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文

合集下载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论语》论文《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

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

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

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

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

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

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五篇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对每篇范
文的简要介绍。

范文一:《论语中的仁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论语》中的仁义概念。

通过分析孔子和他的
学生之间的对话,论文阐述了仁义的内涵和实践,并将其与现代社
会价值观进行比较。

范文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该范文重点研究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分析了孔子对教育的
重视以及其对学生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将孔子
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范文三:《孔子的修身之道》
这篇论文探讨了孔子的修身之道。

论文着重分析了孔子的自律
和自省的品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这些修身之道以
提高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范文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该范文研究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论文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理论
和领导才能的看法,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现代政治实践。

范文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上。

论文讨论
了《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并提出了如何借鉴这些智慧和哲
学来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结论
通过阅读这五篇范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论语的内
容和价值。

这些范文也为读者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时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作文范例引用论语观点的议论文

作文范例引用论语观点的议论文

引用论语观点的议论文论语》的核心就是阐述君子和小人问题,通篇反反复复、絮絮叨叨都是在说君子和小人,但是,《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简单认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区别,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国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们都属于君子。

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

从出身方面来看,只有贵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隶们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

但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们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如果他们通过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会,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也就跻身君子之列了。

从出身和身份上划分,君子和小人是不关乎道德问题的。

但作为社会管理者,其人品是十分重要的,让人品有缺陷的人来管理社会,社会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论语》中不断强调君子的人品,要求君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而对于小人,他们更多地是充当执行者而不是决策和管理者,不能够也不必要像要求君子那样要求他们。

而且,在孔子看来,小人有时也不失为做人的底线,比如《子路》中有一段子贡问怎么样能算得上“士”的记载,孔子回答的最后一项标准是“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

由此也可见《论语》中所称的小人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更不能理解为坏人。

另外《论语》常常是通过事物的两相对比来说明问题,在君子和小人就非常明显,《论语》中有很多君子如何如何、小人如何如何的言论。

但是,将两者作对比,并不等于将两者相对立,这是读《论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因而他就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就技能教育作为他的教育方向。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

论语征文作文(精品10篇)论语征文作文篇1《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

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

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

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

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

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

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

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

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让我们热爱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论语征文作文篇2《论语》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高二议论文《论语》

高二议论文《论语》

《论语》
《论语》一书出自儒家,是一本记载着孔圣人与其弟子们的一些富有人之哲理的话。

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之所在,给予人礼让之品德,却不乏封建阶级思想。

《论语》中所记载的三纲五常时至今日虽以不同,但在我国古时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社会理念。

《论语》教人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德智相应证,而德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之中的一个环节。

我国当前强调加强人民素质教育,发展文明,和谐与礼让的社会而《论语》之中贯彻的思想正好符合这一思想建设。

“立人以善,成善以教”是我国提出的对教育方面的要求,《论语》便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很好的著作。

《论语》使我懂得了孝为何物,为人处世又该如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提醒着我,时光如梭,一棱才去,一棱驰,时光不等人,要以有限的人去办,去追赶无限的时光,这样才不至于被时光所抛弃,遗忘。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范文2020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范文2020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范文2020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

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论语》交友观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1这个假期,我捧着厚厚的一本《论语》,带着疑惑和新奇,细嚼慢咽地品尝起书味。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

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

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

《论语》中,曾子讲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读到这儿,我不禁停顿下来,脑子如相册一般开始翻着页……小组成员递着作文草稿给我,恳求道:“组长组长!帮我改改作文呗。

”我咬着笔头,看着手里的奥数题,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只瞥了一眼她的作文,就不耐烦地应道:“知道了知道了,放着!”说完我用笔尖敲了几下桌面,便不再理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难题只解了没几道,作文也是没有修改,午休的时间就结束了。

