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选编

合集下载

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把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任何情况下,已有的认知结构总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就在于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

我们知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广,而这两节课研究问题的思路基本相同。

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以旧导新"的方法进行,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探索完善旧知识结构,类比推广导出新知.1.学生1用如下的课件通过广播教学的形式主持复习:l 23生1:前面我们学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哪位同学能叙述定理的内容?生2: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生1:很好,请坐(点击“定理”按纽,屏幕呈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内容)。

我们连结线段AC 、CG 、GE 、EA 、和BF ,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边问边在计算机上将上述线段用红线连结) 生众:梯形。

生1:好,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我们可以得出有关梯形的推论,哪位同学能叙述呢?生3: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生1:对。

这就是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我们再移动直线l 5,使E 点与A 点重合,现在又是什么图形呢?(边问边操作) 生众:三角形.生1: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我们可以得出有关三角形的推论2,哪位同学能叙述呢?生4: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生1:很好.推论2是: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复习完毕,谢谢! 2.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推广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屏幕显示),如图1,如果l 1∥l 2∥l 3,且AB=BC,那么DE=EF ,哪位同学能将这个命题改写成比例的形式? 生5:如果l 1∥l 2∥l 3,且1=BCAB ,那么,1=EFDE 即1==EFDE BCAB2如图2BC EFDE 是否还与错误!相等呢?生众:相等师:是否相等,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2.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表述和证明;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复习。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引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平行线AB和CD上,点E、F、G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这时能否得到AB和CD的比例关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 学习新知(25分钟)教师给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定义和表述,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让学生观察图形,理解其中的关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理解定理的实质和原因。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几个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例如:已知AB//CD,AD=5,AC=8,求BD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解题方法,然后与同学讨论和比较不同的解法。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并掌握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这些知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思考并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场景,写一篇小短文。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 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3. 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

难点:1.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内在联系。

2.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四、教学准备: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生活情境,展示两组直线平行时线段的比例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5. 巩固提高: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交流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概念的理解、证明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尝试证明其他图形中线段的比例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现实生活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如建筑物的布局、道路的设计等。

数学九年级下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数学九年级下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一、复习导入什么是相似多边形?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如果有三条直线l3∥l4∥l5,任意两直线l1和l2与它们相交且截得的线段AB=BC.我们会得到DE=EF, 即ABBC=DEEF=1. 如果ABBC≠1,那么DEEF和ABBC还相等吗?,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图,测量操作后,讨论.可以发现,当l3∥l4∥l5时,总有AB BC =DE EF ,BC AB =EF DE ,BC AC =EF DF等. 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师: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可以发现,当l 3∥l 4∥l 5时,总有AB BC =DE EF ,BC AB =EF DE ,BC AC =EF DF等. 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师: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思考、画图. 图(1)中把l 4看成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图(2)中把l 3看成平行于△ABC 的边BC 的直线,可以得到结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二、 例题讲解 例 如图,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EF ∥BC. (1)如果AE =7,EB =5,FC =4,那么AF 的长是多少?(2)如果AB =10,AE =6,AF =5,那么FC 的长是多少?作业:科书P31:1。

【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完美版)

【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完美版)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掌握定理的内容.能应用定理证明线段成比例等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定理的推导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现有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定理的学习知道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并能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 1 翻开我们的作业本,每一页都是由一些间距相等的平行线组成的,如图在作业本上任意画一条直线m 与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交于A 、B 、C 三点,得到两条线段AB 、BC ,量一量,你发现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相等即AB=BC (由学生回答).思考:再任意画一条直线n 与这组平行线相交,得到两条线段DE 和EF ,你发现DE 与EF 的长度存在什么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EFDF BC AB 问题2 选择作业本上不相邻的三条平行线,任意画m 、n 与它们相交,如让每个人平等 归纳:ECFE DB AD .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1)如图,当图(3)中的点A 与点F 重合时就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特殊情况,此时,AD 、DB 、AE 、EC 这四条线段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2)如图,当图(3)中的直线m 、n 相交于第二条平行上某点时,是否也有类似的成比例线段呢?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例1如图,l 1∥l 2∥l 3.(1)已知AB=3,DE=2,EF=4,求BC ;(2)已知AC=8,DE=2,EF=3,求A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2.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中成立的是()【答案】1.D 2.D【教学说明】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抢答,教师最后点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注意“对应”的含义.2.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类比联想.本课时从学生所熟知的作业本入手,通过学生动手画图,测量、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并加以应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
标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 学生能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平行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讲解新课
(1) 介绍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解释其含义。

(2) 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定理。

(3) 引导学生自己画图,尝试证明这个定理。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做,以此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定理。

4.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将这个定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或者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以及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内容分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几何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平行线的重要性质之一、通过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

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3.能够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教师出示一副图形,图中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穿两条平行线的线段。

