:①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重池与原池用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0.2公斤/亩·米,每天1次,连续3天。

②在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1、症状: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

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粘液,血脓充塞肠管。

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

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2、流行情况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3、治疗方法: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然后全池遍洒,用量为0.7公斤/亩·米。

②优氯净(含有效氯56%)全池遍洒,用量为0.35公斤/亩·米。

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用量为1.35公斤/亩·米。

三、车轮虫1、症状: 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5养殖技术1 出血性水肿病1.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在感染之后的鱼体表面出现泛黄粘液增多,咽喉部位皮肤会出现破损和充血状况,呈圆形的孔洞状,腹部会有明显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出现充血,背鳍肿大,在胸鳍和腹鳍基部会出现充血,甚至于在腹部的脐部到腹鳍纵裂处,会出现胆汁外渗的情况,腹腔内会有大量的血水或者是黄色的冻胶状物,肠胃内没有食物,胃出现苍白,肠胃充满黄色的脓液,肝脏呈现土黄色,脾脏出现坏死,在肾脏上会出现黑点,这种病在苗种或者是成鱼养殖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比较流行,死亡率能够高达80%,在高温的季节这种病非常容易爆发,并且来势较快,蔓延速度非常之快。

1.2 疾病控制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者应该非常注意养殖的水质状况,保持一个较好的水环境,溶解氧要保持在5mg/L,同时应该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在发生染病之后对水体每天要进行消毒,投喂鱼肉浆时应该在其中加入1%的食盐。

2 肠炎病2.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通常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染病的鱼群上会出现膨大,肛门出现红肿,在按压腹部时有黄色的粘液流出,一般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会出现充血发炎,而严重的全肠发炎,并出现浅红色,血脓堵塞肠管,感染病之后的鱼,会离开群体进行独游,并且出现活动迟缓,食欲减退的情况,肠炎病主要造成的危害在鱼种和成鱼之间,感染病菌的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在养殖的区域的淤泥,大量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鱼肉浆等都有可能会携带这种病毒,一般水温在25°到30°时,这种病比较流行。

2.2 疾病控制在发生这种病之后,对池塘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不能够投喂一些腐烂的饲料,活饵应该要用3%到5%的食盐溶液进行消毒,并且在饲料中要添加1%的食盐再进行投喂,在鱼池中撒入0.5×10-6的二溴海因,隔日再按照浓度泼洒一次。

3 一点红病3.1 病因及症状这种病症一般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症,在感染的鱼体头顶会出现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等情况,鱼会离群独游或者较长时间的将头朝上尾朝下的方式,垂直悬浮在水中,来回战转动,这种情况发病的原因一般为:第一,投放密度较大,鱼池中粪便和排泄物增加导致水质较差,鱼长期生活在一种半缺氧的状态,并且随着可活动的区间的减少使得活动能力减弱,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寄生,第二,水质被污染,水中的细菌增加,增加了鱼感染的情况,第三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造成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的比较缓慢,排泄物较多,造成对水的二次污染,引发了寄生虫细菌等感染。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头肿病等,为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该病病程比较长,累计死亡率比较高,温度降低时,病情可不治而愈。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鱼头顶部红肿、溃烂,直至将头盖骨蛀空,形成一个狭长空洞,严重的还有鱼鳍发红、内脏有少量腹水的症状。

病鱼会在水面呈头上、尾下状缓慢转动。

解剖可见腹腔有淡黄色透明状液体,个别出现溶血现象,肝脏土黄色无光泽,有出血点或出
血斑,脾和肾肿大充血。

个别有胃积水现象,肠道壁发红,肠粘膜脱落,剪开肠道可见黄色浓汁状液体。

二、黄颡鱼一点红病的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的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所以一旦发病,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效果均不是太佳,因此预防才是是关键。

1、重可控:控制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在2500~3000尾,选择适宜的池塘面积和水深,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米较为理想。

2、多增氧:黄颡鱼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比其他鱼差,放养密度较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鱼缺氧浮头,增氧机功率平均每亩1.5kw。

