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与诗境——浅论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1期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VoI.17,No.12007年3月JOURNAL0FJIANGXIYOUTHVOCAlll0NALCOI上EGEMar_2007
禅境与诗境
——浅论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
戴婕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深谙佛理者,他将禅境引入诗境,丰富了盛唐山水田园一派诗歌的内容和表现艺术。

本文分析了禅境对他诗歌意境的影响。

对王维诗作了总体而简括的梳理。

【关键词】禅境诗境王维影响
【中闰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1672—2108(2007)01一0055—02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深诸佛理者。

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禅学造诣,使他将禅境化作诗境,创造了“澄澹精致”(《与李生论诗书》)“趣昧澄复”(《与王驾评诗书》)【1]而不同于任何一个时期的山水田园诗。

丰富了盛唐山水田园一派诗歌的内容和表现艺术。

这也正是他对山水田园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众多的流派中。

王维的诗以其意境浑然、含蓄隽永、生趣盎然而独树一帜,他将禅境引入诗境,创造了意与境偕、情景相融的艺术表现功能。

并发挥到了极至,并以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在言外的要求。

盛唐时期。

诗人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北宗禅思想的影响,大抵是教人通过“凝心入定”的观照冥想,进入一种无尘无虑的“寂然界”,这是禅宗证悟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

因此,到大自然中或禅房静室中去寻求寂静不灭的境界.是当时大多数人参禅的一般途径。

在王维的诗歌中表现出的“禅”意,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禅境入诗;三是诗表现出来的禅境的意象描写。

第一.以禅语入诗。

王维多与佛家弟子往来。

在他的诗中就有许多对禅院、僧人、居士的描写,而且到处可见禅语,如《胡居士卧病遗米赠》(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以下所引王维诗俱出此集,不再注出处)【2]:
了因四大观,根性何所有。

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真。

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

斋时不取食,定应空漱口。

聊持数斗米。

且救浮生取。

在这首诗中.几乎句句都用佛语.虽然情理都无可取之处,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佛理的熟谙。

类似的还有《登辨觉寺》、《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等。

他在《饭覆釜山僧》中写道:
晚知清静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敞庐。


【收稿日期】2006—09—10
【作者简介】戴婕,女,文学硕士,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师。

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画欲尽,鸣磬夜方初。

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诗中那位远离人群,与山僧为友,食松屑、居蓬蒿,焚香悟道的隐逸之士。

应该就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写照罢。

他在另一首诗《春日上方即事》中也写了这样的生活: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由于诗人常常在隐居禅诵之余,拜访僧人,游历寺院,写下了许多有关寺院僧人的诗篇,如僧人他写过睿上人、福禅师、操禅师、璇上人等等,寺院更多。

有崇梵僧寺、感化寺、香积寺、辨觉寺、青龙寺、福禅师兰若、道一师兰若等等。

这样。

就必不可少地会用上许多禅家用语入诗,在这类诗中,艺术性不强,但多少还是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禅学的痴迷。

渴望在山林中保持心灵的平静,体悟人世的“空虚”,其中对物境和心境的刻画很细腻。

第二。

以禅境入诗。

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寂然界,是空无。

王维将禅家的“静”“寂”“空”“无”等境界引入诗歌。

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的静谧、空灵、冲淡的禅意和诗意。

王维的诗中描写了许多无人之境,以此来表现他回避世事,醉心自然界的那种寂灭的境界。

著名的《辛夷坞》,就是一个无人且无情的世界: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寂寞无人的山间,芙蓉花自开自落,悄无生息。

没有开的喜悦。

也没有落的悲哀,这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世界,一瞬即是千年,物质世界就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展示着宇宙的空无和永恒。

诗人就是以这样超越的眼光审视自然。

将心灵和整个宇宙化合.而诗人的情感也在这种化合中消亡了。

王维有许多诗都是这种寂灭、空无的禅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一55—
(《鹿柴》)
在空山之中,唯有斑驳的日光洒照在青青苍苔之上;静夜的春山,月色都能惊飞山鸟,这是一片静寂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烟,无悲无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呈现的始终是一个玲珑凑泊的境界,一片无时间痕迹的氛围。

胡应麟在评王维的《辛夷坞》和《鸟鸣涧》两首诗时云:“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

【3】
王维诗中还有许多用“无”字来表现“空”的意境: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
与“空”相连的是“静”。

由于受坐禅和寂照方式的影响,王维醉心于“静”的境界:“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饭覆釜山僧》)。

他也善于描写自然界的静态美。

这种“静”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寂静”,描写的是自然界本身的静穆状态,象《辛夷坞》所表现的意境。