上课铃响起时,我收回作业,把作文草稿归还给她,准备上课。

她激动地问道:“通过了吗?”“过了吧。

”我看也没看她。

作文上交批改过后,她的作文要重写,我心里“咯噔”一下,低下了头……课余时间,女生们一堆一堆地围在某一个人的课桌旁,不知谈论着什么。

可我们这一堆聊的,我可清楚得很。

“她这几天穿得可真花里胡哨!”一个人指着远处的女孩小声说道。

“就是就是,一点儿也不好看啊。

”另一个人起哄到。

……当那个女孩走过来时,大家却还是笑脸相迎,我看着这幅局面,心里似冰寒……“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高中800字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高中800字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高中800字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

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

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论语》交友观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1如果是让我现在说论语,我能说的不多,但再来翻看论语的内容,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论语是无时不在的。

这是我读到第三句时,突然想着要写读后感的,好在以后可以翻看提升对它的理解吧。

现在的我,我是说此时此刻的我,对儒家道家还所知不多。

相对来说,“子曰”的句子知道的更多些,道家我只是知道“道可道,非常道”。

见笑,却是肤浅。

在我听到的看到的之中,我整理的信息是:儒家相对于人性,道家相对于更大的世界,有人说两者不同,其实现世研究所得,儒家是道家的一部分。

貌似在现在,西方或者东方更承认道家学说,儒家好像只有在我接受的教育中是非常提倡的,在我读书这么多年,好像是不曾记得有哪篇课文是摘自道德经的(现在的教育课本不详)。

这更加增加了我对道家的兴趣。

在看论语的时候,中间跑去看了陶渊明的一首诗——《停云》。

是在《论语今读》里提及的,于是特地去搜了下,大概的做了自己的理解。

这里要说的是,我对论语做的整理和解释都是根据字典注释和个人思想而写的,并非抄袭或引用。

一来我希望增加印象,二来我觉得照本宣读太枯燥,如果以后要去读更多的古文,那么从现在开始要积累古文的了解,好在以后可以使用。

因此,翻译和注释的可能不太正确,或者是加入了个人的感情和字句在内,如果有地方误导了他人,见谅见谅。

《论语》交友观议论文2在这个充满欢天喜地的寒假里,我阅读了众多名家名作,在这众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连忘返的肯定非《论语》莫属了。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意解难分,每一句理解都让我知足了,还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让我精神饱满了。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论语》伴我成长《论语》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品读《论语》,在其中汲取了许多智慧和启示,这不仅是对自己进行修身养性,更是指导自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辨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指南。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中庸”、“仁”、“礼”、“义”等重要的思想观点。

他说“君子不器”,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人应该以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格,而不是看他的外在形式。

这启示了我要注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而不是只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功名。

他还告诉我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善于学会和人相处,有礼貌地对待他人。

这启示了我对待他人要真诚友善,不要不懂人情世故,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还常常想起《论语》中的权谋篇章。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失信于人,要守信用,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

这让我深刻明白了言而有信的重要性,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轻易言而无信。

孔子还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要学会忍耐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耐心等待,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有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论语》还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通过言行来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追求,使我受益匪浅。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自己的过失,努力改进自己,这让我知道了做人应该自我反省,不停地提高自己。

孔子还告诉我们要像王子书一样,“问于泰山”、“以求不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要做到自身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有序、天下安宁。

这让我知道了做人要有追求,要有修养,要有家庭责任,要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担当。

在我的成长路上,《论语》陪伴着我,引导着我,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

【议论文】《论语》伴我成长_1000字《论语》是一部我与它伴随了我整个成长过程的名著。

自我往上学习《论语》以来,我发现它不仅是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智慧的书籍,它教导我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有智慧和有责任感的人。

在这1000字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与《论语》的一些故事,并以此为例,讨论《论语》的智慧如何对我产生影响。

刚开始读《论语》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觉得它是一本古老的书籍,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论语》中的智慧是永远都不过时的。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曾经认为学习只需要刻苦,但《论语》告诉我,学习不仅是死记硬背,更是要通过思考和思索来理解知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经常反复思考所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做人的道德规范。