3、勤改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地质。

4、巧稳水: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

5、常保健:选用优质饲料,定期内服维生素类,增加黄颡鱼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6、善杀虫消毒:定期使用杀虫药如硫酸铜等,定期使用消毒剂消灭鱼体内隐藏的病菌、清除鱼塘内的病。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的主要病害有哪些?防治方法是什么?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我国养殖黄颡鱼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它的养殖面积和密度也在不断的扩大,但同时带来时病害的高发和多发,严重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户经济收益,那么黄颡鱼在养殖会遭受哪些病害的危害呢?1、水霉病水霉病是由水霉病菌感染寄生在鱼体上,水霉病军在水体中繁殖,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外部损失时,水霉病菌就会趁虚而入。

寄生在鱼体的外伤口上,不断的繁殖生长,开始寄生时肉眼不可见,随着时间推移,菌丝开始不断的向内和向外生长,蔓延扩散,形成白灰色的棉絮状物。

发病时病鱼游动不安,精神失常,摄食量下降,最终因食欲废绝,逐渐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放苗前先要及时石灰粉清塘消毒处理,减少病原,降低养殖吗,密度,防止鱼在游动时应摩擦而产生外伤,同时在放养和捕捞也要小心。

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发病时用水霉速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即可治愈。

2、肠炎病肠炎病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病害,它是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原因是投喂的饲料不新鲜、霉变腐败。

发病时病鱼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轻按压会有黄色的黏液流出。

将病死鱼解剖,会发现肠胃部位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发病后会离群独自活动,游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同样的要继续清塘消毒,减少病原细菌,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要喂食变质、霉变的饲料,活饵要经过消毒后在投喂,投喂后的残饵要及时清理。

尤其是在夏季时,还要注意控制水温,因为此病流行期在水温25-30度时,发病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再在饲料中加入一些食盐。

3、出血性水肿病出血性水肿病也会一种细菌病害,是黄颡鱼养殖时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时病鱼体表发黄,黏液增多,腹部肿大,肛门红肿外翻,另外胸部、鳍部、背部都会出现充血水肿的现象,病情严重时食欲废绝,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肠胃内有大量的脓液,死亡率高。

防治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

防治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

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病因分析•防治策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评估•案例分析与应用定义症状定义和症状传播途径危害传播途径和危害鉴别诊断与其他细菌性疾病相比,如黄颡鱼败血症等,该病的传播速度较慢,死亡率相对较低。

诊断方法结合病鱼的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病原微生物环境污染因素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含量超标。

底质污染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积累,导致底部有害物质释放。

养殖管理因素030201药物治疗环境改善水质管理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消除病菌和有害生物。

池塘消毒水温调控密度控制合理控制鱼体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殖导致疾病传播和生长不良。

合理投喂根据鱼体的生长需求和摄食习惯,合理配比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生物防控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鱼类疫苗等生物手段,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养殖管理优化定期观察与检测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检测鱼体观察鱼群状态03避免药物残留合理使用药物01选择合适药物02按照使用说明用药加强水源管理合理投喂饲料加强鱼池管理避免密度过大提高养殖管理技术评估指标治愈率评估治愈的病例数占总数比例,反映防治措施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死亡率的降低评估防治后死亡率的降低程度,反映防治措施对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生长性能的提升评估防治后鱼类的生长性能是否得到提升,反映防治措施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实验室检测统计数据分析临床检查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与反馈结果汇总结果分析反馈与改进成功案例介绍案例一案例二通过对比实验和应用实践,证实了综合防治措施在控制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方面的有效性,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模式,成功案例的防治方法可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实际需求。

实际应用效果VS未来研究方向深入研究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加强与其他养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更加科学、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促进黄颡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颡鱼“一点红”病害防治要点

黄颡鱼“一点红”病害防治要点
变 。该病 的危害 主要 为 皮肤 损 害 , 并 常位
于头面部 。表现为鼻颊部红褐 色结节损 害, 以后 形 成 大 片 红褐 色浸 润 损 害 , 损 害
中心通 常有 溃疡 和疤 痕 。 当黄颡 鱼头 部皮 肤 出 现红褐 色 浸润 损 害 的同 时 , 鼻 间骨也

