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何管理群体行为:社会惰化与从众效应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PPT课件)
第5章 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4)群体凝聚力(内聚力)
群体凝聚力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具体包括三层含义: 群体对成员的引力,这是构成内聚力的基础;群体 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它来自成员的内心;群体成 员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主要因素
领导 方式 信息 沟通 外部 影响 社会 地位 群体 目标 群体 规模
群体凝聚力
2)有效群体的特征 清晰的目标:what、why、how 围绕目标所需的技能、信任、承诺 良好的沟通和人际技能(通过沟通来影响 别人) 合适的领导和内外支持
2、群体内绩效管理
1)工作氛围设定—竞争还是合作 竞争、合作的工作氛围,都是提高群体绩 效的手段 一般讲,群体间不同目标的关联性,决定 了工作氛围。但群体内工作的复杂性、成 员的态度与情感定向也会影响工作氛围 领导可通过对群体内的工作或人际重组来 构建合作—竞争—合作的群体内工作氛围 来提高绩效。
2)规模、规范、凝聚力的控制
(1)规模设定—Robort.Delly绩效示意曲线
潜在(理想化)绩效 实际绩效 过程损失(内耗) 平均实际绩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曲线的结论 2-3人对成员的工作绩效关心 2-5人易达成意见一致并感满意 5-11人更易制定正确策略 11-20人意见(想法)更多 20人以上平均意见(想法)下降
群体 结构
个体满 足程度
• 群体凝聚力与组织绩效
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间存在着既密切又复 杂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高内聚力的群体,其成员的士 气与满意度都高,当然也有利于群体目标的 实现。 但不能绝对地认为,内聚力高,工作绩效就 一定高。 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越高,其成员就越会 遵守群体的规范。这时,如果组织进行正确 地、积极地诱导,则工作绩效就高,相反, 则工作绩效就低。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五章
131
16、组织与产品( 索尼 )
提供杰出的产品(服务)--成为杰出的组织? 建立杰出的组织--提供杰出的产品(服务)?
132
17、建立一个组织是关键(马立奥特)
126
11、组织与机会
依靠组织打开机会窗? 依靠洞察力与策略穿越机会窗?
127
12、组织起来去捕捉机会
建立一个组织。 组织起来就有力量。 需要一个组织者。 HP的故事
128
13、HP的故事
并非起源于神话。 与机遇无关。 与洞察力无关。 500美元起家。 保龄球越线指示器、望远镜时钟驱动器、马桶自 动冲水器、减轻体重的振荡器。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别人认为我们能做的事)。 摸索一年,第一笔大买卖--迪斯尼《幻想曲》8 部声音示波器。
137
22、摩托罗拉与先力时的故事
盖尔文--礼聘最优秀的工程师,并给独立运作 的余地;以沉重的责任驱使组织及成员成长。 麦克唐纳(先力时)--对自己判断力高度肯 定,进而衍生出惊人的自信,睿智的推行家或指 挥官--创办人的玩具与舞台,或挣钱的机器。 盖尔文与麦克唐纳去世相隔一年半。 摩托罗拉驶入盖尔文梦想不到的海域。 先力时停滞不前。
120
5、决策行为的前提
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决策基于“价值前提”。 “高层次概念性决策”难以按“事实前提”进行。
121
6、决策的两种前提
价值前提(Value Premise)。 价值判断/值或不值。(现实合理性/令人满意) 事实前提(Factual Premise)。 事实判断/对或不对。(客观正确性/完全正确)
129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自我管理型团队(self-managed team)
自我管理型团队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探 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亲自执行解决方案,并对工作承担 全部责任。自我管理型团队一般由每天必须一起工作以生产 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完整服务的人员组成。
自我管理型团队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式的组织机 构,对于员工的益处在于,相对于传统的管理团队,自我管 理团队有更高的成长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和信任感
➢一般而言,12个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 观点,所以,大群体适合于完成诸如调查事情的真相之 类的工作目标。 ➢相反,小群体善于完成像生产性任务那样比较明确的工 作目标,因此,成员在7人左右的群体在执行生产性任务 时,将更为有效。
组织 行为学
二、群体结构
4.群体成员结构: 群体成员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群体
三、群体行为特征
1.群体压力、从众性和去个性化
群体成员的行为常具有跟从群体的现 象,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 见分歧时,会感觉到群体压力。
拓展思考:为什么从众现象会 这么普遍存在呢?