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使得我明白了待人的重要性。

我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不去侵犯或伤害他人,而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这种价值观帮助我在与人相处中保持友好、公正和宽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我受益匪浅的智慧是“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学习不仅仅是追求新知识,也要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从中寻找智慧。

我曾经做了一次考试,考得很差。

我感到非常沮丧,《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于是,我开始回顾从前的错误,思考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最终我取得了进步,并且面对失败时更加乐观和积极。

《论语》还教导我坚持和努力追求“仁”。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仁为中心,把人际关系放在第一位,与人为善,关心他人的利益。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意识到,一个人的不同行为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只有通过修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论语论文1000字

论语论文1000字

论语论文1000字《论语》读后感《论语》是我们从初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的一本生活道德哲理的书。

以前刚接触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词觉得枯燥乏味急了,当时即使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我们也是一知半解的,除了死记硬背还真是什么都没有学到。

可是当我上了高中之后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就不经意间翻了起来,随便一两句都觉得很有生活的哲理。

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交友上、为人处事上,还是孝顺父母方面等等都给了我们明确的指示。

看到《论语》这本书就像看到初秋时期的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场景。

孔子,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

可是假如从生活的角度看。

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

这是历史证实了的,不是我说的。

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假如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

假如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当然有些真理也还是需要人们不断去改善它,让它更加符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在继续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时也要学会变通学会改进。

就拿最简单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来说,或许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们行事的一个准则,不管任何事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一样。

可是在当代这个社会中,这句话就不能这样用,我们要根据不同场合来灵活的运用它。

因为现代社会也流行这样一句话“说谎不对,可是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却远远胜过说实话”。

当然孔子的这句话在以前主要是运用于学习中,但是生活中的学习也是一种习得,这句话同样适用,只要我们会用。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篇一」一、孔子的身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仁”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诸侯间争战频繁,秩序混乱,礼坏乐崩,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颜渊》)。

在春秋社会动乱中,鲁国诚然也出现了礼坏乐崩,但由于礼乐传统深厚,周礼得以保存下来,当时就有人发出了“周礼仅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的感叹。

虽然孔子是没落的殷商苗裔,身份卑微,是“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但由于他自童年起就受到了礼乐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勤奋地学习礼乐知识和技艺,成年后又做过多年以相礼治丧为谋生手段的儒。

所以孔子非常有教养,精通礼乐:“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八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鉴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又凭着他对周礼的向往,孔子立志要救世,恢复周礼。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志向抱负,“正在于他一落地就与贫贱为伍,与艰辛做伴。

他以极平常的心感悟无常的人生”。

[5]他遭受过许多苦难,所以更渴望安定一统的社会。

这在《宪问》中有所体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人”,“管仲相环拱,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可见孔子所赞同的是一匡天下,重视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他要恢复周礼,主张礼治。

如何才能恢复周礼?孔子将其诉诸人的内心,渴望唤起人们内心的自觉性,这就是“仁”。

孔子力图使人们通过内心“仁”的修养而达到“礼”,实现其政治理想。

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所以唯有这种内心的修养――仁是全方位的,才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才能担当得起恢复周礼的重任。

二、《论语》中“仁”的具体内涵首先,“仁”是一种自觉性。

孔子说:“求仁而得仁。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孔子在先秦诸子中的政治地位并不算最高,然而其政治思想之后却被拥趸为主流的政治理念,流传至今。

纵观其《论语》中提出的政治观点,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其“德治”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为民众谋得夹缝中生存的利益,二为其“仁”和“恕”而产生的“和”的政治理想,而任何一本书都应该瑕瑜互见,其在演化过程中消极作用也渐渐体现,那便是对读书人的思想禁锢,因为涉及思想领域,本篇暂不提及。