发病 情 况 和 症 状
亏 损 的情 况 , 本 文就黄颡鱼 “ 一 点红” 病 的防 治 做 一 些探 讨 。

红” 病 的致 病 菌 为 迟缓 爱德 华 氏菌 , 迟 缓 爱 德 华 氏 菌 为革 兰 氏 阴性 小 杆 菌 ,进 入
免疫力强的机体 中不会引起任何组织变 化, 仅在真皮 内短暂存活。 免疫力低下时 机 体 组织 细胞 吞 入该 菌后 , 细 菌 在细 胞 内 繁殖 , 形成为菌球 、 泡沫结构和混浊小滴, 成为泡沫细胞 肉芽肿 ,发生瘤 型病理改
发病 时头顶部溃烂 、 红肿 、 穿孔 , 鳃 充血 , 鳍条基部充血 , 离 群 独 游 或 较 长 时
正遭蜂窝状蛀蚀 ,严重时鼻中隔穿孔 , 这 些 为黄 颡鱼 “ 一 点红 ” 病 的主要症 状 。
三 、防 治 措 施
间头朝上 、 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 , 且来 回 转动 。 体表发黑 , 鳃丝 、 鳍基充血 , 鳃 内黏
2 . 彻底清塘 , 严格消毒 , 加强水质管 理。在养殖过程 中, 特别是高温季节 , 养 殖水体极易恶化 , 因此要 防黄颡鱼发病 , 可采取换 水 、使用光合细菌或硝化细菌
类 的 微 生 物制 剂 ,或 使 用 解 毒 活 水 素 和
了水体的二次 污染 , 诱发了寄生虫 、 细 菌 等 的 感 染 。 现在 研 究 认 为 黄 颡 鱼 “ 一 点

养殖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养殖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养殖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

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

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

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

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另在检查鱼的症状时请尽可能详细,从头到尾的症状,活动有无异常,吃食情况,解剖几尾病鱼看看鱼内脏的病症情况等,这样有助于判断。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由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变化加快,加速了细菌、寄生虫的繁衍,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一旦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一、烂鳃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

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

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

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

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

鱼类腹水症及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因及处理建议

鱼类腹水症及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因及处理建议

鱼类腹水症及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因及处理建议一,鱼类腹水症的病因,症状及流行情况。

鱼类腹水病是指以鱼类腹腔内出现大量积水为特征的病症。

目前主要见于黄颡鱼,叉尾鮰等养殖品种。

腹水病形成的机制较为复杂,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一)病因: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诱发疾病的原因主要有2类:1,病原微生物因素。

在鱼类的腹腔内,正常情况下,本身存在着一定量的液体,它们的存在,主要是起到润滑,减少摩擦的作用。

腹腔内的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的感染,会造成局部或者机体大面积的组织受损,机体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动态平衡被打破,血液中的血浆胶体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腹腔,形成腹水。

常见的引发腹水病的细菌有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

最常见的引发鱼类出血腹水的病毒有叉尾鮰病毒,鲤疱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形成的腹水由于细菌本身释放的溶血素,造成机体内血细胞的溶解和血红素的释放,引起的腹水多为淡红色或者血红色,而病毒性疾病引发的腹水多为淡黄色,或者无色透明液体的原因。

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的腹水病毒性疾病导致的腹水2,天气剧烈变化引发的黄颡鱼苗种的强应激反应,引起出血性水肿。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多见于黄颡鱼苗期,水温,气温的剧烈变化,强对流天气之后,苗种期的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引发的机体的代谢功能及内脏器官功能出现紊乱而引发的腹水。

解剖后,腹腔的腹水清亮透明。

3,饵料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

主要是因为饵料中的营养不全面或者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比如维生素E的缺乏,氧化油脂的存在。

一方面是造成组织器官的受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胶体的渗出,引发腹水,另外主要的原因是造成肝脏的受损,维生素E在水生动物的机体内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减少动物机体内的因为各种因素产生的氧化自由基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油脂氧化后,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的醛和酮,直接对肝脏造成损伤。

黄颡鱼出血病是什么?怎么治疗预防

黄颡鱼出血病是什么?怎么治疗预防

黄颡鱼出血病是什么?怎么治疗预防黄颡鱼抗病能力强,是很少生病的,近年来养殖者也越来越多。

但也有少数鱼塘发现黄颡鱼爆发出血病现象,针对此病,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也要做好常见病的防治。

黄颡鱼爆发出血病怎么办?应对措施:第一步:降低氨氮亚盐对其危害,减少应激首先全塘使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氨氮亚盐的毒性,接着使用增氧剂和分解类的菌制剂分解池塘中的粪便和底部有机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和繁殖。

