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检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关节活动度 胸腰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通过L5棘突 的垂线
C7与L5 棘突连线
0~45度
胸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30度


左右旋
坐位,固 定骨盆
头顶部中 点
双侧髂嵴上 缘连线的平
行线
双侧肩峰 连线的平
行线
各0~45 度
左右侧屈 坐或立位

头顶中心矢 状面
鼻梁与枕 骨结节连
线
各0~70 度
坐或立位, 左右侧屈 于后方测

C7棘突
C7与L5棘突 连线
枕外粗隆 与后头部 中线一致
各0~50 度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Instrument
颈椎活动度测试仪
脊柱关节活动度 胸腰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行线
双侧肩峰 连线的平
行线
各0~45 度
左右侧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两侧髂嵴连 线中点的垂
线
C7与L5 各0~35
棘突连线

躯干侧屈
测量体位:立位,双脚与肩同宽 测量点:中指尖到地面距离 测量工具:皮尺 避免代偿动作(脊柱前屈、后伸、同侧髋
或膝屈、对侧下肢离地)
复习题
名词解释: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指间关节活动度测量
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髋关节
关 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仰/侧卧,对 侧下肢伸直
股骨 大转

与身体纵 轴平行
与股骨 纵轴平



内收 外展
侧/ 俯卧, 被侧下肢在

仰卧
同上 同上
髂前 左右髂前 上棘 上棘连线
同上
髂前上 棘至髌 骨中心 的连线
正常值
0~125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在侧方测 两臂交点

与地面垂直
外耳道与 鼻尖连线
0~45
°
颈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0~45
同上
°
坐或仰卧, 左旋右旋 与头顶测 头顶后方

头顶中心矢 状面
鼻梁与枕 骨结节连
线
各0~70 度
坐或立位, 左右侧屈 于后方测

C7棘突
C7与L5棘突 连线
枕外粗隆 与后头部 中线一致

C7棘突
C7与L5棘突 连线
枕外粗隆 与后头部 中线一致
各0~50 度
脊柱关节活动度 颈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在侧方测

肩峰
平行前额面 中心线
外耳道与 鼻尖连线
0~60度
颈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50度

坐或仰卧, 左旋右旋 与头顶测 头顶后方
人体关节活动的三个平面
身体直立位的正常姿态及重心线 1.背面观;2.侧面观
正常上肢及下肢的力线 1.正常上肢和线;2.正常下肢力线
触诊
压痛:部位、深度、范围、程度和性质 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 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局部温度和湿度,双侧对比 包块:部位、硬度、大小、活动度、与
邻近组织关系、波动感 肌肉有无痉挛或萎缩 与骨科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感觉、运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通过L5棘突 的垂线
C7与L5 棘突连线
0~45度
胸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30度


左右旋
坐位,固 定骨盆
头顶部中 点
双侧髂嵴上 缘连线的平
行线
双侧肩峰 连线的平
行线
各0~45 度
左右侧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两侧髂嵴连 线中点的垂
线
C7与L5 各0~35
棘突连线
俯卧,足 位于床外

量角计摆放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腓骨纵 轴线与 足外缘 交界处
与腓骨 纵轴平

与第五 跖骨纵 轴平行
踝后方 两踝中

小腿后 纵轴
轴心与 足跟中 点连线
正常值
背伸: 0~20
度 跖屈: 0~50

内翻 0~35 度外翻 0~25

脊柱关节活动度 颈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应用举例
肢体长度测量
上肢长度 上臂长度 前臂长度 下肢长度 大腿长度 小腿长度
髂前上棘 膝关节内缘
肢体长度测量
上肢长度 上臂长度 前臂长度 下肢长度 大腿长度 小腿长度
膝关节内缘 内踝
腓骨头 外踝
四肢周径测量
肢体周径测量
同一水平 肿胀:取“肿”处 肌萎:取肌腹部 大腿:髌上10-15cm 小腿:最粗处
测量方法:目测 避免躯干前屈、后伸、肩在躯干旋转方向
水平外展
脊柱关节活动度 胸腰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通过L5棘突 的垂线
C7与L5 棘突连线
0~45度
胸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30度
腰 部
左右旋
坐位,固 定骨盆
头顶部中 点
双侧髂嵴上 缘连线的平
实训一 骨关节检查法
畸形(骨折)
人体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骨科测量的常用标志 骨关节临床检查常用的工具
骨科体格检查
按程序: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动诊 测量 特殊试验
骨科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充分暴露 双侧对比 动静结合 指示引导 系统检查与局部检查相结合 客观检查与主观症状相结合 手法规范,避免加重损伤和促进扩散 外固定时检查感觉、血运及固定情况 准确的结果判断
C7与L5 棘突连线
0~45度
胸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30度
腰 部
左旋右旋
坐位,固 定骨盆
头顶部中 点
双侧髂嵴上 缘连线的平
行线
双侧肩峰 连线的平
行线
各0~45 度
左右侧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两侧髂嵴连 线中点的垂
线
C7与L5 各0~35
棘突连线

躯干旋转
测量体位:坐位,双足置于矮凳,双上肢 交叉握于胸前,测试者固定被测试者骨盆
动、反射、自主神经
叩诊
主要检查有无叩击痛 轴向叩击痛(传导痛) 棘突叩击痛 脊柱间接叩痛 神经干叩击征(Tinel征)
听诊
弹响和摩擦音 肢体血流杂音
动诊
主动运动 1. 肌力测定 2. 关节主动运动功能 3. 角度测量(中立位0度法)
被动运动 1. 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同的被动运动 2. 与主动运动方向不同的被动运功,如牵拉挤压、 侧方挤压等
各0~50 度
脊柱关节活动度 颈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在侧方测 两臂交点