教师问学生,如何找到这条线段与平行线的关系?是否存在特殊性质?引发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思考。

Step 2 探究性学习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找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实验材料,包括两张图纸,其中一张上有平行线和线段,另一张只有平行线。

要求学生在两张图纸上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下各自的发现与疑惑。

Step 3 总结概念和性质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提醒学生将发现的规律以几何性质的方式进行表达。

Step 4 练习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概念和性质的基本练习,包括绘制平行线和分线段、推断和验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等。

Step 5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问题可以涉及到房屋设计、地图测量等实际场景。

Step 6 制作教学展板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展板,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教学设计二: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教学内容分析:在上一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这一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并证明这一性质。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教案标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 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像,其中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切线,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师提问学生,当一条横切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有哪些特点?知识讲解:1. 教师解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即当一条横切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分割的线段在两条平行线上的投影长度成比例。

2. 教师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即如果一条横切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所分割的线段在两条平行线上的投影长度成比例。

示例演练:1.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该性质的具体运用方法。

2.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总结回顾: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发现更多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例子,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验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2. 学生可以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优秀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优秀教案

1 / 5l1l2l3m nF E D C B A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新授课1课时)一、教学内容: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定理及推论,并能用其解题;2、 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以之解题;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培养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及应用;2、 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教具:普通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三角板 五、教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课 成比例线段:a) 概念,强调顺序性:(比例式:a:b=c:d,等积式:ad=bc) b) 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a c ad bc bd =⇔= 合比性质:a b c d b d++= 分比性质:a b c d b d --= 合分比性质:a b c d a b c d++=-- 等比性质:123123123123123(0)k kk k ka a a a a a a ab b b b b b b b b b b b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 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即:已知l 1∥l 2∥l 3 AB=BC 求DE 与EF 的关系(DE=EF ) 推导见右图 (平移m 证全等)l1l2l3m n m'C'(B')A'F E D C B A2 / 5(引导得)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那如果所截得的线段不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活动三:分析探索,新知学习问题2:已知l 1∥l 2∥l 3∥l 4 AB=BC=CD,可知EF=FG=GH ,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 3后有何结论?43211、板书:12AB BD = ,12EF FH = →12AB EF BD FH == 2、仿上可得: 板书:13AB AD = ,13EF EH =→13AB EF AD EH ==(引导结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够判定给定线段是否平行;2. 理解线段的比例概念,能够计算线段的比例;3. 能够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简单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与线段比例的概念,并提示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1)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且永远保持相同距离的两条直线。

(2)线段比例的定义:设有两个线段AB和CD,如果BC/AD=CD/AB,那么我们就说线段BC与线段AD成比例。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另外两条平行线,并且它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了其中一条平行线上的两个不相邻点,则它所分割的这两条平行线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示例分析:通过几个具体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3. 实例演练(2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实例,并将解题过程写在纸上。

4.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并概括解题步骤。

5. 拓展应用(15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如平行线外一点与线段的关系、平行线分线段比例的应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理论讲解、实例演练以及拓展应用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通过实例分析和解题训练,掌握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总结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概括解题步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拓展应用环节,通过解决复杂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整体来说,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学会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导过程。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2)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图形、实例。

(2)教具:使用模型、图纸等教具,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直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定义。

(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条平行线是否分线段成比例?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2)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演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导过程。

4. 练习与巩固:(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练习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 应用拓展:(1)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

五、课后作业(1)已知一组平行线分两个线段,其中一个线段长度为8cm,另一个线段长度为12cm,求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一个长方形被一组平行线分成两个小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这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公开课教案22.1.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公开课教案22.1.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这一定理,理解线段比与面积比间的转换。

2.能力目标:a.能应用定理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b.渗透操作——猜想——论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看问题。

3.情感目标:a.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

b.通过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和教师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研究者。

教学重点: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难点:定理的归纳和证明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何不通过测量,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将一条长5厘米的细线分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之比是2:3?2、复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等距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条件:相邻的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那么一组平行线中相邻两条平行线间距离不相等,结论如何?二、新课讲解:(1)、一组平行线中相邻两条平行线间距离不相等,结论如何?猜想:?那么32若==EFDE,,BCAB?那么43若==EFDE,,BCAB你能否利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设线段AB的中点为P1,线段BC的三等分点为P2、P 3.则有AP1=P1B=BP2= P2P3= P3C,分别过点P1,P2, P3作直线a1,a2,a3平行于l1与l’的交点分别为Q 1,Q2,Q3.则有DQ1=Q1E=EQ2=Q2Q3=Q3F,所以.32==EFDEBCAB)米(即,90可知:解:0abc CF CF c b a CFDFEB AE AD//EF//BC AB,EF B A =∴==∴∴⊥=∠=∠由题意32,则32,得到:若已我321==EF DE BC AB //l //l l 经们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对应线段成比例吗?(2)、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例题讲解例1.如图,有一块形状为直角梯形的草地,周围均为水泥直道,两个拐角A 、B 处均为直角,草地中间另有一条水泥直道EF 垂直于AB ,垂足为E.已知AE 长a 米,EB 长b 米,DF 长c 米.求CF.四、巩固练习如图,△ABC 中,DE//BC,DF//AC,AE=4,EC=2, BC=8.求BF 和CF 的长.五、小结与作业(1)小结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二、要熟悉该定理的几种基本图形三、注意该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2)作业 课本第71页题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直观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学会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2.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尺子、圆规等作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平行线如何分线段成比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讲解:(1)介绍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应用。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生活实例的分享,了解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估,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深入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等奖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等奖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等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