社会心理学中,把在群体情境下,个 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 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 倾向称为群体从众性。
(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地完成 第一份问卷;
(3)把第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另一 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
(4)把整理和调整的结果匿名分发给 每个人一份;
(5)在群体成员看完整理结果之后, 要求他们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结果通常是启发出新的解决办法,或 使原有方案得到改善;
(6)在没有形成最终方案之前重复步 骤4和步骤5,直到找到大家意见一致 的解决办法为止。 组 织 行 为 学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
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对群体心理有重要影响, 如任务复杂度、目标一致性等。
群体结构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这些因素 会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和行为。
组织文化和环境
组织文化和环境对群体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 影响,包括价值观、规范和期望等。
02
群体行为管理
群体行为的定义
群体行为
指在特定环境下,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体组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互动协作的一种行为 模式。
群体结构
包括群体内部成员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经验等 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群体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进而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表现。
群体压力
在特定情境下,群体成员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这种 压力可能促使成员采取符合群体期望的行为,或者对不符 合期望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
群体行为的引导与控制
提高组织绩效的群体心理建设
建立共同价值观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通过培训和引导,帮助组织成员树立共同 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鼓励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消除消极情 绪和抱怨,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
强化团队沟通
培养领导力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成员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
提升各级领导者的心理资本和领导能力, 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团队。
04
群体冲突与解决
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因目标、价值观、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而产 生的对立状态。
详细描述
群体冲突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两类。建设性冲突有助于促进群体 内部的创新和改进,而破坏性冲突则可能导致群体分裂、资源浪费和目标难以 实现。
第6章 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团队管理与团队评估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PPT课件)
尽的职责而选择“搭便车”。有效团队通过让成员承担个体和团队层次 的责任来遏制这种趋势。
2.创建高绩效团队的措施
(1)运用目标来激励团队 目标就是个人和组织齐心协力要达到的结果。在团队管理中,要想激励成
员去实现团队目标,就必须为成员制定一个明确的、有吸引力的目标。 (2)选择合适的领导者和成员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培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在一个团队
的广度比单一性质的群体大。 (5)提高绩效。将上述各因素组合起来能使团队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个体
的工作绩效。
二、什么是高绩效团队?
1. 高绩效团队的要素 2. 创建高绩效团队的措施
1.高绩效团队的要素
(1)外界条件
● 足够的资源。团队是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的工作团队都要依 赖团队外资源的支持,这些资源包括及时的信息、前沿的技术、充足的 人员和行政支持等。
(4)提升团队文化 提升团队文化的核心是提升团队的精神文化,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
观,营造员工参与、协作和奉献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涉及团队精神、道 德规范、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等。团队的精神文化是团队健康发展的 支柱,是团队赖以生存的灵魂。 (5)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团队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是其核 心内容。 (6)培养团队成员间的信任 信任对团队绩效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虚拟团队中,信任更是起到了关键作 用。
5.团队的优势
(1)促进形成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希望得到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支持。 (2)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的思考。采用团队形式,尤其是采用自我管
理团队形式,可使管理者脱身去做更多的战略规划。 (3)提高决策速度。把部分决策权下放给团队能使组织在做出决策时更具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第五章
成就激励理论的启示
• 高成就需要者喜欢独立负责,希望获得信息反 馈和中度风险的工作环境。独当一面可以被高 度激励,在经营自己的企业、管理组织一个独 立部门以及处理销售业务等方面颇有建树 。
• 对较大规模组织,高成就需要者不一定是优秀 管理者。大型组织的优秀管理者,也未必就是 高成就需要者。
27
第六节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 J.S.Adams) 于60年代提出的,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研 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的理论。
• 基本观点:一个人做出成绩取得报酬以后,不 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相对量。 进行比较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结 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 主观评价和相互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考察 个人对自己所得感觉 /对自己投入的感觉==个 人对他人所得感觉/ 个人对他人投入的感觉
28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 横向比较:将获得“报偿”(包括金钱、工作 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投入”(包括教 育、努力及耗用在职务上的时间等)的比值与 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相等时认为公平。
• 通过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管理者可 以直接选拔找到高成就需要者,可以通过培训 对自己原有的下属进行培养。
23
第五节 佛隆的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是佛隆(Victor H. Vroom)1964年在 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其内容是:
–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 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 纵向比较: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偿 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所获报偿的 比值进行比较。相等时认为公平。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功能有哪些?答: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的功能有组合功能、分工协作功能、教化和协调功能、平台或手段功能、满足个人多种需要的功能。
2.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政治管理等方面;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权力需求、控制地位、冒险倾向等方面。
3.冲突处理的策略有哪些?答:冲突管理策略包括强制策略、回避策略、妥协策略、克制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D2.B三、应用练习题1.试用组织行为学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周围常见的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
答:从众行为,几个要好的家庭一同出游,他们购买亲子装时,会倾向于购买同一款式,这就是从众行为;顺从行为,这几个购买家庭装的成员中有不喜欢大家买的款式的,但仍然为了群体的要求购买了统一样式的服装,这就是顺从。
2.你周围有非正式群体吗?会不会影响你们群体的行为呢?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答:通常我们周围都会有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会影响群体的行为。
举例:略。
案例分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斯德恩斯公司(T.A.Stearns)是美国的一家税务会计公司,主要为个人提供税务服务。
