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经典收藏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化学键
【知识要点】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 ④互相置换反应 依据: 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①与H 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金属性或非金属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性强弱的判断 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Na>Mg>Al ;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 增加而增大,如:Si 编排依据 具体表现形式 七 主七 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规律: 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 数的增加而减小,如:F>Cl>Br>I 。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①、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存在:离子化合物(NaCl 、NaOH 、Na 2O 2等);离子晶体。 ①、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②、存在: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 、Na 2O 2); 共价键 分子、原子、离子晶体。 2、分类 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非极性键 非金属单质 ③、分类: 如:NH 4+、H 3O + 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金属单质、金属晶体中。 键能 3、键参数 键长 键角 4、表示方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后两者适用于共价键)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 、O 、F 与H 之间(NH 3、H 2O )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 -—H ···F -—H ···F -—H ···←代表氢键。 氢键 O O H H H H O H 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 的分子间作用力。 一、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说明: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破坏这种作用需较大能量。中学阶段所学的化学键主要为下列两种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 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 不同原子间 存在 相同原子间 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稳定性 分子的空间构型 决定 分子的极性 决定 二、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说明:①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主要是ⅠA和ⅡA族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如:F、Cl、Br、O等,主要是ⅥA族和ⅦA族元素)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键。②成键原因: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活泼金属遇到活泼非金属时,电子发生转移,分别形成阳、阴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构成离子化合物。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实验5–4】钠在氯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Na-e-→Na+Cl+e-→Cl- 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静电作用: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排斥作用、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 强调:①成键元素:活泼金属(如:K、Na、Ca、Ba等,主要是ⅠA和ⅡA族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如:F、Cl、Br、O等,主要是ⅥA族和ⅦA族元素)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键。 ②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活泼金属遇到活泼非金属时,电子发生转移,分别形成阳、阴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③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④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⑤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⑥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注意:应指出NH4Cl、NH4NO3等化合物中也存在离子键,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2.电子式 概念:―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所表示的式子,电子用―·‖或―*‖来表示。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