与地面垂直
外耳道与 鼻尖连线
0~45
°
颈 后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0~45
同上
°

坐或仰卧, 左旋右旋 与头顶测 头顶后方

头顶中心矢 状面
鼻梁与枕 骨结节连
线
各0~70 度
坐或立位, 左右侧屈 于后方测
异常活动 1. 关节强直 2. 关节运动范围减小 3. 关节运动范围超常 4. 假关节活动
量诊
肢体长度测量,骨性标志点 肢体和关节周径测量 肢体轴线测定 关节运动角度测量 畸形疾患的测量
测量检查
肢体长度测量
肩峰
上肢长度 上臂长度 前臂长度 下肢长度 大腿长度 小腿长度
桡茎突 中指尖
粗:骨折、脱位、 内出血
细:肌肉萎缩(神经 性废用性、营养 性)
关节活动度测量
关 节
运动
体位
屈伸 坐/立位
量角计摆放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肩峰
腋中线
肱骨长 轴
正常值
屈0~180 伸0~60
内收 外展

水平 内收 外展
同上
坐位肩 屈90并
内旋
盂肱关 节前或
后方
肩峰顶 部
肩峰与地 面的垂直
线
与肱骨长 轴平行并 与躯干垂
关节 腕
运动
体位
轴心
量角计摆放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掌屈背 伸
坐/站位,屈 肘90度,前 臂置中立位
腕关节
与桡骨长 轴一致
与第二掌 骨长轴一

掌屈 0~90度
背伸 0~70度
桡尺偏
坐/立位,屈 肘90度,前 臂旋前,腕
中立位
第三掌骨 基底部
前臂背侧 中线
第三掌骨 背侧纵轴
线
桡偏 0~25度
尺偏 0~30度
视诊
步态姿势、轴线(各方向和体位观察四肢和躯干) 局部皮肤有无发红、发绀、色素沉着、发亮或静
脉怒张 软组织有无肿胀和淤血 肌肉有无萎缩或肌纤维颤动 有无包块,颜色如何 瘢痕、创面、窦道、分泌物及其性质 伤口形状与深度,有无异物残留及活动性出血 局部包扎和固定情况 有无畸形,如肢体长短、粗细或者成角畸形
肢体长度测量
上肢长度 上臂长度 前臂长度 下肢长度 大腿长度 小腿长度
肩峰 肱骨外髁
肢体长度测量
上肢长度 上臂长度 前臂长度 下肢长度 大腿长度 小腿长度
肱骨外髁 桡茎突
肢体长度测量
上肢长度 上臂长度 前臂长度 下肢长度 大腿长度 小腿长度
脐 髂前上棘
内髁下缘

同上
肱骨长 轴
内收0~45 外展
0~180
水平外展 0~90
水平内收 0~30
肘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关 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坐/立/仰卧 位
臂取解剖位
肱骨 外上

与肱骨长 轴一致
与桡骨 长轴一

正常值 0~150
肘伸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
过伸 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10
腕关节活动度测量

胸腰段脊柱屈伸
测量体位:立位,双脚与肩同宽(测伸展 时被测者双手叉腰)
测量点:C7到S2 测量工具:皮尺 测量方法:起始和终末距离变化 参考值:胸腰段屈曲10cm,伸展2.5cm
腰段脊柱屈伸
测量体位:立位,双脚与肩同宽 测量点:S2及S2上10cm 测量工具:皮尺 测量方法:起始和终末距离变化
肩关节 肩峰至腋窝环绕一周 上臂 肱二头肌中部 肘关节 自鹰嘴突经肱骨内外上髁至肘皱襞环绕一周 前臂 肱骨内上髁下约6㎝处 腕关节 尺骨桡骨茎突尖环绕一周 大腿 髌骨上缘以上10-15㎝处 膝关节 髌骨上缘、中间或下缘处 小腿 膝关节下缘10㎝处 踝关节 跟骨结节上方,经内外踝前方环绕一周
肢体周径测量意义
L5棘突
两侧髂嵴连 线中点的垂
线
C7与L5 各0~35
棘突连线

胸腰段脊柱伸展
测量体位:俯卧位,腹下垫枕,双手置于 肩水平支撑床面,骨盆固定
测量点:颈静脉切迹与床面距离 测量工具:皮尺
脊柱关节活动度 胸腰部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正常值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前屈
坐或立位
L5棘突
通过L5棘突 的垂线
背屈跖 屈
仰卧,踝处 中立位
腓骨纵轴 线与足外 缘交界处
与腓骨纵 轴平行
与第五跖 骨纵轴平

背伸: 0~20度
跖屈: 0~50度
内翻外 翻
俯卧,足位 于床外缘
踝后方两 小腿后纵
踝中点

轴心与足 跟中点连
线
内翻 0~35度
外翻 0~25度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
关节 踝
运动
背屈 跖屈
内翻 外翻
体位
仰卧,踝 处中立位
°
0~30
°
各 0~45
°
×
膝关节活动度测量
关节 运动
体位
量角计摆放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屈:

屈、 伸
俯卧、侧卧 或坐在椅子 边缘
股骨外侧 髁
与股骨纵 轴平行
腓骨小头 与外踝连 线
0~150° 伸:0°过 伸:
0~10°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
关节 踝
运动
体位
轴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量角计摆放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