该公司有着很好的声誉,这得益于公司能对客户提供优质的建议和出色的服务,而其关键在于该公司拥有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资料和分析工具,使员工们都能运用这个工具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编写分析工具程序的程序员都受过相当专业的培训,他们编写的程序技术含量很高。
他们有高超的编程技能,对法律有透彻的理解;能迅速整合新的法律内容并对已有法律做出解释,然后准确无误地把它们编入已有的规则和分析工具中。
该公司的分析工具程序由4名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程序员组成的虚拟团队编写。
他们4个人都在家里工作,相互之间和与公司的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软件进行。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 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3)惰性作用。这是群体规范消极的一面。规范作为一种多数人的意见,要求成员行 为趋于一定的水平和范围内,在这种限制下,一些创造性行为会被看作是越轨的行为、 不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这就极易使人们习惯于在规定的范围内思考和活动,影响了 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7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内部因素。 1)群体规模。2)群体的目标设置。3)奖励方式。4)领导方式。5) 群体成员的相容性。 (2)群体外部因素。 1)群体面临的压力和威胁。2)群体的地位。
18
3.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论及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时,人们常常会直觉 地认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即群体凝聚力越高,工作效率 越高;反之亦然。但实际上,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并非如此简单。
6
5.1.3 群体的类型
在现实中,群体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不同的群体,其活动过程及体现的功能 也不尽相同。依照不同的标准,群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划分,可以将群体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2.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按群体的作用和影响划分,可以将群体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按建立群体的原则和方式划分,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如何管理 非正式群体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2)努 力加强正式群体的影响力。(3)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组织目标服务。(4)分 化消极的非正式群体。
社会惰化作用明显减弱了群体的工作效率
社会惰化作用明显减弱了群体的工作效率。
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是:(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
(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
(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时下,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的主旋律,且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毋庸讳言,极个别政府部门却或多或少存在着行政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失时误事、不少工作制度形同虚设等突出问题。
这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不良现象,从心理学上来说就叫做“社会懈怠”。
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黎格曼为了探讨团体行为对个人活动效率的影响,专门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
试验要求参加者先独自一人拉绳,然后再以3人或8人为一组群体拉绳。
原本以为拉力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却偏偏显示为拉力随着人数的增加竟然减弱了:个体的拉力为63公斤;3人团体的人均拉力为53公斤;8人团体的人均拉力仅有31公斤。
黎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社会懈怠”。
为什么会出现个体在团体中不太卖力的“社会懈怠”现象?罗列起来大致有这样几个缘由:当团体成员一起工作时,每个个体都认为自己的努力被淹没在团体当中,因而伴随着责任感的降低,努力水平也大打折扣;当团体成员一起工作时,团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在怀疑自己的合作伙伴不像自己一样卖力,所以自己也就没必要费力费神了。
既然“社会懈怠”现象是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对症下药积极应对,减缓乃至消除“龙多不治水”的无端内耗。
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围绕速度的竞争,谁赢得了速度,谁就能走在前头,进而把握发展的先机和未来。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 ppt课件
4.成熟期1
成熟期2(呆滞)
高
中
协作的、整体化的、高标准的
常规的、不接受外部观点的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2.团队的类型
解决问题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团 队 的 类 型
多功能型团队 虚拟团队 知识型团队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2.团队的类型
解决问题型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 解决问题型团队主要关注他们责任范围内 的特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团队成员 一般来自同一个部门,每周用几个小时的时间 聚会,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改 善工作环境。但是,这些团队几乎没有权力根 据这些建议单方面采取行动。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1.团队的发展阶段
团队成员之 间相互竞争 不确定性
团队成员之 间和谐融洽
团队成员协 作进取
团队发展四阶段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1.团队的发展阶段
阶段 1.初创期 2.初见成效期(功能 失调) 3.持续发展期 效率 低 低-中 无-低 中-高 工作关系 戒备的、谨慎的、不承担责任的 好争辩的、定位的 群体在这一阶段陷入困境 合作的、相互支持的、善于沟通的
三、团队效能
2.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团队领导行为 团队领导属于这个团队,是团队中的一员,并从团队内部对团队施加影 响。团队领导负责为团队提供指导,为团队制定长远目标,在适当的时候代 表团队处理与组织内其他部门的关系。
三、团队效能
2.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组织支持 团队作为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与组织发生广泛的联系,组织支持也 会对团队效能产生影响。组织支持可以分为组织对个人、组织对团队、团队 对个人的支持,其中组织对团队的支持与团队效能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组 织对团队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使得团队得以顺利开展工 作,提高团层结构
大学生小组学习中的社会惰化现象及对策建议
(四)设置具有挑战性、能激发成员参 (1993).Social Loafing: A Meta-Analytic
与的任务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Journal
实践表明,成员对任务越厌倦,社会惰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一、小组学习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 靠不断地实践、积累培养出来。懂得创新、 懂得合作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组学习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有利 于培养学生懂得创新、懂得合作的素养,所 以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都要求进行小组 学习。然而,不少小组成员在小组共同学习 中,较少参与互动、不按时完成任务,能偷 懒就偷懒,消极不作为,出现明显的社会惰 化现象。 社会惰化会对小组学习效果和成员关系 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第一,会降低小组学 习效率。小组学习任务需要所有成员参与和 合作,共同完成,但由于部分成员的不积极, 会导致小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第二,会进 一步加剧小组成员的分化。由于部分成员存 在社会惰化行为,而小组学习任务又必须完 成,尤其是比较在意自己成绩的同学就扛起 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大旗,甚至承担起整个 小组学习任务,有社会惰化行为的同学发现 自己不努力也没啥关系,学习任务照样有人 完成,于是会强化自己的不作为。第三,影 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在小组学 习任务上的不同表现,会导致相互之间的心
