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原植物来源鉴别》课程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 , , , , , ,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 , . , , , ,.、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
掌握药用植物的资源化学和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药材的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
掌握道地药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变迁与发展。
掌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的技术要求及认证标准。
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 , . . . . , , . ‘’ . . .、学分:、学时:、性质:必修课、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郭巧生主编《药用植物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
主要参考书:段金廒、周荣汉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王文全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月。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学时)[基本内容].中药资源的概念、范畴、特征及作用.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中药资源学的范围和任务.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药资源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掌握“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的含义;掌握中药资源的特征。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等基本知识。
2、了解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保护方法,以及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保障措施。
3、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了解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
4、了解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策略,培养学生对中药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1、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系统。
2、中药资源的分布、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3、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贮藏方法,以及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安全性保障措施。
4、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包括提取工艺、分离纯化、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包括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等。
6、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策略,包括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社区参与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中药资源的采集、加工、贮藏和评价等实践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药新药研发案例,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5、网络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中药资源学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机会。
五、评估方式1、课堂提问和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力。
2、实验操作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中药资源学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六、课程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中药资源学的教材和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中药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与地位:中药资源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完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后上的另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教学及教学实习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中药资源的在制药、中药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今后从事中药研究及中药工作有一个基础及帮助。
2、知识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新的中药资源寻找及寻找方法及过程;了解中药资源学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3、能力要求: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完成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讲授外,还应现代中药资源研究新内容和研究新方法作介绍,要求学生认真作好笔记和完成相关的作业;实习调查时,学生应在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调查方法应用及调查实习报告撰写,分析调查成功经验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认真完成实习报告。
通过具体的资源调查实习,学生具有初步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手段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生药学、制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课程奠定相关。
学生今后可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中药新药生产、中药学研究、中药药理等相关的工作。
也为学习中药GAP生产技术、中药农业工程、中药新产品开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在今后的中药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数分配1、要求:掌握中药类植物生长的环境要求、环境特征、环境特性、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中药资源(中药新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熟悉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中药资源与化学的关系;中药资源的保护及更新内容;以选定的教材为基础,讲授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有时还辅以挂图和实物(药材品种、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401 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72课时(48理论:24实验)总学分数: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课程简介:《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2.课程性质:《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学习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为为主。
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中药鉴定技术方法,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专业核心课程4.课程作用:《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
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
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
1.课程设计理念中药鉴定技术是高等职业学校中药学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中药品质真伪优劣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中药调剂员(四级)、中药购销员(四级)的要求。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的鉴别常用中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药调剂、中药购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鉴定学教案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能够根据中药的各项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2)中药鉴定的历史和发展;(3)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1)根类中药的鉴定;(2)茎类中药的鉴定;(3)叶类中药的鉴定;(4)花类中药的鉴定;(5)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实验操作。
3、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1)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2)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书籍。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个学时,分为个教学周。
每周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X周: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时);常见根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茎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叶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花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果实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学时);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学时)。
第X周:复习和考试(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中药材的质量评价、真伪鉴别和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
本文旨在阐述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为中药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实用的教学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真伪鉴别和药理作用研究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对中药材质量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1.中药鉴定基本理论:包括中药鉴定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等。
2.中药材性状鉴别:通过对中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3.中药材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内含物等,进一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4.中药材理化鉴别:运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分析中药材的成分和含量,评估其药理作用和安全性。
5.中药材质量评价:根据中药材的性状、显微、理化等鉴定结果,综合评价其质量等级和药用价值。
6.中药材贮藏与养护:了解中药材的贮藏条件和养护方法,确保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传授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中药材的性状、显微、理化等鉴定方法,培养其实践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材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了解其实际运作和中药材鉴定技术的应用。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拓宽视野,加深对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实践能力。
3.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质量和提问水平,评价其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4.综合评估:综合考虑考试、实践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评估结果,给出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