对于氨氮、亚盐过高的池塘,使用化学类改底产品,建议适当增加用量。

第二步:内服减少鱼体病原菌数量,增强免疫力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从鱼的表观症状和解剖结果来看,细菌已经感染到了鱼的体内,造成部分器官败坏,所以需要先将鱼体内的有毒细菌杀死,增强鱼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

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产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

另,由于抗生素类的产品对鱼体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配合多维类的内服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三步:池塘水体和底部杀菌,减少病原菌数量内服杀菌后,先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即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出血病。

总之,在疾病高发期的季节,要加强预防措施,勤巡塘,早发现,早治疗。

夏季黄颡鱼容易发生哪些疾病?一、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

少食或停食。

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2、治疗以池塘水体消毒为主,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毫升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3、病情严重时,可在每公斤饵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二、出血性水肿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

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1、改良水质。

养殖期间,应经常加注新水。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的发展。
总结
及时发现和科学防治是成功的关 键,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鱼群的 健康状况,并积极与专业机构合 作,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
施。
成功案例二:改善环境,强化管理
改善环境
养殖户在发病区域附近进行环境整治 ,消除污染源,定期消毒,保持良好 的水质和环境卫生。
强化管理
总结
改善环境和强化管理对于预防和治疗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非常重要。养殖 户需要从环境和管理方面入手,全面 提升鱼群的健康水平。
患病期间,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如 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黄 颡鱼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及时发现,科学防治
及时发现
养殖户在发现黄颡鱼出现异常情 况后,立即向当地水产部门报告
,并寻求专业诊断和建议。
科学防治
根据诊断结果,养殖户采取了科 学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包括 使用特定的药物、调整水质、增 加饲料营养等,有效控制了病情
通过水体、鱼苗、工具等途径 传播
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病鱼体表出现出血、水肿 、鳍条基部充血等特征
显微镜检查
观察病鱼组织切片,发现 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 的病变
病原检测
采用PCR、ELISA等方法 检测病鱼组织中的病原菌
危害与影响
死亡率
该病爆发时,死亡率可高 达80%,对养殖业造成严 重损失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概述 • 病因分析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防治方法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流行情况
01
02
03
04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技术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技术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技术
唐黎标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黄颡鱼肉质鲜嫩可口、肉多刺少、肥而不腻,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可食用鱼类。

但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例如出血病,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因此。

分析黄颡鱼发生出血病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科学养殖黄颡鱼
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养殖户应当重视的问题。

一、黄颡鱼的养殖
条件1.池塘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池塘面积要求不是很高,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养殖数目
而定,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唐黎标
【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局 3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325
【相关文献】
1.一例黄颡鱼暴发性出血病的治疗与思考 [J], 沈亚斌;曾宪凯;李桂花;郭珺;苏明
2.黄颡鱼出血病的防治探讨 [J], 郑善坚;吴美仙
3.黄颡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J], 施海涛
4.黄颡鱼苗种阶段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J], 施海涛;
5.春季黄颡鱼烂皮病和出血病的防控措施 [J], 张君;俞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出血病在黄颡鱼养殖中非常常见,特别是每年的5-9月为该病的高发期,无论是鱼苗还是成鱼都容易感染。

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50%左右,病鱼往往成急性发病来不及治疗,对鱼塘危害大,因此要以预防为主。

一、黄颡鱼出血病的发生条件1、发病时间:黄颡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每年4-5月的梅雨期和8-10月的高温期,其中5-6月和8-9月为高发期。

2、危害群体:鱼苗期主要是出血性水肿,规格3-5cm的鱼种容易患病,致死率很高;成鱼患病规格在0.1斤以上。

3、发病率: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30%-60%。

4、发病水温、pH:水温在25℃以上,pH6.5-8。

二、黄颡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案鱼出血病的几个治疗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方案1鱼血停用水充分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1m3水体,0.05~0.06ml。

方案2用出血宁50g均匀拌入50kg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3天为一个疗程。

每天投喂一次,连续使用3-7天,达到疗效。

方案3:克毒先锋用水稀释300-500倍,全池均匀泼洒。

用克毒先锋160-200g/亩•米(0.25-0.30ppm)全池泼洒,连用2-3天。

方案4:菌克100用水稀释500-10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0.18-0.23ml(即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120-150ml),每隔2-3天用一次,连用2-3次。

三、黄颡鱼出血病如何预防?1、完善消毒措施鱼种投放前要彻底清淤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用二氧化氯片剂或复合碘制剂等消毒水体。