另一方面,因为小组多个成员的存在, 有一定的责任扩散效应,个人责任过于分散, 会导致对任务的重视度降低,将任务推给别 人去做。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会认为,即使 小组任务没有完成或者完成的不好,也不是 我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所有的成员共同承担, 个人的责任意识也就变得比较淡薄,最后出 现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的情况。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简介1.1 群体与个体差异解释群体的概念探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特点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特点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行为的优势与劣势1.3 群体行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群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群体行为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群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分析群体行为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群体行为中的挑战与抓住机遇1.5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介绍群体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来研究群体行为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群体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2 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介绍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群体结构来优化群体行为2.3 群体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群体过程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过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有效的群体过程2.4 群体沟通与决策介绍群体沟通与决策的要素与过程分析不同沟通与决策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群体沟通与决策的效果2.5 群体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第三章:群体动力学3.1 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探讨群体动力学的主要要素强调群体动力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2 群体内部动态分析群体内部动态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群体内部动态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群体内部动态3.3 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介绍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不同角色与地位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角色与地位3.4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解释群体规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群体规范与凝聚力3.5 领导力与群体动力学分析领导力对群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领导力来优化群体动力学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4.1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4.2 群体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强调群体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多样性维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群体多样性来提高组织绩效4.3 群体冲突与组织绩效探讨群体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来提高组织绩效4.4 团队建设与组织绩效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组织绩效4.5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来优化群体行为与提高组织绩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群体行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解群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分析不同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case study 来深入理解群体行为5.2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群体行为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5.3 群体行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强调通过案例讨论来提高对群体行为第六章: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6.1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探讨群体行为中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因素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6.2 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影响解释社会影响的概念与类型探讨社会影响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影响以优化群体行为6.3 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分析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从众与服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从众与服从的压力6.4 群体行为中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解释自我效能与动机的概念与作用探讨自我效能与动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与动机以优化群体行为6.5 群体行为中的情绪与情感探讨情绪与情感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情绪与情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与情感以优化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1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行为探讨组织变革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组织变革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以应对组织变革7.2 组织变革中的领导力与沟通强调领导力与沟通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沟通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沟通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3 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解释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探讨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7.4 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组织变革中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冲突7.5 组织变革中的培训与发展介绍培训与发展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1 群体行为与创新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促进创新8.2 群体行为中的创意与扩散解释创意与扩散的概念与过程探讨创意与扩散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激发与传播创意8.3 群体行为中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强调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4 群体行为中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探讨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8.5 群体行为中的创新文化与组织氛围解释创新文化与环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创新文化与环境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第九章: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群体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2 招聘与选拔中的群体行为介绍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招聘与选拔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招聘与选拔来优化群体行为9.3 培训与发展中的群体行为强调培训与发展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9.4 绩效管理中的群体行为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与过程探讨绩效管理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来优化群体行为9.5 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中的群体行为探讨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来优化群体行为第十章第十章: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10.1 群体决策的重要性强调群体决策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决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决策过程10.2 