中药材、中药饮片鉴定教材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鉴定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中药鉴定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据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的法典。
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全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各省颁发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是地方标准,其所载品种和内容上若与国家药典标准有矛盾时,应按国家药典执行,药典没有规定的按省炮制规范执行。
解放以来,国家先后出版了《中国药典》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和1985年版,1990年版、2000年版七版药典,其中63年版、77年版及85年版90年版、95年版、2000年版药典均分一、二部出版,在一部中收载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等。
2000年版药典一部共收载992种药品,每个药材品种项下,按顺序一般分别列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内容。
其中鉴别项下一般列有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内容。
在检验方法上除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还应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检验技术。
值得指出的,由于我国的中药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有许多品种在国家药典和药品标准上没有收载,因此在鉴定中药时还可根据有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进行分析、鉴定。
供鉴定用的药材,在取样前一般应先注意品名、产地、批号、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相符,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异常情况,详细记录。
如有个别包件严重变质不能供药用的,应另行处理,不作取样范围。
药材的取样,按药材取样法进行操作。
药材取样法是指选取供检定用药材供试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详细记录。
《中药分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已开 /未 开 已开 已开 已开
已开 已开
已开 已开
未开
六、考核方式
不单独安排考试,每次实验进行记分,最后计算总分。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1.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梁生旺主编,《中药制剂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 2.自编实验讲义 (二)参考书 1.中国药典(2005)
法;掌握常规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光谱、色谱)技术、药物含量计算方法。
2.熟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方法学研究内容;熟悉
现代分析仪器的性能与规范的使用操作。熟悉生物样品内中药化学成分的测定方
法。
3.了解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中药分析学科发展新
动态。
四、主要仪器设备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气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顶空进样装置
专业 设 计 性
专业 设 计 性
每组 人数 1 1 1
1 2
2 2
2
实验 要求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选做
实验 7与8 选做 一个 实验 7与8 选做 一个
指导 教师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吴永 江、栾 连军
性成分
7 HPLC 法 测 含芍药苷、小 8 定 中 成 药 成 檗碱、丹参酮
分
IIA、葛根素等
( 设 计 性 实 中药的含量测
验)
定
8 血 浆 中 中 药 HPLC 法测定 8 成分分析
(设计性)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用)《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制定规范化的中药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
该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结合中药性状讲习和道地药材的产地实习,增强学生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药鉴定传统的理论、方法、技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按108学时设计。
理论讲授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课前2周中药性状讲习和课后1周的产地实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下列要求: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了解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一、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三、中药品种理论的新论点(自学)。
第二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一、中药真、伪、优、劣的基本概念二、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三、中成药的鉴定第三节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第四节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中药的资源1.中药的资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概念3.中药的资源的基本情况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基本途径三、中药资源的保护〔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
共2学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目的要求〕1.熟悉几本重点本草2.了解几本特色本草和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古代药物鉴定知识一、重点本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
二、特色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图经本草》、《救荒本草》、《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等。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中药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鉴定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中药药材的基本鉴定方法和流程,包括外观特征、显微特征、理化性质等。
2. 熟悉中药鉴定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药材的分类、来源、生长环境等。
3.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鉴定难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
1. 中药药材的分类及其特征
- 中药的基本分类
- 中药药材的分类与命名
- 中药药材的外观特征及显微特征
2. 中药药材的来源与质量控制
- 中药药材的采集与处理
- 中药药材的生长环境与适应性
- 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3. 中药药材的理化性质鉴定
- 中药药材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
- 中药药材的热性、寒性、温性、凉性等性质
- 中药药材的水溶性、酸碱性、溶液的光学性质等4. 中药药材的鉴别与鉴定方法
- 中药药材的外观鉴别。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78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中药资源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科学,是在生物学、农学、林学、中药学、地理学、化学和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吸取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资源的构成与分类;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和道地药材;中药资源的调查;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中药资源评价;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管理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1. 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步骤及调查手段;3. 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结构特点;4. 常见中药材资源品种的种植、加工、分布;5.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与利用;6. 本学科的研究的意义及现代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4 4 0第2章中药资源的构成 6 6 0第3章我国的中药资源 6 6 0第4章中药资源调查 2 2 0第5章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 6 6 0第6章中药资源评价 2 2 0第7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2 2 0第8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 4 0第9章中药资源管理 4 4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属性;2.掌握中药与中药资源;掌握中药资源的属性;3.熟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5.了解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中药与方剂》《药用植物学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药鉴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中药鉴定的方法及各类中药鉴定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中药炮制工、药物制剂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中药生产和经营行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药鉴定工作过程为主线,将中药鉴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中药鉴定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中药鉴定,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掌握中药鉴定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别要点,了解部分中药的常见伪品,了解中药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
2.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会查阅药品标准等工具书及相关文献,能关注市场假劣药材动态及中药鉴定技术发展动态。
3.能规范进行性状鉴别操作及简单的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操作。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黄(蒲黄) 黑 ( 熟 地 )
红(西红花)
16
黄3.色泽
绿 色 ( 荆 芥 穗 )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17
黄白色(川贝母) 红棕色(何首乌)
4.表面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环纹(防风)
纵皱纹 桔梗
光滑 相思子
1 8
4.表面
毛茸 辛夷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钩刺 苍耳子
莪术
1 9
5.质地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5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来源】 川贝母为百合科川贝 母 、暗紫贝母 、甘
肃 贝母 、梭砂贝母的鳞茎。前三者按性状的不同 分别 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浙贝母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采收】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按大小分“大贝”,和 “珠贝”。
5 7
原植物 商品 外形
外表 顶部 基部
川贝母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川贝母
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梭砂贝母
松贝
青贝
炉贝
圆锥形 扁球 形
怀中抱月 无
闭
开
平
歪
长圆锥形
无 开 歪
5 8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炉贝表面黄白色,稍粗糙,有黄棕色斑块
,习称“虎皮斑”。
青贝外层2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
