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与作用货币政策是以中央银行为主导,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等手段,来调整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汇率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1.调节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影响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行为,从而调节经济波动和稳定经济指标。

2.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经济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科学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3.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信贷、促进投资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就业,缩小贫富差距。

二、货币政策的类别1.宽松型货币政策。

宽松型货币政策一般是在经济疲软的时候被采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2.紧缩型货币政策。

紧缩型货币政策一般是在经济过热时被采用,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3.中性型货币政策。

中性型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不过多干预经济运行,保持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合理水平。

三、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的关系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增长等问题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通胀失控会导致物价上涨,冲击人民币的稳定。

通过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控制通货涨幅,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基本职责。

2.促进就业。

稳定经济增长,才能为就业提供保障。

货币政策可以适当地提高信贷,促进企业借贷,扩大工业生产等,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提高经济增长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行为,从而刺激企业生产,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在经济的硬着陆、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货币政策的实施涉及到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等环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解析,探讨其作用、工具和影响。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1. 利率调控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借贷成本和投资决策。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当经济增长过慢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资金;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吸收市场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是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行为,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存款用于贷款;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

1.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实施,而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负责执行。

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经济运行,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运作机制和影响。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调节手段。

在具体实施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以达到调节收入和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而支出政策则是通过政府的投资和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以带动经济发展和刺激消费。

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调整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国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货币供应政策。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条件,以达到调控货币供应和调节经济的目的。

而货币供应政策则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尽管其操作层面有所不同,但都是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带动经济发展,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着经济的运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属需求管理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浅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套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属需求管理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经历了五个阶段,总结历次宏观调控经验,我国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日趋丰富,调控的理念和技术也日趋成熟,调控实践的科学性越来越强。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套运用整和资源配置方面;而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调控社会需求总量。

3.调节弹性不同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调节作用较为直接,力度大,弹性差;而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伸缩性、灵活性,对经济调节作用较为间接,弹性好。

4.政策时滞长短不同财政政策内部时滞长于货币一步一步,但其外部时滞短于货币政策。

但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一致,同属于国家需求管理政策,因此二者需要相互协调,配合用使用方能达到宏观经济目标。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分所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的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财政信用、财政立法和执法、财政监察。

(二)货币政策的含义广义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稳定特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稳国际收支等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合,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分析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分析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分析随着现代贸易的愈发繁荣,宏观经济调节已经成为了政策制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眼中的焦点。

在这个全球经济体系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宏观经济调节中的货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将进行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内涵货币政策,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利用货币工具,通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调控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和物价水平。

其借贷利率的调控是其调控货币供应,改变市场基础利率,也就是可以说,创造让更多消费者去借款的环境和增加企业向银行借贷的动机,使货币流通量增多、货币价值减少的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分类在实施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大类。

1. 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萎靡、失业率高、物价下降等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实行的。

其主要的方式是: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以此来扩大生产和鼓励投资,而银行也以此来获得更多利润;政府还可以减缓征收税收,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提高就业率以及刺激消费等方式来进行调节。

2. 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则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等情况下实行的。

其目的是通过加息、调降银行准备金率等手段,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制度设计问题货币政策的制度设计是其正常运行的前提。

需要明确银行监管机构、决策权和执行机构的分工,制定完备的到执行的操作流程。

否则,即使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达到某些目的,也很难实现。

2. 预计难度问题货币政策的实施与贸易周期、通货膨胀率等相关信息有关。

国家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等工作,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货币政策。

但由于这些信息的复杂性和难以获取,政策制定者需要面临的预计难度也比较高。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

不同的货币政策是什么如何影响经济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权力和职责,通过调控金融市场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和通货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两种类型,两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同。

一、紧缩政策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减少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内所使用货币的总量。

在紧缩政策中,中央银行采用各种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中央银行基础利率、放缓或停止印钞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紧缩市场上可用的货币,降低消费和投资活动水平,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同时调整市场利率。

2. 提高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活动。

在紧缩政策下,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市场利率来降低经济活动,抑制通货膨胀。

当利率上升时,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成本会增加,借贷成本上涨,企业融资难,消费者投资也会减少,这将产生一定的抑制经济发展的作用。