群体决策的过程与步骤介绍群体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体决策10.3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探讨群体决策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分析心理偏差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与避免心理偏差10.4 群体决策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决策中的冲突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决策中的冲突10.5 群体决策的评估与改进解释群体决策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群体决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改进来优化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1.1 领导力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探讨领导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领导力在优化群体行为中的作用11.2 变革型领导与群体行为介绍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来优化群体行为11.3 领导力中的沟通与激励强调沟通与激励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与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11.4 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探讨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的重要性分析道德与信任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建立与维护道德信任11.5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介绍领导力发展的概念与方法分析不同领导力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力发展与管理第十二章: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2.1 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冲突类型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与解决群体冲突12.2 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冲突解决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冲突解决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2.3 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强调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协商与调解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协商与调解来解决群体冲突12.4 第三方介入与冲突解决探讨第三方介入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第三方介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第三方介入来解决群体冲突12.5 冲突解决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解释组织文化与氛围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有利于冲突解决的organization culture 与氛围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与氛围来解决群体冲突第十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3.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强调团队建设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建设来优化群体行为13.2 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团队建设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团队建设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3.3 团队沟通与协作强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团队沟通与协作来优化群体行为13.4 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探讨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的作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团队动力学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来优化群体行为13.5 团队评估与发展解释团队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团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发展来优化团队建设与群体行为第十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14.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群体结构、过程和动力学3.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5. 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6. 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7. 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8. 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9. 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0. 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1.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2. 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难点:1.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群体内部动态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的培养3. 领导力、沟通与决策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4. 群体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冲突管理5.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学的优化策略6.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塑造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
社会心理学 第5章 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 考研笔记-精品
第5章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第一节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社会助长[社会促进][一级][18M ]口8华南347名]社会助长是指在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进其活动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又称为社会促进。
(二)社会干扰[一级]社会干扰是指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的效率,又称为社会抑制。
(三)对于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简述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一级]试述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有时会导致社会促进,有时又导致社会干扰的原因。
(三)社会惰化[社会懈怠][社会逍遥][一级][14M ]指的是个人与社会群体中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活动积极性 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懈怠、社会逍遥。
(四)影响社会惰化的因素及如何减少惰化[简述影响社会惰化的因素及如何减少][一级]什么是社会懈怠?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在组织中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群体强调协作精神,群体团队合作比较强。
工作项目增加挑战性、号召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得群体成员有着较高的自我卷 入水平。
注重群体集团利益,以群体集体成为目标的奖励引导。
(五)什么是社会助长与社会情化?简要比较二者的异同。
(1)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含义:社会助长是指在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会促进其活动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又称为社会促进。
社会惰化指的是个人与社会群体 中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上匕单独完成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 叫社会懈怠、社会逍遥。
(2)异同点共同点:'法者都是指由于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不同点:二者在评价方面的着重点不同,当评价的是个体自身表现时,易出现社会助长;而当评价的是群体的共同目标时,易出现社会情 化。
第二节从众■服从与顺从(1)优势反应 (2)评价理论 ⑶注意转移 说 查荣克以动机?口内驱力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优势反应强化说。
第五章 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图文模板
坚
持
型
竞争型
妥协型
非
坚
回避型
持 满足对方利益的愿望
合作型 体谅型
非合作型
合作型
【案例5.2】“挑刺”的店员
讨论题:
1.请你帮助郑店长分析那些满腹牢骚、总是在“挑刺”
的店员的心理。
2.你认为发生这种矛盾冲突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管理
者做得不到位,还是店员在“挑刺”?