2.合理搭配放养鱼种主养黄颡鱼除合理放养外,应适当搭配花白鲢以控制水质过肥。

3.加强水质调控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不能低于1.5米,以2米为好,要定期换注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发病期间为避免应激应尽量减少注换水次数。

4.投喂新鲜饲料坚持“四定”投饲,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粗蛋白高于42%为好。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分析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分析

黄颡鱼出血病防治分析作者:陈钰李佳开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2期摘要:黄颡鱼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属常见底栖杂食温水性鱼类。

由于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近年来养殖黄颡鱼的人越来越多。

但养殖遇到的病害问题也开始逐渐增多,其中以黄颡鱼出血病、爆头病等最为严重。

由于没有较好的防治方法,导致一些养殖户损失惨重。

本文着重谈谈黄颡鱼出血病防治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出血病;池塘;养殖;防治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的问题逐渐增多,尤其是黄颡鱼的爆头病和出血病危害性最强,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和药物治疗,给黄颡鱼的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过研究和实践,黄颡鱼出血病可以通过外用内服和调节水质以及内脏处理来解决。

一、黄颡鱼的养殖条件1、池塘养殖黄颡鱼的养殖的池塘面积要求不是很高,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养殖数目而定,养殖池塘的水深应该保持在1.5米以上,池塘底部的淤泥要定期清理,避免泥沙堆积过厚,池塘的养殖要求具备基本的灌溉条件,做到水量充足便利。

在鱼苗进入之前要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每亩池塘可以用生石灰75-90公斤,生石灰可以很好地清除野生鱼种和病原体,营造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避免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出血病等。

黄颡鱼属于耐低氧的常见鱼种,喜欢在清洁的水质中存活,所以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质透明度应该保持在40厘米左右,鱼种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该设置增氧机,防止因鱼群密度过大造成黄颡鱼因缺氧浮头,黄颡鱼池塘的水质碱性不宜过强。

【1】2、黄颡鱼池塘鱼病防治工作黄颡鱼的抗病能力非常强,在养殖中发生大病的几率很少,但是容易受到池塘中的气温、水质和水体里面的真菌、寄生虫的影响,引起各种局部的感染和寄生虫引发的内脏部位的疾患,需要在养殖过程中经常观察,并对可能发生的异常事件提前预防。

近年来,黄颡鱼养殖户在追求高产量、高效益,盲目的增加放养密度的同时,黄颡鱼所面临的病害问题也在逐步增多,危害也在不断扩散。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的治疗方法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较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各地黄颡鱼养殖中出现了与其他鱼类不一样的病,俗称“一点红”,其暴发速度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临床表现,仔细观察可见病鱼体色变淡,背部有轻微浮肿,解剖可发现肝脏肿大,充血变性,胆汁颜色变淡或变蓝,胃内无食物或有少量食物,有积水现象。

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腿,离群独游,有的在水面做间歇性狂游、打转、更有甚者鱼体弯曲成S型。

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是头顶穿孔,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

发病原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易发病,经多年养殖发现:“一点红”症状尚未出现时,检查正常鱼的内脏特别是肝脏已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损伤和病性,主要表现为肝的质地变脆,无弹性,有轻微的变色。

所以本人认为“一点红病”是继发的细菌感染,发病处期,用纯中药即能控制。

在治疗“一点红”时分清主次显得尤为重要。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和爱得华氏菌预防方法:①鱼苗入池前必须用菌毒双杀、德邦毒抗和德邦红色经典等药物交替消毒;②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③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④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⑤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

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⑦定期用德邦混安、德邦三合一、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治疗方法:1、检查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有先作杀虫处理。

2、全池泼洒“调水解毒救星”或“一泼安”后,间隔4-6小时泼洒“红色经典”或“超聚碘”。

3、内服“一点红速治”,预防时必须配合A套餐同时使用。

4、“一点红”发病时必须配合B套餐同时使用。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人工养殖黄颡鱼,在8~9月份,易发生出血性水肿病,其发病率高,致死快,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主要症状1.病鱼特征。