3. 放缓或停止印钞在紧缩政策下,为了避免过度印制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常常会减少或停止新钞的印制。

这样会导致货币总量减少,促进经济压缩。

紧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减少市场上可用的资本,使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控的范围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紧缩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二、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相反,扩张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活动。

这一政策多被用于经济增长减缓时,但如果过度实行,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1. 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扩张政策中,中央银行常常会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促进消费和投资活动。

通过释放更多的货币来激增消费和投资活动,钱币的价值越下降,好处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市场上的资金过度供应的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 降低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也是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论述政府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办法,应该说这些政策办法与经济增加、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接踵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单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单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单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给。

(2)宽松的货币政策。

9月、10月、11月、12月持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第一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计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增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而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腕;(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2)增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而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腕;(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4)增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5)产业振兴计划此刻的经济问题,是单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解决的么?在下抱保留意见在下感觉,中央的口号,扩大内需,是对的,可是执行的时候需要很多关注点.1,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广大农人的收入,有利带动整体经济,可是同时问题是把困难推给了乡镇和城市.所以后面四点很重要.2,扶持加工业制造业,此刻农村改革会致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另外此刻加工业不景气,会致使更多的劳动力下岗,因此这一步避免不了.具体可以通过税收等方式来扶持.可是会形成新的问题,就是产能多余.因为外贸受影响,生产再多的东西,没用,因此最后会使得产能多余,那会很恐怖的,不只是最后劳动力仍是下岗,乃至会形成通货紧缩.因此下一步异样重要,也得提前做.3,关键一步,扶持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高端企业,把本土市场吃透.这里需要更多的人材去教育和指导咱们国家的一些企业,他们其实此刻不是缺钱,更缺的是方式.如何能在国内拥有更大的市场,很重要!这里需要教育他们品牌定位和宣传,产业质量控制方式等,并监督+扶持.同时政府宣传部门配合扶持他们.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尤其是对未来更有利处.可是虽然这一步是关键点,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两步,就是稳定金融大环境和刺激国内经济总量,需要以下两步.4,稳定房价.此刻房价虚高是不争的事实,那靠什么来支撑那么高的房价?靠政策么?不可行吧?靠什么都可能会伤害自身.此刻房产行业有严重的炎症,过热了.这个时候,要让其继续热,那是不现实也是很危险的.可是马上下猛药,行业也没那么好的体魄,会吃不消.因此只能长期慢慢医治.让泡沫里的空气一点点漏掉.用三年时间,回归房产行业一个理性位置.用这样的方式,来稳定金融环境.5,基础建设的强化.此刻没办法,只能强化铁路等基础建设,而且这对前面提的几点有帮忙.中央也已经下力气在整这一块.这有利刺激经济增加.可是必需得控制节拍,若是过快了,就有可能致使二元化问题继续加重,致使更头大的危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时间:2009-09-30 14:24来源:未知作者:王明赛依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和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钱总水平、经济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知识点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对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其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方面。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总体运行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政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知识点。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收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平抑经济过热。

收缩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来收缩总需求,从而平抑通货膨胀。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两种。

1.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平抑经济过热。

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制约信贷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宽松性货币政策宽松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宽松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低迷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格水平,来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物价、调整收入分配、改善经济结构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重要,下面将从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格水平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

货币供应量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流通媒介,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控制整体经济的总需求。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适度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可以适度收紧货币供应,以控制物价上涨。

同时,调整货币价格水平,如利率和汇率等,也能够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投资和出口等,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调控作用。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是国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货币政策的宽松与收紧直接影响资金成本和资金供给状况,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经济活动。

在经济增长放缓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措施,增加流动性供应,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而在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可以收紧,遏制投资过快和通胀压力。

第三,货币政策对物价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保持物价的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常来说,通货膨胀率的控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货膨胀率的过高会引发物价波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稳定性。

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途径,以控制物价的上涨,保持物价的稳定。

当通胀压力较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或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而在通胀较低或通缩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措施刺激需求。

第四,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收入分配。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对于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率和汇率调控上。

根据不同的货币政策取向,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对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产生不同影响。

例如,货币政策宽松时,利率下降将降低贷款成本,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收入分配;而在货币政策收紧时,利率上升将增加借款成本,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压力,可能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中的宏观调控策略