3.如果你是郑店长,你想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来化解
少
多
任务角色
(五)几个与角色相关的概念 1.角色同一性 2.角色知觉 3.角色期待 4.角色冲突
四、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含义
群体规范指群体所确定的、群体成员应当共同遵守
的行为准则。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约定,但
都起到约束群体成员行为的作用。
(二)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护功能 2.约束功能 3.评价功能。 4.矫正功能。 5.强化功能 6.表达功能
【案例5.3】 市场精英们的“集体叛逃”
讨论题:
1.用非正式组织的有关理论分析“集体叛逃”的形成
原因和危害。
2.对于如何瓦解团队的“集体叛逃”,请给出你的建
议。
返回
第四节 团队建设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组织行为学
主编 王绚皓 副主编 陈王慧 张鑫琦 李向红 参 编 吕秀英 夏权威
第五章 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
【名人名言】
工作团队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
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导致团队的绩效永远大
于个体成长绩效的总和。
——管理学家 斯蒂芬·P·罗宾斯
三、管理群体冲突的意义 (一)认识冲突的存在 (二)理解冲突的价值 (三)利用冲突的价值
组织行为管理学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在组织中,群体行为表现为员工 之间的互动、协作和配合,以实 现组织目标。
群体行为的特点
01
群体行为具有整体性, 即群体成员在行为上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形
成一个整体。
02
群体行为具有动态性, 即群体成员的行为会随 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
变化。
03
群体行为具有目标导向 性,即群体成员的行为 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
领导风格的影响
领导风格对群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领导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群体行为和绩效。例如,民 主型的领导风格能够激发员工的参与和创造力,而权威型的领导风格则更注重规范和秩序。
领导风格的适应
领导者应根据组织的文化和战略、员工的特性和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 导风格,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适应性。
组织行为管理学-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number {01}
目录
• 群体行为概述 • 群体动力 • 群体发展阶段 • 群体行为的管理 •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 群体行为的案例分析
01
群体行为概述
群体行为的定义
01
群体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个体在共同目标或相互认同的基 础上,通过一定的互动关系而形 成的集合体。
,提高组织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
THANKS
影响因素包括群体规模、成员间 的相似性、群体地位和外部威胁
等。
高凝聚力群体有利于提高成员的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但也可 能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和抵制变革
。
群体冲突与竞争
01
冲突是指群体内部存在的分歧和争论,而竞争 则是指群体之间的对立和争夺。
03
竞争的来源包括市场份额、利润和人才等。
02
冲突的来源包括目标不一致、资源有限、沟通 障碍等。
第六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一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定义
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为达到共同的目的, 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联合体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 群体是生长和维持
人们生命的土壤
(二)群体的要素
群体成 员有其 共同的 目标
群体存 在一定 的结构
群体的成 员规模两 个或两个 以上
群体成 员间存 在相互 关系
群体拥 有公允 的规范 和规则
(2)群体奖励方式 和目标结构
群体凝聚力
(3)外部的影响 (4)群体社会地位的影响
(6)群体的规模
(5)群体满足成员 需要的程度
(三)群体凝聚力
2. 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群体 高
目标 与组 织目 标一
致性 低
低凝聚力 高一致性
高凝聚力 高一致性
21
低凝聚力 4 3 高凝聚力
低一致性
低一致性
低
高
群体凝聚力
4. 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
以诚相待 谦虚而不的原则
说话办事坚持实事求是、襟怀坦白、是非分 明、言而有信
谦虚而不虚假、热情而不失意、谨慎而不拘泥
利义结合的原则 灵活多变的原则
逐步发展的原则
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事不同所采取的重点 不同、因时不同所采取精神交往的方法不同
不能对一切人和事都真诚相待、不能对一切人 和事都谦虚礼让
(3)权威解决法: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方法,因为采用这种强制手段
解决冲突,往往不能消除引起冲突的根源。
(4) 拖延法:有些冲突一时又难以断定是非,如果不是急需要解决的问
题,冲突双方都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先放起来,听任发展,暂缓解决。
(5)回避法: 当冲突的内容不属于原则性问题,且冲突处于潜在期或冲
第五章 群体活动
第一节群体行为一般问题第二节群体内的沟通第三节群体内的冲突第四节领导行为第五节权力与政治课程论文要求说明:回答问题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论述有新意,而且有道理。