发病初期,鱼体发黑、消瘦,生长迟缓,但抢食却很强烈。

病鱼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肿胀,眼眶充血,眼睛单目或双目呈水泡状。

游泳时腹部朝上并发生阵发性狂游,上窜下跳,跃出水面,片刻间衰竭无力,漂浮于水面死去。

2.死鱼症状。

外部特征表现躯体清瘦,尾柄细长,体表布满星条状黏液。

胸鳍硬棘僵硬呈“八”字型。

背鳍基部以及脂鳍均呈现充血浮肿,鳃盖或脑颅骨充血,口角及颌须充血或须个别脱落。

3.解剖检验。

肛门红肿呈脱肛状,腹腔积水,皮下肌肉组织充血发炎。

肝、胆、肾均肿大。

肠内无食物或残存少许食物,脾脏呈明显酱紫色,颅腔中有血块淤积。

二、预防措施1.定期对鱼池进行冲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

2.使用的鱼具要及时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经常对水体消毒,预防病原体的蔓延。

4.死鱼要及时处理,不要随意丢放。

三、治疗方法针对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特点,宜采取体外消毒与药物内服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效果显著。

1.水体消毒。

发病初期,全池泼洒15~20g/立方米的生石灰或泼洒1~2g/立方米的漂白粉。

2.药浴。

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应进行彻底清池并捕出鱼群集中药浴,如用3×10E-6的亚甲基蓝,药浴10~15分钟,效果显著。

3.内服药饵。

水体消毒后第2~6天可连续投喂药饵。

投喂量可以比平时减半,目的是确保鱼群完全摄食以及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

拌饵时每千克饲料拌0.5g的盐酸吗啉胍加0.5g盐酸黄连素或者每千克饲料拌0.25g的土霉素加0.5g的磺胺嘧啶,对病鱼疗效明显。

4.常规水质管理。

投药饵后的2~5天内,可以对全池遍撒0.2g/立方米的漂粉精,或者泼洒0.3g/立方米的三氯异氰脲酸。

7~8天后全池再泼洒25g/立方米的生石灰浆,对水体的pH值进行控制。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能治疗好?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能治疗好?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能治疗好?出血病在淡水鱼养殖中最为常见,一旦爆发危害也是相当严重。

尤其是黄颡鱼,近年来经常有地方出现有爆发出血病的现象。

对于黄颡鱼养殖者来说,需要先找到致病因素,然后对已经发病的患鱼进行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好的疗效。

本文就针对黄颡鱼出血病的发病原因及用药做以下介绍,供大家参考。

黄颡鱼出血病是怎么产生的?1、在苗种期或成鱼期,养殖户习惯换水,换水对黄颡鱼会产生应激,加上水体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引起鱼体感染。

2、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

3、5-6月雨水多,7-8月白撞雨多,雨水对鱼体应激大。

4、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池塘粪便和有机质积聚过多,加上高温季节细菌繁殖快,鱼体容易被感染。

5、投喂饲料营养单一,抵抗力下降。

黄颡鱼出血病用什么药治疗好?1、经药敏实验发现,出血病致病菌对沙星类、头孢类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西林类药物不敏感。

2、黄颡鱼出血可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药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可配合多维类内服产品,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还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可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氮亚盐的毒性。

3、治疗泼药之前,必须调好水质,药物治疗效果才会显著,亚硝酸盐高的池塘往往易于诱发出血病。

有寄生虫寄生的池塘,必须先进行杀虫,然后泼洒消毒药物才会有效。

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辛硫磷(40%)每亩20-30ml配合硫酸铜250-350g/亩;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鲫鱼、鲂鱼的出血病效果很好。

苯扎溴铵配合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内服三黄粉加恩诺沙星加VK;或氟苯尼考加三黄精加VK3连续投喂一周。

由于长期投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防病,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建议采用三黄份加盐酸多西环素治疗。

任何药物长期投喂都容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抗生素类。

所以在治疗时注意药物交替使用。

平时注意水质的调节和鱼类的肝胆护理。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黄颡鱼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该咋办