货币政策中的宏观调控策略

货币政策中的宏观调控策略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通过调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是政府治理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理解货币政策中的宏观调控策略对于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判断货币政策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概念入手,对货币政策中的宏观调控策略进行具体探讨。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的数量和利率水平等货币工具的使用来影响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手段包括调整存贷款利率、再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贷款市场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一系列工具。

二、(一)利率政策央行可以通过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投资需求变化。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回购操作时,将提高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量。

当利率下降时,市场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可借款成本降低,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

因而,央行通过利率调节来影响投资需求的增长,从而影响宏观经济波动。

(二)预算政策预算政策是指政府的财政调控政策,通过加大政府的支出和减小税收支出等,从而影响国民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增长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调控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央行可以通过市场公开操作、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

三、货币政策中的宏观调控策略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波动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一般会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而影响GDP的增长和就业率的变化。

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使得市场前景变得不确定,因而对企业利润和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其次,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大量增发货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对汇率和金融市场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适当的通货膨胀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之一,因而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注意平衡。

人民大学在职经济题库-财政经济学校对版答案 (1)

人民大学在职经济题库-财政经济学校对版答案 (1)

1、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1)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某种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变动的关系。

主要有:①投资乘数或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或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Y=△I/(1-β)。

式中,β为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假定税收的变动是由于定量税引起的):△Y=—β△T/(1-β)。

③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

(2)乘数理论揭示了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3)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①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否则,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②如果投资和储蓄决定的不是相互独立,会限制乘数作用。

③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的,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特别是利息率的影响。

因此,现实中乘数并不一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

2、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并相应地决定均衡的利息率水平。

通常,货币供给被认为是由一国的货币当局发行并调节的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息率无关,表示为m。

故在以利息率为纵坐标、货币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内,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基础上的。

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货币需求。

其中,交易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有关,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表示为L1(Y);而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表示为L2(r)。

货币需求可表示为L=L1(Y)+L2(r)于是,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L1(Y)+L2(r)=m在已知收入水平的情况下,上述均衡条件决定了均衡的利率水平,如图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论述政府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

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

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5)产业振兴计‎划现在的经济‎问题,是单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解决的‎么?鄙人抱保留‎意见鄙人觉得,中央的口号‎,扩大内需,是对的,但是执行的‎时候需要很‎多关注点.1,农村改革.扩大农村广‎大农民的收‎入,有利带动整‎体经济,但是同时问‎题是把困难‎推给了乡镇‎和城市.所以后面四‎点很重要.2,扶持加工业‎制造业,现在农村改‎革会导致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另外现在加‎工业不景气‎,会导致更多‎的劳动力下‎岗,因此这一步‎避免不了.具体可以通‎过税收等方‎法来扶持.但是会形成‎新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因为外贸受‎影响,生产再多的‎东西,没用,因此最后会‎使得产能过‎剩,那会很可怕‎的,不只是最后‎劳动力还是‎下岗,甚至会形成‎通货紧缩.因此下一步‎异常重要,也得提前做‎.3,关键一步,扶持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高端企‎业,把本土市场‎吃透.这里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教育和指导‎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他们其实现‎在不是缺钱‎,更缺的是方‎法.如何能在国‎内拥有更大‎的市场,很重要!这里需要教‎育他们品牌‎定位和宣传‎,产业质量控‎制方法等,并监督+扶持.同时政府宣‎传部门配合‎扶持他们.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尤其是对未‎来更有好处‎.但是虽然这‎一步是关键‎点,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两步‎,就是稳定金‎融大环境和‎刺激国内经‎济总量,需要以下两‎步.4,稳定房价.现在房价虚‎高是不争的‎事实,那靠什么来‎支撑那么高‎的房价?靠政策么?不可行吧?靠什么都可‎能会伤害自‎身.现在房产行‎业有严重的‎炎症,过热了.这个时候,要让其继续‎热,那是不现实‎也是很危险‎的.但是马上下‎猛药,行业也没那‎么好的体格‎,会吃不消.因此只能长‎期慢慢治疗‎.让泡沫里的‎空气一点点‎漏掉.用三年时间‎,回归房产行‎业一个理性‎位置.用这样的方‎法,来稳定金融‎环境.5,基础建设的‎强化.现在没办法‎,只能强化铁‎路等基础建‎设,而且这对前‎面提的几点‎有帮助.中央也已经‎下力气在整‎这一块.这有利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必须得‎控制节奏,如果过快了‎,就有可能导‎致二元化问‎题继续加重‎,导致更头大‎的危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时间:2009-09-30 14:24来源:未知作者:王明赛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货币政策是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和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

