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 电影艺术应以大众需求or艺术价值为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在开始我方论证之前,我想请各位回顾自身经历,为什么在情侣约会时、工作劳累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去中关村看一场电影,而不是去国家大剧院听一场歌剧?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电影本就是一门大众艺术。而承接我方三辩所说,电影要满足其大众艺术的属性,实现其社会意义,往往更应被我们重视。回到今天这个辩题,电影发展至今,专业的电影艺术家、影评人和普通的大众都会对电影给出评价,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当两者产生冲突时,我们更应遵从艺术家的见解,还是大众的满足,而判断标准,就是何者更能实现电影这种大众艺术的社会意义。而正如艺术价值不一定积极向上一样,大众需求并没有对方辩友想象的那么粗陋,抛开表层的感官刺激,我们情感的满足同样不可忽视,甚至更为重要。
首先,满足大众需求,可以提升大众的观影感受,从而实现其外在社会价值。起初,电影只有十几分钟,后来尝试过七八小时的长片,但大众过于疲倦难以承受,最终,绝大部分电影将时长确定在120分钟。而为了照顾孩子们的需要,绝大部分动画片仍停留在九十分钟左右。此外,出于大众需求考虑,很多原本可以表达独特艺术效果的镜头,往往会被侧面处理。韩国惊悚片《看见恶魔》中,导演为表现恶魔的凶残,拍摄了吃人肉等极其血腥的场面,观众难以接受,最终,影片对高强度的血腥场面进行了删减。可见,以大众需求为导向,能提升观众观影感受,实现外在价值。
其次,满足大众需求,能让越多的人理解电影,引发共鸣,从而实现电影的内在社会价值。电影精神内涵想要传播,必须建立在观众能看得懂的前提下,《刺客聂隐娘》虽在戛纳斩获大奖,艺术价值与内涵得到专家肯定,但观众普遍无法领会导演的思想,没有共鸣。而反观《星际穿越》,原剧本由于虫洞坍塌,库珀没能拯救人类,然而为了不让观众感觉太黑暗而修改结局,从而让“爱能穿越时空”的价值被你我所熟知。而倘若一部电影只是在直白的宣泄导演的内心,其往往会成为《一步之遥》,曲高和寡。
其实,电影作为一种语言,搭起了导演与大众沟通的桥梁,大众跨桥而来,导演也该涉水而去。因此,我们害怕的,不是导演一直陪伴着我们,忘了所谓的远方,而是电影走的太远,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