端开口。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 草乌 -- 北乌头
3 1
白芍
1. 圆柱形2. 可见横向突 起皮孔 3. 质坚实 4. 角 质样, 木部有放射状纹 理 5.气微,味微苦而酸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了解60种中药的性状鉴别主要特征; 了解中药鉴定的依据、取样要求和方法;
了解市场假劣药材的动态。 .素质目标 具有查阅相关参考书籍,获取和拓展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医药行业职业守则;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 具有“规范严谨”、“依法鉴定”、“质量为本”的鉴定理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线下理论部分: 教学单元一中药鉴定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内容 .概述。 .中药鉴定技术发展概况。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开课网址:XX 教学活动设计一中药鉴定基本技能 (一)教学内容 .中药鉴定常用的四大方法。 .显微镜及显微互动系统的使用。 .显微制片技术。 (二)教学要求 .掌握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掌握显微鉴定的操作、制片技术。 .熟悉显微互动系统的使用。 .了解中药的来源鉴定、理化鉴定。 教学活动设计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一)教学内容 .大黄、甘草、黄黄、人参、三七、白芷、苍术、川贝母的系统鉴定。 .白色药材的比较鉴别。
时间t
时间:
一、课程简介与定位
(一)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课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制 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执业中药师资格)的必考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中 药的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等相关知识,并培养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核心技能,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 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课程目标
深入贯彻学校“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具备敬畏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 、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必修课,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
它是在继承传统中药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品质评价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药材的质量变化规律进行药材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中药材的生产质量标准化及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寻找和发现中药材新资源的途径及方法。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1.2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2学时)教学内容:2.1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2.2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古代中药鉴定的主要成就。
2.理解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和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2学时)教学内容:3.1 中药的产地3.2 中药的采收3.3 中药的加工3.4 中药的贮藏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及道地药材,中药的采收原则。
2.理解中药采收与质量的关系及一般原则。
3.了解中药的加工,贮藏中的变质现象、贮藏方法和防治。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第四章中药的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4.2 中药鉴定的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以及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介绍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介绍《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中药材的鉴定、质量评价、数据库建立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熟悉中药材的形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特点,掌握中药的常见鉴别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中药材的形态与特性:介绍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气味、味道等,采用显微镜技术、组织学等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中药材形态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 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介绍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通过实验学习仪器分析技术和常用实验方法,掌握中药材理化性质的测定与判断方法。
3.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介绍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等。
学生将学习分离、提取和分析的基本技术,以及化学成分的鉴别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 中药材的药理学特点:讲解中药物质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原理,学生将理解中药的药理效应与作用途径,以及与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关系。
5.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学习中药材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外观品质、含量测定、微生物污染检测等。
培养学生对中药质量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中药材的鉴定与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中药实验室、药品生产企业以及药检机构等工作岗位上进行中药质量控制与鉴定工作,为保护民众使用安全有效的中药发挥积极作用。
《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 习用品:与正品不同,但在某地区使用久、 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是混淆品
➢ 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经过系统 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成分、疗效,并经 批准使用的品种
纯度鉴定——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 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 过规定的限度.
品质优良度鉴定——确定药材是否 符合药用标准,药材的品质优劣主 要取决与有效成分的含量.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对药材或制剂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来源鉴定一般操作流程
观察药材原植〔动〕物 的特征
利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查阅文献
确定其正确学名
性状鉴别
看—— 形状、大小、色泽 摸——质地 嗅——气味 尝——味道 其他方法:水试
火试
显微鉴别一般方法 表面制片 横、纵切片 粉末装片 解离组织片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涉及众多方法,包括薄 层扫描〔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等色谱法以及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 〔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NMR〕和 X—射线衍射法等光谱法.其中色谱方法为主流方 法
中药纯度鉴定的方法
第六讲 中药的鉴定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概念 掌握中药鉴定的内容、鉴定方法和 鉴定流程 熟悉水分测定、灰份测定、挥发油 测定的操作方法
鉴定目的: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鉴定内容
真伪鉴定
纯度鉴定
品质优良度 鉴定
真伪鉴定——鉴定所用药材是否与规定 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灰份测定
➢ 总灰份测定方法 ➢ 酸不溶性灰份测定方法
水份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原植物来源鉴别》课程大纲
一、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在学科化课程《药用植物学》和能力本位课程《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基础上,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中药材鉴别”进行任务分解,根据目标唯一原理和经验递进原理确定为《中药材原植物来源鉴别》。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当地常见药用植物300种以上,并学会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方法,运用植物学分类知识,具备药用植物鉴别技能和中草药资源调查能力;在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客户沟通,重合同信誉的良好素质。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
(见下表)
三、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
①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②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设置问题、观看录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将必须的理论知识,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③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中药材及其来源鉴别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④教学内容应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所要鉴别的药材尽可能是地方品种和大宗常用中药材。
⑤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活动和方法建议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行动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②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和实物教学,应选用典型中药材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药用植物识别和中药材来源鉴别。
③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专业教学环境,加大现场实操的容量,同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中药材来源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④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案例是企业的真实案例,贴近企业、贴近生活。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教学评价
①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②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任务汇报、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学习小组学习报告和学生协作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技能考核作为职业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20%。
③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资源利用
①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②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标本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
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④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
满足学生学习、实习和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⑤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