利率调控则是在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控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它们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与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调控利率水平等手段来稳定价格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平衡经济的需求和供给,从而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缓解经济周期波动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 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物价水平,进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程度。

通货膨胀过快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可能引发经济萧条。

3. 促进就业创造:货币政策通过控制利率水平和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行为,从而对就业和创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方法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完成。

常见的货币政策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收紧型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央行采取收紧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2. 转型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或经济转型的阶段,央行采取转型型货币政策,既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又要维持物价稳定,通过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宽松型货币政策: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产出缺口较大时,央行采取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普及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各国都在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以保障经济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和调整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控制货币供给和货币利率,以影响财经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是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它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调控银行间流动性等手段控制货币流动性,以实现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宏观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调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

当经济处于低迷或通货膨胀较高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迅速对经济市场进行干预,以实现经济调整和平稳发展。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调节宏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通过调节政府收支平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来调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以达到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针对性强、长效性强的特点。

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某些行业、企业、区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贸易政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运用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工具,以调整国内外贸易态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一些政策手段,以实现宏观调控要求。

贸易政策是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对外交往和互通,以维护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贸易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适应性强、长效稳定的特点。

贸易政策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灵活地调整出口和进口政策,优化贸易结构和防止国际贸易发生不正常的竞争行为。

四、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以针对性地促进某一产业的发展,增强某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政策工具。

因为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只有通过产业政策全面挖掘产业潜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产业政策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灵活性强、长远规划的特点。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优惠政策、研发创新支持等多方面政策的集中投入,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探究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的现象。

一直以来,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还能够保证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总量性质、方向以及结构性质的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政策,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加强货币政策的监管力度,逐步缩小货币供给量,完善市场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房地产泡沫等手段,来保持经济稳定。

宽松性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推动利率降低、放松信贷政策等手段,促进货币的增长,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等。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基准利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调节贷款额度等。

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一种货币工具的活动。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务证券,提高或降低市场上的资金利率及市场上的流动性。

若中央银行需要提高市场自由资金利率,他们就会出售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下降,而及时买入以利率为货币标志的证券以维持利率的平衡;反而,如果需要刺激经济发展,中央银行就会购买可兑换债券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2、贷款基准利率控制贷款基准利率是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的利率。

调节贷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贷款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经济的流动性。

当中央银行将贷款基准利率调高时,银行的贷款成本提高,只有那些特别的经济项目才能够贷款;而当中央银行将贷款基准利率调低时,银行的贷款成本下降,就会增加银行的利润空间,也会推动其扩大贷款额度,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存款准备金率是银行为了保证银行的安全而留出的一定比例的资金。

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

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

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及运用其他货币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方式。

一、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购买或销售国债、短期票据等金融资产的方式来调节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央行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购买国债,从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相反,央行通过销售国债从市场回收流动性,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

通过控制流动性的供给,央行可以对市场利率、汇率等进行调控,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二、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准备的存款比例。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减少贷款,导致货币供应减少;相反,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刺激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三、直接信贷配额直接信贷配额是央行直接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和利率。

央行通过设定贷款配额限制来影响商业银行对信贷的发放,从而控制货币的供给和利率的水平。

央行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调控目标,调整直接信贷配额的大小和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四、利率调控利率是市场上借贷交易的价格,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方式来对货币供求和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当央行提高利率时,借贷成本增加,会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控制经济过热;相反,央行降低利率时,借贷成本降低,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五、汇率调控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

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汇率的水平。

当央行希望提高国内货币的价值时,可以购买外汇市场上的外币,增加国内货币需求,从而提高汇率;相反,央行希望降低国内货币价值时,可以销售外币,减少国内货币需求,降低汇率。

通过汇率调控,央行可以对国内的外贸、就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达到控制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的一种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则是指政府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指导和控制宏观经济发展,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汇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调节经济。