2008—2010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事件,也出现了很多引人关注的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也有些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请你:1.选取其中的某个人物,论述:(1)他/她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情,(2)并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他/她的做事和行为进行分析,(3)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不少于2000字)2.选取其中某个事件,论述:(1)该事件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并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对该事件进行分析,(3)并说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不少于2000字)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社会行为是所有行为中最大的奥秘。
我为此不得不研究了一辈子。
但我仍然不敢假装全部都理解了。
我可能对一个人已经了如指掌,但我仍然不敢说,他在一个群体中首先会做些什么。
疯狂对个体来说是例外,但对群体来说是规律。
----F.尼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的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使员工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心小资料:一则实例的启示广东省中山市XB公司原总经理D先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内地来到中山市闯天下,应聘进入当时一个规模很小的工厂的XB公司工作。
D先生凭自己的能力和独特的魅力,在厂内的地位直线上升。
然后,他带领一班人,搏杀商场,使公司靠拳头产品在短短几年内声誉全国,企业规模和利润剧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顺从性思维。 ●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 盲目乐观情绪。 ●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 首创精神的假象。
6.群体思维
(3)群体思维的表现
盲目坚持道德标准 全体一致 绝对正确 缺乏自我质疑 压制内部异议 拒绝外部意见
6.群体思维
(4)群体思维产生的条件 ● 群体内部高度团结,凝聚力强。
1. 从众行为 2. 社会惰化 3. 社会助长 4. 群体压力 5. 群体决策 6. 群体思维
1. 从众行为
(1)从众行为的概念
从众行为(conformity)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 观点、态度,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 致的意见和行为。
(2)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挂钩。
3.社会助长
(1)社会助长的概念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
率因受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的现象。 (2)社会助长产生的原因 ●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 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对其工作或心理情绪的帮助。
● 群体与外部隔绝。 ● 群体领导强势。
(5)群体思维的预防 ● 提高决策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强心理调适。
● 群体管理者应该提倡决策过程中的合理冲突,促进思想的交流,努力寻 找更好的方案。
● 优化决策过程,让群体决策按照理性的程序进行。 ● 加强人才的流动和交流,从外部寻找新鲜血液,有效利用鲶鱼效应破除
从众行为主要来自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 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力。
1. 从众行为
(3)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决定了其成员的行为是否受欢迎。 群体规模。从众行为与群体规模密切相关。 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当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非从众者(特别是反从
众者),他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接受别人安排,从众行为会大大减少。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地位的高低可以在群体结构中得到反
映。 个性特征与性别差异。个体的性格特征会直接影响从众行为发生
与否。
1. 从众行为
(4)阿希的从众实验
2.社会惰化
(1)社会惰化的概念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 力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也称社会逍遥。
(2)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
● 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心 ●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 人们的公平思想 ● 职责不清
(3)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是指别人认为个体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行事。
(4)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是指当个体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而产生 的矛盾和冲突。
2.规范
(1)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group norms)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
2.社会惰化
(3)减少社会惰化的方法 ● 设立群体目标,让群体拥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 ● 激发组织间的竞争,使每个人关注一样的结果。 ● 采用同事互评的方法,使每个人都能评估其他成员的贡献。 ● 选择激励水平高并愿意在群体中工作的成员。 ● 如果可能的话,将一部分群体奖酬与每个成员独特的贡献
例如,产品设计人员独 ● 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中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不断改进以使
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4.群体压力
(1)群体压力的概念
群体压力(group stress)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有一种无 形的控制力与约束力,迫使成员不得不顺从它。在群体中,个体与其他多 数成员的意见不一致时,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群体压力。
二、群体具有哪些属性?