一社稷之主素无常位,而民心向背至关乎此。

我国自古至今,历代统治者所共同认同的一个政治思想,便是民本思想,“德治”与“法治”并重,也不是从当代中国才开始施行。

早在周公时期,便提出“敬德保民”,而德治的发展,大概在于孔子,《论语》一书充分体现此种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贯穿《论语》始终,影响后世,直至今日。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的皇帝,而秦国善于改革的政治家也不在少数,商鞅,李斯,韩非等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但秦始皇及二世的猛如虎的苛政,使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灭顶而亡。

而后面的西汉则是充分汲取了秦王的惨痛经历,领导阶级对于前人亡国的深刻反省,《论语》乃至更深发展的儒家思想遇到了绝好的历史机遇,正式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一步步演化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西汉由此成为我国繁荣王朝之始。

可见《论语》极其衍生出的思想对于政治,的确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论语》中反映出的“德治”思想,大概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显然,《论语》中对于德治的要求是从最上层的领导阶级开始的,也便是古代君主(以至于当今的党政机关)应该率先做出模范作用,道德标准是远高于法律制度的,这就要求领导阶级要更高对自己有高度的要求,领导阶级从根本上是为大众而服务的,不应身居高位而对自己无所要求。

这就说明,《论语》思想不仅仅是忠君,其更加强调的是领导阶级对民众的教诲与引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一些论说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充实,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用智慧来治理天下。

下面我将结合一些《论语》中的论说,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论语·述而》一章中,有一段对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善待来自远方的朋友,要真心对待每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地位、财富或者学历的差距而对别人产生偏见或歧视。

只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也才能赢得朋友的尊敬和信任。

《论语·学而》中有一段对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远大抱负,要追求道德的升华。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追求的只是物质财富,对金钱的追求已经成为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并忽略了道德品质的提升。

而且,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总是想着从中获取利益,而不是以道德、法律等准则来衡量对错。

我们应该要明白,君子是以道德为重而不是以食物为重。

只有通过不断追求道德、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论语·学而》中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把知识付诸实践,要善于运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真正喜爱知识,并从中获得乐趣,我们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论语》中还有很多有关为政治理的论述。

《论语·为政》中有一段对话:“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根本,只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和人民共同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政治家的道德败坏、贪污腐败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伤害了人民的利益。

我们应该要学习《论语》中的这种观点,关注道德品质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政以德。

关于论语的200字议论文

关于论语的200字议论文

关于论语的200字议论文《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

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

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

关于论语的论文题目: 论语研究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摘要: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的重要文献。

本论文通过对论语的研究,探讨其古代及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论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本论文旨在系统地研究论语,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启示。

第一章: 论语研究的历史与方法本章将回顾论语的研究历史,介绍不同研究方法,并对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同时,还会讨论论语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二章: 论语的思想体系本章将深入分析论语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例如仁义道德、君臣父子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修养等。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论语对个人和社会的要求,并得出其对现代社会的普适意义。

第三章: 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本章将讨论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作用。

论语所提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勤奋学习、忠诚守信等,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此外,论语还对领导力、教育和家庭关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章: 论语的局限性与重建本章将探讨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中所面临的局限性,例如其强调的传统关系观念与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矛盾。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对论语进行重新解读,将其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变革的需求。

结论:本论文通过对论语的研究,认为论语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智慧对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其局限性,并积极寻求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的途径,以推动论语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论语、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现代社会、启示。

论语论文5000字

论语论文5000字

论语论文5000字篇一:论语小论文 3000-5000字论语小论文之论君子不器摘要: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通说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像器皿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而应该多才多艺,无所不能。

但其实这句话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得到新的解读。

关键词:论语;君子不器;工具;解读在《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很值得让人玩味的话:“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这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由于该句没有上下文,也无太多可确证的资料,因此人们很难断定孔子是在什么情景下讲出它的。

这简短的四个字,给后学之人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一“君子”一词在西周指贵族。

《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位在官长者。

”在《论语》中,“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通说认为,“君子不器”之“君子”专指有德者。