THANKS
感谢观看
成功的案例表明,对于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控,除了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 措施外,疫苗接种和抗菌药物的应用也是关键。同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加 强日常巡塘,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教训吸取
养殖场需要吸取教训,重视鱼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饲养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指 导,提高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同时,与水产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的 防治方法和药剂。
疾病传播途径
01 病鱼接触
与病鱼接触或者使用被污染的水源,容易导致疾 病传播。
02 工具污染
使用被污染的工具处理病鱼,容易导致疾病传播 。
03 水质污染
水源被污染,容易导致疾病传播。
02
疾病预防措施
水质管理
01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避免水体中滋生细菌和病毒。
02 调节水pH值
保持水pH值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因酸碱度不适 导致鱼体应激。
隔离病鱼
将患有出血性水肿病的黄颡鱼进 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染给其
他健康的鱼。
04
预防与控制措施
隔离与消毒
发病池塘隔离
将发生出血性水肿病的黄颡鱼池塘进行隔离,避免疾病 扩散感染其他健康池塘。
池塘消毒
对发生疾病的池塘进行定期消毒,可使用生石灰、漂白 粉等消毒剂,消灭病原菌,减少疾病传播。
生物安全措施
03 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鱼体有害,应采取措施降低其 含量。
饲料管理
01
02
03
选用优质饲料
选用营养均衡、质量可靠 的饲料,避免饲料中抗原 物质导致鱼体过敏反应。
控制饲料投喂量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 免过量投喂导致鱼体负担 过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
黄骨鱼养殖池塘由于开春后改底较少,再加上5月份雨水较多,天气反复变化,容易出现泛底的情况。

泛底导致水质混浊,水偏瘦,池塘溶氧低,氨氮亚盐居高不下,混浊水为细菌和病毒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急性出血病频发。

一旦发病,养殖户多盲目选择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从最近走访的结果来看,客户普遍反映一般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那么,黄颡鱼出血病到底该怎样治疗?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南海本地的实际情况,海大集团南海服务团队结合集团研究中心一起对出血病做了全面的研究。

一、出血病症状
1、外部症状
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鱼吃食减慢,严重时甚至不吃食。

离群在池塘边游走或打转,有些悬垂于表层水体,只露出头(当地称“上吊病”),该病感染快,死亡率也很高。

病鱼体表发黄,粘液增多,头部出血,眼球突出,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下颚发红,部分鱼躯体有点状出血,如图1、图2。

图1 头部出血
图2 病鱼外观
2、内部症状
解剖观察可见,腹部或胃积水,胃内没有食物或很少食物,胃表层血管严重充血。

肝脏点状出血;脾脏点状出血,肠内也无食物,如图3。

图3 病鱼解剖图
二、出血病流行情况
发病时间:黄颡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每年4-5月的梅雨期和8-10月的高温期,其中5-6月和8-9月为高发期。

危害群体:鱼苗期主要是出血性水肿,规格3-5cm的鱼种容易患病,致死率很高;成鱼患病规格在0.1斤以上。

发病率: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30%-60%。

发病水温、pH:水温在25℃以上,pH6.5-8。

三、出血病致病菌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下可看到细菌呈短杆形态(如图4),鉴定为阴性短杆菌。

图4 致病菌染色图
四、发病原因
在苗种期或成鱼期,养殖户习惯换水,换水对黄颡鱼会产生应激,加上水体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引起鱼体感染。

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

5-6月雨水多,7-8月白撞雨多,雨水对鱼体应激大。

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池塘粪便和有机质积聚过多,加上高温季节细菌繁殖快,鱼体容易被感染。

投喂饲料营养单一,抵抗力下降。

五、药敏实验结果
经药敏实验发现,出血病致病菌对沙星类、头孢类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西林类药物不敏感。

六、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菌及乳杆菌等菌制剂对鱼塘进行调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引起的应激;
(2)使用的渔具要及时用碘制剂、氯制剂等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经常对水体底部消毒,防止病原体蔓延。

(4)定期使用乳酸菌、多维等内服保健,增强鱼的体质。

2、治疗措施
第一步:降低氨氮亚盐对其危害,减少应激
首先全塘使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氨氮亚盐的毒性,接着使用增氧剂和分解类的菌制剂分解池塘中的粪便和底部有机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和繁殖。

对于氨氮、亚盐过高的池塘,使用化学类改底产品,建议适当增加用量。

第二步:内服减少鱼体病原菌数量,增强免疫力
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从鱼的表观症状和解剖结果来看,细菌已经感染到了鱼的体内,造成部分器官败坏,所以需要先将鱼体内的有毒细菌杀死,增强鱼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

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产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

另,由于抗生素类的产品对鱼体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配合多维类的内服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三步:池塘水体和底部杀菌,减少病原菌数量
内服杀菌后,先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即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出血病。

总之,在疾病高发期的季节,要加强预防措施,勤巡塘,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