1.角色 2.规范 3.地位 4.规模 5.凝聚力
1.角色
(1)角色的概念
角色(role)是指人们期望在某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具有的一套行为 模式。
(2)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role percep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知。
类型指标 速度 正确性 创造性
可接受性 冒险性 效率
群体决策 慢
很高或比较高 高 高 低 高
个体决策 快
高或低 低 低 高 低
6.群体思维
(king)是指群体中的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 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 的观点。
目录
第Ⅰ篇 个体层次的心理和行为 第Ⅱ篇 群体层次的心理和行为 第Ⅲ篇 组织层次的心理和行为
第Ⅱ篇 群体层次的心理和行为
第5章 如何管理群体行为:社会惰化与从众效应 第6章 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团队管理与团队评估 第7章 如何有效激励他人:需要、动机与行为 第8章 如何实现有效领导:领导理论及其发展
威胁面前更有韧性。
5.群体的发展阶段
群体总是处在不断生成、发展和变化之中。1965年,组织行 为学家布鲁斯·塔克曼(Bruce Tuckman)在研究小型群体的 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这成为研究群体发展 的一个范本。该模型认为,群体发展要经历形成阶段、震荡 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及解体阶段五个阶段。
员共同决策,往往是个体提出备选方案后,通过集 体讨论来选择最优方案。
5.群体决策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 优点
A. 提高决策质量 B.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C. 提高成员对决策的认可程度
• 缺点
A. 效率低下 B. 从众压力 C. 责任不明晰 D. 寡头控制
5.群体决策
(3)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第5章 如何管理群体行为:社会惰化与从众效应 一、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具有哪些属性? 三、什么是群体行为? 四、典型的群体行为有哪些?
一、什么是群体?
1. 群体的概念 2. 群体的特征 3. 群体的类型 4. 群体的功能 5. 群体的发展阶段
1.群体的概念
群体(group)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群体成员遵守 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影响,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这一概念明确了群体的三个要点:
3.群体的类型
(1)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
体和非正式群体。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4.群体的功能
量在七人左右的小群体凝聚力更强,更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但是, 当群体需要完成一些复杂任务或者提出丰富的观点时,大群体可 能更有效。 ● 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的绩效没有随之增加。群体规模的 扩大与个人绩效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 绩效并不等于每个成员的绩效总和。
5.凝聚力
(1)凝聚力的概念 凝聚力(cohesiveness)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及愿意
标准和行为准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 支柱功能。群体规范是群体赖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 ● 评价标准功能。群体成员以规范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言行举
止、是非善恶的标准。 ● 动力功能。群体规范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舆论的方式来实现。
3.地位
(1)地位的概念 地位(status)是指他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级进
僵化的群体思维。
(1)平台功能 群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提升功能 一个成熟的群体可以通过积极的群体意识、明确的群体规范来
帮助个体发现和弥补自身的不足 (3)增效功能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群体活动比个体活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4)心理功能 个体加入一个群体之后会感到自己更有力量,自我怀疑会减少,在
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2)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有:群体成员的相处时间、加入群体的难
度、群体规模、群体中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群体以前 的成功经验。
三、什么是群体行为?
1. 群体行为的概念 2. 群体行为的组成要素
1.群体行为的概念
群体行为(group behavior)是指群体行为主体在组织内 进行的活动。行为是指特定行为主体的活动。主体的特 征决定了主体行为的独特性质和方式。人的行为不同于 动物的行为,它既是社会性的活动,又是有意识、有目的 的活动。
(2)群体压力的作用方式
● 群体成员关系的亲疏。群体压力会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变化上。 ● 舆论。一般来说,舆论对个体行为的规范作用是很强烈的。 ● 模仿。人们在日常的交往和生活中,会不自觉地产生潜移默化的相互
作用,这种影响是通过模仿发生的。
5.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的概念 群体决策(group decision making)是指群体成
行的一种社会界定。 (2)地位的来源 根据地位特征理论,地位有以下三种来源: ● 个体驾驭他人的权力。 ● 个体为群体目标做贡献的能力。 ● 个体的个人特征。
4.规模
(1)规模的概念 规模(size)是指一个群体中成员的数量。 (2)群体规模的特点 ● 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更快一些。相对于大群体来说,成员数
群体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群体的行为必然具有社会性和 有意识、有目的的特点。
2.群体行为的组成要素
人在群体中会表现出不同于个 体处于独立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霍曼斯(G.C.Homans)对不同群 体进行分析后发现,任何群体的 行为都是活动、相互作用和情 感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的结果。
四、典型的群体行为有哪些?
第一,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第二,群体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群体的特征
群体成员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群体成员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联系在
一起,是一个整体; 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群体成员分工协作,贡献自己
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