另一种,王维善于用“动”来表现“静”。

这一类的诗句在王维的诗中比比皆是,如上举《鸟呜涧》、《鹿柴》,还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落花啼鸟纷纷乱,洞户山窗寂寂闲。

(《寄崇梵僧》)
王维在诗中运用动静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表现充满禅意诗情的境界,这也是诗人从禅宗那里借鉴来的艺术辩证法。

杜继文、魏道儒在《中国禅宗通史》中论道:禅宗之“禅”的基本趋向,在于摆脱世事的烦恼,求取精神上的谧静、安适。

不论其表现为淡泊或炽热。

往往带有内省式的深邃和轻淡的消沉.充塞着悲凉的超脱.给人一种难以言说而颇耐寻味的意象。

因此,它的本性是内向的,不容外向;只许以静态的心理驾驶生活,不允许外在环境制约自己的认识和情绪。

从这个角度说,禅宗是非理性主义的,是中国主静文化的代表。

(《导言》第17一18页)【4】
纵观王维那些充满禅境理趣的山水田园诗.这段话似乎可以作为他的最好注脚。

第三,王维诗中表现出的禅境的意象描写。

在王维的诗中,有许多表现禅境的意象。

在他的眼中,事物已不是寻常人眼中的事物。

而是沾染了禅意,带有佛性“真如”的意象表现。

最著名的莫过于“白云”。

在王维479首诗中,据张海沙统计,有83首诗中有“云”的意象,圈从隐逸的“云”到禅意的“云”,都写出了诗人那种如行云般自由翱翔之心所表现的那种天性淡远,超然物外的风彩,也正是“禅心”的流露。

这是许多论者论述过的,此处不再赘言。

王维在隐居的生活中。

常常追求一种“日与人群疏”的生活,他在诗中多次写到闭门: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

(《济州过赵叟家宴》)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赠祖三咏》)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归辋川作》)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山居即事》)
他不仅“日暮掩柴扉”,而且“荆扉乘昼关”。

他希望过的是一种“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赠张五弟》)的孤寂的生活,因此,在他的生活中,诗中就常常会出现“寂寞”的字眼:“寂寞平林东”(《奉寄韦太守陟》)“寂寞与谁邻”(《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寂寞掩柴扉”(《山居即事》)等等。

诗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寂寞无人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诗人能达到一种“心与境寂”的程度。

在这种“空寂”中,诗人常常描绘出许多“空”的意象,如写“空山”:“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鹿柴》);写“空林”:“夜生空林寂”(《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行客响空林”(《送李太守赴上洛》)“行踏空林落叶声”(《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写“空门”:“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王维诗中还经常写到“落日”.他赞赏那种万物趋寂的平和暗淡的美:“落日山水好”(《蓝田山石门精舍》)“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山居即事》)“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归嵩山作》)落日在不同的场景出现,然而表现的仍是无人的荒凉与淡漠,这正是诗人心境的体现。

在盛唐山水诗中,没有哪一种比钟磬声更具有禅趣的意味,[叼王维在描写了大量寺院、僧侣的诗中,不可能没有钟声,尤其是暮钟。

客观存在会使静谧的世界显得更空灵、悠远。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归辋川作》)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惟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作》)
讵枉青门道,故闻长乐钟。

(《饭覆釜山僧》)
袅袅钟声将人带入那深渺的禅寂的世界.前人评王维的“深山何处钟”句为“幽微复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

”冈
在这些或动或静的意象中,其本性在王维眼中都是空。

空性广大。

无所不包。

诗人就是在这种空无中静思、静虑,而领悟到它最终的本性的寂灭。

王维是一位集深厚的佛学修养与艺术修养为一身的优秀诗人,他诗中所透出的种种禅趣诗情,丰富了盛唐诗的内容。

他将禅境引入诗境,也为后人的诗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论证,然而,将生命归于静寂,将生活限于田园,却大大限制了诗人的目光和心胸。

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艺术的辩证来看待王维和他的诗。

参考书目:
【1】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北京出版社,1988年6月版。

【2]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新1版。

[3]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月新1版。

[4]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年初版。

圄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网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阴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月版。