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下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AA1,BB1,CC1,DD1互相平行,且若AB=BC,你能猜想出什么结果呢?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紧扣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性质及证明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过程。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现象。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并进行证明。

3. 巩固新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理解。

4. 拓展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3. 思考如何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实际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几何画板软件。

2. 练习册。

3. 生活中的实例图片。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2. 第二课时: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

3. 第三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随后,教师引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教师开始讲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首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性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语言,对这一性质进行严谨的证明。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适时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设计等领域。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几何问题。
3.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先尝试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设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二、教学设计观察、猜想、归纳、讲解三、重点、难点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讲解新课】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与的交点A在直线上,同样可得出:(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平行于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综上所述,可以得到:推论:(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六个比例式).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注:关于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如果已知,DE是截线,这个推论包含了下图的各种情况.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例3 已知:如图,,求:AE.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 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小结】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七、布置作业(1)教材P215中2.(2)选作教材P222中B组1.八、板书设计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二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学会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证明两条线段成比例。

(3)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三角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概念。

(2)生活实例:展示两幅画面,一幅是铁路交叉处,另一幅是桥梁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现象。

2. 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直线、射线、线段,鼓励学生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实例。

(2)学生分组实验,用量角器和直尺测量不同角度的平行线分线段,记录数据,分析规律。

3.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总结。

4. 知识讲解:(1)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过程。

5. 案例分析:(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
案选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新授课
1课时)
一、 教学内容:
①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②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推论.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定理及推论,并能用其解题;
2、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以之解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识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培养欣赏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

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及应用;
2、难点:定理的推导证明。

四、 教具:普通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三角板 五、 教法:讲练结合法 六、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课 成比例线段:
a) 概念,强调顺序性:(比例式:a:b=c:d,等积式:ad=bc) b)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a c
ad bc b
d
=⇔= 合比性质:
a b c d
b d
++=
l1
l2l3
m n
F
E
D
C
B
A 分比性质:a b c d b
d
--= 合分比性质:a b c d a b
c d
++=--
等比性质:12
3
1231231
2
3
123(0)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 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即:已知l 1∥l 2∥l 3
AB=BC
求DE 与EF 的关系 (DE=EF )
推导见右图 (平移m 证全等)
(引导得)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 上所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 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那如果所截得的线段不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活动三:分析探索,新知学习
问题2:已知l 1∥l 2∥l 3∥l 4 AB=BC=CD,可知EF=FG=GH ,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 3后有何结论?
1、板书:12
AB BD
= ,12
EF
FH
= →1
2
AB EF BD FH =
=
2、仿上可得:
板书:
1
3
AB AD = ,1
3EF
EH
=
→13
AB EF AD EH ==
(引导结论):
l1
l2l3m n
m'
C'
(B')
A'
F
E D
C
B
A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线段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理解:①一组:3条及以上,通常为3条 ②对应:上对上,下对下,全对全 即:===上上上上下下,,下下
全全
全全
(反比性质亦成立)
例1(强化“对应”的记忆)
如图l 1∥l 2∥l 3根据图形写出成比例线段
解:AB ,
DE BC EF
BC
EF AB DE
==
例2:(根据基本定理求线段的长)-新课堂11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c,直线m ,n 与直线a ,
b ,
c 分别交与点A ,C ,E ,B ,D ,F ,
AC=4,CE=6,BD=3,求BF 的长。

解:∵a ∥b ∥c ∴AC BD AE
BF
=
∴BF=()(46)315
4
2
AE BD AC CE BD AC
AC
⋅+⋅+⨯===活动四:扩展升华,变式思考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证明)。

如图:
3
2
1
(1)
(2)
例3(推论应用)-新课堂3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ED 34
AD BD
=.8
AN AM CN AB =AD DN DM MC =AM AN MB NC =DN MN
MC BC
=证
GE GB
BF CD
= 。

A
活动五:知识反馈,课堂练习
完成新课堂剩余题目 活动六: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思路:欲证结论,先证BF=DE ,CD 证BF=DE 方法: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着重注意线段的对应关系。

七、 板书设计:
123(k k b b b b b b ==+++
+ (1) (2)
八、作业:
九、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