但笔者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只不过指有德者的成份更大一些罢了。

因为“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为政》篇中,该篇的内容中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当然,该篇还包括其他一些有关学习方法和孝悌思想的内容),由此观之,孔子在这里说出“君子不器”,虽然可以认为君子是指有德者,但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有位者,理解为孔子有对为官者、有位者隔空喊话的味道。

可能有人会驳斥说“为政”这一标题乃为《论语》编撰者所加,不足以说明孔子此处之“君子”有指有位者之嫌。

但是,我认为,既然编撰者将“君子不器”一章列入《为政》篇中,必然有它的道理,要不然,为何不把此章列入其他篇中呢?況且将此处之“君子”理解为二者兼具,也完全能够讲得通。

“器”字作何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到:“器,皿也。

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 [1]可见,“器”字的本意是“器皿”、“容器”之义,后引申为“器量”、“才用”和“人才”以及“器重”等意思。

而在《易传?系辞上》中所讲的“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则是一个哲学术语,指有形的具体事物。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议论文500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写一篇议论文500

论语作文议论文【精选7篇】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在中华几千年封建王朝里被奉为治国圭臬。

《为政篇》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

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

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

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

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

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所以,儒家思想里的孝顺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论文
论《论语》中的孝
姓名:唐子陌
学院:XXXXXXX
专业:XXXXXXXXXX
班级:20xx级
学号:1234007
手机号:159XXXXXXXX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内容 (2)
摘要:“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所提倡的行为,所
谓“百行孝为先”,反映的就是中华民族对孝的重视。

而我们的传统孝道又是以孔子的孝道思想为基础的,孔子作为对孝道思想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孝道观自建立起就对中国人的行为、情感、思维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进程有着极深的影响,直至今日,孔子的孝道观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论语》孔子孝文化
正文内容:
“孝”,从字义上解释是指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是指子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的、家里长辈的意愿,这是一种稳定的伦常关系。

而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则是以“敬”为前提的,作为子女、晚辈,对“敬”
的最好表达就是所谓的“顺”,即“孝顺”、“孝敬”,故孝的本质是也就是“顺从”。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那时的华夏先祖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而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就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思想家。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这是对其弟子子游发问的回答,夫子在这里突出的一个“敬”字,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要对父母尽孝,不能只是赡养父母,不仅要物质上赡养,还要在态度上恭敬,是应该让父母过的舒适开心,故夫子的孝论并不单纯是指赡养行为,更重要的,夫子认为孝是一种内在情感,一种根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

这是夫子对孝行的那种较高层次要求的体现。

无外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孟子·万章上》)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内容。

夫子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必须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的。

夫子的“仁爱”思想,不仅仅是指“亲其亲”,而且还指“泛爱众”,即泛指爱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可以是地位显赫的高官,也可以是碌碌无闻的平民;既可是品行优秀的人之骄子,也可是恶贯满盈的坏人。

夫子认为,一个人只有有了仁爱之心,才会去真心实意地孝敬父母。

夫子的弟子有若曾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论语·学而》)由此可见,夫子及其门生把行孝作为为仁的前提条件。

一个奉行孝悌之道的人,是不太可能存心去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一个人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又喜欢犯上作乱,
那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事。

故夫子认为,“仁”是从孝悌开始的。

在儒家的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可见,孝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具有极强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学会爱父母、尊敬父母,然后才可能会爱朋友和同学、尊重朋友和同学,之后才能进而学会去爱党、爱国家、爱所有人。

在这十次课的学习中,我发现我们大多数人都误会了夫子的“孝”思想。

以前一直都认为夫子所说的那种“孝”是有一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的孝顺,后来认真学习后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孔子家语·六本》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事例,大致是说:有一天曾子和其父曾皙去地里种瓜除草,曾子在除草的过程中不小心斩断了他父亲曾皙种好的瓜秧,曾皙大怒,要打曾子,曾子为表孝心马上撅着屁股让父亲打自己,曾皙大怒之下居然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过去。