在通货膨胀风险较大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

而在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货紧缩危机或债务危机等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而宏观经济调控则要综合考虑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

在短期内对经济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是财政政策,它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公共债务水平等手段来调节经济。

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政策则更为重要,它可以通过扶持产业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是相互依存的。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往往需要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防止经济崩溃。

其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大规模购买国债等措施,来提供充足的货币流动性,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然而,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其中,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是缺乏精确的经济测量工具。

由于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靠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测量。

此外,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政策可能会导致货币利率过高或通货膨胀过快,进而导致通胀预期增大,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需要依赖创新的研究、新技术的运用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例如,增加非金融领域的统计数据采集,加强跨国合作,完善市场化的监管机制等,以提高经济预测和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中两个重要的工具,它们通过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方面的调整,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对经济进行调节。

在经济处于低迷时,财政政策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提高对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来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活动。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税或发放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也可以用于抑制过热的经济。

当经济运行过热、通胀压力加大时,财政政策可以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收紧财政政策,控制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或调整税收结构,来调节经济运行。

例如,可以通过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率,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与财政政策相对应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货币条件。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实施的,并且是间接的经济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水平,来提高银行的资金供给能力,促进经济的流动性,激发投资和消费需求。

相反,当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加大时,货币政策可以采取紧缩政策,限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控制经济过热。

紧缩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升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

总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适时调整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可以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节,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维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能够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达到总量与结构的平衡。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对此,本文谈几点认识:一要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客观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

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

其职能范围与作用工具等不同,因而在功能、目标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1) 功能差异。

其一是明显度不同。

财政政策具有较高的明显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财政预算一收一支,一目了然;银行信用一存一贷,但存款可以派生货币,因而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很难掌握。

其二是调控力度不同。

财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财政收支,具有“刚性”特征,如税收和税率、财政补贴等,都应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活性。

因此,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些。

其三是着重点不同。

财政的政策主要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

财政可以通过自己的收支活动,引导货币投向,从而达到优化经济的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目的。

货币政策涉及到货币运动的所有领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控,是一种总量宏观调控政策。

(2) 目标选择差异。

调控总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是财政与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的政策目标,但在总量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上,财政采取长期适度从紧政策,金融则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与金融在结构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异。

财政采取压缩一般建设、保证重点建设的政策目标。

金融部门则实行择优扶持,这样易导致信贷资金流向一般建设,加剧一般性建设的膨胀。

(3) 实施差异。

由于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职能、作用、任务不同,因而各自采取的政策实施起来也不同。

财政政策主要实行税制改革、税率调节、调节财政支出与补贴范围等,货币政策主要围绕着利率(包括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公开市场业务制订相应的措施,例如:实行储蓄保值贴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开放国债二级市场等。

因此,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分析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单独运用其中某一项政策,都很难全面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这就要求二者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调控能力。

二要正确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两个手段在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制度尚未完善,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尚在两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影响,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其一,货币政策仍在相当程度上服从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独立性原则难以保证。

一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被动地服从于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目标。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正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宏观调控仍带浓厚的行政色彩,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够有效地逆经济风向行事,被动地适应经济增长和财政政策,只能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起推波助澜作用。

二是中央银行缺乏相对于财政部门的独立性。

财政部门常常通过间接方式迫使金融部门增加货币供应量,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央行的货币投放量。

同时,财政信用的发展,分散了国家财力,削弱了央行的资金实力,直接导致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

三是金融部门缺乏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如在人事安排、管理权限等方面常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干预。

其二,货币政策错位调控经济。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它主要是在总量上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而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它主要是对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进行调节。

当前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没有明显侧重点,突出表现为货币政策的经济总量调节作用受到财政干预而被削弱后,大量进行结构调节,货币政策的作用被无限度扩大,而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却非常小,甚至起不到结构调节的作用。

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重新确立,金融机构不断发展,金融承担了80 %以上的资金聚集和供给任务。

金融作用日趋明显。

②国家财政下降,近年来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断下降。

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国有经济,税源狭窄,征管效果差,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使得财政收入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

③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机构庞大、人员过多,使得行政和事业费用支出增长过快,而财政的投资不足,影响了通过财政支出对经济结构进行调节的能力。