责任编辑:郭常亮
一56—
禅境与诗境——浅论禅宗对王维诗的影响
作者:戴婕, DAI Jie
作者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刊名: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年,卷(期):2007,17(1)
引用次数:2次
1.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 1988
2.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984
3.胡应麟诗薮 1979
4.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 1993
5.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 2001
6.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 1992
7.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1978
1.期刊论文孙娜解构中国山水画意境中的诗境、画境、禅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中国的绘画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意境说"又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从山水画的诗境、禅境与意境之间的关联来对山水画的"意境说"作以简单的润色.
2.期刊论文伍立君.杨璠禅境·诗境·玄境——浅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歌之同-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7(8)
盛唐时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他们诗风清新,不悲不凉,为盛唐诗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将情景交融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推向顶峰.他们的作品最闪光的部分就是使诗境和禅境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虽然两人的诗都推崇诗风的清新和意境的美,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是基于两人性情的不同、思想的不同.
3.期刊论文刘艳芬.江雯.LIU Yan-fen.JIANG Wen以禅境创构诗之意境-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
由于诗境与禅境的融通无碍,使以禅境创构诗之意境成为可能与可行.以禅境创构诗境保持了诗境与禅境之间的血脉关系,利于意境的继续生长和意境理论的建构.
4.期刊论文李凤禅意诗情入画境——论王维山水画中的意境体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唐代文士的以禅入诗、以禅入画,始于王维,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深远,他将禅意与诗情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山水画中,开拓出诗境、禅境与画境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王维在山水画上的高深造诣在中国画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意境,阐明王维绘画中的诗情、禅境与画境.
5.期刊论文高云情境·诗境·禅境——琦君散文意境浅议-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7)
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风格独特,在普通的题材中表现了独特的美,既清新淡雅,又活泼有趣,同时还不乏哲思妙语,尤其是她的那些怀旧作品,似淡实醇、似简实繁,韵味无穷.本文试从意境入手探讨琦君散文的风格.
6.期刊论文覃俏丽禅境与诗境——浅谈禅宗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影响-时代文学2008(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相结合,尤其融合吸收了老庄哲学,产生了初唐兴起到中晚唐全盛的,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把佛教的心性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处世态度结合起来,把般若空观向泛神论发展,体现出全然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面貌,并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融合,影响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从而深深影响着文学创作,这在诗歌创作上有较为明显的反映.
7.期刊论文黄一莉诗境 画境 禅境——漫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术大观2006(12)
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是传统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是自然与人格完美结合的产物.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哲学内涵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的一些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山水"一词,它迥异于西方的"风景","风景"是山川、河流、树木、屋舍等物象在画面上客观科学的再现,而"山水"不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更是中国人一种情思、一种观念的表达,是再现画家的内心所思.
8.期刊论文李秀亚月境·诗境·禅境--浅谈"月"在中国文化中的美学意蕴-船山学刊2002(1)
本文选取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意象--月,着重从美学的角度作了较为透彻的个案分析.作为一个审美意象,月超越了其作为自然之物的囿限,而表现出超越了时间的共时性与永恒性,从而在历代文人骚客与佛徒禅子们的心灵里构筑起一个冰清玉洁、脱尽尘滓、空灵圆润的审美境界.
9.学位论文陈锋浅谈王维的“禅画”艺术及影响2006
在中国绘画史上曾出现过一种别具风格的画种,它高远淡泊,超然洒脱,渗透着“禅”的意境,这就是“禅画”。

追溯其开端则是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

他被誉为南宗画派的创始人。

“禅”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对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禅宗哲学启迪了笔简形具、追求禅境的绘画创作。

参禅的“诗佛”王维将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再现了他修禅的艺术体验,开拓出极为优美深邃的美学境界,很受当时奉佛的文士和佛门中人赞赏,于是中国绘画中的新品种——禅画形成了。

王维最早将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了山水画,并运用禅的澄心观照的审美
,一千三百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表现了逸格的文人画之高峰,是文人画的瑰宝。

文章主要以王维开创禅画的原因、风格,以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这一脉络为主线索。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该文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概述禅、禅画等有关名词,阐述禅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禅对中国美学艺术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王维开创禅画这一画种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第四部分主要对王维的禅画风格进行多方面的考证,结合传为王维所作的代表作品《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进行剖析说明。

第五部分则对王维开创的禅画所处的绘画史位置及对后世画僧的禅宗画、对日本画坛以及对中国文人画和山水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并揭示了它对当代中国绘画创作的现实意义。

10.期刊论文葛卉皎然《诗式》中的"禅境"与"诗境"之辨-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7)
在世界各主要宗教中,佛教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传统.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中,更形成了辉煌璀璨的禅宗文化.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到唐宋,在儒道佛三教交融合流的文化背景下,兴起了掸宗美学思潮,与此同时,禅与中国古典诗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宋李之仪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
1.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爱的禅意[期刊论文]-长沙大学学报 2009(4)
2.陶西坤王维"空灵"诗论[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stxxb20070102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