曾子待苏醒后不久就回家了。

当他正在床上歇着的时候听见父亲回来了,然后他立马起床放声唱歌,好让父亲听见,以示他在挨打后没有不适身体好得很。

夫子知道后却批评说:“曾子不该撅着屁股等待着父亲杖罚,如果被盛怒之下的父亲打死,死的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以自己的愚孝使父亲陷于不义,是大大的不孝!”夫子还补充说,“曾子应该在父亲盛怒要打自己的时候跑掉的,然后等父亲息怒后给父亲跪下认错,这样父亲也不会因为错手将儿子打死而背上不义的骂名,曾子作为儿子也不会被人说是不孝,这才是最应该的解决办法。

”由此可见,孝顺并不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凡事都要百依百顺的,夫子说过,“父母如果有敢于跟自己争论的子女,他们就不会陷于不义,所以当父母有不对的言行,就应该与之争论。

盲目听从父母的指命,又怎能就算是孝呢?”
但夫子也说,子女对父母的错误的正确态度是谏诤,是要讲究方法方式,而不谏就是陷父母于不义。

在《论语·里仁》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那么,当父母不接受子女意见的时候,子女是否应该惟命是从呢?显然夫子是反对对父母的惟命是从的。

《孝经》中记载曾子问夫子的一件事,曾子问“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夫子当时非常生气地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入,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显然,夫子强调子女对父母的错误不仅要直言敢谏,及时地批评,而且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让父母高兴的接受意见,改正错误为止。

从夫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夫子对于“孝”的理解是张弛有度的,同样这也是我们应该借鉴学习的地方。

夫子也曾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世时,不要出远门。

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对于这句话我们不仅要辩证地理解还要在当时的环境下去理解,这样才不至于曲解了夫子。

试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通讯和交通十分不方便,父母要知道子女的行踪很难,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夫子只是认为子女不应该让父母整日为自己忧心,但是夫子并没有把话说绝对,“游必有方”,表明夫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我们实是不应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时的他们,我们现在出个门,
到了目的地,一个电话打给爸妈,他们就安心了,可是那时呢,即便是收到书信那也是至少半月以前了,半月前的平安不代表现在的平安啊,所以父母依然会放不下心啊,所以才有家书抵万金之说。

对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也依然是这样的,千百年来,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聊聊几千字就能说清楚的,所以作为子女,我们真的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体谅他们、爱他们、敬他们、孝顺他们。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孝顺的孩子,可是在上汉老师的课上,我发现我做过那些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我甚至都没有正式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好好陪陪他们、生日礼物和蛋糕我也基本没有买过,还有妈妈一直很喜欢的花,我也就只送过一次,妈妈她那么的喜欢花,一定是每次都期望然后又很失望吧,虽然她都是说没关系的、不要紧的、多浪费钱啊,可是我知道她不过是希望我不要太自责、她是怕我看到她的失望,亏我还一直自诩自己是个孝顺孩子,一点小小的事都做不好,真是汗颜啊。

还有那么那么多的那些事,我的不在意、我的爱忘记都应该是让他们失望的吧。

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一定也是不在少数的,我们都改了吧。

夫子还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牢记父母的年纪,我们不仅应该为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而且又时时刻刻要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确实是这样啊,我们在为父母长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要为父母的衰老感到担忧,所以,我们更应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孝敬父母,夫子是怕我们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啊。

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学习夫子的孝道思想啊!夫子的“孝”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理论系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否认夫子的思想中也包含着一定
的糟粕,毕竟是千年前的老人,我们也不该强求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因此发掘其思想的合理的适合当下的优秀方面,使其在能现代道德文化传承建设中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是夫子“孝”思想最该有的结局,也是其获得新生的前提条件。

要更好的发挥夫子“孝”思想的积极作用,则必须对夫子“孝”思想进行去粗取精、扬长避短的继承,只借用发扬夫子“孝”思想中积极的因素,来重新构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孝道,是十分迫切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