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哲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学的发展历程
禅宗是中国佛教第一大宗派。主张修习禅 定,故名。又因参究的方法,见彻心性的 本源为主旨,已成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 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 主弘忍下分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时称 南能北秀。北宗尚渐修,南宗主顿悟。
禅宗五变
如来禅 祖师禅 分灯禅 文字禅 现代禅
禅的真谛是精神自然状态,是对自性的生态基因的审美观照, 是“天人合一”生态意识的唤醒。禅宗五变,禅宗是以追求 自然自性的精神状态,完整人性为宗旨的中国佛教流派,它 是在探索自性基础上不断演变的开发生态系统,即分为五个 发展阶段,由于每个阶段,所处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 化生态都不同,所以不同阶段禅宗精神生态特质各异。
禅学之源
禅宗哲学在儒、道、释思想中均可寻其远 源。就佛教思想而言,它主要吸取了佛教 原典中唯识宗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的观点,大乘般若空宗的无相、无住思想, 以及大乘有宗涅 学“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的观念;在道家哲学中,它着重吸纳了道 家“无心”、“不言”和“任运自然”的 思想;从儒家学说中,它主要接受了其人 性本善、观心内省和“极高明而道中庸” 的哲学理念。
• 在禅宗本体观上(心即真如),禅宗把心作为宇宙 的本体。在禅宗真理观上,有即心即佛,静观默照, 参禅妙悟等看法。即心即佛是衔接禅宗本体观与认 识观的纽带。即心,是指禅宗认识主体。即佛,是 指禅宗认识的对象,即真理所在。即,有即此的之 意,就是说这颗心本来就是佛心,佛,无二,二有 当下之意。即不需要修炼即成佛。
谢谢大家!
南 泉 : 好 事 不 如 无 事 。
侍 者 : 礼 佛 也 是 好 事 。
【 好 事 不 如 无 事 】 一般人信仰佛教,僧人都会劝他多读读经书,多拜拜 佛像。南泉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在禅宗中还不 时有焚烧佛像,抛弃佛像之举,难道禅宗要根本否定 人们的信仰?六十年代在美国,很多嬉皮人士误认为 禅宗就是抛弃一切世俗伦理,于是把自己放浪形骸之 外的堕落举止称作“beat zen”(痞子禅)。其实这 都是对禅宗的误解,”好事不如无事“还有一个大前 提,那就是”坏事不如好事“连社会规范都不能遵守 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高深修养的。只有对修养相当高 的人,禅师才会提醒他:与其执着于外在形式,不如 返回自己内心去体会根本真理。
佛性本有
• 禅宗哲学作为佛学中国化的最高成果,它自称不依经典、 不立文字,故敢于脱离佛典而根据中国文化传统对之给予 明确答案:佛性本有。《坛经》云: • 人性本净。 • 世人性本清净,万法在自性。 •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 《景德传灯录》卷四《神秀传》记神秀偈曰:“一切 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法宝坛 经· 行由第一》亦曰:“惠能(听《金刚》)言下大悟,一切 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静,本不生 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谓“禅”?
禅,梵语禅那(Dhyana)的音译,其意原为瞑 想,汉译作定、静虑、思惟修。这是一种 通过静坐默想以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宗教实 践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就是打坐。禅本来 是大乘佛教的一种实践德目,为六波罗蜜 之一,后发展为佛教的一个学派,并形成 禅宗。
禅宗:静默哲学
• 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的是“减法”, 通过对思维定式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 除,彻底见真如本心,它无意于用“加法” 去建构什么“体系”。它自称:“教外别 传,不立文字,直至本心,见性成佛。”
总结
• 理论;提倡心性本善,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我 们可以发现禅宗一切感悟都不外着四个部分;1, 人人都具有澄明圆满的本心。2,由于相对意识的 生起而障蔽澄明。3,禅的修行就是通过种种方法 去除障蔽澄明的污染与执着。4,回归澄明的境界。 这四个部分即是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 境界论,它们形成了禅宗哲学的基本结构。无意 于建构的禅宗,通过一系列的诗意象征,实实在 在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禅宗哲学
铁 树 开 花 遍 地 春 。 人 生 若 得 如 云 水 , 片 云 归 洞 本 无 心 。
源自文库
流 水 下 山 非 有 意 ,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禅学之源
• 隋唐佛教中有许多重要的宗派。而其中对后来中国 哲学界有影响较大的,有三派:天带宗,华严宗, 禅宗。 • 禅学即属于其中“释”。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重 要流派之一。按照传统旧说,认为它创始于北朝, 但它真正形成佛教宗派,应当看做从唐代开始的。 安史之乱以后,到北宋初年,是它极盛时期。宋元 以后继续流传,没有断绝。这一派教不仅影响宋代 理学,也成波及朝鲜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