其三,财政政策功效与货币政策功效存在相互抵消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制约。

一是税收的“刚性”特征导致企业以贷缴税。

在财政收支“刚性”的特征作用下,国家和地方通常采取行政手段督促下级政府完成税收任务。

因此,一旦企业资金周转从紧,地方政府会要求银行对企业追加贷款,以贷缴税,将一部分信贷投放转化为财政收入。

这样不仅破坏了政策的控制力度,而且也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导致社会资金的不良循环。

二是财政补贴不到位影响了信贷结构的调整。

财政补贴是财政政策中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

财政补贴与信贷投放结构的运用,可以弥补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缺陷。

财政通过对一些需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贴息,可以有效地引导银行资金的投向。

但是,目前在财政贴息方面存在贴息范围狭窄,贴息资金难以到位等问题。

一些应当贴息的企业因得不到补贴而得不到信贷的支持。

一些明确要贴息的项目因贴息资金难以到位,也给信贷结构调整造成一定的政策阻力。

三要正确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针对现实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建立这种协调机制,关键在于改善和理顺财政、银行等经济综合部门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两项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应协调同步,才能在实现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避免某一项政策的力度超出其自身承受能力而走向另一极端,出现政策偏差错位,同时对另一项政策产生消极影响,造成一定的压力。

同时,还要减少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活动的不合理干预。

财政部门归各级政府领导,财政收支计划由各级政府进行安排。

金融部门则实行垂直领导,货币发行量由央行确定,信贷计划通过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计划层层控制。

但现实的利益冲突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对银行的不合理干预。

地方政府从部门利益出发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银行信贷活动纳入地方政府管辖范围。

因此,必须改变将信贷活动作为地方政府管辖对象的做法,减少地方政府对银行的不合理干预。

第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结合点应当一方牵连着财政收支的结构管理,另一方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因素。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财政向央行透支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此时以财政政策为主动性手段,货币政策为辅助性手段。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处在变革之中,结合点也随之变动。

在目前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是国债的发行和运作,从而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有机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首先,从国债的规模来看两种政策的协调。

一方面,通过发行国债,有利于财政集中资金,改变财政收支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扩大有效内需。

另一方面,国债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其规模大小是央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前提条件。

如美国联储是国债市场上最大的买主和卖主,1990 年以来,总资产中约有82 %是国债。

据预测,我国今后几年的发债规模将继续扩大,至2000 年,将超过3000 亿元,这为央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

其次,在国债利率方面,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做好协调。

国债利率可采取浮动利率,随时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以吸引投资者,调动机构和中小投资者购买国债的积极性,国债政策的利率效益在质量上得到有效的运用。

再次,国债品种应朝多元化方面发展,即中、长、短期三种类型的品种均衡发展,特别是短期国债,是央行实施调控,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首选对象,应当在国债品种中占有一定比重。

美国一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占全部国债比重的35 %左右。

目前,以我国现状看,可以考虑发行特种国债,期限为5 - 10 年,这样可为政策性投融资提供一笔金额大且使用期限长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增加财政结构性调整的职能。

第三,财政与货币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适度扩大、引导和刺激国内的有效需求。

其一,作为财政政策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在扩大有效内需中的引导与刺激作用。

运用财政转移性支付手段,如扩大财政补贴、增加社会福利等政策,提高转移支付水平,稳定社会经济,防止消费需求过度下降。

同时,有选择地运用税率、税制等政策工具调节,如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再投资退税或所得税返还等措施,确保激活投资需求。

此外,政府的财政投资行为也需按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发和扩大农村内需;加强基础产业建设;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与资源开发等。

其二,作为货币政策方面,可以尝试进一步降低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央行的贷款利率,调动商业银行的投资贷款积极性,并通过货币创造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

同时可以降低贴现率,鼓励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业务,扩大再贴现规模,择优发放贷款,刺激投资。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当然,货币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也需考虑到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

总之,经济增长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协调使用的主要任务,也是宏观调控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的内在要求。

只有正确处理好这种相互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手段的积极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我国宏观经济,实现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我国跨世纪的经济发展目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二者都是从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和控制信贷规模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施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其对货币量和信用量的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再贷款等。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